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富豪的移民樣本
記者/賀莉丹 陳 冰 王若翰
移民的中國富豪們,有了更多的對於他們自身及周圍環境的考量。他們中的每個人,詮釋的都是自己富於個性的移民新篇章。
「如果你愛他,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20年前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從肯尼迪機場下機伊始,為了謀生,姜文飾演的男主角大提琴家王啟明就進了餐館打工,而他的妻子郭燕進了工廠幹活。自由女神神情冷傲地注視著像他們這樣從世界各地湧入紐約的淘金尋夢者。
而現在,歷史改寫。移民的中國富豪們,有了更多的對於他們自身及周圍環境的考量。他們中的每個人,詮釋的都是自己富於個性的移民新篇章。
一個富豪的移民樣本
上世紀末,陳適之(化名)的母親在江蘇省創辦了當地一家頗有盛名的服裝生產企業。2000年,這位打理這家近500人家族企業的女性,果敢地做出了一個決定——她要將寶貝兒子陳適之送去紐西蘭留學。
而那個時候,18歲的陳適之甫從江蘇一所重點中學畢業,對未來的想法,還是懵懂一片。
這個戴著眼鏡,性格慢熱的青年,當時一個最大的愛好就是熟讀中國史。多少感覺命運被安排的陳適之,最終還是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妥協,他服從了母親的意願。那年夏天,他考上了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並選擇了與商業相關的專業。
身為一名企業家的後代,陳適之的留學生涯,並不是在酒精、美女和跑車的刺激下度過的。他過得有點寡淡和刻板,常常是默默地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去奧克蘭大學北岸的校區上課,在圖書館做筆記,筆記寫了一本又一本。
到了2005年,陳適之從奧克蘭大學畢業後,當時他周邊的不少同學和朋友都在想盡辦法移民定居紐西蘭,他看在眼裡,而他自己的年齡、學歷、工作等綜合評分,恰好都達到了當時紐西蘭移民的標準,於是在次年,他順理成章地申請了紐西蘭的綠卡,選擇定居在他的第二故鄉——紐西蘭最大的城市奧克蘭。
兩年後,在陳的家族支持下,陳適之在紐西蘭成立了一家國際貿易公司,主要業務是從國內進口商品和服裝到紐西蘭去銷售。他也逐漸在奧克蘭購置了幾處房產,「自住加投資」。他這麼介紹,這些房產中,有位於奧克蘭市中心CBD 的辦公樓,也有市區的公寓,在郊區,他還擁有獨立帶花園的房子。
他對本刊記者解釋,相對而言,紐西蘭的投資移民政策一直要求十分嚴格,「甚至是不近情理的」,這體現在,紐西蘭對於申請移民的人的資金要求比較高,比如說,在金融危機前,其一度要求全球投資人的資金達到2000萬紐西蘭元(約為9560萬元人民幣),所以紐西蘭較少受到移民人群的關注,「現在中國國內的千萬、億萬富豪們,更傾向於移民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接下來他們大多也會考慮新加坡和一些東南亞國家。那些投資移民紐西蘭的,除非他們有崇尚自然的特殊嗜好了。」他這麼調侃。
在陳適之看來,相比他自己移民的紐西蘭,上述發達國度,才是移民的熱門目標國,「因為上述這些國家對於申請人的資金、學歷、英語、背景等標準的設置,都顯得較為合理。這麼說吧,我們移民在紐西蘭,感覺上它還是處於地球邊緣的一個小國,經濟上只是差強人意。」
但是,他是能夠感覺到移民紐西蘭的好處的。用他的話說是,跟上述三個發達國家相比,他感覺,「美國太亂,加拿大太冷,澳大利亞太熱」,「從居住環境上來講,紐西蘭是有優勢的,比如說,奧克蘭在全球各類最適合居住的城市的排名中總是躋身前10名,有時甚至躋身到前5名,這裡氣候宜人,冬天平均氣溫不低於10度,夏天最高低溫不高於30度,人口密度小,工業比較少,污染幾乎沒有,所以號稱『百分百純天然』。」
此外,在陳適之看來,紐西蘭的移民監製度,也可以說是目前移民國家中比較寬鬆的——它只要求你在取得綠卡兩年內每年在紐西蘭居住半年以上,而後就可以自由往返中新兩國,不再有移民監的限制——這也為像陳適之這種年輕人回中國創業,解除了後顧之憂。
