標籤:

風水究竟是啥

風水涵義

 

風水體現出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觀念,是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一種有關環境與人的學問,同時也傳達出古人趨吉避凶、改造命運的願望。

 

從現代科學理論來看,風水是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環境景觀學、天然生態建築學、天體運行方位學等學科的萌芽和原始面貌。

 

風水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它追求的目標是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與統一。在天、地、人三者之間,既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又不偏廢自然環境和地理環境,注重天時、地理、人和之間的和諧自然。

 

故有人稱風水是「地球磁場與人類關係的學問」,也有人稱它為「美學」,還有人稱它為「環境學」、「元素學」、「軟科學」等等。

 

風水的範圍包括住宅、宮室、寺觀、陵墓、村落、城市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稱為「陰宅」,涉及人居住方面的稱為「陽宅」。

 

風水名稱

 

風水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門方術,也稱青烏、青囊,較為專門的說法叫做堪輿。

 

對於風水,東晉郭璞是這樣定義的:「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堪輿」的意思則是天地之道,其中「堪」為天道,「輿」為地道。堪輿為體,風水為用。

 

風水也稱「地理」,風水師也被稱為「風水先生」或者「地理先生」。「地理」二字出自《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這裡的「地理」完全不同於西方的地理學。西方人沙利(Chatley)曾經為中國的所謂「地理」下過定義說:「此系使生者與死者之所處與宇宙息中的地氣,取得和合之藝術也。」

 

風水歷史

 

中國人的風水意識產生很早,西安半坡遺址座落於渭河的支流滻河階地上方,地勢高而平緩,土壤肥沃,適宜生活和開墾。由此可知,那時的部落對居住環境已有所選擇,並且懂得居住方位與日照和風寒的關係。

 

如半坡中間的房子朝東,圍繞大房子氏族成員的房子多朝南,即表現出「喜東南,厭西北」的特點,遺址四周有防禦性豪溝;溝北、南有公共墓地,居住與墓地分開。

 

秦漢時期,風水理論開始形成,王充《論衡》一書中就有了「太歲頭上不能動土」的理念。

 

魏晉南北朝時代,風水理論已經逐漸完善,如託名東晉郭璞的《葬書》一直被推崇為風水理論的「經典」。

 

據說郭璞的風水術很厲害,他的母親死後,選了暨陽的一塊地安葬,四周全是水,有人認為地方不好,水一漲就會淹沒墓地,郭璞卻說這裡的水以後會幹涸。果然過了不久,大水退去,墓地周圍幾十里都成了上等良田。

 

三國時的管輅路過魏將毌丘儉的墓,認為毌丘儉的墓屬於「四危」,即「玄武藏頭,蒼龍失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墓主的後人將會被滅族。管輅所說後來果然應驗。

 

唐宋時期,風水理論逐漸形成體系,並且有了不同的流派,羅盤開始廣泛使用。這個時期的風水大師有李淳風、禪師一行和楊筠松等人。

 

據說楊筠松名益,後世稱他為楊公、楊救貧。他本來是朝廷掌管靈台天文地理的官員,黃巢起義的時候,偷竊朝廷的《玉函經》秘本逃隱民間。傳說他所著的《疑龍經》《撼龍經》《葬法十二杖》《青囊奧語》等,為風水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青囊奧語》一書更是被認為使風水成為一種獨立的理論,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和源流。

 

明清時期,風水理論進一步分化,形成眾多的流派,其中有名的風水大師有明代的蔣大鴻和清末的沈竹礽。蔣大鴻所著《地理辯證》和沈竹礽所著《沈氏玄空學》影響深遠。

 

風水流派

 

主要有兩大流派。一是江西派稱為形勢派,也叫巒頭派;二是福建派稱為理氣派,也叫宗廟派。

 

形勢派發源於贛州楊筠松、曾文迪、賴大有、謝子逸等著名宗師,其理論專以山川的起止為主體,以龍、穴、砂、水、向相配為內容,稱為「地理五訣」。

 

理氣派的大師主要有蔣大鴻、章仲山和沈竹礽等人,也尊楊筠松為祖師,理氣派注重於建築的方位朝向和布居,主要操作方法是「九宮八卦法」和「十二地支法」。其中九宮八卦派的一個分支──飛星法,運用三元九運,將天地人時空聯繫起來,運用時空合一的「風水羅盤」來確定吉凶。

 

侵權必究,轉載本文須註明:

來源:儒風大家(微信:rufengdajia)


推薦閱讀:

客廳里掛什麼畫最旺財運?風水畫你真的都了解嗎?
八宅風水定吉凶
【從裡到外的13種客廳風水禁忌】
風水師必知的常識
楊公與贛派風水資料集錦(二)

TAG: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