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博物館 天工漢玉下

       

 

     漢代是我國古代玉器發展的顛峰時期,漢玉以其巧奪天工、精美絕倫而飲譽於世。漢代楚(彭城)國的治玉業十分發達。近年來,徐州漢墓出土了大量的漢玉,從宏篇巨構的玉衣、玉棺至長僅盈寸的佩蟬,均代表了我國漢代玉材和治玉工藝的最高水平。      「天工漢玉——徐州漢代玉器精品陳列」,是徐州博物館重點推出的基本陳列。展廳面積800平方米,展線320米。展出了徐州出土的漢代玉器珍品318件套。      展覽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遵禮儀俗 ——禮儀用玉。禮儀玉器主要用於祭祀、朝聘、會盟、喪葬等禮儀活動。漢代禮儀用玉的使用延續了周代的傳統,這個單元的重點展品有玉戈、蟠龍玉飾等。      第二單元:幻滅不朽 —— 喪葬用玉。喪葬用玉是為保護屍體而製作的殮屍玉器。漢代是我國喪葬玉器最完備、最興盛的時期。漢代人認為 「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只要將玉器覆塞於人體各竅便可防止屍體腐朽。漢代葬玉主要有玉璧、玉棺、玉衣、玉面罩、玉枕、九竅塞、玉握等。      1995年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是迄今所發現的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質最好、製作工藝最精的金縷玉衣。      陳列在展廳中心位置的是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棺,玉板均為新疆和田青、碧玉。玉棺由棺身和棺蓋組成,棺體木質髹漆,出土時棺木已朽,玉板散亂 。復原玉棺長280厘米、寬110厘米、高107厘米,使用2095塊玉板(片)鑲貼,玉板(片)組成幾何紋圖案,碩大的體量,甚是壯觀。      第三單元:溫其如玉——裝飾用玉。主要陳列佩玉及器物上的裝飾用玉兩類。主要展品有S形玉龍佩、蟬形玉佩、韘形玉佩、玉劍飾等。      第四單元:瑩潤華貴 ——生活用玉。展出了包括成套的酒卮、杯,盒、帶鉤、鎮、管形器和印章等。1995年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一組玉酒具由卮、耳杯和兩件高足杯組成,形制紋飾各異,華貴精美異常。      玉器廳的序廳照壁設計採用重要展品的圖形放大樣式,給人以視覺衝擊且直切主題。展廳空間迴旋通透,環繞展廳中間陳列的玉棺、玉衣,一種神秘、空靈的感覺油然而生。獨立展櫥中的特展文物和壁龕式展櫥中按4個單元陳列的展品,經過色彩與光線的映襯,精美的漢玉在整體氛圍中閃爍著靈光,觀眾的心靈隨著視覺的引導,對「天工漢玉」發出由衷的讚歎。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璧

璧,古代的一種器物名,一般為玉制,也有用琉璃制的。璧的形狀通常呈扁圓形,中心有一圓孔,但也有出廓璧,即在圓形輪廓外雕有龍形或其他形狀的鈕。通常在礦石山上開採出來。

《說文》中釋璧:"瑞玉,圓器也。"邢禹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於孔者名璧。"這裡把璧的形制講得十分清楚,"肉"是指周圍的邊,"好"是指當中的孔,邊為孔徑的兩倍便是璧。這一比例實際上僅僅是理想的,實際出土的玉器很少符合這一比例的。與此器近似的還有玉瑗,玉環,三者的名稱由中心的圓孔大小來決定,大孔者為瑗,小孔者為璧。孔徑與玉質部分邊沿相等者為環。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鼎彝俅,迎神圭璧收。"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鳳鳥紋青玉璧(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龍紋青玉璧(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龍紋青玉璧(獅子山楚王墓出土)3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龍紋青玉璧(獅子山楚王墓出土)3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白玉璧(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雷紋玉環(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雷紋玉環(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環,huan,從王從瞏。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

