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一座城市的紅色紀念
廣安,一座城市的紅色紀念
2014-08-18 11:19華商網-華商報
|
鄧小平故居門口拍照的遊客 |
|
鄧小平銅像前拍照的遊客 |
|
1978年被鄧小平接見的鄧欲治老人 |
|
思源廣場鄧小平圖書館上的宣傳橫幅 |
1904年,鄧小平出生在四川廣安協興鄉(今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今天的廣安人多會很真誠地向外地來客說:我們感恩鄧小平。
用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的話說:「(這裡)每一塊紅色,都會唱出革命的歌曲;每一塊紅色,都是對小平同志的緬懷」。
位於川東的廣安,因為一代偉人鄧小平而獲得無與倫比的知名度,又因8月22日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全城一片「紅色」—到處懸掛著紀念小平的宣傳標語,剛剛修建運營的火車南站,過去正楷的站名,也因紀念活動的到來全部改換成了「小平字體」。甚至連馬路旁的停車帶、橋樑的護欄,都因紀念活動的到來,改換成了紅色。
這座被宋太祖趙匡胤「廣土安輯」之意的廣安城,同樣也因一部反映共產黨員革命精神的《紅岩》,增加名氣。用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的話來說:「每一塊紅色,都會唱出革命的歌曲;每一塊紅色,都是對小平同志的緬懷。」
「快來看喲,小平出來了!」
「快來看喲,小平出來了!」8月8日晚8時許,在鄧小平家鄉四川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儘管天氣炎熱,但村民們還是早早地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看電視連續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下午我就通過廣播通知村裡,觀看電視劇了。」村支書鄧治軍說。事實上,這裡的村民、甚至廣安市區的大多數人,都和鄧治軍一起,早在兩前天,便收到市委市政府發送的要求觀看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簡訊。之後,廣安區委宣傳部,再一次通過簡訊等方式要求區級各部門、各鄉鎮組織黨員幹部按時收看。
在1978年2月2日,曾受到鄧小平接見的原廣安縣委辦主任鄧欲治,也收到了簡訊。過去每天晚上會去河邊散步的他,當天晚上一直守在電視機前,從新聞聯播開始就等,終於等到了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看見小平出來,就覺得親切。」如今已經82歲的鄧欲治老人,提及鄧小平就滔滔不絕,當年小平不忘鄉音,一直喊玉米為苞谷;當年小平特別囑咐,不要當地政府照顧他幺舅家……如今閑下來的鄧欲治老人,每年都會去鄧小平故居參觀十來次,「閑了就會去」。在當年被接見時,鄧欲治已從事了21年縣委辦工作,而後,他升任廣安縣常委、組織部長。
「48集,不會落下一集。」鄧欲治說。不只是鄧欲治,對於廣安的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有著自己的方式紀念鄧小平。
每天晚上,當夜幕降臨,廣安城區的思源廣場,必定是熱鬧的。
思源廣場,興建於10年前,是為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準備的獻禮工程,如今成了廣安市民夜生活的活躍場所。廣場最高處放置著一口當年從澳門運送回廣安的銅鼎,與銅鼎下面「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鄧小平題詞,一起注視著這座城市。
廣場的兩側空地上,讓廣安與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城市接軌—人們紛紛跳起了廣場舞。只是略有不同的是,在這裡,歌頌鄧小平和改革開放的歌曲,成了廣場舞的標配。大媽們所跳的《春天的故事》,無論人數還是聲音都比年輕人跳的《小蘋果》氣勢大。
「沒有鄧小平,就沒有廣安的今天」
