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差異——英國人日常交往禮儀
Palin這些天突然從默默無聞的一個州長(兩年),變成了最大的政治明星.她當了幾年市長,兩年州長,執政經驗對於一個未來的副總統來說嚴重不足,評論家說她也非常缺乏外交等重大事務的經驗, 麥凱恩選擇她時主要出於想拉攏女性選民,爭取她們本來想投給希拉里的選票.
可是人們越了解她,就越喜歡她.她的私事--她十七歲的女兒已經懷孕五個月,本來專家認為這對她非常的不利,可是這件事的曝光,卻為她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持,為什麼呢?許多被採訪者都認為,這件事對於一個17歲的女孩子來說當然不好,但是這充分表明, Palin正是和她們----普通人完全一樣,她也有著自己的問題,她是真實的,她也才能理解更多的普通人,她們不需要完人!
前段時間民眾經常嘲笑奧巴馬,認為他身材過於完美,太注意健康,因此他還特意在一些場合中告訴民眾,雖然他今天早已吃過午餐,但是受了美食的誘惑,他準備再吃點!即使對於政治人物,美國人喜歡更接近大眾的,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和煩惱的人, 比如身材最好偏胖(因為美國人胖子多),年輕時有過吸毒的經歷(奧巴馬也曾經主動曝光他有這樣的經歷),具有普通人的煩惱,比如年紀輕的女兒過早懷孕等等.他們覺得這樣的人才真實,也才能在很多社會問題上和民眾感同深受!我們中國的文化推崇完人,情操高尚, 最好還不近女色,缺點和問題越少越好.
第三個差異是我來到美國後沒幾天就發現的,就是,他們的電視節目很少有政府正面的新聞,反而經常批評政府;甚至嘲笑布希發音不好,或者是許多採訪,結論是85%的美國人都反對布希捲入伊拉克戰爭,然後是很多人說早就盼望他下台了;又或者嘲笑奧巴馬的大耳朵,以及懷疑他的宗教信仰。報紙等媒體也一樣。後來才知道美國的所有電視台,報紙雜誌等媒體都是獨立於政府的,不為政府服務,麥凱恩和奧巴馬上電視宣傳自己還要付廣告費用,他們沒有義務為政府寫」正面」文章,根據憲法,媒體的主要任務是對政府和社會進行輿論監督。
另外一個差異是關於主持人,在國內,主持人大都年輕漂亮;而在這裡,年輕漂亮的也有,但是是絕對少數,大多數主播是相貌平平的中年人以及銀髮飄飄的老年人.也是後來才知道美國的主流電視台,如ABC,NBC,FOX,CNN他們對主持人的要求是中年及以上,敏銳,幽默,,反應迅速,能夠在缺乏背景的前提下比較自如地評價分析隨時發生的新聞事件.他們很多人語速超快,他們不是播新聞,而是講解,評論新聞,很多時候幾個主持人爭論一個問題的時候常常搶話, 甚至像是在吵架一樣,誰也不讓誰,非常有感染力。
一、打招呼 中國人之間彼此較為熟悉的人見面問候時, 一般採用下列用語:「上哪去? 」、「吃過了嗎? 」如果把這些問候的話直譯成英語(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英美人可能會茫然, 困惑,有時也可能引起誤解。不了解漢文化習俗的外國人並不會認為這是一種起交際作用的問候語, 比如: 問對方: "Have you eaten yet?"對方可能認為這不是單純的見面問候的話, 而會誤認為你可能發出對他/(她) 的邀請。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 所以他/(她) 對這一問話的反應極有可能是: "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著嗎? ") 。英美人的問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 noon /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How do you do?