徐州博物館 西漢 谷紋白玉璧(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出土)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直徑14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玉璧青白色,用名貴的新疆和田玉製成,玉質溫潤。玉璧正面滿飾谷紋,排列有序,背面素麵。谷紋玉璧在戰國時期就很流行。戰國玉璧上的谷紋,穀粒似旋渦,排列緊密。漢代的谷紋璧則不同,穀粒小而圓,為較高的凸起,且排列稀疏。這類谷紋玉璧,最初出現於戰國時期長沙地區楚墓,由於楚文化對漢代藝術的巨大影響,致使漢代玉器中出現了這種穀紋玉璧。該玉璧雖然雕琢精細,但背面無紋飾,作為佩戴玉璧的可能性較小,可能是楚王斂屍用璧,也可能屬禮玉。

徐州博物館 東漢 豬形玉握(喬家湖漢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熊形鎮(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熊形鎮(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卮(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卮(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卮(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高11.8、口徑6.7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玉卮由半透明的和田玉製成,溫潤光亮。然蓋呈淡青色,卮身青色泛黃,顯系兩塊玉料雕琢。器蓋、器身以子母口相扣合,蓋紐為五瓣柿菱形。蓋面四周凸雕三枚柱狀紐。器身呈筒形,口略大,下有三獸形足,挺拔而不失穩重。口沿及底邊各有一捲雲紋飾帶,其間滿飾勾連雷紋,整潔而優雅。此器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研究價值。      文獻資料中,卮常為酒器,《史記·項羽本紀》:「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玉卮,是漢代皇室貴族最喜歡使用的玉酒器,多在重要場合使用。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劍格(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鳳鳥螭紋玉劍珌(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鳳鳥螭紋玉劍珌(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藏品尺寸:長6、寬4.6—5.9厘米藏品來源: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     玉劍珌以透閃石雕成,玉質晶瑩滑潤。通體透雕盤繞虯曲、姿態各異的5個螭虎和1隻鳳鳥,形制比較特別,螭虎被雕琢得強健有力,造型十分生動,充分體現了西漢時期精湛的琢玉工藝。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劍珌(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劍珌(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劍珌(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劍璏與玉劍珌(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劉和玉印(火山劉和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劉宰雙面玉印(韓山劉宰墓出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劉治雙面玉印(翠屏山劉治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劉注龜鈕銀印(龜山楚襄王劉注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斂葬玉(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斂葬玉(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斂葬玉(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斂葬玉(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獸面紋玉劍珌(馱龍山漢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聯玉管(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聯玉管(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聯玉管(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聯玉管(獅子山楚王墓出土)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26.2、寬2.9cm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玉管為兩根同樣的細長圓管並聯而成,兩端連接處各以淺浮雕技法雕出一獸面紋。首面雙目圓睜,兩條長長的眉毛彎曲上卷,鬍鬚在鼻端對稱分布,須尖下彎,鼻子上端延伸出一冠狀飾,顯得十分威嚴。玉管中空,一端封閉,兩端均飾有勾連雲紋,中部磨光,素麵。雙聯玉管由一整塊新疆和田青白玉透雕出兩管,玉管一端封口,兩端留出連接部位,設計巧妙,琢磨精細。迄今尚未發現類似的玉管,這件玉管作何用途,仍待研究。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聯玉舞人(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聯玉舞人(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肛塞(火山劉和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蟬(後樓山一號墓出土)古人注重玉蟬,生以為佩,死以為含,自漢代以來,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將玉蟬放於死者口中稱作含蟬,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復活。把蟬佩干身上則表示高潔。所以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觹(獅子山漢墓出土)觹是古代的一種解繩工具。發展:最早古人結繩記事,觹就是用來解繩結的工具,後來發展成為一種配飾。在漢代,人們還會用玉韘和玉觹搭配著穿戴,當做飾品裝點儀容。《詩經》曰:        芄 蘭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有枝尖又尖, 兒童解錐帶在身。雖然解錐帶在身,哪裡懂的大人事。大搖大擺擺架勢,飄帶長垂難收拾。

