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業三福的時代意義——大安法師主講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居士同修!很高興有機會來到廣東江門市與四眾弟子共同來探討凈宗文化。現在我們國家經濟在持續不斷地發展,政府也提倡發揮宗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那麼我們佛教,尤其凈土文化確實有很多思想資源,能夠提供我們當代社會和諧的一種促進;所以今天我想就「凈業三福」 的時代意義給大家來做一個討論。:

「凈業三福」 的提出是來自於《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凈業行人我想都讀過這本經,它的背景還是很具有戲劇性的。佛陀在世的時候,摩竭陀國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頻婆娑羅王是國王,他有一個太子,就是他的兒子阿闍世王子。聽從了提婆達多的挑撥、教唆,提婆達多是一個有野心的一個比丘,他就想取佛陀以代之;然後也慫恿阿闍世王子也把他的父王也把他推翻;然後以新王、新佛來重建。這樣提婆達多這樣一說,阿闍世王子還真的就下手,就把他的父王給囚禁起來了。他的母親是韋提希夫人,那是國太夫人,就是我們中國講的皇后。她看到自己的丈夫被兒子囚禁,囚禁是七重門,門衛把關不讓任何一個人進去,也不讓任何飲食進去,就試圖活活餓死他的父親。所以韋提希夫人趕緊就救他丈夫的命去,就在瓔珞裡面灌了葡萄漿,再沐浴乾淨身體,就用蜂蜜拌麥子貼在自己的身上,上面又穿上衣服,就秘密的把這個飲食帶到這個關閉的地方,這樣就使他的丈夫還能夠延長生命。那這個事情被她兒子知道了,就非常憤怒,就要殺他的母親,著名的囚父殺母的事情。幸虧是有月光大臣和耆婆大臣的苦諫,才使得阿闍世王子把這個殺母的噁心給壓下去;但阿闍世王子還是余怒未息,就把他的母親關起來了。

韋提希夫人被關在後宮的時候,這時候非常悲痛啊!就祈請釋迦牟尼佛派阿難尊者和大目犍連來幫助她。佛正在耆闍崛山的時候,就天眼看到了,也知道韋提希夫人心裡的悲苦;所以佛就親自帶著大目犍連和阿難從空中飛過來,就到了皇宮。韋提希夫人頂禮祈請的時候,一抬頭看到釋迦牟尼佛來了,坐在百寶蓮台上,就悲喜交集。這時候韋提希夫人由於遭遇到她的兒子的惡逆,頓然對這個世間產生了極大地厭離心。她看到佛之後,就有一個發自內心的祈求:希望生到無憂惱處,不想再待在這個閻浮提了。釋迦牟尼佛聽到她這種祈求,就馬上放光,光遍照十方世界;再收回來,就在佛的頭頂上現出像須彌山那樣的形狀。須彌山就是上面寬,中間細,放在那裡就好像我們看到的電視屏幕似的;所以就把他方世界種種的凈土在這個光台上一一顯現出來。

韋提希夫人不是要求生無憂惱處嗎?無憂惱處就是凈土的意思。但是十方世界有無量無邊的凈土,到底到哪個凈土去呢?釋迦牟尼佛一一顯現的時候,最後韋提希夫人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說其他的剎土雖然也很莊嚴,但是我最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當她標心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就祈請佛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就是怎麼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那麼釋迦牟尼佛聽到這樣的祈請,那就稱佛本懷,顯出非常愉悅的表情,口裡放出五色的光明。這五色的光明首先就注照在頻婆娑羅王的頭頂上,頻婆娑羅王也是在另一個地方被關著。頻婆娑羅王是佛的大護法,他曾經就是修行證到初果,這時候佛光一照過去,馬上就超證三果,得到阿那含果。得到阿那含果就是第三果,當下頻婆娑羅王就走了,他的神識就到五不還天去了,得到解脫了。佛先幫助了頻婆娑羅王之後,再回過頭來為韋提希夫人宣說往生凈土一法。

在宣說「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的方法之前,佛首先就說出了凈業三福。為什麼要說凈業三福?因為韋提希夫人所祈請的是觀想的法門,是她的清凈的心、禪定的心升起的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要定善之人,就是有定心之善根的人才能夠修這個法門。但是廣大的眾生,尤其是末法眾生內心是散亂的,很難靜下心來;所以為了末法的散動的眾生,佛首先開顯凈業三福之法。這個三福給大家念一下這段經文,非常重要:【佛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宣說這個重要的經文,就是如果有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行人,應當修持三福。三福第一福就是人天福,就是世間的福;你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是二乘福,修聲聞緣覺,又叫戒福,持戒的果報。第三福是大乘福,大乘種性的眾生所修的,又叫行善。

那麼這個三福,實際上涵蓋著五乘佛法:有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的佛法都包含在這個三福裡面,所以這就叫凈業。能修三福的就叫凈業,不修三福的人,我們在世間做任何事情都叫染業,有污染的業。釋迦牟尼佛進一步告訴韋提希夫人,你知不知道這三種凈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就是十方三世諸佛建構他的凈土都要修凈業三福,心凈則佛土凈,一定要從三福下手。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凈業三福它的宗趣是什麼呢?是以五乘的佛法為宗旨,但它指向的是往生極樂世界為它的歸趣。還不僅僅是停留在三福的層面,它是通過對凈業三福的這個福報的修持,能夠開發智慧;有智慧就會對這個凈土往生一法產生信心,由這個信心就會發願去,具足信願持名,就能蒙彌陀願力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凈業三福的施設不是目的,而是前往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目的價值的一個手段。所以他所被的根機就是三根普被了,尤其是對末法的散動的眾生,具有重大的意義。這個凈業三福不僅是古老的一種法界文化,他是超越時空的;所以站在今天這個時代來看,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我們常常講有種普世文化,那麼凈業三福不僅是普世間的文化,可以說是普法界的文化。既然十方三世諸佛都以這個作為凈業正因,那麼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都是把凈業三福作為他的核心文明的。那麼這個核心文明在我們這個地球也有他的文化因子,具有普遍的一種價值。

那我們來看看他的普遍價值是怎麼體現的?我們先看第一福世間福。世間福有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不殺、修十善業。我們來看第一孝養父母,作為中國人我們都非常明晰的感知到,從遠古到現在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意識形態的華夏文明,非常重視孝道,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我們中國十三經其中就有一部《孝經》,孔子把他張揚為古聖先賢的至德要道,天之經、地之義;能夠行教道的人可以感通神靈,光於四海。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礎,百行孝為先,有孝就能移孝作忠,忠孝一體。有孝這個擴大,不僅是老吾老而且以及人之老,不僅孝養自己的父母,而且孝養天下所有的老人;這就展開了他的心量,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那種博施濟眾的仁愛精神,也就是孝的展開。作為一個人首先要做到孝,為什麼呢?因為人應該要知恩要報德。在這個天下對我們最有恩德的是父母,離開了父母我們的身體都沒有了;那身體是行世間的善法和出世間修道的必要的資本,所以父母給了我們身體就是天底下最大的恩德。再加上把自己撫養成人那裡面無私的父母的大愛,是用語言沒有辦法描述的,一生的這種報答也是報答不盡的;欲報親恩,昊天罔極,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所以為人子女怎麼去孝順父母它有三個層面的意思:孝文化,它裡面是作人的一個學問在裡面,我們怎麼樣能孝順?孝,首先要是順的意思,孝順;順著父母的心,和顏悅色,對父母的心意不能違背,你不能忤逆父母。你看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的曾子,曾子為了養他的父母,他是辭官不做。他的母親是一個盲人,曾子是砍柴換點錢來侍奉他的母親。有一天,這個曾子上山砍柴了,正好家裡又有幾個客人。古人都很淳樸,家裡來客人,這個曾母由於是眼睛看不見,不能到街上去買好東西,買飲食過來;所以她就希望自己的兒子趕緊回家款待客人。但是怎麼讓兒子得到這個信息呢?這個曾母,那時候沒有手機呀!一打手機他知道;所以曾母就咬中指,一咬手指,這個曾子馬上胸口疼痛。一疼痛,這個曾子,哎!這肯定我母親叫我,趕緊下山,果然是他母親叫他。就是這個孝以這個程度,母子連心,咬個拇指,曾子就知道。

現在有的子女也比較孝,然後他有時候就從自己的主觀意識出發。我都曾經聽幾個居士說,人家是學佛的吃素,然而這個子女不學佛,非得過生日,或者常常請他父母去到飯館去,非要他父母吃所謂的他認為好的東西,什麼魚、什麼對蝦呀,那父母就很不情願;但是子女又很熱忱,覺得這很有營養,搞得有個居士吃了之後,就趕快到衛生間把它吐出來。這個就是他在孝方面只是表皮的,不能養志,你一定要順著父母的心,你才夠得上孝,你不能強加你的意志到父母身上去,所以看看現代人還真的是不了解孝。這個孝,還包含著自始至終、一心一意、身心柔軟、務必讓自己的雙親愉快。二十四孝圖裡面有個公案叫老萊子娛親。老萊子他自己就有七十多歲了,他的高堂父母還在,九十多歲。母親看待小孩,哪怕小孩長大了,他子女長大了五六十歲了,乃至七十多歲了,在父母的眼裡好像都像小孩一樣。所以這個老萊子作為兒子知道父母雙親這種心理,所以他就常常扮演像小孩子一樣的: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挑上一個像玩具般的水桶,故意在父母面前摔一跤,摔一跤就哭起來,父母雙親看到很高興,開懷大笑,這叫老萊子娛親。他都七十多歲的人了,還來做這麼一個事,作為二十四孝之一。

在這個孝裡面包含著一種儀軌,叫做度。儀度周備,儀度周備就是有禮節:早上起來要問安,你出去工作回來以後也得要稟告;夏天你給父母準備夏天的涼席,冬天準備冬天的東西;這些都要做到周儀完備,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禮儀文化講孝的一些內容。尤其是這孝裡面就包含著一種道德、人格提升的要素在裡面。比如你有孝心,他就會很關愛自己的生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我的身體、我的頭髮、我的皮膚都是父母給我的,我不敢去損傷,損傷了就是不孝,他有這個觀念,對生命就會尊重吧!他絕對不會去自殺吧!自殺就是不孝,酗酒就是不孝。尤其是要讓父母臉上有光,要光宗耀祖,你要在社會上建功立業,作一個受社會尊重的人;由於對你的尊重,就會牽連到對你的父母的尊重;你看你的父母真的生了一個很有出息的小孩。他對自己行為就有規範,我不敢去做壞事,如果我違法亂紀了,我到監獄裡面去了,那我的父母都抬不起頭了。所以由孝的因素,他不敢做壞事;由於要光宗耀祖的因素,他積極進取;你看這個孝就會產生這麼一種非常積極的一種人生態度:止惡揚善。