(您好! ) ""Nice to meet you. (見到你很高興) ""How are you doing?(你最近好嗎? ) 。在關係親密者之間可用"Hello"或"Hi"二、稱呼在中國, 初學英語的人最早學會並使用的一句英語「Good morning, teacher! 」(老師好! ) 這是不符合西方語言習慣的。英語中teacher, 只是一個職業名稱而不做稱呼語。這正如中國「工人」只是職業名稱而不是稱呼語一樣。我們不是「張工人」、「王工人」, 而要說「張師傅」、「王師傅」在英語國家中小學稱呼教師一般是在姓前加Mr.、Mrs、Miss。在大學如何稱呼, 取決於學術職稱及得過什麼學位, 對於教授、副教授。一般在姓前加professor, 而對於得過博士學位的教師稱為Dr., 對於其他教師則用Mr.、Mrs.或Miss 等稱呼, 有的教師也常常要學生以名字相稱呼。因此, 對於某位教師具體如何稱呼, 還要看本人脾性、關係遠近, 師生年齡差距大小等。三、讚揚與祝賀當英美國家的人向我們中國人表示讚揚或祝賀時, 我們即使心裡高興, 嘴上難免要謙虛一番。這大概是我們中國人認為「謙虛」是一種美德的緣故, 認為不這樣, 就是對別人的不敬,或會顯得自己過於傲慢, 自大。例如: 一位外國旅遊者對導遊小姐說: "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ly. ( 你英語說得很流利) 。"這位導遊小姐謙虛地回答: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 不, 我的英語講得不好) 。"對於中國人的謙虛回答, 英美人會誤解為對方對自己的判斷力表示懷疑。又如: 在一次舞會上, 一位美國人讚揚一位中國女士說: "You look beautiful today(你今天很漂亮) 。"這位中國女士謙虛地說: "Where(哪裡) 、Where(哪裡) 。" 幸虧這位美國人懂一點漢語習慣, 非常巧妙地說了一句: "Every-where (到處) 。"根據英美人的習慣, 當他們讚揚別人時, 總希望別人以道謝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 而不希望以謙虛、客氣的方式作答。對於上面兩位的讚揚, 恭維話, 英美人的回答是: "Thank you!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四、拜訪拜訪也是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交際活動。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拜訪某人之前, 都需事先約定時間。中國人常以茶、煙待客。客人坐定之後, 主人便端上茶來。英美等西方國家人通常為客人提供多種選擇如: 咖啡、可樂、茶等。他們很少主動請人吸煙, 客人自己想吸煙要事先徵得主人同意。如果客人不要飲料, 他們便不再堅持。很多中國學生紛紛抱怨在走訪外籍教師時他們的不熱情。在他們出於客氣, 說不要什麼時, 外籍老師不再堅持, 而他們還在期盼外籍老師能再熱情一些, 再請幾次, 直到他們接受為止。五、道別英漢語言中告別的使用語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中國人道別時,把客人送到門口或樓下大門口, 甚至馬路上, 客人對主人說: 「請留步」, 主人最後要說: 「走好」、「慢走」、「再來啊」等等。這些話都不能直譯成英語, 如果說Stay here, Go slowly,Walk slowly. Come again 聽起來不順耳, 也不符合英美人的習慣, 其實, 微微一笑並作個表示再見的手勢或說: 「Good- bye(再見) , See you later (回頭見) 、So long. Take care(再見, 保重) 就可以了。 年齡 西方人希望永遠年輕,對自己年齡諱莫如深,婦女(woman)尤為如此。 婚姻 西方人認為婚姻純是個人隱私(personal secrets ),他人無權涉。 收入 西方人將收入視為個人臉面,它與個人的能力(ability ) 和地位(status)有關。他人不宜過問,只有自己和老闆知道。