芄蘭有葉似半圓,兒童扳指帶在身。 雖然扳指帶在身,哪裡有力勝大人。 大搖大擺擺架勢, 飄帶長垂難收拾。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璜形玉握(後樓山1號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谷紋玉璜(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龍鳳紋玉璜(獅子山楚王墓出土)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4.2、寬2.1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玉璜出土於甬道中,是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眾多玉璜中最為精美的一件,系用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璜體上下兩側和兩端皆減緣形成牙槽,而中部較大部分減緣則與一般玉璜不同。玉璜兩面紋飾相同,每面以穿孔為中心,中間為一獸面紋,兩側各雕一龍,龍首一側為鳳喙,龍身旁布滿鳳羽。龍身外各雕四條相互虯曲蟠繞之龍。整件玉璜全部採用淺浮雕,兩面共雕飾20條龍、4隻鳳鳥和2個獸面,即使穿系孔的周邊亦浮雕出圓廓,不留空白,但構圖飽滿,密而不塞,給人以龍鳳呈祥、龍騰萬里之感,構圖奇妙,工藝精湛,令人叫絕。玉璜自新石器時代出現後,造型變化較小,出廓、兩端雕出龍首,璜體一般飾蒲紋、谷紋、捲雲紋等。雕刻技法多為局部透雕或浮雕,也常使用線雕。 

徐州博物館 西漢 谷紋玉璜(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出廓行龍紋玉戈(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龍首玉帶鉤(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出廓行龍紋玉戈(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寬17.2、高11.2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玉戈出土於西側第4室門道北側的擾土中,質地細膩,色澤溫潤,玉料為新疆和田青白玉。玉戈短援、長鬍,胡刃上有一棘刺,刃厚0.35厘米。闌側三穿,方形內,內上有一橫三角形穿孔,孔長0.9厘米。援及胡部主體飾以淺浮雕的勾連雲紋。援上、下刃部內側有陰刻雙線邊框,框內陰線刻小「S」形紋。間部用陰線細刻成四個大的「S」形紋。援、胡之下透雕有一隻異常兇猛的螭虎。螭虎頭上尾下,略成「S」形,虎口大張,利齒外露,尖耳圓腮,細長腰,背有毛羽三縷,豐臀,尾上卷,作奔走狀。玉戈主體兩面紋樣相同,戈內上角作一缺弧,而十分突出的則是戈內兩面紋樣的差異。一面淺浮雕猛虎,虎昂首張口長嘯,利齒尖耳,肢體隨戈內穿孔形狀作「U」字形捲曲迴環。另一面則淺浮雕朱雀紋飾,朱雀直頸挺首,有後斜的羽冠,突額圓睛,鉤喙開張,長尾披垂,雙爪上揚。整件玉戈造型別緻、紋飾精美、動物形象生動傳神,堪稱西漢玉雕藝術品中的上乘佳作。

徐州博物館 西漢 虎形玉枕飾(獅子山楚王墓出土)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寬5.4-11.5、高5.8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玉獸首是楚王玉枕兩端的組件。用玉質上乘的新疆和田青白玉製成,晶瑩溫潤。玉獸首採用高浮雕和透雕技法雕琢而成。瑞獸闊鼻,大口,長眉,雙目圓睜,眼球中央淺浮雕出一圓形代表瞳孔,捲曲的雙角從兩耳後繞出,額部有高浮雕的冠狀飾。構圖複雜而嚴謹,線條流暢而生動,把瑞獸刻畫得既威嚴又無恐怖感。楚王玉枕上的龍形玉飾和其他玉組件均由玉質極好的和田玉製成,龍形玉飾系兩面雕琢,然後對剖而成兩件,工藝極其精細。該玉枕雖尚未修復,但可看出楚王玉枕的製作工藝和玉質明顯優於同出的「食官監」玉枕和楚王寵妃的玉枕,體現了漢代喪葬用玉的等級差別。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鋪首(火山劉和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S形玉龍佩(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17.5、寬10.2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玉龍出土於西側第5室,以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瑩潤有玻璃般光澤,半透明,局部有沁斑。造型為單體龍,身體捲曲,呈「S」形,又稱「S形龍」,張須露齒,雙目圓睜,鬣毛向兩邊捲曲,頸部以陰線刻出一圈絞絲紋,前肢曲折,爪趾銳利,呈尖鉤狀,龍尾上卷並平削,通體飾勾連渦紋。這件玉龍繼承戰國玉龍的雕琢風格,採用陰線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等技法,把龍潛深淵、蟄伏待時的意蘊刻劃得淋漓盡致。玉龍眼睛下方有一鑽孔,為佩戴時的系穿用孔,表明這件玉龍為佩飾。      玉龍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通體圓雕,造型簡潔。稍後的良渚文化中也有圓雕玉龍。春秋晚期,玉組佩飾中出現了不少單體玉龍飾,多飾虺龍紋、捲雲紋等。大部分玉龍身體正中部有鑽孔,佩戴時可以保持龍體平衡。玉龍以平直體為多,造型簡單,略顯獃滯。晚期玉龍身體多弓形,又稱「S」形玉龍,造型較以前生動。以春秋末年山西太原晉國趙卿墓為代表,該墓出土了16件「S」形玉龍,龍體遍飾捲雲紋,卷尾,有的作回首狀,與戰國早期玉龍風格非常接近。戰國時期是中國玉器藝術風格發展史中最為輝煌的時代,玉器造型生動,變化多樣,雕刻細緻,紋飾風格上承春秋,下啟西漢,兼具傳統與創新。尤其是玉龍的製作,得到高度發展,造型變化多端,有平直形式、迴轉形式、「S」形式、多變式、龍鳳共身同體式等,素有「玉龍百態」的美譽。戰國早期玉龍紋飾多為雲谷相雜紋,中期逐漸演變為谷紋等單一而具有規律性的紋飾。

