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三節 手足癬

第三節 手足癬

  手足癬是由絲狀真菌感染所致的傳染性皮膚病,近來發現白色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也可導致本病。根據發病部位可分為手癬(鵝掌風)及足癬(腳氣病),其中足癬的發生率遠比手癬高。

自測要訣

  西醫臨床分析:

  手、足癬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類型:1.乾性主要表現是手掌、腳底的皮膚粗糙變厚、脫屑、皸裂。2.濕性主要表現是腳趾、手指間發生水皰、糜爛並有滲出液。兩者具有明顯的瘙癢,反覆發作,纏綿難愈。

  中醫臨床分析:

  祖國醫學認為是風邪侵入,皮失濡養,或濕熱下注、久居濕地染毒所致。

警示

  ·真菌可經皮膚傷口而引起組織深部感染,當發現患處腫脹,膚色改變時,要及時就診,切勿在家自療。

  建議相關檢查:

  真菌鏡檢:可發現孢子和菌絲。

自療秘方

  一、外治療法

  1.風油精外塗於患處,每日1次。

  2.手足洗後晾乾,將藿香正氣水塗患處,每日2次。

  3.20%冰醋酸溶液適量,浸泡患處10分鐘,每日2次。

  4.水楊酸2克,硼酸、氧化鋅各10克,滑石粉78克,混合拌勻即可。每日塗患處2—3克,待皮膚乾燥脫皮後,改用腳氣膏或腳氣水。本方對糜爛型手足癬療效較好。  

  5.鮮馬齒莧適量。用水洗凈,搗爛絞汁,用等量米醋混合後塗患處。

  6.醋30毫升,鮮柏葉1把,皂礬6克。加水適量浸搽患處。或用土槿根皮9克研末,加米醋調成糊狀塗患處。

  7.有滲出用枯礬粉末外塗,或用5%醋酸鋁液濕敷,日3次。

  8.無滲出用3%克霉唑霜外塗,日3次。

  9.患足用高錳酸鉀溶液(1:5000)洗凈後,用消毒棉球蘸酒精塗於患處,每日2次,連用一周可見奇效。

  10.取大蒜若干,搗爛成糊狀敷於患處,約10分鐘左右將其擦去,再塗上一些金黴素眼膏,兩天1次,連用3次可愈。

注意事項

  1.日常應當保持足部清潔、乾燥、勤洗腳,勤換鞋襪。

  2.選用外用藥宜兩葯交替使用,同一種葯不宜久用。

  3.在腳癬治療時,不宜接觸肥皂、石灰等鹼性物質,以免使藥效降低。

  4.腳部癢時,許多患者有用熱水燙腳的習慣,這是不可取的,因其容易擴散癬症,甚至引發「流火」(淋巴管炎)。

自療誤區

  ·在病發初期,如局部瘙癢劇烈,盲目使用皮炎平、膚輕鬆等藥物止癢,會加重感染。  

健康知識鏈接:

  腳氣和腳氣病

  腳氣和腳氣病,它們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

  腳氣多指腳癬,是由淺部黴菌引起的皮膚癬菌感染性疾患。發病後,黴菌首先侵入腳趾間,出現水泡、脫皮及皮膚髮白濕潤等症。常因奇癢難忍搔抓而蔓延至腳底和腳背邊緣,嚴重者可終年不愈。治療腳氣可塗擦拭癬藥水或藥膏,同時注意腳部的清潔衛生與乾燥,鞋襪宜經常日晒消毒和換洗。

  腳氣病則是維生素B1缺乏症,其癥狀表現為多發性神經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嚴重時可出現心力衰竭,稱腳氣性心臟病;還有的有水腫及漿液滲出,常見於足踝部其後發展至膝,大腿至全身,嚴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積液。

  維生素B1存在於麥麩、米糠、瘦肉、豬肝、大豆、豌豆,花生等食物中,也可服用干酶母及復方維生素B製劑,以防腳氣病。


推薦閱讀:

春季皮膚病高發 過敏性皮炎痤瘡足癬最常見
足癬臨床路徑
《自我調養巧治病》:手足癬

TAG:足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