這個孝,在我們佛教非常重視,我們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佛門的一部孝經。地藏菩薩屬於大願王,他能發出那種驚天動地的大願:誓度地獄一切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樣的一個偉大的大願是來自於他孝的一種擴大,他曾經在做婆羅門女和光目女的時候,知道自己的母親到了地獄裡面,所以她就念佛,她就供齋。然後她到地獄之後發現,原來地獄的眾生不僅這一世的父母,而且多生多劫的父母都在地獄裡面,她才一下子把心量擴大了,要度盡地獄所有眾生。換句話來說,度盡我多生多劫的父母,這是孝的一種凝聚的一種菩薩的大願。所以你看《梵網經菩薩戒》談到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薩戒的核心的精神,菩薩戒含攝著聲聞戒核心精神,核心精神裡面就是孝;孝名為戒,亦名制止;孝就是戒。為什麼孝就是戒呢?在佛的眼裡,三界六道一切眾生: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無不從之受生。把一切眾生看成是自己的父母,對父母我們盡孝道,盡孝道都來不及,我怎敢去殺害他、去傷害他、去偷盜他呢?就以這個孝順心、慈悲心故,他就止惡了、就修善了,就發出度一切眾生的心了。所以這個孝裡面就包含菩薩戒的三聚凈戒:攝律儀戒,斷除一切惡;攝善法戒,修一切善;攝眾生戒,度一切眾生;都在孝裡面包含著。

那這個孝也包含著菩薩的六度精神在裡面,比如說,我剛才講順,孝的一個核心因素叫順,隨順。比如說六度所言的布施,我能夠隨順我自心本具的慈惠(慈悲和恩惠)之心,而不逆之於慳貪,慳貪是我們煩惱,是逆的,不是順法;我不順著慳貪,那麼這個孝就是布施。我順著這種柔和的心,而不隨順瞋恨的心,這就叫忍辱。我順著我的堅韌的心,不逆之為懈怠的心,這個孝就叫精進。我順著我的寂定的心,而不逆於散亂的心,那麼這個孝就是禪定。我順著我的靈明不昧的覺心,不逆之為愚痴的心,那麼這個孝就是智慧。你看這個孝包含著菩薩的六度在裡面,六度可以延伸菩薩的大行、萬行都在裡面。所以佛門強調孝,包括出家:有人總是覺得出家人好像不孝,父母都不管;實際上出家修道是體現大孝。

唐代有一個比丘,禪宗很有名的,叫師備禪師。他的父親是捕魚的,漁民;有一天他的父親在捕魚的時候,就從船上掉到水裡,淹死了。那麼這個師備呢,他是學佛的,知道這個惡因一定要到三惡道去,所以他為了報答他父親的恩德,他自己出家了。出家修道,來為他的父親懺悔,來拯救他的父親;所以他出家真的是修苦行啊、參禪啊,這個非常精進勇猛的修行,他開悟了。就在開悟的那天晚上,他夢中他的父親來了,對他感謝!說,由於荷子出家修道、悟道,我蒙你的這種道業,我升天了。所以生理上的贍養父母為小孝;能夠精神上光宗耀祖是中孝;能夠修行道業是大孝;能夠讓父母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大孝中大孝。我們看到在我們目前中的社會,孝的文化是有很大的挑戰,我們歷來把孝認為是封建迷信,尤其在「文革」 的時候。所以現在很多青少年不了解孝,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一切以子女為中心,最後是坑害了他;因為他沒有孝的一種道德的基礎,他做人的基礎都沒有了。做人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孝打頭的。如果一個人不孝,他的整個人的人格都瓦解了,你不可能期待他做好任何一個事情。不孝之人在單位上、在公務上一定是不忠;不忠不孝,能力越高禍國殃民的能量越大,都是負面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儒佛的孝道文化發揚光大。如果一個凈業行人不孝,他就不夠資格是一個念佛人,這是第一句孝養父母。

再看第二句奉事師長,師長在世間法當中就是我們的老師,在出世間就是善知識。世間的師長教給我們做人的這種禮數、知識技能;出世間的師長養育我們的法身慧命;這些我們要恭敬心去對待。如果在世間法上,對自己的和尚阿闍黎,阿闍黎就是親教師,教給你一四偈的人就是你的阿闍黎。如果對和尚阿闍黎不恭敬,講和尚阿闍黎的壞話,他的業報是會下地獄的,下地獄六十小劫;地獄出來轉為這些畜生身,畜生身受完了轉為人道身,人道身還是很低賤的:聾盲、喑啞;所以這個後果是很嚴重的。恭敬,佛法的利益從恭敬裡面求,沒有恭敬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就是世間法方面也離不開恭敬,你就學一門技術,木工、泥匠你都要拜師,你三年學徒的生涯,師父叫你幹什麼你得幹什麼,恭恭敬敬,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所以中國文化叫尊師重道。你尊敬師父、尊敬老師,就是尊重這個道;因為師他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他具有這樣的一個責任的。

那麼就在學校,一個學校的學風怎麼樣?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師生關係上。當然我們會說一個學校,他那裡硬體怎麼樣?圖書資料怎麼樣?管理制度怎麼樣?這可能也是,就好像高校要搞重點大學,怎麼夠得上重點大學,他有這個指標;實際上師生關係,這個軟性的東西它更重要。古人為尊重這個師道,《周易》講有一個蒙卦,蒙卦是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是這個學生來求老師的,不遠千里來登門求學的,不是老師要到你家門口去教的。為什麼?這叫尊師重道,只聞來學,不聞往教;不能前往去教,應該是他要登門,負笈求學。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有禮的精神,禮的精神就是敬。你看中國的這個「三禮」 《曲禮》曰:毋不敬,所以禮的精神是體現恭敬。一個人把恭敬心體現出來了,這實際上就是佛心的一種表現,是明德的一種表現,它就代表著一種高雅的文化,區別於動物層面的一些粗糙、一種蠻橫、一種弱肉強食的這樣的一種野蠻;所以奉事師長是把恭敬體現出來。

但我們也看到這樣的傳統的美德也受到了挑戰,在傳統社會這種家庭和學校是相輔相成的,在家庭父母要教小孩你要恭敬老師,在學校老師要教育小孩你在家裡要孝順父母;相互做這種教化。因為父母不可能教你小孩你要天天孝順我,他不能這樣教,一定是別人老師去教。所以自古以來叫易子而教,就是這個子女呀!子女有時候很難教,要讓別人去教。易子而教,它裡面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在裡面,因為這個教育裡面要責善的,就是你做不到那種善的標準,就要用種種地方法,或者呵斥或者懲罰,這些都是讓他改好的一個必要的手段。所以古人有時候小孩不聽話是可以打的,叫做三天不打上屋揭瓦,他太頑劣了;有時候要用懲罰的手段,這個懲罰的手段是出於慈悲心,你不能縱容他。但是這種教育,讓父母做這種教育,他很難。為什麼?因為父母跟小孩是血緣關係,天然的血緣關係;在責善的過程當中就有可能破壞這種血緣關係。所以為了維護這樣的一個天然的、倫常的血緣關係,就讓子女交給他人去教,把權力授給老師,老師可以責善,是這樣的一種教育。那麼家長一定會教小孩你對於老師一定要恭敬,這裡面他的一種恭敬教化的功能就會產生;無論是獎賞還是懲罰都是要把這棵樹讓他長直,讓他成樹、讓他成才的。

我們說這種教育目前也都是受到很大的異化,我原來是高校裡面當老師的,我是在校園裡面是感覺到師生關係越來越冷淡;這個師生之間的恭敬心、尊師重道已經是被這種市場經濟給他汩沒了。學生覺得我是交學費來上學的,你應該給我知識,是一個買賣關係;然後到了街上碰面也可以不打招呼,因為我們買賣關係完成了,你看這還有什麼師生關係可言呢?坐個電梯學生還要爭先恐後,老師可以站後面;為什麼?我交了學費了,學校要給我提供優質服務,我理所當然先要坐電梯;想來上課就來上,不想來他就不想來;所以為什麼在學校常常這個師生關係產生衝突。原來我們系裡面有個老教授,他有一天下課來真是心臟病都差點發作了;他就在上課的時候僅僅叫同學起來,叫一個學生起來回答問題,那個學生回答不出來,他就批評了幾句,說我布置的作業,你應該回去準備準備;就是批評幾句這個學生就不答應了,他站起來就走,而且把門「咣當」 一下,很響;而且他不走後門,就從你面前走,就是這樣,他是一點恭敬心都沒有。所以為什麼高校裡面課堂上,有時候老師和學生都產生衝突,甚至肢體衝突,這已經是到了非常嚴重的時候了;所以感覺到當這個老師都沒有什麼意思。

學生對老師不恭敬的時候,實際上受害的是學生;老師會覺得你既然不尊重我,我也給你敷衍了。所以敷衍到什麼程度呢?一上來,他也不備課了,我們原來青年老師們常常會開玩笑,先給你講一段國內形勢,再給你講一段國際形勢;再看看,還有一點時間,翻開課本來念一段,到時間了夾起皮包就走。學生能學到什麼?所以為什麼大學生,現在大學生在四年當中學不到什麼東西?很多家長覺得上了大學就不得了了。現在你這師生關係各方面都在敷衍情況下,他能學什麼東西?所以我們重新呼喚我們的傳統美德,讓每個人都在自已位置上,學生對老師恭敬,教師兢兢業業,真正像把學生看成子女一樣,把自己的心血都用在教學上,都真正把人類文明最好的東西傳授給學生;這樣我們這個教育才會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那麼學生對老師就是要有一種極大的恭敬心:老師幹什麼,趕緊像僕人一樣的去做、像大地一樣的厚重。

你看古人對老師是怎麼樣?有個叫程門立雪,那個老師(程頤)正在打坐,二位學生(游酢、楊時)就站在門口恭候,外面都在下著大雪,雪已經一尺深了,快把腳都淹沒了,但是他們都不敢動一下。這個老師(程頤)打坐一個時辰,看到他們還在雪地里站著,才叫他們回去,是這樣。目前這幾年出現的弒師案都要引起我們高度的警覺,還有殺害父母親,這在古代都是非常罕見的。這已經是把這種對父母孝道、對師長恭敬這種文化蕩然無存,才會出現這種惡性的情況。這種惡性的情況,不能把他挽回過來的話,將會非常危險。

 

 

 

《凈業三福的時代意義》

時間:2009年6月13日

地點:廣東江門

主講:大安法師

第2集

第三是慈心不殺,就是作為凈業行人要培植慈悲心,要不殺生;慈悲心就是佛心、就是成就佛果的種子。如果一個修行人離開慈悲心,他修的一切所謂的禪定、智慧終究都是魔的東西、魔業。所以佛教如果談主義的話,是以慈悲為主義的。為什麼以慈悲為主義?就是建立一個基本的一種觀念:就是眾生同體感、一體感。我們凡夫之所以會斗諍堅固,就是這種一體的、同體的慈悲心離我們越來越陌生了,越來越疏遠了。事情的真相是一切眾生,乃至於山河大地跟我們是同體的;既然是同體的,你利益了他人就等於利益自己,傷害了他人就等於損害了自己。包括外部的自然界,我們砍伐森林、我們過度的開採礦產、我們的不斷地沙漠化的這個進程、整個生態環境的破壞、我們的人心的一種系統也遭到了破壞。

