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青春期

引言

青春期是個體由童年向成人過渡的時期,年齡範圍大約在11、12歲——15、16歲,處在小學的五、六年級和初中階段。在人的一生當中,青春期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時期。由於這個期間的發展非常複雜、充滿矛盾,被心理學家稱為「困難期」和「危機期」。

一、青春期的生理髮育

(一)青春期身體外型的變化

青春期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鼎盛時期。由於個體的生理方面在這個時期發生了急速的變化,因此被稱為整個人生的「第二發展加速期」(人生的第一個發展加速期是0——1歲)。

1、青春期的身高快速增長。身高的快速增長是青春期兒童身體外形發生變化最為明顯的一個方面。在青春期發育之前,兒童平均每年長高3——5厘米;在青春期發育期間,孩子平均每年可以長高6——8厘米,甚至高達10——12厘米之多。身高增長既有個體差異,表現為有的孩子長得快有的孩子長得慢,有的孩子長得多有的孩子長得少;同時還有性別差異,表現為女性早於男性,間隔為2年左右,一般來說,女性一般在12歲時長得最快,男性一般14歲長得最快。身高增長的個體差異往往與先天遺傳和環境條件有關,性別差異則與種族的發展規律有關。

2、青春期的體重明顯增加。和身高一樣,體重也是身體發育的一個重要標誌,它反映個體肌肉的發展、骨骼的增長以及內臟器官的增大情況。體重的增加在青春期也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體重增加的高峰期為12——13歲,平均每年增加4.5公斤左右;男性少年體重增加的高峰期在14歲左右,平均每年增加5. 5公斤。同樣,體重的增加也存在個體差異,有的人增加得較快,有的人增加得較慢。

3、青春期的頭面變化明顯。進入青春期的學生,頭面部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童年期的面部特徵逐漸消失,之前較低的額部髮際逐漸向頭頂和兩鬢後移,嘴巴變寬,嘴唇由單薄開始變得豐滿。進入青春期後,個體身體其他部分的骨骼迅速增長,頭部骨骼的增長卻顯著減慢,童年期孩子那種頭大身小的特徵開始逐漸向成人頭身均勻的特徵發展。

(二)青春期生理機能的變化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機能方面迅速增強,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肌肉與脂肪的變化。男性的肌肉開始強健,女性的身材開始豐滿。

2、腦神經系統的變化。腦的重量接近成人水平,腦神經系統逐步走向成熟,腦電波開始出現新的飛躍,在興奮與抑制的過程中逐漸趨於平衡。

3、心肺功能逐漸增強。心血管系統迅速發育,心臟功能增強;肺活量迅速增加,肺功能迅速增強。

(三)青春期生殖系統的發育

生殖系統是人體各個系統中發育和成熟最晚的。一旦生殖系統發育成熟,就標誌著人體生理的發育完成。

1、生殖器官的迅速發育。在青春期之前,孩子的生殖器官發育非常緩慢。進入青春期後,生殖器官的發育速度直線上升。一般男性生殖器官的成熟晚於女性。

2、第二性徵的明顯差異。第二性徵又稱為副性徵,是指身體形態上表現出來的性別特徵。進入青春期後,由於性激素的分泌大大加快,使得少年男女在身體形態上開始出現明顯的性別特徵,在體征上的差異開始越來越顯著。女性的第二性徵主要表現為乳房隆起、骨盆變寬、臀部變大、體毛出現等;男性的第二性徵主要表現為長出鬍鬚、喉結突出、嗓音低沉、體毛明顯等。

3、兩性機能的發育成熟。在性激素的刺激下,少年男女的性腺開始發育成熟,女性開始出現月經,男性開始發生遺精。女性月經初潮是女性身體發育即將成熟的標誌,男性初次遺精的出現是男性身體發育即將成熟的標誌。一般來說,女性出現月經初潮的年齡大約在10——1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3歲左右。男性首次發生遺精的年齡大約在12——18歲之間,平均年齡約為15歲左右。不過,男性初次遺精的精液內並無精子,要等到4——5年之後,生殖系統才能真正發育成熟。   

