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五)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五) (第三集) 1999/5/6 香港九龍 檔名:12-023-0003
請看講義,第二頁倒數第八行:
【以三世門入於法界,則因果染凈,事相歷然,故互為門。】
這一句先告訴我們,隨順我們凡夫現前的境界,我們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這是『以三世門』。『入於法界』,「法界」是一真法界。為什麼能夠以三世入一真法界,這個道理佛在大經裡面講得很清楚,也講得很多。「三世」是我們一個抽象觀念所造成的境界,它並不是真的。如果你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就不會受時間跟空間的障礙;就是現在人所謂你有能力突破時空,知道十方三際跟一真法界是一樁事情,決不是兩樁事情。這裡面只有迷悟的差別,覺悟了,十方三世是一真法界;迷惑了,把一真法界變現成十方三世這種現相。因此「三世門」可以入於三界,佛用這個方法接引了許許多多的眾生。這個方法裡面,『因果染凈』,這些事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是清涼大師在本經裡面給我們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特別是講事事無礙的境界,所以它可以互相為門。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對於無量無邊的法門,都能夠證果,都能開悟,所謂「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就能夠肯定,就不會再懷疑。
理事雖然如是,可是眾生的根性不相同,千差萬別。如果我們所學的法門,跟我們的根性不能相應,我們的修學,就會感覺到很困難,而且很難有成就,很難有效果。如果法門要契機,非常適合自己的修學,我們感到修學很容易,效果非常顯著。因此,每個人根性不相同;但是現在佛也不住世,誰能認識我們的根性?誰有能力給我們介紹一個,非常適合自己修學的法門?這個事情難。但是佛畢竟是有智慧,畢竟是真正慈悲,所謂是「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佛雖然不住世,對我們的照顧,對我們的愛護,並沒有減少。所以在滅度之前,指示我們一個原則,這在《大集經》上說的,我們應當要記住。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什麼是正法時期?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一千年,這是正法時期。第二個一千年,這是像法時期,佛說禪定成就。第三個一千年以後,總共有一萬年的時間,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總共是一萬兩千年,這一萬年叫末法;末法時期,凈土成就。這是佛給我們指示一個大的原則,大的綱領。假如我們明白,沒有真正善知識來觀察、指點我們的修學法門,我們就遵守世尊這一個大前提、大原則來修學,也能成功。
我們現在是生在末法時期。外國人的考據,今年也是釋迦牟尼佛滅度兩千五百多年了,這不是末法時期嗎?如果照中國古大德所說的,像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圓瑛法師,他們這些人註疏裡面所記載的,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有三千多年了。於是我們自己曉得,我們生在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修凈土,持名念佛,最殊勝!最方便!確實依照這個方法修學的,往生不退成佛的人很多,我們常常聽到。
今天有一個居士傳真給我,這一份傳真是從紐西蘭傳過來,袁文忠居士那裡傳出來的。袁文忠居士我想很多同修跟他都很熟,他是過去佛教青年協會的會長,我跟他們這些人都很熟。告訴我:紐西蘭那一邊有一個小女孩,十二歲,念佛往生,瑞相非常希有,見到佛光注照,走的時候滿面笑容。去年我們在新加坡,新加坡有個林醫生,也是得癌症,這個人一生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熱心幫助一切病患的同修。他得的是肝癌,在一般人講得肝癌的人是非常痛苦,他居然沒有痛苦。往生之前,很想跟我見一面,但是他行動不方便,李木源把這個消息告訴我,我說我去看他。我送一張阿彌陀佛佛像給他,非常歡喜。第二天、第三天,他就往生了,走得非常安詳,告訴大家「他眼前一片金光」,告訴大家「我走了」,滿地都是金光,他自己說出來的。
在新加坡有些吸毒、販賣毒品的,在新加坡是死刑。這一些死囚在監獄裡面,李木源居士勸他們念佛,求生凈土。他們真念,實在講也是預知時至,知道哪一天要走。日夜念佛,走的時候也是現瑞相。新加坡是用吊刑,一般吊刑的人,死的時候相貌都很恐怖,都是七竅流血。這些念佛的人沒有,面貌非常安詳;火化的時候,還有舍利。李居士把舍利拿來給我看,真正的舍利,顏色很好看,確實是堅固子。證明佛在經上所講的話,一點都不錯,即使生前造極重的罪業,臨命終時真正肯回頭,真正能懺悔,認真努力念佛求生凈土,沒有一個不得生。