住址 西方人認為,留給他人自己的住址,就是邀請(invite)其上門做客,而他們是不喜歡隨便請人來做客的。 歷史 西方人不會輕易讓人知道自己的歷史。 工作 他們看來,若談及工作,是閑得無聊,或是有窺探他人隱私之嫌。 信仰(belief) 他們認為 religious belief和political conviction非常嚴肅不能信口開河。 |
|
德國人穿著見面禮儀
穿著在工作中德國人一絲不苟,在社交場合德國人同樣也舉止莊重,非常講究風度。德國婦女不光是體現在穿著打扮上,也體現在言談舉止上。與德國人相處時,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把這些動作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相見禮儀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
||
在交際活動中,握手禮是英國人使用最多的見面禮節。在一般情況下,與他人見面時,英國人既不會像美國人那樣隨隨便便地「嗨」上一聲作罷,也不會像法國人那樣非要跟對方熱烈地擁抱、親吻不可。英國人認為,那些作法,都有失風度。 在進行交談時,英國人,特別是那些上年紀的英國人,喜歡別人稱呼其世襲爵位或榮譽的頭銜。至少,也要鄭重其事地稱之為「閣下」或是「先生」、「小姐」、「夫人」。 英國人喜歡飲酒,酒吧在英國比比皆是。英國的威士忌酒,與法國的白蘭地和中國的茅台酒並列為世界三大名酒。除酒以外,大多數英國人嗜茶如命,特別喜歡飲紅茶。 英國人十分喜愛玫瑰、月季、薔薇花。而百合花和菊花被視為死亡象徵的,英國人十分忌諱。 英國人平時十分寵愛動物,尤其是狗和貓。只是對於黑色的貓,他們是十分厭惡的。此外,他們也不喜歡大象。 在色彩方面,英國人偏愛藍色、紅色與白色。它們是英國國旗的主要色彩。英國人所反感的色彩,主要是墨綠色。 英國人在圖案方面的禁忌甚多。大象、孔雀、貓頭鷹等圖案,都會令他們大為反感。
英國要所忌諱的數字主要是「13」與「星期五」。當二者恰巧碰在一起時,不少英國人都會產生大難臨頭之感。 與英國人打交道時,需要了解的英國人的主要民俗禁忌還有下列幾條:一是忌當眾打噴嚏,二是忌諱用同一根火柴連續點燃二支香煙,三是忌諱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四是忌諱在屋子裡撐傘。五是忌諱從梯子下面走過。 在英國,動手拍打別人,翹起「二郎腿」,右手拇指與食指構成「V」形時手背向外,都是失禮的動作。 倫敦市區的交通雖然昂貴,但極度便利,有地鐵、火車、巴士、計程車和私人小客車,尤其是地鐵可謂四通八達,是倫敦人每天使用的交通工具。倫敦運輸局在各主要地鐵站和火車站設有遊客服務中心,提供免費地圖,以及售票事宜。 地鐵 倫敦的地鐵是全世界最暢通的地下鐵路網,線路標示清晰,想迷路都很難。同世界其他大都會區相比較之下,倫敦地鐵的價格昂貴的多,雖說如此,基本上它仍是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目前倫敦共有12條地鐵線,在加上一條船塢區輕型小火車,以及可接駁的火車路線,相互交織,構成整個倫敦地區便捷的交通網,遊客只要搭乘地鐵,再配合一小段步行路程即可便游倫敦主要景點。 巴士 如果不趕時間,搭乘倫敦最著名的紅色雙層巴士是領略倫敦市區風情的最佳交通工具,尤其是幾條巴士線路沿線經過許多著名景點,為遊客提供了一窺市區全貌的最經濟、最便捷的機會。倫敦現在有3種巴士,一種是設有車長的舊型雙層巴士,沒有門,乘客從後面開放式出入口任意上下,另外還有新型雙層巴士和往返郊外和近距離路線的單層巴士。除了日間巴士之外還有夜間巴士,號碼前加上「N」字,相當方便。
