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好又健康,這樣吃雜糧

穀物豆類

蕎麥對糖尿病並發高脂血症等很有益處

燕麥 預防糖尿病合併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發生

麥麩 補充B族維生素

青稞 控制血糖水平

黑米 適合糖尿病患者作為主食

玉米 輔助控制血糖

薏米 降壓、利尿

豇豆 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綠豆 輔助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

黑豆 調整血糖代謝

黃豆 對糖尿病有一定療效

紅小豆 潤腸通便、輔助降血糖

醫生在給糖尿病人做飲食指導時,一般建議主食粗細搭配,適量吃些粗雜糧。大多數病人只知道小米和棒子麵,還以煮粥為多。事實上,我國雜糧的種類很多,運用不同的組合搭配和烹調手法,可以做出千變萬化的主食品種。如玉米面可以蒸窩頭、菜糰子、烙貼餅子;蕎麥米可以與其它米一起煮粥、蒸飯,蕎麥麵可以做饅頭、麵條吃,等等。 吃粗糧雖然有好處,卻也應因人而異,因病而異,講究選料與搭配:

11、糯米、黃米、高梁米等性偏溫,陰虛內熱或實熱便秘的人不宜常吃,否則會加重病情。小米、綠豆、薏米偏涼性,體質虛寒的人不宜常吃。

22、胃腸消化功能不好、經常腹瀉的人可以常吃山藥、土豆、芡實、白扁豆等具有健脾、收澀作用的食物。

33、老年人不可完全以粗糧為主食,粗纖維太多了胃會不舒服,豆類吃多了容易腹脹。煮粥、蒸飯時粗糧、雜豆類佔三分之一即可。

44、最適合糖尿病人的粗糧有小米、玉米、燕麥片、蕎麥麵、莜麵、糙米、山藥、。

55、腎功能不好的人、有痛風病史或尿酸高的人也不宜多吃粗糧,可用土豆、山藥、紅薯、芋頭、南瓜等代替主食。

總之,提倡大家多吃雜糧,但要適當選擇,經常更換品種,不宜一次進食太多。

糖友吃雜糧需注意四點1吃進的「量」不合適

實際上,各種糧食的澱粉含量和熱量差異並不太大,100克糧食的澱粉含量都在70%~80%之間,而雜豆也在60%左右。所以,如果吃雜糧的量和吃精白大米的量一樣多,那麼整體而言攝入澱粉的量也差不太多。糖尿病患者正確的雜糧吃法是,用同樣數量的雜糧來替代白米白面,最好能比此前所吃的糧食總量略有減少。比如說,原來每天吃250克大米(兩碗半白米飯),現在改成200克甚至150克雜糧。因為雜糧的飽腹感更高一些,即使減量也可以減輕飢餓,避免發生低血糖。

2雜糧品種選得不合適

當然,雜糧的品種選擇也與餐後血糖反應密切相關。比如說,同樣叫做雜糧,大黃米、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糧食品種,餐後血糖反應都是非常高的,不遜色於白米白面。還有就是吃了「偽雜糧」的主食。如全麥麵包和全麥饅頭有名無實,只放了少量的麩皮,本質上還是鬆鬆軟軟的白饅頭;號稱玉米窩頭,其實放了不少白麵粉;號稱玉米餅,其中不僅白面為主,還加入了泡打粉,結果是消化速度特別快,血糖反應相當高。類似的還有紫米發糕、玉米發糕之類。

3烹調雜糧方法不合適

不太理想的雜糧烹調方法有三類:第一種情況是,烹調雜糧時加入糖。或者,即使沒放糖,卻放進去桂圓、大棗、葡萄乾之類甜味食材來增甜。這些食材的含糖量都超過70%啊!第二種情況,是烹調中過度追求雜糧的柔軟度。雜糧浸泡一夜之後再煮,或者全部打成糊糊喝下去。這樣,牙齒的勞動少了,消化速度快了,餐後血糖上升速度明顯提升。第三種情況,就是烹調中加入過多油脂。油脂會大幅度增加食物熱量,降低單位能量食物的飽腹感,不利於體脂肪控制。