所以我們處在現代的社會,念佛比什麼都重要。我這兩天看到大家在此地念佛,我非常歡喜。如何將念佛能夠長期延續下去,那個功德就不可思議。但是這個場所是臨時租借的,他們能不能夠長期租給我們,我想跟他這一邊商量商量看;或者我們另外再找地方,使大家有一個好的場所,大家在一起念佛。如果因緣不具足,我勸勉同修們,你們應當在家裡念,在自己家裡念。同修當中,如果有哪一個人家庭裡面的客廳比較大一點,你所認識的同參道友,可以到你家裡念佛。
在佛法裡面,我們念三皈依,「皈依僧,眾中尊」,這個僧是講僧團。僧團是什麼意思?四個人以上,不論是在家出家,在家同修只要受過三皈,四個人在一起都是受過三皈的,這就是一個僧團。四個人都能遵守世尊的教誡,六和敬,僧團叫和合僧,和合的團體。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四個人都能遵守這六條戒,在一起共修,這個團體就叫僧團。換句話說,你的家庭就是道場,你有四、五個同修在一塊念佛,真正的僧團,這個團體就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這是實在我們找不到場所,諸位同修念佛要日夜的念。念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強;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不分晝夜,一直這樣念下去,決定有好處。果然能夠放下萬緣,一心稱念,我相信你不久就能夠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佛在經上講是三昧中王,無量三昧都沒有念佛三昧殊勝。底下這一句說:
【法界三昧,無二無別。能所入亡,為真入也。】
這是講的真正契入。真正契入的時候就是一心,一心就是念佛三昧,這是真正的契入,無比的殊勝。『法界三昧』這一句,是講的無量三昧,任何一種三昧,只要修成功,都能夠明心見性,都能夠入如來地;所以說『無二無別』,方法不一樣,果證是相同的。說到這個地方,特別貢獻諸位念佛三昧之可貴。
念佛三昧人人都能修,我們沒有一個理想的修學環境,在家裡修。家裡面我們不懂儀規沒有關係,儀規是小事,我們跟著念佛機念就好。念佛還是以繞佛為主,家裡面小客廳,把這些椅子、桌子暫時搬開,讓空間大一點,能夠在客廳裡面繞佛。繞累了,坐下來念,跟著念佛機念,不拘形式,哪一個人念累了,他可以坐在旁邊去休息;坐在那個地方也可以念,也可以不念,不念就是聽,專聽,專心的聽這個佛號,因為你恢復體力、恢復精神。繞佛的時候要念出聲,這個要記住,繞佛的時候要念出聲;坐在那個地方止靜的時候,可以念,可以不念。拜佛的時候不能念,拜佛的時候念佛傷氣、傷身體。拜佛的時候,心裡頭念佛不出聲;或者是耳朵里專聽念佛機的佛號,這樣就好。所以這種念佛方法,一點壓力都沒有,你會念得很自在、很舒服。
我在國外到處介紹這種方法,許多同修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告訴我非常有受用,非常歡喜。當然能有道場共修,這最好的;沒有,自己一定要干,決定不懈怠。知道這種修行,人數雖然少,四、五個人,六、七個人,功德很大。只要你用真誠心、清凈心、慈悲心為一切眾生,為這個地區消災免難,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底下一句說:
【智門無量,皆屬根本,同入法界。】
『智』是智慧,『智門』是開智慧的方法。開智慧的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修定的方法,也是八萬四千種開智慧的方法。雖然是法門無量,『皆屬根本』,這個「根本」重要。根本是一心,《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這是根本。大乘經上講的「一念自性」,那是根本。一念自性就是一心不亂。『同入法界』,這才說到法門平等。末後一句:
【智與理冥,無不周故。】
『理』是性體、是真如、是自性的理體,佛在經上常講,這是所證的;『智』是能證的。能證之智,所證之理,理周法界,智也周法界,所以『無不周故』。什麼時候才是真的證?真的證了之後,智即是理,理即是智,所以說『智與理冥』,「冥」就是合成一個,水乳交融,是一不是二,這就是你證得了。如果你還有能證、還有所證,你沒有真正證得;真正證得裡頭,決定沒有能所。為什麼?有能所,諸位想想,你還有分別,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是真正證得。這裡面非常非常微細,絲毫都不可以錯亂。這五條是解釋前面,世尊從眉間放光,這個光的名稱以及光的眷屬,做一個簡單的報告。再看底下這一段,第三:
【住寂靜諸菩薩地。四智已圓,法身已凈,此即如智契合為法身也。】
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是指心的安住,心地非常『寂靜』。『菩薩地』就是指地上菩薩,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叫「菩薩地」。所以加個「住」,十一個階級住菩薩地。初地菩薩心地非常清凈,他們的清凈,我們凡夫沒有法子體會得到。《仁王經》上講的五忍,用這個忍來說,五忍菩薩就是此地講的住菩薩地。他們的心在世出世間法裡面,確確實實都能做到,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樣的人,這才是地上菩薩。『四智已圓』,這個「圓」是分證的圓,不是究竟的;究竟是如來果地上。『法身已凈』,「法身」得到清凈,我們常講清凈法身。在本經上我們曉得,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但是法身沒清凈。
