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不為市場和讀者寫作
賈平凹的《古爐》貢獻在哪裡?評論家雷達說,《古爐》的寫作,整個節奏是緩慢的,他寫出那個年代中國人的血液靈魂中最深藏的東西,即所謂真正的中國經驗、中國情緒,中國人是怎樣的活著。這個寫法很深刻,就是最基層的敘述。賈平凹在寫作中,生存狀態居是第一位的。他寫出了生活的本來面目,也在寫真實、寫靈魂,肩負還原生活本身的自在性、完整性、複雜性、多義性和糾纏性。
中國現代館副館長吳義勤認為,《古爐》在思想上達到「非常高的高度」。一是傳統小說描寫的能力被發揮到極致,二是敘事的能力高超。正由於賈平凹的這種敘事經驗,讓我們看到中國鄉土小說敘事的傳統在今天被超越的可能性。這是賈平凹特別重要的貢獻。
賈平凹在後記中所體現的寫作姿態也引起了評論家們的關注。他提到,「我不在乎市場怎麼樣,就按照我想的寫。」對此,《文藝報》總編輯閻晶明表示非常認同。他說,現在很多著名或不著名的作家,在小說第一頁、第二頁的時候就讓人看到巴結讀者的態度,令人感到乏味。他們太容易把握故事的走向,太知道故事可以改編成電視或者在市場上銷售好的原因,反而扭曲了自己寫作的姿態。
「平凹在後記中聲稱他不是為好讀而寫的,我看成是他有意對這種閱讀習慣進行挑戰。如果抱著讀一個非常好讀、順暢的故事的話,我們會失望,假如我們調整一下閱讀習慣,也可能從中間會讀到一些別樣的東西。」評論家賀紹俊認為,《古爐》是對讀者閱讀習慣的挑戰。當下我們的小說創作的整體趨勢越來越追求故事化,越來越追求好讀好看,特別是在網路新媒體的衝擊下,這種傾向越來越明顯。
《古爐》重得讓人翻不動。北京大學副教授 邵燕君坦率地說,,挑戰的不是讀者的智力而是耐心。邵燕君說:「賈平凹今日的寫作路數與其說是古典的不如說是現代的,與其說是傳統的不如說是代表先鋒實驗性質的。所有讓敘述流暢起來的慣常通道被堵死了,但是遺憾的是以此為代價換來的又確實是一些雞零狗碎的日常細節。比如現代小說的那種寓意象徵,我們讀先鋒小說在形式上突破語言的快感,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講,可能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那種閱讀期待都落空了,這是讓我感覺到閱讀困難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採取這樣一種寫作方式?在寫作《秦腔》時,賈平凹曾經表達過被動和困惑之意,他談到,《秦腔》之所以與其以往的創作不同,是因為「原來的寫法一直講究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慢慢形成了一種思維方式,現在再按那一套程式就沒法操作了」而在《古爐》的創作談中,他更強調選擇的主動性以及多年的堅守堅持,並且已經達到相當程度的成熟成功。邵燕君指出,在這裡出現一個悖論,賈平凹要負載一個典型的啟蒙的主題,但是卻摒棄現實主義的寫法,而那種寫法的作用不僅引人入勝,同時也是主題深入。
在《廢都》和《秦腔》之後,《古爐》存在的理由何在,賈平凹為什麼寫這樣的作品,《古爐》在他的創作中有什麼意義?北京大學教授陳曉明說,討論賈平凹應該放在當代文學歷史和今天怎麼評價賈平凹以及如何評價漢語文學的價值和意義上。《古爐》的文字有些超出我們閱讀的經驗,但卻又足以讓我們感覺到文字不可名傳的磁性質地。「他能如此貼著地面行走,土得掉渣又老實巴交,什麼都敢說,什麼都能說,這才是高妙之處。因為《古爐》的出現,《秦腔》有點相形見絀。」
「有人說我在寫作過程中腦子裡不裝讀者。我寫作確實不裝著讀者,我就是把作品按照自己的要求寫,某種程度上,作家是為自己寫。」賈平凹說,人的一生確實幹不了一兩件事情,有時候一生干一件事情也干不好。從十幾歲進入文壇,到現在已經是老頭了,還在文壇上,又不甘心被淘汰掉,希望自己作品寫得有一點突破,會為突破想很多辦法,但是突破又特別難。「《古爐》出來以後我接到好多外界的電話,說這種寫法特別有意思。但是我想一想,從《廢都》一直到《高老莊》,一直到《秦腔》、《高興》、《古爐》,目前的這種寫法也是經過幾十年的探索。」
推薦閱讀:
※如何寫好書評?這裡有3個小建議
※拜年進行時...
※《狗屎里的鴨骨頭》
※15 小故事:靈魂時間(終章)
※小說《重生之必然幸福》的結局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