鐵路 英國的鐵路網也是四通八達,想從倫敦市去其他城市的話,英國鐵道是最佳選擇,為遊客提供舒適、便捷的旅程。但較不方便的是倫敦並沒有所謂的「倫敦火車站」或是「中央車站」,市內每個火車站發出的列車前往的城鎮各有不同,旅客要視自己的目的地到不同的車站搭乘,雖然如此,由於線路多,各車站又與地鐵相連,若要前往郊外,還是鐵道便利。 計程車 和雙層巴士並稱的是倫敦「名產」的黑色計程車,通稱「Black Cab」,最近,很多計程車已被允許漆上五顏六色,不在只是單調的黑色,搭乘這種外型古典氣派的傳統計程車實在是奢侈的享受,一上車至少3英鎊,計程車司機都受過嚴格的訓練,管理極為完善,服務親切。 2005年倫敦公交系統票種一覽 以下為從2000-2005年1月9日期開始實行的倫敦公共交通系統新票價體系,適用於整個大倫敦地區(Great London Area)。 One Day 一日票周一至周五上午9:30以後,以及任何周末和公共假日均有效。 Weekend 周末票 可節約25%票價。 Family 家庭票適合家庭團體類型,成人票比一日票便宜20%,兒童票價為60便士。 Period 周期票適用於白天和晚間的任何時候,適合於7天至一年不等的周期。
LT Card LT卡使用此張一日票可在任何時候乘坐公共汽車,地鐵,和DLR。 Group Day Ticket 團體日票對團體乘坐地鐵和DLR旅行提供折扣。 Millennium LT Card 2000-2005年千禧年新卡種。 us Passes 公共汽車長期票(類似月票) 適用於每周,每月,甚至每年長期乘坐者(僅限公共汽車)。 16-17 Photocard 青年卡限於16-17歲青少年的優惠票種,可節約30%的票價。 Student Photocard 學生票對於18歲以上,全日制學生提供優惠的票種。 Visitor Travelcard 觀光票來自國外的觀光者有福了,提前買一張「觀光票」將對你的旅行帶來很大方便,適合全球很多國家來客。 Child Rate Photocard 兒童票對5-15歲兒童提供優惠的票種。 【購物】 倫敦商店營業時間
應付大批觀光客,倫敦商店的營業時間越來越長,以前堅持星期天休假的商店,受不了大把鈔票的誘惑,也都紛紛開門迎賓客。依地域性的不同,營業時間也不太一樣。 周一至五:一般地區9:00-18:00;柯芬園10:00-20:00 延長時間:牛津街與周圍地區、肯辛頓大街,星期四延到19:00;騎士橋區星期三到19:00 星期日:主要購物區開放時間為12:00-18:00或11:00-17:00。 聖誕節期間:除了聖誕節當天與隔天會提早打烊外,在假期前一星期都會延長營業時間。此外,牛津街與攝政街從11月中到1月6日左右的聖誕節特賣期間,營業時間通常比其他地區長。 拍賣時節 商店每年舉辦夏季與冬季兩次大拍賣,折扣通常是7折到5折,但遇到商家大清倉時,有的降為3折,甚至2折。由於英國商店不會假借各種名目拍賣商品,因此一到正式打折期間,總是吸引大批人潮。聖誕節過後,搶便宜的購物族更是瘋狂「血拚」,特別是熱門的哈洛德百貨公司,在1月的大優惠期間,有時會推出自家名牌的家用產品,雖然價格還是不便宜,但因為品質極佳,又是名牌,所以很多人為搶得先機,竟然漏夜排隊,隔天早上一開門就立刻衝進去搶購。夏季:6-8月,搶購高潮為6月第三周至7月第二周,商品還算齊全。冬季:聖誕節前兩個星期到2月中(有的延長至2月底),高潮期是聖誕節前後1個月。 退稅 除了教育用品與小孩用品外,在英國購物一律要付17.5%附加增值稅(VAT,Value Added Tax),這筆金額已包含在商品價格內。觀光客只要在3個月內離境,依照手續辦理,這筆為數可觀的稅金就可以退還。觀光客的消費金額通常需達到50-100英鎊才合乎退稅規定,每家商店要求不同,消費前最好先問清楚,同種類的商品,儘可能在同一家商店一次購買齊全,可拿回較高的退稅金額,因為每次辦退稅,商店都會收取2-7%不等的手續費,一次辦妥所付的手續費就較低。辦理退稅的程序是:購物時向店員表明要辦理退稅,他們會給顧客一份退稅表格和貼好郵票的信封,並檢查護照(正本),旅客須在表格內填寫個人資料、連絡地址,以及退還款項是要拿支票或直接入帳到信用卡帳戶中等等相關內容。出境前到機場海關退稅櫃檯(VAT Refund),讓檢查人員檢視欲退稅的商品,並在填好的退稅表格上蓋章。因此記得打包行李時,這些物品最好放在隨身手提行李。最後將蓋好的表格裝入商店所給的信封,投入機場郵筒(在退稅櫃檯旁),約兩個星期到兩個月內就可收到退還款項。 【著裝】
