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間是為了什麼?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共14篇)

人活在世間是為了什麼?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 

目錄

001、了幻法師:人活在世間是為了什麼?

002、李炳南老居士答:宇宙萬物,以及人之原始由來,曾聞皆由上帝創造,請問此說對不對呢?

003、李炳南老居士答:我自身有生命,此生命與佛,有何關係?

004、李炳南老居士答:有人問宇宙人生觀真理是什麼?

005、人究竟從哪兒來的?──宣公上人答問

006、宣化上人:人到底為什麼而來呢?

007、宣化上人:人為什麼來到這世界上

008、拉磨的蠢驢,為誰磨了黃豆?!——【好景美人,權勢要職,錢財金玉】

009、虛雲老和尚:人之一生,實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

010、蓮池大師:耽誤一生等於耽誤百生

011、冤家有強冤家,也有軟冤家——慈舟法師講述

012、因泡悟幻

013、解脫愛縛

014、回觀世間富貴,直同囹圄毒海耳!【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001、了幻法師:人活在世間是為了什麼? 

    問:人活在世間是為了什麼?

  了幻法師答:人生三件事:1、償報。2、盡責。3、提升生命。

  償報是被動的,如天生殘疾,很難更改,只有接受。

  盡責:如孝親養子。

  提升生命:就是修行,改造命運。最終得自在解脫。

  

  問:為何世人總是放不下,對世間看不透?

  了幻法師答:人生多苦,知苦而修行,不是很好嗎?

  

  問:法師,只要不死,就要不停的償報,盡責,是吧?

  了幻法師答:是的。種因感果,輪迴不己。受報流程是:因-緣-果。果須遇緣才能成熟。故修行欲轉命,主要在緣上下功夫。

  

  問:一切隨緣對嗎?

  了幻法師答:錯。應隨善緣,不隨惡緣,抵制染污緣,培養法緣。 

  

002、李炳南老居士答:宇宙萬物,以及人之原始由來,曾聞皆由上帝創造,請問此說對不對呢? 

問:宇宙萬物,以及人之原始由來,曾聞皆由上帝創造,請問此說對不對呢?(詹金枝) 

來源:佛學問答類編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 

  李炳南答:佛學主張,萬法皆系眾緣和合而生。既說眾緣,則前不能說其始,後亦不能說其終,生生不已,變化無極。若必求創道者,則仍眾緣是也。言上帝造者,乃宗教家無可如何之籠統語,試提一質問,上帝究由何來?如謂自然而有,夫如是,何如說萬物自然有,不更直截了當乎? 

003、李炳南老居士答:我自身有生命,此生命與佛,有何關係?  

問:我自身有生命,此生命與佛,有何關係?(張清錦)

來源:佛學問答類編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 

  李炳南答:身求趨吉避凶,性求不生不滅,達此二種目的,全由智慧,必佛開示,方能悟入,是生我肉軀者父母,活我慧命者佛陀,此其關係也。

 

004、李炳南老居士答:有人問宇宙人生觀真理是什麼? 

問:有人問宇宙人生觀真理是什麼?(慧香) 

來源:佛學問答類編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 

  李炳南答:人生是正報身之生命延續,宇宙是報身寄託之土,觀是對此存有一種感想。若能知眾生為何而來,來作何事,得何結果,有何目的,徹底清楚,有正覺悟,即是宇宙人生觀之『真理』,否則『觀』各有之,『真理』則未也。  

 

005、人究竟從哪兒來的?──宣公上人答問 

宣公上人答問錄 金剛棒喝【新版】01-28-2007更新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_simplified/dharma_talks/JinGangBangHe/bookcover.htm 

195.

問:人究竟從哪兒來的?

上人:你見到米缸里的蟲子嗎?本來什麼也沒有,忽然卻生出蟲子,也不知道打哪兒來的,人從真空而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200.

問:以宇宙來比擬,人是多麼地微不足道,但是人又是宇宙間的主宰,那麼什麼才是微不足道的呢?

上人:人也不是小,宇宙也不是大。

928.

問:絕對的真理只有一個,或者沒有?有人答:在這個世界裡面,是相對的世界,根本不可能有絕對,但是若真有的話,就只有一個方便的方法,如我們學佛,根本沒有佛,因為我們愚痴了,所以才有一個佛在引導我們成佛,如果真的我們成了佛,根本就沒有佛這一回事,所以我認為可能師父的意思是這樣。

上人:有一點對,還差一點。對待一切都是對待法,沒有絕對,絕對的是一個,這一個是什麼呢?就是一個真理,甚至於連一個也沒有了,這就是你已經明白這個絕對的了,你不能再執著這個絕對。你若還執著這個絕對,執著這個真理,那還是一種執著的,那個絕對也沒有用,你還要把那個絕對也空了,所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那個一要歸到什麼地方去?所以連一個也沒有了,一個也沒有了,是什麼呢?是那個0字,那個0字是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仙生佛生聖人,都從這個0生出來的。那個0,無窮無盡,你想這個數目,你用這個0字來代表數目,這「一」字你畫一個圈是「一0」了;再畫一個圈是百了;再畫一個圈是千了;再畫一個圈是萬、萬、萬、萬、萬......,畫多少個圈,沒有窮盡的,電腦也算不出來。那你說這是一個數目,你要把一字也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還有個什麼?單一個0字,不能算一個數,等於0,就沒有了。

所以這「一」,你這個絕對,根本就不存在的。方才你說這個佛,本來沒有佛,不是的,本來不會沒有佛,你若講本來沒有佛,那是一個頑空了,斷滅法了。連佛都沒有了,那你修個什麼?佛是有佛,不過我們成了佛,就不會再執著有個佛了,並不是沒有佛,不是說假做出來一個佛來給我們做偶像,不是的。那麼這個佛是誰呢?佛就是我們每一個眾生的本性。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所以這個佛是個最民主的,誰都可以做佛嘛!

