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蕁麻疹、濕疹、雀斑、粉刺(青春痘)、牛皮癬、皮膚瘙癢

蕁麻疹

處方一:地膚子20克 白芷 防風 川椒 透骨草 赤芍 一枝蒿 獨活 荊芥各15克,用水1500克煎沸,洗全身,洗時應避風。一般2劑即痊癒。

處方二:桂枝10克,浮萍20克,地膚子15克,焦蒼朮15克,炒薏米40克,防風15克,銀花50克,紫花丁30克,牽牛子20克,連翹15克,車前草20克。(此為大人用量)一般3-5劑即痊癒。

用法::水煎溫服,一日一次。瘙癢難忍者,加皂刺7.5克

處方三:蟬蛻〈日光爆曬研細末〉6,黃酒二十毫升左右〈此是3歲患兒用量,可隨年齡及體質酌情加減〉。

用法:取一瓷缸,加水150毫升左右,置文爐待水沸,將蟬蛻和黃酒加入缸內,一次服,蓋被微汗效果更加,每晚臨睡時服一劑。

處方四:紫草根,金銀花,土茯苓,赤小豆各9,白蘚皮,赤芍,連翹5.4,荊芥4.2,甘草2.4,蟬蛻3。

用法:水煎服。

處方五:蛇膽一個。

用法:溫白開水沖服。本方應用經驗結果,只有一半人有效,有部分人出現不適,故此方應慎用。

處方六:炙麻黃6,桂枝,炙甘草,五味子3.6,白芍,代赭石,制首烏12,麥冬,党參,當歸,黃花各7.2。

用法:水煎分四次服用。

處方七:青皮,枳殼,木通,檳榔,炒神曲,連翹各3.6,山楂,地骨皮,川軍各6,麥芽2。

用法:水煎湯,一日三次飲服。

處方八:蠶糞。

製法:取蠶糞三小杯,加水約四百毫升,同時入砂鍋內,放文火上,煎成膏狀,收貯備用。用法:每次稍加濕塗於患處。

處方九:黃芪,地膚子各18,肉桂,制附子各3.6,党參,白芍,白朮,茯苓,赤芍,當歸各7.2,熟地9,川芎,烏梢蛇,炙甘草各4.8。

用法:水煎服。

處方十:香菜適量。製法:將香菜根或全菜放砂鍋中加水煎成湯劑。

用法:飲服,一日三次。

處方十一:蟬衣,黨歸各3.6,麻黃,荊介,防風,薄荷各2.7,生地黃,丹皮,赤芍,大力子,党參,浮萍,地丁,黃芩,黃芪,豆鼓各7.2,白芷,白蒺藜各5.4,桑白皮,公英各9,川連1.8。

用法:共末,水泛為丸。用法:日服三至四次,每次3.6克。

取一個雞蛋打糊,加入少許鹽,蒸蛋腦或沖雞蛋水,服用時放入一些純芝麻油(麻油一定要純,放時盡量多放些),每日一次

秘方;僵蠶12克,蟬蛻6克、川軍25克、薑黃2克。用法;共為細末裝瓶備用。每次10克,黃酒100毫升加15克蜂蜜沖服。發汗避風兩日,孕婦禁用。方解;大多一劑可愈。有道是患了蕁麻疹,全身癢難忍,中藥吃一付,立馬就斷根。

【處方】麻黃10克   桂枝10克   生石膏50克   甘草5克     赤芍15克   杏仁15克   生薑10克

【用法】水煎服,二劑

防風20g 荊芥20g 透骨草20g  艾葉15g 

 雙花15g 白蘚皮15g 苦參15g 蛇床子15g

 地膚子15g 當歸25g 黃芪30g 甘草10g  

註:3-6付痊癒,有過敏者,可加,地龍8克、羌蠶6克、蟬衣10克。忌辛辣發物1個月

用一兩的生地黃配上五錢的荊芥水煎服。

一個荊芥穗外搓方,一個荊芥配生地黃內服方,內外兼治,標本並行,其病立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何首烏、石菖蒲、威靈仙、胡麻仁、苦參、荊芥共六味,各9克,水煎服。趁熱服下,一般服一劑可愈,如若不痊癒者,按原方再服一劑。

醋加白酒可以治療風疹:一旦得了蕁麻疹,會奇癢難忍,且越抓越癢用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合成藥液,用此葯塗搽患處,幾分鐘後即可見效。

蕁麻疹偏方-蟬萍湯:蟬衣15g  浮萍15g  連翹12g  赤小豆12g  桑白皮12g  白鮮皮12g  蛇床子12g  地膚子12g  麻黃6g

慢性蕁麻疹偏方-舒膚止癢外熏方:苦參  白鮮皮  當歸  丹皮  地膚子  蟬衣  防風  蛇床子  烏梢蛇  土茯苓  紫草  丹參  紅花  各30g

 製劑用法  將上藥人中草藥熏洗治療機的煮葯鍋內,加適量冷水,接通電源煮沸。將汽箱內溫度調至41℃左右時,讓病人脫光衣服,坐於汽箱內,頭伸於汽箱外熏蒸。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汽箱內溫度控制在38—41C之間。熏蒸後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8天為1療程。

蕁麻疹偏方-通泄疏風湯:生大黃l0g  荊芥l0g  生梔子l0g  丹皮l0g  生甘草15--30g  白蒺藜l0--20g  苡米20g  赤芍10--15g  夜交藤20--30g

頑固性蕁麻疹偏方-黃地五蟲湯:黃芪l0g  地龍l0g  僵蠶l0g  土鱉蟲l0g  蘄蛇15g  全蠍3g  地膚子30g水煎服,每日1劑,1月為1療程。服藥期間忌葷腥(魚蝦及海產品)。

蕁麻疹偏方-養血祛風止癢湯:生地20g  當歸20g  徐長卿20g  白鮮皮15g  赤芍12g  丹皮12g  荊芥10g  防風10g  蟬衣10g  苦參10g  僵蠶10g  甘草3g       製劑用法  冷水浸泡1小時後,煎服,每日1劑。服藥期間忌葷腥、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適應病證  蕁麻疹,血虛風燥之證。

蕁麻疹偏方-消疹散: 藥物組成  蟬蛻  防風  細辛等量,冰片適量。

   製劑用法  將前三味研細末,人冰片,混勻。用時取藥粉0.2—0.4g置於麝香虎骨膏中,外貼於曲池、大椎、梁丘、懸鐘等穴,每日1次。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

    適應病證  蕁麻疹,風濕熱邪客於肌表之證。

寒冷性蕁麻疹偏方-變通陽和湯: 藥物組成  麻黃5g  炮姜5g  白芥子l0g  紅花l0g  熟地12g  桂枝12g  鹿角霜15g  荊芥15g  防風15g  黃芪18g  炙甘草6g

    製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病證  寒冷性蕁麻疹,衛陽虛兼感外邪者。

慢性蕁麻疹偏方-戟芪飲:藥物組成  生黃芪30g  巴戟天15g  橘核15g  川斷12g  白朮12g  桂圓肉10g

   製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病證  慢性蕁麻疹,陽虛感邪之證。

慢性蕁麻疹偏方-地膚白鮮湯:藥物組成  地膚子30g  土茯苓20g  白鮮皮15g  荊芥15g  秦艽15g  防風10g  蟬蛻10g  浮萍10g

   製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病證  慢性蕁麻疹,濕熱內結之證。

丘疹性蕁麻疹偏方-枳朮赤豆飲: 藥物組成  炒白朮6g  炒枳殼6g  蟬蛻6g  赤芍6g  防風6g  茯苓皮12g  赤小豆12g  冬瓜皮12g  荊芥3g

    製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病證  丘疹性蕁麻疹,濕熱內蘊之證。

丘疹性蕁麻疹偏方-健脾祛風湯:藥物組成  山藥6--12g  赤小豆6   炒白朮6--12g  炒枳殼6--12g  炒扁豆6--12g  銀花6—l0g  荊芥6--l0g  防風6--l0g  蟬蛻3-6g  砂仁3--6g

    製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根據不同的年齡選擇適當的劑量,煎取適量藥液,分3--4次/日口服。

    適應病證  丘疹性蕁麻疹,脾虛風濕熱邪外襲之證。

丘疹性蕁麻疹偏方-疏風祛濕湯: 藥物組成   防風l0g  荊芥l0g  桑葉l0g  野菊花l0g  羌活l0g  獨活l0g  徐長卿l0g  地膚子l0g  蛇床子l0g  帶皮茯苓20g  生白朮15g

    製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7劑為1療程。同時外用<醫宗金鑒)的二味拔毒散(雄黃、明礬)開水調敷,每日3次。

    適應病證  丘疹性蕁麻疹風濕毒邪郁於肺脾之證。

丘疹性蕁麻疹偏方-金苓小豆湯:藥物組成  茯苓l0g   雞內金l0g   防風6g   白鮮皮6g   金銀花6g  赤豆15g  甘草3g

    製劑用法  每日1劑,文火水煎2次,每次煎沸後再煎20分鐘。按年齡大小取汁50—200ml,分數次服完。

    適應病證  小兒丘疹性蕁麻疹之濕熱證

丘疹性蕁麻疹偏方-荊蟬湯:藥物組成  荊芥l0g  連翹l0g  銀花15g  蟬蛻6g  蒲公英15g  赤芍l0g  生甘草6g  牛蒡子l0g

   製劑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病證  小兒丘疹性蕁麻疹風熱毒盛證。

蕁麻疹偏方:荊芥6克,防風6克,大胡麻9克,威靈仙9克,何首烏9克,白蘚皮12克,水煎前服。處方:金銀花,犀牛皮,生地黃,連翹各15,土茯苓25,甘草,千里光各10。
     用法:水煎一日服兩次。
     主治:頭瘡,濕疹,瘡節,蕁麻疹。
     說明:犀皮一般藥店沒有,可用犀角替代。金銀花,甘草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土茯苓,連翹利濕解毒殺菌,生地,千里光涼血清熱涼肝利尿,犀皮〈角〉解毒而引諸葯達病灶。皮膚病外用配方特效治療濕疹、皮炎、蕁麻疹、帶狀皰疹、手足癬、腳氣、牛皮癬、痤瘡。

雙花、野菊花、淡竹葉、寒水石、土茯苓、白鮮皮、柴胡、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穿心蓮、半邊蓮、生薑皮、珍珠粉、枸杞子、丹參、党參、黃芪、白朮、人造牛黃、連翹、當歸、知母、紫草、甘草。各10克,用75%醫用酒精1000毫升浸泡7天即可應用,該方組方科學,無任何毒副作用,大人小孩皆可應用。酒精過敏者禁用。

濕疹

1:鍛石膏36,白芨粉18,密陀僧13,上輕粉9,枯白礬5。

製法:五味共為細末。

用法:臨用時以香油或凡士林調成百分之五十軟膏塗皰上,如有膿水淋漓者可用藥粉干撒皰面,每天塗搽三至五次。

 

2:綠礬,硫磺,雄黃,明礬,砒霜,珍珠粉各2,銅綠,升丹,皮底灰〈舊牛皮鞋底燒成的灰〉各3,紅毛油腳〈風毛油油腳〉適量。

製法:各葯研末混合,用紅毛油腳調戊糊狀。

用法:厚厚地塗於患處,幹掉的有水樣分泌物流出,繼續再塗。

3::馬齒莧18,龍膽草,紅花,甘草各5,黃柏,苦參,蛇床子,澤瀉各9,大黃4。

用法:水煎服。

4:金銀花,干菊花各36,川黃蓮,防風,蟬衣,生甘草各5,玉米仁9,土茯苓18。用法:水煎服,兒童用量酌減。

5:雄黃精,漳丹,黃柏各5,薑黃4,滑石粉34,孩兒茶5,黃連,甘草各2,梅片1。

用法:上述諸葯研細末,混勻,蜜醋一比三混合外搽。

6:狼毒120,枳殼500,硫磺180,冰片60,白礬145,煙葉54,葯椒36,生川烏145,生草烏145,楝銀白皮300,三仙丹靈藥108,米醋約9kg。

製法:除冰片,三仙丹靈藥(三仙丹組成:火硝,枯礬,水銀各18,用升丹法,取其升葯備用〉外,余葯加水約15KG,煮沸後小火煎三小時,濾去藥渣,將藥水與醋合煎,藥液煎剩三分之一時,再入冰片與靈藥,直至煎成稀糊狀為度。用法:局部塗搽。

