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聞報》採訪:張小嫻現實比小說更精彩

張小嫻是香港著名的暢銷言情小說作家。她早年曾在香港無線電視台做過編劇。1993年,她在為香港《明報》撰寫文章時,得到當時的《明報》主編金庸的賞識,金庸請張小嫻在《明報》上先後開設了《嫻言嫻語》、《貼身感覺》兩個專欄,主要撰寫一些有關都市情感類話題的文章。1994年,張小嫻的小說處女作《麵包樹上的女人》在《明報》上連載,一炮而紅。1995年,她結束了10年編劇生涯,正式成為專職作家。1998年,她創辦了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雜誌《AMY》,任總編輯至今。張小嫻現為香港皇冠出版社簽約作家。

國際在線消息:在日前閉幕的第15屆香港書展上,香港皇冠出版社推出的香港著名女作家張小嫻的新作《藍蝴蝶之吻》十分搶眼。該書作為「吸血盟系列」的開篇之作,是張小嫻寫作風格的一次重要轉型。張小嫻一直以城市愛情主題的小說和散文受到包括大陸讀者在內的海內外讀者的青睞,而《藍蝴蝶之吻》則是一部長篇魔幻愛情小說,它講述了一個與人間交錯的魔幻時空里的愛情故事。據香港書展的有關數據顯示,該書僅在展會期間零售量便突破了兩萬冊,這個銷量在香港圖書市場上已經達到暢銷書的標準。而8月下旬,《藍蝴蝶之吻》將推出內地簡體字版。

帶著對這本新書的好奇,以及對張小嫻寫作風格轉型後的疑問,本報記者在香港書展期間對她進行了專訪。 「我盡量在每部作品裡面都嘗試創新」

《世界新聞報》:你以前的作品都是以寫都市愛情為主,為什麼會推出這部所謂的「魔幻愛情小說」?

張小嫻:寫小說的好處就是可以有很多新的嘗試,寫作餘地大一些。對我來說,每年都要寫一些新的東西,而我今年決定嘗試寫作魔幻愛情小說。這部小說中除了魔幻色彩還包含武俠成分,相比之下,魔幻更加全面,魔幻可以涵蓋武俠,但武俠不可能涵蓋魔幻。我接下來的幾部小說都會朝這個方向寫,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比不上魔幻世界裡有那麼多變化,那麼特別。

《世界新聞報》:在每一次進行嘗試後,你有沒有對以前的作品重新思考?

張小嫻:其實我的小說出版之後,我就不再看了,因為害怕看到自己的缺點。一本書一定會有很多缺點,要改的話改一千次、一萬次都改不完。而且我一向都會「拋棄」昨天的我,寫完一本書之後就會向前看,而不是留戀以前的自己。所以,書出版之前我會修改很多次,但一旦出版,我就不再看它,只是在出修訂版時會做些文字上的修改,但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世界新聞報》:寫一個新的題材會不會特別難?

張小嫻:特別難。但是我盡量在每部作品裡面都嘗試創新,因為我不想重複自己,重複自己會使整個寫作的過程很不「好玩」,而沉悶的創作過程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的。

《世界新聞報》: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小說如此受歡迎,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張小嫻:其實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刻意去加入什麼元素而使作品更受歡迎。

我覺得主要是兩個方面吧:一、故事本身要好看;二、能讓人感動。愛情故事最主要的是那段感情要能感動人。

 

《世界新聞報》:你如何看待寫愛情小說的前輩瓊瑤、亦舒的作品?

張小嫻:我覺得每個人都在寫自己時代的東西。我今天也是在寫我這個時代的東西。我想她們能夠成功是因為她們有自己很強烈的風格,能代表當時一部分讀者的思想。我相信:在文學史上一定會留下「瓊瑤」、「亦舒」這兩個名字的!

《世界新聞報》:我們看到一個調查結果,現在香港女孩子最喜歡看的是你的愛情小說。

張小嫻:但也有很多男孩子喜歡看笑。我自己都想不到會有這麼多男孩子看我的小說。算起來,男女讀者各佔一半吧。我上次到上海的一所大學演講,有很多男孩子來聽。就算在香港也是如此。

《世界新聞報》:為什麼會這樣呢?

張小嫻:因為我自己也有一些男孩子的性格,所以寫出來的東西不是特別女性化。男孩子也能在我的書中找到共鳴。

《世界新聞報》:你的作品主要以香港都市生活為題材,但在整個華人圈都有一定的讀者群,你對作品地域性與世界性的關係是怎樣看的?