所以建立這種慈悲心、這種同體感之後,我們對一切飛禽走獸就要關愛它、就要保護它,這種保護是來自於自然而然的一種需要。就好像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同體的,我們有頭部、有五臟六腑、有手腳四肢,這是一個同體,雖然他的部位不同,但是部位和部位之間是休戚相關的、同舟共渡的。所以你的左手破了、出血了,你的右手自然就會幫助。這裡不能說,不是我的手,是另外一隻手,我不管你,不管不行呢。為什麼?你左手把血全都流光了,你右手也完蛋了,因為他是同體的。所以右手對左手的包紮、止血這種幫助的行為是無條件的,他必然這樣做的。我們對生理的同體有這種感同身受,也覺得應該這樣。我們擴大起來,全體的民眾都是我的同體,不僅中國人,整個地球的人類都是我們的同體,有哪個地方的民眾在遭受飢餓,就等於自己的飢餓。於是我們知道是同體,乃至於對非洲難民的幫助,就是發自一種內在的一種衝動,我必然要這樣去做,不做我心不安,我不讓他解決飢餓的問題、痛苦的問題,我自己就受到了損傷。所以他這種幫助的行為是自然的,叫法爾自然的。

那麼包括佛菩薩為什麼不斷地要到我們地球來示現八相成道?釋迦牟尼佛來到地球已經八千次了。他為什麼要來這個五濁惡世?對於佛來說他已經萬德莊嚴了,他已經至極清凈了,來到這個世間真的是很難為他老人家;我們這個世界太濁惡了。就好像住在五星級的空間,你到農村的一個茅坑裡面,你願意去不願意去?但是為了救眾生就得去呀。他為什麼要去?就是同體的大慈悲心,把我們這些眾生看成等同一子,我們就是他的子女。我們還在這裡經受八苦交煎,還在這裡輪迴不堪,還在這裡苦不堪言,所以我們不離開這個火宅,佛不安啊!他必然要來救,就是這樣的一個同體的慈悲心。這是一切佛弟子都要升華出來的,由這個慈悲心才能發起菩提心。我有慈悲心要度眾生,我怎麼樣才能度眾生?我一定要獲得一種能力,獲得能力就一定要成佛我才有能力度眾生;所以他就當下發起要成就佛道這樣的心。由這個慈悲心作為動力,他才會修戒定慧、六度萬行,最終圓成佛果。所以一切佛果的內在的推動力,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來自他的大慈悲心悲憫一切眾生,這種悲憫是來自同體感。包括前面講的孝心,你把一切眾生看作自己的父母,知道是父母,你就要報恩,知恩才報恩。怎麼報恩?你就得要從這個方向去把菩提心發起來。

這裡慈悲心的直接的表達就是不殺生,我們住在沿海地區的眾生常常殺業很重,喜歡吃海鮮,這也是眾生相互之間的共業所感。但是我們怎麼去認知這個事情?我們不要以為這些飛禽走獸、海里的東西、地上的走獸、家禽就理所當然被我們吃了,不是這個樣子,我們應該保護它。出於慈悲心孝順心,我們不應該去吃它。為什麼?這裡來自兩個最起碼的認知:第一個認知,就是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一切眾生不僅是包括人道的眾生,是包括六道所有的眾生,就是海里的水族眾生、天空的飛鳥、地面的走獸,這些眾生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它們都是未來佛;既然是未來佛,我們就要恭敬它;恭敬都來不及怎敢去殺害它呢?怎敢去吃它呢?這是第一個認知。第二個認知,一切眾生在無量劫的輪迴的過程當中,曾經跟我們互為父母眷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母;一切男子在畜牲道裡面就是雄性的動物,母親就是雌性的動物;這些雄性、雌性的動物跟我們都是生生世世互為父母。那麼既然是父母,我們就要對它有孝心;孝心報答都來不及,怎敢去殺害他、怎敢去吃他呢?那麼這兩種基本認知我們凡夫不了解,但這個事情真相佛以五眼圓明的智慧他看清楚了這個,把這個事情真相告訴我們。所以我們當下就要以這樣的一個知見,把我們的慈悲心生髮出來,我們是不是就發願:我不吃它,我要吃素。

現在西方國家都提出了口號:吃素拯救地球。現在我們的生態問題、環境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時候,資源的匱乏,南北極冰雪的融化,整個的溫室效應,排碳量提高了;雖然這個問題很嚴峻,但是一旦要解決起來卻顯得非常艱難。為什麼?各國政治家都要講發展,講經濟啦!每個人的慾望都調動之後,想再回到一個節儉的生活、簡單的生活是很難的;所以這個問題將是越來越嚴重。但怎麼辦呢?總不能讓他嚴重的程度加速度地向前走吧!到了這個地球資源完全匱乏,這個環境已經不容人類居住的時候,這不是人類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嗎?所以人類要拯救自己呀!所以拯救地球實際上就是拯救自己,這是我們的依報環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那麼保護生態從吃素開始,一個食肉者他消耗的資源相當於吃素的二十倍;要吃肉就很多飼養的家禽,這個家禽它打嗝都會比很多工廠的排碳量都來的大。再加上這些家禽都是生命呀!都有佛性,你殺害了它這就製造了冤業呀!欲知世上刀兵劫呀,但聽屠門夜半聲;你只要看到黎明前這個屠宰場的那種殺多少眾生、眾生的哀鳴的聲音,你就知道未來戰爭的原因就在這裡潛伏著,戰爭不是無緣無故的。《楞嚴經》講:人今生吃了羊,羊死為人,羊死了之後它的業報下生轉為人;前生吃羊的人又轉為羊,相互吃,冤冤相報無有盡期。殺害一個眾生這個業力這種命債,不會消失的;以後一定要對面報的。所以我們現在講要呼籲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從我們培植慈悲心開始的、從我們不殺生開始的;所以要提倡戒殺、放生、吃素。

這次我們從惠州來,惠州市政府是搞了一個放生佛教文化節,我們是在講兩天經,最後有個凈土之光,在6號他們就是一個大規模的放生活動,這是在中國大陸以政府的這樣的一個形態做了一個很大的放生台,來號召市民都來放生,這是很好的。我想如果在全國各地都能提倡這种放生,放生的目的是培植慈悲心;我們不是說構建和諧社會嗎?這就是在做和諧社會。心有慈悲,心就和諧了;外部的環境是我們的心顯現出來的,心和諧,外部環境就和諧;心殘忍,外面就是鬥爭、謀殺、戰爭。那實際上現在吃素,就從這種健康長壽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好的。大家要知道有一句話:病從口入,為什麼病從口入?就是吃很多的動物的東西就會把病毒吃出來。這個動物,哪怕是很笨的豬,要殺它的時候,它都是驚心動魄的場面啊!動物也有貪生怕死的本能,這跟人沒有兩樣啊,所以它要逃命啊!但是人是太聰明了,逃也逃不過人的手掌心,所以把它一捆綁,腳一踩,當那把尖刀捅下去的時候,當那個豬的喉口的血噴出來的時候,你說那頭豬它那種叫也叫不出來的那種憤怒、那種恐懼、那種哀怨,馬上它就分泌出毒素,這個毒素就在肉裡面,這是第一個有毒的來源。

第二個,現在飼養的飼料,為了催膘,有很多的這種激素,藥品進去、化學物進去,還有現在普遍使用的叫做「瘦肉精」 。很多人不是喜歡吃瘦肉嘛!但是自然生長的肉不可能有那麼多瘦肉的,所以就有些所謂的科學家、有些所謂的商人就為了謀取更大的利潤,就有一種化學的東西進入,使那個肥膘變成了瘦肉。但那個瘦肉精有毒的,讓人得種種病的,西方國家也禁止用的。你看前段時間不是廣州吃瘦肉精的肉,有七十多人都中毒了嗎?在中國大陸這方面還很麻煩,已經是普遍使用;有的地方是找不到一頭沒有瘦肉精的豬啊!你吃這個肉還能夠安全嗎?病從口入。再就是那些稀有的飛禽走獸,千萬不要吃;不要以為有營養,很多病就是吃出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提倡吃素,至少要以吃素為主;吃素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的生存方式。為什麼我們要拋棄呢?為什麼要等到西方國家在提倡吃素運動,我們才注意這一點呢?美國這個最喜歡吃肉的一個國家,現在也嘗到了吃肉的這種損害,開始提倡吃素,六千萬人在吃素。但現在吃素的這種生活方式,在我們國內還顯得太匱乏。我們去新加坡那麼一個小地方,新加坡有一千多個素食館,當然有的說二千多個,有的說一千多個,就一千多也不得了啊!有時候我們在很多省的省會想找一家素食館都找不到呀。為什麼找不到?很多的做餐飲業的他覺得辦不下去,素食府一辦就虧本,那就說明沒有人來吃嘛。這次我們在惠州一個素食館,是幾個居士辦的,還以發菩提心去辦,就是虧本他們也硬撐著,為了保持有一個素食館。看看我們在座的居士,我不知道江門會不會有素食館,提倡素食很有必要性的,你能做這項事情,哪怕賺的錢不多,哪怕剛剛夠本,你去做也是功德無量的;吃素就是不放之大放生,就能培養一顆慈悲心。

現在我們看第四句話,修十善業;十善業是我們佛門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總持世間和出世間善行的一個法,直接規範我們身口意三業。身業的三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業四種: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意業的三種:不貪、不瞋、不愚痴。不殺生:正制的就是不殺人,不要殺害人道的生命;更不能傷害對我們有恩德的人,比如父母、比如我們的善知識,這個如果殺害,這叫犯五逆罪,直接要下阿鼻地獄。這個不殺生,兼制不要殺蜎飛蠕動的生命;剛才講這些魚呀、蝦呀、雞呀、羊呀這些你不要去殺。但是有的人確實吃不了素,我要吃這些肉,那怎麼辦呢?那也可以,你就吃三凈肉:到農貿市場去買現成的,也是可以的;盡量避免在家裡你親自殺,做到這點。不偷盜:就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你不能去偷;那不偷盜的範圍很多了:公然的搶劫,這叫強盜;悄悄的去偷,這叫偷盜;還有這種偷稅漏稅、還有順手牽羊、還有借債不還、還有以公家的東西來做自己的事情:以公家的電話打自己的長途電話,這些他都屬於偷盜的範圍,所以偷盜範圍指的很廣。但你只要偷盜,你有這個盜心,把人家東西移離本處了,佔為已有了,這都是業、惡業;這個惡業是要報的。為什麼會變牛變馬去還呢?由於你有盜業在。