「這麼多領導密集到一個地方來,除了廣安,這麼大的中國,還能有幾個地方?」市政府工作人員陳改說。
全城區的主幹道上,所有的路燈下都懸掛起紀念小平誕辰110周年的紅色宣傳標語,一直通到3.5公里之外的「小平故居」;幾乎每一個十字路口旁的大廈外牆都懸掛起巨幅宣傳海報,俯視著這個閑適的西南小城;重要的地標建筑前,擺放著紀念小平的碩大的紅色氣球;剛剛修建運營的火車南站,過去正楷的站名,也因紀念活動的到來全部改換成了「小平字體」。甚至連馬路旁的停車帶、橋樑的護欄,都因紀念活動的到來,改換成了紅色。用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的話來說:「每一塊紅色,都會唱出革命的歌曲;每一塊紅色,都是對小平同志的緬懷。」
因為這場紀念活動,讓這裡稍微高檔一點的酒店,進入7月後幾乎天天爆滿,也讓很多人藉此提升了不少收入。這裡生活的人們,很多像陳改一樣,會很真誠地向外地來客說上一句:「我們感恩鄧小平,沒有鄧小平,就沒有廣安的今天。」
陳改能夠對外地來的客人,細數從今年開始,為了紀念活動,廣安政府做過的每一件大事。比如,2月19日,在鄧小平同志逝世紀念日時,將以前鄧小平上過的小學,改為鄧小平紅軍小學;為小平故里協興鎮25個村,捐建感恩堂義診室……
廣安市民廣場是按照紀念與改善民生相結合理念進行規劃的,集紀念、文化與休閑等功能於一體的市民休閑活動場所。該項目佔地250畝,建築面積達6萬平方米。
將政府為紀念活動所做的事情,講述給外邊的客人。事實上,對於從事政府聯繫接待工作的陳改來說,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他已經記不得自己接待了多少撥客人了。
「這座城市都為這場紀念忙起來了」
在今年四川「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兩次提及廣安—辦好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加快推進廣安川渝合作示範區建設……「這是多年來報告中提及廣安最多的一次。」陳改說。
而比陳改更有這種榮耀感的,是陳改的領導—廣安市委書記侯曉春。今年54歲的他,在鄧小平1977年復出的時候,只是一位知青。「年輕的時候,享受到了鄧小平改革的福利,在廣安工作後又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鄧小平留給廣安的財富。」侯曉春說,自己去杭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當地的書記都會會見。「要論行政級別,廣安可和這些城市差一大截。人家就是看著我是小平家鄉來的,所以感情特別好。」
廣安,這個在宋朝就得此命名的地方,因為小平故里,被外界格外關注,而他們也頗為珍惜。在小平故居,有一片片由各機關單位、企業通過捐資認林方式栽植起來的樹林。小平故里管理局副局長范先鋒介紹,對於哪些單位或企業能來捐資認林,是有嚴格標準的,會經過認真篩選。企業必須是那些有實力與口碑的才行,而且之前雙方還會約定,絕不能把捐資認林行為用作商業宣傳。「比如省內一家頗具實力的地產開發商,捐資意願很強,最後就被我們拒絕了。」
「我們這座城市都為這場紀念忙起來了。」計程車司機李裕達說。25歲的李裕達,因為參觀紀念的遊客不斷增加,收入也比之前每月提升了一千多元。
李裕達正開車前往的小平故居,位於協興鎮牌坊村的一個景區。經過廣安政府的打造,現在的小平故里,是以鄧小平故居為背景、被改建成的一座園林式旅遊區,佔地3.19平方公里,2013年10月就已經掛牌成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鄧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長錢奇說,現在已經將眾多相關的新景舊址,如故居、陳列館、緬懷館,銅像廣場、先人墓園、翰林院子、協興老街等但凡牽扯小平當年生活活動的場所,打通連成一片,改造成了一個現代風景旅遊區。
漫步於改造過的小平故居景區里,整潔的小道,遍地的草坪,盛開的花卉,名貴的樹種,到處置放的紀念石。不過,很多東西並非是小平故里舊物,也非廣安的特產,而是來自中國的四面八方。
「現在遊客已經看不到我們廣安人自己種的樹了。」小平故里景區的工作人員房先生說,過去當地人為了表達對小平的敬意,在一些節日會自發去種植一些樹木,但現在遊客看到的,基本全部都是由各單位贊助種植的樹木。