 徐州博物館 西漢 S形玉龍(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出廓鳳紋龍首玉衡(陶家山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出廓大玉璜(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出廓玉璧(獅子山楚王墓出土)3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出廓璜形玉佩(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出廓璜形玉佩(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出廓龍形玉佩(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18、寬11.9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龍形玉佩出土於西側第5室東端淤土中,用和田白玉製成。以淺浮雕、透雕技法整體雕出蟠曲的「S」形龍,龍身「S」形中部拱曲方正,上有一系穿用的孔。龍體豐腴,張口露齒,身飾勾連渦紋,龍爪簡化變形,龍尾呈鳳尾形。龍身上下飾透雕雲紋,使龍的周圍祥雲繚繞,給人以騰雲駕霧、飛躍於天的感覺。這種龍頭鳳尾的造型在漢代十分鮮見,而「S」形龍身的方正和鳳尾的婉轉流暢相呼應,使之方正而不呆板,流暢而不柔弱。整條龍鬣毛飛揚,威風凜凜,進射出力量和氣勢,具有西漢早期玉龍的典型風格。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龍璜形佩(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龍紋玉佩2(獅子山楚王墓出土)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20.5、寬6.6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雙龍玉佩出土於第一、二號塞石夾縫中,玉料為和田青白玉,略呈橫長方形,一側龍角有沁斑。玉佩上部兩側為兩條相背的虯龍,龍首向外而後昴,龍身蟠曲,張翼舞爪,龍尾內卷,二龍的龍身後部相連,並形成一個「T」形孔,可以穿系,構思巧妙。聯體雙龍通體透雕,二龍的造型及正、背面紋飾完全相同。龍身周邊有廓,龍身僅局部有陰線紋,整體造型莊重大方。      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玉龍,自此歷代玉龍的造型千變萬化,作為龍形玉佩有單體龍、同體雙龍、聯體雙龍等。但在兩漢時期,聯體雙龍玉佩並不多見。這件聯體雙龍佩不僅稀少,而且雕琢工藝精湛,晶瑩剔透,有玻璃般光澤,是不可多得的玉雕藝術中的上乘之作。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龍紋玉佩(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龍紋璜形玉佩(東洞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犀形玉嵌飾(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犀形玉嵌飾(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佩(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蟠龍紋佩(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蟠龍紋佩(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蟠龍紋佩(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5、寬3.9厘米藏品來源: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     玉佩以透閃石製成,由於受沁呈雞骨白,上有黃白色包漿,正面透雕蟠繞三螭,左上部螭首張口瞠日伸出體外。佩體上部正中雕一雙面螭首,螭口即為佩掛時穿系之孔。背面亦雕有蟠    閃石玉全稱透閃石玉,又叫軟玉,是由透閃石礦物組成。透閃石玉主要有四個來源,一是遼寧岫岩老玉料跟河磨玉料,二是新疆料,三是青海料,四是俄羅斯料。   從透閃石玉的產出情況來分又可分為山料、籽料和山流水。山料是指產于山上的原生礦,塊度大小不一,呈稜角狀,其典型如岫岩老玉料,而籽料是指產於河床里的玉料,經過長期在河床里沖刷滾動,磨圓都很好,並且表面形成一層石皮,例如岫岩的河磨玉就是非常珍貴的籽料。山流水是指原生礦經風化崩落,並由山洪搬運至山半腰、山腳或河床的上游,距原生礦較近,有一定的磨圓,表面光滑。   在評價山料時,首先要看料的塊度大小,越大塊的越難得,價值越高。其次要看玉的顏色是否好,以岫岩的老玉為例,其顏色以黃白色和白色為上品。然後要看玉的細膩、均勻程度,是否有油性,是否溫潤,瑕疵的多少及分布情況等因素。有些山料例如青海料,有時帶有團狀綠色,這對白玉的價值是有貢獻的,團狀的綠越正越均勻越好。有些山料有糖皮,例如岫岩的黃白老玉、青海玉、新疆且末、俄羅斯料有的有一層幾毫米甚至幾厘米的糖皮,如果糖皮顏色很漂亮,也會對價值有正面影響。有的山料中有玉夾石的情況,這將大大影響玉的價值。   一般來說籽料的質量多好於山料和山流水,如果子料有很漂亮的紅皮,將對其價值有重要貢獻,原因是可利用紅皮製作成俏色絕品,還可證明這是純正的籽料,價值倍增。例如岫岩的河磨玉用紅色的石皮做俏色雕刻出來的工藝品非常漂亮。繞虯曲的兩螭,整體造型生動,刻鏤精細。重僅18克。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飛龍(天齊山劉犯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飛龍(天齊山劉犯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虎形玉佩(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韘形玉佩(火山劉和墓出土)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7.1、寬4.5厘米藏品來源: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      玉佩呈青黃色,平面前尖後圓,中部雞心隆起,有一橢圓形孔。正背面分別雕刻一龍一鳳。龍首及鳳首並列,採用圓雕技法琢成。龍鼻和眼睛突起清晰,鳳冠突起,喙作內勾狀,回首展望。凹面邊端處陰線刻飾勾連雲紋。      西漢早期的韘形玉佩處於戰國風格向漢代風格的過渡期,形式多樣,有些韘形玉佩具有明顯戰國韘形佩的特徵,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韘形玉佩中就有這樣的佩。韘形玉佩在徐州地區西漢早期墓葬中較常見,獅子山楚王墓、北洞山楚王墓、簸箕山宛朐侯劉埶墓、韓山劉女宰墓、後樓山西漢墓M1等都出土有韘形玉佩。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這件韘形玉佩一側雕龍,另一側琢鳳,造型甚是奇特。宛朐侯劉埶墓出土的韘形玉佩為青玉質,扁平,呈心形,兩側分別雕飾雲紋和龍紋。韓山劉女宰墓出土韘形玉佩3件,均為白玉質。其中1件正面為長尾獸,體態矯健有力,玉佩兩側分別雕有龍紋和雲紋,雖殘但仍很精美。另外兩件玉佩兩側雕有雲紋。後樓山西漢墓M1出土的揲形玉佩一側雕行走狀的螭虎,另一側雕鳳鳥,形狀也很特殊。徐州地區出土韘形玉佩的墓葬均為楚國王室成員或地位較高的貴族,等級較低的墓葬不見韘形玉佩。      西漢中期的韘形玉佩已基本定型,心形主體中部的孔變小,兩側的附飾透雕,比早期的更加繁縟。附飾紋樣多為變形捲雲紋,個別為鳥獸紋。這一時期,徐州地區墓葬出土資料明顯比早期少,龜山一號「丙長翁主」墓出土韘形玉佩2件,均為扁平心形,兩側透雕捲雲紋。      西漢晚期,韘形玉佩的心形主體拉長,中間的孔變小,兩側及上端的透雕附飾更為發達,透雕的龍紋和捲雲紋比較誇張,整個玉佩形體狹長。徐州東洞山二號楚王后墓出土韘形玉佩1件,為白玉質,心形主體瘦長,正面微鼓,背面略凹,兩面均飾陰線流雲紋,佩體兩側附飾透雕變形動物紋,整件玉佩的風格特點與西漢晚期相一致。 