倫敦一向有霧都之稱,除了夏天以外,天氣總是陰陰冷冷,也時常下雨,不過持續時間並不長,變化相當大。一般來說,6月份氣候就逐漸好轉,天空晴朗,陽光溫和;7、8月進入真正的夏天,艷陽高照,但溫度在20攝式度左右,白晝特別長。9、10月份秋高氣爽,11月下旬慢慢進入冬天,12月到來年的2、3月就是真正的天寒地凍,氣溫在10攝式度以下,但下雪的機會也不是很多。4、5月回暖,但還是保持在15攝式度以下的低溫。 在英國並不是每天都下雨。總是有下雨的可能。不管你是哪個季節去,帶上一件防雨的衣服總是明智的。冬季寒冷,潮濕。白天溫度在0攝氏度以上,晚上會降到0攝氏度以下。經常下雪。夏天你穿牛仔褲,T恤就很舒適了,雖然白天穿短袖會更舒服,但是晚上氣溫會降下來。要帶上暖和的衣服。 英國大多數商店開門時間是周二至周六,星期天關門。英國購物有兩個習慣:一是商店中不講價,標多少錢就賣多少錢;二是顧客自覺排隊,不喜歡有人插隊。許多商店的備用購物袋是要收費的。大多數自選商店都提供籃子供顧客在店內使用,付款後,再把所購東西裝在自帶購物袋中。如果你忘記退還商店的籃子或未付款就走,可能會被視為偷東西,商店甚至可能召來警察,如果你要買昂貴物品,可以參考一下商場購物雜誌,上面有不同廠家、產品價格、質量方面的比較。在大超節購物,您不用擔心質量和價格有什麼欺詐,在付款後,收款機會列印出一張詳細的收據,內容包括:商場名稱,當天的值班經理的名字、售貨員姓名、購貨種類、數量、價格、付款方式、找零以及商場地址、電話號碼,如發現什麼問題,可以找商場解決。 英國的大多數商店星期天關門,但星期一到星期六則全天營業。很多城鎮和鄉村在一個星期當中還會停業半天,大約從13點開始,但在另一個晚上可能會繼續營業到晚一些時候。 在英國有一些購物習慣與我們國家的做法不同。在商店裡沒有討價還價的習慣;顧客需要按商品的標價付款。英國人著名的排隊習慣在購物時尤其適用。你可能並不總會看到一個隊,但等侯的人們要依次輪流購物。 在自助商店和街頭市場,記住帶上你自己的購物袋,因為很多商店的手提購物袋是要收費的。不過,在自助商店裡,永遠要把商品首先放在商店提供的鐵絲籃子里,付了款之後才把商品放到你自己的袋子里。如果你忘記這一條而把商品直接放進自己的袋子里而沒有付款就離開,你可能會被指控為「入店行竊」,這可能會導致被警方控告犯有盜竊罪。不幸的是,在英國的一些地方,「入店行竊」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盜竊方式,因此很多商店裝有電子檢測設備,並在起訴方面採取一種強硬政策。 大多數地區有一些過去常被叫做「街頭店鋪」的商店為當地居民服務。這些商店的營業時間常常比主要街道上的商店要長。其略高的價格通常由其提供的方便做補償。還有一些廉價商店專營-比如說-電器;在這些商店裡,你可能會發現其價格大大低於主要街道上的正規商店。 總的來說,超級市場和街頭市場的新鮮水果和蔬菜特別好;在很多地方,它們有種類繁多的進口食品,這些進口食品可能會使你想起自己的家鄉!還有各種「方便」食品,這些食品已經煮熟,無須怎麼加工(即可食用),對於來去匆匆的人們很有必要。
英國人的飲食習慣 一日四餐