1162.

問:什麼是無明?

上人:簡而言之,就是黑暗,什麼都不明白。因為不明白真理,把心鎖上了,所以不能開悟。在唐朝代宗皇帝時,有個太監名叫魚朝恩,他問國師:「什麼是無明?」國師說:「你這副奴才相,哪有資格問佛法?」他勃然大怒。國師笑道:「這就是無明。」所謂「無明火能燒毀功德林。」

1318.

問:眾生究竟從何而有?有人說從猴子變的。

上人:猴子又從什麼變的?若以前猴子可變人,為何現在就不能變人?奇怪!這都是一些無識之士,標異現奇,另立一種別開生面的學說,說人是猴子變的。那你怎不說人是老鼠變的?

1319.

問:人是自無化有,一切眾生亦復如是。那麼修道呢?

上人:修道是要自有化無,返本還原,回到本有的佛性。

1416.

弟子:請問師父,眾生有沒有一個開始,一個地方,有沒有什麼來源?如果是從無始以來就有了眾生,那麼眾生有沒有一定的數目?如果有來源,那麼是從哪兒來的?

上人:來源就是從「○﹝零﹞」的那兒來的。你問他,那個「○﹝零﹞」從什麼地方開始?從什麼地方終了?那個就是個無始無終。那個「○」要破了,變成一個「一」,就有一個開始。中國字也是一樣,「一」就是從那個「○」變出來的。有了一了,就生出來個二;有了二就有三;有了三,就有四、五、六、七、八、九、十,乃至於無量無邊那麼多的數字。你說這個有多少的眾生?

1417.

弟子:如果把這個「○﹝零﹞」扭絞一下,就變成「無量」符號。

上人:這個就是中國那個陰陽魚,不過西方畫的和中國的不同。你修道,還要把這個「一」修成「○﹝零﹞」,那就是返本還原。現在這個問題懂了沒有? 

1427.

問:佛教里講返本還原,即我們本來是什麼樣子,就還回什麼樣子。那麼,本來是什麼樣子呢?

上人:什麼也沒有,所以現在還是還回到什麼也沒有的地方。有一點執著,就有障礙;有障礙就不能出離三界。

1497.

問:眾生從哪裡來?為什麼佛在眾生覺悟之前覺悟?為什麼眾生沒有在佛覺悟之前覺悟?為什麼眾生有無明?

上人:眾生是由無明那裡來的。如果你能突破無明,你就能成佛。佛為什麼成佛?因為他突破了無明。為什麼我們仍然是眾生?就因為我們尚未突破無明。

1516.

問:當一個人開悟的時候,是否其他的人也跟著一齊開悟?開悟時,是否是悟了?

上人:為什麼想要開悟呢?想要開悟本身就是一種執著。如果你想要開悟,你仍然對這個「悟」有所執著。

真正的開悟是悟而不悟;不悟而悟。這種經驗不能以文字語言來表達的。沒有「悟」這個字,才可能有真正的悟道。我們在金山寺,不是為了要開悟,我們是要依教奉行來修行。

1517.

問:一個人在開悟之前,是否先要破無明?那麼這個人為了要破無明,必需要修很多輩子……。

上人:你的問題問得很好。你不知道你過去世已經修了多長一段時間。每個人都可能開悟,但是你在耕種時,你不能說:「我種的農作物長得太慢了,我幫個忙把每一棵都往上拔高几吋。」要讓農作物自己長大;你不能幫助它生長。

1518.

問:請問上人眾生從那裡來?為什麼佛在眾生之前悟道?為什麼眾生沒有在佛之前悟道?為什麼眾生有無明?

上人:眾生由無明而來。如果你破了無明,你就成佛了。為什麼佛會成佛?因為他能把無明破了。為什麼我們仍然是眾生呢?因為我們尚未破無明。

再詳細講:眾生由真空而來,這是因為真空內有妙有。但是這個妙有非有;真空非空,所以裡面包含著眾生。

妙有非有,所以如果眾生想要成佛,必須回到真空去。這個真空就是我們本有的佛性。成佛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形狀或記號,它只是我們本有的智慧光的一種憑照,真空學說的一種證明。

592.

問:現在人類周圍的環境都破壞了,所有的動物如果死亡了,那麼它們的魂又到那裡去投胎呢?

上人:移民到外國去啦!你不相信嗎?有中國人歡喜美國,就去美國入美國籍,做美國人;有美國人歡喜中國,就去投胎做中國人,不需要入中國籍。靈魂亦復如是。你問我說有什麼證據?我現在說的就是證據。 

006、宣化上人:人到底為什麼而來呢? 

閱讀來源:

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宣化上人法寶線上閱讀--經典開示選輯 3 地獄不空--人到底為什麼而來呢?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_simplified/dharma_talks/Sutra_Selection3/volume136.htm 

人到底為什麼而來呢?

