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傳承人簡介
轉載▼
陳王廷
陳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極拳創始人。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氏第九世人。祖父及父親均為明朝官吏。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不但深得家傳武功精髓,技藝出類拔萃,而且熟讀諸子百家,涉獵經史古籍,學識淵博,被稱「文事武備,皆卓越於時」。年輕時曾走鏢山東一帶,聲播齊魯。惜時值時局動蕩,生不逢時,無法抒發報國之志,明末僅為縣鄉兵守備。清初,他隱居鄉間,終日以《黃庭經》為伴,傾心搜集、整理民間武術,汲取精華,在家傳108式長拳的基礎上,加以融合與創新。在此基礎上,將《河圖》、《洛書》之太極陰陽學說,與導引、吐納之術及中醫經絡學說相結合,融諸家之長於一爐,創編出了一種陰陽開合、虛實轉換、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老少咸宜的拳術。開始時共分太極拳五路、炮捶一路、雙人推手等,又據此理,創編了刀、槍、劍、棍、鐧、雙人粘槍等器械套路。由於這些拳、械套路飽含太極之理,拳術套路的每個招式均分陰陽(即虛、實、柔、剛),動作又以弧形、劃圓為基礎,人們將此拳稱為太極拳。 陳王廷所編創的太極拳在陳家溝誕生後,歷經各地武術家的傳播發展,以後又逐漸演變出了許多流派,但目前流傳最廣的有陳式、楊式、武式、和式、吳式、孫式等六大流派。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溫縣被中國武協、民協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和「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和太極拳文化的研究者絡繹不絕地到陳家溝尋根問祖,探源研究,陳家溝成了國內外矚目的太極拳之村。得此所益,所在地溫縣2012年被「世界華僑華人社團、中華文化促進會、國際休閑經濟促進會」聯合授予「中國十大文化休閑旅遊縣」。
陳長興
陳長興(1771-1853),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四世孫。其拳術由其父秉旺所傳。他將祖傳長拳一路,精鍊改良,重點傳承,並將其系統化、定型化。其拳架氣勢宏大,飄逸大方,是流傳於世的陳式太極拳大架(也稱老架)的基礎。陳長興年輕時以保鏢為業,走鏢山東。其站樁立身端正,落地生根,不偏不倚,穩如泰山,無論由人怎樣,推、擠、拉、扯,其樁步絲毫不動,故人稱其為 "牌位大王"。所傳授門徒眾多,著名弟子有,其子陳耕耘,宗侄陳花悔,陳懷遠及河北廣府楊露禪(福魁)等。他是打破門規,將陳氏家傳太極拳外傳社會的第一人。
陳有本
陳有本(1780-1858),字道生,36歲入庠。陳有本自幼與兄有恆(字紹基)從父習太極拳,功夫精湛。壯年之後,他閉門練拳,精研太極拳術,在太極拳原有套路的基礎上,逐漸捨棄了某些高難度和發勁動作,以傳承陳氏太極拳小架為主。其改編的套路架式既有與同輩份陳長興所編大架(老架)的寬大和舒展,但突出小巧柔和的風度,收蓄兼并,發勁剛猛。當時精於太極拳者多出其門。其弟子陳清萍、陳有綸、陳奏章、陳三德、陳運棟等,均為太極拳名家。眾徒中,又以陳清萍為最。
陳清平
陳清平(或叫陳清萍、陳青萍)(1795-1868)太極拳承上啟下的一代大宗師。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五世,陳氏太極拳第七代傳人。幼年師承族叔陳有本習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對太極拳奧秘深有領悟,青年時已名揚鄉里,深得太極拳一代宗師陳長興,陳有本所讚譽。後由於家庭經商需要,遷居於鄰村趙堡鎮。在經商同時,傳拳授業。弟子眾多,為陳氏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著名弟子有和兆元(創和式太極拳),武禹襄(創武式太極拳)、李景炎(創太極拳忽雷架)。
陳延熙
陳延熙(1848—1929),陳氏第十六世,陳耕耘次子,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與兄延年承繼父業,拳藝高超,雖入化境,仍不鬆懈,常夜睡木凳,醒後即練拳不止。耕讀之餘,教習子弟。光緒二十六年(1900),袁世凱督魯,見鄉人為陳耕耘所立碑記,知太極拳為陳氏所專精,遂派人來訪,意請其授己子業。因陳耕耘已逝,遂聘延熙前往教子侄武術。袁府各派武師,多嫉妒之,但與之比較後,無不心服。自魯而津,教授六年,後以母老辭歸,以教子孫拳術和行醫終於故里。
李景炎
李景炎(1825-1893),幼名李盾,河南溫縣陳辛庄人。自幼家貧,父早亡,和母相依為命。因受村中練拳之風影響,拜太極拳一代宗師陳清萍(陳家溝陳氏十五世,後移居趙堡)為師,學習太極拳小架。因聰明好學,刻苦練功,深得乃師讚譽。為陳清萍入室弟子。其功夫純正,拳法精絕,後以保鏢為業,江湖上有「鐵胳膊李盾」的美稱。晚年精研拳法,總結畢生積累的技擊精髓,博採諸家之長,又參照清版《靈台儀象志》等書,取其之理,為拳用之理,對師傳拳架從動作、身法、步法、練習方法及推手技巧諸方面進行再創造發展,創立了一套風格迥異的太極拳套路。因此拳在發勁階段,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剛,如閃電似迅雷,動作剛勁精巧,周身抖擻如顫抖,兩腳搓碾震促嚓嚓有聲,俗稱「太極忽雷(溫縣俗稱天上響雷叫響忽雷)架」,轉等十一層練法,內外兼修,以柔促剛。後經其子李火焰,弟子楊書文、張國棟等人廣為傳播,現全國各地(其中尤以溫、武、博三縣和台灣習者眾)和美國均有傳人。