德國人 有一種名符其實的講究效率的聲譽。德國談判者的個人關係是很嚴肅的,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裡,這被認為是無理的表現)。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禮品宜選擇個中華民族特色及文化氣息的。希臘人 愛午睡,為亞熱帶氣候所致。說"午安"可包括深更半夜,最後分手才道"晚安"。奧地利人 不喜歡在新年期間食用蝦類。因為蝦會倒著行走,象片不吉利,若吃了蝦,新的一年生意就難以進取。愛爾蘭人 忌用紅、白、藍色組(英國國旗色),系由於政治、歷史原因所致。另外愛爾蘭的法律禁止愛爾蘭人離婚。荷蘭人 曾是歐洲最正統的民族,愛情潔、講秩序、做事時希望對方前就事先約定,性格坦率,開誠布公。葡萄牙人 很像希臘人。隨和,喜歡社交。儘管天氣熱也穿著西裝。英國人 凡事都須循規蹈矩,他們的汽車行使方向和歐洲其他國家正好相反。基於將英語作為母語的自負,除了英語外,英國人不會講其字語言。強調準時,衣著考究。忌談論王室話題。與西方人交往要注意什麼問題
與西方人交往中要注意的問題: 中國人初次見面就要請教大名,住址,年齡等問題,但是在西方,詢問人家的底細不僅認為是失禮,還是有問別人隱私的嫌疑。與歐美人打交道首先就是要欣賞物品,莫問價值,因為西方人只願意提行情,物價,不願意問及家中某件物品的價值。然後就算是情同手足,莫問工資,西方人都是很忌諱問這個問題的。還有年齡的問題,就連醫生在診斷的時候也多是靠估計得出年齡。不要問婚姻,這個也是他們的隱私範圍。當然還有就是不要問別人住處,不要象中國人見面開玩笑一樣說別人發福了,也不要問最愛問的吃飯了沒有,對方可能會誤解你是想請他吃飯,甚至是你想和他約會。最後就是有的話是不能直譯的,會產生歧義的。 在澳洲需要注意的文化差異
初到澳洲,難免會碰到一些文化、生活習慣方面的差異,也可能因此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尷尬和誤會。為了讓學生能夠儘早融入新的社會環境,全心投入學習生活,應該提早讓學生注意的中外文化差異。 一忌談話切忌拐彎抹角在澳洲談正事或工作的時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題,拐彎抹角地說話會被視為浪費時間。澳洲說「no」的時候並不是要開始與你討價還價,而是表示他們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忌大聲喧嘩,澳洲人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 三忌對時間沒有概念,澳洲人時間觀念很強,無論什麼約會必須事先聯繫並準時赴約。 四忌社交場合,忌諱打哈欠,伸懶腰等小動作,在與女士交往中女方先伸出手,男方禁忌主動相握。 五忌任何時候聊天、吃飯禁忌談論兔子,因為澳大利亞人對兔子特別忌諱,認為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 六忌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籤,澳洲人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 最後:記住,永遠「女士優先」。 在去英國留學之前,我對這個國家並不了解,只聽說人們都稱它是一個紳士之國。 當我來到英國後,我看到身邊的英國人不論是衣著還是日常行為,都顯得十分的隨意,有人曾對我說「英國的紳士風度已成為歷史」,我不知道這句話是對還是錯,但對於英國是否還是個紳士之國,我並不關心,因為,畢竟我來英國的主要目的是上大學。 開學不久後的一天,我準備乘公共汽車去學校,這也是我在英國第一次坐公共汽車。到車站以後,我像當時在國內一樣,習慣性地往車站牌底下一站,結果我發現其他等車的英國人都在看著我,直覺告訴我:肯定有什麼事情我做錯了。我又看了看周圍的人,這才發現他們早已自覺地排成了一隊,而我則已經站到了隊的最前面。霎時間,我覺得十分的尷尬,馬上灰溜溜地跑到了隊尾。雖然沒有人指責我,而且,我以前也並不熟悉英國人的等車習慣,但我還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責。 