沒有清凈,怎麼能證得法身?我們從最粗淺的地方來講,大家好懂。這個菩薩執著沒有了,於一切法再不執著;執著斷掉了,跟諸位說六道輪迴就超越了。所以我們要想一想,我們有沒有本事超越六道輪迴?你要問一問,你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還有沒有執著?如果有執著,你就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不要問別人,問自己就知道,自己比什麼都清楚。如果你再進一步,把分別也斷掉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你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你就證得法身。雖然證得法身,禪宗裡面常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這個境界。明心見性,最低的地位也是圓教初住菩薩,是法身大士。但是他妄想沒破,妄想就是無明,四十一品無明破一品,還有四十品,所以不凈。他確實證得法身,但是不是清凈法身;清凈法身是對地上菩薩講的。
你看看四十品無明,以初地菩薩來講,四十一品無明,他已經斷了三十品;斷三十品是十迴向的菩薩;再破一品,三十一品無明破了,他登初地。地上菩薩剩下的無明有十品,四十一品他已經斷三十一品,所以叫凈法身,這時候才能稱凈。三賢位的菩薩,雖證法身不能稱凈,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清凈法身」,知道清凈法身最低的地位是圓教初地菩薩。後面說明『此即如智契合為法身也』。「如」是前面講的理。如如之理跟如如之智相應了,理智相契,理智交融,這時候才是清凈法身現前。我們雖然入不了這個境界,但是對這些道理、常識也應當知道,讓我們能生羨慕之心,知道修學後面的境界無比的深廣,才不至於得少為足。後面這一條:
【色身隨應,即體之用,詣而無著,觀而無住,教化成熟,是色身用。勇猛精進,總策諸行。】
這是說諸佛菩薩、法身大士,他們每天忙著度眾生,諸佛菩薩只有這一樁事情,為度眾生。度是什麼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幫助眾生,度是幫助。所以佛菩薩不為自己,佛菩薩沒有自己,眾生就是自己,幫助眾生才是真正幫助自己。所以凡夫不能作菩薩、不能成佛,什麼原因?起心動念為自己,堅固的執著自己。這個堅固執著,就是輪迴的根,他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迴,就是念念為自己,這個念頭錯了。諸位常常聽人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大家都懂這兩句話,也都會說。你哪一樁事情真正能為自己?連身都保不住,何況身外之物?所以佛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將不去」的意思是帶不去,世出世間法一樣都帶不去。你能帶去的是什麼?你造的業,「唯有業隨身」。我們真正懂這句話,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那為什麼不造善業?
什麼叫善業?利益眾生是善業,幫助眾生是善業。為什麼不做這個事情?利益自己的是惡業,幫助自己的是惡業。何以說幫助自己是惡業?幫助自己是你堅固的執著,那就是幫助你永遠不能脫離輪迴。你想想,這個事情是善還是惡?在六道輪迴裡面,我們過得夠辛苦。諸位念念《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就了解。所以佛說的話是真話,我們要相信,我們要依教奉行。
諸菩薩並不嫌棄我們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也不會捨棄我們,他們常常到這個世間來,示現各種不同的身分,各種不同的行業,來教導我們,覺悟我們。袁文忠傳來這個訊息,是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往生的時候,很多人見到佛放光照在她臉上。佛從哪裡放光?很奇怪。她生病的時候,大家給她助念,牆壁上掛了一張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放光,就是那個掛的佛像放光照她。原來大家以為看錯了,怎麼太陽光反射?結果看看窗外,窗外雲彩很濃沒有陽光。仔細看看,是佛像放光,不可思議!大家看了之後,有很多不信佛的也信佛了,這是個奇蹟的出現。這個小孩在病重的時候,快要過世的前兩三天,身體體力非常不好,相貌都改變了,沒有以前那麼好看。可是佛光一照之後,她的相貌非常好看,大家看了,都說不可思議!我們想想,這個小朋友是不是佛菩薩來示現的?是不是佛菩薩來度這些人的?真的,佛菩薩示現什麼身分,我們不知道。你看《普門品》裡面三十二應,童男、童女身。
