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出身偏房遭歧視,不公待遇保他平安終身,蔭庇了第一降將世代榮耀

向敬之

1

較之於前朝歷代,皇帝之子大都出生就是親王,清太祖建國稱汗,太宗改元稱帝,皇子要想被封為親王,既要憑本事,又得講出身。多爾袞攝政時,論功行賞,就不忘「貴寵之列」。如果不在貴寵之列,就是同樣被封王,也在位次、俸祿等方面有著鮮明的區別。

太祖第七子阿巴泰,為側妃伊爾根覺羅氏所生。生母出身底下,影響到他不能像歷任大妃所生子代善、莽古爾泰、德格類、皇太極、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那樣,享受同為太祖之子的優待,甚至不如堂兄、侄子的待遇。

家族大哥代善曾對阿巴泰說:「德格類、濟爾哈朗、杜度、岳托、碩托早從五大臣議政,爾不預焉。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先帝時使領全旗,諸貝勒皆先爾入八分。」(《清史稿·阿巴泰傳》)

阿巴泰並非一個平庸的皇家貴胄。萬曆三十九年,寧古塔首領僧格、尼喀禮到赫圖阿拉進貢,太祖回贈四十副鎧甲,歸途被烏爾固宸和穆棱的部落劫獲。太祖幾次派人索要,不果,大怒,命二十三歲的阿巴泰同大將費英東、安費揚古率兵一千,攻取烏、穆二地,俘獲千餘人歸來。阿巴泰被封為台吉。這是其人生首戰。

天命三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征明,阿巴泰從征。八年,阿巴泰同德格類等征討扎魯特部,阿巴泰斬殺該部長昂安父子,歸來,六十五歲的太祖親赴郊外迎接。十年十一月,阿巴泰參與對蒙古察哈爾一戰,打得林丹汗趁夜而逃。

太祖生前,讓阿巴泰參與的戰事,有記載的寥寥可數,而比阿巴泰小三歲的第八子皇太極,自少年起便隨父兄參戰,有記載的首戰即萬曆四十年,從太祖出征烏喇部,克六城,此時年方二十歲。太祖對諸子,也有嫡庶之分。他讓嫡子們成為掌旗貝勒、執政貝勒,共治國政,而對也是親子之一的阿巴泰僅分了六個牛錄。這,為太宗時期,阿巴泰屢遭作為嫡子的哥哥們排擠、冷遇,埋下了伏筆。

2

太宗繼位,阿巴泰作為響應代善之議的擁立者之一,被封貝勒。太宗宴請諸貝勒大臣,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太宗同坐高台。太宗與眾貝勒議定君臣禮儀,盟誓昭告天地,賦予三大貝勒對阿巴泰、阿濟格等十一位「子弟貝勒」,有管教權、轄束權,如藐視代善三人,則短命而亡。

太宗之下,代善、莽古爾泰與阿巴泰也是親兄弟,但有了制度化的等級區別。此時已三十八歲的阿巴泰,還被安排位次在二十一歲的阿濟格、十四歲的多爾袞、十二歲的多鐸諸弟及侄兒岳托之下。這無疑是親情之外的政治冷落。

阿巴泰事後跟姐夫揚古利等發牢騷:戰則我披甲胄而行,獵則我佩弓矢而往,為何我就封不得和碩貝勒?此話傳到太宗那裡,得到的答覆是:「爾等宜勸之,告朕何為?」這就說在太宗心裡,庶兄阿巴泰只能封貝勒,不入和碩之列。

又是一次太宗主持的宴請,接待前來歸附的察哈爾大貝勒昂坤杜棱。這是滿洲開國後的大事件,發生在天聰元年十二月,太宗設大宴,召諸貝勒做陪。阿巴泰拒不參加,直言:「我與諸小貝勒同列。蒙古貝勒明安巴克乃位我上,我恥之!」太宗聞言,大為不滿,下令代善集合諸貝勒,討論對阿巴泰的處理。

代善先擺那些和碩貝勒早有議事資格、議政名分,指責阿巴泰資歷淺薄:「爾今為貝勒,得六牛錄,已逾分矣!乃欲與和碩貝勒抗行,得和碩貝勒,不更將覬覦耶?」(《清史稿·阿巴泰傳》)代善怒斥阿巴泰想與三大貝勒並列,覬覦汗位。二號首長發了話,其他貝勒更無親情可言,群起攻之,逼得阿巴泰低頭認罪。還好,太宗只對他罰了四副甲胄、八匹雕鞍馬和八匹素鞍馬。