二、青春期的心理發展

(一)青春期的認知發展

進入青春期後,隨著大腦器官的迅速發育和生活經驗的日積月累,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較之兒童有了明顯的發展。

1、記憶的發展

①記憶容量大大增加。隨著身心發育的漸趨成熟,孩子的記憶容量開始明顯增加。研究表明,初中學生的記憶容量不僅明顯高於小學生,甚至還要高於大學生,達到11.04±0.4的水平。

②記憶效果明顯提高。青春期的孩子,無論是形象記憶量,還是抽象記憶量,記憶的效果都達到了最佳時期。並且,此時的抽象記憶發展量遠高於形象記憶的發展量。

③記憶類型開始增多。青春期後的少年,除了機械記憶外,開始自覺運用意義記憶,同時還能有效運用機械記憶。

④記憶策略有效使用。經過青春期的發育,少年孩子開始逐漸掌握並熟練運用各種記憶策略來有效提高自己的學業成績。

2、思維的發展

按照皮亞傑的發展階段說,青春期少年的思維發展水平達到了形式運算階段。這個時候的學生,已經能夠脫離具體的物體或情境運用符號進行抽象思維。

①初步具備建設假設和檢驗假設的能力

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學生在面臨智力問題時,不再象以前那樣直接尋求結論,而是根據問題、材料和相關情景,開始對問題進行邏輯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預測出現不同結果的可能性,通過進一步的落分析和實驗證明,最後確定何種可能性才是真正的事實。他們還學會了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得出適宜的現實結論。他們不斷地檢驗假設,迅速放棄不正確的假設,及時建立新的假設,從而使建立假設和檢驗假設的能力不斷提高並逐漸趨向成熟。

青春期的少年,對於個體從未經驗過的事項,還能運用因果關係等邏輯理論的構成命題,建立假說。這個時期,思維者完全可以按照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途徑,經過一系列的抽象邏輯過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②逐漸開始思維形式與思維內容的分離

思維形式與內容的分離是指思維時可以脫離思維的具體對象而直接以命題的邏輯形式在頭腦中直接進行邏輯推理。童年期的孩子已經開始出現初步的邏輯思維,但他們的思維形式不能脫離思維內容的支撐。思維形式和思維內容的分離是青春期邏輯思維的主要特點之一。

(二)青春期的社會性發展

1、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發展

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進入青春期後,與身體的迅速發育相比,少年孩子的心理發展還很滯後。這種身心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矛盾給初中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苦惱,使得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一部分的思想意識從客觀世界開始指向主觀世界,開始進入自我關注自我。於是,一系列關於「我」的問題開始反反覆復地縈繞於心揮之不去,導致個體的自我意識出現第二次大的飛躍。青春期少年自我意識的發展具體表現如下:

①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形象。大家只要稍微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開始非常關注自己的外貌長相,喜歡照鏡子,喜歡打扮自己,他們對於自己的高矮胖瘦、衣著服飾都非常在意。不僅如此,他們還非常注意別人對自己衣著打扮的反應。一旦發現自己身上存在不甚令人滿意的外貌特點,他們就會因此而產生極度的焦慮。當然,個別孩子也有例外。孩子成熟的早晚可以影響他們對自我形象的認識。

②非常重視自己的學習狀況。

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往往影響著青春期少年對自己能力、在群體中的社會地位的認識,以及自尊等情感的發展,並逐漸影響著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如果你留心觀察,你就會發覺,青春期的孩子,不論成績好壞,他們都比較關注自己的成績。