大概在五、六年前,並不很長。有一年過年,我在台北,大年初一早晨八點鐘,韓館長在世的時候。八點鐘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小女孩的聲音叫救命,音聲非常凄慘,非常可憐。大年初一頭一通電話接到這個,人當然不太高興,所以館長罵她,「不要胡鬧,不要開玩笑」,就把電話放下。過了五分鐘之後,電話鈴又響了,他兒子接的,也聽到這個聲音,他兒子跟他媽媽講,他說不對,這個聲音不是像開玩笑,好像是個女孩子的聲音,小孩年歲不大。他媽媽突然也就注意到,小孩叫救命。那個電話掛斷之後,也就不再理會。早晨到圖書館,我們舉行一個團拜,這個時候有一個同修,帶來一個年輕的媽媽,在館長面前求超度。館長說今年大年初一,我們大年初一從來不做超度佛事。她就說了,她有個女兒十二歲,車禍死了。館長一聽就說,你女孩聲音像什麼樣子;她說沒錯。原來那個女孩子死了,打兩通電話給館長。
館長來問我怎麼回事情,我說她當然找你,別人做不了主。她打電話給任何人都沒用,她只有打電話找你,你一定要超度她,這才特別給她做超度佛事。你看看頭一天死了,第二天早晨打兩次電話給韓館長。她這一過世,把她全家都度了;把她的親戚朋友,把她的同學,把她的老師,統統都度了。因為她在出葬的時候,她託夢給她所有的同學,告訴他們哪一天她出葬,叫他們在哪裡乘巴士;她又託夢給那個巴士司機,去接她的同學,不要收費。她統統安排了。她舅舅是一貫道的,要她舅舅來參加她的喪禮;舅舅看她這個樣子,所有同學、所有的家親眷屬,都是她託夢通知的。你說這不是菩薩再來的嗎?度了一大群人。所以館長很歡喜,給她做增上緣,她這個佛事在我們圖書館來辦。所以這些小孩都是菩薩化身,不是普通人,讓你親眼看到不可思議的事情。『色身隨應,即體之用』。
『詣而無著』,到這個世間來他一切不執著,所以他不昧自性。我們是處處執著、迷惑顛倒。她走得清清楚楚,用車禍這種方式走,也能度上幾百人,也只是十二、三歲。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菩薩入世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到這兒來了,我們看到他好像有分別、有執著,實際他的心清凈,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觀而無住』,觀察這個世間,「住」是著相,不著相!「著」跟「住」是一個意思,真正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教化成熟』,所謂是「佛不度無緣之人」。這些人都跟她有緣,她的家親眷屬,她的朋友、她的同學、她的老師,她的兄弟姊妹;她的家親眷屬,跟她都有緣分的,都被她感化,都相信了,念佛了,而且都認真念佛。教化成熟,『是色身用』,他應化到此地來,這個身體來作用,就是為了干這樁事情來的。菩薩為我們示現『勇猛精進』,做出這個樣子,目的是『總策諸行』,勉勵我們,警策我們,要認真努力修行,意思在此地。接著再看第三面,第五小段:
【令諸眾生生大智慧,是說法意。具一切智,即法無礙智。分別法句,即詞無礙智。於法無著,即義無礙智。最勝智慧自在遊戲,即樂說無礙智。】
這個地方是把「四智」給我們介紹出來。如來果地上這四種智慧是究竟圓滿,菩薩也有這四種智慧,沒有佛那麼樣圓滿。第一句是把四智的用意給我們說出來,『令諸眾生生大智慧,是說法意』。佛菩薩住世,為什麼天天為眾生說法?在我們凡夫肉眼裡面看,不辭辛勞,苦口婆心的教誨,只有這一個目的,希望大家開智慧,這就是佛家常講的破迷開悟。勸你斷惡修善,這是教初學,你還沒入門,用這個方法來勸導你。已經入佛門,那要把真的東西教給你。斷惡修善是預備班,破迷開悟這是正科生,這是佛菩薩說法用意之所在。
下面說『具一切智,即法無礙智』,「具」是具足,「一切智」就是一切種智。佛法裡面講智慧分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如果分開來講,一切智是阿羅漢所證的,就是正覺;道種智是菩薩所證的,就是正等正覺;一切種智是如來所證的,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此地講的「具一切智」,是講無上正等正覺。你有這個智慧,你於法就沒有障礙,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就通達。你要不通達,你怎麼能說得出來?你怎麼能幫助別人?但是智慧從哪裡來?自行化他當中透出來的。自己不肯認真修學,不肯以大慈悲心幫助別人,自性雖有圓滿智慧,透不出來!你有障礙。所以自行還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就是自己修行,自他不二。我們自性里本具的智慧,才能夠現前。
