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文化改變,改變的不僅僅是文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13日報道,曹子烋(10歲)和楊子澄(1歲)兄弟倆,在外人看來,可能會以為他們是同母異父、或雙親離異的兄弟。事實上,他們是同父同母、家庭完整的親兄弟。媽媽楊楊(36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當時生第二胎的時候,老公就認為,生孩子對母親來說挺辛苦的,就讓老二隨我姓吧,這樣對我公平點兒,我父母也會高興些。」 報道稱,依照華人傳統,孩子都隨父姓。一些家庭為了延續香火可以多次生育,直到生下男丁為止。不過,一孩政策也正悄悄地顛覆中國人幾千年的取名文化。報道稱,從一孩政策到全面二孩,重新點燃女方家庭延續香火的希望。(11月14日   《參考消息》——外媒稱中國取名文化改變:兄弟不同姓延續兩家姓氏 )

     在取名這件事上,當下的世界,中國比一些西方國家多少還有些進步。在那些西方國家,不僅孩子要隨父親姓,就連一些女性在婚後也會選擇使用丈夫的姓氏,這包括美國民主黨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和現任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等。在一定程度上,中國人在男女平等意識上,比西方國家更開放前衛。當然,中國也有中國的傳統,這就是「無論男孩女孩,都得隨父姓」;如今,漸漸地,在一些家庭「兄弟(或兄妹)不同姓延續兩家姓氏」的情況越來越「常態化」,這更是一種進步。

     在這兒,我想說的是,中國取名文化改變,改變的不僅僅是文化。

    首先,改變的是一些女孩子的處境。特別是在一些貧困的農村地區,有的人家為「女兒戶」,總是覺得「低人一等」,因為,動不動,鄰里之間吵起嘴來,對方總是罵上一句「你家絕八代!」,於是乎,即便是計劃生育時代,有的人家,一個女孩,兩個女孩,三個女孩,「不生男孩不罷休」;反觀之,在這些人家,「男孩是個寶,女孩是根草」,男孩上學多多,女孩可上可不上,反正女孩「是人家的」。如今「兄弟(或兄妹)不同姓延續兩家姓氏」,一個孩子隨母姓,女方娘家的香火得以延續,誰還再說「絕八代」?!換言之,「兄弟(或兄妹)不同姓延續兩家姓氏」,男孩女孩,在家裡,在社會上,姓名權是平等的,女孩不再遭遇歧視,這難道不是社會進步嗎?!

    再者,改變的是「男女比例失調」。過去,正因為「男尊女卑」,正因為有「嫌棄女孩」,正因為有「養兒防老」,所以我國「男多女少」,前者比後者多出「上千萬」之多,這也帶來諸多社會問題;而如今,漸漸地「兄弟(或兄妹)不同姓延續兩家姓氏」,「男女比例失調」問題將會逐步得以緩解,這也有望「降低犯罪率」。

   還有,改變的是「養老」。「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過去,特別是在一些農村地區,還有一些「絕技」而「傳男不傳女」,父母享受「征地」等好處,只讓兒子享受,而沒有女兒的份,所以,在父母養老問題上,往往女兒也很少負責;如今,漸漸地「兄弟(或兄妹)不同姓延續兩家姓氏」,「利益上,男女均沾」,在贍養父母問題上,女兒就沒有理由「不聞不問」。

   「兄弟(或兄妹)不同姓延續兩家姓氏」,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大前提應該是,男女同工同酬,是經濟上、政治上、法律上「男女平等」;當然,在現階段,可能有些人還會「一時轉不過彎來」,但,在家庭,只要不再有「大男子主義」,只要想清楚「只有男人,沒有女人,孩子是生不出來的」,在兩個孩子的取名上,「一隨父姓,一隨母姓」,天經地義!如果說,丈夫很愛自己的妻子,就不應該在「讓一個孩子隨母姓」上「斤斤計較」。

    姓氏,只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一個「代號」而已,只要有愛,父子關係,母子關係,決不會因姓氏的不同而改變,在「取名」問題上,我們有理由相信,會一代比一代開明,會一代比一代更加「男女平等」。

時評作者:張傳發


推薦閱讀:

你最擔心下一代人會對哪些我們熟知的東西一無所知?
從《人民的名義》看「圈子文化」
古代日本女性為什麼以染黑牙齒為美?
能否介紹一下韓國SBS KBS和MBC三個電視台各自的特點以及民間的評價?

TAG:文化 | 取名 | 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