人來到這世界上,要以先覺覺後覺、有功於世、有德於民。 

我們每一個人都自己想一想:我這一生,生在這個世界上,究竟為著什麼來的呢?應該做一些個什麼事呢?是不是就為了在這個世界上混光陰,混吃等死──吃飽了睡,睡飽了又吃;吃了睡,睡了吃,完了就等著去死呢?或者在世間做工賺錢,就是為吃兩餐飯,穿穿衣服?是不是為這些事情?如果是為了這些事情,那簡直是快點去死的好,沒有那麼多麻煩。這樣在這個世間有什麼意思?吃了又睡,睡了又吃,到老了就又死了,這真是特別沒有意義。 

說:「沒有意義?那麼或者學著騙騙人,弄幾個錢,維持我的生活。」難道就為著這麼個小問題,來到這個世間?如果單單為這麼個衣食住的小問題,來生存在世界上,那就莫如快點死,不生存最好。 

人為了生存,就在這個世界上,為衣食住行忙忙碌碌,為了三餐去做工,辛辛苦苦,兢兢業業的。因為怕餓死、怕凍死,總是想找多一點錢。以前沒有錢,就想要有一萬塊錢,果然遂心滿願,有了一萬塊錢;但等到有了一萬塊錢,又覺得還不夠,若有十萬塊,就什麼都不幹,收山上岸了;等到了有十萬塊,就想到小孩要讀書,錢還是不夠;想要買一輛車,錢也不太多;想要買一條遊船,也是錢不夠;更往大的想,想要買一架飛機,這十萬塊錢都不夠用的。於是拚命找錢!找錢!找一百萬。等到有了一百萬,想買架飛機時,飛機漲價了,本來只要九十九萬就可以買到,現在漲到九百九十萬,漲價漲了十倍,又買不起了;所以總是追不上,愈追愈遠,這都是貪心作怪。本來只要賺到一百萬就知足,絕對要退休了;結果到了一百萬,還是退而不休,總是不知足的,總是覺得不夠的,而有很多煩惱產生,很多問題發生。這些問題、這些苦惱,多過快樂;這些困難,多過安逸,所以莫如就死了。 

那麼我們人到底為什麼而來呢?就是為著來到世界上,要以「先覺覺後覺」,以我明白的道理,教不明白的人也明白。人人若是都明白修行的道理了,就不會有這麼多煩惱,這是我們人真正的義務。也就是來到這世界上,要「有功於世」,立點功給這個世界上;「有德於民」,有德行,對一切的人都要有好處。要我利益人,不要別人來利益我;不要儘是讓人來幫我,而是我要幫助人。不要以為叫人幫助我,我就省點力,是佔便宜了,其實這是吃大虧。你幫助人,那是做好事;要有利於天下,對天下以及將來的萬世,都要有利。 

好像釋迦牟尼佛,對我們這一切的眾生都有利;好像歷代祖師,也是對我們這樣子;以及諸大菩薩都是這個樣子,都是利益眾生。我們要想學佛法,就要學釋迦牟尼佛的樣子、歷代祖師的樣子、諸大菩薩的樣子。不要拿佛法盡作口頭禪,一定要教一切人都明白佛法,令他們速得解脫,這是最要緊的。 

007、宣化上人:人為什麼來到這世界上 

一九八七年四月四日開示於奧根地大學佛學研究班

各位善知識、教授、同學們: 

今天大家有緣同聚一堂,共同討論人生的需要是什麼?我們人為什麼來到這世界上?到這世界上是不是單為吃飯、穿衣、睡覺、享受而來的呢? 

這些問題如果不注意,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若真正地去研究,就不那麼簡單了。究竟我們人到世界來的工作是什麼?責任是什麼?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來討個明白。如果認識不清楚,這一生做人就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所以我們應該認清楚如何盡責任,如何把我們的任務做好。 

首先要學習如何盡人的任務和天職。小孩剛出世時,只會哭,只知道吃,根本不知道他們將來的任務是什麼?隨著時日一天天成長,父母就送他們到學校去學習做人的責任,以準備將來盡自己的任務。 

學習,每個人又有種種的志願,有的是為學「明理」,明白道理;有的為學「名利」,將來好出風頭,得個好名譽;有的為將來能發財,得大利益,根本不管明不明理、合不合法,不擇手段去發財,爭取權力;有的人有領袖慾,要做領導者。 

但是你先要知道如何做人,是否夠得上做一個人的資格。如果明白如何做人,能做別人的模範,那你做領袖就於心無愧。如果心存爭心、貪心、求心、自私心、自利心、打妄語心,向外馳求,做領袖只為自己謀福利,而不能為他人謀幸福,那就是走錯路了。做領袖一定要屈己待人,薄己厚人,利益所有人類。 

做人的責任是什麼呢?就是應該對全世界有所貢獻,有所幫助,要利益世界上所有的人,這是我們每個人做人真正的責任。而不是專為自己吃一點好的,穿好的,住一棟豪華的房子。 

如果普天下有一個人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那是我對不起這個人,因為我沒有盡到自己的心和能力來幫助他。做人真正的責任,就是真正利益他人,要有功於世,有利於民,這是我應該負起的責任,不可以推諉。如果人人都存此心,世界一定會和平,沒有戰爭。 

我們首先要做人的好模範,不與人爭。世界為什麼壞?就因為爭權、爭利、爭名。你能將好事讓給他人,旁人不願之事你接受過來,和所有人都不爭。人人都不爭,世界和平一定有希望。一般人所貪的,你不貪,你不隨世界瘋狂的風氣跑,而做疾風中的勁燭,烈火中的精金,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自己的宗旨,潛移默化,令人人遵守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那世界一定和平。 

從自己修身做起,在內心與自己也不爭,那一切狂妄的思想也都不起了,平平靜靜的,這就是真正的快樂。你自己平靜快樂,就能影響旁人都平靜快樂。大家和平相處,世界就不會有戰爭。為什麼世界有戰爭?就因為人在心裡爭的緣故。人心和平則世界和平,人心不平則世界不和平。 

我們青年人、老年人認識這個道理後,就不會賭博、吸毒、放火、搶劫、強 奸。要想世界好,先要從自己個人做起。如果我不好,世界怎麼會好呢?不要專指著他人說:「為什麼別人不守規矩?」你要先問你自己:「守規矩了沒有?」對於這些問題,青年人要負起這個責任來,青年們不好好做,世界怎麼會好? 