第三個是不邪淫,一個佛弟子在這種男女性問題上,一定要持嚴謹的態度,你可以過法律許可的一夫一妻制,不能在法律許可的婚姻生活當中去做男女的邪淫;邪淫是以這種人道的尊嚴的生命去做那些禽獸的這樣的事,他是要下三惡道的。我們可不要把它看作是一個浪漫的行為,這裡面在陰府裡面對邪淫是最厭惡的,而且處罰是最重的。尤其現在西方這種比較開放的生活方式進來以後,大家確實覺得好像婚姻之外的性行為,好像是一種浪漫,浪漫常常自己就遭禍上身,你稍有不謹慎,可能你就染上了艾滋病。在沿海,有錢的人就會包二奶,這些都屬於邪淫範疇,一定要控制住。如果邪淫的心意念非常強,你想學佛、想念佛得利益是太難了;這個淫慾的心是遮蔽我們真如佛性最重的一個煩惱,淫心不除,三界不可出。所以我們不能縱慾,一定要節慾,一定要放在一個禮儀的範圍中。再就是你怎麼能夠把這個淫慾心淡化?不要去看那些非禮的東西。現在很的讀物、影視各方面它是誨淫誨盜,老接觸這東西,因為這個淫慾心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它就會調動;調動起來,你又沒有道力去控制他,沒有因果的法則,道德的規範來制約他,可能就泛濫。再加上你可能有點權、有點錢,女人還會主動找上來,你面對這些誘惑更沒有辦法;所以這個時代,末法的眾生的一個特點,是眾生的淫慾心越來越熾盛的時候;所以也就是修道非常困難的一個時代。那正因為難,你一定要制控住這樣一個邪淫的衝動,一定要使自己在這個方面做一種正當的行為,這是身業。

那麼口業,我們第一句話是病從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應該吃的東西;然後還一句禍從口出,許多災禍是由於你講話不合適導致的。口業,它是代表我們心裡的動態,我們心裡想什麼,口遮攔不住,它就會出來;出來就會傷害到他人,這樣他人就會反彈過來對你進行一個報復;你可不是災禍來了嗎?所以一個佛弟子一定要謹慎自己的口業,身口意三業都要清凈。怎麼清凈?你首先不妄語,不妄語就是不講假話,要誠實。這個很多人都說,我們這個時代不講假話嫌不到錢哪!幹不成事啊!表面上好像是這樣,但是實際上講假話的人最終幹不成事;一個誠實的人最終能夠成事。我們一定要把不妄語作為我們口業的最高準繩,聖人叫我們做什麼,一定會給我們以利益的。如果講假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那這個不妄語,這種聖人的教化早就不存在了;所以不妄語能得最大的利益,講假話最終要倒霉。

不妄語它分兩種:一種是大妄語,就是你修道沒有得三昧、沒有得神通、沒有開悟,你為了招搖撞騙、為了名聞利養,欺騙世人,說自己得神通了、開悟了、得三昧了;甚至還說自己是某某佛菩薩再來了,這些講大妄語,除了受五戒就直接破根本戒,下阿鼻地獄。那麼不妄語兼指小妄語,就是平時講假話;我們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有很多講假話的習氣,講假話是衝口而出。再來,這個時代來的更為普遍,所以現在眾生也是很可憐了,人與人之間很難建立起碼的信任關係;因為常常是受騙。你看到很多的工程啊裡面一些隱蔽工程啊,這個偷工減料,那些東西,這都是虛假的一種產物,最後是害人,害人也害已呀。我們現在中國人,這個講假話已經是比較普遍了,這是我們整個國民素質嚴重下降的一個標誌呀。自古以來儒家文化就強調誠哪,真誠的教育,不能去講假話;一講假話,我們的潛能、智慧就出不來呀。

佛陀有一個兒子出家,羅睺羅,作沙彌的時候,小孩子喜歡講那些調皮話,佛是不是在呀?在,他說不在,常常說;有比丘就把這個事情稟告了佛陀。佛陀他有一次把這個羅睺羅叫過來,叫他打洗腳水,洗完之後就把這個水潑出去;然後再把這個盆給他翻起來放,就是底朝上。就告訴羅睺羅,你再把水灌這個盆能灌進去嗎?羅睺羅說,灌不進去。借這個因素,佛告訴他:一個講假話的人就像這個覆蓋的腳盆一樣,任何水都進不去,法水進不去。所以講假話最終受損害的還是自己,就失去了他人對你的信譽。廣東是一個經商、商業很發達的地方,我想真正會懂得經商的人,一定要把誠信作為他的生命,離開了誠信,他的商業是做不下去的。說你坑蒙拐騙一鎚子買賣就能賺大錢的人,無有是處;所以那些大老闆、賺大錢的人,你看他的性格還真是很誠實、很老實的人。上次我們去浙江碰到一個老闆,現在生意越做越大,兼并了很多企業;他就談到,他從小就很老實。老實到什麼程度呢?家裡人都說,哎呀!這個小孩子這麼老實,大了怎麼辦哪!他也想改,改來改去也改不掉。最後我跟他說:你千萬不要改,你什麼都可以改,老實不要改。你改老實你就完了,你能夠把生意做的這麼大,就是由於你老實。我們要做佛像,考察廠家,我就是聽到你老實我才過來的;要麼你是調皮搗蛋,喜歡搞人際關係,我還不過來了。所以這次我們給他一個訂單,要做三十多尊佛像,由於他老實;他老實就時間精力就實實在在的把那個事情,把那個工藝做出來,這是實實在在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不妄語。

第二是不綺語,就是講話一定要實實在在,不要花言巧語,不要講那些奉承的話,不要講那些讓人心動念頭的話,這是不綺語。實際上,儒家講一個仁愛的人往往是口訥,比較木訥一點;君子慎言,但是對事情他很勤勉地去做,不要沒有做成的事情,你到處去說、去炫耀,還是少說話,多幹事,踏實一點,不要綺語。現在我們一個社會風氣,就喜歡做那些表面文章,就喜歡摻很多的水分,喜歡歌功頌德;大家在這個綺語當中飄飄欲仙,實際上沒有一點憂患意識,看不到問題的真相,相互都在遮掩,這都是不好的。

第三是不惡口,就是不罵人;一罵人帶著他的瞋恨之心,把人罵得是夏天都像嚴冬臘月一樣,終身都難以忘記他這種有毒的語言,這就是惡語如刀傷害人。你傷害了別人心的時候,人家一輩子記仇,那你說不準倒霉的日子就等著你。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那種惡語去罵人、咒人;不惡口。第四就是不兩舌,一定要講團結的話,不能到東家去說西家,哎呀!誰誰誰說你的壞話了,說你什麼什麼……再到其他地方誰誰誰說了你什麼了,使得兩邊產生了矛盾,產生了敵對的情緒,就由於相互傳這些話;這叫兩舌、挑撥離間。所以這些都要盡量避免,這就做到口業的清凈。

第三就是意業,就是我們的念頭要清凈:不貪慾、不瞋恨、不愚痴。為什麼在修十善業當中要把不貪慾放在前頭?就是實際上對治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衝動,就是我們舉心動念都有貪慾之心。這種貪慾之心是以淫慾心作為核心的,由於有淫慾心要滿足他的慾望,他就賺錢、賺大錢、當大官、得大知名度、穿名牌的衣服什麼……這些煩惱都是由於這個淫慾心一起調動起來的。所以我們不貪就是要過一種少欲知足的生活,少欲知足,知足常樂來對治這種貪慾的心。有時候一個貪得是太厲害了,原來有一句成語叫「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這個成語來自什麼呢?說有四個人在一起談個人的理想:其中有個人說,當時浙江揚州是絲綢之地,非常富庶的地方;他就說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想到揚州那地方去做刺史,刺史在那個時候是屬於最高行政長官。另外一個人說:我想經商發大財,賺十萬貫。另外一個人好樂道家,他說我喜歡修道,我最終目的就想騎著丹鶴上天,羽化飛升。三個人各有自己的好樂和理想。第四個人他說:我的理想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把三個理想都集中在自己,我要十萬貫的財錢纏在我的腰裡,我又騎上這個鶴羽化,羽化到哪去?到揚州去當刺史,這就是代表人他想什麼都包了。

那實際上,這個慾望,這是人的福報,你能滿足多少慾望是人的福報;常常你是什麼樣的人,只能享受你這個範圍當中的一個福報。但人可能就越位,比如你經商的你有財富;你是政府官員,你有權勢;如果你是學者、藝術家、你有知名度。這個財富、權勢、這個知名度這三者都是大家所希望得到的。但是如果你不守本分,作為一個官員,有權勢的時候,你還想擁有你商人那樣的財富,還想有學者、藝術家那樣知名度,他就會越界,他就會搞權力腐化,叫權力尋租;是由於他慾望越過了他的位的慾望導致的。比如你是商人,你有財富,你還不夠;你還想要點知名度,還想要點政治待遇,他也越界了。那作為藝術家、作為學者你是有智慧、有知名度的,你應該要過比較節儉的物質上的生活,他不這樣;他要用他的這個教授、學者或者藝術家名譽去謀取財富、去謀取官位、尤其是謀取財富;他就會為某個利益集團去說話,就失去了他作為一個專家、學者應有的公正的態度。現在就是由於慾望的越位導致了很多的社會問題,這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一個情況。所以我們的佛教文化告訴我們,你不要貪;你貪最終你就越位,越位對你不好;你原來本有的那個東西可能都由於你的貪慾過分,給它失去了。

意業當中第二個不瞋恨,人為什麼會瞋恨?就是由於他有慾望:當這慾望滿足的時候他很得意,當這慾望受到阻礙的時候,他就生氣了、他就有脾氣了,他就要掃除這個障礙,他的瞋恨心就上來了。那麼這個瞋恨心是最大的毒素,瞋恨心就對慈悲心的最大的覆蓋,正好是慈悲心的對立面。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所有的障礙的門都打開了;瞋恨造成了,恨不得罵對方、打對方是、甚至把對方幹掉,這裡面他是沒有一點慈悲心的,他是什麼樣的惡業都敢造。人類個人和個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這種瞋恨以火的形態表達出來,他就會引發大規模的衝突,乃至於很大程度上的戰爭;人類需要熄滅自己的瞋恨之心。

第三就是不愚痴,我們就是有貪慾、有瞋恨,這兩個根本煩惱就使們愚痴了、內心黑暗了;愚痴的表達就是不明白自己的價值取向,不明白善惡是非的標準,像無頭的蒼蠅,他也不知道自己走向什麼地方,他也想追求幸福,但是他不知道追求幸福怎麼追求,整個的就迷惑顛倒,這就比喻為飛蛾撲火,自取焚燒。那個飛蛾它也想追求光明,但是它撲向光明的時候,它不知道等待的是焚燒它的生命。那個如蠶吐繭,那蠶它知道自己很脆弱,想保護自己,就吐出絲來保護自己。所以那個絲一吐出來,它把自己給捆綁住了,被人很方便地放到鍋里一煮,它也一命嗚呼了。所以我們人類追求所謂的幸福,以趨樂避苦的本能的一切行為作用,如果沒有智慧,就像飛蛾撲火,如蠶吐繭一樣;所以你看一個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佛陀提出這個十善業道,如果你受持不去犯它,這就叫持止善;止就是終止不去做它,以止作為它的善。進一步的如果積極的去行持它,就形成十行善。十行善是什麼?就是你不僅不殺生,而且去放生;我看我們廣東沿海地區很多居士很有善根,常常有放生的活動。放生就是傳達佛教的一種悲憫一切眾生心,一切眾生都有它的生命的權利;我們作為人萬物之靈要保護它,所以要放生。你看古來的祖師大德常常在沿海,很多的海岸線,還有很多的湖泊專門作為放生的地方。不僅不偷盜,而且要布施,布施是菩薩六度之一;因為人有與生俱來的慳貪的心,慳就是慳吝,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肯給別人,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地,這就是慳吝。再就是貪,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佔為已有,這是貪心;人都有這樣劣根性、慳貪心。這種慳貪心就是遮蔽了我們的佛性,慳貪心就是一種煩惱、一種病,就要用布施這個法葯來對治;一行布施馬上慳貪就沒有了。