③十分關心自己的情緒特徵。

青春期少年對自我的認識還表現在他們對自己的人格特徵和情緒情感的過分關註上。他們總把自己想像為「獨特的自我」,把周圍的人視為「假想的觀眾」,總是以為這些「假想的觀眾」隨時隨地都在關注自己這一「獨特的自我」。他們常常主觀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賞和自感不足投射到周圍人的身上。這種過分誇大自己感受和體驗的現象是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自我中心傾向,因此,我們經常會覺得那些小學高年級或是初中的孩子喜歡自以為是。

2、青春期情緒變化的特點

①不能自控的情緒波動。

青春期少年的情緒表現,有時相當激烈、粗暴,甚至經常失控,有人曾用「急風暴雨」來形容。通常,人們認為平平常常的是是非非,到了他們那裡卻能引發出高強度的反應。他們有時情緒高漲,熱情洋溢;有時又會消極低沉,孤獨壓抑。這些煩惱和激情是他們自己難以控制的。如果消極的情緒持續久了,就會轉化為心境,使他們長期處於焦慮的情緒背景之中。在這種心境和情緒背景的支配下,一旦遇到不滿或不平之事,遇到挫折或對抗,就很容易暴發突髮式的情緒,尤其是在父母面前更加容易失去控制。事後平靜下來,雖然也會感到後悔,但到了那個時候又往往控制不住而反覆發作。作為父母,我們要善於體諒他們的情緒狀態,體諒他們的困境,儘可能不要和他們「硬碰硬」,弄得兩敗俱傷「頭破血流」。

隨著性器官的發育和性機能的成熟,青春期的少年開始出現性好奇和性慾望。他們在心裡很想接近異性,卻又迫於環境和輿論的限制,不得不壓抑自己朦朧的性好奇和性慾望。這種強行的壓抑,使得他們又經常會處於莫名的煩躁和不安。這是青春期的一個突出的困擾問題。我們做老師的一定要好好引導,切忌嘲笑學生和發生衝突。

②非常強烈的反抗心理。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童年期孩子的自主欲求也逐漸提高。他們的活動範圍日益擴展,從對母親的全面依賴狀態,向一定程度的自立發展。他們對周圍的事情都表現出「我自己做」,對父母的幫助、指示、阻止總要用「不」來反抗。這就是第一反抗期,大約在幼兒三四歲時出現。

進入青春期後的少年,由於身體加速成長、生理迅速成熟,使少年兒童產生了「成人感」,他們自以為自己已經成熟。加上自我意識的飛躍發展,他們總想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總要以獨立的人格出現,渴望得到別人的接納和尊重。每當自主性被忽視或自尊心受到阻礙,就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抗。這是第二反抗期。與第一反抗期爭取活動與行為的自主性和自由權相比,第二反抗期的獨立自主要求則是全面性的,從外部活動深入到內部思想,從行為表現深入到人格獨立。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現形式:

①硬抵抗。遇事態度強硬,舉止粗暴。

②軟抵抗。遇事漠不關心,冷淡相對。

③好遷怒。遇事遷怒他人,推諉他人。

(三)青春期人際關係的發展

1、與同伴的關係。

小學五六年級是同伴關係依從性的高峰期,表現為六七個兒童經常在一起交往和遊戲,即團伙現象。進入青春期後,男女同學之間的關係表現出先疏遠後接近的行為模式。隨著性意識的覺醒,他們開始對異性逐漸產生了興趣。但是,剛開始時,他們對異性的興趣卻是一種相反的方式來表達,表現出漠不關心、輕視對方甚至以一種不友好的方式攻擊對方。慢慢地,他們又開始融洽相處,但一般都不輕易將自己的情感表露出來。在交往的過程中,少年孩子們需要有一個能夠傾吐煩惱並能保守秘密的地方。這樣一來,交友範圍開始縮小,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個或兩個,而且一般都為同性別的。