陳發科
陳發科(1887-1957),字福生,陳氏十七世(太極拳第九代_),是陳氏陳發科十四世「牌位大王」陳長興曾孫,師承其父延熙.是陳氏太極拳承前啟後的一代大師。陳發科先生一九二八年應許禹生等之邀到北京傳拳,他以「挨著何處何處擊,將人擊出不見形」的高超技藝受到北平武術界的嘆服,從而在北平站住了腳,開始在北平傳拳,改變了「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開創了「不意陳君標異幟,纏絲勁勢特剛強」的新時代,使得有300多年歷史的只流傳在陳家溝一隅之地、一姓之眾的陳氏太極拳走出了陳家溝,是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陳發科技藝高超,教學有方,從學者甚眾,培養出了李經梧、洪均生、李劍華、雷慕尼、田秀臣、陳照奎、馮志強等一大批優秀的學生,開創了北京陳式太極拳的新紀元。
陳照丕
陳照丕(1883-1972),字績甫,河南溫縣陳家溝人,是陳氏太極拳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1928年秋北平同仁堂東家樂佑申和樂篤同兄弟二人,慕陳氏太極拳之名,托河南沁陽杜盛興到陳家溝聘請拳師,族人公推陳照丕前往,陳照丕曾在北京立擂17天與各門派武術高手切磋交流,無遇敵者,一時名噪京城,後因本人在南京工作,推薦陳發科到北京繼續教拳。陳照丕拳技高超,理論造詣更深,他積數十年之經驗,著有(陳氏太極拳匯宗)、(太極拳入門、(陳氏太極拳圖解)、(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書。他所授弟子眾多,著名代表人有: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誨人不倦,對推廣陳氏太極拳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深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敬仰。
陳照奎
陳照奎(1928-1981),祖籍河南溫縣陳家溝,隨父定居北京。為陳氏第十八代的代表人物,是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陳照奎先生是著名陳式太極拳泰斗陳發科的幼子。四歲隨父赴北京,七歲從父學習家傳拳術。他學拳刻苦,拳走低架,胸腰摺疊,手法多變。拳架中正、流暢,精於閃、戰、彈、抖。推手、擒拿功夫可達出神入化境地。
洪均生
洪均生(1907——1996),河南禹縣人,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發科的弟子。自幼隨父在京,少年因體弱多病而輟學,唯每日散步,見北京《小實報》刊登名武生楊小樓從陳家溝陳發科拳師學拳後身體轉健,能演重頭戲的消息,遂拜陳發科為師。 洪均生自幼聰穎過人,善於思索,博覽強記,通音律,工詩詞,文武兼修。隨陳發科習拳十五載,朝夕相隨,深得真傳,他對太極拳的纏絲勁頗有心得,臻於化境。畢生致力於太極拳的傳播推廣,德藝雙馨。弟子遍布世界各地,被日本武林尊為「太極巨星」。他在實踐中豐富發展太極拳的理論,提出了太極拳手法「公轉」與「自轉」的理論,對太極拳的纏發與走勁有很多的獨到見解。為使習拳者走上學拳的便捷之路,洪均生將拳的奧妙及多年的心得著成通俗易懂的歌訣,對太極的纏法、眼、手、身、步、雙重、推手等內容作了詳盡的解說,使習練者容易誦記,概念明確。經陳發科首肯並同意傳授的拳法,被稱為「陳式太極拳洪均生拳法」。
馮志強
馮志強(1928-2012),河北束鹿人。陳式太極拳著名傳承人,國際太極拳大師。師承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發科。馮幼年開始習武,先後學練過少林樁功、達摩易筋經、形意拳、通臂拳等,20歲隨陳發科學習陳式太極拳,成為北京地區陳式太極拳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多次應邀出國講學,獲廣泛讚譽。他注重太極拳的內功研究,在傳統陳式太極拳內功的基礎上,系統整理了陳式太極拳的渾元功法,勤於著述,先後出版了《陳式太極拳精選》、《陳式太極拳入門》等精典著作,是混元太極的創始人。生前為北京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北京市陳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
李經梧
