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話棋經十三篇

圍棋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古代流傳下來許多典藉。有些原書已經失傳多年,僅存書目,如《宋史?藝文志》記載,唐朝棋待招王積薪著有《棋訣》三卷,《金谷圓九局圖》一卷,《鳳池圖》一卷。可惜的是這些著作僅存書目,原書至今尚未見到。至於唐朝以前的圍棋典藉更難以保存下來。儘管如此,在我國古代,經由大國手們努力,還是留傳下來一些至今仍有相當指導意義,和巨大參考價值的圍棋理論經典,作為圍棋愛好者實在應該對祖宗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加以了解和研究。因為它們實在是博大精深,學習了他們實在受益非淺,如果舉一反三,心得體會何止於僅僅在黑白之間,對自己的一生都會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圍棋十訣》詳解

《圍棋十訣》僅四十餘字,相傳為唐代王積薪所著。內容如下:「一、不得貪勝;二、入界宜緩;三、攻彼顧我;四、棄子爭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須棄;七、慎勿輕速;八、動須相應;九、彼強自保;十、勢孤取和。」

第一句,瀨越憲作曾改為「貪不得勝」,本質未變,側重不同,大意是:下圍棋不得走不講道理和過份的棋。著法過份不僅贏不了棋,反而輸的更快更慘。瀨越先生認為:局勢領先以後則不應再去為贏得更多去鬧事,把局勢搞複雜,這樣也會輸多贏少。

第二句,「入界宜緩」,意為打入對方陣勢要徐徐圖之,不求一擊而得逞。

第三句,「攻彼顧我」是指進攻對方時要注意保持節奏,有急有緩,該補自己的棋時要補自己的棋。

第四句,「棄子爭先」,和《棋經》中「寧失數子不失一先」是一個意思,不要因小處糾纏而喪失「先手」的主動。

第五句,「舍小就大」,圍棋中的每一步棋都是面臨一次選擇,廣義的說除了填眼的棋沒有價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會有所得,但是要選價值最大的那步棋走。  第六句,「逢危須棄」,《棋經》上講「善敗者不亂」。孫子兵法上也有類似的意思。專指形勢不利時,自己的棋已經危險,越逃可能死的會越多,就須放棄,放棄的越早損失越小 。

第七句,「慎勿輕速」,是指對局時的態度,不要輕易落子,考慮成熟了再走。也指發動一場魚死網破式的戰鬥時,千萬要小心,考慮周到了再行動。

第八句,「動須相應」,意為:下棋時要有全局觀念,要全局在胸,明白局部和全局的關係,所落下的棋子前後要有呼應。

第九句,「彼強自保」一般在中盤戰鬥開始以後,或因為搶了實空,或打入了對方陣勢,或不得不在對方勢力範圍內有所行動,在對方勢強,自己勢弱時所採取的對局方針,趕快求活或趕快將孤棋走暢,不要以弱擊強。

第十句,「勢孤取和」,這一句和第九句意思差不多,處於劣勢狀態下,不要奢求不切實際的想法,不要心圖僥倖,寄希望於對手出錯誤,而是爭取減少損失,不輸就是勝利。

《圍棋十訣》流傳到日本以後,很受日本圍棋界的重視,鈴木為次郎九段還專門選了一盤圍棋大師秀策和太田雄藏的對局來一一對照著解釋《圍棋十訣》的含義。

《棋經十三篇》今譯

                                序

        《傳》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桓譚《新論》

    曰:「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家之類。上者遠其疏張,置以會圍,因而

    成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要以爭便求利,故勝負狐疑,須計數以定。

    下者則守邊隅,趨作卦,以自生於小地。」春秋而下,代有其人,則奕棋

    之道,從來尚矣。今取勝敗之要,分十三篇,有與兵法合者,亦附於中雲

    爾。張靖序。《棋經十三篇》,相傳為宋朝人張擬所著。但宋版的《棋經十三篇》今人已不得見。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遠的版本為南宋人李逸民撰編的《忘憂清樂集》中所載。元朝人所著《玄玄棋經》中也收錄。各版本文字出入不大。較為統一和多被人接受的看法為宋人張擬所著。   《棋經十三篇》從圍棋起源象徵講起,說它暗寓了四方三百六十周天及陰陽八卦等古代的世界觀和認識論。從而引申出圍棋所能達到的開發人們心智的作用 。其中對於圍棋行棋理論,作戰方針等有很精僻入里地見解,如:「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故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襲之意也」。等等皆為棋界人士無不知曉的格言。後人對圍棋理論上的探討還無出其右者。

