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屋脊上感受和抒寫崇高 李炳銀序張亞明長篇報告文學《國家決策:解碼第三極》

在世界屋脊上感受和抒寫崇高 李炳銀序張亞明長篇報告文學《國家決策:解碼第三極》

2016-07-09 02:40閱讀: 在世界屋脊上感受和書寫崇高

——序張亞明長篇報告文學《國家決策:解碼第三極》

李炳銀

我與張亞明是老朋友了,早在2000年前就曾為他的報告文學集《歌頌與詛咒》做過序。此後這麼多年,亞明以其現實的社會參與行動和審慎辨析考察活動,創作了許多題材重大獨特、宏闊深厚的中短篇報告文學。尤其是他擔任中國礦業報首席記者期間,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看視中國資源與環境,創作的不少作品以強烈的憂患意識、鞭辟入裡的剖析特點,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反響,並曾經引起國家高層領導的關注和好評。

如今,讀著這部40多萬字的書稿,我直接地感受到了張亞明和他報告文學創作的地位與價值,充溢於心間的不只是感動而是震撼。這部氣勢恢宏、激情四溢的作品可以說是對青藏高原地質事業的歷史追溯和回顧,也是鏡鑒過去走向未來的現實訴求,更是對很多崇高純潔和無私奮鬥精神的動人接近,它有很強的現實性意義,同時又具備分明的歷史文化價值。

自上個世紀中後期,以李延國《中國農民大趨勢》和錢鋼《唐山大地震》等為代表的長篇報告文學之後,很多作家紛紛自覺地將匕首投槍式的短篇換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式等更具現代威力的中長篇,推出了一大批生動地演繹真實歷史內容和現實社會矛盾生活事件人物的重要作品,有力地提升了報告文學的題材統御力,社會影響力和珍貴的真實史志價值。伴隨著現實社會跨越的腳步,張亞明在豐富生活積累、知識積累的同時也產生了創作長篇的衝動,他在《中國作家》雜誌做編輯時,曾專門跑來與我探討「青藏高原地質大調查」這個題材,認真地徵求了我的意見。上個月我因腳踝扭傷正在家裡靜養,好久沒有信息的亞明突然出現在我面前,一下子捧給我四部磚塊樣的長篇書稿,其中有反映煤礦改革題材的《中國礦工——一個國有企業嬗變的軌跡》、有反映教育改革題材的《生命成長的伊甸園》、《卓越的呼喚》,但更引起我注意的還是這部沉甸甸的《國家決策——解碼第三極》。再沒有比作家用自己的豐碩創作成果作為見面禮更開心的事情了,張亞明的到來使我愉快也讓我對他的付出和收穫產生了欽佩。

優秀報告文學之所以產生轟動效應、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和震動,緣於真實的魅力和獨特社會作用,及時發掘和真實地保存並審視那些稍縱即逝的社會重大事件矛盾與特定歷史時期人們的社會人生信息,是報告文學的神聖使命和價值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來勢兇猛的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亞洲金融危機」和「資源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全方位震蕩,出於對國家現實及前途的嚴重關注,共和國緊急應對,在青藏高原打響了一場「填補地質空白」的偉大戰役。這是中國地質人對大自然的進軍挑戰,也是檢驗中華民族自身潛藏能力的偉大實踐。在《國家決策——解碼第三極》里,作者以地質勘探單位屬地化改革及西部大開發為宏闊背景,以真實的筆觸、恢宏的氣勢、激越的情感報告了這場戰役的起因,從中南海的戰略決策到世界屋脊的鏖戰硝煙,從國務院總理的牽掛到冰河遇險的科技人員,從學富五車的專家院士到剛出校門的高校學生……全國上百家地質勘查單位及科研院所開展了空前規模的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這是一場中華民族面對歷史與現實的國際話語權競爭,也是一場中國地質人立志振興中華的現代與傳統的奮爭,表現了我們黨中央、國務院對歷史方位的戰略判斷和正確抉擇。前線的艱巨鏖戰和智慧的高層決策內容,構成了渾厚的英雄交響。由真實性產生的現場親切感,情節故事傳奇性、激動人心的震撼力、形象雄強峻拔的美感力,重大的題材本身包含的厚重內容及驚心動魄的表現,經作家張亞明真誠激情的文學表達,構成了這部作品深入地質科學內里、接近人類文明及人生追求的時代格局與昂揚向上開拓的精神行動基調,使這場舉世矚目的大調查的品質更加地威嚴雄壯和大氣磅礴起來,具有了真實記事寫史的氣魄和作用。作品這種帶有珍貴的國家歷史記述性質和文學真實表達價值,在此得到很好的呈現。