李經梧,(1912-1997),1927年與孫楓秋在哈爾濱從劉子源學彌宗拳。三十年代初來京先後拜趙鐵庵、陳發科、楊禹廷三位太極拳大師學習吳式和陳式太極拳,並得到師叔王子貢的教導。1941年任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理事。建國後,積极參与宣傳普及開展國家編定的太極拳套路。 在各式太極拳術、理論、推手方面盡得其精奧,登堂入室,一時名噪京、津、哈等大城市、於1956年參加北京市武術比賽獲太極拳第一名。同年代表北京參加全國十二單位武術觀摩表演賽,被評為優秀運動員,並獲優秀獎。以後,專職從事武術教學工作。1959年曾任第一屆全運會北京市武術隊太極拳教練,併兼任中央部級機關等單位的太極拳教練。同期,在國家體委主持下拍攝成我國第一部電影教學記錄片《簡化太極拳》。1958年受國家體委的委託,與唐豪,李建華,陳照奎,等人合作編寫《陳式太極拳》一書。 1959年7月調任北戴河氣功療養院拳師,同年參加了第一屆全運會武術裁判工作。先後被評為河北省人大代表、省運動醫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秦皇島市武協主席和政協常委、北戴河政協副主席等榮譽職務。1994年被評為北京吳式太極拳顧問,武當拳法研究會的研究員。
陳立清
陳立清(1919-2008),祖籍河南溫縣陳家溝人。著名太極拳大師,生前曾任西安萃華武館館長、名譽館長,中國(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顧問。陳立清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7歲時開始學太極拳,14歲時已得到陳氏太極拳真傳。1941年,陳立清從開封女子師範畢業後,先後在洛陽、甘肅平涼等地教書,最終定居西安。她很注重陳氏太極拳的發掘和傳播,這期間習武不輟,廣收門徒,還學得了失傳多年的陳氏108式長拳。文革中,為防止拳譜丟失,她將這一拳譜手工刻印70本,分送族人和弟子。幾十年的苦修,陳立清功夫大增,成為陳氏太極拳械集大成者。1979年,全國首屆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在南寧召開,年已六旬的陳立清作為大會特邀嘉賓進行表演,震驚全場;大會結束前,許世友將軍到會,陳立清的太極拳作為精彩項目之一再次上台表演,引起極大轟動,絕技震驚武林,很多人要求拜師學藝,各地紛紛邀請她授拳。 1982年,已退休的陳立清作為特邀代表出席第二屆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以精彩的陳氏太極拳械表演獲得了一等獎。1994年,在溫縣舉行的國際太極拳年會上,老人被評為太極拳大師。翌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太極拳修鍊大會上,她的表演獲得了與會各門派的稱讚,被評為國際太極拳修鍊導師。
陳小旺
陳小旺,1945年生,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自幼學習家傳太極拳,經陳家溝著名太極拳大師陳照丕、陳照奎的精心栽培,加上其刻苦研練,認真體悟,深得陳式太極拳之精髓。多年來,他潛心對陳式太極拳文化的挖掘研究,對陳式太極拳理論及技藝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多應邀在世界各地傳播太極拳文化,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曾在世界各地創辦有太極拳組織,併兼任名譽職務,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為中國太極拳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曾擔任河南省陳式太極拳協會主席,河南省武術協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屆政協委員。參加過《太極神功》、《神丐》、《陳式太極拳》等影片的拍攝工作。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太極拳代表人物之一。
陳正雷
陳正雷,1949年5月生,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孫,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著名國際太極拳大師,國家武術高級教練,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國武術協會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委員,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現任溫縣陳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河南省陳氏太極拳協會副會長。曾任河南省武術管理中心副主任,河南省武協副主席。 陳正雷八歲起隨著名太極拳大師(原南京中央國術館名譽教授、國術國考評委、1964年被選為全國武協委員)——伯父陳照丕練習家傳太極拳術、刀、槍、劍、棍等器械及推手,並孜孜不倦地體驗和鑽研太極運動的原理及系統理論,後又隨太極拳大師——堂叔父陳照奎繼續深造,專習叔祖陳發科傳授下來的太極拳術、推手技巧以及拳論。跟隨兩位宗師余載,在言傳身教下,陳正雷把繼承、發揚光大太極文化做為自己終生的奮鬥目標,克服各種艱難困苦,矢志不移地勤學苦練。持之以恆的專研,使自己的功夫深厚純正,理論發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有「太極金剛」之美稱,享譽國內外。 