研究古人的圍棋理論後,對於提高圍棋內在規律的認識理解會有好處。現在的棋書多是從技術角度出發,而《棋經十三篇》講的主要是內功,更為讀者之需要。古代對圍棋等級的劃分,也在《棋經十三篇》中一一列舉出來,有其獨到之處。更可貴的是圍棋與道德修養,也談得很多很詳細,說明很久以前的人們就已認識到人的素質和棋藝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超出了今天某些棋評僅就棋論棋的境界。讀者還可以從中了解古代圍棋術語和棋式方面的知識。為方便對古漢語不甚熟悉的人們閱讀,均譯成白話,求其神似,不信不雅之處在所難免,但荒謬處儘可能避免。

《棋局篇第一》

                            棋局篇第一

        夫萬物之數,從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數之主,

    據其極而運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數。分而為四隅,以象四時。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

    相半,以法陰陽。局之線道謂之枰,線道之間謂之卦。局方而靜,棋圓而

    動。自古及今,奕者無同局。《傳》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慮

    精,以求其勝負之由,則至其所未至矣。

天地百物中的所有數字,都是從「一」開始的。棋盤上總的交叉點為三百六十一,這個一就是天元,是一切的開始。以天元為中心向四方發展,三百六十大體和一年三百六十天(陰曆)相近,約為一年的意思。棋盤分為四角,每角九十個交叉點,象徵一季。棋盤上最外一周共七十二個交叉點,象徵氣候節氣。棋子共三百六十枚,黑白各半,暗喻陰陽。棋盤上的橫豎線稱之為「枰」,線與線之間的方格稱之為「」。棋盤是方的代表著靜止,棋子是園的表示著運動。自古到今,千古無同局。

聖賢人說:只要鑽研圍棋每天都會有新的收穫啊。因此,下棋時要用意深遠,思慮精細,認真探求勝敗的原因。這樣,便可達到新的境界。

《得算篇第二》                            得算篇第二

        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故計定於內,而勢成於外。戰未合

    而算勝者,得算多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戰已合而不知勝負者,無算

    也。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

下棋,要堂堂正正地開局,(不要心存僥倖使用騙著),以自己正確的謀略控制局勢。所以計策是在自己內心裡制定出來的,但表現卻是在棋盤上。戰鬥還沒有打響,就已預見到自己可以勝利的,是經過深謀遠慮周到詳盡的計算。雖然也用心計算了,但最後仍舊下輸的人,是計算用心還不夠呀。戰鬥已經打響而不知是勝還是負的,是根本就沒用心的人。

《孫子兵法》說:「精心策劃的可以勝利,不精心計算的肯定打不了勝仗,況且那些根本不去謀略的人。」由此來分析觀察,誰贏誰輸,不用下就要可以知道了。

《權輿篇第三》                            權輿篇第三

        權輿者,弈棋布置,務守綱格。先於四隅分定勢子,然後拆二斜飛,

    下勢子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與勢子相望,可以拆五。近

    不必比,遠不必乖。此皆古人之論,舍此改作,未之或知。《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開始下棋,要講究布局,布局必須遵從規律。先從四個角開始,一般要走在星位,(古代講座子,必須先在四個角星位上放上星白各兩個子),然後大飛守角。「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與自己星位上的子在一邊的,直接拆五也行。子與子之間既不要太近,也不要太遠。以上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是初學階段的基本知識。不掌握基本知識就獨出新裁的,很難有好的結果。

《詩經》說:開頭沒有開好,怎麼會有好的結局呢?

《合戰篇第四》               合戰篇第四

        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

    然。法曰:寧輸數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後,有後而先。擊左則視右,攻

    後則瞻前。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

    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勢。與其無事而強行,不若因之而自補。彼眾我寡,

    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

    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必也。四顧其地,牢不可破,方

    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備。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也。棄小而不就

    者,有圖大之心也。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也。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也。

