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預測中國」成潮流 「唱強」為主基調

西方國家「預測中國」成潮流 「唱強」為主基調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2010年03月07日21:41  

  《瞭望》文章:澄清「預測中國」的渾水

  美國和西方國家有一個預判,中國是他們未來10到20年最大的挑戰;要把這種挑戰充分預測和評估到位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黃海霞

  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如何預測中國的未來發展,吸引著全球學者們的眼球。

  「凡是涉及到全球的戰略格局或是格局的變動,都會把中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變數來測算,因為中國是未來牽動國際格局變動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國和西方國家有一個預判,中國是他們未來10到20年最大的挑戰,因此要把這種挑戰充分預測和評估到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高祖貴日前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時說。

  「預測中國」成為潮流

  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崛起,觸動了境外一些思考者的神經。

  「中國絕對不會走上西方民主化的道路,只會選擇一條不同於西方世界的發展模式;中國的崛起將改變的不僅僅是世界經濟格局,還將徹底動搖我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摘自《當中國統治世界》(馬丁·雅克著)

  「中國是靠剝削窮人與出口來增長,內在極為缺乏創新動力」。——摘自《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大衛·馬里奧特和卡爾·拉克魯瓦合著)。

  《中國大趨勢》的作者、美國學者約翰·奈斯比特認為,中國沒有以民主的名義使自己陷入政黨爭鬥局面,而是以一黨體制實現現代化,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縱向民主,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中心。在未來幾十年中,中國不僅將改變全球經濟,而且也將以其自身的模式來挑戰西方的民主政治。

  美國《全球主義者》雜誌曾列出未來幾十年後「中國的猜想」:如「人民幣成為美元、歐元之外又一個世界貿易主要貨幣和儲備貨幣」;「中國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經濟體,而美國則繼續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中國成功故事的吸引力將對美國構成挑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佛格爾不久前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上撰文:30年後,即2040年時,中國經濟的規模將達到123萬億美元,相當於2000年全球經濟總量的3倍。屆時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將達到85,000美元,是歐盟預估的兩倍。雖然那時中國的人均收入仍然低於美國,但中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份額,將達到40%,遠超過美國所佔的14%。而歐洲經濟在全球所佔的份額,屆時將只有5%。

  預測未來中國的走向更成為美國許多智庫熱衷研究的課題。特別是對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的2049年,美國不少學者、智庫和研究機構都推出了自己的「2049」計劃,如「2049項目」研究所,由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任總裁,在華盛頓對華外交政策圈內頗有影響,作為保守智庫,它比較強調中國負面性的問題;「休克療法之父」、美國人傑弗里.薩克斯2009年也推出了其設計的「中國2049」項目,並稱這是為中國幾十年後的經濟前景尋找科學坐標。

  在有關中國研究的智庫中,3年前成立的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備受關注。

  這個中心由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創辦,他們計划出台「世界大國——主要是中美——如何在公海、太空及網路等『公共共享空間』和平共處」的報告。

  不難看出,目前美國的政界、學術界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即「中國即將甚至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對手」,因此預測中國的未來是他們「必將投入的工作」。

  在日本,智庫PHP綜合研究所完成了《日本對華綜合戰略最終報告》。這個報告假設2020年中國可能出現5種情況,即成為「成熟的大國」、「霸權的大國」、「未成熟的大國」、「不安定的大國」以及「秩序崩潰的大國」,並認為對日本最為有利的是中國成為「成熟的大國」。日本政府應從16個方面處理中日關係。此外,日政府應設立專門地區戰略部門,制定對華戰略,同時促進日中相互理解近代史全貌的歷史研究,積極吸引中國資本、中國觀光客來日,促進日本經濟發展。

  「唱強」漸成主基調

  著名政治學者、瑞士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維為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時評論說,西方智庫和媒體對中國的預測概括起來大致有4種觀點,一是「中國崩潰論」,認為中國的發展帶來了各種問題,這些問題最終將導致中國的分裂和崩潰;二是「和平演變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國會變得更加繁榮,最終也會走上西方民主的道路;三是中國可能既不會崩潰,也不會走西方民主的道路,而是變成一個「富強而專制」的國家;四是認為中國崛起是一種古老文明的重新崛起,中國的事情有中國自己的邏輯,並可能會改變整個世界。

  張維為進一步分析說,第一種觀點,由於這麼多對中國的悲觀預測均告失敗,現在相信的人已大大減少。但第二種、第三種觀點,西方接受的人還不少。但是這三種觀點的共同盲點在於其西方中心的歷史觀和西方話語的局限性,不了解中國政治的發展和演變已經超出了西方中心論衍生出來的理論框架和西方話語的詮釋能力。第四種觀點,實際上表明了西方有學者嘗試擺脫西方中心的話語,從全新的視角來看中國的崛起,他們許多觀點站得住腳,但有些仍值得商榷。「西方學者能夠擺脫西方中心的話語束縛來看中國,實屬不易。」

