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原:以港為鏡,透視內地高等教育

1954年生於廣東潮州。1978年入中山大學中文系,1984年於中山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87年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是北京大學首批的兩位文學博士之一。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與文學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香港回歸至今已經17年,兩岸之間的聯繫隨著彼此的深入了解現在變得越加緊密。細化到教育方面,公眾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岸的學術交流、人才流動已變得越來越頻繁。

     不過,因為經濟發展水平等原因,國內大多數人對香港的認識還是停留在比較粗淺的階段。如果要找一個人同時為內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發聲的話,同時身兼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兩所頂尖高校教授身份的陳平原教授一定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陳平原的專業是文學史,但從1994年起業餘研究大學教育。自從成為北京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的雙聘教授以後,陳平原就以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經歷為觀察點,上求下索,思考中國的大學問題, 並從未停止呼籲:讓教育回歸常識。

     精彩視頻,敬請期待。

     搜狐教育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香港高校權責明晰,內地友情第一

 搜狐教育:您在專欄文章中提到過:"一個偶然的因素,我成了北大和中大的雙聘教授。"這個"偶然"指的是什麼?

陳平原:起初是香港中文大學招聘我當講座教授,我去工作了。然後北京大學希望我回來,讓我當中文系主任。最後兩個大學的校長最後協商結果就是我作為兩個學校的雙聘的教授,半年在北大,半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在北大的拿北大薪水,在香港拿香港薪水。

這是一個偶然性的制度安排。那麼多年下來反而讓得以就近觀察這兩所大學的異和同。因為以前雖然也在出國講學什麼,那都是一個過路的心態,我的基本狀態還是在北京大學教書,所以這六七年中間,我基本上一個學期在北京,一個學期在香港,不斷的適應這兩個之間的差異。所以我會有意識的觀察,從北大的眼光來看中大是怎麼回事,從香港中文大學的眼光來看北大又是怎麼回事。

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平原

 搜狐教育:您是否還記得最初到香港的時候,您是如何適應兩種不同體制下的高校生態的?

陳平原: 我適應會比較容易,但是反過來,香港或者國外的教授適應內地會比較困難。

香港和內地兩岸的高校,一個是用合約界定下來非常明晰的教授責任。一個是基本上是用友情和習慣構建起來的教授位置。因為我已經在北大的傳統里磨鍊多年,我大概知道是什麼樣子:什麼東西是可說不可做,什麼東西是可做不可說。什麼東西既不可做也不可說,什麼我都明白,中間沒有明言的,學校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的。

 

我到了一個規章制度很清楚的地方,我的任務是適應那個制度。反過來的話,如果一個在香港中文大學或者美國大學任教的學者,回到中國大學來教書,他們的問題是不知道這些蒙朦朧朧的可做和不可做的,該做不該做的,中間的那個分寸,對他們來說就比較難掌握。

 

另外一點,內地的教授往往和整個中國的社會變革是連在一起的。這裡的大學教授發表社會言論很正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很少發表社會言論很少。就當專家而言,在那裡會更合適,就當知識分子而言,北京大學的教授更好發揮。

  搜狐教育:轉換角度之後,您有沒有發現北大有您過去從沒有發現過的地方?

陳平原:我在新京報的專欄里更多的是從香港的角度來看內地。換句話說更多的考慮是我們的需要,我們用香港作為一個鏡子來照我們的缺失和優點等等。而寫到後面的話,才會有一部分是從北大的角度來看香港中文大學,他們的問題在什麼地方。所以比較多的還是從香港層面來看北京大學的問題。

 

香港從內地招生十年衝擊一線高校

 搜狐教育:從2004年教育部同意香港八所公立大學在內地招收自費生自今,已經有十年了。在您看來,這十年對內地的高等教育產生了哪些影響?

陳平原:香港在中國大陸招收本科生這個制度的實施,影響最大其實是香港的大學,不是大陸的大學。為什麼這麼說呢?