從2009年開始,27歲的陳適之開始頻繁往返於紐西蘭和中國之間。他將紐西蘭公司的日常業務交給同事發展,而回到國內後,他開始協助他的家族服裝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直到後來,他在上海成立了一家服裝品牌公司。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這是他的感覺。
「在國外做生意釘是釘,鉚是鉚,操作模式和客戶關係都比較簡單,生活也比較安逸,周末基本不上班。而回到國內,工作節奏加快,產生了不小的壓力,比如說,新公司招募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想法各異,人力資源的管理也是一項挑戰。另外,公司初創階段,事情要多和家中長輩商量,共同決策,不像在紐西蘭,那裡是我自己的『小王國』,獨自決策就好了。而且現在我的事業還處在革新轉型階段,事事都要自己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上下班時間的他,那段時間,常常感覺身心疲憊。
並且,國內的環境和食品安全,也讓在紐西蘭生活了8年多的陳適之感覺到憂慮與相當不適應。
「紐西蘭的空氣是最清新的,跟中國相比有天壤之別,在紐西蘭空氣可以『洗肺』。」他這麼說。
至於食品,他時常聽到關於地溝油的報道,這讓他感覺到「防不勝防」。儘管他會盡量選擇好點的餐館吃飯,「自求多福吧。」他覺得,這更像是一種心理安慰。
幸運的是,去年,陳適之在上海邂逅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侶,並在今年年初步入了婚姻殿堂。在下個月,他即將晉陞為父親了。跟親朋報告這個喜訊的時候,他有著戰戰兢兢的喜悅。
關於未來,他已經計劃妥帖。早在今年6月份,到紐西蘭蜜月旅遊期間,陳適之與他的太太就決定讓寶寶在紐西蘭出生。於是,4個月後,陳適之帶著大腹便便的太太,抵達奧克蘭,守候孩子的降臨。
「我的想法很簡單,從當留學生開始,到後來工作、創辦公司,都為紐西蘭這個第二故鄉做了不少貢獻,我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夠享受到紐西蘭的福利政策。」他解釋,因為自己持有紐西蘭的綠卡,所以他暫時可以擔保他的太太獲得工簽,將來也就可以移民了。
在奧克蘭,陳適之夫婦居住的公寓就在市中心,距離奧克蘭的地標、南半球最高的建築物328米高的天空塔走路僅五分鐘,到Downtown (市中心)步行也就大約一刻鐘。
那裡的生活,如此平靜而瑣細。有時候,陳適之會陪著太太漫步去海邊的Downtown Shopping Mall (市中心商場)購物。雖然他們的公寓自帶車位,但是實際上他們平常在奧克蘭市區活動,基本是不需要開車的。等寶寶出生後,他們計劃搬到奧克蘭郊區的房子去居住,那邊空氣清新,空間也更為寬敞。
在他看來,儘管紐西蘭是個小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但是它的免費醫療和教育體系仍具有相當的優越性和吸引力,「這裡更是老年人退休養老的天堂,因為紐西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養老金制度的國家。」陳適之如數家珍。
當下最為重要的是,他的太太獲得了定期免費的孕檢,助產士和其他孕嬰機構的工作都很細心、盡責。而根據紐西蘭當地的制度,他們的寶寶在出生後就會成為紐西蘭公民,紐西蘭也會給予他們這樣的有新生兒出生的家庭以經濟補助,除了一次性補貼之外,還有相當於奶粉錢的周補貼。
「當然,紐西蘭的奶粉也是世界上最優質的了。我們希望孩子做Kiwi,希望他在這邊能夠輕鬆愉快,身心健康地成長,而不像我們當年甚至現在的國內的孩子那樣,面臨許多同齡人的競爭壓力,感覺到心靈被壓抑。」
陳適之所說的Kiwi,是那些在紐西蘭出生的國民的自稱。他的孩子以後也將成為Kiwi中的一員。
此外,在紐西蘭,從小學到高中都是義務免費教育,即使是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孩子也可以自己申請學生貸款,以後再免息償還,「即便一個孩子讀到博士,他也可以領取不低於正常工薪階層的薪資,就是說他即使是依靠讀書深造,都能養活自己。」陳適之躊躇滿志,對於未來的看法,頗為樂觀。
故鄉,異鄉