所以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得富貴之報,你看一個今生有沒有富貴、有沒有財富?是看他有沒有布施的這種善行;所以財富從布施裡面來,越布施越有財富。智慧是從法布施裡面來,你把你學到的知識技能,無條件地教給別人。在佛法上,你把你學到的佛法,也無條件的傳授給他人;你在講經說法的過程當中,你就能開發智慧。無畏布施,當眾生在恐懼的時候,你給他安慰,他走一段夜路不敢走的時候,你陪他走過去。他遭受了那種冤枉,冤假錯案的時候,你幫他平反昭雪,讓他遠離恐懼,你就能得長壽、健康之報。所以我們要去行布施。廣東的居士還不錯,這個在財布施方面做的不錯,大家能夠在一個福地,有福報,都是自己修布施過來的。所以今生有財富還是要布施,布施有兩種田:一個是敬田,對父母你要布施、對三寶要布施,這是敬田。再就是悲田,對那些窮苦無告的,飯都吃不飽的鰥寡孤獨,你要去布施,這是成就我們的悲心的。這樣去布施,一個在敬田布施,一個在悲田布施,能得很好的果報。

第三行梵行,就是不僅不邪淫,而且修清凈梵行。作為佛弟子,尤其在這個五濁惡世,眾生慾望很重的時候,要引導大家內心清凈,要有很多法樂給他,給他講道理,過節慾的生活,清凈梵行的生活,是對我們自己有好處的,對社會有好處。那在口四業當中,不僅不妄語,而且誠實,徹底的誠實。這個誠實不僅在世間法當中有積極作用,在修道上更要誠實,舉頭三盡有神明啊!佛經告訴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與生俱來有兩個俱生神伴隨著我們:一個是同名男,一個同姓女;同名男左邊記我們的善行,同姓女在右邊記我們的惡行,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的行造作、善惡都有神在記錄下來,存在我們阿賴耶識的檔案裡面,這是真實不虛的。所以我們以後到閻羅王那裡,他憑什麼發撥我們到哪一道去,都是根據我們阿賴耶識的檔案材料記錄,來看看哪個業力重,到哪一道裡面去。所以我們做什麼壞事,好像能騙得了他人,甚至可以鑽法律的空子,但是你騙不了內心,騙不了兩個俱生神,所以一定要誠實。

再就是不僅不綺語,而且要講質直語;這個質就是很質樸、很正直的語言;心裡怎麼想,口裡就怎麼說,不能彎彎扭扭;不能心裡想一套,口裡另外表達一套,心口不一,那就是機心。機心可能在短時間當中,他好像還能得點利益,但長遠以來,一個有機心的人,就引發不了佛性,就開發不了智慧。天人是最忌諱這些有機心的人了,所以還是要質樸一點、要正直一點。不僅不惡口,而且要說一種柔和的話。不兩舌,一定要使兩邊更為團結柔軟的話。對於貪慾重的人,要修不凈觀,觀想自己內心種種污穢,三十六種不凈之物;我們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厭惡,自己身體這麼骯髒,他人一樣骯髒;觀想死亡的狀態,屍體的那種膨脹、那種腐爛、那種發青、那種血肉分離、那種白骨,你觀想這些死亡的狀態,覺得人的身體有一種厭離心;這種厭離心就會把那個熾盛的淫慾心給它蓋下去、給它降伏;所以常常要修不凈觀,不凈觀在佛法當中稱為兩大甘露門之一。

再就是對於我們的瞋恨,我們要修慈悲觀;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子女;即便別人說了我們的壞話,做了對不起自己的行為,做還債想。那對於一種愚痴怎麼去修,修因緣觀,就是能知道一切法的緣起;這種緣起呢有內因、有外緣種種因緣的聚合,就不被那些現象界的虛幻之相所迷惑。所以一個學佛的人,他一定是有一種很穿透的觀察力,由這個因知道那個果,由這個果能追溯它的因,一定要用因果的法則去考量事情的這種因緣果報的關係,這就叫做有智慧,能這樣做就叫十種行善。那麼這十種行善,在佛法的因果當中,這個十善業道是六道輪迴的一個行為的推動力;上品的十善業得天道,中品的十善業得人道,下品的十善業得修羅道。如果十善不修,反過來就是十惡:就是殺生、偷盜、邪淫這些;上品的十惡下地獄,中品的十惡墮餓鬼,下品的十惡墮畜生。所以你看三界六道輪迴,實際上都是由十善和十惡構成的。

如果我們能夠以十善業為修行的基礎,又能信願持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這個十善業就會成為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大家在《觀經》看到中品下生他往生的情況,就是以孝和慈悲的力量往生的;這麼一個世間的善人,他出於天性自然的去孝養他的父母、自然的對一切動物有一種仁愛心、幫助心。他在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跟他講凈土往生一法,講阿彌陀佛的功德,他馬上就相信了;一相信他就發願去,這一願一發出來,很自在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華中化生,經過三小劫修行能夠得初地這樣的位次。所以這個世間的善,你只要以信願作為導引,他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很有力的力量。好,我們上午就講到這裡,南無阿彌陀佛!

《凈業三福的時代意義》

時間:2009年6月13日

地點:廣東江門

主講:大安法師

第3集

下面我們來回答大家的問題:

問:請問您信佛學佛的因緣,以何因緣出家弘法利生?從您的學佛歷程您覺得學佛關鍵是什麼?怎樣較快契入?在家學佛、念佛逆因緣多怎麼對待和處理才如理如法?如家人不許在家拜佛、念佛、看佛經怎麼辦?

答:有不少的信眾對我的學佛或者出家表示好奇,這時候也是說來話長。我原來也是一個業障鬼,對學佛一點感覺也沒有,甚至那時候寫點文章、寫點書籍還對佛教有個批評,覺得沒有現代意識啊!現代是什麼時代啊!所以也造了一些口業啊!所以就生過一場重病。在這個住院期間我是感覺到生命的無常,就開始了解各種宗教。當然我們那時候八十年代的大學生都是崇洋媚外的,基本上是崇洋媚外的,所以接觸的就是基督教。但基督教參加它的彌撒或基督教青年懇談會、看那個聖經、聽它的佈道什麼;雖然覺得它的形態比較美,但還是產生不了信心;所以就接觸過道教、伊斯蘭教,最後一站才在佛教。

實際上我本人就是感恩阿彌陀佛,是這句佛號把我喚醒了;我第一次聽到「南無阿彌陀佛」 的這種念佛的聲音的時候就淚流滿面。我就覺得有這麼一種神奇的聲音,還能讓我掉眼淚,所以我才開始接觸凈土宗,所以本人學佛就是直接從凈土宗下手。當時就應出版社的邀請,寫過一本《凈宗法語大觀》,然後由這個因緣就開始在中國佛學院教凈土宗的課,那是1994年。教了幾年書,我那個講義就出了一本《凈土宗教程》,這樣就跟教內聯繫更多了,有時候在各個佛學院講點課;我原來在雲門佛學院也講過一次課,對教內各種情況了解,最後就在2001年就出家了。感覺到這個選擇當然很不容易,邁出這一步也很困難;那是我們2001年在一個寺院進行百萬佛號閉關,是念了200萬佛號的這種力量才最終走入佛門。要麼還是走入不了,所以還是感恩阿彌陀佛。

從本人學佛的歷程來看,我覺得還是要真修實幹。原來我在高校做老師,也是做點學問,我幸虧接觸佛法,就是從信心下手,不是走學問的道路。所以當時我一學佛,我就喜歡跟那些老居士在一起,去學楞嚴咒、去受三皈五戒、去放生、去念佛,跟這些所謂的愚夫愚婦待在一起。當時我接觸之後,我就看到彭紹升居士的一句話,他原來也是進士出生,兜了很大圈子之後,他接觸凈土法門產生信心。產生信心以後他就有句話:從今天開始,我就在廚房灶下作一個愚夫愚婦去,去念佛去;這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說好,我也到廚房灶下作個愚夫愚婦,不再說自己是一個學者,是一個什麼東西,就老老實實做一個愚夫愚婦來念佛。所以我覺得從這個界面入手,比較踏實;在念佛過程當中確實覺得自己煩惱很重:不是昏沉就是掉舉,很難進入。但是你咬住這句佛號,慢慢子在這句佛號當中能得到一點安心,得到一點法喜;你就覺得我們整個的生命觀,我們的內心的躁動就在彌陀名號的光明的撫慰之下,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安定。

當然我們本人的煩惱還是很重,還是躁動不安,還是業力凡夫,但是比原來要好了一些,是這樣的。所以還是要從信心下手,從這句名號下手,而且對凈土法門你就從五經一論,從凈土宗的祖師著作下手。開始你都不要看得太多,看得太多,很多的知見都在衝突,你都沒有辦法建立一種正確的知見,信心的根都很難紮下來。所以我覺得解和行都得一門深入,等到你對凈土法門產生了堅定不移的信心之後,你可以廣開一點大乘經典或者宗門教下的知識;在信心的根沒有扎穩之前,還千萬不要讀得太多。

在家學佛是有很多逆因緣,我能理解,我是作過十年的居士,在家居士。但怎麼辦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責任、有工作責任你得要承擔,要敦倫盡分。然後隨分隨力的把時間用在佛法上,你要安排妥當,要家庭也要保持一種和諧的關係,不能一學佛就家庭搞得非常的緊張,甚至分裂,這個不好。家庭成員或者不理解,他不理解,我們要理解他的不理解;因為中國多少年來都是宗教信仰被邊緣化的,大部分人不了解佛法講什麼的。所以他一看你信宗教,他就以為你是迷信,你是消極;一聽到學佛他就哎,你怎麼了,你最近什麼挫折了;好像學佛就是受到挫折了,活不下去才去學佛。那怎麼辦呢?你這時候你得理解他這種不理解,你就是默默地來修行自己的功德,要知道你的家人是什麼,家人就是你心裡變現的境界。你只要自己修行好了,自己這顆心更為清凈、更為平等、更為慈悲、更為圓融了,他就在你這個心的轉變過程當中,他也會慢慢地潛移默化的轉變。你不要跟家人產生對立態度,他有種種的障礙,我們要正好成就自己的波羅蜜,忍辱波羅蜜。

世間一切法,他在職場當中、他的生存的奔波當中,他肯定有很多的煩惱。當下這種煩惱你要觀破他的煩惱,通過這樣的不如意,正好是成就我的厭離心;沒有這個環境,我的厭離心還出不來呢?所以即煩惱為菩提。就好像韋提希夫人,她正好碰到她的兒子要殺她,這好像是一個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就由於這個逆境成就了她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世界的心,這樣她上品上生了;於是她的兒子可不是成了她的逆增上緣嘛!她的兒子可不成了她的大善知識嗎?所以碰到一切冤家對頭你得感恩他,他成就了我的厭離心,我以後成佛要度他,你千萬不要跟他冤冤相報。

問:放生是不是放什麼動物,就不吃這些放生動物?放生時欲幫人墊錢放生,要當時幫人墊錢才有功德嗎?