報告文學的題材對象,固然對作品具有很強的決定性作用,但作家將社會真實事實現象文學藝術化的能力和程度,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存在情形,也決定了作品的質地和品格。可惜,雖然很多國家的重大事變和矛盾變革幾乎都有長篇報告文學的跟進記述,可不少涉及重大工程、科技領域題材的創作往往出現見事不見人的事務性流程展示,或者形成不倫不類的科普讀物而欠缺文學特性表達的作品。要將真實的事實成功的進行文學表達,需要多方面的知識準備和文化修養,需要有將事實上升為藝術的智慧和能力。這部作品同樣也躲不開這個難題,其中涉及地質礦產領域複雜深奧的理論與實踐,涉及地學領域諸多方面的專業術語和知識,駕馭不好往往會出現無味的材料堆砌和「流水賬」式記錄。可讀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感到了釋然,作者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已經比較成功地將真實事實能動地變成了「藝術的資料」,使自己的作品更多地擁有藝術生命和品格。在既不虛構又不能主觀誇飾的前提下,作者對大量材料進行了巧妙的概括和提煉,採用多種文學表達方式,盡量避開那些枯燥的專業名詞、乏味的數據等知識性內容,更多地深入到了人物的行動表現、內心情感世界,以對人的國家民族情懷、責任擔當、科學精神行為表現為中心展開敘述,既有全景式多方位的廣角鋪排,也有微觀上的文學化描繪和科普知識性表達,真正藝術地傳達了科技創新精神、生動地活畫出了地質人的堅毅性格與雄壯魂魄。宏大的敘事筆墨和激情綻放的理性見識理解抒寫,跌宕起伏的生死頑強奮鬥現場以及生活工作情景所包含的濃厚情感浪花,使眾多真實發生在青藏高原的奇特人物故事及其鮮活感人情節與細節成為作品富有個性的重要關鍵內容,一系列高寒缺氧、峰巒疊嶂,湖泊縱橫、沼澤叢生的環境描寫,中國地質人挑戰生命極限,趟冰河、攀懸崖、跨峽谷、勇闖生命禁區的鏡像集合,形象而逼真的構成了中國地質人以真正的主體姿態屹立高原的戰鬥圖畫。這一幅幅博大蒼涼而又雄渾壯麗的自然景象給讀者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一個個地質人由卑微走向崇高的英雄鏡像,無不折射出地質人身上豐富高尚的精神蘊含和品格質地。當中國地質人以4公里的間距在世界屋脊,在高寒缺氧的2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質探點將「空白」填滿,在「人類無法生存的地方」將最難的難題攻克,我們不難看到這些創新性重大理論成果和找礦實踐的突破所釋放的偉大民族精神。在社會環境日益變得浮躁自我和物化的今天,地質人對共和國的這種無私忠誠與堅定信仰、對國家責任勇於承當的表現,這些偉大的事業開拓建設者的出色表現,無疑為讀者豐富自己的精神和構建自己的人生格局提供了相當大的遐想空間。