7:苦參,黑豆各180,白蘚皮150,大楓子150,木槿皮,地膚子,蒼朮各90,生蔥二十根,五倍子60。

製法:水煎兩次,合併藥液約480,再用百分之九五之酒精240溶解樟腦,冰片各12後緩加入藥液中過濾分裝。

用法:先用百分之五十氯化鈉溶液洗洗患處皮膚,再將上述藥液外擦患處,一日三次,七日一療程。
處方:百分之七十五酒精500毫升,樟腦塊24個。氯黴素針5支,用法:把樟腦塊研碎,同氯黴素一起加入酒精內。用棉簽搽塗局部,一日2---3次,搽不到十次病就痊癒了。注意忌酒,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濕疹發癢,敷蜂蜜藕粉 用一份的藕粉,加上五份的蜂蜜,調勻了,敷患處。濕疹(皮膚起紅點、水泡、發癢):用綠豆3兩炒焦研成粉,用醋調勻塗患處,一日二次,連塗一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速愈濕疹膏:甘草、煅石膏各2兩,滑石1兩,枯礬、黃丹各5錢,共研末,麻油調塗患處。蟬蛻1兩、龍骨5錢,為末,凡士林1兩為軟膏,塗患處。屢治屢驗。濕疹(皮膚起紅點、水泡、發癢)用綠豆3兩炒焦研成粉,用醋調勻塗患處,一日二次,連塗一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
說明:這裡的醋是食用醋

雀斑

臉上黑星(雀斑)元荽(又名香菜),煎湯,一天洗三次,一個療程治癒。粉刺(青春痘)

  一主要特點:

1、多發於青年男女。

2、主要發生在面、額部,其次是胸、背及肩部等皮脂溢出部位。

3、皮損初期為與毛囊一致的圓錐形丘疹稱粉刺,分為開放性的黑頭粉刺和閉合性的白頭粉刺、同時伴有炎症損害如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

4、一般沒有不適癥狀,可有輕微癢、痛。

6、病程為慢性,時輕時重,多數至青春期逐漸緩解,少數患者至中年期方愈,可遺留色素沉著、瘢痕。

二、粉刺的中醫病因

1肺 熱 在中醫的理論中,有「肺主皮毛」的理論,當肺部有熱,就會在皮膚表面形成粉刺。

2氣血過盛 在中醫看來,人體體表的各種腫物都是氣血盛衰在皮膚的體現。青春期是人體的一個快速生長期,氣血在迅速的充實,當人體的氣血過盛,和臟腑不相匹配時,就會在體表以粉刺的形式表現出來。

3皮膚不潔  所謂皮膚不潔,就是指皮膚不幹凈、不清潔。如果長期皮膚不潔,常常會導致人體的毛孔或者汗腺堵塞。很多人認為皮膚不潔是洗臉不夠,其實皮膚毛孔的阻塞和內分泌的關係也很大,內分泌失調也會堵塞毛孔。當毛孔堵塞後,人體無法通過毛孔進行排泄,所以就形成了粉刺。

4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  中醫認為過度油膩的食物和酒會導致在體內聚濕成痰,中醫里所謂的痰,不僅僅是在肺部,而是會遍布全身。比如:流布到血管里就形成了血栓,流布到皮膚上就形成了諸如粉刺之類的腫物。

5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飲食、睡眠不規律、暴飲暴食、熬夜等等都會導致人體內氣血平衡發生紊亂,在體表形成粉刺。

6情志不暢處在青春期的人學習壓力比較大,內心比較敏感,社會閱歷和思想還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導致心情的不舒暢和波動。中醫認為,人體的情誌異常,常常會引起器質性的病變,粉刺的產生就是這種病變的一種體現。

7不正確的治療方式  包括用手觸碰、擠壓粉刺,形成感染,還有的人使用一些不正規的,含有激素的化妝品等,都會導致粉刺的進一步加重。

三、粉刺的中醫證型及治療:

1肺經風熱證:主要癥狀是:粉刺顏色比較鮮紅,以丘疹、膿皰為主,或有癢、痛,伴隨癥狀:大便乾燥。

治則治法:清肺胃熱,疏風解毒。

方葯:枇杷清肺飲加減:枇杷葉10g、桑白皮10g、黃芩10g、生石膏30g、梔子10g、枳殼10g、熟軍10g、連翹10g、公英30g。

加減:夾血熱可加用生地黃15g、丹皮;夾濕可加苦參10g、萆薢10g;心肝火旺可加龍膽草10g、燈芯草3g;肝鬱可加柴胡6g、鬱金10g。

中成藥:連翹敗毒丸、梔子金花丸、梅花點舌丹等。

2沖任不調證:主要癥狀是:面部常常出現丘疹、白頭、或者黑頭的粉刺,以及膿皰的發生。還常常伴有月經前乳房脹痛、心情煩躁、愛發脾氣,或者月經紊亂、痛經等問題。這些癥狀,在中醫的病名里叫做「沖任不調」。所謂「沖」,指的是太沖脈,所謂「任」指的是任脈,這兩條經脈都屬於奇經八脈之一。所謂「不調」,就是不協調,不和諧。任脈主要是調理陰經氣血,號稱是「陰脈之海」主要掌管「胞胎」(西醫指子宮和卵巢);沖脈號稱是「十二經脈之海」,掌管著女人月經和孕育的功能。所以,當任沖失調,不單會導致婦科疾病的發生,還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氣血瘀滯在皮膚表面,就形成了粉刺。

治則治法:調攝沖任。

方葯: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湯加減。

柴胡6g、白芍15g、枳殼10g、厚朴10g、陳皮10g、山楂10g、黃芩10g、蘇梗10g、木香6g、檳榔10g、熟地10g、當歸6g、川芎6g。

加減:經前乳脹者,加制香附6g、月季花10g;痛經明顯者,加失笑散。

中成藥:四物合劑、加味逍遙丸等。

3痰濕凝結證:

這種類型的粉刺患者主要是平時過度食用油膩的食物、過度的飲酒造成的。

主要的癥狀是:皮疹顏色暗紅,主要是以結節、囊腫為主。同時伴有胃口不好,大便稀溏的問題。

治則治法:消痰軟堅,活血化瘀。

方葯:化瘀散結丸加減

陳皮10g、皂刺5g、夏枯草10g、生牡蠣30g、生薏米30g、豬苓10g、當歸6g、赤芍10g、桃仁10g、紅花10g、丹參10g、金銀花15g。

加減:肝鬱可加柴胡6g、鬱金10g;月經不調可加益母草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

中成藥:散結靈、大黃蟄蟲丸等。

4濕熱蘊結證:

這種類型的患者主要的癥狀是皮疹紅腫疼痛,或有膿皰。伴有口臭,便秘,小便黃等癥狀。

治則治法:清熱解毒,清脾除濕。

方葯:清脾除濕飲合五味消毒飲加減:生白朮10g、茯苓10g、生枳殼10g、澤瀉10g、黃芩10g、黃柏10g、生地15g、梔子10g、連翹10g、苦參10g、金銀花15g、野菊花15g。

皮脂溢出多加用生薏米30g;感染重加公英30g、地丁15g;囊腫或結節加夏枯草10g、貝母10g。

中成藥:除濕丸、二妙丸、歸參丸等。

註: 推薦方葯及加減,臨床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劑量以藥典常用劑量為標準,可根據患者體質進行調整。

四、鑒別診斷:和粉刺癥狀比較像,但是不是粉刺的病型也很多,下面著重為大家介紹以下兩種:

1酒齇鼻:本病多在中年以上發病,皮損僅分布在以鼻為中心的面部,皮損除丘疹、膿皰外,還有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晚期可有鼻贅形成。

2顏面播散性粟粒狼瘡:本病多見於中青年,皮損以粟粒大小淡紅、紫紅色小結節為主,顏面口腔周圍發生,無自覺癥狀。玻片壓診可呈蘋果醬色。

五、粉刺患者日常注意事項:

1調整心態:可採用心理諮詢和宣洩的方法,緩解不良情緒,避免七情太過,防止情志內傷。

2合理調配飲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鮮水果、蔬菜,攝入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少食煎烤、油炸之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甜食,禁煙、酒。

3改變生活方式,適度運動:正常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可參與健身和文體活動,如慢跑、練氣功、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4避免搔抓及擠壓皮損。

5到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不擅自濫用藥物和化妝品,如糖皮質激素等。

六、粉刺的中醫治療方式:

1、中藥水劑內服。

2、中藥軟膏、中藥濕敷及中藥倒模。

3、酌情給予針灸、拔罐治療。

4、紅藍光、強脈衝光及超脈衝CO2激光治療

【秘方一】:川貝散  川貝母粉5克 純真蜂蜜一匙勺。服法:上二味共調水服,一日兩次。功效: 快速見效去痘,美白皮膚。【秘方二】:白果酊
白果150克,打碎成粗粉,加500毫升乙醇,共放入一個瓶子里,密封口,浸泡10天,即成白果酊。
取白果酊藥液,每天在患部,塗抹3-5次,20-30天即可根治,不留痕。
注意事項:
1,治療期間忌煙酒,雞肉,羊肉,辣椒等刺激性發熱性食物。
2,治療期間忌用一切化妝品。
3,治療期間每天按說明服用維生素E,這有助於瘡口的癒合,以保證不留疤痕。

雙甘露: 

【材料】:川貝母粉3~6克   純真蜂蜜一匙勺

【服法】:上二味共調水服,一日兩次。

【功效】: 快速見效去痘,美白皮膚。

【注意】:1. 純真鋒蜜是指未加其它添加劑的。2. 要用溫開水。

3. 早晚服用一次。

春天泡桐樹開花時,採摘一把鮮桐花,晚上睡覺時,先用溫水洗臉,取桐花數枚,雙手揉搓至出水,在患處反覆塗擦,擦至無水為止。然後上床睡覺,第二天早上洗臉。同法連用三天,治療期的病癒前,臉上不可塗搽任何化妝品。

組成:紅霉素粉 3瓶 甲硝唑36片 黃芪 5克 黃連5克 黃柏5克 大友誼雪花膏一瓶

製作方法;先把黃芪、黃柏、黃連用適量的水煎剩一小勺,甲硝唑打成粉和注射用的紅霉素粉合在一起,用煎好的藥水調成糊狀,再把大友誼雪花膏合在一起調和,裝入瓶中待用。

擦抹方法;早晚洗完臉擦患處,幾次就好,不再複發。

注意事項;一定不要吃辛辣食物,油膩不要吃的太多。

金銀花薏仁飲

材料:金銀花10克、薏仁20克、乾魚腥草12克、茯苓3克。

做法:1、將準備好的材料洗凈備用,然後把金銀花乾花和茯苓一起放入鍋中煮沸再轉小火熬制30分鐘。

2、將魚腥草也放入鍋中,繼續以小火煮制10分鐘後加入少許的冰糖即可熄火,

3、把所有的青草材料過濾後,放置待涼即可飲用。

功效:金銀花有降火清熱、排毒化膿的功效,而薏仁、茯苓則是有名的美容食材,幾種材料加在一起能有效消除皮膚上的痘痘以改善痘痘膚質,不可多得的美容飲品。

材料:野菊花50克、水200毫升

做法:將材料溶液後,將溶液冷卻後放入冰箱的冷凍室里凍成許多小冰塊備用(一般的冰箱都配有做小冰塊的模具)。然後,每天用洗面奶洗過臉後,再用一塊冰塊塗擦面部,每次塗擦10分鐘左右,每日二次。堅持一周即可見效,如果能長期堅持這一方法便可控制痤瘡的複發。

