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 佛教為何禁止飲酒?

早在唐朝時期,佛教就開始引入中國,那個時候,很多人就對佛教中所幻想的世界非常的嚮往。豐富的佛教經典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反對飲酒人盡皆知,酒戒為佛教根本戒律之一,佛教為什麼要禁止門人喝酒呢?下面小編就帶你走進豐富的佛教文化。五戒,是為佛教徒所要遵守的五種基本行為準則,由此斷除惡因,進求佛果。雖禁止飲酒,但這也註定了中國酒文化與佛教之間的不解之緣。佛教戒律反對飲酒,無論在家、出家都一律禁止飲用。嚴格地說,但凡有酒色、酒香、酒味,或僅具其一而能醉人的,不論為谷、酒、果(木)酒、藥酒、甜酒 (蜜、糖、葡萄等釀製)、清酒,乃至酒醉、酒糟,皆在禁戒之列,飲咽則犯。戒律在佛陀時代的印度產生過實際的影響。根據對象的不同,三藏諸部經典中把關於飲酒的過失歸納概括為兩類,一類是針對世間的在家人,多從一般現實生活、事業、財富的得失,利弊而言。以《阿含經》之《阿雀夷經》為代表,經中佛陀告誡富商善生世間有六種惡行能損財業,一類即是由飲酒而產生的六種惡行,「一者失才,二者生病,汽者易生爭鬥,四者惡名流布。不僅止於世間善惡得失,進而更上升至飲酒對出世的終極解脫的極大危害。除函括前類過失外,更從滋求、造作惡業、破壞信仰、妨礙修行等方面數陳其罪,以為信持佛法者的警鑒。佛教是主張「出世」的,它要求人們戒除「三毒」(貪、慎、痴)。擯棄一切慾望和追求,坂依於佛、法、僧「三寶」。佛教重視智慧,飲酒之後還能夠自製而不致昏亂的人不多,而多飲酒或酗酒後的I}7事、喪德隨處可見。佛講究的是修身養性,四大皆空,是拒絕飲酒的,豈能詩酒瘋狂?所以,為了保持清醒,利於修行特別是為了達成修行的目的必須戒酒,不得飲酒乃是印度佛教徒的特色。在佛教眾多經典之中皆有戒酒,不但戒喝酒」,禁止教人飲酒,而且把「沽酒」(買酒、賣酒)列為「十重戒」,不得操持、沾染任何酒業、酒緣。總之,酒是昏狂之葯,一切嚴重的過失都因此而生。在佛制的戒律中,佛教徒亦非絕對地不可飲酒。依律制,倘患病而由醫生處力,不得不用的情況下使用酒,即以酒為葯,或飲,或含口中,或以酒塗瘡,都不為犯戒對原本嗜酒,出家後因戒灑而病瘦不調的僧人,佛陀也非毫不通融,一味禁止,而是為其略開方便之門。漢傳佛教所承授的《四分律》,准許僧人在有病而其他葯治癒不了的情況下,以酒為葯,非唯「和水飲酒」,直接服飲也是可以的,較原始佛教似為寬鬆。但為防止濫行,《南山戒本疏》又特彆強調,不是有病就可飲藥酒,而是必須用其他葯遍治不愈後,才能服用。佛教雖禁止飲酒,但是卻也是對如今蠻橫勸酒、過量酗酒的糟粕酒文化的一種警醒,「酒是昏狂之葯」,即便是在如今對於不信仰佛教之人來說,也是如此,不宜過量飲用,應有節制。責任編輯:那什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文化 | 飲酒 | 酒文化 | 佛教 | 國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