青年人從教授和老師那裡學往正道走,但是如果找不到好的老師,盡教他們邪知邪見,青年人也跟著學壞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擇友尋師非常重要。 

有為的青年人應該將自己責任認識清楚,不要做個自了漢,做人的責任是要有功於世,有益於民,有利於全人類。我本來想要負起救世的責任,成就全世界人類,但我老了,力量不夠,所以我寄望各位有為的青年,要發救世的心,為全人類謀幸福。 

有為的青年們,應該真發大願大力,來成就全世界人類的幸福,拯救那些處在水深火熱的人,令他們離苦得樂。自己先要學不抽煙、不喝酒、不發脾氣、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吃肉、不賭博、不吸毒,要學正當的行為,如果能這樣,全世界人類將會得救。我到處大聲疾呼,希望年輕人覺悟,發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心,秉著像耶穌、釋迦牟尼佛,及所有聖人的救世胸懷,那麼世界即使不和平,也要和平了。 

今天所講的,各位可以研究研究。我所講的對不對?我不知道。我是一個極渴望世界和平的人,希望世界人類沒有痛苦,但要完成這個理想,一定要有智慧才能做到。  

008、拉磨的蠢驢,為誰磨了黃豆?!——【好景美人,權勢要職,錢財金玉】 

警世禪語  

凡世之人時有善念時有惡念,因善念造出善因得出快樂果,因惡念造出惡因得出痛苦果。善念生起時,覺察人世之正道滄桑,道路漫長艱苦,內心雖明其苦,卻惺惺而惜之,從容而隨之,默默而忍之,欣欣而向之。惡念生起時,發覺人世之繁花似錦,糖衣禁果誘人沉淪,內心隨明其惡,卻痴心於形,忘乎於色,貪其酣暢,醉其迷離,禁錮其中,不知墜墮。 

然善惡之念,生於瞬息,消於瞬息,世事無常,生出無常善惡,世人皆被無常所縛,心無定心,不能如東流之水,上善而自下,奔騰而不喜,涓涓而不怒。時順我時,善心大起,時不順我,噁心大做,貧窮簡陋時靜心安樂,發達飛黃時,眷念淫樂。  

故世人皆難逃無常命運,大喜有之,大悲亦有之,大喜能生出大悲,而大悲之後,往往卻回頭不措,斷絕於末路。凡欲衝破無常,必先洞察先機,知世人之悲喜,皆因無妄貪,無意嗔,無緣痴。當見好景美物,窈窕美人,便欲一攬獨佔據為己有。當見權勢官位,肥差要職,並欲趨炎附勢,隨波逐流。當見錢財過眼,金玉閃目,並欲私藏家庫,以待揮霍。 

好景美物,窈窕美人,雖當時唯美,卻不堪歲月蹉跎,久之既倦怠,欲求而不滿,又有新人惹眼,慾望抓狂焦作。權勢官位,肥差要職,雖一時顯威,卻難逃新舊更迭,浮華過盡,所斂若非公,囚牢即可長坐。錢財堆疊,金玉滿屋,雖一時榮耀,卻不抵終日揮霍,酒色外物所迷,錢財即化災禍。 

遂問,然世人若此,該如何得以衝破?便是那不見觀,不凈觀,無為觀。   

繁華美物,思之不如見之,思之雖深,久而忘懷,見之雖淺,卻生貪戀,若有貪戀,惡念便生。所謂相見,不如不見。纖纖佳人,窈窕美姬,顧盼生媚,惹人痴迷,然不過血肉骨骼所壘,污穢腌臢所砌,恰是森森白骨,紅粉骷髏。所謂肉身皆皮囊,唯有腥臭味,若有此悟,痴念可棄。成就大事,揚名立萬,輝煌高堂,流芳後世,然不過茫茫眾生俗志,天地不公的芻狗,功名執耳打轉,利祿遮目盲走,到頭來落得個拉磨的蠢驢,為誰磨了黃豆。