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平原

首先,香港的八所公立大學有很好的師資,也有很好的國際化的前景。但香港畢竟是七百萬人的都市,還有一部分人已經到歐美去留學,所以生源不太理想,這會限制他們的發展。當中國大陸允許他們來內地招生,而且香港的大學在內地的招生分數基本上和北大、清華齊平,這樣的話,整個香港高校的發展會很有潛力。

第二,對於大陸大學的衝擊,很大程度是對好大學的衝擊。比如北大、清華以前都覺得天之驕子,參加高考肯定是績優生的首選。但是現在不一定了,績優生也許不到北大,也許不到清華,而是選了香港的大學,這對這兩所大學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對其他的一線高校更是如此,基本上等於是衝擊第一線的大學。

第三,他們的教育制度和方法跟這裡不太一樣,所以學生們回來時常互相交流在香港求學的經歷。以前談中國大學,一個就是自己的傳統,一個是歐美的傳統。現在引進了第三種跟歐美不太一樣,跟中國大陸也不太一樣的大學傳統,所以或許下一步的衝擊主要體現在這個方面。

 

香港青年對內地生湧入感到沮喪

 搜狐教育:有數據顯示今年內地的大學畢業生超過了700萬,網友將其稱為"更難就業季",香港會不會存在就業難呢?

陳平原:香港不太嚴重。內地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最近15年高等教育的發展走得太快了。而且遠遠超過社會的吸收能力。香港是一個大都市,經濟實力很強,但是他們的大學的就讀人數的比例在整個適齡人口中大概佔25%,中國內地佔30%,你可以想像成我們連農村在內的每百人中念大學的比例還比他們多。所以就能理解為什麼現在內地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會那麼的嚴峻,這跟我們多年來拚命擴招有關係。

 搜狐教育:內地學生大量的去香港求學和就業,對香港本地學生在當地的就業形勢會不會產生影響呢?

陳平原:其實香港的年輕一輩對此很沮喪。因為13億裡面的精英如果都來競爭的話,香港青年的壓力是很大的。但是從理論上講,他們不能拒絕。因為香港歷史上就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開放是所有的香港人都必須承認的價值觀,他們不能反對這個。

 

另一方面,政府不知道香港年輕人壓力大嗎?政府其實知道的。但是政府願意,是因為內地畢竟提供了高素質的勞動力。所以具體的個人的感受的生活壓力和一個地方的政府需要吸納人才,發展自己的社會、經濟的要求兩者是有矛盾的。其實雖然有人抗議,這個制度還在實行下去。

 

北大申請獎學金比港中大更容易

 搜狐教育:如果一個內地高三學生家長問你,他的孩子到底應該上北大?還是上港中大的時候,您怎麼樣給他解答呢?

陳平原:首先是學生的狀態,第二家長的要求,然後後面再來談別的。

我說學生的狀態,同樣你考上了北京大學,假定您的成績同時可以進入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因為香港中文大學分兩種,一種是給獎學金的,一種是不給獎學金的要交學費的。你要上哪一種?首先要問這一個。因為大概有十分之一學生可以得到獎學金的。我們往往只是說你考上了,考上了以後要交學費還有拿獎學金是兩回事,這個你必須考慮。

第二個狀態,你必須考慮你的孩子選的專業,因為不同的專業必須回到那個狀態,有的專業北大比香港中文大學強。有的專業香港中文大學比北大強,所以你必須考慮到這個問題。

第三個你對孩子的志趣的了解。志趣決定了你的孩子們到底該選哪一所學校。最最糾結的就是,我其實想念完北大或者港中大之後到美國留學的,這個時候他們經常問我哪一個容易拿獎學金?那我必須說很可能在北大申請獎學金更容易。這是大多數人想像不到的。

 

北大的國際排名超過實際水平

 搜狐教育:您說過,如果一所美國大學的教授要招收東方學生的話,可能更傾向招收北大學生,這其中有深層原因嗎?