跟陳適之一樣,張岩邦(化名)並不喜歡「富家子弟」這個稱謂,儘管現在在浙江從事製造業的他的家族企業,已經坐擁幾億元的資產。
「我的父輩們是創業的一代,而我們,則是守業的一代。」張岩邦歸納,創業難,守業更難,相對於父輩們早期奮鬥的艱苦而言,而今張岩邦面對著家族企業的產業升級瓶頸,更讓他感覺如履薄冰。
作為他的家族中第一位大學生,張岩邦的大學本科選擇的是外語專業。而他的移民,初衷有兩點:
其一,近年來,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代表的浙江製造業,其粗放型經濟模式,已讓許多問題初現端倪,也讓這家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家族企業走到了一個必須改革的關口,家裡的很多長輩都希望年輕的張岩邦「到國外去看一看」;其次,其家族企業的資本累積到一定階段,一些海外的投資活動勢在必行,張岩邦的長輩的想法是,如果他拿到了投資目標國的移民身份,這將對家族事業的發展如虎添翼。
值得一提的是,張岩邦的家族企業,此前就曾與很多國家有過貿易往來。所以,最終,在2007年,張岩邦在這些國家中,將加拿大鎖定為他的移民目標國。
初到加拿大的張岩邦先是在溫哥華買了一套房產,這不僅是小範圍的試探性投資,而且也使得身在異鄉的他有了一處安心生活的落腳點。首選購房置業,這也是華人富豪做出移民選項的保留曲目。
而後,隨著對加拿大經濟形勢的逐步了解,張岩邦開始動員他的家族企業拿出部分資金,在加拿大嘗試涉足基金、股票類的一些投資行業。
溫哥華,這座深秋季節紅楓搖曳的城市,被稱為是富豪們的人間伊甸園。「如果把建築物全部去掉,巴黎不過是塞納河兩邊的一片丘陵,加上河中間幾個小島嶼而已。但是,如果把溫哥華的建築全部去掉,那可還是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漂亮地方」,作家辛恩·羅西特(Sean Rossiter)曾經這樣詩意地描述。
這是一個能讓生活節奏變得慢下來的城市。許多名流政要都對溫哥華情有獨鍾,比如,李澤楷出海首選耶魯鎮碼頭,柯林頓和普京每次來,都要在街頭散步或慢跑。當然,這樣的「偷得浮生半日閑」,是需要堅實的財富打底的。
而年輕的張岩邦,是在對他的異鄉生活的細微體察中,慢慢了解這個陌生的地方,並對它產生感情的。
剛到加拿大時,張岩邦就買了一輛車。有一次,等他去商場購完物出來以後,發現開著的車燈已經耗盡了車的全部電量。此前,他並不知道加拿大的車燈是即便在熄火後也會一直開著的。無助的他,站在街邊,不知所措。在他感覺孤立無援時,有好幾位開車經過的車主都主動停車下試圖幫忙,但因為他的車需要的是電纜線,這些好心人也無能為力。最後,是一位挺著大肚子的孕婦幫助了他,其實她的車上也沒有電纜線,但這位孕婦考慮到張岩邦是個「外國人」,與人溝通多有不便,就站在路邊幫他攔下一輛又一輛路過的汽車以求助,最終,他們借到了一根電纜線。
還有一次,張岩邦去圖書館還書,不小心將幾千元現金夾在書里一併歸還。幾小時以後,圖書館管理人員通過借書記錄,輾轉聯繫到張岩邦,並且再三追問他,是否還有東西遺忘在了書里。
為了多一份選擇
遙遠的溫哥華,也是50歲的王夢遙(化名)生活的地方,每年她有幾個月的時間都呆在那裡。在那裡,天空總是藍藍的,空氣中沒有沙塵,花草植被都好像水沖洗過一樣,明艷新鮮。
王夢遙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具備王永慶式特質:出身寒門,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白手起家,非常勤勞。自改革開放以來,她從一名小小的紡織女工,變成一位專跑服裝生意的個體老闆,而後一躍成為國內某紡織工廠的總裁,生意訂單來自世界各國。她就像是起於寒微的中國一代創業者的縮影。
對於王夢遙這樣的一部分已經享有經濟自由的人來說,頻繁的海外貿易往來與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於中國護照在出國簽證上的受限問題,很多人選擇用他國的PR來解決自己的出行問題。
2007年,王夢遙委託一家移民機構為其辦理了投資移民手續。兩年以後,她如願以償地獲得了加拿大的移民身份。靠著這張「楓葉卡」,王夢遙在溫哥華購置了一處房產。