徐州博物館 西漢 蟠龍紋玉飾(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21.5、寬4.2—7.2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玉飾以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色澤泛青,局部有沁斑。造型略呈鏟形,周廓以陰線刻雙線「S」紋,線條流暢自然。玉飾前端透雕螭龍,龍身彎曲於鏟身方框內。龍首與龍身虯曲翻轉成「S」形,龍身渾圓健碩,具有掙脫外框束縛的內在張力,與鏟形框內外形成動與靜、力與美的和諧統一。鏟形體前端和一側透雕變形捲雲紋圖案。鏟形體後端有短柄,柄上有一圓孔,孔為饕餮紋圖案之口,饕餮眼鼻清晰,另一側陰刻花紋圖案。從該器後端短柄有穿孔判斷,應為安裝在某種器物上的飾件。通觀該器,其造型特殊,玉質優良,雕琢工藝精湛,實為漢代玉器中的精品。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透雕紅玉立鳳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透雕紅玉立鳳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龍鳳紋玉衡2(蘇山頭漢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龍鳳紋玉衡2(蘇山頭漢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龍形玉佩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龍鳳紋玉衡2(蘇山頭漢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喪葬用玉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鑲玉漆棺(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鑲玉漆棺(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鑲玉漆棺(獅子山楚王墓出土)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280、寬110、高108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鑲玉漆棺出土時已散亂,棺木朽毀,剩下大量原來鑲嵌在棺壁外面的玉片。玉片在盜洞、甬道、東面第5側室和西面第5側室等都有發現,共清理出1781片,有三角形、菱形、長方形、正方形、窄長條形、弧形等。其中大玉版厚薄不均,分素麵、帶孔和帶玉璧圖案三種,絕大多數玉版背面都有朱書文字,內容為其尺寸和方位等。鑲玉漆棺局部保持鑲貼原狀的僅有六組。1998—1999年,徐州博物館根據出土狀況,在認真細緻研究的基礎上,對鑲玉漆棺進行了成功修復。      復原後鑲玉漆棺實際使用玉片的總數達2095片,多為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的碧玉。鑲玉漆棺由棺體和棺蓋兩部分組成,棺蓋由六排大玉版成行排列。兩側面的棺蓋部分由菱形玉片及三角形玉片組成橫菱形圖案,四周以五孔長方形玉片鑲邊。棺體側面上部三分之二部分以四組豎菱形玉片分割成三個平面,中間平面以五個飾玉璧的玉版組成對稱圖案。五個玉璧圖案與東漢畫像石中五星連珠的畫像相似,可能寓有《後漢書·天文志》所載的「五星如連珠,日月若合璧」之意。兩側平面為豎長方形,原應有彩繪或其他裝飾。下部亦以菱形、三角形玉片滿貼,中間留橫長方形空白。四周亦以長方形玉片鑲邊。鑲玉漆棺的頭、是檔鑲貼的圖案相同。上部棺蓋部分玉片排列與側面相同。棺體高度三分之二以上部分,兩側為兩組豎菱形玉片排列,中間由弧形玉片組成圓形圖案,下部裝飾亦與棺側面下部裝飾相同,中間留橫長方形空白,所有空白的地方都有髹漆。棺蓋四周的長方形玉片的五個孔原都嵌飾小金釘,每個金釘重約6克。棺側璧形圖案玉版間的小孔每側14個,兩側共28個,都嵌飾大金釘,每個金釘約13克,但金釘幾乎都已被盜墓者洗劫。棺上鑲嵌玉璧的好孔直徑大小不一,用玉鉚釘、鑲綠松石玉鉚釘、貼金箔玉鉚釘、帶銅弧形框玉鉚釘等把玉璧鑲嵌在棺板上。在鑲玉漆棺的側面各有兩個形制相同的豎長方形和一個橫長方形髹漆空框;頭足檔各有一大圓及一個橫長方形髹漆空框。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鑲玉漆棺(獅子山楚王墓出土)局部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鑲玉漆棺(獅子山楚王墓出土)局部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泡釘(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泡釘(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東漢 銅縷玉衣(拉犁山1號墓出土)玉衣為帝王等高等貴族所用葬服,從等級上又分為金縷、銀縷、銅縷和絲縷四種。此件玉衣為方解石質。已造盜擾。恢復的玉衣總長164厘米,共用玉片2008片,以鎏金銅縷穿綴。