少年孩子選擇朋友的標準是:志趣相同;煩惱相似;性格相近;彼此理解。

2、與父母的關係。

青春期少年通過反抗走向自主自立。他們以父母為榜樣的態度不再繼續,對父母的依賴明顯減少,代之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點,反抗情緒開始增加。由於自身洞察力與對他人認識能力的發展,他們還能從人的整體人格對父母的優點和缺點進行全面的評價,認為父母雖有缺點,但應該受到尊敬。

3、與教師的關係。

在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心中,老師還有著非常權威的地位。但到了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到了初中階段,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學生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師,他們開始對老師品頭論足。他們喜歡的教師一般具有以下特點:熱情和藹,關心學生,知識淵博,講課風趣等。對自己所喜愛的教師所講授的科目,他們會努力學習;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所講授的科目則非常排斥。

三、青春期的四大矛盾

青春期少年在生理上的急劇變化衝擊著他們心理的發展,使身心的發展在這個階段失去了平衡。具體表現為四大矛盾:

(一)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之間的矛盾。

身體的急速成長,生殖器官的快速成熟,讓青春期的少年從心理上產生了自己已經發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已經是個成人了,這就是他們心理上的成人感。有了成人感,他們便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已經屬於成人水平,應該受到社會環境和周圍成人的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他們還要求與成人相應的社會地位,渴望得到社會、學校和家長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事實上,他們的心理發展是相對緩慢的,心理水平尚處於從幼稚的童年向成熟的成人發展的過度階段,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等都處於半成熟狀態。於是,就出現了他們自己認為的心理發展水平與現實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即成人感與半成熟狀態之間的矛盾。這是發展中的矛盾,也是人生必經的矛盾,更是青春期少年不能迴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二)心理上的斷乳與精神上的依賴之間的矛盾。

成人感使青春期少年的獨立意識逐漸強烈起來,他們開始在精神生活方面擺脫成人,特別是父母的羈絆,從而擁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決定權。實際上,在真正面對許多複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的理解、支持和保護。這就是心理上的斷乳和精神上的依賴上的依賴之間的矛盾。

(三)心理上的閉鎖性與心理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隨著獨立自主意識的發展,青春期的少年開始出現心理的閉鎖性,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向外界袒露,尤其是不向成人袒露。究其原因,是他們認為成人不理解他們,因而對成人產生不滿和不信任。但是,成長過程的諸多煩惱又使他們備感孤獨和寂寞,非常希望與他人交流和溝通,並得到他人的理解。這種開放胸懷的願望促使他們很願意向同齡朋友推心置腹。這就是心理閉鎖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四)自我成就感與現實挫折感交替之間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通常表現出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幹,一旦獲得成功或是取得好的成績,就會讓他們享受到超出一般的優越感和成就感;而一旦遇到失利或失敗,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挫折感。這良種情緒體驗經常交替出現,使得我們的青少年一時激情滿懷,一時又低沉沮喪。

四、青春期的教育要點

青春期少年的情緒變化較快,反應強烈,帶有衝動性,且不善於用理智來控制。當你出現消極情緒時,應採用積極的應對方法:

1.自我控制。培養自制力,消除不良情緒的影響。    

2.自我轉化。採取迂迴的辦法,把情感和精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上去。   

3.自我發泄。最簡單的辦法是「宣洩」,傷心時,可以放聲大哭一場,或向至親友好傾訴。    

4.自我安慰。遇到挫折和不幸,應該想到這不是最糟的。    

5.暫時避開。離開讓自己傷心的地方。    

6.幽默療法。聽聽笑話,看看幽默小說,可以排譴愁悶。    

7.廣交朋友。特別是和心胸開闊,性格開朗的人交朋友。    

8.熱愛學習。學習使人忘卻煩惱,給人帶來歡樂。一個人最快活的時光往往是在他認真學習的時候。

推薦閱讀:

紫 微 格 局----解讀5
根據《十二月令人元司令分野表》解讀地支藏干
帶你一起解讀衛浴風水禁忌 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終南秘典《何知經》解讀(終)
老子《道德經》解讀

TAG:青春 | 青春期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