治青春痘特效秘方:

紅霉素粉 3瓶、甲硝唑36片、 黃芪、 黃連、 黃芩、  黃柏各5克  、大友誼雪花膏一瓶先把黃芪、黃柏、黃芩、黃連用適量的水煎剩一小勺,甲硝唑打成粉和注射用的紅霉素粉混勻,用煎好的藥水調成糊狀,再把雪花膏混合調和,裝入瓶中待用。早晚洗完臉擦患處,幾次就好。沒有副作用,效果顯著,皮膚恢復效果極好,永不再複發,一定不要吃辛辣食物,油膩不要吃的太多。

特效疤痕靈膏配製方五倍子850克  冰片2克  蜈蚣10條 老陳醋2500克  蜂糖150克,老陳醋放鍋內燒滾,五倍子研末放入醋里熬成糊狀,然後冰片研細,蜈蚣研末,放入鍋內攪拌均勻,再下蜂糖調和即可。每日二至三次塗抹患處,用上20天—30天既有好轉。直疤痕消除為止牛皮癬

處方一:蕪蔚子,板蘭根,銀花,紫草皮,生地,丹皮,白蘚皮各9,炒荊芥,茯苓,白朮各6,甘草2。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本方主治血熱型爭屑病。
處方二:生地,丹皮,莪術,茯苓,蕪蔚子,赤芍各9,丹參12,紅花6,烏梅18,煅牡蠣36,甘草2。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處方三:細辛15,馬錢子,生草烏,硫磺,冰片各3,雄黃,生白礬各6。用法:用酒精約二兩浸泡一周後,用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一至二次。
處方三:土茯苓18,忍冬藤,板蘭根,王孫,白蘚皮各9,山豆根,威靈仙各6,生甘草4。本方適用於血風熱燥型使用。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處方四:生地18,丹參,玄參,大青葉,白蘚皮,王孫,各9,麻仁,山豆根,連翹各6。本方適治於血虛風燥性患者。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牛皮癬:石榴皮、斑蝥、明礬研末混勻,以香油調成糊狀,敷於患處,每日兩次。 

治頑固性牛皮癬、瘙癢特效驗方:

復方阿司匹林20片 、冰片15克  、打成粉,用糧食米酒30毫升調合擦患處,輕者一天2—3次,重者一天多次,2天以後就見效,一個星期左右痊癒,永不在複發。不刺激皮膚,沒有副作用

牛皮癬、頑癬(銀屑病):側柏葉、蘇葉、各200克,蒺藜40克,共研粗末,裝紗布袋內,用水6斤沸煮後小火煮30分鐘,塗洗患處,日3次。將柳條切成12厘米左右長,放入鍋內用水煮,待水呈黑色時,燙洗患處,五六次後,牛皮癬很快消失,從未複發。此法可治多種皮膚病,有效率達90%以上。

牛皮癬驗方:一次凈特效方     作者:山東省棗莊長樂路8號山亭區第一人民醫院:張洪林、王瑞花

 

 本藥物是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藥,治癒率達到98%以上,有效率達到100%,而且只需塗抹一次即可痊癒,不複發,治療過程中無任何副作用。

配方:白芷20~50克,肉桂10~50克,斑蟊5~50克,醋酸溶液適量。製作方法:將白芷,肉桂、斑蟊共研磨成粉未或用粉碎機粉碎成粉,加入醋酸含量為1·5~3.0%的食用醋或1.5~3.0%的醫用醋酸溶液制至糊狀,即為牛皮癬一次凈成品。

 使用方法:牛皮癬一次凈是一種外用藥,局部分塊塗抹,每次3~5塊癬為宜,塗抹後局部出現泡疹及疼痛,等泡疹消退(一般3~6天)後,即愈!

用自己的尿洗7天即愈;用刀砍榆樹流出的水連抹7天(蘭州市醫生朱軍記)

洋鐵葉治療牛皮癬: 楊鐵葉子,學名是皺葉酸模,蓼科,蓼屬。東北人管它叫洋鐵葉、  羊鐵葉;天津人叫它牛西西;北京人叫它土大黃;江西、湖北人叫它血三七、化雪蓮、鮮大青;另 有羊蹄、癬草、牛耳大黃、鹽癬草、金不換、野菠菜、牛舌、紅筋大黃、金不換等等

洋鐵葉治療牛皮癬偏方法一:

取鮮洋鐵葉100克,米醋500克。把洋鐵葉洗乾淨,切碎,入玻璃瓶中,加入醋,蓋緊瓶蓋。一周後就可以使用。使用前先搖動,在用棉花沾葯汁,塗於患處。每天2-3次。一般塗上去後就可以止癢,但如果要治療好的話,則要堅持使用3個月---半年左右。

洋鐵葉治療牛皮癬偏方法二:

洋鐵葉搗汁1酒杯,米醋1酒杯,枯礬末1錢,混均塗於患部,一日三次。

此方雖然簡單至極,卻有奇效。尤其對頭,臉,耳朵,上身,手臂效果極佳。一試便知。此方出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醫學院教授趙霖提供。

  方法:綠豆三把,洗凈,加冷水熬開。開鍋5-6分鐘即可。
  一半到入盆中,晾溫。外洗。一日三次。(一定晾溫否則越洗越厲害)一半分數次內服。
  忌口:酒,冷飲,辣椒,西瓜,黃瓜,熬夜(最好11點前入睡)加走罐帶脈效果更佳。帶脈在後背腰帶部位,一周兩次。

銀屑病秘方:浮萍150克  雲苓皮125克  防風15克  炒黑豆500克,紅糖適量,共為散,一次兩匙,早晚分服。並不局限於辯證分型,周內即愈,且不複發

做法:取鮮荸薺15個,洗凈去皮,浸入90毫升優質食醋中,文火煎熬,約10分鐘後,荸薺將醋吸收,變硬,取出後搗成糊狀,密封於瓶內待用。

用法:先用紗布反覆摩擦患部,以發熱為度,再敷本葯,並蓋以敷料,每日一次。

療效:輕者3-5天,重者1-2周即愈,敷藥後,患處發癢,微疼為有效。如此藥用完未愈,再制第二劑。

鴯鶓油適用於:牛皮癬,濕疹,疤痕,皮膚腫脹,皮炎,鼻炎,癍痕疙瘩,粉刺炎症,放射治療,痔瘡,風濕症,關節炎,滑囊炎,跟腱炎,扭傷,運動傷,酸痛肌肉,剃刀傷,蚊蟲叮咬,口唇潰瘍和唇皰疹,灼傷,尿布疹,小傷口和劃傷,皮膚拉痕,老年斑,角質層及乾裂皮膚,指甲毛髮再生,等等

 葯洗方:黃精15克 霍香15克(或20克土槿皮)大黃20克 白礬20克 米醋3市斤

方法:用3市斤米醋熬制以上中藥,製成湯劑,溫熱,每次浸泡患處2~3小時。浸泡完後再煮熬湯劑至沸騰,以備下次再泡。
每劑葯可浸泡6~7次。每天浸泡一次,一周為一個療程。徹底根治

血消風散1號:黃芩5克 白鮮皮5克 生大黃2克 共為細末。

視其體質強弱,每服6--9克,每日二至三次。溫開水送下。或用開水泡服亦可,但量需稍大,初服大便次數增多無妨。用於銀屑病之風血熱風盛型療效較為理想。

活血消風散2號:烏蛇4克 胡麻4克 全蟲2克 熟大黃2克 防風2克 靈仙2克 石菖蒲2克白附子2克 獨活2克 甘草1克 共為細末。

視其體質,每服9--15克,日服三次,可服至每日50克,溫水送下,或製成丸劑服之。用於血虛風燥型銀屑病,療效滿意。初發用消風散1號,服用西維生素類,不用激素類與抗腫瘤藥物。舌紅苔薄黃或薄白而干,每服6克,日二次,體壯則服至9克,每日三次。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雞、魚、蝦、牛、羊肉類,七至十天即可收效,症輕服用原方即可,收效後仍需鞏固之,療效方易穩定。病久症重之銀屑病,用消風2號方,量可用至每日50克,如癥狀有風熱之徵則需加用消風1號暫服之。日久頑重者還需加用外用藥物,經驗認為中西醫並用,內服外用並用之綜合療法較好。中醫辨證診為血熱風燥則用1號方,血虛風燥則用2號方,或1號、2號交替服用,病情複雜者1、2、號並用,隨證加減劑量,靈活運用,葯簡效宏,服用方便。兩月為一療程 ,輕者一療程,重者則需二三個療程方可根治。

方中 白鮮皮,苦咸寒,祛風、燥濕、清熱、解毒。

治風熱瘡毒,疥癬,痒疹,風濕痹痛,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適用於風熱濕瘡毒,忌用於虛寒證。生大黃,苦寒,入血分,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氣香入氣分,少用亦能調氣,推陳出新,忌用於血虛氣弱,脾胃虛寒諸虛癥狀。

烏蛇,甘咸平,祛風濕,通經絡。風濕頑痹,風疹疥癬。酒浸焙乾研粉。全蟲咸辛平有毒,功用祛風止痙,通絡解毒,乃治風要葯。焙乾研粉。大黃酒制後瀉熱之功銳減,化瘀行血之功仍存。

中藥治療牛皮癬的方法:

一、當歸,赤芍,紅花,連翹,蒲公英,土茯苓,白吉利,何首烏,白花蛇舌草,白癬皮,蟬衣,荊芥,甘草,桑白皮。

用法:熬藥前,葯先放在熬藥的容器里,加入水,泡半個小時,效果好,水煎20分鐘,水煎好後倒出藥液,再加水再熬20分鐘,把兩次的藥液倒在一個容器里,分兩次喝完,即早晚各一次,要喝一星期停一星期不喝,因為此藥方對胃不好是緣故,

二、烏梢蛇、生地、川芎、桃仁、蛇床子、白鮮皮、連翹、芥穗、防風、浮萍、刺蒺藜,地膚子、紅花,丹參,久病氣虛加黃芪;癢甚加花椒。

用法:日1劑,水煎服。見效後改服第2方:刺蝟皮、烏蛇皮、土槿皮、黃牛皮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日3次,連服3天。

三、白芨、土槿皮、檳榔、生百部、川椒、大風子仁、斑蝥(去翅、去足)、水楊酸、苯甲酸。

用法:取白芨、土槿皮、檳榔、生百部、川椒五味,分別碎斷和碾壓,置滲漉器中(細粉在上,粗粉在下),另將斑蝥研細與大楓子仁混合,搗成泥狀,置滲漉器最上層,上加特製的木孔板,然後加白酒或60-75%乙醇高出生葯幾公分,加蓋,浸泡5-7日,滲漉,共用白酒或乙醇1500毫升。最後在滲漉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楊酸、10%苯甲酸,攪拌,溶解,即得。

按照牛皮皮癬的分型,治療牛皮癬的中藥方法:

一、血熱型

此型多見於進行期,皮疹發生及發展迅速,局部潮紅,新生皮疹不斷出現,鱗屑不能掩蓋紅斑,自覺瘙癢,並有心煩易怒、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滑或數等症。

辨證:毒熱蘊結,郁於血分。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方葯:涼血活血湯加減。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30克,紫草根、茜草根、丹參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二、血瘀型

此型患者病情穩定,鱗屑斑基底暗紅,鱗屑較厚,甚者為蠣殼狀,自覺瘙癢,舌暗紅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沉澀。