徐州博物館 東漢 銅縷玉衣(拉犁山1號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金縷玉衣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金縷玉衣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175、寬68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玉衣出土時已嚴重散亂,曾被盜墓者從棺室中拖至塞石上,抽走金絲,玉衣片散佈於內墓道塞石上和盜洞內塞石之間的夾縫中,不少玉片在抽金絲時被損壞。出土的4000餘片玉衣片,玉質溫潤,呈半透明狀。2001年徐州博物館對玉衣進行修復。修復後的玉衣由頭罩、前胸、後背、左右袖筒、左右褲管等十餘部件組成,玉片總數為4248片,穿綴玉片用的金絲重1576克。該金縷玉衣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製作工藝最精的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屍用具,用金屬絲或絲線將玉片連綴而成,也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喪葬用玉。又名「玉柙」、「玉匣」。漢代玉衣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和絲縷玉衣等。身份地位不同,玉衣所用縷屬也不一樣。已出土的玉衣資料顯示,西漢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數是金縷,也有使用銀縷、銅縷和絲縷者。這表明,西漢時期象徵地位和等級的玉衣縷質的使用並不嚴格,或者當時尚未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但從目前西漢楚國墓葬出土資料看,只有楚王或王后死後用金縷玉衣,王國內其他王室成員和高級貴族死後使用銀縷玉衣、玉衣套或玉面罩,表現出了較明顯的等級差別。