陳平原:原因很簡單。作為導師,假定我是一個美國教授,我想招一個東方的學生的話,我當然希望他的背景有代表性。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北大不是因為他的學術水平比中文大學強,但是北大有代表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標誌性的大學,在這個意義上,北大在國際上的實際排名超過它的實際水平,就這個原因。所有人都知道中國發展了,中國經濟很強勁,中國在世界事務中重要性的增加,擁有很好的未來。這個時候國外的高校需要了解中國,所以如果需要找一所大學來做代表的話,北大和香港大學相比,在這一方面上佔有很大的優勢。

 

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平原

包括各種大學評比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北大的排名特別靠前,然後港大、台大比較靠後,他們就有疑問:北大有那麼好嗎?我說沒有那麼好,但是它代表了一個國家,在某種意義上是背後的那個背景使得你會那麼受關注。

 搜狐教育:這樣來看是不是說"高校排名"在港大、台大等高校管理者的眼中很重要呢?

陳平原:當然了。雖然很多人都說明明知道排名有問題,但是問題是沒辦法跟外界的人講清楚。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長沈祖堯上任的時候說,我們不要被這個排名給捆死了。我們要有自己的道路。然後有一年,香港中文大學沒有提供相關數據參加評比,排名嘩啦一下掉下來,第二年所有的校友都回來問:"為什麼百名以內我們沒有啊?",你怎麼跟人家解釋?

大家明明知道這是一個不準確的遊戲,可是沒有一個大學敢輕視。作為教授沒問題,我經常批評大學排名把整個中國大學給毀了,但是我知道校長的難處,我知道校長他們關起門來會慷慨激昂的說這個排名會是垃圾,但是走出來他肯定會告訴你今年我們的排名又上升了幾位,校長有校長的困難,排名靠後怎麼跟學生和校友交待呢?他必須做出妥協。

包括我們知道各種大學評比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北大的排名特別靠前,然後港大、台大比較靠後,他們就有疑問:北大有那麼好嗎?我說沒有那麼好,但是它代表了一個國家,在某種意義上是背後的那個背景使得你會那麼受關注。

 

港中大深圳分校不是複製港中大

 搜狐教育:最近我們聽到一個消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即將在今年9月開始在內地招生,首先想問一下您有沒有聽到過類似的消息。這是確定的嗎?

陳平原:確定。

 搜狐教育:目前越來越多的境外高校在內地建分校,您的看法是什麼?它有沒有可能影響我們內地大學的體制和機制的建設?

陳平原:會影響中國大學的發展的方向,但是期待不要太高。我先說香港中文大學的深圳的分校,他們是一個副校長過來當這個分校的校長。然後有很少的一些人調過來,但是有一點說明清楚,它的經費不能移到這裡來,港中大的教授不能直接過來。他們需要另外招聘教授,另外招收學生,另外設立研究機構……不是複製另外一個香港中文大學,是一個獨立的學校。 

校方再三跟教授們說:"我們不會挪用本校的資源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那會影響到本校的教學水平。會有一小部分教授應聘過去。"

 

我不相信今天來中國辦校的這些國外的著名大學能夠發展成為一所獨立的,特別了不起的大學。但我認為全世界的著名大學在內地建分校是有意義的,我相信他們能刺激中國的教育,因為它在這裡辦學期間,它會吸引一部分人的目光,媒體會報道他們,學生會關心他們,也有一些教授們會來這裡講課。它會促進現在的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

 

擔憂南科大被全國人民放在火上烤

 搜狐教育:不光是我們剛才列舉的這些大學的中國內地分校,內地也有大學想要試探著走香港的路。最典型的應該是朱清時校長的南方科技大學,當時一直宣稱要走香港科技大學的路。您怎麼看待南科大這幾年的情況?今年也是朱校長任期的最後一年,您怎樣評價他在南科大多年的工作?

陳平原:我很欣賞南科大的創新的探索,但是南科大被全國人民放大的拿在火上烤,我是很擔憂的。我在好多場合裡面說,我不相信南科大能做出更大的推進。

為什麼北大清華在制度上沒辦法做出更大的突破?原因就是它被全國人民緊盯著,任何一舉一動都會用放大鏡來觀察、批評和讚揚。而這個是沒辦法再往前推的。而南科大一開始被寄予太大的希望,所以全國人民關心著朱清時校長的一舉一動、每一個表態,而這個狀態對於大學來說是誇張的。一個大學承擔不起這麼大的責任,它不是一個大學校長的問題,也不是一所大學實驗就可以完成的問題。 而且說到底,南科大和香港科技大處在一個不同的環境裡面,而且政府對他們的支持也都不一樣。所以很難說南科大能夠複製香港科技大的那個成果。

 搜狐教育:涉及到我們中國大學的一些學風問題,中國大學抄襲成風,不只是學生,還包括老師、教授,都被捲入了諸如論文抄襲等案件中。您怎樣看待這樣的現狀?像香港是怎麼處理抄襲事件的?