辯證:濕毒內蘊,血瘀絡脈。

治法:祛濕解毒,活血化瘀。

方葯:祛濕活血湯加減。

土茯苓30克,茵陳、雙花、連翹、野菊花、元參各15克,公英、地丁各20克三棱、莪術、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三、血燥型

患者處於該病消退期,病程較長,無新疹出現,疹色淡紅,呈錢幣狀或融合成片,浸潤、脫屑,舌紅少苔,脈沉細。

辨證:血燥血虧,肌膚失養。

治法:養血潤燥,

方葯:血燥方加減,

熟地30克,白芍20克。當歸、首烏、蜂房、天冬、麥冬、白鮮皮各15克

四、風濕熱型(關節型)

患者紅斑泛發、脫屑、皺褶處有潮濕、糜爛、關節紅腫疼痛,體腹脹、納呆、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濕熱壅盛,脈絡受阻。

治法:清熱祛濕,通絡止痛。

方葯:宣痹湯加減。

金銀花、防己、薏苡仁、滑石、靈仙、連翹各15克,蠶砂、赤小豆皮各10克



五、膿毒型(膿皰型)

在原皮損的基礎上出現密集的粟粒大小的膿瘡,可融合成為「膿湖」,結膿痂,可呈周期性,反覆發作,伴發熱,心煩口乾,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或呈溝狀舌,脈滑數。

辨證:濕熱內蘊,毒熱熾盛。

治法: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方葯: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金銀花、連翹、生地各30克,公英、地丁、野菊花、黃芩各15克,黃連、黃柏各10克,甘草6克。中藥治療頭皮牛皮癬柏仁油500克,豬膽160克,斑蝥160克,黃蠟40克,雄黃6克,乳香、沒藥各6克。製法——先將柏仁油、豬膽汁放入鍋內熬三沸,再把其它葯研成細末加入鍋內再熬一沸。出鍋裝入磁壇內,密封壇口,埋地下七晝夜取出備用。用法——先把癬面上的泡穿破,繼塗3-4次即愈。

1.血熱
證候:本型相當於進行期,皮疹發生及發展迅速,皮損系點滴狀或斑塊狀,新的皮損不斷出現,鱗屑較多,瘙癢明顯,常伴有心煩,口渴,大便干,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或滑數。
辨析:①辨證:本病多見於尋常型銀屑病。以皮損基底潮紅,有鱗屑,剝之有點狀出血點為主要辨證要點。②病機:血分熱盛,毒入營血,蘊伏血絡則皮損潮紅,脫屑剝之有血點,瘙癢。脈弦為血熱內盛之徵。
2.血燥
證候:本型相當於穩定期,病程較長,皮損肥厚,色暗紅,經久不退,皮膚乾燥瘙癢,新生皮疹較少,原有皮損部分消退,舌質暗紅苔薄白,脈結或沉細。
辨析:①辨析:本型臨床癥狀輕,以皮損肥厚,皮膚乾燥,瘙癢脫屑,脈緩或沉細為辨證要點。②病機:燥邪傷陰,陰血被耗,脈絡阻滯,氣血凝結不通,肌膚失養則皮損肥厚,皮膚乾燥、脫屑、瘙癢。脈緩或沉細為陰虛血燥之徵。
3.血瘀
證候:本型相當於退行期,皮損肥厚,色暗紅,經久不退,鱗屑附著較緊,肌膚甲錯,時有瘙癢,常伴有面部褐斑,舌質暗紅,有瘀點或瘀斑,脈細緩澀。
辨析:①辨證:皮損肥厚、色暗紅,經久不退,面部褐斑,脈細緩澀為辨證要點。②病機:氣血瘀滯,脈絡阻滯,肌膚失潤則皮損肥厚,色暗紅,經久不退。面部褐斑,脈細緩澀為血瘀之象。
4.膿毒
證候:在銀屑病皮損上出現多數密集淺在性小膿皰,有的融合成片,有燒灼感,伴有發熱,口渴,關節痛,尿黃,便結,苔黃,脈弦滑數。
辨析:①辨證:本型相當於膿皰型銀屑病。以皮損出現多數密集小膿皰伴全身癥狀為辨證要點。②病機:系濕熱蘊久,毒邪入里而發。
5.風濕阻絡
證候:銀屑病皮損合併關節病變,以手足小關節受損為主,關節腫、痛、活動受限,甚者僵硬
畸形,不能伸直,舌淡苔薄白膩,脈弦滑或濡。
辨析:①辨證:本型相當於關節病型銀屑病,以皮損基礎上合併關節病變為辨證要點。②病機:多因熱毒入血,兼有風濕,痹阻經絡所致。
6.熱毒傷陰
證候:因銀屑病自然發展或治療不當而致全身出現瀰漫性潮紅,大量片狀脫屑,伴有輕重不同的發熱、畏寒、心煩、口渴等癥狀,溲黃赤,便乾結,舌紅絳,無苔或有裂紋,脈滑數。辨析:①相當於紅皮症型銀屑病,以全身皮膚彌慢性潮紅,大量片狀脫屑,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癥狀為辨證要點。②病機:繫心火熾盛,兼有毒邪,鬱火流串,入於營血,蒸灼肌膚而成。 西醫診斷標準 銀屑病診斷標準:
(一)癥狀
1.原發疹為帽針頭至扁豆大小的紅色炎性丘疹或斑丘疹,迅速增大,擴延全身,呈特有的淡紅色,境界明顯,表面覆銀白色鱗屑。皮損可表現各種形態,如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花瓣狀、帶狀、蠣殼狀等。
2.剝去鱗屑可露出半透明膜(薄膜現象)。剝去薄膜則見有小的出血點,稱為Auspitz征。
3.皮疹可發生於全身各處,但以四肢伸側,特別是肘、膝部好發,呈對稱性。其次是頭髮、腰骶部。少數可見於腹股溝、腋窩、掌跖、指(趾)甲及枯膜部。發於指(趾)甲部者,甲根有「頂針狀」小凹陷,臨床稱「頂針甲」。
(二)分型:本病臨床上一般分為四型
1.尋常型:根據病程分三期。
(1)進行期:皮損浸潤明顯,鱗屑較厚,皮損周圍紅暈,受機械性剌激如針剌、搔抓或用剌激性較強的外用藥物,常在所剌激部引起新的皮損,稱同形反應,亦稱Koebher征。
(2)穩定期或稱靜止期:病情穩定,暫停止發展,炎症減輕,無新皮疹發生。
(3)退行期或稱恢復期:炎症基本消退,皮疹縮小變平,周圍出現色暈,色暈擴大,皮疹消退。
2.膿皰型:以掌跖部多見,重者泛發全身,皮疹為在紅斑基礎上出現針頭到粟米大小膿皰,或反覆發作,常伴發熱、關節痛等,皰液細菌培養呈陰性。
3.關節型:除有尋常型典型皮損外,伴關節痛,大小關節均可受累,可致骨質破壞,少數伴發熱等全身癥狀。
4.紅皮病型:常由不適當治療及外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而致,皮損呈瀰漫性潮紅、紫紅,甚至腫張浸潤,大量脫屑,常伴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

[附]分型
1.點狀銀屑病:皮疹散在,如米粒或小豆大丘疹損害。
2.滴狀銀屑病:丘疹如水滴大者,開始散發,後來可演變成較大的鱗屑性斑塊。
3.毛囊性銀屑病:鱗屑性損害如水滴大,位於毛囊口。
4.錢幣形銀屑病:由丘疹演變或圓形鱗屑性斑片損害,邊緣清楚,形如硬幣。
5.環狀銀屑病:皮疹向周圍擴大而中心減輕;形成環狀。
6.地圖狀銀屑病:皮損向周圍發展,中心退化,互相融合,呈一種奇異圖形,如地圖上陸地輪廓者。
7.蠣殼狀銀屑病:此類型的鱗屑實質上是強烈滲出過程以後形成的痂,如蠣殼樣。
8.瀰漫性銀屑病:身體大部分皮膚如整個胸廓、背部、四肢伸側出現瀰漫性大片銀屑病損害。 西醫診斷依據 臨床診斷 1.基本皮損為炎性紅色丘疹或斑丘疹,表面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發亮薄膜及點狀出血現象,基底浸潤明顯,可有同形反應。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型及紅皮病型四型。各有其不同的臨床特點。膿皰型是在尋常型基礎上出現多數無菌性小膿皰、膿湖;關節型除銀屑病表現外,伴有關節腫脹、疼痛、變形;紅皮病型是在銀屑病基礎上出現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腫脹,大量麩皮樣脫屑及正常皮島。 2.有一定好發部位,依次為頭皮、肘部、膝部、摩擦部位,也可泛發全身,包括粘膜部位及指(趾)甲。 3.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為主。 4.慢性經過,緩解與發作交替出現,常持續多年。有一定季節性,一般冬重夏輕。 5.可有家族史。 發病 本病病程長,經過緩慢,有的自幼發病,持續十餘年或數十年,緩解與發作交替出現,甚至有遷延終身者。 病史 癥狀 體征 一、臨床表現
(一)尋常型銀屑病
1.癥狀
(1)皮損初起為粟粒至扁豆大紅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後可逐漸擴大或融成錢幣或更大淡紅色斑塊,境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乾燥的銀白色鱗屑。(2)刮除表面鱗屑後,其下為一層淡紅髮亮的薄膜,稱薄膜現象,刮除薄膜可見露珠狀散在的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象(Auspitz氏現象)。
2.體征:多層銀白鱗屑、薄膜現象及AuspitZ現象是典型的臨床特徵。
3.臨床分期
(1)進行期:為急性發作階段,新皮疹不斷出現,舊皮疹不斷擴大,鄰近皮損常相互融合,炎症加劇,鱗屑增厚,自覺瘙癢。此期如遇外傷,注射等可在損傷處發生皮疹,這種現象稱"同形反應"(Koebner現象)。
(2)靜止期:病情停止發展,無新發疹,處於穩定階段。
(3)退行期:皮損逐漸消退,紅色變淡,鱗屑變薄,直至皮疹完全消退。亦有先由中心消退形成環狀者。皮損消退後可遺留色素減退或沉著斑,消退部位一般先自軀幹及上肢開始,頭部及下肢皮損往往頑固,常有遲遲不能消退的。
4.臨床分型
(1)點滴狀銀屑病:皮疹自針頭帽至水滴大小,不增大,多數散在,較多見於兒童,常伴發咽炎或扁桃體炎。
(2)錢幣狀銀屑病:皮疹較大,呈圓形扁平斑片,狀如錢幣,有傾向融合。
(3)地圖狀銀屑病:皮損繼續擴大,相互融合成大片不規則地圖狀損害。
(4)環狀銀屑病:皮損中央消退或痊癒,周圍增厚,形如環狀。
(二)膿皰型銀屑病
是指在尋常型銀屑病皮損的基礎上,突然出現密集、針頭大至粟粒大的元菌膿皰,可分為泛發性及局限性兩型。
1.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臨床少見。發病急劇,有全身不適,弛張性高熱及白細胞增多。皮損發生前,局部先有灼熱感,繼之出現急性炎症性紅斑或原有銀屑病皮損潮紅,出現多數密集針頭至粟粒大黃白色無菌性表淺膿皰,很快擴大融合成大片皰壁灰白色,周圍潮紅的"膿湖",常侵及廣大皮面。數日後膿皰乾涸脫屑,其下出現新膿皰。在四肢屈側、腹股溝、腋窩及其皺襞部,常因摩擦而出現糜爛濕潤和結痂。常伴有溝狀舌及指(趾)甲損害,甲床可有小膿皰。本型青壯年多見。其發生與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驟然停葯或感染、藥物刺激等有關。本型常呈周期性發作,預後較差。
2.局限性膿皰型銀屑病:多限於掌跖,亦稱掌跖膿皰型銀屑病。損害為對稱性紅斑,常在大小魚際或是跖部成批發生多數淡黃色針頭至粟粒大小的膿皰,基底潮紅,皰壁不易破。約1~2周膿胞乾涸,結黃褐色痂,痂脫落後可出現小片鱗屑,其下又可出現新膿瘡。皮損有瘙癢或疼痛,有時亦可有全身不適或低熱。伴有溝狀舌或甲損害,身體其它部位可見銀屑病皮損。
病情時輕時重,反覆發作,可轉變為泛發性。
(三)關節型銀屑病
可分為:
(1)遠端性關節灸:以遠端指(趾)間關節炎為僅有或特殊的臨床表現,關節紅腫、畸形,常從足跖開始,以後累及其他關節,常為非對稱性,無尺側偏斜,男性較多見。疼痛較類風濕關節炎為輕,常伴有甲營養不良變化。
(2)毀形性關節炎:多侵犯手足小關節、脊柱和骶髂關節,特徵為進行性關節旁侵蝕,以致骨質溶解,但無痛。男女均可受累,病情嚴重且廣泛。關節炎的臨床表現及x線徵象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但較輕,損害較不村稱,脊柱損害多見。血清類風濕性因子陰性。
(3)類風濕性關節炎樣關節炎:臨床表現酷似類風濕性關節炎,然與共不同者,尚可有炎症性遠端指間關節病變。紅皮病型銀屑病可由慢性銀屑病發展而成,或較罕見的為其初發表現。常由局部治療的反應所引起,幾乎全身皮膚受累,但常有邊界很清楚的小片正常皮膚存在,稱為皮島,可保留銀屑病皮損的特徵。治療後常可減輕至原來銀屑病狀態,預後良好。
(四)紅皮病型銀屑病
多因銀屑病急性期治療不當發生,如外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或長期大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內用突然停葯或減量過快。少數可由尋常型銀屑病急性期自行演變而成。另外,膿皰型銀屑病消退過程中亦可出現紅皮病改變,臨床表現似紅皮病。本型初起在原有銀屑病皮損部位出現潮紅,迅速擴大,最後全身皮膚呈瀰漫性潮紅腫脹,炎性浸潤明顯,表面附有大量麩皮樣鱗屑,不斷脫落,其間常有島嶼狀正常皮膚稱為"皮島",手足常呈套樣角質剝脫,甲混濁肥厚脫落。多伴有發熱,頭痛,白細胞增高,表淺淋巴結腫大等,病情頑固,易複發。
(五)"不穩定"銀屑病,可由急性細菌或病毒感染,變態反應,有強烈刺激的外用藥物如芥子氣、焦油、水楊酸等,及服用抗瘧葯和皮質激素等誘發。關節病型和全身性膿皰型易轉變為本型。原銀屑病的損害特徵消失,全身皮膚受損,瘙癢較嚴重。病程漫長或病情劇烈,常複發,預後不良。
(六)兒童及老年銀屑病
(1)兒童銀屑病:以女孩為多,男女之比為1∶1.3。女性發病較早,這可能與女性發育較早有關。兒童銀屑病家族史陽性的比成人高,有遺傳因素者發病較早。發病誘因以感染為主,成人則以精神因素為主。點滴狀損害比成人多見粘膜損害罕見,甲病變以及關節癥狀也顯著減少。初發部位兒童以四肢較多,成人以頭皮最多。近期療效較成人佳。
(2)老年銀屑病:男女之比為3.1∶1。鑒於一般人群中,60歲以上者是女性多於男性,說明本病老年男性患者占明顯多數。家族史陽性率在老年銀屑病為零,成人銀屑病為13.8%,兒童銀屑病為18.1%。誘發因素中精神因素比青壯年少,可能因老年離退休,來自工作和社會方面的壓力和精神負擔較少。非尋常型佔7.3%,比成人中5.4%為高,在兒童中則僅3.9%。非尋常型中,以紅皮病型居多數,而兒童銀屑病以膿皰型稍多。皮損形態以斑塊狀為主,以稀疏散在或局限者居多數。指(趾)甲和粘膜損害顯著多於青壯年銀屑病,可能系病程較長之故。對治療的藥效反應趨弱,且不良反應較重,故老年銀屑病應避免使用毒性大、副作用大的藥物,以免產生不良後果。
二、體征
多層銀白色鱗屑,發亮的薄膜及點狀出血現象是本病的臨床特徵。可見同形反應,膿皰型可見無菌性膿皰、膿湖;關節型可見關節腫脹、變形;紅皮病型可見皮膚瀰漫性潮紅腫脹,多量麩皮樣脫屑及皮島。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實驗室診斷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鑒別診斷 