  「西方國家也在矯正和修正自己的看法。相對於以往對中國的預測,現在判斷更加客觀了,對中國的了解和認知更加深入了,也更接近於真實,更『靠譜』了。」高祖貴說。中國人有自己的樣式,這就是中國模式。為什麼中國模式的影響力上升如此之快?原因之一就是之前對中國的判斷有失偏頗,反差過大。

  最明顯變化發生在那些「中國通」身上。他們在反思,在總結經驗教訓:以往的預測為什麼總是出錯,錯在哪裡?現在他們再對中國下結論時便顯得更加審慎了。高祖貴舉了一個例子。美國著名的「中國通」、國際問題專家沈大偉就自嘲說,多年前曾預測中共的統治不會持續10個月,現在都持續10多年了,而且越來越強大。

  從目前來看,現在預測中國的主基調大多是「唱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過於抬高,有的相對客觀,也有的過於悲觀,「但是,在這些基調里都能感覺到一種誇張。說你好的時候過於好,說問題的時候又過於嚴重。無論是有意,為他們的戰略和策略服務,還是無意,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價值觀來作判斷,」高祖貴說。

  「崩潰論」的崩潰

  張維為在他的《中國觸動全球》一書中寫下了這麼一段話:美國研究中國問題的人眾多,但對中國前景誤判的人也最多,不少所謂的中國問題專家先是預測鄧小平百年之後中國要大亂,後又預測中國會像蘇聯一樣解體。有一個叫章家墩的美籍華人2000年出版了一本名叫《中國即將崩潰》的書,還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他認為中國政治經濟體制將在加入世貿組織的衝擊下迅速走向崩潰。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七年之後的2007年,中國非但沒有崩潰,而是經濟總量又翻了一倍,經濟規模世界第三,中國還成了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和帶動整個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火車頭。2007年5月,在巴黎一個中國問題研討會上,一位學者不經意地提到了章家墩的名字,會場發出一陣笑聲,一切盡在不言之中,他成了國際學術界的笑柄。不是中國崩潰了,而是這些唱衰中國的觀點崩潰了。當然,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仍有不少人死抱住僵化的意識形態不放,天天盼望著中國的崩潰,那也沒有辦法了,就讓他們去吧。

  張維為的觀點是,不要過高估計西方智庫的質量。「你可以把西方最好的智庫和最有名的中國專家排出來,看一看他們過去30年對中國的預測有多少是正確的,也可以把《經濟學人》和《國際先驅論壇報》過去對中國的預測拿出來看一看,實在不敢恭維。」他說,為什麼西方學者對中國的預測老是出錯?關鍵的原因是他們的意識形態偏見太強,另外在美國形成的政治學、國際關係學理論和方法論都有太多的缺陷。

  高祖貴也認為,從中國改革開放開始,西方的基本判斷就是錯的。他們認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之後,特別是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起來之後,中國自然而然地就會走西方的發展之路。他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出生成長的80後90後年輕一代,一定是親美親西方的,在理念上更能認同西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可是2008年奧運會前後,所有的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的一系列互動,又是出乎西方社會的始料。「他們也越來越發現,中國的發展軌跡用他們的那一套理論和邏輯已經無法解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高祖貴說,這是我們當下面對西方種種預測的應有心態。被人家唱好的時候不盲目樂觀、津津樂道,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困難所在;被人唱衰的時候不過於悲觀、看黯前景,積極應對風險,迎接挑戰。

  中國之所以能夠保持30年的高速發展,外界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確是找到了自己發展的模式,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按照自己的國情、節奏和方向,走上了一條健康發展的軌道。

  高祖貴提醒說,要警惕內外哄抬,把自己抬高,使自己在大局上不清醒。別人過度抬高你是為了讓你超出能力發揮更大作用,承擔更大責任。如果別人搭個樓梯就自己向上爬,可能上去了就下不來了。

  「我們要有一個從容、平和、淡定的心態。現在內外環境複雜多變,中國已進入關鍵的發展時期。心態不一樣,採取的行動就不一樣,結果也就不一樣。」高祖貴認為,不管願意與否,中國現在已經被推到國際格局變化的漩渦邊沿,或是風口浪尖。如果有些步驟沒有調整好的話,必然會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而且,也會影響國外智庫對中國的戰略判斷,就會出現一種不良好的消極互動。

  實事求是地看待外界的評論。聽到讚揚,不忘乎所以;聽到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張維為的觀點:「中國的模式有自己的缺點和問題,但我一直說中國的模式是『最不壞的模式』。」□


推薦閱讀:

水墨中國之潔白誘惑【3】
只對中國內地公民開放, 去過的人不足四萬, 卻美到歸來不看海
黎安友:中國對全球民主的六大消極影響
中國詩詞之基礎概述
報告顯示:中國年輕富豪「燒錢玩兒命」

TAG:中國 | 國家 | 預測 | 潮流 | 西方 | 西方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