一年以後,我帶著行李乘長途車去英國的另一個城市去繼續我的學業。車到站以後,我是唯一的一個要在那站下車的乘客。長途車司機幫我從車裡取出行李後,又非常仔細地告訴我,進到候車大廳後,我需要乘電梯到地上一層,在那裡可以打計程車。可我有三件大行李箱,要我一個人把這些大箱子弄到候車大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只好先把兩個箱子往前推一段,然後再返回來運另一隻箱子,就這麼折返著一點點往前運。那個長途車司機遲遲沒有回到駕駛座上去,一直站在原處望著我,我知道他是想來幫助我,只是一車的乘客讓他無法離開。 當我終於進入候車大廳後,我發現電梯間離我還有好一段距離,也就是說,我的這段折返運動還要繼續下去,而就在我的身邊,則有一條斜坡式的通道直通地上一層。可三個大箱子對於只有兩隻手的我來說,實在是個挑戰。就在我正愣神的工夫,一個中年英國女士路過我的身邊,當她看到我的這些行李箱後,立刻主動問我是不是想要到地上一層去坐計程車,我向她點了點頭。這位女士二話沒說,馬上熱情地拉起我的一個大箱子與我一起走進了那段通道。 當我們來到地上一層打計程車的地方時,我看到這位女士已經累得有些喘氣了,畢竟,我的那個大箱子實在是太沉了。我向她連聲道謝,但也同時看到她又順著那段通道走了回去。望著這位英國女士的背影,她的熱情讓我陷入了沉思,在國內,如果當某個陌生人遇到我此時同樣的困難時,我會這麼熱情地去幫助他嗎? 目送著那位女士離開以後,我準備打計程車去大學的宿舍辦公室,因為這是我將要就讀的新大學的規定,凡是申請了宿舍的新生,到校後,都要先到宿舍辦公室去登記、交費和領取鑰匙。此時,長途車站外的計程車就像國內那些「趴活」的計程車一樣,已經排起了長隊,只是這裡沒有任何人在指揮。我同樣還像在國內時的習慣一樣,隨便走到一輛車前告訴了司機我想要去的地方。但是,司機卻抱歉地對我說他不能拉我,因為我需要去乘坐排在隊首的那輛計程車,這樣可以不打亂秩序。司機的一番話讓我頓時對他產生敬意,因為我萬沒想到這裡的計程車司機把遵守秩序看得比掙錢還重要。 我乘坐那輛排在隊首的計程車來到宿舍辦公室後,送我來的這位司機也同樣熱情地幫助我從車裡拿出了行李。當他正準備離去時,卻又停了下來,因為他看出我是想把行李搬進辦公室,同時,他也發現我的體力已經有些透支了,於是,他索性把車熄火,準備下來幫我一把。這時,從辦公室里走出兩個穿紅背心的學生志願者,他們是由大學特意從老生中挑選出來幫助新生的人,他們看到我的這些大件行李後,立刻跑過來幫助我提箱子。當看到有志願者出現時,那位送我來的計程車司機才放心地開車離去。 這一天,連坐長途汽車帶運行李,弄得我十分的疲勞,但是,回想起一路上遇到的這些熱心的英國人,讓我心裡總是感到暖洋洋的。 經過不斷的刻苦努力,我終於完成了學業。舉行畢業典禮的那天,大學特意安排我們身著學位服在大街上漫步,讓我們有機會在更多的人面前來展示自己。我故意脫離了大部隊,成心跑到其他的街道上來溜達。這時,我面前走來了兩個英國男孩,他們的穿著與髮型就像我剛到英國時見到的一些英國人那樣,顯得極其的隨意。但是,這兩個男孩卻主動地和我握手,並親切地對我說:「你今天畢業了,祝賀你,夥計!」他們的舉動和簡短的話語,讓我從中感受到了真誠的祝福。 我在英國期間,也曾遇到過一些行為舉止並不高雅的人,甚至聽說一些中國學生與他們產生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更多的英國人給予我的還是友好與熱情。現在回想起那句話「英國的紳士風度已成為歷史」,我想這句話應改為「紳士風度來自於英國的上層社會已成為歷史」。 |
推薦閱讀:
※解讀丨國內外藝術市場的差異性
※券商類貸款價格差異大 高低差4倍
※差異化股息紅利稅將於元旦起航·每日商報
※驚!男人和女人出軌的十大差異
※在大學裡,男生和女生的驚人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