1.脂溢性皮炎:發於頭部者應與頭皮銀屑病鑒別。脂溢性皮炎鱗屑少而薄,呈油膩性帶黃色,刮除後無點狀出血,無束狀發但常有脫髮,易向下蔓延至頸、面、胸背等部位。
2.玫瑰糠疹:好發於軀幹及四肢近端,為多數橢圓形小斑片,基底炎症輕,鱗屑細小而薄,有母斑,無點狀出血現象,皮疹長軸與皮紋及肋骨方向一致。病程數周,消退後不易複發。
3.毛髮紅糠疹:在斑片周圍常能見到毛囊角化性丘疹,其損害表面覆蓋密集細小的鱗屑,不易剝脫。掌跖部往往有過度角化。
4.副銀屑病:鱗屑較薄,基底炎症輕微,刮除鱗屑無薄膜及點狀出血現象,發病部位不定,多無自覺癥狀。
5.扁平苔蘚:皮疹為紫紅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或呈帶狀,表面有蠟樣光澤,可見Wickham紋,鱗屑薄而緊貼,不易剝脫。伴有劇烈瘙癢,組織象有特徵性改變。
6.慢性濕疹:尤其發生於小腿的慢性肥厚性銀屑病,應與小腿慢性濕疹鑒別。濕疹往往有劇烈瘙癢,鱗屑不呈銀白色,皮膚浸潤肥厚、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等同時存在。
7.神經性皮炎:發於小腿的神經性皮炎與限局於小腿的銀屑病甚相似,但神經性皮炎以苔蘚樣變為主,非厚積性鱗屑,瘙癢劇烈,無薄膜及點狀出血現象。
8.頭白癬:需與頭皮銀屑病鑒別。頭白癬多見於兒童,損害為灰白色糠狀皮屑,有斷髮及脫髮,真菌檢查陽性,Wood燈顯亮綠色熒光。
9.盤狀紅斑狼瘡:顏面銀屑病需與盤狀紅斑狼瘡鑒別。後者損害表面覆有灰黃色粘著性鱗屑,鱗底面有角質栓,患處留有萎縮性瘢痕。
10.掌跖膿皰病:掌跖膿皰型銀屑病與掌跖膿皰病都常在掌跖部發生膿皰,但前者除掌跖部有膿皰外,其它部位常有銀屑病損害。
11.類風濕關節炎:需與關節病型銀屑病鑒別。類風濕關節炎多侵犯近心端小關節,不伴發銀屑病及指(趾)甲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
12.紅皮病型銀屑病需與其它原因引起的紅皮病相鑒別。前者有銀屑病史。一般是在銀屑病急性期用藥不當引起,有時能找到個別殘存的典型銀屑病皮損,這對確認銀屑病型紅皮病很有幫助。 中醫類證鑒別 療效評定標準 1.治癒:皮疹消退95%以上。
2.好轉:皮疹消退50%以上。
3.未愈:皮疹消退不足50%。 預後 併發症 西醫治療 治療可使銀屑病緩解,但不能防止其複發。在治療中應向病員說明本病無傳染性,一般對全身健康無影響。除急性進行期外,應經常用熱水肥皂洗滌。急性進行期禁用紫外線照射或強烈的有刺激的外用藥物。
一、全身治療
1.維甲酸類:對膿皰型和紅皮病型銀屑病有良好效果,用於治療本病的主要藥物依曲替酯:一般用量膿皰型0.5~1mg/kg/日,紅皮病型0.3~0.4mg/kg/日,分2次口服。療程4~8周,病情緩解後逐漸減量,與光化學療法聯合使用可提高療效。
2.免疫抑製劑
(1)氨甲喋呤:主要適用於紅皮病型、關節病型、膿皰型及泛發性銀屑病其他方法難以控制的病例。用法不一,有用單劑量口服、肌注、靜注,每周1次,每次2.5~50mg;有每周7.5mg,有12小時2.5mg連服3次,以後每周以同樣方法給葯。癥狀控制後每周服1片鞏固療效。
本治療量與中毒量很接近,比較嚴重的付作用是肝臟廣泛纖維化。應用時要注意安全。有肝腎功能及造血系統異常、妊娠、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及傳染病時禁用。
(2)乙亞胺:每日3OO~400mg或6~7mg/kg/日,分2~3次口服,3~4周為1療程。亦可每周服藥5~6天,停葯1~2天,以減少副作用。本品近年報告引起白血病的較多,故最好不用。
(3)乙雙嗎淋:是乙亞胺的衍生物。每次0.2g,每日3~4次口服。副作用同乙亞胺。
(4)丙亞胺:對關節病型銀屑病的療效優於氨甲喋呤,對肝臟的毒性較小,主要副作用是白細胞減少,最初劑量為125mg,每日3次,每周服2天。4~8周後根據白細胞計數增加劑量,125mg或250mg,每日3次,每周服2天,交替使用。
(5)羥基脲:適用於廣泛性、頑固性銀屑病及膿皰型、紅皮病型銀屑病。每次0.5g,每日2次,4周為1療程。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禁忌症同氨甲喋呤。
(6)白血寧:此葯毒性強,且停葯後易複發,故宜慎用。適應症、禁忌症同氨甲喋呤。用量以小劑量為宜,每次0.25mg,1日2次,10~12天1療程,可連用2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周。
3.維生素類(1)維生素A:可維持上皮細胞的正常發育。口服5萬u,每日3次。肌注30~60萬u,分2次肌注。
(2)維生素B12:500~1OOOμg,每日1次肌注。
(3)維生素C:口服0.2每日3次;靜注每日0.5~1.Og;靜滴每日3g,療程1個月,對急性泛發皮損廣泛的點滴狀銀屑病療效較滿意。
(4)維生素D2:對急性進行期及膿皰型銀屑病有一定療效。成人每次口服1~2萬u,每日3次,或多次40萬U肌注。用藥時應注意補充鈣劑及防止腎臟損害。
(5)其它:有報告用維生素B1、B6、E、D3、K4等治療本病,其療效不肯定,可作為一般輔助治療藥物。
4.免疫調節劑
(1)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口服,每周服3天休息4天,連用1~3個月可見效。
(2)混合疫苗、死卡介苗:每周注射1支。
(3)其它:有報告用特異性轉移因子、胸腺肽、轉移因子等治療銀屑病獲得一定療效。
5.靜脈封閉療法:用於急性進行期:0.25%普魯卡因溶液10ml緩慢靜推,每日或隔日1
次,或普魯卡因0.25g加5%葡萄糖液500ml,維生素C1~2g,靜脈點滴,10次1療程。用前需做普魯卡因皮試。
6.抗生素:主要用急性點滴型銀屑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及咽炎者,可選用紅霉素、青黴素、新青黴素及頭孢菌素等。而甲碸黴素治療膿皰型銀屑病見效快,療效高,副作用小。成人每日0.5~1.Og,分3~4口服,或肌注0.4g,每日2次。
7.皮質類固醇激素:目前不主張內用,對關節病型或全身性膿皰型其他療法無效時可考慮慎用。
8.其它:近年來報告用銀屑靈、環孢菌素A、雷公藤製劑、強力寧、酮康唑、維腦路通等治療銀屑病取得較好療效,臨床上可酌情選用。
二、局部療法
1.焦油類製劑:常用2%~10%煤焦油、松餾油、糠餾油及黑豆餾油等,每日1~3次。
2.蒽林製劑:0.1%~1%蒽林軟膏、糊劑或乳劑外塗,刺激性較強,可於塗藥後洗去減少刺激。或配合照射,紫外線5~20分鐘。
3.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樂膚液、去炎松尿素軟膏、氯氟舒鬆軟膏、氟輕鬆軟膏等外塗或封包,每日2~3次。
4.維甲酸:有一定刺激性,一般常用濃度為0.025%~0.3%,配成溶液、霜劑或凝膠劑。每日1次外用。
5.免疫抑製劑:1:10000氮芥,10%爭光黴素0.1g,10%~15%喜樹鹼,0.1%~0.5%秋水仙鹼等溶液或軟膏外用。對頑固性皮損有較好療效。
三、物理方法
1.三聯療法:系紫外線照射加浴療及外用藥物。1925年Goeckerman提出,至今仍認為是一種比較安全有效的療法。適用於冬季穩定期病例,夏季進行期病例不宜應用。原法系先在皮膚上薄塗一層煤焦油軟膏,而後依次進行紫外線照射,接著進行葯浴。多年來許多臨床工作者在方法上作了不少改良與簡化。中國醫科院皮研所改進方法是先行水浴(清潔液)然後照射紫外線,最後外用黑豆餾油軟膏(由低濃度逐漸增加),每日1次,適用於各期銀屑病。
2.光化學療法(PUVA):8-甲氧補骨脂素(8-MOP)0.6mg/kg口服或0.1%~0.5%酊劑
外用。服藥後2~3小時或外用後1~2小時進行光療。開始用最小光毒量,隔日1次,隨著皮膚色澤加深,光敏感性降低,應逐漸加大劑量。當皮損消退95%左右時,應逐步改為每周治療
1次,每2周1次、每3周1次,治療30次以上無效者,可改用其它療法。療程不宜過長,總積累量不宜超過500~600g/cm2。適用於久治不愈的尋常型銀屑病和對一般治療無效或因副作用嚴重而不能繼續治療的紅皮病型及膿皰型銀屑病患者。光敏感者及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少兒及孕婦患者禁用。
3.沐浴療法:沐浴可去除鱗屑,清潔皮膚,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常用有硫黃浴、糠浴、焦油浴、礦泉浴及中藥浴。 中醫治療 本病的治療,辨別皮疹的寒、熱、風、濕對於立法是非常重要的。皮損分布顏色、性質的不同是銀屑病辨證的依據。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的屬陽,屈面則屬陰;頭面,上肢及驅幹上部的多屬風,下肢的多屬濕;皮疹基底潮紅,多屬熱燔營血。同時還應結合脈、舌的變化加以全面分析,苔黃燥為熱在氣分,黃膩為熱在肝膽;脈沉細或濡細則為虛寒等。
一、辨證選方
1.血熱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祛風。
方葯:《朱仁康驗方集》克銀Ⅰ方加減。土茯苓30g,忍冬藤15g,草河車15g,白鮮皮15g,北豆根10g,板藍根30g,威靈仙10g,生甘草10g,生槐花20g,紫草30g,生地30g,丹皮10g。口渴、心煩、便干加生石膏30g,梔子10g,大黃10g(後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血燥
治法:滋陰養血潤燥,佐以清熱解毒。
方葯:克銀Ⅱ方(朱仁康《名醫驗方精選》)加減。生地30g,丹參15g,玄參15g,麻仁10g,白鮮皮15g,草河車15g,北豆根10g,大青葉20g,白花蛇舌草30g。若脾虛濕盛加白朮10g,生薏仁30g;上焦熱盛加水牛角5g;皮膚瘙癢甚加地膚子20g,烏梢蛇6g,蟬蛻10g,苦參15g等。
3.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
方葯:消銀化瘀湯加減。當歸30g,川芎20g,丹參20g,雞血藤20g,川牛膝12g,全蟲10g,蜈蚣2條,金銀花40g,土茯苓30g,三棱10g,莪術10g,甘草10g。若月經不調加香附20g,益母草30g,艾葉10g。氣虛加黃芪12g,党參15g。
4.膿毒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除濕。
方葯:解毒涼血湯加減。水牛角6g,生地15g,丹皮10g,白茅根30g,銀花30g,連翹15g,大青葉15g,生薏米15g,苦參10g,滑石粉15g,白鮮皮3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5.風濕阻絡
治法:活血通絡,祛風除濕。
方葯:獨活寄生湯加減。秦艽10g,防風10g,獨活10g,桑枝30g,威靈仙10g,白鮮皮15g,土茯苓15g,當歸10g,赤芍10g,雞血藤15g,牛膝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6.熱毒傷陰
治法:清營解毒,涼血養陰。
方葯:解毒清營湯加減。生玳瑁6g,生梔子6g,川連3g,銀花30g,連翹15g,公英15g,生地30g,白茅根30g,丹皮15g,石斛15g,玉竹15g,麥冬1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禁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可用安撫保護劑。如5%~10%硼酸軟膏,清涼軟膏或黃連軟膏,一掃光擦每日2次。
2.回春消?膏外擦(硫黃15g,冰片3g,樟腦5g,苦礬5g,雄黃10g,水楊酸10g,白玉霜靈藥12g,凡士林500g。)每日2~3次外擦。
3.石榴皮軟膏(石榴皮粉25g,樟腦1g,石炭酸1g,凡士林500g,石榴皮1份炒炭碾末,麻油3份,調成糊狀備用)外擦2次/日。4.葯浴:苦參、麥冬、桃葉各200g,加水5000ml,煮沸30分鐘。適溫洗浴,每周4~5次,急性期禁用,以免繼發皮膚病。正確的葯浴方法是:葯浴時,室溫、水溫均應適宜,葯浴溫度以40℃左右為宜,且水位不宜過高,以胸部以下不感覺到胸憋為宜,浴時讓患者將軀體及四肢浸泡與藥液中,可用軟布或毛巾拭洗,禁用肥皂,避免強力搓洗。每次葯浴時間為30分鐘。每周2~3次。葯浴之後用溫水衝去藥液,及時在皮膚上塗抹油脂類乳膏或藥膏,如凡士林、橄欖油等,可以鎖住皮膚表面水分,緩解乾燥瘙癢,也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在進行葯浴後如發現有刺激現象,應停止葯浴,及時向醫生反映,以便調整治療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嚴重的心腦血管系統疾患、神經精神系統疾患、出血傾向及體質虛弱者,女性經期、孕期,飢餓、體弱、年老、兒童、精神欠佳者,不宜進行浸浴治療。