這張小小的「楓葉卡」於王夢遙而言,是她往返於中加兩地的「便利通」。不僅如此,她還可以憑藉這個身份,從加拿大出發,免簽到多個國家,這極大地方便了她的生意與旅行。
溫哥華的生活節奏是慢悠悠的,比較符合像王夢遙這個年紀的想過一段人生安寧時光的心理需要。她覺得,她也是時候,讓自己稍微歇歇了。
在王夢遙看來,在國內忙忙碌碌一段時間,閑暇時就在溫哥華生活幾個星期,也是心情得到放鬆的休憩站。王夢遙至今很難熟練運用英語,僅僅靠著幾句簡單的口語和手勢,性格外向的她在異國他鄉依舊生活得如魚得水。
「國內的公司如果有一些事情,我就會在網路上跟員工們召開視頻會議討論解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這都不是問題。」王夢遙說。
現任美國某著名化妝品牌的中國首席督導蔣紫韻(化名),在2005年跟隨丈夫一起移民澳大利亞。與很多投資移民的富豪不同,身家千萬的蔣紫韻自稱只在澳大利亞的滙豐銀行「存了一筆為數不多的存款」。
蔣紫韻非常喜歡自己現在的工作,也沒有要放棄國內事業的打算。實際上,這位職業女性將她的大部分時間放在國內打拚。而她選擇移民,只是未雨綢繆,「只是為了自己在老了的時候可以多一份選擇而已」。
「中國是個適合工作的地方,但是並不適合生活。」這是蔣紫韻反覆強調的一句話。 這位姿態從容優雅的女性,思量的是,「中國的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相當可觀。但是,就生活而言,像澳大利亞、夏威夷這樣的地方,可能更適合人類居住吧。」
蔣紫韻重視生活品質,也十分關心一座城市的空氣質量。2008年的奧運期間,北京曾專門在戶外安裝了空氣質量監測儀,幾乎每次路過,蔣紫韻都要留意監測儀上面的數值變化。
在蔣紫韻的記憶中,澳大利亞的空氣非常澄凈,而夏威夷,「就更棒了」,「那裡的天空到了夜晚,就像藍絲絨一樣純凈美麗,星星看上去也很清晰」,她記得的一個有趣片段是,在日光燦爛的夏威夷,那些掛著寶藍色招牌的ABC STORE(連鎖超市)里,甚至有罐裝的夏威夷空氣出售,2美元一罐。
國內的食品安全,也一直是蔣紫韻的一塊心病,她先是聽到了關於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的新聞,而後,關於地溝油屢禁不止的新聞,反覆滾動播報。所以目前只要是在國內的時間,她都是自己做飯,她常常會去城市超市採購一些國外進口的牛奶、橄欖油等食品。
「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但改革開放也為中國帶來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一些商家過分追求利益最大化,放棄了商業經營的道德底線,這很可怕。」她感喟。
為了下一代
跟蔣紫韻一樣,商界女強人柳非婷(化名)做出移民的這個決定,也是慎重考慮的。她拿到海外移民身份已有幾年時間了。現在中國工作的她,正在計劃生一個寶寶。
提到移民的初衷,柳非婷不無感嘆地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
很多人以為父母移民,就是要讓孩子真正走出國門,在西方發達國家接受教育,但像柳非婷這種準備讓孩子獲得國外的身份、未來卻準備依舊生活在國內的,則是另外一種情形。
柳非婷解釋,對於一些長期在國內生活的父母而言,中國國內有很多由外國人開辦的秉承西方教育的學校,這些學校在招收學生方面也對孩子的身份有諸多考量,比如說,目前很多開辦在國內但擁有良好教育資源的外籍學校,甚至不招收中國學生,而如若孩子有其他國家的身份,則會便利很多。
柳非婷親身經歷的是,她的幾個朋友的孩子中,就讀於外籍學校與接受國內教育的孩子,有著很大的差別,比如說,一位朋友就告訴柳非婷,她的孩子就讀的學校曾經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教孩子們去感受「何為快樂,何為悲傷」,並要求家長協助老師,幫助孩子體會快樂與悲傷這兩種感受。
柳非婷的童年,生活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每次到考試的時候,都似箭在弦上,如臨大敵。而考分,早就將孩子們劃分成了不同的三六九等。