009、虛雲老和尚:人之一生,實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 

.虛雲老和尚(官方網站)http://www.xuyun.org.cn/ 

虛雲老和尚民國三十二年一月十七日在重慶慈雲寺開示

侍者惟因筆錄  

今日諸位發心來歸依三寶。老衲甚為欣慰諸位遠道過江來此。無非希望得些益處。但若想得益。自須有相當行持。如徒掛空名。無有是處。諸位須知現既歸依。即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孫。但能敦品勵行。不被擯逐。則鳳閣鸞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後。須照佛們遺教修持。要曉得世間萬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為。實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吾人自一念之動。投入胞胎。既生以後。漸知分別人我。起貪嗔痴念。成年以後。漸與社會接觸。凡所圖謀。大都為一己謀利樂。為眷屬積資財。終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結果。一息不來。卻與自己絲毫無關。與蜂之釀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為。造了許多業障。其所結之惡果。則揮之不去。又與蠶之自縛何異。到了最後鑊湯爐炭。自墮三途。所以大家要細想。要照佛言教。宜吃長素。否則暫先吃花素。尤不可為自己殺生。殺他之命。以益自己之命。於心何忍。試觀殺雞捉殺之時。彼必飛逃喔叫。只因我強彼弱。無力抵抗。含冤忍受。積怨於心。報復於後。以較現在武力強大之國。用其兇器。毀滅弱小民族。其理正同。諸位既屬佛子。凡悖理之事。不可妄作。佛法本來沒甚稀奇。但能循心順理。思過半矣。許多人見我年紀虛長几旬。見面時每有探討神通之情緒。以為世外人能知過去未來。每問戰事何日結束。世界何日太平。其實神通一層。不但天魔外道有之。即在鬼畜俱有五通。此是性中本具。不必注意。我們學佛人。當明心見性。解脫生死。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從淺言之。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但不可損人利己。更宜損己利人。果能切實去做。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一切自知自見。自不枉今日歸依也。 

 010、蓮池大師:耽誤一生等於耽誤百生 

來源:摘自《釋門法戒錄》   作者:蓮池大師 

古人說:「今生如果不修行,耽誤一生,等於耽誤了百生。」由一到百,何以耽誤之多,竟至這樣。佛經說:「脫離惡道要獲得人身很難,獲得人身要遇到佛法很難。」然而要遇到念佛法門,又能相信受持就更難了。如佛經說的:「螞蟻從七佛以來,還沒脫離蟻身。」怎知哪天能得人身,又哪天能逢佛法,又哪天能逢念佛法門而又能相信受持呢?這何止耽誤百生,簡直是耽誤千生萬生以至無窮無盡呢。太可悲了!

[原文] 

  一蹉百蹉

  古云:「今生若不修,一蹉是百蹉。」一之至百,何蹉之多,直至於是?經言:「離惡道得人身難,得人身逢佛法難。」然而逢念佛法門,信受為尤難也。如經所言:「蟻子自七佛以來,未脫蟻身。」安知何日得人身,又何日逢佛法,又何日逢念佛法門而信受也。何止百蹉,蓋千蹉萬蹉而無窮也。傷哉!

  ——節錄自蓮池大師《雲棲法匯》 

蓮池大師法語

 

【人身難得】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語誰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與不知同。昔須達為佛營室,佛視地上螻蟻,而謂達言:「此蟻毗婆尸佛以來,經今七佛,尚在蟻身。」夫一佛出世,歷年甚久,矧日七乎?釋迦而後,過五百餘萬歲而慈氏下生,名第八佛,未知此蟻脫故身否?縱脫蟻身,未知何日當得人身也。今徒見舉目世人,比肩相摩,而不知得之之難如是。既得人身,漠然空過,真可痛惜!予之懈怠空過,不能不深自痛惜,而並以告夫同志者。

 

【著述宜在晚年】

道人著述,非世間詞章傳記之比也。上闡先佛之心法,下開後學之悟門,其關係非小。而使學未精,見未定,脫有謬解,不幾於負先佛而誤後學乎?仲尼三絕韋編,而十翼始成;晦庵臨終,尚改定大學誠意之旨。古人慎重,往往若此,況出世語論,談何容易!青龍鈔未遇龍潭,將謂不刊之典,而終歸一炬;妙喜初承印證,若遽自滿足,焉得有後日事?少年著述,固宜徐徐云爾。

【惜寸陰】

古謂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而佛言人命在於呼吸。夫分陰之中,有多呼吸,則我輩何止當惜分陰,一剎那一彈指之陰,皆不可不惜也。昔伊庵權禪師,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過,未知來日工夫何如?」其勵精若此。予見晨朝日出,則憶伊庵此語,曰:「今又換一日矣!昨日已成空過,未知今日工夫何如?」然予但嘆息,未嘗流涕,以是知為道之心不及古人遠甚。可不愧乎?可不勉乎?

【宗門語不可亂擬】

古人大悟之後,橫說豎說,正說反說,顯說密說,一一契佛心印,皆真語實語,非庄生寓言比也。今人心未妙悟,而資性聰利,辭辯捷給者,窺看諸語錄中問答機緣,便能模仿,只貴顛倒異常,可喜可愕,以眩俗目,如當午三更,夜半日出,山頭起浪,海底生塵,種種無義味語,信口亂髮。諸無識者,莫能較勘,同聲讚揚。彼人久假不歸,亦謂真得,甚至「一棒打殺與狗子吃」,「這裡有祖師么,喚來與我洗腳」,此等處亦復無忌憚,往往效嚬。吁!妄談般若,罪在不原,可畏哉;

 

【看語錄須求古人用心處】

凡看古人語錄文字,不可專就一問一答、一拈一頌,機鋒峻利,語妙言奇處,以爽我心目、資我談柄,須窮究他因何到此大徹大悟田地,其中自敘下手工夫,刻苦用心處,遵而行之,所謂「何不依他樣子修」也。若但剽竊模擬,直饒日久歲深,口滑舌便,儼然與古人亂真,亦只是剪綵之花、畫紙之餅,成得甚麼邊事?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       

011、冤家有強冤家,也有軟冤家——慈舟法師講述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間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寧肯己身墮地獄,不以佛法作人情。」