『分別法句,即詞無礙智』,這一句用現在的話來說,言語表達的技巧。諸佛菩薩各個都是能言善道,言語的技巧達到極高明的層次,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到,確確實實這個世間的聰明才智,沒有辦法跟佛相比,這是「詞無礙智」,言詞沒有障礙。『於法無著,即義無礙智』,佛雖然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我們在佛經上看到,佛說法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所以他說法沒有疲厭,道理在此地。怎麼叫說?怎麼叫無說?說是詞無礙智,無說是「義無礙智」,他不著言說相。我們一說話執著言說相,佛說話不執著言說相。我們凡夫說話事先都要想想,這個話我應該怎麼說法,事先去想一想;佛沒有。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很多,與會的這些大眾,向世尊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人有心來發問,而佛的解答,無心,佛沒有說你這個問題,我來考慮考慮,我想想看再答覆你,沒有,從來沒有過這種情形。佛是隨問隨答,決定沒有去思考,沒有去研究,完全沒有落在意識裡頭,這就是「義無礙」。他於法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答覆自自然然答覆出來,這叫「無說而說,說而無說」,這是智慧。不思考、不去研究,怎麼會答出來?還答得這麼好?那是智慧。
末後一句『最勝智慧自在遊戲』,這是『樂說無礙智』。「樂說」是歡喜為眾生說法,歡喜幫助眾生開悟,歡喜幫助眾生解決疑惑,這是「最勝智慧」的自在流露。什麼地方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什麼叫感?實在講就是緣分。經上不是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無緣跟佛就不起感應作用。你有機會見到佛、見到菩薩,你就是與佛有緣。我們跟一切大眾接觸也是這樣的,諸位同修聽說我們在這個地方聚會,你歡喜來參加了,我們有緣,馬路上走的人多少,他為什麼不進來?沒有緣,拉都拉不進來。由此可知,我們學佛,學佛當然將來一定會作佛,會作菩薩、會作佛。將來你作菩薩,你作佛了,要普度眾生,你發這個大願。願是發了,發了不跟眾生結緣,願是很大,成佛講經說法沒人來聽。不肯結緣怎麼行?所以要歡歡喜喜跟一切眾生結緣,到你成佛、作菩薩,講經說法法緣很盛,聽眾就很多,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單單發個願普度眾生,要不真正去做,那個願是空的,一定要以行踐願,這個願才不是一個假的,不是虛的、虛願。所以一定要曉得跟一切眾生結緣,時時刻刻都有這個意願。實在沒有東西結緣,合掌歡歡喜喜、點點頭笑笑,也是結個緣;不能看到一些眾生,理都不理睬,那就沒有緣。
我們學佛的人,身上總是會帶一點小念珠、小佛卡,或者帶幾本小佛書、小冊子。你要沒有,我們這兒櫃檯上很多,每個人多拿一些放在口袋裡,時時刻刻與人結緣,你的緣就廣了。在這個大會裡面,諸位同修的緣就更殊勝,我到這裡來,你們大家供養我,我給你們結緣。我們在這個地方找個道場,諸位在這邊念佛,從下個月起,我們希望全天念佛,早晨、下午,這個場所晚上能借到就更好,我們可以辦一次二十四小時的念佛,那就太殊勝了。同修們到這兒念佛,我們要供應餐點,你們所吃的點心茶水,我們會照顧得很周到。這是我跟李木源兩個人都是一個想法,供養大家要最好的,為什麼?吃了還想再來。供養東西吃得不好,下次不想來了,我們就失敗了。一定是以最好的東西來供養,不怕花錢!錢花得再多沒有關係,一定要讓大家非常歡喜,不可以吝嗇,不可以小氣。法緣之殊勝,諸位想想它有道理在。這是四種智,簡略的介紹到此地。下面一段:
【末後,荷恩興眾文中,示法供養。】
這一段很重要,是這一段末後,就是感恩。供養這一段經文當中,教給我們『法供養』。這裡面一共有六條,第一是:
【遍能開覺一切眾生咸令歡喜。】
這一句話非常重要。道場要興旺,佛法要興旺,第一個條件是什麼?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天天在講,所以聽經聞法的人那麼多,為什麼?聽了得好處,聽了得受用。這個道場不講經、不說法,自然就衰了。做法會那是湊熱鬧,也有一些人喜歡湊熱鬧的來了,從前李老師說的話很不好聽,那叫什麼?消遣佛法,今天沒事情,到那個廟裡做法會,去消遣消遣去!去消磨時間去!話雖說得不好聽,我們想想也是事實。但是從前道場也有法會,那個法會是度眾生,參加法會的人懂得法會的道理。
譬如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我過去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是個小道場,我們每一年做三次法會,平常沒有,清明、中元、冬至,都是做祭祖法會。我們法會怎麼做?打佛七;佛七完了之後,第八天做一個「三時繫念」超度的佛事。可是我們做三時繫念超度佛事,一定要把三時繫念這個本子,詳詳細細跟大家講解一遍,你都明了了,你在做佛事的時候,才能隨文入觀得利益。如果你要拜《梁皇懺》,《梁皇懺》先要講解,讓大家統統都懂得,做起來才有味道。光是念,念什麼都不懂,什麼意思都不知道,就生不了什麼效果。所以我們拜《大悲懺》,要講《大悲懺》;拜《三昧水懺》,要講解《三昧水懺》,你不細說,怎麼能收到效果?所以講經說法是第一個條件。
今天大家到新加坡去參觀過、去看過的,都讚歎新加坡居士林道場興旺。什麼原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講經,沒有一天中斷。每天講經兩個小時,每天念佛二十四小時,一年到頭一天都不中斷的。所以你到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有法,你可以參學。除了法之外,還有吃的,不收一分錢,每天三餐供齋,一年到頭一餐都不會缺。剛才我說的,飯菜都是盡量做得最好,來吃飯的,信佛也行,歡迎,不信佛也歡迎,罵佛、毀謗佛都歡迎,來吃飯,那總歡歡喜喜的,廣結善緣。新加坡居士林現在,平常每天吃飯人數八百人以上,星期天、星期六,初一、十五,差不多到四千人,免費供養,世界第一家。我上一次到北京去訪問,他們知道,也有人到居士林去過,大家在說新加坡居士林是真正共產黨,一點都不假,我們真的是共產,「利和同均」。