「總的說來,外籍學校在孩子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中,更注重對於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柳非婷認為,與傳統的國內教育不同,西方式教育更傾向於把孩子教育成感情豐富,而且能夠學會真實表達真實的個人,而並非一味強調某些功課的應試成績,這種不那麼急功近利的教育,更容易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她希望她的孩子今後可以去探尋到內心的自由度,而不是急功近利。「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國內教育亞文化的影響下,過早學會察言觀色,說一些違心的場面話。這是我們這代人在社會大環境下無法改變的悲哀,不能再將它延續到我的孩子身上。」這是柳非婷表示要堅守的底線。
這與劉清岩(化名)的想法不謀而合。在去年10月,劉清岩踏上了澳大利亞的土地,他選擇的城市是墨爾本。墨爾本剛被評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劉清岩給這座城市打了99分。
他的想法很簡單。他就是希望,他的孩子能回到他小時候那樣子,自己上學放學,走過幾條馬路就到學校,遇見陌生人也不用害怕,不用家長去接送,路上沒那麼多汽車,汽車知道避讓行人與小孩,不用給老師送禮、拍馬屁……
「就這麼簡單。」來自杭州的劉清岩說,「我不知道物質豐富後帶來的這種膨脹感會讓人們做出什麼樣的舉動,我害怕會碰上這樣的人。可在一個正常的地方,一個人沒必要害怕另一個人。」
目前,劉清岩的一半時間在中國國內,一半時間在澳大利亞。他的孩子已經習慣了墨爾本的生活。他也開始逐步把財產轉移到澳大利亞,「就是為了安定……我只是想能生活得更好,更放鬆」。
「減少潛規則帶來的不安全感」
與一些拿了身份仍舊生活在國內的富豪相比,也有一部分曾在國內呼風喚雨受萬眾矚目的企業家,選擇了作別故土,遠走他鄉。
目前已放棄中國國籍,並在海外永久置業的企業家華博(化名),就是他們中的一位。華博也曾是中國商界的風雲人物之一,曾被無數青年創業者視為心中的偶像。而今,他目前的大部分資產都已用於在美國洛杉磯置業,還有一部分資產,他自稱在他出國之前就已捐贈了,「拿出一部分錢做慈善,回報國家和社會,也是我應該做的」。
華博現在回想自己當初做出離開中國的選擇,主要還是基於社會大環境等一些因素的考慮。「
華博很能理解目前中國國內一些企業家的移民行為,「為了做成一筆生意,除了要在正常競爭秩序上勞心費神以外,還要另外動多少歪腦筋,才能得到本該屬於自己的利益。如果相關政策能夠更加完善,保護企業家的切身利益,競爭機制更加透明,減少潛規則帶來的不安全感,誰又願意背井離鄉?」
即便如此,對於中國未來幾年內的經濟發展,華博依然非常看好,他相信,「99%的可能是,中國的經濟總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以平穩的態勢逐年上升。不僅是我,身邊的很多美國投資家也都這樣認為,中國是一塊前景無限的市場」。
對於企業家的責任感,華博有著自己的解讀:「資本是逐利的,作為一名企業家,我勢必會為自己的投資選擇更廣闊的市場,爭取更好的政策環境。再者,我曾為中國創造了上億元的GDP,也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現在,我曾管理過的企業也依然在國內創造著價值,這就是我為中國實現共同富裕所盡的一點綿薄之力。」
這與張岩邦面對的情況不同,對他而言,與中國經濟的深度捆綁,是一種堅定的現在進行時。目前,張岩邦家族的大部分成員都依然生活在中國,他的家族企業的主體也依然放在國內,「作為享受了改革開放成果的企業家,我自己和家人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張岩邦說。(應受訪者要求,本文涉及的受訪者使用了化名)
推薦閱讀:
※馬雲:二十一世紀就是搶錢的時代看懂你就是下一個富豪
※嫁給「富豪第二代」五步攻略!內外兼修很重要
※風青楊:中國的富豪和精英為什麼移民?
※2.8億雞缸杯背後的合法洗錢文章中提到的洗錢黑幕是否屬實?
※劉鑾雄換腎成功怒斥女友貪財,這宮斗比甄嬛傳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