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繁體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譯文作者:佚名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哪裡曉得暢飲的樂趣?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月亮和身影,我應及時行樂,趁著美好的春光。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結為忘年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注釋
作者:佚名

⑴酌:飲酒。獨酌:一個人飲酒。

⑵間:一作「下」, 一作「前」。

⑶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

⑷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說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為三人。

⑸既:且。不解飲:不會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⑺將:和。

⑻及春:趁著春光明媚之時。

⑼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⑽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⑾交歡:一起歡樂。

⑿無情游:忘卻世情的交遊。

⒀相期邈(miǎo)雲漢:約定在天上相見期:約定。邈:遠。雲漢:銀河,泛指天空。

賞析

作者:佚名

李白的《月下獨酌》以豐富、奇特的想像,一波三折地描寫明月、身影與自己「成三人」的情況,反映了詩人政治上失意、受人排斥的孤獨與鬱憤。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這是一個精心剪裁出來的場面,寫來卻是那麼自然。李白月下獨酌,面對明月與影子,似乎在幻覺中形成了三人共飲的畫面。在這溫暖的春夜,李白邊飲邊歌舞,月與影也緊隨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彷彿也在分享他飲酒的歡樂與憂愁。從邏輯上講,物與人的內心世界並無多少關係。但從詩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也正是中國詩歌中的「興」之起源。它從《詩經》開始就一直賦予大自然以擬人的動作、思想與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風」等等。李白此詩正應了這「興」之寫法,賦明月與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語堂所說:「它是一種詩意的與自然合調的信仰,這使生命隨著人類情感的波動而波動。」

但在詩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種獨而不獨,不獨又獨的複雜情思,他知道了月與影本是無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對這個無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結無情游,意思是月下獨酌時,還是要將這月與影邀來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雲漢」,也在所不辭。可見太白之孤獨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斯蒂芬·歐文曾說:「詩歌是一種工具,詩人通過詩歌而讓人了解和嘆賞他的獨特性。」李白正是有了這首「對影成三人」的《月下獨酌》,才讓人們了解和嘆賞他的獨特性的。無論男女老少,任何一個中國人,只要他舉杯淺酌,都會吟詠「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以表他對所謂風雅與獨飲的玩味。而這首詩的獨特性,早已化入民族的集體無意識之中了。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


推薦閱讀:

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李白 行路難】全國一等獎《行路難》教學實錄
李白《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材」為什麼不是「才」?
「社會你辛哥,人狠話不多」
汪倫忽悠李白到「桃花潭」一游,背後原因竟然是……

TAG: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