而鄧家老宅,也像本地樹一樣,深藏於整個景區當中。在舊時,鄧家算是一戶比較勤勞而殷實的農家。後來實行土地改革,作為黨和政府的主要領導人,鄧小平致信廣安政府,要求將自家的財產土地分給農民。如今經過修繕的鄧家老宅,佔地800餘平方米,有大小房屋近20間,木質結構,青瓦粉壁,屋裡還原的,是過去農家生活的場景,擺放的是過去農家生活用具,多少保留著當年的模樣,從中還依稀能想像出當年鄧氏先祖生活的場景,牆壁上貼著鄧小平少年時生活的場景繪畫。
一位從重慶開縣過來的遊客張女士,一個勁地跟隨同的人員探討著,小平故居廚房裡的碗和罈子是否是當年小平生活時所用過的。「那個時候怎麼會有現在我們用的罈子呢?」
今年年初開始建設的鄧小平緬懷館,佔地約5畝,總建築面積4012.6平方米,建築物高度約12.9米。由一個序廳、四個展廳組成,專門為鄧小平誕辰110周年準備的。原計劃6月底就對外開放,但並未如期開放。8月13日,華商報記者到訪時,工人正加班加點地布展和擦洗清理。據鄧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長錢奇說,預計8月18日正式開放。
「不能給小平的老家丟臉」
紅色,已經浸透了廣安人的生活。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廣安華鎣山地下黨和華鎣山游擊隊從事武裝鬥爭開闢根據地,之後,因此產生的《紅岩》,將這裡塑造成經久的革命紅色。大半個世紀之後,誕生紅色革命家的地方,紅色開始反哺。
位於廣安市區北郊、離城不過7公里的協興鎮牌坊新村,是鄧小平故居所在地,也是廣安最吸引人的地方。
這裡是四川省紅色旅遊的龍頭和全國紅色旅遊的重要目的地,2013年,廣安市紅色旅遊收入要超過120億元。「其中很多都是沖著鄧小平故里來的。」小平故居管理局辦公室張主任說,去年僅小平故居的參觀人數,就有200萬之多,而今年1到6月,參觀人數已經超過160萬。7月一個月,參觀人數就達到24萬,這個數字,要比去年同月多11萬,比十年前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的時候,多10萬。
「估計到8月22日那天,參觀的人會特別多。」張主任說。
不斷湧來的遊客,給鄧小平的老家牌坊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十年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是2000元,而如今已經到了15000元,這個村子已通上了水、電、氣和寬頻。「2003年村裡窮得連一台空調都沒得,現在都有一千多台了,一家好幾台。」鄧治軍說,基於鄧小平故居景區,這個345戶人家的村子,擁有農家樂52家、客棧118個,可同時接待5000人。
現在,粉牆黛瓦別墅式造型,讓這個佔地340畝的牌坊新村,處處體現著傳統川東居民建築的特色。已經當了15年村支書的鄧治軍說,「不能給小平的老家丟臉,讓外邊來的人看著寒酸」。
而這,只是廣安打紅色牌的一部分,廣安用「小平」這張牌,有著更大的「紅色計劃」—紅色體驗園、國防園、農業科技觀光體驗園以及紅色文化影視城等,有的已經開始了建設工作,有的已經建設完成了。「未來紅色旅遊將是廣安的一大筆收入。」市委書記侯曉春自信地說道。
「翻身不忘共產黨,致富更是鄧小平」是牌坊新村懸掛在村口的一副對聯。牌坊村村民鄧波說,每年鄧小平的生日、忌日,村委會都會帶領大家前去小平故居的銅像前,獻花表達敬意和感恩。家家戶戶的客廳,都懸掛著鄧小平像,村支書鄧治軍的辦公桌上,也擺放著鄧小平的簡介牌。在那個風雲際會、變化莫測的年代,當時只有15歲的鄧小平,從1919年夏天離開家鄉一直到1997年逝世的70多年裡,終生再未回過家鄉。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解釋鄧小平不回老家的原因時說:「父親自己不回老家,也不許我們回去。他說我們一回去,就會興師動眾,騷擾地方。」
(應受訪者要求,陳改系化名)
推薦閱讀:
※北方城市停工令越來越多為什麼?
※哈爾濱是座怎樣的城市?
※你對南寧這座城市印象如何?
※紐約老照片
※有沒有你特別喜歡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