    《詩》云:「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下圍棋,首先思想上要認識到一定小心謹慎,思考周密。高深複雜的戰鬥和精細慎密的計算主要在中腹,計算簡單,走法不太複雜是在邊上,角部下法介乎於中腹和邊上之間。這些都是下圍棋常規。棋法說:「寧輸數子,勿失一先。」但是先手後手是不斷轉換的,所以擊左要兼顧右邊,攻擊前要對棋局的進展有預測。對方的棋兩處都是活棋的,不要浪費兵力去切斷它,自己的棋都是安全的也沒有必要化費棋子去連接。形成陣勢該補則補不要漏著縫,補起來也不要落子重複過於密集。與其捨不得放棄殘子苦苦做活,還不如棄掉之後,利用棄子而爭取主動。與其走不出棋來而勉強行事,還不如藉此機會把該補棋的地方補一補。處於對手勢弱自己勢強情況下,首先是把弱棋走安定。自己勢強,對手孤立單薄時不要給對手造成騰挪轉換變被動為主動的機會。最高明取勝對手的下法是不戰而使對手吃虧;布局布陣布得好就可以避免陷入勝負難測的戰鬥;只知道拼殺,計算精細的則往往只是不吃虧。一旦出現了不利局勢,不要慌亂,先穩住陣腳再說。棋局開始要堂堂正正行兵布陣,要想取勝必須在出奇不意的地方找到機會才能得手。對於已定型的地方要經常回顧審視,越是看上去牢不可破的地方越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可能和機會。對手無緣無故自已補棋的,是有發動攻擊的打算啊;故棄小的損失於不顧,是有更大的好處在吸引他。隨隨便便就落子的人,是沒有計謀的人, 不經過考慮就作出反應,是取敗之道。

《詩經》上說:(下棋)要小心翼翼,如同來到萬丈深淵邊上。

《虛實篇第五》                            虛實篇第五

        夫弈棋,緒多則勢分,勢分則難救。投棋勿逼,逼則使彼實而我虛。

    虛則易攻,實則難破。臨時變通,宜勿執一。《傳》曰:「見可而進,知

    難而退。」又曰:「執中無權,猶執一也。」

棋下到中盤,不要處處出擊,造成過多的頭緒,頭緒多了,自己的棋就變薄,變薄以後則未免顧此失彼,出現難以應付的局面。對於對手空虛的棋不要逼得太緊太近,遠遠地威脅它;逼得太近太急則使原本勢虛的棋變得堅實起來,自己的棋反而露出破綻。薄棋弱棋則容易攻擊,變堅實了則占不上什麼「便宜」。但是何時應急攻近攻,何時該遠攻緩攻,全憑臨機處置,切勿過於教條過於死板。

古書上講:有機會就攻擊,時機不對就暫時緩一緩。

《自知篇第六》   自知篇第六

        夫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圖彼之利者,勝。知

    可以戰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以逸待

    勞者,勝。不戰而屈人者,勝。《老子》曰:「自知者明。」

聰明人在事情沒有發生前就已預見了結果,不聰明的人就是在事情有了結果以後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知道自己毛病所在,知道對手強盛所在,讓開對方鋒芒,藏起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取得勝利。知道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可以攻擊和不可以攻擊的人才能取得勝利。自己勢孤力單局勢不利該採取如何下法,自己外勢厚壯局勢有利該如何下法,以上兩種情況均能掌握的才能取得勝利。周密思考的人和用心不夠的人相比,前者獲勝。布局成功了迫使對方不得不主動挑戰,以逸待勞就容易獲勝。不用經過激戰而使對方處於不利地位,也容易獲勝。

老子說:對自己能充分認識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審局篇第七》                           審局篇第七

        夫弈棋布勢,務相接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臨局交爭,雌雄未決,

    毫釐不可以差焉。局勢已贏,專精求生。局勢已弱,銳意侵綽。沿邊而走,

    雖得其生者,敗。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勝者,多敗。兩勢相圍,先

    蹙其外。勢孤援寡,則勿走。機危陣潰,則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

    下之下。誤入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審局者則多勝矣。《易》曰: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下圍棋落子布陣,務求意圖連貫,從始至終,爭取牢牢把握著主動權。攻殺起來以後,勝負未決,一絲一毫也不可懈怠。已成勝勢,要嚴防出現昏著漏洞;局勢不利,要大膽施放勝負手,銳意侵擾。沿著低線圍空雖無死棋之虞,但是要輸棋。棋力不夠的人越逞強反而輸得越慘;越急於求勝者,反而則不達,輸的更多。相互包圍的棋,先從外氣緊起。棋形薄弱,四處又沒有救援,就先不要逃孤。棋形已經崩潰,就不要再堅持把味道走盡,等以後有機會再說。所以,下棋時,感到不好應,就先轉投他處,這不是完全放棄,而是等待機會,稱之為「不走之走;不在這裡落子,先在別處製造機會,稱之為「不下之下」。一盤棋失誤總是多方面的,比對手犯的錯誤哪怕只少一次就可以取勝;故,能隨時隨地審視局勢,減少失誤就能多贏少輸。

