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 青蛇本是男兒身
05-30
青蛇本是男兒身許仙在斷橋上對娘子說:「太上忘情,百般恩愛,叫我怎捨得娘子。」他其實已經安下心來,要與蛇共眠了。這是一種猶豫之後的決然,而不是暫時的逃避或慌不擇詞的表態。
粵劇《白蛇傳》有很多版本,這個大團圓的安排比較常見。觀眾希望故事的結尾能還給這個為愛出生入死的女子一個好丈夫。京劇《白蛇傳》的精髓則全在一句唱詞——「喜相慶,病相扶,寂寞相陪,人間竟有這般滋味!」這就是白素貞死而無憾的愛。梅蘭芳每唱至此,多少人掉下眼淚。白蛇娘娘的故事流傳千年,情節多變,人物多面,演出的劇種也多樣。
我愛你,你卻愛人間,我便陪你做人故事最早的源頭難以考證。清代徐逢吉《清波小志》提到:「宋時法師缽貯白蛇,覆於雷峰塔下。」可見這個傳說在宋代已有線索。
在古本白蛇故事中,白蛇與青蛇的關係比我們所熟知的更為微妙。青蛇本是男身,愛慕白蛇。而白蛇只想當人,於是青蛇就陪她當人,在人間時時處處保護她。白蛇愛上許仙,青蛇就默默化為女身,以姐妹身份相伴左右。許仙辜負了白蛇,其實最痛的是青蛇。白蛇深知自己擁有兩段不同的愛情。她煎熬,她亦享受。這個故事相當超越,放到今天,亦很有現代感。我們看《白蛇傳》,也曾對小青為白蛇奮不顧身的「友誼」有一絲隱隱的費解。只有回到古本《白蛇傳》,才豁然開朗。與古本的情感豐沛與細膩相比,後人臆想的什麼小青對許仙也有情愫、小青與白蛇爭風吃醋等情節,均是小人之心。這個充滿人性的複雜與愛的單純的故事,現在已經失傳了。在傳統京劇《雙蛇會》中,略有這一古本的影子,可惜這戲現在也不大演了。不同時期的白蛇傳說此後,白蛇與許仙的故事不斷在民間演變流傳。
南宋說書人的話本里說到《雙魚扇墜》,講白蛇和青魚修鍊成精,與一名叫許宣的男子相愛。情節大致和後來的《白蛇傳》相似。說書人根據時間的長短安排結局。有的說到白蛇產子,有的說到白蛇被壓雷峰塔,有的說到白蛇之子中狀元後回來推塔救母。到了明末,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里較為首尾呼應、敘述有層次地寫出這個故事,題為《白娘子永鎮雷鋒塔》。在馮夢龍筆下,白娘子是一條修鍊成妖的大蟒蛇,因風雨大作,到西湖安身,遇著許宣,春心蕩漾,按捺不住,冒犯天條與人相通。小青則是西湖內第三橋下潭內千年成氣的青魚。白娘子從一開始就對許宣糾纏不已,許宣則是個被動的受害者。「那娘子和丫鬟艙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頻傳,瞧著許宣。許宣平生是個老實之人,見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婦人,傍邊又是個俊俏美女樣的丫鬟,也不免動念。」 許宣從此便酸溜溜地想念,在牆上題詩 「白白不知歸甚處,青青豈識在何方?」 後來白娘子向他贈銀子贈衣物,誰料竟是官府贓物,害他吃了兩場官司。但每次重遇,白娘子都能花言巧語,冰釋前嫌。許宣終與她做了夫妻。「金雞三唱,東方漸白。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自此日始,夫妻如魚似水,終日快樂昏迷纏定。日往月來,又早半年光景。時臨春氣融合,花開如錦,車馬往來,街坊熱鬧。」 但即使這樣溫暖地活著,許宣還是一直疑神疑鬼,也曾請捕蛇人到家裡來捉蛇。後來許宣見白娘子現出巨蛇形,嚇得要跳河,被路過的法海救了。法海贈他一缽子,叫他回去扣住白娘子的頭,就把蛇妖收服了。這個版本的立場是警世戒色的,面目可憎。