4整餐食物搭配不合適

雜糧再好,一頓飯也不應該只有雜糧。只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蔬菜和高蛋白質食品就攝入不足,這一頓飯的食物搭配就不適合,營養也不均衡。比如說,原本早上喝豆漿吃蔬菜包子加涼拌菜,包子雖是精白麵粉製作,但有豆漿和蔬菜,總體血糖反應會降低。若把豆漿換成雜糧粥來配蔬菜包子,就會增加總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蛋白質含量,導致餐後血糖上升。還有人原本兩餐之間喝點牛奶,後來改喝半碗雜糧糊糊,降低蛋白質的量,增加澱粉的量,也會導致血糖上升更快。

糖尿病患者該吃那些雜糧呢?請輸入標題

1、小麥:甘涼。南北朝陶弘景在《名醫別錄》記,「除熱,止燥渴,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食醫心鏡》記治消渴,「小麥用炊作飯及煮粥食之。」

2、粳米:甘平。宋徽宗時官方編篡的《聖濟總錄》中記,治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淡竹瀝一合,粳米一合,和勻頓服之。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粳米粥,利小便,止煩渴,養腸胃。」

3、大麥:甘涼。南北朝陶弘景在《名醫別錄》記,「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唐代官方頒行的《唐本草》記,「大麥面平胃,止渴,療脹。」

4、糯米:甘溫。《三因方》記,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細)等分。上每用秤一兩許,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則飲,不拘時。《本草拾遺》記,「主消渴。」

5、小米:甘涼。南北朝陶弘景在《名醫別錄》記,「主胃熱、消渴,利小便。」《食醫心鏡》記治消渴口乾,「粟米炊飯,食之良。」

6、薏米:甘涼。《本草化義》記,「薏米,味甘氣和,清中濁品,能健脾陰,大益腸胃。主治脾虛泄瀉,致成水腫,風濕筋緩,致成手足無力,不能屈伸。蓋因濕勝則土敗,土勝則氣復,腫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養化源,用治上焦消渴」。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記,「溫氣,主消渴。」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治消渴飲水,「薏苡仁煮粥飲,並煮粥食之。」

7、綠豆:甘寒。明張介賓在《景岳全書》記綠豆飲,能清熱消暑,除煩止渴,通利小便,故夏季常用本品煮湯冷飲,以治暑熱煩渴尿赤等症。清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綠豆甘涼,煮食清膽養胃,解暑止渴,利小便,已瀉痢。」

為何有的糖友吃雜糧血糖還高?

雖然總體而言,雜糧的血糖反應明顯低於白米飯,但臨床醫生有時候會發現,病人在聽從勸告吃了雜糧之後,血糖控制還是會出問題。在奉勸患者主食限量的同時,醫生往往並不清楚,這個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按我們訓練營的經驗,吃雜糧而無法控制血糖的原因,主要來自4個方面:

1.數量不當;

2.選擇不當;

3.烹調不當;

4.搭配不當。

應用同樣的雜糧替代白米白面

先說數量不當的問題。實際上各種糧食的澱粉含量和熱量差異並不太大,100克糧食的澱粉含量都在70%-80%之間,而雜豆也在60%左右。所以,如果吃雜 糧的量和吃精白大米的量一樣,那麼攝入澱粉的量也差不太多。而作為糖尿病患者,一日的總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必須控制的,決不能因為是吃雜糧就隨意突破限制。 需要減肥的人也一樣,不能因為是吃雜糧就隨心所欲地多吃。

正確的做法是,至少是用同樣數量的雜糧來替代過去所吃的白米白面,最好能夠比此前所吃的糧食總量略有減少。比如說,原來每天吃250克大米(兩碗半白米 飯),現在改成200克甚至150克雜糧。因為雜糧的飽腹感更高一些,營養價值也更高,它完全可以在減量的同時避免飢餓,避免發生低血糖。這,對於糖尿病 人的生活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各種有色雜糧還能提供更多的抗氧化物質,提供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預防各種糖尿病併發症也是十分關鍵的。