 

徐州博物館 西漢 劉犯玉面罩(天齊山劉犯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面罩(子房山3號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雙層玉面罩(小長山漢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枕(子房山漢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枕(蘇山頭漢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玉枕(子房山漢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食官監玉枕(獅子山食官監)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食官監玉枕(獅子山食官監)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食官監玉枕(獅子山食官監)

  徐州博物館 西漢 食官監玉枕(獅子山食官監)歷史年代:【西漢】藏品尺寸:長35.5、寬7.8、高9.5厘米藏品來源: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這件玉枕出土於獅子山楚王墓內的一座陪葬墓中,因該墓出土有一枚方形銅印,印文為「食官監印」,而取名為「食官監」玉枕。玉枕呈板凳狀。由枕足、枕板、獸頭飾三部分構成。枕板內為一長方形木枕芯,上面鑲飾有35片雕琢精美的龍形、長方形、「亞」字形等玉片。枕板兩端為獸頭狀玉飾。枕腿略呈「工」字形。這種形制的玉枕還出土於獅子山楚王墓西面第5側室和其他陪葬墓中,使用者應是楚王及殉葬寵妃。整個玉枕雕琢精細,華貴典雅,彰顯著使用者高貴的身份。此外,山東長清雙乳山西漢濟北王墓出土一件類似的玉枕,玉枕由核心木板、玉枕足、玉底板、玉面板和獸頭飾等18塊玉件組合而成。各部分的結合方式為:面板和底板分別粘貼在核心木板的上面和下面,兩件獸頭飾分別以內端截面穿孔插榫與核心木板兩端面結合,枕足也用同樣的方式插接在玉底板兩端的核心木板底面,側邊板粘貼於核心木板兩側。由於長清雙乳山濟北王墓的玉枕出土時基本保持原位,其結合方式比較清晰可信,對於幫助我們了解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枕的結構和復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推薦閱讀:

在徐州醫科大學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如何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
豐太陽穴改變你的臉型
咖啡斑如何治療?
徐州有哪些適合一個人吃飯的餐廳?

TAG:博物館 | 徐州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