《易經》說:到了窮盡的時候,自然就會起變化,變化來了也就是機會來了,就能發展,發展下去就能持久。(勝利的機會也就隨之而來)

《度情篇第八》                            度情篇第八

        人生而靜,氣情難見。感物而動,然後可辯。推之於棋,勝敗可得而

    先驗。法曰:夫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不爭而自保者,

    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因敗而思者,其勢進。戰勝而驕者,其勢退。

    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敵不知敵之攻己者,損。目凝一局者,其

    思周。心役他事者,其慮散。行遠而正者,吉。機淺而詐者,凶。能自畏

    敵者,強。謂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執一者卑。語默有常,使

    敵難量。動靜無度,招人所惡。《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一個人安靜處之,他內心活動很難看出來。觸景生情之後,就可以知道他在想什麼了。引申到圍棋上,勝敗是可以事先預見的。下棋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輕舉妄動,不走過份之著的人反而收穫更大。隨便出擊且又常下無理之棋,反而輸的更多。首先把自己的棋走得結實沒有毛病,容易贏棋;只知一味拼殺,反而容易失敗。輸了棋反覆思索尋找原因的人,他的棋藝會越來越高。贏了棋就不再思考有何不足的人,他的棋藝就會不進則退。一盤棋下完,處處尋找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只知強調對手什麼地方下錯的人,對自己的棋藝提高有很大的好處。只知進攻對方,而沒有防備對手進攻的想法的人,就很難發現別人的長處,對自己提高棋藝十分不利。心思始終在下棋上,他的思考必然十分周密。心裡老操心著別的事,他的思想肯定會有分神的時候。追求遠大並且契而不舍,棋藝提高的就快;只圖眼前名利心存僥倖不肯下功夫,棋藝怎會有提高?能夠發現對手的長處,重視對手的人,往往是真正的強者;認為對手處處不如自己,輕敵冒進,怎麼會贏棋。下棋時沉默不語神態安詳,對手無法從表情上找到你的弱點。舉止輕率,喜怒形於色,不但讓人討厭,而且容易讓人找到攻擊的機會和毛病。

《詩經》說:「任何人都是聰明的,自己的心裡要明白這點啊!」

《斜正篇第九》              斜正篇第九

        或曰:「棋以變詐為務,劫殺為名,豈非詭道耶?」予曰:「不然。

    《易》云:『師出以律,否臧凶。』」兵本不尚詐謀,言詭道者,乃戰國

    縱橫之說。棋雖小道,實與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

    下者,舉無思慮,動則變詐。或用手以影其勢,或發言以泄其機。得品之

    上者,則異於是,皆沈思而遠慮,因形而用權。神遊局內,意在子先。圖

    勝於無朕,滅行於未然。豈假言辭喋喋,手勢翩翩者哉?《傳》曰:「正

    而不□。」其是之謂歟?

有人說:「下圍棋以斗心機為常事,以攻殺為目的,難道不是講究詭詐的嗎?」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易經》說:「出兵是有紀律的,不存詭詐。」用兵本來是堂堂正正的事,把出兵弄成陰謀詭計是戰國的謀士們所為。圍棋雖然只是一種娛樂的玩具,但是其謀略和兵法極其相合。因為下棋的人的修養有不同,面對面雙方的修養也不一致,遇上品級低下的,行棋不認真思考,只好打些壞主意,或用手勢干攏對手思考,或口中念念有詞,誤導對手的思路。品級高尚的則不同,大都在認真思考思深慮遠,用各種不同的行棋方針來對付棋局上的變化,全神貫注在下棋上,方案早在落子之前就考慮成熟了,何須藉助言語和種種動作來干擾對手呢?古書說:「用正道不用詭道」,就是指類似的情況而言的啊!