張小嫻:香港、台灣、內地三地我都曾遊歷過。從作品文字的水準上來說,三地中香港最弱,它的深度比不上台灣和內地。我在寫作的時候沒有刻意去想要寫出適合不同地區讀者的作品,而且我的作品也傳播到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所以我不可能去迎合每一地的讀者。

我覺得好故事是世界性的,就像音樂一樣。只要故事本身好,世界各地的讀者就都會喜歡,都會接受。因為大家對好的東西總會產生一種共鳴,無論是在世界的哪個地方。 「單有天分是不夠的,要學會發現自己」

《世界新聞報》:看了你的簡歷,從編劇到專欄作家、職業作家再到雜誌總編,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但又似乎在意料之中,有沒有覺得自己的運氣比較好?

張小嫻:我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要以寫作為生。最初我只是在考入大學之前的那個暑期去做兼職編劇。當時沒有人能夠邊讀書、邊做編劇的,但我的老闆很賞識我,於是我就成了例外,得以在上大學期間繼續做兼職編劇,結果就等於我比別人多了三年工作的時間。偶然給《明報》寫一篇文章以後,又不知為什麼金庸先生會叫我開專欄。第一次寫小說也是《明報》的編輯叫我寫的,當時我還說不寫,最後也是勉為其難地去寫。所以經過這一連串的事情,我不能否認其中的運氣。當然,我也很努力。

我覺得很多人不是沒有機遇,而是沒把握住,而我卻好好地把握住了每一個機遇。我剛開始出名時,很多報紙、雜誌邀請我開專欄,這本來可以賺很多錢,但是為了確保每篇作品的質量,我最多也只是同時開兩個專欄。以前我會覺得人家說我有運氣很不公平,但現在真的覺得自己運氣很好。

《世界新聞報》:運氣和努力之外有沒有覺得自己寫作天分高?

張小嫻:我覺得自己有寫作和創作的天分,但單有天分是不夠的。而且,天分也是要通過努力慢慢發掘出來的,不會一下子全部顯露出來。所以要「逼」自己,將天分激發出來,要學會發現自己。我覺得天分、技巧和運氣對寫作的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技巧可以磨練,天分也要(K)自己的發揮,但運氣就由不得自己了。

《世界新聞報》:在寫作小說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心得嗎?

張小嫻:講故事的方式其實就是小說的結構。我覺得結構是小說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時候我會去嘗試,看不同的結構對敘述故事有什麼幫助。這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培養,看看別人是怎樣寫、怎樣表達的。寫作要求表達技巧,而表達技巧也需要訓練,需要學習,最主要就是看其他人是如何寫的。

《世界新聞報》:寫了那麼多的作品,創作源泉來自哪裡?

張小嫻:我覺得要(K)生活的體驗。在現實生活中,你會認識很多人,有好也有壞。現實生活比小說要精彩複雜得多。每個人都有很多面,你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面、兩面。所以你對人性多些了解,可以使寫作更加豐富。寫作歸根結底還是寫人,故事再好,也只是一個架子,有人物才有血肉。

《世界新聞報》:你在寫作時是一種什麼狀態?

張小嫻:有人曾問我,有時候忽然寫不出東西時,會不會發脾氣?我從來不會,從來不扔筆、撕稿紙。我是很享受寫作過程的。而且我從小就如此,小時候就很喜歡作文課,老師會因為我的文章好而在同學們面前讀出來,這令我很有滿足感,很受鼓勵,於是就更加喜歡寫作了。 「寫作是一個人的事,所以很享受」

《世界新聞報》:你現在是香港皇冠出版社的簽約作家,這種合作形式在內地還是比較少,請介紹其中的成功經驗。

張小嫻:我現在的出版社真是一家很專業、很有理想的出版社。出版社給我很大自由,我自己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他們不會對我指手畫腳。我覺得出版社在精神和實力方面都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他們會不惜成本地為我的書做宣傳。

《世界新聞報》:聽說你不接受香港本地記者的訪問?

張小嫻:對,因為我覺得香港的媒體氛圍不好,他們報道的手法我無法認同,太嘩眾取寵了。

《世界新聞報》:但在現實生活中,你又擔任了《Amy》雜誌的總編輯,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張小嫻:當初我沒想得很清楚,只是覺得辦起來會很好玩,後來才發現辦雜誌很辛苦,比寫作要辛苦。寫作是一個人的事,比較自由,但辦雜誌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


推薦閱讀:

特別策劃 | 虛擬現實為什麼會在今年爆發?
男人洗澡誤進女浴池之後看到的一幕.....(太現實了!)
在比佛利山頂豪宅里,見證這位現實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佛系呱崽VS現實中的娃,好想逃到遊戲世界裡去~
那些曾經立志拿下北上廣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TAG:小說 | 現實 | 新聞 | 世界 | 採訪 | 張小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