答:放生的目的是培植我們的慈悲心,一切眾生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終究都能成佛。所以從究竟意義上來說,一切動物都不能去吃,應該奉行吃長素的生活方式。你能轉到吃長素,你的精神品格身心的輕力就能獲得,你的福報也在裡面;所以觀想一切動物都是自己多生多劫的父母,放生還不能停留在這個層面,最終要吃素。很多人他為什麼要捕撈這些動物、要殺豬宰羊?就是有吃肉的人嘛!你現在不吃肉,他沒有錢可賺,自然就不會捕撈這些、宰殺這些動物嘛!所以根源還是在吃肉上。

原來古代那些殺豬的人,他也知道因果啊!天天殺豬宰羊會有命債呀!但是生存所迫又沒有辦法改行,他就會殺豬之前,就會提著豬耳朵說幾句話,說:豬啊豬啊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殺,你向吃肉的人去要債。那麼吃肉的說,不是我殺的;不是你殺的,就因為你要吃嘛他才殺;至少吃肉人跟殺豬的人平分秋色,各有罪責。所以最好能夠過度到不吃肉,才是不放生之大放生,是這個道理。放生的時候你幫人墊錢,你是成人之美嘛!人家的一些善事你積極的隨喜,能幫助多少就幫助多少。那麼這個善裡面也就有你一份隨喜的功德,盡心儘力地去做,這樣就有福德在裡面。

問:法師開示的凈業三福很好,但是做起來就好難,對現今佛教形勢,如能人人修凈業三福,佛教就興盛了,請法師開示如何用凈業三福的道理,團結大眾居士同生凈土?

答:首先我們尊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凈業正因,這是普法界的一種佛教文化的核心。作為佛弟子不修凈業三福,是不夠佛弟子資格的。你不要以為好難,有什麼難啊?剛才講:孝養父母會難嗎?你為人子女,你不孝父母嗎?連人的資格都沒有。奉事師長,你不知恩報恩,你像人嗎?你一天到晚殺害眾生,這種殘忍之心,可不是讓自己的這樣的人道的資格都在自己手上喪失了嗎?如果十善業道都不修,那我們可不是叫做衣冠禽獸嗎?所以我們只要相信了因果,這種凈業三福,至少是人天的福,我們一定要做,這是我們修行的一個底線。如果這四句話都做不到,修行是很難成就的;也說明你不信因果,不信這樣的一個自己本具的佛性。

那麼確實佛教的盛興,是來自於我們每個佛弟子對這個凈業三福的尊重。下午會講戒律,戒律就是佛教盛興的一個標誌,佛弟子能持戒,佛教才興旺;佛弟子不持戒,佛教就會提前在這個世界上消失;這是非常嚴峻的一個問題。所以大家在深信因果的前提之下,在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由衷的欣慕的過程當中,我們把凈業三福作為日常行為的指導。

問:受五戒後一定要吃長素嗎?

答:不一定,受五戒可以吃三凈肉;但是受菩薩戒就要求吃長素。在中國大陸實際上佛弟子都習慣於吃長素,所以三皈五戒的弟子盡量做到吃長素,但萬一最近做不到,你就是吃三凈肉也是可以的。

問:請問聽說在東林寺替在家居士授的是出家菩薩戒,請問有這樣的事嗎?請慈悲開示。

答:我們東林寺授的就是《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大家一定要了解戒律的基本常識,這個戒是通出家、在家的;出家人可以受,在家人也可以受。那麼在家人受的有些戒要求是不同的:出家人是要不淫,在家人只要不邪淫就可以了。有人認為《梵網經》就是出家人的戒,說明他對《梵網經》一點都不了解;《梵網經》講受戒的人若國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信男、信女、八部鬼神、乃至淫男、淫女、黃門、人非人,但解法師語,盡得受戒,皆名第一清凈者,這是佛說的,誰限定了是出家人哪!

所以你們大家要了解戒律的基本常識,所以不要人云亦云;很多人就持這麼一個觀點,說明他根本就不去研究戒法;認為六重二十八輕才是在家人受的,好像十重四十八輕是出家人受的;這完全搞錯了。而且告訴大家《優婆塞經》講的六重二十八輕,是漸次戒;《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是頓戒,頓戒就是你沒受過三皈依、沒受過五戒的人都可以直接受梵網經戒。但是漸次戒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先受三皈依,像六重二十八輕,實際上他要求很高的,先受三皈依、再受五戒,受完五戒要在寺院裡面考察半年,考察半年合適之後,要在二十個清凈比丘裡面給你受六重二十八輕戒,實際上是很難得的。

所以我們東林寺就是以《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來授,這幾年主要是傳印大和尚來了,他作戒和尚;有時候他忙,他不在,本人就替代一下。現在應該是海內外居士到我們那受這個菩薩戒的人極多,我們是用三天時間來授,還要來講菩薩戒、還要懺摩、種種一套完備的格式都具足的。你看這次這個四月初八,有五百多個人在那裡受菩薩戒,所以不是像別人說的,我們是給居士授出家菩薩戒,不是這個;我們給居士授的還是在家菩薩戒。

問:東林慈善功德會是怎樣發心而建立的和如何運作的?

答:我們東林寺原來也沒有搞過什麼慈善,說實在話。整個的中國大陸的佛教這一塊都是重視的不夠,本人原來也重視不夠。但我在2004年的時候到重慶去拜訪惟賢長老,在他老人家那裡,我還真的受到了一些教育,他很重視慈善,做了很多慈善的事業。我從中也看到整個基督教、天主教為什麼發展很快?跟他做慈善事業的這種發展有關係,所以社會形象比較好;給人感覺到基督教,包括他在廣大的農村那麼蔓延普及,他首先做慈善,然後讓大家對他這個上帝有個好感;一講,大家就能接受。

那麼我們佛教反而給人感覺到,你只是要人家來布施,但是佛教給社會上沒有做什麼事;所以有的寺院確實錢很多,沒有為社會做什麼事;這樣會影響佛教的形象,也影響度化眾生的功能作用。2004年我也感覺到這一點,所以我就存了一個心了,有機會我們東林寺要做點這方面的慈善。然後2006年我們就成立了一個「東林凈土文化基金會」 ,也試圖把那些發達地區的那些企業家的錢能夠吸引過來,幫助那些窮困人。在這基金會上我們就搞了一個「東林慈善功德會」 ,現在是由鏡義法師來負責,他作為「東林慈善功德會」 會長。

我們做了一個「東林慈善門診部」 已經兩年了,做得很成功,免費提供那些貧窮的低保護來治療。然後又對那些主要的災區,像汶川地震啦、像雪災呀、像什麼地震啦那些倒塌的屋子、蓋屋子、醫療服務啊。然後有個居家關懷,那些貧窮的人到他家裡去,給他料理生活、幫他念佛啊等等這些。還有助學這一塊,發放助學金在高中、在大學,反正這塊在做,做得越來越大;在各地也成立了慈善功德會的分會,在那些發達城市像北京、上海、西安、廣州這些地方;如果各地有想成立分會的,也可以跟我們鏡義法師進行聯繫。

這種運作我們就是把那些財富多的人吸引過來幫助那些貧窮的人,所以寺院做這項工作也是起一個社會的平衡機制;套句現在話來說:就是社會資源的再分配,通過這麼一個慈善的平台。實際上也是在和諧社會,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有貧富兩極分化的趨勢;這種一個社會的兩極分化,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是社會穩定的一個極不好的因素。那就窮人就有仇富的心理,在這仇富的狀態,富人他也不安全;要淡化這種仇富的心理,一定要勸人富人捐出他的錢來幫助窮人,也讓窮人對富人產生感恩的心;這樣兩個階層就比較和諧了。

我想我們這個江門,這個地區是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大家可以把慈善事業這一塊可以做好一點;布施能得福報,布施體現我們大乘佛法的慈悲精神。那麼我也知道我們的比丘、居士想做這一塊,如果需要我們「東林寺慈善功德會」 能幫得上忙的話,你們儘管提出,我們大力幫助。到時間了,南無阿彌陀佛!

《凈業三福的時代意義》

時間:2009年6月13日

地點:廣東江門

主講:大安法師

第4集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居士同修!現在請看第二二乘福,又叫戒福。第一句受持三皈,就是信受、修持三皈依的戒法。何為三皈依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對一個佛弟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入門的條件。為什麼呢?當我們聽聞到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當我們了解三界輪迴的痛苦,我們就把了生脫死,成就佛果作為一個生命的目標;但要達成這個目標,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為什麼呢?如果不能依靠法界常住的佛法僧力量的加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很難解決輪迴問題,很難解決圓成佛果的問題。別說凡夫眾生,就是登地菩薩在修行圓滿菩薩道的過程當中,也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為什麼要希望三寶的護念加持呢?我們就有一個比喻,就好像一條魚,這個魚有很多魚子,不是所有的魚子都能成活小魚的,常常很多的魚子都會爛壞;成活小魚的魚子,一定是這個魚母在念它;母魚不念子,子就會爛壞。佛如果不念眾生,眾生的菩提心就發不起來,發了也會退轉。所以一個凡夫眾生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離開了三寶的加持,他一定會中途懷疑退轉的。由這個因緣,我們一定要受持三皈依。

這一兩天也聽說,我們江門的很多居士念佛多少年都沒有作三皈依,沒有作三皈依,你都不具備一個佛教徒的資格;作了三皈依,我們才獲得了一個三寶的加持力。那三皈依,三寶又分住持三寶與一體三寶;佛滅度之後,一切木刻、銅鑄、彩畫、泥塑的佛像為佛寶,一切經卷為法寶,剃髮染衣的受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為僧寶;這個相狀,表明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在這個世間的住持之相,尤其在末法的時候更要注重皈依僧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離開僧團的住持法道的力量,佛寶和法寶就會落空。那麼皈依僧,是皈依僧團,不是皈依哪個出家人;哪個出家人給大家授皈依,是在三寶面前作個證明人;可千萬不要心生分別,我皈依哪個法師、我皈依哪個師父;於是這一批居士皈依那一個師父,那一批居士皈依那一個師父;好像形成了一個派別,不能這樣的。任何人皈依的是僧團,所以要用無分別的平等心恭敬一切出家人;你就在皈依了這個僧伽,僧伽是和合眾的意思;四人以上才構成僧伽,一個人、一個比丘不能稱為僧伽;就好像一棵樹木不能成為一個樹林的概念一樣。