較之於後來太宗對三大貝勒及其他貝勒的犯錯深究、違法嚴懲,阿巴泰先後十多次觸怒、對抗太宗,甚至兩次抗拒太宗對其女的指婚,引得太宗深有不滿,多次罰銀罰物,卻不曾有過一次降級或削爵的處罰。崇德六年,多爾袞率眾王公貝勒征明,離著錦州三十里的地方為營,以及遣士卒私自回家的罪過,都被受罰,就連主帥多爾袞、皇長子豪格也被降為郡王。阿巴泰論罪削爵,奪去所屬戶口。然太宗下詔寬恕,只罰銀二千兩。

《孝庄秘史》中的代善

終太宗一朝,阿巴泰雖未被封郡王、親王,僅是第三等貝勒,難免心有抵觸,但他參與了太宗對明朝、朝鮮的一系列戰爭。阿巴泰主要是從征之將,一旦單獨行動完勝歸來,太宗都給予大量的財物獎勵,甚至派濟爾哈朗、多爾袞等郊外三十里迎接。

在政治待遇上,太宗及代善等大貝勒甚至太祖給予了阿巴泰不公平的待遇,然而阿巴泰有埋怨而不圖謀的政治行為,以及他只認做事而不拘小節、不玩心計的人生追求,幫助他成功地贏得了太宗的信任。太宗始設六部,讓阿巴泰掌管工部。這在大興土木工建的開國初期,無疑是一個最好的肥缺,而阿巴泰除了治績平庸、家中辦公外,卻沒有貪腐枉法的劣跡見諸史料記載。

阿巴泰在戰場是一員能征慣戰的大將,而太宗卻看中了阿巴泰多勇少謀、直率坦言的性格。從而,阿巴泰在太宗眾多庶兄弟中,順治元年四月進封為多羅饒余郡王,是最受重任也獲封賞最好的一個。甚至可以說,終其一生的政治命途和晚節,他的幸運僅次於太宗一人。代善雖在朝堂第一個站出來擁戴太宗,但晚年受盡壓抑。莽古爾泰獲罪遭斥,抑鬱暴卒,死後被揭發有謀上之罪,被追奪其封爵。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兄弟,身前極受尊榮,身後榮辱翻覆,還被弄了一系列罪狀,被寫進了歷史。

3

阿巴泰所得的待遇貌似不公平,遭受了諸多親兄弟的排擠、歧視,這是不可改變的。畢竟太祖開始,嫡庶分界突出了貴寵之列,誘發了太宗諸兄弟之間的權力之爭、親情有別。但是,政治上的不幸運,卻使阿巴泰平安而終、顯耀於後。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平衡。

皇太極常服像

阿巴泰手痛,太宗曰:「爾自謂手痛不耐勞苦。不知人身血脈,勞則無滯。惟家居佚樂,不涉郊原,手不持弓矢,忽爾勞動,疾痛易生。若日以騎射為事,寧復患此?凡有統帥之責者,非躬自教練,士卒奚由奮?爾毋投安,斯克敵制勝,身不期強而自強矣。」(《清史稿·阿巴泰傳》)看似太宗不通手足之情,但又不免是壓制多有莽言的阿巴泰,做一個自強而堅忍的人,不陷身於殘酷的政治鬥爭中。細讀阿巴泰的本傳,他除了多次觸碰太宗的底線外,但不曾與其他親王貝勒玩國權謀較量。

與其說阿巴泰率真而不諳權術,尚不如說他清醒而善於自保。他這種性格,也使其世系家族甚至的旁系,得以數代皇帝的禮遇和重任。

天命三年,太祖攻克撫順,收降明游擊參將李永芳。李永芳官職雖低,卻是第一個公開投降後金的明將。太祖授其三等副將,統轄撫順降民,並將阿巴泰的大女兒嫁給他。此後,李永芳對內對外稱「撫西額駙」,竭盡忠誠報效後金,太祖賜他「免死三次」的特權。李永芳的九子,後來都做了清朝的高官,其次子李率泰官至內翰林弘文院大學士、閩浙總督。

李永芳玄孫李侍堯更加出名,昭槤《嘯亭雜錄》卷四載:「李昭信相國侍堯,為忠襄公永芳四世孫。少以世蔭膺宿衛。純皇帝見曰:『此天下奇才也!』立授滿洲副都統。部臣以違例尼之,上曰:「李永芳孫,安可與他漢軍比也?」乾隆帝不但違例封賞了這個遠房的表弟,還逐步擢升其為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後來李侍堯兩次論罪,議斬立決,都被乾隆下旨弄了個斬監候,不久又讓他做了更大的官。乾隆帝厚待李侍堯,說是李永芳對清朝的情分,但未必不是阿巴泰的威望所致。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願世間不再有「孕婦」歧視
9.偏見
談我關於穆斯林的態度
身材歧視,你遭遇過嗎?| 進食障礙誘因之二:身材體重歧視

TAG:歧視 | 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