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英美政治哲學和道德哲學的演變

□江 怡

當代英美政治哲學的復興應當歸功於羅爾斯的《正義論》(1971)的發表。《正義論》中提出的正義原則、正當(right)先於善(good)、再分配的公正等思想引發了當代英美哲學中對正義、平等、正當性、公正、自由等問題的大討論,特別是對傳統的功利主義展開了最為猛烈的批判;同樣,羅爾斯對自由主義的重新定義也引發了當代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間的重要爭論,並導致了當代英美哲學中的自由主義傳統的重大分裂,使得自由放任主義以及文化多元主義等得以在當代哲學中佔有一席之地。

政治哲學的興起

西方政治哲學發端於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是西方政治哲學家的重要思想源泉。近代的洛克、休謨、霍布斯等英國哲學家的政治哲學思想哺育了後來的西方政治哲學的發展。直到19世紀末,英美的政治哲學基本上是在道德哲學的框架內展開的,都是關於作為理論本體的人的社會規範問題,而涉及到現實政治問題的討論則被放到政治思想史的範疇中。羅爾斯之前的20世紀政治哲學主要是在功利主義和康德主義之間徘徊,而社會契約論則在整個英美政治思想史中佔據了主導地位。羅爾斯的《正義論》被看作是站在康德主義的立場上對功利主義的最徹底的批判,並且完成了傳統契約論的現代轉型。

羅爾斯的思想引發了當代英美政治哲學中的三場重要爭論:其一是自由主義與功利主義的衝突,這是由羅爾斯本人對傳統功利主義的挑戰,以「機會平等」的概念取代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概念;其二是自由主義與自由放任主義之間的爭論,這是由羅爾斯的同事諾齊克引發的對羅爾斯思想的挑戰,他在《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1974)中用「最小國家」的概念反對羅爾斯的正義原則;其三是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之間的爭論,主要是由麥金太爾、桑德爾、泰勒、瓦澤爾等為代表,他們強調共同的善優先於正當性。1992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社群主義和個人主義》文集,把這場爭論推向了高潮。

道德哲學的發展

當代英美道德哲學是在反對元倫理學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摩爾等人開始的元倫理學,其主要特徵就是從規範倫理命題入手,把道德語言明確地區分為「規範的倫理學」和「描述的倫理學」或「元倫理學」,其中以黑爾、圖爾閔、烏姆遜、諾威爾-史密斯等人為代表。一方面,他們加強對道德語言本身的邏輯研究,力圖以具體的邏輯證明維護倫理學蘊涵真理的科學性,以反對情感主義者否認倫理學科學地位的極端片面性;另一方面,他們又藉助於諸如「新功利主義」等新的規範倫理學理論來改造和補充自身的分析範式,以便保持它在事實描述上的科學性和在指導行為上的實踐性特徵。由於這種元倫理學強調以邏輯分析作為研究道德語言的手段,以事實判斷作為衡量倫理命題意義的標準,因而通常被稱作「道德的實在論」。

但這種道德實在論在當代倫理學中受到了嚴重的挑戰。這種挑戰首先來自於維特根斯坦。早在《邏輯哲學論》中,維特根斯坦就以情感主義觀點反對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倫理學,認為倫理命題只是表達了人們的某種情感,因而不具有邏輯上的或科學上的意義。對道德實在論提出的另一個挑戰同樣是由維特根斯坦引起的,但主要是在達米特那裡得到了發揮,並由布萊克伯恩歸納為所謂的「准實在論」。這種觀點強調的是道德信念與意志之間的關係,認為具有某種道德信念僅僅意味著具有做某件事情的意志,而不是真正做了這件事情。對元倫理學提出的最為激烈的批判來自英國哲學家維廉姆斯,他倡導了一種所謂「反理論」的運動,宗旨就是反對一切以建構抽象的普遍原則為目的的道德理論。

正是基於對道德和倫理的這種區別,當代倫理學家提出把倫理學看作是一種主要研究人類品格特徵的主張,認為倫理學的核心問題應當是追問在不同的、具體的文化或社會背景中個人應當具備的某些德性。這就促使了德性倫理學在當代道德哲學中的復興。德性倫理學發端於古希臘,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創始人,中世紀的阿奎那推進了這種倫理學。當代德性倫理學的復興是倫理學家反叛功利主義、情感主義、義務論等傳統道德理論的直接後果,主要代表是安斯康、麥金太爾、維廉姆斯、福特和培爾。

當代德性倫理學主要關心在具體不同的歷史時代和文化背景中德性所起的具體作用,因而,對於德性倫理學家來說,不存在某個或某些普遍適用於各種歷史和文化的道德原則或德行標準。例如,麥金太爾就認為,各種不相容的德性概念無法用一種統一的核心概念加以綜合,這些概念都應當看作是傳統的組成部分,它們來自傳統的不同發展階段,而任何德性概念都依賴於先前的解釋,只有按照某些關於社會和道德生活特點的先在解釋,德性才能被定義和理解。從性質上看,當代德性倫理學是一種新亞里士多德主義的觀點,但這種觀點對亞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仍然做出了修正。 

推薦閱讀:

【當代詩家/筆尖舞姿】欲斷相思淚更流
【韻味】當代漢服介紹——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當代伊斯蘭政治暴力剖析
中國當代太極拳名家系列之陳正雷
為何說隋煬帝楊廣「弊在當代,功在千秋」!

TAG:道德 | 政治 | 哲學 | 政治哲學 | 演變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