字裡行間多是人與人的互相算計。有一段寫到許宣的東主李員外撞見白蛇原形,白娘子擔心他向許宣洩露,就對許宣說,李員外曾調戲她,她堅決不從。白娘子這番造謠已是難堪,哪知許宣這廝更氣人。他竟說,既未得手,他是我主人家,只得忍了罷。這個許宣太令人咬牙切齒了。此後各種版本的白蛇故事中,許宣的名字漸漸改成許仙,懦弱中也寫入更多身不由己的情感。在清代的《雷鋒塔傳奇》、《新編東調白蛇傳》,《白蛇傳》,以及彈詞《義妖傳》中,許仙雖然依舊是個無擔當之人,但這些版本更為注重許仙與白素貞之間情愛交流的描寫,讓人更理解白素貞的付出。而白素貞的形象,也完全脫離妖孽之感,越來越突出有情有義、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
「仕林祭塔」是粵劇《白蛇傳》的精華粵劇全女班花旦李雪芳就是以粵劇《仕林祭塔》一舉成名的。《仕林祭塔》講述白蛇娘娘被壓在雷峰塔下之前,在西湖斷橋上產子,取名仕林。18年後,仕林高中狀元,前往西湖祭塔,並把雷峰塔推倒,救出母親,一家團圓。李雪芳設計了一段長達19小節的反線二黃慢板長腔,淋漓盡致唱出白素貞被壓18年後與兒子骨肉重逢時的悲喜交加。一段「未開言不由人珠淚雙飄……」成為粵劇獨有的專腔,名為祭塔腔、會母腔,被花旦演出廣泛套用。著名劇評人蘇少卿1946年曾在《上海遊藝》發表一篇名為《廣東戲》的文章,憶起他往昔在上海看李雪芳的觀感。「當李雪芳演於廣舞台,吾常作座上客,雪芳所唱之仕林祭塔,反二黃(彼中人名曰反線)詞句之多五倍於今之平劇,其唱法由慢而快,快而慢,三起三落,往複迴環,層出不窮,即此一大段,長至一小時以上,真洋洋盈耳,蕩氣迴腸焉。」李雪芳
祭塔腔拉腔很長,但因韻味濃郁而不覺沉悶。有母子的情感對照,並行發展,從唱腔到情緒,都有難度,能駕馭者不多。《白蛇傳》、《斷橋》、《仕林祭塔》等劇目在粵劇表演中長演不衰。上世紀50年代,廣州粵劇團演出《白蛇傳》,由馮志芬等編劇根據粵劇傳統劇目整理,導演陳酉名,李燕清、薛覺明、白駒榮、小木蘭等主演。
上世紀80年代,劉漢鼐根據田漢的京劇《白蛇傳》和傳統粵劇結合,編出新版《白蛇傳》,由廣東粵劇院一團、二團等多個劇團演出。廣州粵劇團實驗劇團演出的《白蛇傳》由何建清改編,紅線女導演。粵劇的專戲專腔一般由專人唱紅,很難超越。而粵劇演員郎筠玉卻在李雪芳的基礎上,將《仕林祭塔》有所創新,成為了新的經典。郎筠玉戲路寬廣,能演青衣、花旦、刀馬旦,能唱子喉、平喉、大喉。苦情戲《仕林祭塔》,正合郎筠玉的「苦喉」。上世紀70年代,郎筠玉演《仕林祭塔》時,文革剛過。歷盡磨難的郎筠玉,亦有在暗無天日的「雷峰塔」下劫後餘生之感,唱來天地動容。郎筠玉飾演白蛇娘娘
郎筠玉關國華《仕林祭塔》
來自粵人情歌
00:00 16:38 ↑未開言不由人珠淚飄,叫一聲仕林兒,你細聽從頭。黑鳳仙他本是娘親道友。有一天慕紅塵,因此下山同游。在西湖與兒父同船邂逅,惹相思憑藉傘,共結鸞儔。好夫妻開藥店,估到天長地久。又誰知兒親父,中了法海奸謀。他他他上金山再受法海引誘,那法海離散我夫妻,不應把你父收留,娘也曾到寺門,哀求他放手。恨只恨那法海,不允所求。娘也曾施法寶與他相鬥,娘也曾借東海水淹山頭。有誰知,娘腹中痛楚難受。你為娘戰不過,敗下山頭。在斷橋產嬌兒難於逃走,那法海金缽就把娘收。千載冤萬世愁一朝鑄就。粵人情歌鐘哲平作品鍾哲平作品作者簡介:嶺南文化學者、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作家推薦閱讀:
TAG:青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