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客十年赴港投保1359億 兩地熱門險種大PK

 天下齊觀

之前人民日報談香港保險的時候說,小孩生病了,大多去私立醫院就診,可目前境內保險公司的健康保險多半只報銷公立醫院的醫藥費,個別公司的高端醫療險雖覆蓋私立醫院開銷,但要麼只面向企業團體客戶,要麼只能以家庭為單位投保,而且保費動輒數萬元。而香港保險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人家能賠,國內保險卻不能賠,之所以不敢針對私立醫院開發重疾險,是受限於風險管理能力不足,擔心「放開」後醫療費用失控。另一方面,是缺乏精耕細作的動力。內地保險業置身世界上最肥沃、最具成長性的市場,即使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水平不高,也能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天養活」的優渥條件會滋生惰性。


另外,內地的重疾險一般只保35種左右的疾病,香港則可保60種左右;自閉症、塬位癌、植物人等疾病在內地少有保險公司肯承保,而香港公司均納入承保範圍。再如,在內地,重疾險投保人患病後,保險公司只給予一次性賠付;而在香港,一次患病可預支保額,保險合同繼續,再次患病可再預支保額


香港保險有多火?網易財經計算,從2006年到2016年6月底,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了1359億港元保險(約1168.24億人民幣),相當蘭州市2015年一半的GDP總量,能買下兩個光大永明人壽。赴港旅客中,理財險、重疾險、醫療險三者最受歡迎。內地和香港保險各有所長,香港理財險優勢明顯,內地意外險更划算,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

 

1.內地居民赴港投保驚現指數增長十年投保1359億港幣

 

近年來,赴港投保漸成熱門。香港保監處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6年內地居民共計購買了1359.14億港元(約為1168.24億人民幣)的香港保險,半年保費總額從2006年上半年的15.05億港元增長到2016年上半年的301億,10年翻了20倍。如下圖所示,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總額呈指數增長趨勢,過去半年增長量尤為驚人,接近2015年全年水平。

 


圖:2006年-2016年內地居民赴港投保新造保單保費(單位:億港幣) 數據來源:香港保監處官網

 

香港保險的火熱不僅反映在數據上。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在香港買買買排隊最長的不再是奢侈品店門口,而是保險公司櫃檯的簽單處。在香港工作的各行各業內地人加入了浩浩蕩蕩的「賣保險」行列,全職或兼職賣保險。根據香港保監處統計,目前香港境內有5萬餘保險代理人。在這個人口720餘萬的城市,幾乎每140個人當中就有1個在賣保險。

 


 

圖為香港某保險公司櫃檯等候簽單的長隊。圖片來源:網易財經

 

2.內地香港保險產品PK:香港理財險優勢明顯

 

香港保險為何火爆?一個說法是香港保險具有費率低、收益高、保障範圍廣等優勢。據香港保險代理人介紹,赴港旅客中,理財險、重疾險、醫療險三者最受歡迎。網易財經分別對比了內地和香港這三類保險產品發現,香港理財險分紅更多,優勢明顯;重疾險兩者各有千秋,內地保險保障疾病種類多,香港保險對疾病的定義更加寬鬆;醫療險方面,香港高端醫療險針對性強。

 

(1) 理財險:香港保險以美元計價規避人民幣貶值影響

 

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保險公司,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是用戶購買的熱門選項。這類產品兼具保險和理財功能,保障的同時還能獲得收益。網易財經列舉了幾款有代表性的內地分紅險和香港分紅險,可以看到,香港分紅險的投保年齡更寬、限制條件相對少、保障期限有優勢。最重要的是,隨著時間增長,香港保險的收益增加更多。

 


 

圖:四款保險產品對比 (來源:網易財經)

 

事實上,內地投保者更看重香港理財險的資產配置功能。一方面,香港保險可以用美元計價,美元匯率相對穩定,能夠避免保單貶值;另一方面,購買香港保險不受5萬美元外匯額度的限制,投資者如想加大海外資產配置力度,香港保險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香港保險具有較好的避債避稅功能,對高凈值人士而言,是傳承財富的重要工具。

 

(2)重疾險:香港與內地保費差距不大

 

重疾險關鍵看兩個指標:一是保費,二是保障範圍(包括疾病種類和疾病定義)。

 


 

圖:香港與內地重疾險對比 (來源:網易財經)

 

可以看到,在疾病種類、保額上,內地保險和香港保險上差異不大,部分中小壽險公司的重疾險也很出色。需要指出的是,內地保險公司對疾病的定義更嚴格,例如「遺傳性疾病、先天染色體異常」、「被保險人2年內自殺」等許多情況均不在內地保險公司承保之列,而香港則只有「被保險人1年內自殺」和「觸犯法律」兩項「不保」。

 

(3) 醫療險:香港高端醫療險針對性強

 

對於高端醫療險而言,香港保險的覆蓋範圍雖不如內地廣,但針對性更強。以投保客戶30歲為例,內地保險選擇全球(除美國)範圍的住院加門診保障共需支出保費3.3萬元,即可獲得每年最高2000萬的住院保障及50萬的門診保障,而同等條件下,香港保險則需2.8萬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萬每年的醫療保障費用。儘管這方面差別不大,但香港保險可以選擇一定範圍內的費用自付,超出該範圍才由保險公司賠付,如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每年需要交納的保費。如果按照這種投保方式,每年9.6萬以內的醫療費用由投保人支出,則僅需1.7萬元即可享受最高1440萬每年的醫療費用,槓桿比為1:847,也與目前國內醫保的覆蓋範圍吻合,即小病可以用普及醫保,大病可以用高端醫保,實現低費用,全覆蓋的效果。

 

(4)意外險選擇內地保險更划算

 

並非所有保險都是在香港買划算。有理財規劃師認為,內地的意外險不少性價比優於香港公司,同時目前境外的保險公司一般也不接受以意外險作主險。她建議,內地和香港的保險各有所長,投資者不應盲目跟風,在選購保險時要根據專業人士的意見,再綜合自己的實際保障需求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3.誰在購買香港保險?非富階層比例擴大

 

數據顯示,內地居民保單佔香港新造保單的比例從2006年的5.62%增長至36.9%,越來越多內地客購買香港保險。有香港保險代理人介紹,前往香港購買保險的不僅有傳統意義上的富豪、中產階級,還有不少普通工薪族。她表示,保險意識、接觸保險的渠道比家庭經濟條件更重要,更能影響保險購買決策。富裕階層購買的保單金額高,中產和普通工薪族購買的保單數量多。地域方面,沿海地區購買多,內陸地區購買較少。

 

4.風險提示:買港險需本人前往香港謹防地下保單

 

香港保險火爆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今年4月,保監會發布了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五大風險提示。

 

保監會表示,因香港與內地保險業務在適用法律、監管政策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存在風險:首先,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其次,購買香港保單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若人民幣升值,香港理財險;第三,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第四,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第五,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此外,網易財經提醒,香港保單需要本人前往香港境內簽字生效,在內地讓人代為辦理不靠譜。


推薦閱讀:

TAG:十年 | 內地 | 地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