他多次在全國武術(太極拳)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並人才輩出,多人多次在國內外武術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1983年至今,陳正雷多次應邀到世界各地講學傳拳,並被國內外五十餘個武術團體聘為太極拳顧問,名譽主席和名譽會長。 陳正雷注重太極拳理論的研究,1984年起,主要著作有《十段功法論》、《陳氏太極拳械匯宗》、《陳氏太極拳養生功》、《陳氏太極拳術》等,部分著作被譯成日、英、法、西班牙等國文字,在世界許多國家發行。並錄製發行有《世傳陳氏太極拳術》、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單劍、推手、拳械欣和陳氏太極拳新架一路、養生功等教學片。為太極拳文化的普及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王西安
王西安,溫縣陳家溝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國際太極拳大師,國家武術高級教練,一級裁判員,陳式太極拳著名傳人之一。自幼習拳,先師承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照丕習練陳式太極拳老架套路及器械,後隨陳家溝太極拳大師陳照奎學習陳式太極拳新架及單式擒拿技巧。王西安的功夫有迅、猛、靈、脆的特點,演練套路似行雲流水,連綿起伏,舒展大方,形神兼備。他曾經連續四次參加河南省武術比賽均獲第一名,1982年參加北京全國首屆太極拳推手賽榮獲第一名,1985年參加哈爾濱全國首屆太極拳推手名家激請賽榮獲第一名。 他鑽心習拳幾十年,十分好學,對太極拳的技擊理論頗有研究,著作有《陳式太極拳老架》、《陳式太極推手》、《陳式太極拳技擊秘訣》及示範演練的《太極神功》、《陳式太極拳站樁》、《陳式太極單刀、單劍》、《陳式太極拳新架》、《綜合太極拳》等教材,已銷往世界各地。 1983年以來,他多次應邀到世界各地傳播太極拳,弟子滿天下,為中國太極拳文化的對外傳播與交往做出了重大貢獻。
朱天才
朱天才,溫縣陳家溝人,1945年7月生,陳式太極拳著名傳人,國際太極拳大師,陳家溝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十歲開始學太極拳,拜族舅、陳家溝陳氏第十八代人——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照丕為師, 1972年,陳照丕逝世後又拜族舅陳照奎學習了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二路、推手、擒拿由於其德才兼備,勤學苦練,深得師父厚愛,在師父精心培養下,較為全面地繼承和掌握了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二路、太極推手、太極器械和技術理論。 1972年,全國恢復武術運動後,多次在在省、國家的武術比賽中獲獎,1979年調入溫縣體委工作,曾任河南省武術館教練、溫縣太極拳開發委員會副主任、溫縣政協副主席。1983年,受國家委派,朱天才到新加坡執教傳播太極拳,被譽為「新加坡陳氏太極拳開山人」,後又多次在新傳拳。多年來,朱天才多次應邀在世界各地傳播太極拳,為中華太極拳文化的對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陳慶州
陳慶州,河南溫縣黃庄鎮徐呂村人,祖籍陳家溝,出生於1934年5月,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著名國際太極拳大師,曾任中國焦作(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現任中國溫縣慶州武院院長,焦作市政協委員。自幼習練家傳武功,1962,拜陳家溝太極宗師陳照丕為師,潛心學習太極拳。由於其刻苦練功,深悟陳式太極之真諦,他功夫渾厚,精於「走化」,處事低調,曾有「隱士」之稱。多年來,他曾應邀到美國等國家傳授太極拳,以其精湛的功夫享譽海外。在幾十年的太極拳生涯中,陳慶洲誨人不倦,弟子遍布海內外。為弘揚太極拳文化,陳慶洲不辭勞苦,教拳至余,著書立說,編撰製作有大量的太極拳教材,為陳家溝陳式太極拳的重要傳承人之一。
陳小星
陳小星大師,男,1952年出生,系陳家溝陳氏十八世太極妙手陳照旭先生的三子,系十七世太極之尊陳發科先生的嫡孫。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嫡宗傳人,國際太極拳大師,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協會會長,世界太極拳聯誼會會長。自幼隨父輩習練家傳太極拳,與當代陳氏十九世太極拳掌門人、胞兄陳小旺大師一起刻苦學習,拳藝日臻精湛。當今陳家新生代中,陳炳、陳軍、陳迎軍、陳自強、陳自軍,等均受其恩惠。其入室弟子有陳占成、陳雪飛、陳國強、崔武裝、崔恆全、張華慶、張宗軍、陳宇雷、蘇建平、曾卓兒。
推薦閱讀:
※tjboyue的【太極】1
※《汪永泉傳楊式太極拳心法探秘》節選5
※八字命理(5)(天德,月德,天乙,太極,國印,天醫)
※陳氏太極拳的六步練習
※練習楊氏太極拳中容易犯的幾類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