陳平原:中國的處理方式,有些是制度的,有些是人情的,還有最最關鍵的是怎麼看待這些學術的違規。我不能說香港的教授一定不抄襲,但是相對來說,他們違規的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代價太高了。

香港整個社會法制、規則相對來說比較健全,學生都知道違反相關的規定會受到什麼處罰,他們知道這些代價。所以他們覺得不合適。我們這裡的狀態是如果做各種抄襲,作弊等等,受的懲罰不大,或者是說很可能還能矇混過關,很可能這個風氣煞不住。問題是我們今天到了這個地步,姑息養奸,誰都覺得那麼多人都違規的時候,那我也可以違規。對於抄襲,應該有一個堅決的態度,後面才有可能逐漸扭轉過來。

 

校長應是伯樂而非千里馬

 搜狐教育:近日有一條新聞,校長不再參與到科研項目當中去了,很多網友就猜測,我們會不會就回到教授治校那樣一種環境下。您如何看待?

陳平原:希望能夠做到。大概七八年前我寫過一篇題為《我為什麼反對一流學者當校長》的文章,說的就是這個問題。當初的我們選拔校長的時候,著名的大學一般來說一定要院士。我們開始認為讓著名的學者來當校長,理所應當。可是著名學者當校長以後,還希望做自己的研究。如果當校長同時做課題,同時帶研究生,最後還寫一大堆著作,肯定是不合格的。因為校長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責任。

民國年間著名的好的大學校長,基本上沒有學術成果,或者是在位的時候不怎麼做這一類的事情。比如北京大學的校長蔡元培先生,他很偉大,但是諸位請記得,蔡先生在哲學,在倫理學,在美學,在藝術,在文學方面都有興趣,也有成果。但並不是一流的學者。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等等一系列的人都是這樣。校長需要全心全意把管理工作做好,需要知道誰的學問好、哪些人專業,需要知道學術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然後給予支持。

我認為校長的任務是當伯樂而不是千里馬。如果每個校長都把自己當千里馬來用的話,那個學校肯定是亂套了。校長在任期做不出學術成果是很正常的,校長在任期間還出了一大堆成果才是反常的。今天的中國大學的問題很可能跟制度有關係。

大概去年、前年開始,內地開始任命一些不是院士的人來當大學校長,而且著名大學校長。他只要有教育家的眼光,胸襟和足夠的學識,沒有評上院士沒有關係的。學術委員會需要很好的教授,很好的專家來做委員和主任,但校長不見得非要當特別好的學者來做不可。

 搜狐教育:香港的校長能不能參與科研項目呢?

陳平原:一般都沒有。他們此前可能是著名學者,但是一旦當了校長,他們所需要面對的壓力很大,他要和政府打交道,還要和學界聯繫,還要跟學生,今天的大學校長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比如說爭取經費,全世界募捐,政府的企業的慈善家的募捐等。還有大學校長今天一個更重要的是學生們越來越活躍,校長必須跟學生很好的協調。我看得見的現在越來越往這個方向發展,必須討得學生的喜歡,起碼是諒解,你才能夠當好這個校長。所以校長和學生的關係,和教授的關係,和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這是他所需要做的事情。整天在實驗室裡面,整天在著書,這樣的校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推薦閱讀:

力學專業的定位是什麼?
大學老師給很差成績是什麼心態?
南京大學有哪些有趣的老師?
既然老師懂得那麼多的道理,為什麼到頭還只是一個老師?
如何評價北航陳小武?

TAG:教育 | 高等教育 | 透視 | 陳平 | 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