如何是將佛法作人情呢?假如有人障礙我,不願意我修行,我聽從他,就是以佛法做人情。這個人情一送我就要墮苦,是不可送的。不要以為順人情可以結緣,不順人情結不了緣;當知道這不叫結緣,是叫結冤。冤家有軟冤家,有強冤家。人只知道有強冤家,不知道軟冤家。相打相罵的強冤家,還易防備,易躲避;惟有相親相愛的軟冤家最利害,纏裹生死海中,難出難離。

軟冤家是些甚麼呢?好的朋友,好的親眷,好的父母,好的夫妻,好的兒女皆是。所以蓮池大師說:「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你走你的陽關路,我過我的獨木橋。」蓮池大師對於湯夫人軟冤家,善於勸導說:「君不見東家郎,昨日街前猶走馬,今日棺內已眠屍。」又云:「君不見西家婦,昨日門前倚閭望,今日家中已嚎喪。」如此勸來勸去,勸的湯夫人也發了道心,各自修行。軟冤家恐怕你修行與他不同路而障礙,猶如魔之子孫。佛出世教化魔子魔孫亦修行,魔就慌了神,恐怕子孫了生死,魔就沒有眷屬了。

世間人若經商作賈謀名謀利,家屬均生歡喜;若說要出家,家屬都要反對。依從他們是順人情,只有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道,這是晚學曾用過的一個笨主意。本是應當行菩薩道,發菩提心,自度度他,有智慧的方能辦到,像蓮池大師那樣大智慧人,能度家親眷屬都發心,就是發的菩提心,行的菩薩道。蓮池大師把五色金章、魚水夫妻、桂子蘭孫,都一筆勾了,才好走出生死路。要走出生死路,須眾善奉行。佛法度有緣人,當自家親眷屬度。但可度他,而不可被他轉。

欲度家親眷屬,先要自斷殺,而後教他斷殺;先自斷盜,而後教他斷盜;先自斷淫,而後教他斷淫;先自斷妄,而後教他斷妄。佛為大慈悲父母,視大地眾生,猶如一子。既是一子,豈能令走險道。佛所享受的涅盤寂靜樂、菩提覺法樂,眾生未得,故婆心切切,說種種法,令眾生修行,亦得寂靜樂、覺法樂。應當依佛教修行,不應順眾生習氣。無量劫來,輪轉六道,設若屍骨不壞,能堆過須彌山;所流血水不幹,能積過大海水。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難得的人身今已得,難聞的佛法今已聞,正好修行。佛在世時,以手撮地取土,謂聲聞弟子曰:「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六道中,人道眾生少,三惡道眾生多。

不信試舉人親見之畜生道言,飛的走的,以及昆蟲,種類繁多。於中以一蚊蟲類比,或以一蒼蠅類與人比,數目超過無量倍,況多種類呢?因為人多造罪,少修功德,故易墮三惡道,所以說,六道中人道最險。到三惡道祇是受報,不能造罪,所受之苦是在人道造的,升天亦在人道造的。人道之險是心險也。心極難收住,一時跑到地獄去,一時跑到餓鬼去,一時跑到畜生去,皆是一心。出家人都是發了菩提心,雖然已發菩提心,就能一變變到三惡道去。怎樣變法呢?一念貪心起,即是變餓鬼;一念瞋心起,即是變地獄:一念痴心起,即是變畜生。要對治貪瞋痴,不但不貪,又能施捨,則反惡為善;不但不瞋,還要慈悲,則反惡為善。夫痴者,不明白之謂;當尊不尊,當敬不敬,不明尊卑上下之分,是為痴。對於父母師長應尊之敬之,對於三寶,尤須格外尊敬,因是法身父母故。不痴就翻成智慧。愚痴墮畜生道。因為愚痴人別的不懂,還有一點知識,即是貪食貪淫,為熟習氣,不學即知。人中只知貪食貪淫,是人中之畜,與禽獸相去幾希。貪墮餓鬼,就貪飲食說,千百年不聞漿水之名,常在饑渴之中,餓得七孔流血,飢火焦然。想吃吃不到,口想喝,喝不到口,而又餓不死,業報所感也。

有一公案:有二餓鬼同伴覓食,多年不得,商議分開,各自覓之。一往城內,一在城外,約定孰先得食,即在城門口等候。在城外找飲食的找了很長年月,還是未找著,恐其伴找不著,就還到城門口等候,不知等了若干年歲,方見其伴歡天喜地到來。問其得何美味?頻自滿足的回答曰:「有偏你,今日得著一滴痔血吃了。」便問你在此候了許多時間?答曰:「我在此站著守候,見城墻已三傾三修矣。」此是餓鬼之苦。瞋墮地獄,地獄有諸種,皆是化生。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墮到鑊湯地獄,在油鍋炸死了又變一個。食已炸死之肉,食已又跳下鍋去炸,三惡道有這樣痛苦,都是在人道造的惡因。大家要痛念生死苦。出家的對於同參道友,在家的對於眷屬,皆宜互相勸勉。若不教化他人,而欲一人了生脫死,沒有那樣解脫的。

西域是有佛法地方,有喜慶喪事,必齋僧祈福。佛在世,以供佛為第一福田;佛涅盤後,佛法寄託僧,以供僧為第一福田。一家辦喜事,在街上到處覓僧人,找著一位辟支佛應供。受人財施應有法施,為說偈曰:「可嘆眾生苦,孫兒娶祖母。豬羊席上坐,六親鍋里煮。」這樣看起來,人在世間,有何意味?孫兒娶祖母,是軟冤家相纏;豬羊席上坐,六親鍋里煮,是強冤家相遇。冤冤相報,酬償不已。楞嚴經云:「汝負我命,我還汝債。」假如學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對於不同志的眷屬,要起敬起孝,善為勸說同修佛法。如實在不能勸歸到同修,則只有一刀兩斷,各修各的。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勇猛的修行。