將來大概今年下半年,我估計七、八月的時候,我們彌陀村可以動工了,彌陀村預計一年半建好。建好之後,同修們如果有這個緣分,住到彌陀村裡面去,一分錢不要帶去,供養你一輩子。只有一個條件要求你,天天聽經念佛,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只要老老實實在裡頭每天兩小時聽經,每天二十四小時念佛,念佛當然念累了你可以休息,休息好了你再念,你的一生我們都照顧。我要求彌陀村現在念佛堂的一些同修,這些義工,就是照顧大家的人,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照顧?住在彌陀村、念佛堂念佛的這些人,我們要把他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孝順他;看作是諸佛菩薩,恭敬他,這是其他老人院做不到的。我們學佛建彌陀村,跟其他老人院不一樣就在此地,我們把老人看作自己的父母,看作自己,看作是佛菩薩。照顧老人是修行,我們這個觀念也是修行。在念佛堂聽經念佛的,將來往生不退成佛;照顧大家的人,也往生不退成佛,同成無上道,真正是福慧雙修。
所以有許多人在問,居士林到底有多少錢,敢這樣作法?李木源回答說,居士林沒有錢。沒有錢為什麼敢做?李居士講得好,我們後台有老闆,老闆有福。你們老闆是誰?阿彌陀佛。我們替阿彌陀佛工作,阿彌陀佛哪有不照顧的道理!所以對於錢財這個事情,從來不去想它,到時候自己就來了,阿彌陀佛送來了。我們有信心,阿彌陀佛有願心,信願結合,這個事情就成就了,所以堅定的信心,一絲毫不懷疑。有一點懷疑,這當中就有障礙;換句話說,感應道交就不能現前。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只看這個事情是不是應該做?應該做就要努力去做。
困難決定有,不要怕難。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那個時代,也有很多困難,講經說法,弘法利生,哪有那麼容易?外面有六師外道,障礙,內裡面有六群比丘,內亂,也是內憂外患。釋迦牟尼佛有智慧、有定力能排除,弘法利生的工作沒有中斷過,這是世尊當年示現給我們看的。我們做一樁好事,必然也有內憂外患,我們要盡心儘力排除。所以只要諸位真正有信心,也有這個願心,我們認真修學,好好的來念佛,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消除天災人禍,一定得諸佛菩薩的感應,有願必成。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願必成」,這一句話,我當年學佛,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深深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
第一句說,『遍』是普遍,平等心、清凈心,『開覺一切眾生咸令歡喜』,這不講經說法怎麼行?講經說法是解門,在一起念佛共修是行門,解行相應。講經說法是學風,在一塊共修是道風,這個道場真的有學風、有道風,有解有行,自然就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一定的道理。第二句:
【稱揚讚歎三世諸佛一切功德。】
這是我們教學的內容。所有一切經典,都是讚歎諸佛功德。《彌陀經》的經題,原本的經題就是「稱讚諸佛功德經」。誰稱讚?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這一部經如是,部部經都不例外。我們現在讀誦的《無量壽經》,我們展開經卷,自始至終,釋迦牟尼佛稱讚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世尊是諸佛的代表,釋迦佛稱讚,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稱讚。這是諸佛菩薩說法的內容。第三句:
【演說眾生諸業果報。】
前面第二句所說的,是佛講經說法主要的內容。這一句是次要的,說明六道眾生業因果報。六道從哪裡來的?六道眾生怎麼演變出來的?這裡面的理事性相、因緣果報,佛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才恍然大悟現在是怎麼處境。明白了,搞清楚了,我們才會生起一個轉變的念頭,我們要轉凡成聖。譬如說我們現在住的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這兩個世界狀況要不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怎麼會去嚮往極樂世界?你怎麼會想去?兩邊都搞清楚了,都搞明白了,你才願意捨棄娑婆世界,求生極樂世界。佛給我們講極樂世界,是讚歎阿彌陀佛依正莊嚴。佛給我們講現在居住這個世界,那是六道輪迴,善惡的業報。都清楚、都明白了,欣厭之心,油然而生。第四:
【說諸菩薩所有一切廣大行願。】
前面這兩個世界搞清楚了,我們發心想離開這個世界,想到極樂世界去作菩薩、作佛,怎麼個去法?怎麼個修法?這些菩薩們,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樣子。看看人家是怎麼修行的?人家是怎麼發願的?我們現在明白,許許多多的菩薩,不是真菩薩,其實他們都是古佛再來,早就成了佛,示現菩薩的身分,做出一個初學的榜樣,給我們做示範的。這是大慈大悲,倒駕慈航,哪裡他是真正初學?特別我們展開《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所看到與會的這些大眾,無論是神眾、是人眾,是天神、是天王,幾乎全都是諸佛如來大權示現,給我們這一些真正的凡夫,做一個修行的好榜樣,慈悲到了極處。
《華嚴經》上我們看到,我們現實環境裡面有沒有?有,很多!我們自己肉眼凡夫沒看出來。如果你要能夠冷靜一點,細心一點,你就可以發現,你的周圍真的有不少菩薩存在,你哪裡會不得利益?利益無邊,都在我們的周邊,都在我們生活範圍之中,要在我們自己有智慧、有信心、有願心去發現。佛在經上教導我們許許多多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要以八萬四千菩薩、無量菩薩,來做示現,來做榜樣。末後,這說到究竟:
【演說普賢菩薩之行。】
普賢菩薩之行,就是大圓滿的行門、最究竟的行門,如來果地上所示現的。《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們想想,普賢行是什麼?普賢行是執持名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所以我們今天天天在念佛,修什麼?普賢行。究竟圓滿的行門,易修而難信,真難!如果沒有通過全部的《華嚴》,你對於執持名號,老實念佛,要能夠相信,那真的是你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否則的話,不可能!你不要以為這個念佛,你很容易相信。其實,未必。你說你相信,我們今天在這念一天佛,如果有人說,今天某個地方有個工作,你去一趟,今天可以賺一百萬美金,你保險不來念佛了。這一試驗就曉得,你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懂得了,別說一百萬,今天可以賺一億,我也不去,我到這念一天佛,那是真的。你還沒有經過考驗,就以為自己「我真信了」,靠不住。所以普賢行的確不容易,普賢行就是執持名號,老實念佛。這是講修行圓滿了;圓滿之後,還有沒事情做?有。最後一條:
【顯示十方一切諸佛所轉*輪。】
成佛之後,要度眾生,要像十方一切諸佛一樣,盡心儘力幫助一切眾生,那個範圍境界之大,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你就要應現,你就要去。十方世界同時有感,你就同時有應。這個我們要隨俗來說,大家好懂,在這個時候你有能力分身,像《普門品》講,「千處祈求千處應」,你有這個能力。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示現什麼身;應當給眾生說什麼法,你就說什麼法。隨類現身,隨機說法,無不自在!不是說成了佛就沒事,成了佛就一天到晚坐在那裡讓人家來拜拜,不是這個,那個佛有什麼用處,那個佛成佛不累死人。成了佛之後,廣度眾生。好,這一段就介紹到此地,我們修學的地方很多。
底下一段是第九段「文殊述德分」。文殊在《華嚴》裡面代表智慧:
【文殊主智。故光後述德。】
放光之後,一定要說明菩薩的大德、大智、大能。
【放光本令證三昧用。智慧本為顯法界德。】
放光之後,為什麼要敘說大德大能?『放光本令證三昧』,這是作用。菩薩見到佛光,不必等佛開口,他懂得這個意思,他就契入境界,就得正受,正受就是三昧,他就得到了。三昧起用就是智慧,所以『智慧本為顯法界德』,這個智慧現前,境界轉了。正報,轉凡成聖,凡夫成佛了;佛經上說得很好,「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凡夫成佛了,依報呢?以我們人道來講,我們人法界立刻就會轉變成一真法界,統統轉了。怎麼轉的?智慧轉的。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就轉正報、轉依報。正報是凡夫成佛,依報是人法界轉變成一真法界,轉變成佛法界。所以「智慧本為顯法界德」,意思在此地。第二句說:
【普賢以行顯理。文殊以解顯理。解行無二,方證入故。】
『理』就是一真法界,普賢菩薩在行裡面顯示的,文殊菩薩是以智慧、以理解來顯示的。『解』裡頭就有『行』,行裡面就有解,所以《華嚴》是以這兩大菩薩來表法。兩大菩薩裡面,特別著重於行,所以《華嚴》是普賢菩薩為第一。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普賢為長子,文殊為庶男」,這個意思用現在的話說,普賢菩薩是大哥,文殊是二弟。用這個來比喻,《華嚴經》裡面解行雖然並重,特別著重在行門。這個對於最後的結論,有很強大的暗示,因為最後結論,是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說明凈土法門,持名念佛,行是第一,解是其次,並不是不重視解,重視行超過重視解。所以我們今天在新加坡所提倡的,我們的行是念佛,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中斷,解是每天兩個小時講經。每天兩個小時講經,二十四小時念佛,也是這個意思。