三、專方驗方
1.克銀Ⅰ方:土茯苓30g,忍冬藤15g,山豆根10g,板藍根15g,草河車15g,白鮮皮15g,威靈仙15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2.克銀Ⅱ方:生地30g,丹參15g,元參15g,麻仁10g,大青葉15g,山豆根10g,白鮮皮15g,草河車15g,連翹10g。每日1劑。
3.三藤二黃湯:雷公藤(根去皮)、紅藤、雞血藤、黃芪、黃柏各20g,每日1劑,水煎服。風熱加烏蛇、防風;挾濕加蒼朮、澤瀉;偏熱加茅根、生地;燥甚加當歸、天麥冬;兼瘀加紅花、丹參、紫草。
4.消銀解毒湯:水牛角片30~60g,板藍根25g,蚤休、白鮮皮、土茯苓各30g,金銀花20g,丹皮15g,生地20~30g,赤芍20g,苦參10~15g。咽痛加北豆根、連翹;胸中煩熱加黃連、梔子;全身瘙癢劇烈加全蠍、海桐皮;斑色鮮紅屬血熱盛者重用水牛角片、金銀花、丹皮。日1劑,水煎服。配合外用苦蛇酊,10%硫黃軟膏等。
中藥 克銀丸、復方青黛丸、消銀丸、涼血消銀丸等。 針灸 1.羊腸線埋藏法:以辨證取穴為原則,主穴取肺俞,靈台、肝俞、脾俞。配穴取曲池、足三里、腎俞、三陰交、太沖。根據病情的局限及泛發性,每次取穴2~4個,3次為1療程,每間隔3個月可進行下1療程。3療程無效者即作無效處理。
2.洋金花睡眠療法:內蒙古通遼市中醫院李素華等人採用洋金花睡眠法治療牛皮癬療效滿意。方法:病人空腹、排尿後測體溫、血壓、呼吸,然後靜脈給葯。第一組屬基礎用藥:0.9%氯化鈉20ml加氯丙嗪40mg,異丙嗪25mg緩慢注射5~10分鐘。接著用第二組治療藥物:0.9%氯化鈉20ml加洋金花注射液10mg,兒童減量。用藥20分鐘患者睡眠,6小時後蘇醒,每月1次,2次1療程。
3.狼毒注射療法:將狼毒生葯提取製成100%注射液,每支含狼毒生葯4g。治療方法:尋常型銀屑病成人每次1支,每日1~2次肌注;10歲以下兒童每日注射半支或1支,隔日注射1次。4.去屑丸臍療法:制馬錢子25g用香油炸鼓,軋成細末,核桃仁12個炒焦軋油,硃砂6g,3味葯拌勻,然後入水銀35g(先加適量香油)混勻做成雞蛋黃大小的藥丸15個。患者肚臍洗凈後,取藥丸1個放入臍內固定,24小時更換新藥丸,用過的藥丸可用之外擦皮膚。
5.熟地黃治療銀屑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新鄉醫學院一附院王槐三等,將熟地黃提取製成50%注射液,每支2ml,每支含熟地黃1g,每次1~2支,每日或隔日1次,肌注。治療期間停用其它治療銀屑病的藥物。
6.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穴注療法:吉林省中醫藥學校張殿龍、王淑霞、楊東欣採用皮膚解毒膠囊加穴注治療銀屑病療效可靠:①皮膚解毒膠囊:土茯苓、重樓、貫眾、黃芩、黃柏、大黃各等份,研細末後混勻裝膠囊,每次口服4粒,每日3次飯後服。②穴註:藥物用當歸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均可,選穴:以肺俞穴為主,配穴曲池、足三里。每穴每次注葯1.5~2ml,每日1次,1周為1療程,休息1周後再行第2療程。
7.針刺神道靈台療法:選用不銹合金鋼絲製成粗1.0mm,長2寸針灸針,針頭不宜太銳,患者端坐,頭下低,肩下垂,兩前臂叉於胸前,使背部皮膚拉緊。穴位常規消毒。醫者一手指固定進針點,一手指持針向下選20~30度角,由神道穴快速刺入,沿皮下平刺達靈台穴,進針1~1.5寸,以患者局部或雙臂沉、酸、麻、脹為度。留針30~40分鐘,每周3次,2個月為1療程。 推拿按摩 中西醫結合治療 1.根據銀屑病組織象有表皮細胞過度增殖和西藥抗腫瘤藥物治療本病有效的啟發,近年來有許多報導從抗腫瘤途徑探索中草藥對本病的治療效果,如菝葜、白花蛇舌草、烏蘞莓、半枝蓮、土茯苓、喜樹鹼、靛玉紅、雷公藤等均有一定療效,治療中可供參考。
2.從活血化瘀方面探索治療銀屑病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許多研究說明通過活血化瘀方法可改善機體微循環,促使銀屑病細胞增生病變的轉變或吸收,同時起到抑制細胞過度增殖的作用。活血化瘀的單味中藥很多,如狼毒、丹參、紅花、桃仁、虎杖、六月雪、平地木等復方多見隨證加減,更是數不勝數。都積累了較多的病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此方法防治銀屑病很有前途,受到廣大中西醫所推崇,也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探討。
3.光化學方法治療銀屑病是西醫應用較早,療效較好的方法之一。中藥加黑光療法不僅把黑光療法移植過來,並且加以發展,在光毒反應、光力學反應方面有了新的進步,這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的良好開端,臨床中可酌情選用。
4.不同的病例有不同的激發和誘發因素,應給以相應對症治療。如由鏈球菌性咽炎激發者在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時,可服用銀花、板藍根、桔梗、大青葉、甘草水煎製劑。細胞免疫功能偏低者在用西醫細胞免疫方法治療的同時,可口服黃芪、党參、白朮、山藥、麥門冬、黃精、山萸肉、三七、巴戟天和等中藥湯劑以增強免疫力。

