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何調理心態尋找快樂(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釋宏滿)
俗話說:凡人、凡人就是煩惱多的人。人的一生要經歷生老病死苦的過程,生活則充滿著喜怒哀樂等等,所以人人都有本難念之經。
因此,佛教常說:離苦得樂,目的就是要人們解脫自己,永得安樂。世間沒有任何東西比快樂更可貴,更為人們所普遍追求的最高境界。為了幸福快樂,人就應該學會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在順境逆境中擁有快樂的心情,只有快樂的心情才有幸福人生。
有位老太太在白俄羅斯活到116歲,名叫安娜.鮑里謝維奇,她家裡很窮,但她認為生活得很幸福。她對一位記者說:「我家很窮,一直替別人種地......我這輩子從未進過餐廳,年輕時僅到過附近村子,現在除了上 藥房,寸步不離家門。我不相信天堂和地獄,航天員滿天飛,他們在天上沒有看到任何人。人們把地球幾乎挖了遍,也沒有發現地獄嘛!依我看天堂和地獄都在人間,幸福和痛苦都在人間。」她長壽的秘訣就是看破放下功名利祿,平平安安活到老,輕輕鬆鬆過一生。俗話說:「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知足者身貧而心富,知足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最幸福的人。這位老太太的心態多麼美好,她悟出了人生的真諦而達最高境界。
我們的問題是,常常不知道如何認識和把握快樂,又不知道如何從諸多煩惱之中去發現或提煉快樂。人的一生不可能順風順雨,人生的旅途要走很長的路,如果沒有走過崎嶇坎坷的路,就不會感受寬闊平坦道路的喜悅。每個人的煩惱都各有不同。當你有沒有遇到苦惱?遇到想不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有人對此怨天怨地,有人因此恨世憤俗,有人為此放蕩不堪的遊戲人生。所有人都渴望一個無憂無慮,為所欲為的世界,這卻是不可能的,因為世界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人生也不是你單獨的軌跡,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就像沒有一帆風順的航行一樣。實際上,仔細體驗這種無奈的感覺,從中尋找你自己的存在,感受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這也是一項了不起的樂趣。因此每個人都要學會調理自己的心態。無論發生任何事情,對於使自己痛苦的問題,不要過多去思慮,不要讓它再佔據你的心靈,而要盡量地想著快樂的事情。不管前途多麼的黑暗,心中是多麼的鬱悶,心情難受時找個地方靜坐一下,調理一下思維;遇到困惑和壓力來時,你首先要學會放下、隨它去,然後,找一個小時散散步,聽聽音樂,這樣一來你的心態自然就會得到寧靜的多。佛家講:「轉煩惱為菩提、目的就是要我們轉痛苦為快樂。」有好的心態,就有好的人生觀。
人們常說,童年是最快樂的。通常我們認為,那是由於童年的無憂無慮、無煩無惱。事實上,童年的快樂更是來自於心靈的純潔無暇,人要學會淡薄名利,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智慧。
人要學會磨練自己克服困難,人生有承受力,就能超越痛苦,在困難中取得經驗,在痛苦中了解人生,這是人生活上的快樂。
凡事能夠大公無私,無愧於心,有博愛心,光明磊落行為,會使心情上也覺得坦坦蕩蕩,高貴堂皇。這種心安理得的感覺,就是千金難買的快樂。佛教說:我凈常樂。古德云:「人到無求品自高。」人世間一切事情隨緣、隨遇而安,心安則國土安。
在任何環境下、和群是一種快樂,是一種隨眾的表現。無論自認為多麼喜歡孤獨的人,當你和許多人聊聊天、談談話、下下棋、打打球,就會覺得心情振奮,心情舒暢。因為沒有一個人敢說他的生活沒有一點痛苦而只有歡樂,身體就會健康長壽。但是有人能始終對人生抱著樂觀和讚美的心情,這是因為他們知道,世間上的萬事都有它苦和樂的兩面,而且由苦中提煉出來的歡樂才是最高境界。
快樂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共享,因為它不但表現自己對世界的欣賞與讚美,也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和輕快,所以我們要學會: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以要學會創造一個快樂的氣氛。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樂一樂營養多」。有時間的時候多找朋友聊聊笑話開開心,這樣能夠調理我們的心態。心情好,自然身體才能更加健康長壽。
所以人生要學會尋找快樂,生活才有意義。
因此人生要廣結善緣多交知心朋友。俗話說的好: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可以頂天立地。朋友是風、朋友是雨,有了朋友可以呼風喚雨。有了朋友就能分擔你的壓力,或者在情緒上給你安慰。煩惱不要悶在心裡,和知心朋友談一談,心裡就會覺得舒服或者能得到幫助。當然交朋友也要有智慧。古德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好的朋友會給我們帶來幫助,交壞的朋友會給我們帶來麻煩。所以要學會近親善友,遠離惡友。
因此:每天做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
每天為自己爭取片刻的安寧。整理思緒,求得精神上的安寧。
同時學會耐心等待。因為人生就是等待。
工作累了,多找休息的機會。養好精神、充好電、才能更好的工作。
人生要心境保持穩定、平和。人的境遇總是有起有落,有些人一步登天,一下又掉進谷底。如果經不起這種生活的磨練,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無論何時都能保持穩定和平和的情緒,永遠保持一棵快樂的心。人生要學會知足常樂。舉個例子:同有半杯水,消極者說:「我只剩下半杯水了。」積極者說:「我還有半杯水!」同樣擁有,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與價值的判斷,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自我心理暗示。只有積極的人:才會知足常樂。
古德云:平常心是道。有了平常心,才能獲得長久的自在與快樂。因此佛家修行的意義,就是要不斷凈化我們的靈性。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推薦閱讀:
※國際楊氏太極拳協會網路公開課之十字手、抱虎歸山、肘底捶
※什麼—真廣法師/侯雅林水墨作品展
※凈空法師:發菩提心 重中之重(第一集)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中國佛教協會官方網
※如果你想為動物出份力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