那通過住持三寶,是要回歸到我們的一體三寶;我們眾生能覺之智,就是自性的佛寶;所覺之理,一切倫理道德的規範的準則,是自性的法寶;清凈和合的功能,就是能覺之智和所覺之理的和合,就是自性的僧寶;六祖慧能講的覺正凈。我們是透過住持三寶的皈依,最後回歸到我們自性的一體三寶,這個自性的覺正凈一體三寶顯發出來了,就悟證了無上正等正覺,迷失了覺正凈的三寶就輪轉六道。所以我們受皈依的有一個儀式,就是作個羯磨法,你要去請法,要發誓、要懺悔,在這個求受三皈依的羯磨法當中,獲得一種無作戒體。無作戒體就是依託我們的自性清凈心,由這個作法的過程,所生髮的一顆種子;這個種子有任運的止惡、任運的修善的功能;所以這個任運自然而然的功能就稱為無作戒體;這樣就在我們未來的生活當中,它自然地顯發它的功能作用。

那麼三皈依它也算一個戒,你皈依佛就以佛為師,再不能皈依其他的宗教教主;你皈依法,就不能皈依其他的宗教的典籍;你皈依僧,以出家人(比丘、比丘尼)為師,你就不能皈依外道的那些神職人員。所以這樣的一個發誓,本身就對自己有個規範:我就是三寶弟子,再也不能去供神了,再也不能去修其他的了;一定要按照佛的正法來修行。所以這個三皈依,就好像我們在要成為哪個學校的學生,你得要註冊,你作為那個學校的大學生,然後給你發個學生證,你才能說你是某某大學的學生。你作了三皈依的儀式,會給你發一個皈依證,你就是正式的佛弟子,就在佛弟子裡面註冊了。所以這個儀式是非常重要的,是作為修道的第一個入門的條件。

第二是具足眾戒,進一步要求戒,眾戒包括在家居士的五戒、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乃至於菩薩戒、十無盡戒等等,就是有眾多的戒律的類別。那麼這個戒的意思叫屍羅,可能學戒律有三個概念,我們要稍微清楚一下;第一是毗尼,毗尼翻譯成我們中文是律的意思;這個律包含止持,也包含作持。止持就是你不能去犯,犯了你就是叫犯戒,你不去作就是你持了這條戒,作持就是作為僧團的一些羯磨法。還有修善法,這個善法你必須修,你不修也算犯戒。那麼再就是屍羅,屍羅就是戒的意思;戒它主要側重在止持,你不能去犯。再就是波羅提木叉,別別解脫、保任解脫;你在因地受持了屍羅,在果上你能得到解脫。所以這個解脫告訴我們戒律不是對人的約束,戒律是一種解脫;它約束的是我們的煩惱,解脫的是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大家對戒的精神要把握住。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為什麼這個戒是十方三世諸佛都要去制定的,而且大小乘經典都讚歎戒律的功德?你要修行佛道,一定要持戒;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你要顯發這個涅槃的佛性,一定要從持戒下手。在佛的果地上有五分法身之功德,戒定慧解脫解脫之見;是以戒律作為它的第一個條件的,所以佛陀制戒稱為「為道制戒」 。我們一切,我們講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屬於世間的善法,它不是為了道的;那麼佛陀制的聲聞戒,它是為解脫之道來施設的。為道制戒,本非世福;不是為了得人天福報來持戒的。這個戒它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就是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但是我們凡夫眾生為什麼顯發不了佛性?為什麼還在這裡迷惑顛倒?為什麼一點智慧都透顯不出來?這是來自於我們的障礙,就是內心很散亂、很暗冥。然後這個暗冥的內心就會使我們的身口七支造作惡業,它就是有貪瞋痴的煩惱在驅動;所以使我們的佛性越來越顯發不出來,越來越被我們身口意的三種惡業所遮蔽。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去對治?那就是對治散動的心,要修禪定;對治暗冥的心,要開智慧;對治身口的惡業,要用戒法來作;所以這個戒律是針對我們貪瞋痴三毒煩惱直接施設的。三毒煩惱就像賊,叫煩惱賊;你持戒,戒法就是捉賊,然後你的禪定就是把這個煩惱賊綁住;然後開發智慧就是煩惱賊把它殺掉、斷頭,所以一切佛法一定要從戒定慧,這叫三無漏學下手;所以一個人要獲得禪定、要開發智慧,他的先決條件仍然是持戒。所以《華嚴經》也說戒律是一切無上菩提的根本,一個佛弟子修行如果離開了戒法,他一切禪定、一切智慧、一切解脫這些功德是不可得的。

那麼這個戒律也就是佛門當中的倫理道德,它關係到這佛教在這個世間的壽命:四眾弟子持戒,佛教在這個世間就會住持得長一些;四眾弟子不持戒,佛教就提前在這個世間消失;所以這叫毗尼是佛教的壽命、毗尼是佛教的幢相、毗尼關係到佛教的形象;所以一切四眾弟子必須持戒,尤其是出家人。如果一個比丘、比丘尼受了戒不去持戒,這就是賊住啊!他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雖然你接受四眾弟子的布施,布施是你持戒,你有這份福田的功德,人家眾生給我們布施,那是種在福田當中。如果你不持戒,你就不可能給眾生作為福田;那你接受眾生的布施,反而是墮落的因緣;所以這個戒律是包含著嚴峻的因果的法則的,你受戒了,但是你去破戒,其惡果是不堪設想的。但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夠去受戒、還能夠去持戒,持戒的意思常常要發誓的:寧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你每天要發出這樣莊嚴的誓言。你這個誓言當那個五欲的塵境現前的時候,你這種戒的力量才能上來;如果你這個戒的力量上不來,面對尤其是這個五濁惡世的時代,五欲的誘惑非常大,我們內心的煩惱又很重,真的是像乾柴碰到烈火一樣的,馬上熊熊燃燒;所以這時候一定要披上一個戒律的宏誓的盔甲,在這個五欲的環境當中不受干擾。

一個人能夠持戒,他的那種品格就站立起來了;在社會上,一個低賤的人能夠持戒,他也是高貴的;一個社會地位高的人,他不持戒,他的品格也是低下的。所以在這個戒律方面,它是體現了人的福報、人的尊嚴的一個重要這種的參照。所以佛陀能夠在這個世間給我們制定戒法,我們真的要感恩;唯有佛才能把這個戒律制定得這麼完備,而且它的開遮持犯曲盡人情。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系統的、非常細膩的一套人性和追求佛性的、完成佛性的一套修行的一個學問系統。所以我們一定要發心要具足眾戒,尤其是在家居士至少要奉行五條戒:殺盜淫妄酒。由這個五戒,你持五戒的功德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當中,中輩的三品往生都是由持戒的功德往生的。你盡形壽把戒律持好了,持清凈了,你把持戒的功德迴向能得到中品上生;那麼你就是無論受五戒、八關齋戒、比丘、比丘尼戒,你就有一日一夜持這個清凈戒的功德加以迴向,能得到中輩中品的往生資格。再加上我們念佛不是要得到法益嗎?能夠跟彌陀名號感應道交嗎?要知道阿彌陀佛為了完成四十八大願,為了建構西方極樂世界,是動經無量劫積功累德修行的,心凈則佛土凈,它也要走這條建立凈土的基本的原則。

心凈,在因地的心凈怎麼心凈?首先要持戒。所以法藏菩薩在無量劫的這樣的一個修行過程當中,他示現過種種的身份,其中他就示現國王的身份,他每一期的國王,他都舍家棄欲,行作沙門。為什麼?他只有行作沙門,才能修清凈梵行;遠離五欲的慾望。也向世人昭示,在這個生命的過程當中有比國王的權勢、五欲的享樂更崇高的、更真實的人生目標,就是修道。修道是無為的功德,一切世間的那種權勢都是幻滅的、都是苦空無常的;所以他就昭示一種真實的、無為的、無漏的、永恆的價值,就是舍家棄欲,行作沙門。他舍家棄欲,行作沙門,必然要持戒;持戒他由開始對身口七支的戒律的那種嚴謹的規範,先治身再治心,就是對念頭加以控制。所以法藏菩薩無量劫以來,他不起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就是他的念頭當中,對這個貪慾的念頭、瞋恨的念頭、惱害他人的念頭都不會有。當心地清凈,心清凈肯定身口七支他不會做違法的事情。我們身口七支造惡業,是由於我們首先心有污染、心有貪瞋痴;所以戒律首先從身口七支的規範到內心的清凈,就好了。

那麼由這個身口意三業的清凈,可以修菩薩的六度萬行,而且可以三輪體空地修;每一次,每一個修行的科目都能到達波羅蜜、到家、到彼岸;而且都能夠把戒契入到諸法的空性去加以施設。所以事相上的戒法可以指向諸法的實相:無上正等正覺;儒家講「下學而上達」 ,下學就是事相上的這種戒法修持可以到達諸法空性的、無為的功德的這個層面。理和事一定要明白,一定要修行;如果說空腹高心,覺得持戒是執相,我要談智慧,認為事相上太拘謹,這是完全是邪見。一個正確的觀念,這個持戒是事相上的因果的法則;一個善於談心性的人,一定會不背棄、不放棄因果、戒律;而一個善於去受持因果、戒律的人,終究能夠悟明心性;理和事是相得益彰的關係。所以這個時代我們一定要把戒法提倡出來,尤其是整個社會道德日益滑坡的時代,為什麼會不講道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信因果、不信輪迴,才能夠輕蔑道德、才敢肆無忌憚。所以作為佛弟子要作這個時代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華,一定要持戒。

第三句就是不犯威儀,這種持戒的意識不僅對那些重戒要去受持,威儀就是那些小戒、小小戒、微細戒也不去犯;受持那些微細戒都好像受持重戒那樣的殺盜淫妄的重戒一樣的去受持。為什麼?因為一個人的道力,持戒是非常重要的。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條毒龍在那裡噴著毒氣,很多阿羅漢去驅趕這個毒龍,驅趕不走。結果有一個比丘過去跟它彈一下手指,叫它,你離開吧!這條毒龍就聽話地走了。那些其他的人就說,我們用種種神通都驅趕不了,你怎麼就彈一個手指、說一句話它就走了?這個比丘說,我就是無量劫以來我受持戒律就是小小戒,都像受持重戒一樣地受持;就是他多生多劫持戒的那種力量就能夠使這個毒龍離開。所以我們說小小戒,草系比丘,那個賊搶了比丘的東西,本來他想殺人滅口,結果賊裡面有一個說,不要殺他,比丘法裡面,你只要用那個草把他綁住,他就不敢動彈;因為戒法不能傷害生草。果然那個賊就用草把他綁住,把他的衣服都脫掉了,放在路旁邊;這幾個比丘為了守戒,動都不敢動,結果還是波斯匿王出外打獵,發現了一批這是些什麼人?再一看一問,原來是比丘,為了守戒連綁他的草、生草都不敢折斷,這就是一種很強的持戒意識。