普賢在第一,文殊在第二,這兩個決定不能偏廢。如果說是有行無解,這個念佛堂不能長久。為什麼?念到幾天人就懈怠、懶惰,人愈念愈少,到後來沒人了,念佛堂就無形當中散掉了。單單有解沒有行,聽經的人很熱鬧,一個個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解行並重。念佛念得很起勁、念得不懈怠的,天天聽經,聽經是天天給他講道理,天天勸他,讓他愈念愈起勁,道理在此地。所以不聽經不行,不聽經一定會打妄想,一定會生煩惱;何況真正用功的人,還有魔障現前。魔障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他看到你這麼用功,馬上要脫離六道輪迴,要去作佛去了,他那個冤氣還沒地方出,「你想走,你欠我的錢沒還,欠我的命也沒還」,所以他來擾亂,他不讓你走,他要來報復你。
所以為什麼我們每一堂念佛完了,要迴向給冤親債主,迴向偈要從真心裡頭迴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所修積的功德,我不要,統統給你們,他就不來障礙了。你要是功德都是自己的,他得不到的時候,這些冤親債主不會饒過你的,他要來找你麻煩。所以念佛堂諸位要曉得,有佛、有菩薩、也有魔,佛菩薩、魔都在一起。佛菩薩固然照顧你,魔也來找你麻煩,你自己對佛菩薩要有信心,佛菩薩這個力量幫得上。如果你對佛菩薩信心稍微差一點點,佛菩薩這個力量加不上,魔就找來了。所以真正用功會著魔,道理在此地。你對佛菩薩有堅定的信心,一絲毫不懷疑,解行相應;又能將自己的功德,完全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給冤親債主,你那些冤親債主也歡喜,你替他修積功德。他在生的時候沒修,你現在代他修、幫他修,他也歡喜,他也原諒你,不找你麻煩了。但是你的修行要懈怠了,他可不會饒你,所以冤親債主也監督我們,我們不讓他找麻煩就真用功,真迴向。
這是普賢菩薩解在行中,文殊菩薩行在解中,『解行無二,方證入故』,這個講真正能證、能契入。「入」,我們講白一點,就是轉變,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就能轉了。如果解行不相應,境界決定轉不過來,依舊是凡夫,依舊搞六道輪迴,我們這一生就空過了,白修了。再看末後這一小段:
【以文殊權實無二之智。】
權智是後得智,是智慧的應用;實智是根本智。
【解普賢體用無二之理。】
普賢菩薩錶行,『體』是一念自性,『用』就是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體」跟「用」相應,也就是說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無不是自性流露。所以見性的人,問他性在哪裡?他們肯定答覆說,「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這個意思就是說,無有一法不是。穿衣吃飯,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是,都是自性智慧德能的流露,這是普賢菩薩『體用無二之理』。
【行此二無二。】
就是文殊無二之智,普賢無二之理,這兩種『無二』,也是一樁事情。文殊的無二,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普賢的無二,是自性本具的德能。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哪裡有二?
【方顯如來頻申三昧果德體用。】
這兩種無二亦無二,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受用;換句話說,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像釋迦牟尼佛,《華嚴經》上講的毗盧遮那佛,凈土經上講的阿彌陀佛,他們的受用是怎麼樣的?這一句給我們說出來了。這是釋迦牟尼佛「詞無礙智」的表現,不可思議、不可說,他能夠說得出來,讓我們從他言說當中,細心去體會成佛的殊勝,成佛的德用,『果德體用』,真實究竟圓滿。我們世間人所講的真、善、美,還加上智慧,「真善美慧」究竟圓滿,我們學佛目的就在此地。我們學佛也想證得大圓滿,《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的大圓滿,也就是這個意思。好,今天晚上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向下這個經文,我們下個月再繼續講。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四十二集)凈空法師講解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八十一卷——第九十卷
※凈空法師:心量小是假的,心量大是真的
※保養身體兩個方法:素食、清凈心 --- 凈空法師講
※凈空法師:把「看得破,放得下」好好做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