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詞班 第3講 宋詞的結構模式(中)
05-30
講師-月下獨酌( 三)空間順序 當詞的內容與空間位置有關時,就要按有規可循的流程來安排詞的結構。1、從內到外(由近及遠):從空間的位移來看,一般的順序是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層次分明。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上片描寫苑中景物,根據空間順序,先寫室內菊愁蘭泣,再寫羅幕外燕子雙飛,明月穿戶;運用移情於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點出離恨。 下片承離恨而來,通過高樓獨望生動地表現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態,蘊含著愁苦之情。全詞從內到外,層層寫來,脈絡清晰。空間場景在轉換,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柳永《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扁{pian一聲}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hè千岩,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鷁、翩翩過南浦。望中灑旆pèi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後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這首詞{屬雙拽頭}寫羈旅行役,上片寫路途所經、中片寫目中所見,下片抒寫離愁。 這首詞的前兩闋皆為景物描寫。景物的空間安排顯然由作者的行程而定:由「萬壑千岩,越溪深處」——江的上游開始,然後到「怒濤漸息」——出山,進入較開闊的地帶;再到商旅漸多的「南浦」,再到人煙更為稠密的村鎮,於是見到「酒旆」、「煙村」、「浣紗女」。將這些景物一筆不亂、一筆不懈地交待完畢,才在第三闋中用「到此因念」四字引發感慨,層次安排得非常分明,構成了一個一絲不苟的全過程。作者以清勁之氣、沉雄之魄、大開大闔之筆,言去國離鄉之感,淋漓酣暢,氣勢恢宏。2、從外到內(由遠及近)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揚花,濛濛亂撲行人面。翠葉藏鶯,珠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這首《踏莎行》,傷春光之易逝,感人生之短暫。暮春傍晚,酒醒夢回,只見斜陽深院而不見伊人。悵惘之情,通過景物描寫隱約地表露出來。全詞除「一場愁夢酒醒時」句外,都是寫景。委婉細緻,景中寓情,達到不露痕迹的程度。這首詞溫柔細膩,纏綿含蓄。 上片寫外景,郊外小徑殘紅稀疏,原野上芳草萋萋,空中飛絮濛濛,樹陰中隱隱現出樓台。 下片寫內景,遼落中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裊裊,時光在靜謐中悄悄流逝,愁夢酒醒,斜陽滿院。 由外而內,詞序井然。(四)邏輯順序1、前因後果 從邏輯的關係來看,正常的順序是由因至果、由分到總、由特殊到一般。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一般認為是作者牽記其弟李從善入宋不得歸,故觸景生情而作。 上片點出春暮及相別時間,那落了一身還滿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還來。 下片由彼方措意,說從善留宋難歸,托雁捎信無憑,心中所懷的離恨,就好比越走越遠還生的春草那樣無邊無際。兩者相形,倍覺愁腸寸斷的凄苦和離恨常伴的幽怨。2、前果後因 先說結果如何,再步步追尋原因,倒戟而入,逆流而上,新穎別緻。周邦彥《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沉沉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本篇為懷人詞。描寫主人公在深秋黃昏佇立橋上凝望,久久不動,表現其心事重重,結尾才點明此番情狀是因為接到了情人的一封書信。先果後因,結構巧妙,匠心獨運。 上片寫主人公黃昏時佇立橋頭,極目遠眺的情景。從場景描寫上來看,上片著重描寫的是室外景物,筆墨亦粗亦細、或濃或淡,將一幅夕陽西下,一個受相思之苦的人,不顧蕭瑟秋風的侵襲,佇立橋上遠眺的畫面刻畫得極其傳神。從時間上來看,由「斜陽照水」到「燈火市」,時間從午後推至黃昏最後到夜晚,其表達的感情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加深。 下片寫室內情景,詞人深夜獨處,輾轉不能寐。最後三句,寫希望得到心上人的書信之心切,「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原來都是一封情書惹的禍,這是感情變化之原因。 本詞是典型的前果後因式結構,而且時空有所變化。由午後寫到黃昏,由黃昏寫到入夜,再由入夜寫到深夜,場景也不斷發生變化,從室外到室內。就在這些轉換中,詞人的情感不斷加強,直到篇尾迸發出來。(五)前後對比 兩片之間,內容和形式前後容,上下往往是一樣的,即便有出入,也出入甚微。只是上片寫當年、下片寫如今,昔今對比,過渡自然,脈絡分明。辛棄疾《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上片單寫少年時候不知愁而強說愁。下片單寫現在盡知愁而難言愁,中間不假過渡而過渡自然。這其實按時間順序的一種模式,也即選取一個點作為分界點,上片敘述這個點以前的事情,下片敘述這個點以後的事情,選取的這個點便是你詞的轉折點。 全詞上下兩片將少年之輕狂不知愁和老年之滄桑難說愁形成強烈對比。形象生動,讓人感同深受,雖然用了相同的篇幅,但這兩種愁孰是主孰是賓卻已經很清楚,少年之愁,是可說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無言之愁,而這種濃的化不開,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愁情,才是詞人要傳達的。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此詞以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的情景,藉以抒發自己的故國之思,並含蓄地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滿。 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凄涼。 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凄涼景象作對比。 全詞用語極為平易,化俗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於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幾種測光模式如何使用
※【星座是一種能量模式】
※React 16.3新的Context API真的那麼好嗎?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港區聯動模式
※東北遭遇溫州震撼 溫州模式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