《洞微篇第十》   洞微篇第十

        凡棋有益之而損者,有損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益

    左投者,有益右投者。有先著者,有後著者。有緊辟者,有慢行者。粘子

    勿前,棄子思後。有始近而終遠者,少而終多者。欲強外先攻於內,欲實

    東先擊西。路虛而無眼,則先覷。無害於他棋,則做劫。饒路則宜疏。受

    路則勿戰。擇地而侵,無礙則進。此皆棋家之幽微,不可不知也。《易》

    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下棋時,有因為得小利而吃了大虧的,也有因吃了小虧而佔了大便宜的。有進行攻襲而得利的,也有因為攻襲不當而失利的。有時應在左邊投子,有時應在右邊投子。有應當先走的,有應當後走的。有應當緊緊逼迫的,也有應當緩進慢行的。接連殘子,不要著急;放棄殘子,要預見到以後的利用。有預先放了好象沒有用的棋子,但是以後卻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有開始收穫少而最終卻以收穫多的。要擴張外勢就要先攻擊對方孤棋,要攻打東邊的反而先去攻擊西面的。對於很輕的棋則要先去刺上幾手將他走重然後再緩攻。很輕的劫能開劫就開。下讓子棋的著法應先打散對後的陣勢,而被別人讓子就不應主動挑起戰鬥。進攻而選准下手之處,對方應對不當則進一步攻擊。

《易經》說:不是天下極聰明的人,誰能想得到這些著法呢?」

《名數篇第十一》                       名數篇第十一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其之形勢,死生、存亡,因名而可

    見。有沖,有干,有綽,有約,有飛,有關,有搭,有粘,有頂,有尖,

    有覷,有門,有打,有斷,有行,有立,有捺,有點,有聚,有蹺,有夾,

    有拮,有辟,有刺,有勒,有撲,有徵,有劫,有持,有殺,有松,有盤。

    用棋之名,三十有二,圍棋之人,意在萬周。臨局變化,遠近縱橫,我不

    得而前知也。用行取勝,難逃此名。《傳》曰:「必也正名乎!」棋之謂

    歟?

圍棋對局,雙方輪流每落下一子,都有相應的稱謂,現代人稱之為「術語」。棋的形式,死活存亡等通過「術語」就可以得知,對於交流探討確實省了不少的口舌。這些名稱術語主要有:沖、干、綽、約、飛、關、?、粘、頂、尖、覷、門、打、斷、行、捺、立、點、聚、蹺、夾、?、、刺、勒、撲、征、劫、持、殺、松、盤。圍棋的名稱雖然只有三十二個,下圍棋的人運用起來相互變化可達千千萬之數。棋中的變化,遠近縱橫,事先都是不可能盡知。但是不論我們是怎麼贏的棋卻總出不了這三十二個稱謂的範圍。

古書說:「無可置疑,什麼事都要有個名份啊。」更何況圍棋呢?

《品格篇第十二》                            品格篇第十二

        夫圍棋有九品。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

    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勝計,

    未能入格,今不復雲。《傳》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

    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圍棋按水平高低分成九品,也就是九個等級;一、入神(最高等級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二、坐照(比入神次之,到了佛的境界,掃一眼便瞭然於胸)三、具體(和入神相比,要被讓「長先」,雖不能有神思,臨局考慮周到,大體下不錯)四、通幽(和入神相比差兩先,對圍棋的意境已有了心得)五、用智(和入神比差三先,雖對圍棋內在規律認識不夠,臨局卻可以算清一些複雜變化)六、小巧(和入神比差四先),小巧是指雖無全局觀念,卻在局部有小手段施展出來)七、鬥力(和入神比差五先)下棋不用技巧,只知蠻幹八、若愚(古時候認為讓五子是最高極限)下棋本份,看上去沒有創新,但也有一定基本功。九、守拙(屬於尚不入流水平)還處於剛剛模仿著別人下棋的階段,沒有自己的見解,但比初學還是高出不少。九品以外,圍棋水平高低不等還不可分成若干等級,但都屬於入門階段,就不再細分了。

