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發布《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近八成受訪者曾被父母逼婚。此次調查針對人群為國內40歲以下青年,每個城市1000份樣本。結果顯示, 25至35歲的青年壓力最大。雖然被逼婚有點煩,但一到過節放假,小夥伴們還是迫不及待地要回家。(2016年1月25日中新網)
如果關注新聞的朋友,一定會關注臨近過年必要的話題,就一定關注「回家過年」和「節日婚姻」這很像春晚必須有語言類節目一樣,不然這個春節就「不好玩了」,但是當我們閱讀完,英國媒體報道的「中國離婚率世界第一」;讀完農村多地彩禮幾十萬結婚難,基本上就處於半「醉」狀態,然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再送上一份報告,告訴你「全國被逼婚率70%以上」這時你可以「大醉」了。因為不用太大的外力你就擰吧了,但是離婚率畢竟有離婚事實作支撐,結婚難也有女方開出的彩禮清單為憑,那麼70%的逼婚率又是怎麼來的?抽樣+問卷+路邊採訪,在通過百分比換算就有了這結果。為了有說服力再墜上一兩段「故事」被逼婚披著一身「虎皮」就粉墨登場了,信不信由不得你。
不過我們還是讀到了有用的信息,遇到父母逼婚可以報警,誰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警察叔叔一來就是管用,這裡就有河北一女子被母親逼婚,無奈之下報了警,在民警的勸說下,母親才作罷。警方這次出警迅速並大獲全勝,只是沒太多的人信以為真。可是有些事總有不少人湊熱鬧,或許是受到「反弟弟妹妹聯盟」的啟示,新浪微博也有個「反逼婚聯萌」甚至發起眾籌,想在地鐵車廂等公共區域展示一個月的「中國首例反逼婚廣告」 。文章還批註:可見,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想要做一隻自由自在的「單身汪」, 難度係數還真不小。
難怪有網友調侃,中國各地父母都是「逼婚達人」 有心人還不嫌麻煩列舉了有代表性的逼婚「壯舉」:
四川的父母喜歡全家齊上陣,發動親朋圍攻戰術;
上海的父母擅長言語嘮叨,就像唐僧念經一樣;
廣西的父母則是實幹派,強行做主為子女安排相親;
江蘇的父母呢,逼婚頻率平均每年超過10次,全國最執著。
我們驚喜的發現,「北上廣」第一次沒被裝進同一個筐里。
我們知道,一項缺乏科學依據和缺乏嚴謹態度的調查報告,往往會傳遞出錯誤的價值導向,因為一旦引入「父母逼婚率」的話題,我們就自然不自然的聯想到父母與子女在生活經歷、受教育水平、價值觀念上存在著鮮明的差異,事實真的如此?要說現在的適齡年輕人的父母都是接受過教育的,即使不是全部受過高等教育,大部分也都有高中文化程度,這一代人不是老古董,也不腐朽,她們很懂得與時俱進,接受新派思想一點都不必年輕人差,可偏有人要把兩代人割裂,行成對立的雙方,如果一句「孩子,年紀不小了,要考慮考慮自己的事情了,」也算「逼婚」那麼孩子在父母面前還有的聊嗎?
啥叫「逼婚」?現在熱播中《少帥》給了我們答案,文章(張學良)宋佳(鳳至)所遭遇到的才叫逼婚,老子(張作霖)的強勢根本讓兩個年輕人無力抗爭,於是張學良就到處留情,而鳳至沒有愛卻要無怨無悔擔起這個家,這段感情經過一番演義,啟發當下年輕人卻是,我為什麼移情別戀?我為什麼成為怨婦?原因就是「被逼婚」所致。因為在受訪人群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也因為被逼婚而導致感情不和婚姻破裂這樣的理由再好不過了。
「逼婚」的現象有沒有?有!但是實在沒有必要將「父母逼婚率」 誇大其詞,故意把一部分人的婚姻焦慮放大為普遍性的社會焦慮。父母給子女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子女也應主動向父母分享自己的愛與痛,讓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是破解「被逼婚」的最有效辦法。事實上其形勢也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現在這個時候發布一個70%的被逼婚,還讓不讓遊子回家過年?在我看來「被逼婚」不是拿來騙人,就是拿來唬人的!(隨意)
推薦閱讀:
※逼婚?
※見識下國家級的逼婚:日本或將徵收單身稅,讓單身人士為已婚人士買單
※男朋友比我大12歲,他爸媽催他結婚,嫌我小不能結婚生子,就逼分手,他也迫於壓力不得不妥協,怎麼挽救?
※姑娘永遠不愁嫁 讓逼婚狗帶
※一大波「少女被逼婚自殺」引發的謠言
TAG:逼婚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