我曾多次說過:「真實性是報告文學的生命、現實生活是報告文學的舞台、理性精神是報告文學的靈魂、文學藝術性表達是報告文學的翅膀。」作家的理性精神和能力,可以說是報告文學的內功,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作家高屋建瓴的認識反思精神越突出,作品的理性思考越深刻,作品的個性獨立品格就會突出,美學意蘊就越濃厚。閱讀這部作品我感覺到,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這場地質事件本身,而是圍繞青藏高原的前世今生以及近當代從孫中山、到毛澤東、鄧小平等幾代領袖人物對中國西部設計的宏偉藍圖,圍繞一系列國內外地質領域的科學事件和科學人物、紛繁複雜的歷史現象和社會事理進行了理性的梳理、判斷和把握,在縱橫捭闔的文學敘事中著力於這場地質大調查「思想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探求和反思,字裡行間包含了強烈的國家憂患意識和清晰熾熱的科學愛國情愫。譬如,他把地質人生存的卑微艱辛和曲折坎坷放到市場經濟的波峰浪谷、青藏高原惡劣的生態、生存空間考量,很多地質高級工程師在建築工地搬磚、街頭擺攤、菜場叫賣的尷尬境遇,院士高原遇險、博士冰河陷車、教授野外自己注射胰島素的很多生動細節,地質人真切的歷史信息、動人的精神情感及人生的命運故事密集的呈現和描述,充分表現了中國地質人為了祖國敢於與死神搏鬥、敢於赴死、死中求生的悲壯與悲愴,也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悲憫的人文觀照和對生命的尊重敬畏。在科研人員經費奇缺不能正常開展科研時、在生命禁區地質隊員生死大營救時、在總理為地質調查批示安全保障資金時……作者以崇尚正義的激情與鞭撻醜惡的精神力量,對瀰漫社會的貪腐奢華、「三公消費」、濫用公權等腐蝕共和國肌體的醜惡現象時而直接站出來直抒胸臆、慷慨陳詞反詰拷問,時而「托物言志」、「借景抒懷」抨擊時弊,時而夾敘夾議、情理合一犀利解剖,這種對地質人生存的社會環境和人生命運富有智慧理性風貌的必要輻射和事實表達,這種注入了作家獨特個性而具有鮮明現實指向性的理性議論與反思,較好的烘託了地質人的英雄主義血性和中華民族的精神維度,作品內容也就因其深刻獨到的理性表現而具有了非常智慧的風貌和撩撥心靈的衝擊力量,從而在社會歷史、文化心態、倫理道德等領域給讀者提供了人文情懷的深度思考。因此我感覺,這部作品儘管還有可凝練規整的地方,但這是一部悲壯而豪放、成熟而大器的作品,也是意義深厚、現實性分明、背景深重、思考深邃、書寫蘊涵的作品。作家對於這場大會戰事實本真的自覺抒寫與留存,無論是對於過去還是現實的中國,都是一種非常有益的作為。對於中國地質考察勘探的歷史,更是留下了生動的篇章。

報告文學是「行走文學、在場文學」的文體特質,決定了報告文學不僅是行動的藝術、見證的文學,也是思想者的載體,作者深入的採訪,親身的體驗,真誠的表達,將會大大強化作品的現場感和真實性。但在如今這個喧鬧浮躁、媚俗功利的社會生活環境里,如果不是情之所至,心之所系,這樣耗時費神的苦差事已經很少有人去做了。從這部作品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一個作家強烈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意識。為了佔有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素材,作者曾忍受著胃潰瘍、高血壓、關節炎的折磨,伴隨著缺氧胸悶頭痛耳鳴,從世界屋脊的西藏、青海高原到中國海拔最低處的福建;從唐古拉山、崑崙山脈到橫斷山脈,橫跨大半個共和國版圖,執著的沿著地礦人的足跡走向地質的高地、精神的高地。張亞明先後採訪了大大小小30多個參戰單位,200多名大會戰的親歷者。雖然經歷了空前的艱辛,甚至付出了異乎尋常的物質和精神代價,但他創作的衝動與激情也愈發深沉和凝重。在從河南採訪返回途中突患腸動脈血管栓塞,在醫院治療修養期間仍然堅持寫作不輟,終於幾易其稿完成了他帶有生命意義的文學抒寫。這樣的嚴肅創作態度,這樣痴情的文學事業追求精神,這樣頑強執著的行動堅持,非常令人欽佩。從這個角度上說,在社會擔當意識已經被太多國人丟棄的今天,在人的利己私慾嚴重、一切待價而沽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作者為中國地質人樹起的這座高聳偉岸的文學豐碑,也看到了作家艱辛的文學書寫活動留下的真誠投入與敬畏崇高的大美意義。

是為序。

2016年7月6日 於北京

(作者為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報告文學理論研究會會長)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CEO如何做最正確的決定?一個公式搞定
如何達到決策最優解?一招助你提高決策效率
來來來,各位,告訴我你們的選擇~
你的決策水平是哪個level|每周讀本書
今天你轉發錦鯉了嗎

TAG:國家 | 文學 | 世界 | 感受 | 決策 | 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