孔子曾說過:一生下來就能領悟許多知識的人,屬於上等智力;通過學習才能掌握許多知識的,就要差一些,怎麼學也不甚明白的,就屬於比較笨的了。

《雜說篇第十三》

                            雜說篇第十三

        夫棋,邊不如角,角不如腹。約輕於捺,捺輕於辟。夾有虛實,打有

    情偽。逢綽多約,遇□多粘。大眼可贏小眼,斜行不如正行。兩關對直則

    先覷,前途有礙則勿征。施行未成,不可先動,盤角曲四,局終乃亡。直

    四板六,皆是活棋;花聚透點,多無生路。四隅十字,不可先紐。勢子在

    心,勿打角圖。弈不欲數,數則怠,怠則不精。弈不欲疏,疏則忘,忘則

    多失。勝不言,敗不語。振廉讓之風者,君子也;起憤怒之色者,小人也。

    高者無亢,卑者無怯。氣和而韻舒者,喜其將勝也。心動而色變者,憂其

,名曰輸籌。

    皆籌為溢,停路為[上艹下巾]。打籌不得過三,淘子不限其數。劫有金井、

    轆轤,有無休之勢,有交遞之圖,弈棋者不可不知也。凡棋有敵手,有半

先,有先兩有桃花五,有北斗七。夫棋有無之相生,遠近之相成,強弱

    之相形,利害之相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驕。安而泰則

    危,存而驕則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跋

        我朝善弈顯名天下者,昔年待詔老劉宗,今日劉仲甫、楊中隱,以至

    王琬、孫先、郭范、李百祥輩,人人皆能誦此十三篇,體其常而生其變也。

    古人謂:「猶盤中走丸,橫斜曲直,繫於臨時,不盡可知。而必可知者,

是丸不能出於盤也。」《棋經》,盤也。弈者,丸也。士君子無所用心,則可觀焉。

通常來講,一盤棋中 ,邊上的爭奪不如角上複雜,角上的爭奪不如中腹複雜。約(即擋)比捺(壓)有力量。捺比(高壓)程度又差些。夾有虛夾,實夾;打有假打,真打。遇到對方扳時,大都要擋住;遇到對方撲以後再打的,大多都要粘上。大眼的棋可以在比氣時殺掉小眼的棋。斜走不如正走更有利,雙方都往中腹單關,爭取先去刺對方。征吃時,如對手前方有接應,就不能再征了。沒有做好準備,不要攻擊對方。盤角曲四,局終棋亡。直四、板六都是活棋。梅花五被點在中央,同樣沒有活路。扭十字,後扭的一方吃虧。棋盤中心有對方棋子,就不能不考慮角上戰鬥的征子等問題,不能完全按常規法去下。對局不可太多,太多了就要疲勞,疲勞後就下不好棋;對局也不可太少,太少了就會生疏,生疏了就容易出現敗著而輸棋。贏了棋不要說大話,輸了棋不要怒形於色。發揚謙讓風格的是謙謙君子,輸棋就面紅耳赤,出口傷人的是小人。棋藝高的不要趾高氣揚,棋藝低的也不要自鄙自輕。心氣和平,神態安詳的往往是贏棋的一方;面紅耳赤,坐立不安的是心內憂慮,往往是要輸的表現。在對局中偷竊棋子的,未免品德過於低下(古時數子方法和現代日本相似,要把被吃的棋子填到自己的空里,偷掉自己的棋子,可使空增多,以扭轉敗局)和小偷一樣。棋藝高的高在不戰而屈人,連續打劫最容易出現錯著。大凡在一條在線連走三步,就要改變一下著法;自己的棋子成為方塊四的形狀最為呆笨。勝局一方得到的空多,輸棋一方肯定是空少。有金井劫(在同一處連續生出三個劫),有轆轤劫(又名連環劫)。遇到這類情況,便形成無休無止的劫爭,其實可以採用放棄此處到別處得利的辦法。下圍棋時應該知道這種變通方法啊。

由於對局者水平有高有低不同,有的是分先對下稱之為「敵手」;有的是三局中有兩局先走,稱為「讓半先」;有的要在兩局中有一局讓先,一局讓兩子,稱為「先二」;還有讓五子的叫

作「桃花五」;讓七子的稱作為「北斗七」。對局中,多一子少一子都會有巨大影響;遠一路近一路相互配合差異也很巨大;強弱形勢的相互比較;利害得失的相互權衡都是差之毫厘繆之千里的,不可不細心體察。因此,局勢輕鬆時不可大意;優勢時不能驕傲。否則形勢往往要發生逆轉,驕兵必敗自古至今概莫如此。

《易經》說:明智之士安全時不忘危險,順利時處處小心提防。

             

 

 


推薦閱讀:

《論語》白話文(下)
《紅樓夢》白話版 41--67
白話華嚴經第二十六卷
白話華嚴經第三十七卷
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三)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