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熊」家長,素質教育從自身做起!

昨天在跟一位4歲寶媽聊天,正好聊到「熊孩子」的話題,因為那位寶媽在前不久就碰到一位「熊家長」

事情是這樣的「她帶女兒去親子園玩,剛好女兒在玩橡皮泥,可能是因為女兒手裡的橡皮泥顏色特別。

剛好旁邊一個小男孩看到了,不管3721直接搶了過去,女兒當時直接反抗,結果被小男孩一拳打到了臉上。

雖然打的力氣不大,但是女兒還是受了委屈,大哭了起來。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更寒心,男孩的家長直接從旁邊拉走小男孩,一句不提就拉走了。

旁邊的人都在議論,這個家長太不懂教孩子了,結果男孩家長反身就是一句「小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是她女兒太嬌慣了」

相信大家都有經歷過這些情況,在莫媽看來,對付熊孩子根本不是問題所在,跟熊孩子比起來,熊家長才是問題所在。

我看過很多文章,大多都是如何對付熊孩子,但如果只看到熊孩子,沒有看到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如果我們惹不起,還是可以避得起的,在莫媽看來,一個家有熊孩子,最大問題還是熊家長。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防止自己也成為了所謂的「熊家長」。

熊孩子不可怕,熊家長才可怕

以前有個新聞說,一個小男孩不知輕重,把小區十幾輛車划了,他的媽媽帶著他挨家挨戶誠懇道歉,並承諾給鄰居們修車,結果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諒解。

哪個孩子還不能犯點錯了?只要家長敢於負責、態度端正,並及時教育了孩子,沒人會跟一個孩子糾纏不休。

孩子不是生下來素質就分三六九等,素質這東西,必然是由家長日積月累的言傳身教塑造而成。

而所謂的熊孩子的素質,肯定是由家長不講規則和界限的溺愛縱容強化而成。

所以有句話說的好「有個三觀正的媽媽,對孩子有多重要」。

然而許多熊家長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在他們的意識里,「熊」的行為代表著率真、活潑、可愛、孩子氣。

如果別人不包容自己的孩子,就是「大人跟孩子計較、不像話」。

一旦在公共場合出了些吃虧的事兒,熊家長的本性也就暴露無遺。

不想成為熊家長,我們該怎麼做?

如果父母在孩子禮儀意識形成之初就點滴引導,那麼孩子必然會懂得分寸,有讓人如沐春風的行為舉止。

教養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結果。

我的姐妹小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女兒5歲了。

有次中午我上她家竄門吃飯,她的女兒自己吃完飯就去玩玩具了,點鐘剛到了1點整。

鬧鐘正好響起,她女兒就站起身準備睡覺了。走之前跟媽媽說了句「媽媽,待會兒你要輕輕喔」。

當時我還問了下小麗,她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她說「因為她爸爸有午睡的習慣,中午不睡覺的話,下午上班就沒精神,所以不能吵到。

加上我們住的是樓上,有時候寶寶玩玩具很調皮,容易吵到樓下,所以在2歲之前就開始培養她換位思考。

所以每次在中午吃完飯後,只要到了1點睡覺時間,她都會輕輕走回房間,不會再調皮。」

當時聽到她說的,我都感覺佩服,我們做父母的,真的要學習太多了。

只有父母身體力行地把自身的修養當做最重要的事來對待,孩子才能一點一點學會教養,才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而有句話也說的好「一個被經常稱讚有教養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面子。」

如果父母拿孩子的東西時都會平等地跟孩子打招呼,那麼孩子必然會懂得尊重別人的物權。

如果父母在背後議論評價別人總是溫暖中肯,那麼孩子必然不會尖酸刻薄出口傷人。

如果父母在公開場合輕聲細語、注意不妨礙別人,那麼孩子必然不會大喊大叫、肆意妄為。

如果父母在孩子禮儀形成之初就引導點滴,那麼孩子必然會懂得分寸。

一分鐘認識我

大家好,我是「莫妮卡麻麻」很幸運與你相遇。莫媽是教師出身,也曾做過童書編輯,典型的大女人主義。

每天帶娃的同時,積累了許多育兒經驗。每天除了上下班,我都會在公號分享自己真實帶娃的心得與感受。

我喜歡看書,也喜歡做菜,累計已經發布200多篇原創心得,得到許多寶媽的支持。

在這裡沒有條條框框,只有用心的分享,與孩子一起成長,是我最好的修行。

如果你是媽媽關注我准沒錯,我們以閨蜜相待,願咱們在育兒路上共同成長!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學跟自己專業或者工作不相關的特長呢。?
國家提供給導師的研究生培養經費是多少?
掛一個北郵人論壇的人
為什麼小孩喜歡玩挖土機?
生物科學出國讀研詳解

TAG:教育 | 素質 | 素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