012、因泡悟幻

昔有國王女,聰明伶俐,端正侏好,王愛之如掌上明珠。時天降雨,水上有泡,女見水泡,意甚愛戀,遂白王言:『我欲得水上泡,以為華鬘。』王告女曰:『水泡不可執持,云何取得以為華鬘?』女言:『設不得泡,我當自殺。』王聞女語,甚為憂慮,遂集全國巧師曰:『汝等技藝工巧,靡事不通,而今速取水泡與我女作鬘,若不爾者,當斬汝等。』巧師得王令後,如晴天霹靂,相互顧視,呆若木雞。於中有一老匠言:『我能取泡。』王甚欣喜,即告女曰:『今有一人堪任作鬘,汝可自往,躬自臨視。』女如王語,臨水瞻視。

 

時彼老匠白王女言:『我素不別水泡好醜,伏願王女躬自取泡,與我作鬘。』女即隨手取泡,隨取隨破,終不能得,女知事與願違,徒勞疲憊,而舍之去。白父王言:『水泡虛偽,不可久停,願王與我作紫磨金鬘,終年無有枯萎之慮。水上泡者,誑惑人目,雖有形質,生已便滅,盛炎野馬,亦復如是,渴愛疲勞,而喪其命。人身虛偽,有如水泡,數十年華,剎那易逝,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從生至死,樂少苦多,磨滅之法,豈能常住。』王聞女言:『知其有所領悟,遂引之歸敬三寶,居家學法。』

 

按:王女因捉水泡,而領悟到人身虛偽,諸法無常,如是聰慧,洵為不可多見。因世人多以顛倒知見,見無常法而迷執以為常法。於是,分人我,論是非,爭名利,取權勢,大有盡天下所有而歸我一人所有之野心。由是,舉世紛爭,遍處擾攘,五濁惡世,誠無一塊乾淨地。若人一念迴光返照,知諸法無常,無有可恃。所謂『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亦即自怨悔不當初。

 

《阿含經》云:『諸行無常,迅速不停,一無恃怙,是敗壞法。』又《罪業報應經》云:『水流不常滿,火盛不久燃,日出須臾沒,月滿還復缺,尊榮富貴者,無常復過是。』我人如將以上經句常在心念中記牢,保管慾念日漸消沉,善根日益增長。善根增長者,待人接物,必定虛懷而溫和,氣概脫俗而慈祥,決無半點傲慢心,虛浮氣和貪吝相也。 

013、解脫愛縛 

陸淵雷

  【經文】南天竺國有一男子,依佛法出家,仍為愛心所縛,常以蘇油摩身,用湯水洗浴,種種飲食享用。因身為愛縛,不得聖道,其人乃往摩羅國優波笈多尊者所,禮足白言:「願聞法要。」優波笈多尊者知其身為愛縛,告之曰:「汝能受我教,當為汝說。」答言:「能。」尊者遂挈之入山,以神通力化一大樹,曰:「汝當上此大樹。」此比丘便即上樹,又於樹下化作大坑,深廣俱一千肘。告曰:「放汝二腳。」比丘即放腳,又令放一手,即放一手,又令更放一手,比丘答言:「若再放手,便墮坑死。」優波笈多尊者曰:「我先與汝約,一切受教,汝云何不受?」時比丘身愛即滅,放手而墮,樹與坑皆不見。尊者乃為說法,精進思惟,得羅漢果。

  【譯語】南天竺國,有個男子,皈依佛法,出家做比丘修道,這不是很好么?但他有一種習氣,歡喜常常洗澡,又用蘇油等物,滿身塗抹,務使十分潔凈香滑;其他吃的穿的,也十分講究。總說一句,他是挺寶貴他的肉體的;可是佛門修持方法,最要把一切幻色妄境看得清楚,知道他是幻妄,不被他引起什麼愛憎好樂的情緒。因為這種情緒會纏縛正智慧,叫你迷而不悟故也。這位比丘,因為有色身的愛縛,所以修了好久,竟不能得聖道。自己不明緣故,聞得摩羅國有一位優波笈多尊者,是已得道的善知識,便登山涉水跑去請教。到了那邊,得見尊者,照例禮了足,然後請問聖道。諸位讀者知道什麼叫「禮足」?原來是印度古昔的最敬禮,見了尊長,就在尊長的腳邊磕下頭去,自己頭到地時,捧起尊長的兩腳放到自己的頭面或頭頂上接觸一下,把尊長的最低的腳放在自己的最高的頭上,所以為最敬禮。現在佛門的頂禮法,雖然各宗派略有不同,大概皆是頭與兩手兩腳一齊到地,再把手掌翻起來向上,意思便是捧起所禮的兩腳,頂到自己頭上,所以叫做「頂禮」也。那時比丘見到優波笈多尊者,便是這樣的禮足。尊者是有慧眼的,明知他的病根由於色身的愛縛未除,便道:「你若能聽我的話,我便教給你聖道。」比丘自然很歡喜的答應著。尊者便帶他走入山中,運用神通,變出一株大樹來,叫比丘爬上樹去。比丘便努力爬樹上去,依著尊者所指,爬到一枝橫伸出的樹枝上,靜靜地等候尊者第二道命令。尊者又運神通,在樹下變出一個大陷坑,有一千節臂膀那麼大,一千節臂膀那麼深,比丘在樹上望見,嚇出一身泠汗。心想:「早知道樹下有這大的坑,決不敢爬上來,可是師父為什麼要我冒這個險?」正嚇著想著,只聽得尊者在樹下厲聲喝道:「把你的兩腳放開。」比丘雖然嚇得慌,只是剛才說過聽從師父的話,沒奈何把兩腳慢慢放開,那兩手自然把握得更緊了。豈知尊者更喝令放開一手,比丘也勉力放開左手,單靠右手吊牢樹枝。尊者又喝:「把那一手也放開。」比丘再不能無條件地服從了,苦著臉哀告道:「師父慈悲,弟子若再放手時,這身子立即掉入深坑,準會跌成肉醬。」師父道:「咦!你剛說聽從我話的,怎麼一刻兒便違拗起來?」比丘心想:「只要得聞聖道,這個身子便跌爛也算不了什麼。」這一個念頭,已消滅了色身的愛縛,那時他閉著眼,放開手,準備跌將下去;可是身子並不覺得飄蕩,許久還不曾跌到坑底。微微睜開眼看時,奇怪!還不是好好的站在師父旁邊,什麼樹呀、坑呀,一概不見了。於是比丘恍然大悟:「樹與坑皆是幻化,虛妄不實,進一步推究,我這色身也是幻化,雖與樹坑有時間比較久暫的分別,其為虛妄不實則一也。」想到這裡,色身愛縛就不會再發生出來。尊者的神通力一一看得明白,就給他說法,比丘十分用功的聽受思惟,不久也證得了羅漢果。