不幸的是,放心大吃粗糧雜糧的品種選擇,與它們的餐後血糖反應密切相關。比如說,同樣叫做雜糧,大黃米、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糧食品種,餐後血糖反應都是非常高的,並不遜色於白米 白面,甚至更高。很多老人家一說吃雜糧,就只想到吃玉米。很不幸的是,他們覺得糯玉米非常可口,於是放心大吃,結果是不利於控制血糖的。還有一些人認為, 黏豆包和大黃米粽子就是雜糧,放心大吃,結果當然也是同樣的悲劇。  另一個非常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買到或吃到了"偽雜糧"的主食產品。現在市場上這樣的情況相當普遍:全麥麵包和全麥饅頭有名無實,其中只放了少量的麩皮,其 實本質上還是鬆鬆軟軟的白饅頭;號稱玉米窩頭,其實放了不少白麵粉在裡面;號稱玉米餅,其中不僅是白面為主,還加入了泡打粉,讓質地更加鬆軟,結果是消化 速度特別快,血糖反應相當高。類似的還有什麼蕎麥粑、紫米發糕、玉米發糕之類。

超市賣的八寶粥預混米也一樣,其中大部分是精白米,只是象徵性地放少量雜糧豆子。精白米是目前市面上最低成本的糧食,其他雜糧成本高,少放點就顯得便宜。消 費者也習慣於大米為主,少量放點雜糧點綴,口感上更柔軟一些。這樣以白米為主料的所謂雜糧粥,當然沒法把餐後血糖反應壓住。

再看看雜糧的烹調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種情況,是烹調中加入糖。放一半雜糧的八寶粥雖然本身血糖反應不算太高,但很多人不放糖就吃不下去。不管紅糖也好,白糖也好,蜂蜜也好,畢竟都是糖。要 讓粥的甜味適口,通常需要加8%的糖--吃這樣的雜糧粥,怎麼可能把血糖控制好?或者,有些人不敢直接放糖,就放進去桂圓、大棗、葡萄乾之類甜味食材來增 甜。雖然是有益健康的材料,但畢竟這些水果乾的含糖量都超過70%啊!

第二種情況,是烹調中過度追求柔軟度。很多糖尿病患者嗓子眼特別"細",因為多年來吃慣了精白細軟,喝雜糧粥也要強烈追求"軟糯"口感。放進電紫砂鍋里一燉 就是一夜,或者連糙米紫米也要浸泡一夜之後再煮,或者乾脆把糙米大麥之類全部打成糊糊喝下去。這樣,牙齒的勞動少了,消化速度快了,餐後血糖上升速度也會 明顯提升。一項台灣研究發現,長時間浸泡的黑米,烹調後趁熱吃,血糖指數和白米飯的差距並不大。

第三種情況,就是烹調中加入過多油脂。油脂 本身不會升高血糖,甚至油脂和碳水化合物混合之後還能延緩消化。但是,油脂造成血糖峰的推遲,卻令血糖峰更為持久,並可能造成第二餐的血糖控制能力下降。 同時,添加油脂會大幅度增加食物熱量,降低單位能量食物的飽腹感,不利於體脂肪控制。長期而言不利於胰島素敏感性,損害血糖控制能力,促進高血脂狀態。某 種意義上,在很多家庭中控制油脂甚至比控制碳水化合物更值得關注。

關注官方認證微信公眾號tnbtb88(糖尿病同伴),進微信群一起學靠譜控糖技能!


推薦閱讀:

湯汁泡飯 血糖升得快
血糖高的飲食指南
血糖偏高怎麼辦
月餅節怎麼控制餐後血糖?
看懂這張表,糖友就能享受甜食,穩住血糖

TAG:健康 | 血糖 | 雜糧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