 1、用中成藥首烏片配合磁朱丸治療:內服首烏片,每次5片,每日2-3次,磁朱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至愈為止。

  2、生苦杏仁(多少不限)搗成末,加食醋調成糊狀,攤在布上敷於患處(患處要先清洗乾淨)皮膚上,繃帶固定,24小時更換新的。輕者連續敷4-5次即愈,頑固性的可增敷數次。

  3、透骨草、艾、粗鹽各50克。先將粗鹽入鍋炒至發黃,再與前2味同入鐵盆中,倒入大半盆開水,置火上熬開。待水溫適宜後洗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晚1次。每劑葯可連用3次。每次洗完後擦乾,將紅霉素軟膏或克霉唑軟膏塗於患處。用藥期間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患部勿接觸冷水。

  4、紫荊皮、生半夏各9克,斑蝥3克,共研細粉,白酒浸透調勻,用藥蘸搽患處。

  5、防風雙寶湯。藥物組成:防風、金銀花10克、黃芩10克、生地黃15克、生大黃6克、牡丹皮10克、澤瀉10克、蟬蛻6克、荊芥10克、白朮15克、當歸10克等。

  6、荊芥、花椒、龍膽草、地膚子,防風,蟬蛻,白鮮皮、白花蛇舌草,黃連,槐米,烏梢蛇,薏苡仁。每日一劑,連服10-20劑,主治頑固性牛皮癬。氣候適宜時也可用煎過的藥渣再煎後外洗,效果更佳。

  7、解毒涼血湯。藥物組成:黃芩15克、黃連10克、黃柏15克、梔子15克、大黃10克、生地黃15克、熟地黃15克、枸杞子15克、丹參20克、莪術10克、白茅根20克、生槐花15克、茯苓10克、土茯苓15克、豬苓10克、甘草6克。

  8、斑蝥,藥用酒精,同入瓶。看看比較有效的治療牛皮癬的偏方有哪些?用藥棉蘸藥液擦洗患處,一直到起水泡(千萬不要用針挑破,到一定程度水泡會自破,水即流出)。3天後水泡皮自行脫落,不留疤痕,不再複發。

9、加味土槐飲。藥物組成:土茯苓20克、槐花20克、紫草15克、茜草15克、大青葉30克、板藍根30克、丹參30克、生地黃2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0克、白鮮皮30克、地膚子20克、苦參15克、刺蒺藜15克。

牛皮癬注意事項

  一、日常注意事項

  牛皮癬患者瘙癢比較劇烈時,不能以熱水燙洗、搔抓等方式圖一時之快來止癢,因為這樣做雖暫時能夠麻痹神經末梢使瘙癢緩解,但燙洗更加重和惡化了皮膚的浸潤炎症,使皮膚毛細血管更加擴張、糜爛滲出加重;而搔抓使皮膚容易浸潤肥厚,只會越抓越癢,越癢越抓,形成惡性循環。另外一些感染性的皮膚病如膿皰瘡、扁平疣及傳染性軟疣,還可因搔抓而蔓延發展;牛皮癬還可因搔抓發生同形反應,使疾病發生擴大。

  二、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以穩定細胞膜

  服用「葡萄糖酸鈣」、「葡萄糖酸鋅」、「維生素C」、「維生素B1」、葉酸等葯可以穩定細胞膜,抑制過敏反應物質如組胺,慢反應物質等的釋放,達到牛皮癬止癢的功能。

  三、內服抗組胺劑

  抗組胺葯是牛皮癬止癢的首選藥物。因為癢感的產生與體內的一些炎性介質,主要是組織胺的媒介有關,所以用一些抗組織胺的葯可止癢或減輕癥狀。由於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此類葯也不例外,在止癢的同時副作用也不可避免。

  因此,在選擇用藥時,應注意:肝腎功能異常者應慎重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新生兒不宜服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嚴重心臟病、甲亢患者忌用。因此類葯多有思睡、眩暈、頭昏等副作用,故高空作業者、駕駛員、操作機器等工作者應謹慎選擇服用。鎮靜安眠藥如溴化劑、安定等,因皮膚奇癢導致嚴重失眠者可酌情服用。麻醉劑用「普羅卡因」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進行封閉治療,適合一些因精神因素誘發癢感的患者,此葯可阻斷惡性刺激,對神經系統有保護作用。但在用藥前要先做皮膚試驗,過敏者及心、肝、腎等內臟有病者忌用。

  四、注意皮膚的保護

  牛皮癬患者在洗浴時盡量不用鹼性大的香皂、洗衣粉等,洗浴後可以使用一些保護性的軟膏或護膚品。有條件時,居住工作地方也可以使用加濕器改善空氣濕度。貼身的內衣穿用輕薄柔軟的棉製品等。

  五、外用一些不含激素的止癢藥膏

  不含激素的牛皮癬止癢藥膏有:尿素霜、冰黃膚樂軟膏、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等。

  含激素的牛皮癬止癢藥膏有:如皮炎平、皮康霜、恩膚霜等。對於激素類止癢藥膏,牛皮癬一定要慎用。

  六、局部麻醉劑

  局部麻醉劑可以使局部的皮膚神經末梢暫時失活,達到牛皮癬止癢目的。局麻藥有丁卡因、麝香草酚、達可羅寧、薄荷、樟腦等。

  七、中藥

  可以使用一些中藥止癢湯治療牛皮癬瘙癢症。

牛皮蘚中藥治療方法  牛皮蘚中藥治療方法有很多,但是一定要對症治療,根據不同的癥狀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第一:血熱型牛皮蘚  這種癥狀主要多出現在進行期,這個時候牛皮蘚發展的非常的迅速,一些部位皮膚上出現潮紅,並且還有新生的皮疹不斷的出現,紅斑沒有辦法遮掩。這些紅斑都會令我們感覺到瘙癢。同時還伴隨有口乾舌燥。便秘、小便短而發紅、舌頭也變成紅色、心煩易怒等等。  這是由於毒熱蘊結導致的,具有清熱解毒還有活血的方子,涼血活血湯  材料:紫草根、茜草根、丹參、白茅根、生槐花、生地還有雞血藤  方法:將所有食材洗乾淨之後,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煎服,每天喝一劑,自然就會恢復健康。  第二:血瘀型牛皮蘚一般病情都是比較的穩定,但是皮膚之中會出現紅斑,並且有出現牡蠣殼一樣的東西。感覺到患處瘙癢,舌頭也出現紅色,舌苔薄白,脈象也是沉澀。  這種情況主要就是由於濕毒沉積在體內,導致血瘀阻塞了經脈。具有活血化瘀以及祛濕解毒的方子。 祛濕活血湯  材料:茵陳15克、連翹15克、雙花15克、野菊花15克、元參15克、赤芍10克、三凌10克、莪術10克、土茯苓30克。  做法:用水煎服,每日一劑。  第三:血燥型牛皮蘚  處在於牛皮蘚的消退期,並且病程比較長,但是並不會出現新的紅疹,並且這個時候原來的紅疹原因也變成了淡紅,形狀上如同錢幣。有脫屑的情況,舌頭紅色,但是少有舌苔,脈象總是沉細。  這是由於肌膚失去調養,體內血燥血虧等等導致的,具有養血以及潤燥功效的方子就可以。  血燥方  材料:當歸、首烏、天冬、麥冬、白鮮皮、蜂房、白芍、熟地  做法:將所有食材洗乾淨之後用水煎服,每天一劑,可根據病情的不同而加減一些中藥。  第四:風濕熱型牛皮蘚  這一類患者的紅斑出現脫屑的情況,在褶皺處的部位還有潮濕糜爛的情況,並且關節部位也會出現紅腫和疼痛的情況。身體出現腹脹、舌頭髮紅。舌苔黃膩、脈象也是滑數。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濕熱導致的,人體內的脈絡受到了阻礙。具有清熱祛濕以及疏通經絡作用的方子。 宣痹湯  材料:紅豆10克、蠶沙10克、連翹15克、靈仙15克、金銀花15克、薏苡仁15克、滑石15克  做法:用水煎服,每天一劑  第五:濃毒型牛皮蘚  在原皮受損的基礎之上出現了密密麻麻,大概有米粒大小的膿瘡,並且還可以混合成為一片,然後結成膿痂。出現周期性,反反覆複發作,並且還伴隨有發熱、心煩意亂、口乾舌燥、便秘、小便赤短的情況出現,脈象則是滑數。  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由於體內濕熱鬱結,並且毒熱嚴重導致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除濕功效的方子。  五味消毒飲或者是黃連解毒湯  材料:黃連10克、黃柏10克、野菊花15克、黃岑15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生地30克、近櫻花30克  做法:將所有中藥洗乾淨,然後用水煎服,每天一劑。

正骨水擦好了牛皮癬;傷濕止痛膏 貼好30多年牛皮癬斑蝥半夏用同等量,搗碎成粉備用。幾個雞蛋,熟後取出蛋黃捏碎裝勺內,放火上烤,邊烤邊用筷子翻。蛋黃烤至發黑出油就行。把油壓出來趁熱直接滴到百毛半夏粉里,攪拌均勻,成膏狀就可以了。用此膏塗在癬上,一般二十四小時內會起皰。起皰是正常反應不用再塗藥。皰一下去癬就好了。此膏一天塗一次。一般不超過三次就好了。配方;生半夏10克,巴豆5克,斑蝥5個。用法;共為細末,生香油調抹,外面貼上油紙。

療效;敷藥不過兩次,患處皮膚便自行脫落碘酒(比一般用的濃度高一點,顏色已成紫色)和棉球準備好。 
方法:把棉球製成比癬處大一點的,在破皮的地方用碘酒棉球一搓一揉,這樣一來他就會癢起來,就在癢的時候,把翹起來的皮子都撕掉,然後用藥棉搽凈傷口,再把碘酒球蓋上,用紗布包紮好。第二天開始不癢,第三天牛皮癬就好了,如果不好再用碘酒球蓋一次。老蒜(去皮)一個,白糖適量,共搗爛如泥,包敷患處,一天一次,三天左右即愈。根治銀屑病的特效秘方 :常用的特效秘驗方木鱉子酊: 木鱉子仁50克,打碎為粗末,用陳醋250毫升, 密封浸泡10天,每日搖晃1次瓶。每天取藥液塗患處3-5次。15--30天可愈。禁忌辛辣飲食和飲酒, 禁用刺激性較強的外用藥。此乃常用的特效秘驗方, 藥專力宏,通治各種類型的牛皮癬,無任何副作用

牛皮癬速治二方生巴豆『去殼』30克  雄黃15克。研磨外塗。1到2次就好。取多少雙氧水就兌多少自來水,即成50%的雙氧水。一天一般塗2一3次,只塗有癬處,如塗在好皮膚上有些殺疼,皮膚髮白。有裂口處不宜塗。塗後無需忌口。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藥方:大風子、雄黃、川椒、生巴豆、白鮮皮、硫磺、紫槿皮、枯礬、樟腦、蛇床子、丹皮、苦參、藜蘆、斑蝥、輕粉、冰片各50克,百部、皂刺各250克共粉粗粉加60度白酒10市斤浸泡15天外搽,病灶塗擦一天按個人的病情及適應情況可用棉簽蘸藥液塗抹患處3-5次(以不起泡為限度),全身發病者可分批分片治療。