  【釋義】一樣修道,「樂修」不如「苦修」。樂修者,境況富裕,服食起居一切舒適是也。苦修者,境況清貧,衣食用度一切刻苦是也。因為樂修可以助長愛縛,苦修可消減愛縛,愛縛不除,不得超出三界,故樂修不如苦修也。譯者曾聞根本上師開示:「比丘有一蒲團大的地方,可以聊蔽風雨,就可以精進修持。」大概便是此理。常見許多善男子善女人,也知念佛生西的好處,只是愛縛重重,不能解脫。說道:「現在向平之願未了,衣食資金,也未能維持到老,所以無暇及此。」豈知這些希望,盡有到死不能如願的,即使一切如願了,衣食資金也積下百萬,似乎可以無慮了,遇到劫數當頭,種種劫奪,層層剝削,變成一文不值;再加物價的狂漲,百萬金實際剩不了數千。當其境者,憂傷迫切,又加幾重纏縛,即使不遇此種急變,而其樂修之累,足以使你難於成道。要到心性寂然,不為境物所牽引的地步,那麼,苦修樂修並無分別。這是已脫纏縛的有道者,非吾輩所能一時幾及。所以真要學佛的話,惟有立即勇猛精進,一切世事,隨緣應付。請問讀者,可曾見有人因念佛修道,不事生產,凍餓以死的么?還有一種人,生有宿慧,學習禪宗,看幾卷語錄,參幾句話頭,一知半解,自以為大徹大悟了,便猖狂恣肆起來;飲酒食肉,狎妓宿娼,無所不至。倒說:「吾輩利根頓悟,既知心外無佛,則吃而不吃,嫖而不嫖,遊戲三昧,有何不可?」豈知貪嗔痴諸習氣,由曠劫薰染而來,蒂固根深,極難搖動。修道者積世用功,僅能斷其粗,猶未能遽斷其細,豈是一朝了悟所能拔除。何況彼所謂悟者,浮光掠影,未必真能明心見性;則當其吃喝嫖時,未有不助長其貪痴者。故野狐禪猖狂恣縱,死而墮落三塗者,所見所聞,不止一二人,可不懼哉?退一步說,即使真是大澈大悟,明心見性了,依舊恪守清規,規行矩步,做普通學人的模範,有何不可?什麼「野狐三昧」,何必定要「遊戲」。若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當然莫過於佛。請問釋迦世尊成道以後,可曾吃過肉?宿過女人?因思愛縛之難解脫,言之不覺過長,若返躬自省,則下走正復十分惶悚,願與凈業諸仁者共勉之耳。

    摘自《法海搜珍》

014、回觀世間富貴,直同囹圄毒海耳!

【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弘化社>> 佛教資訊>> 多元文化>> 佛家>>

   http://www.honghuashe.com/fjzx/ctwh/fj/2014/09/24/0909219676.html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之無上妙法耳!

 

  汝既厭棄世榮,發心出家,必須努力勤修,切莫因循度日。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屬後世。當念形質雖稟五漏,心性原具三德,痛洗積劫之女習,力持彌陀之聖號。觀此娑婆,濁惡甚於圊廁,信彼極樂,即我本有家鄉。不求此世來生,人天王等福樂,唯願報終命盡,蒙佛接引往生。

 

  朝斯夕斯,念茲在茲,念極功純,感應道交,臨命終時,必克果願。既生凈土,頓悟無生,回觀世間富貴,奚啻陽焰空華,直同囹圄毒海耳!

 ——輯自《印光法師文鈔》 · 示某比丘尼


推薦閱讀:

十二門論釋義 甲一 總敘造論的意義
《春香傳》有什麼社會意義?
《金剛經》的現代意義
很有意義的存摺(轉載)

TAG:生命 | 意義 | 生命的意義 | 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