放屁蟲(臭娘娘)5隻,置於清潔的玻璃瓶內,用150克酒精浸泡7天。治療時,將藥棉蘸此藥液塗搽患處。待患處起泡後,用消毒針刺破,使水流出。幾天後患處結痂脫落即愈。治各種癬症、牛皮癬速效驗方:鮮韭菜一兩,搗碎成糊狀,敷於患處。每日敷二次,連敷三日可愈。牛皮癬者需塗敷七日方可愈。硫磺10克,花椒10克,雞蛋1個。將雞蛋外殼一端打開,去蛋白液留蛋黃。把2味葯裝入雞蛋內,用小棍攪拌混勻,溫火焙乾,再連同蛋殼一起研成細末。用植物油調和細末,敷在患處,1日數次。一般3個硫花蛋即可治癒。牛皮癬、頭癬、頑癬偏方  [用料]鮮雞蛋1個,陳醋適量[制用法]將雞蛋用醋浸泡7-10天,取出,去蛋殼,將蛋黃、蛋清調勻貯於瓶內。用時以棉球蘸塗患處,每日塗抹數次,每次2分鐘,7天可愈。
[功效]散瘀,解毒,生飢。用治牛皮癬、神經性皮炎。
注意:忌酒、辣物。

方葯:馬鞭草,一枝黃花,各150克,苕葉細辛30克,共研成細末,用法:加水三碗,濃煎成膏狀後,再加入適量烏桕油,也就是白蠟油,淘寶或做蠟燭那裡有!找不到就用茶油代!調勻塗搽患處,每日三次, 

    另取馬鞭草,一枝黃花(花去凈),各15克,水煎,兌少許純蜂蜜,調勻少許內服,每日3次,連服半月能根治一切頑癬! 白芨30克研末用9度白醋調敷患處,數次即愈。牛皮癬:半斤米醋浸泡一兩去皮的松樹籽,泡二天後,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調勺塗抹。 秘方:一瓶醋,放一把花椒,熬半小時,放涼後將熬的花椒水裝入瓶中。    

用法∶用一小毛筆刷將花椒水塗於患處,每天堅持早、午、晚刷塗患處,無論何種頑癬,均可根治。

秘方:(牛皮癬、頭癬、頑癬專用)豬膽一個,刺破,將膽汁放在小碗內,加入明礬(如黃豆大),待溶化裝入瓶中。用法∶用膽汁搽患處,每日2次,連用7天。此方治療多年皮癬、頑癬效果神奇。銀屑康復湯

            組方:土茯苓30g 菝葜30g 苦參9g 白鮮皮18g 黃柏9g 拳參9g 金銀花9g 連翹9g 蟬蛻6g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止癢

            主治:銀屑病(牛皮癬)

            用法:水煎二次,一日一劑

            註: 用該葯治療二個月,多年的牛皮癬完全康復,至今多年而未見複發。              

蛇床子300、大風子300、土槿皮300、苦參500、百部200蒼朮300、黃柏300、蜂房100、雷丸60、使君子60、干蟾皮60、薄荷冰6.上要達成粗粒做成30克每包。

治療銀屑病、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頭癬、手足癬、濕疹等。

用法:全身葯浴每次3—6代。局部一次用1—3代。

牛皮癬、頑癬(銀屑病):側柏葉、蘇葉各200克,蒺藜40克,共研粗末,裝紗布袋內,用水6斤沸煮後小火煮30分鐘,塗洗患處,日3次。

 神經性皮炎(或過敏、或季節性發生):老豆腐三、四兩炒焦,用芝麻油調勻塗患處,一日3次,三、四天有特效。

 針挑療法也稱挑治療法、針刺療法、挑病筋、截病根療法,是用針在人體的腧穴、敏感點或一定部位挑刺,使皮膚微微出血,流出組織液,或挑出、挑斷皮內纖維狀物質(此即病根所在,淤塞經絡,氣血不通,導致疾病叢生;而健康人則沒有,一挑即出血),以治療各種疾病的一種簡易外治療法。它由遠古的砭刺法和絡刺發展而來,是通過刺激皮膚經絡,使臟腑得到調理的一種物理刺激療法,具有調理氣血、疏通經絡、解除瘀滯的功效。此療法歷史悠久,操作簡便,安全根治,無副作用,適應症廣,療效顯著。可有效治療胃脘痛、腹痛、胸脅痛、腰痛、肩凝痛、落枕、坐骨神經痛、痔瘡、疳積、急性結膜炎、痤瘡、淋巴結結核、癲癇等疾病。

  1、治療牛皮癬的取穴

  在背部大椎穴與肩胛骨內側所組成的三角區內(兩肩背部),重點是夾脊與膀胱經上尋找反應點,反應點特點:略突出於皮膚,小米粒大,壓之不褪色的小紅點(如果沒有小紅點,就直接在兩肩背部用針挑刺,患者一般不出血,皮下有白絲絲,一一挑斷)。

  2、操作

   將小紅點或病區用針刺破,再挑斷皮膚內的白色纖維(只有病人才有,且不出血,微痛),出血就停止,再挑其它病點。每次左右肩背各挑刺3-5個點,挑完後用塗碘酒消毒,一般不必敷蓋紗布。每隔7天挑治一次,選點不同。一般3次即可見效,兩月痊癒。

 銀屑病特效療法

根治白疕,其法如下:每日中午十二點於雙手中指四邪穴(四縫穴)三棱針點刺,擠出淡黃色粘液,日一次,歷時一周,粘液變無色,多數皆愈。蓋取午時陽氣最盛,病邪易出之理。有不愈者,繼以四味中藥服之,得知乃草河車(又稱七葉蓮)15g、土茯苓30g、白蘚皮15g、白茅根20g四味。 

皮膚瘙癢皮膚瘙癢是冬季的常見病症,尤其多見於皮脂腺和汗腺機能減退的中老年人。瘙癢呈陣發性,晝輕夜重,用手搔抓,則愈抓愈癢。中醫治療皮膚瘙癢的驗方:
  外洗方

  何首烏30克,艾葉38克,地膚子10克,浮萍10克,白芷10克,石楠葉10克,黃芩10克,松節10克,獨活10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甘草10克,芒硝10克,薄荷5克。將上藥放入搪瓷盆內,加入半盆水,煮沸約30分鐘即可。待藥液溫度適宜時,以毛巾蘸藥液擦癢處,每服藥可用3~4次。

  拔罐方

  選吸力大的火罐,在神闕穴每次拔罐5分鐘左右,每天拔1~2次。神闕穴為後天之氣舍,在該處拔罐,可行氣活血,血行則風自滅,瘙癢止。

  敷臍方

  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荊芥、地膚子各10克。將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用藥末10克,以蜂蜜調膏敷臍部、膠布固定。每天更換一次,5天為一療程。一般用2~3療程即可獲愈。

  食療方

  豬血200克,豬板油100克,帶衣花生仁100克,飴糖少許。上品加水煮熟,早晚兩次分服。每兩天一劑,3劑為一療程。

  湯藥方

  生地黃、當歸、赤芍、金銀花、大青葉、白鮮皮、地膚子各12克,白朮、野菊花、防風、甘草各10克、黃芪、白蒺藜、丹參各20克,水煎分兩次服,每日一劑,連服3~6劑即可獲愈。

  在治療期間,忌食辣椒、蔥、蒜及飲酒、濃茶、咖啡等,也不宜食用魚、蝦、蟹等海鮮產品,以免食物過敏加重皮膚瘙癢。

取花椒一把,放碗里用開水沏半碗,取另一碗扣上面燜,燜好後澄
出花椒水。碗里的花椒可留用,兩三次後換掉。然後用紗布沾花椒
水、擦洗患處即可。

處方:百分之七十五酒精500毫升,樟腦塊24個,氯黴素針5支,

用法:把樟腦塊研碎,同氯黴素一起加入酒精內。

用棉簽搽塗局部,一日2---3次,搽不到十次病就痊癒了。注意忌酒,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皮膚奇癢神方

其方簡單便宜:取適量鮮仙人掌加食鹽少許搗如泥敷患處,每次敷藥前先用醋洗患處,每日一次,連用7~14天。結果不到10天就恢復了正常。很是神奇。

秘方:蘆薈、黃柏粉各適量。

用法:將蘆薈斷面一端蘸上黃柏粉末,輕輕地直接垂直在皮膚瘙癢處擦拭。

方解:本方具有殺蟲止癢燥濕之功。主治皮膚瘙癢患者。臨床應用本方治療無數例,一般用藥一分至五分鐘根治。總治癒率達100%。療效驚奇、顯著。患者隨訪多年未見複發。  

處方:百分之七十五酒精500毫升,樟腦塊24個,氯黴素針5支,

用法:把樟腦塊研碎,同氯黴素一起加入酒精內。

用棉簽搽塗局部,一日2---3次,搽不到十次病就痊癒了。注意忌酒,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百部

       此方:取50克百部(中藥店均有售),用半斤高度白酒,放在瓶子里密封浸泡,一周後即可使用。使用時,洗凈患處,用棉花蘸藥液少許塗擦,止癢,屢擦屢效。

【處方】苦參10 黃柏10 大黃10 硫磺10 薑黃10 枯礬10 雄黃10 薄荷腦2【製法】上藥研極細末,可作成軟膏、洗劑、霜劑、糊劑、油劑
【適應症】用於皮膚病的各種證型,效果很好,

[處方] 蒼耳草、艾葉各50克,蜂房、白鮮皮、苦參、地膚子、川槿皮各30克,川椒、白礬各20 克。
[制用法] 水煎濾渣,集藥液,趁熱洗浴,每天1劑,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鐘,7天l療程。
[功效] 祛風、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皮膚瘙癢:紅花、桃仁、杏仁、梔子各5克研細粉,分三次填臍中,膠布固定,每日換一次。三次即愈。

[處方] 生地30克,白鮮皮、玄參、苦參、銀花、連翹各15克,地膚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荊芥、防風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蟬蛻3克。
[制用法] 每天1劑,水煎2次內服;藥渣再煎反覆擦洗患處。一般用藥2劑即可。
[功效] 治皮膚瘙癢症。

丹梔逍遙散

配方:丹皮、梔子、柴胡、白芍、防風各12g,當歸、苦參各9g,茯苓、薄荷各15g,荊芥10g,甘草6g。

製法:湯劑、散劑。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疏風清熱,涼血止癢。主治皮膚瘙癢症。

用法:每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或散劑口服。

潤燥止癢膠囊

配方:成藥(主要成分:生地、生何首烏、制何首烏、桑葉、苦參、紅活麻等)。

製法:膠囊劑。

功效主治:養血滋陰,祛風止癢。主治皮膚瘙癢症、痤瘡、銀屑病、玫瑰糠疹等。

用法:每日3次,每次4片,共服用4周。

季節瘙癢湯

配方:北沙參、玉竹、生地黃、黃精、菊花、白鮮皮、防風、豬苓、雲茯苓、澤瀉各15g,蟬蛻、甘草各6g。

製法:湯劑。

功效主治:清熱利濕,祛風止癢。主治季節性皮膚瘙癢症。

用法: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可配合如意洗劑(如意草、防風、荊芥穗、薄荷各20g煎汁)外用。


推薦閱讀:

有雀斑但覺得很漂亮是一種什麼體驗?
女朋友想去醫院點掉臉上的雀斑有什麼風險和弊端?應該如何做?
雀斑形成的7大原因
激光祛雀斑的原理是什麼?對皮膚有沒有傷害?能徹底根治嗎?
是否可以長期服用維生素C片(藥店買的那種),可以去雀斑變白嗎?

TAG:青春 | 中醫 | 青春痘 | 皮膚 | 中醫治療 | 治療 | 粉刺 | 牛皮癬 | 濕疹 | 雀斑 | 蕁麻疹 | 牛皮 | 皮膚瘙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