為了慈悲心保護一隻動物,說有個比丘托缽的時候,正好托到了一個珍珠商人的門口。這商人正在穿一串珍珠,一看比丘來了,就趕緊放下來,就到裡面取食品。取食品時,這個珠子就滾下來,一隻鵝看到一隻珠子下來了,以為是吃的東西,這個鵝就把這個珍珠給吞下去了。商人出來一見,咦!少了個珠子,這個珠子很值錢的,珍寶啊!但一看這裡沒有其他人,就是這個比丘在這裡;所以就說,肯定是你拿的了。這個比丘這時就面臨二難選擇,如果把真話說出來的話,肯定這個鵝就沒命了;所以這個比丘就默然,默然就等於承認哪。這個商人拿著棍子就打這個比丘,說你竟然這麼壞,我給你拿食品,你還趁我不,把我的東西都偷走了,叫他交出來。這比丘也交不出來,就狠打,他也不說;打得頭破血流。血流到了地面,正好這隻鵝看到有血,它就過來喝那個血。這時商人正好是憤怒啊!順手就把這個鵝打一棍子,就把這個鵝打死了。這時候這個比丘才發話了,說你不要再打我了,我跟你講實話吧!你的珠子就在現在你已經打死鵝了,沒辦法了,那個珠子就被鵝吞吃下去了。這個商人果然把鵝腹一剖,那個珠子在那裡,所以趕緊向這個比丘賠禮道歉。你看這些就持戒意識到了不了威儀,小小戒都護持;重戒更是不敢有絲毫的侵犯,這叫戒若冰霜啊!那以這樣的持戒的功德往生,那絕對力量很大。

下面我們來看,第三個是大乘福;大乘福第一是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菩提是覺的意思,也就是佛果的意思;心是眾生能發之心,菩提是所得之果;發有激發的意思、激活的意思、發生的意思;就是我們凡夫眾生髮成佛的心,就叫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在大乘佛法當中是非常重視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善法之王、是出生一切諸佛的本源、是眾生的法身慧命所在;菩提心包含著一切善法,就好像大地能夠生長一切樹木花卉一樣;菩提心能夠對治降服一切煩惱、菩提心能夠承辦一切的佛事。

所以《華嚴經》你看講初發心功德,你就是作了種種有為的功德、多少劫多少劫的功德,你跟初發菩提心那一念的功德相比,都是遠遠不及的。善財童子就是在文殊師利座下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文殊菩薩就指授他南詢善知識;說善知識是成就一切智的這個增上因緣,發菩提心開根本智,你還要開方便智。所以在每一個善知識面前,善財童子首先要稟白: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知如何修菩薩道,圓成菩薩行?讓這些善知識知道他發菩提心了,這就是一個大乘種性的根機,那都會對他護念加持;像彌伽長者一聽他發菩提心,還特意問:你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財童子肯定說: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那彌伽長者馬上從座位上下座啊!向善財童子頂禮,用種種的金銀七寶來作供養;供養他之後,然後再坐在座位上跟他講一個法。所以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不發菩提心修一切善法都為魔業。所以我們末法的眾生,尤其要注意把菩提心發起來,作佛的心。在無量劫輪迴過程當中,我們沒有一念發起過這樣的心,都是世間的名利心、嫉妒心、五欲的心、瞋恨的心、狹劣的心。所以這個菩提心發出來,馬上打開了我們的心量,這樣的菩提心才能感得凈土的廣闊的清凈的剎土,最終圓成佛果。

那菩提心怎麼發得出來呢?不是憑空就能發出來的,菩提心是包含著無我的智慧呀、般若的智慧呀、包含著同體的大慈悲心啊!包括我們做慈善事業講的: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眾生得離苦,就是菩提心的一種表達呀。無我,一切好事給他人,一切壞事留自己;眾生的苦你能擔得起來,一切的快樂給予眾生,眾生受苦等於自己受苦,眾生度盡自己才成佛,這些都是菩提心的表達呀!它一定要超越小我呀!在諸法的空性當中,把那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生髮起來呀,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啊。但正因為不容易,難能可貴,你不發菩提心就成就不了佛果。

那由什麼因緣來發?我們凈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曾經有過一篇《勸發菩提心文》,作為凈業行人一定要看一看,那裡面非常苦口婆心來勸勉我們發菩提心。闡釋有十種發心的因緣,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第一念佛重恩故:釋迦牟尼佛對我們恩德太大了,無量劫來隨形六道跟我們廣結法緣;為了救度我們,獻出多少生命骨髓;如果我們不發菩提心對不起佛。第二是念父母恩故:父母對我們恩德很大,我們唯有發菩提心成就道業,才能真正報父母的恩;不僅是報今生父母的恩,乃至報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父母的恩。第三是念師長恩故:無論世間的師長、還是出世間的師長對我們很有恩德,我們唯有發菩提心,才能真正報答。第四念施主恩故:這些居士檀越給我們布施了這麼多四事供養讓我們安心辦道,如果我們不能發菩提心,不能成就佛果,這個施主的恩我們報答不了;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所以我們廣東居士很有善根,一見我們出家人就來布施,我們拿了這個布施心裡沉甸甸啊!接布施、接紅包的時候笑眯眯啊!到還債的時候就哭啼啼啊!不知道怎麼還啊?施主一粒米高如須彌山啊!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真的是真實不虛的。所以我們今生作為出家人,你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怎麼樣來報答施主的恩呢?一定要發菩提心,求生凈土圓成佛果;這時候接受布施就坦然了,別說是一個小紅包,就是布施一萬兩金子,你也能吃得消,否則粒米難消啊!所以要發菩提心。

第五是念眾生恩故要發菩提心:一切眾生都對我們有恩德。第六是念生死苦:在六道輪迴、無量劫的輪迴,我們今生再不發菩提心,再不了生脫死成就佛果,那動經無量劫永遠不能出離,苦不堪言啊!尤其三惡道的那種劇烈的痛苦,那是想一想都毛骨悚然啊!毛孔裡面都流血啊!很苦啊。第七是尊重已靈故要發菩提心:就是我們當下介爾一念具足著佛的全體的功德,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都在我們的一念當中具足,是這麼尊重的一種自信。現在我們不發菩提心成就佛果的話,實在是太冤枉了;我們不發菩提心成就佛果,那麼我們介爾一念的佛性就被貪瞋痴所包圍、纏裹;於是我們就先造作惡業。造作惡業,是以我們夾雜著煩惱的佛性去造惡業,這不是很冤枉嗎?所以尊重已靈故,要發菩提心。

第八種就是懺悔業障故要發菩提心:要思惟到我們無量劫以來,由身口意造作的惡業無量無邊;如果這些惡業有體積的話,盡虛空容納不了。所以要把惡業懺除、業凈情空,怎麼辦哪?一定要發菩提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幸好有凈土法門的帶業往生,如果沒有這個法門,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眾生一個都解脫不了。為什麼?你有業障、報障、惑障你就出離不了三界;凈土法門是仰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能夠讓我們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講大乘的實相懺法,就能夠懺掉。在這個世間千萬不要以為我們能懺悔掉,把業障全都懺除掉,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隨分隨力地懺除業障、只能是隨分隨力地不要去造新的業障,還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第九是求生凈土故要發菩提心:省庵大師在這個點上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末法的時代你不求生凈土是解決不了生死輪迴的;所以求生凈土的目的就是成就佛果。念佛是為了成佛的,成佛首先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成佛,一去就是阿鞞跋致的菩薩,三種不退;馬上三種不退也就是一生補處的菩薩的位置,他成佛非常快捷;由於這種快捷的功能作用,才使得像普賢、文殊這樣的菩薩、等覺菩薩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法門的殊勝,就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至等覺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下至悠悠凡夫也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乃至於即將要下阿鼻地獄的眾生,只要信願持名,十聲乃至一聲,也能蒙彌陀的威神願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發菩提心,你能夠具足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

第十個令正法久住故要發菩提心:這是一切佛弟子都要建立一個神聖的使命。正法是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一種真理,沒有這個正法、沒有這個真理、沒有法的光明,一切眾生都是迷惑顛倒的、都是邪知邪見的、都是被自己的貪瞋痴煩惱嚴重地控制住的,所以他就在輪迴的路上越來越滑得很低。唯有正法,大乘的佛法能夠讓他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能夠讓他從五欲的沼澤地帶振作起來、超越起來,升華自己的佛性,放出那種智慧的光明。每一個人他把這種佛性顯發出來、把菩提心顯發出來,他自己就是正法的象徵;然而我們以無盡燈的菩提心,把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的文字般若廣播世界,這就是令正法久住在這個娑婆世界的五濁惡世,這就是無明長夜當中的一盞智慧的明燈;離開了這盞明燈,眾生就苦啊!你怎麼去形容他的苦都不過分啊。

昨天在汽車上我們的江門居士也說希望到這裡來弘法,我們這些眾生很苦,雖然有點錢,但是活得很煩惱,不知道怎麼活著?活得沒有目標。確實啊!現在很多人追求錢,錢到手上,有句話「窮得只有錢」 ,到了窮得只有錢的份上,這個錢,錢能有什麼?錢不就是一點鈔票嘛、一點紙嘛!它本身沒有什麼價值啊!那麼人需要多少啊?不需要多少啊。實際上人的生命就是要為正法活著,不是為錢活著、不是為權活著,那些都是不可靠的,都是讓我們墮落的因素。唯有正法、唯有真理、唯有智慧才能讓我們得到究竟的解脫,安立在這種涅槃的常樂我凈裡面。所以每個人都要關懷生命的終極關懷,關注我們的安身立命,關注我們生命的一種超越。

那麼這個唯有正法才能令我們做得到,所以正法就是眾生的法身慧命,就是一切諸佛的大慈悲心;這個正法是釋迦牟尼佛動經無量劫付出了多少生命,多少鮮血換來的。當時佛成道的時候,百萬魔軍把箭射過來,釋迦牟尼佛入慈悲三昧,都能使這些箭成為朵朵蓮華。那魔王波旬說:你有什麼樣的法力竟然有這麼一種功德?那這個地神出來證明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有這種功德?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啊!沒有一寸土地沒有這位菩薩流血、獻出生命的地方。他的鮮血浸滿了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啊!他是這麼深厚的功德。所以我們這些眾生是不了解啊!是不知恩、不報德啊!不知道這個正法的得來非常不容易啊。那就是晉唐之際我們多少人從法顯、玄奘、義凈這一批人到西天取經,去的都是幾百人,回來沒有幾個人啊!那種茫茫的沙漠、叢林、雪山、那種飢餓、死了多少人。所以千萬現在得了經典不要認為很容易,多少我們的先輩付出生命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令正法久住啊。

發菩提心功德很大,在凈土經典當中,你就是發菩提心的功德,不做任何事情,只是發菩提心,把這個菩提心功德迴向,能獲得上品下生。唯發無上道心,你看這個菩提心功德多大?唯發,你只是發起了這個道心,並沒有付出、並沒有干多少功德,你都能上輩下品往生。那這個無上道心怎麼發?善導大師有一段開示:就是先從你當下這一念厭苦開始,厭離這個苦難;我想在這個五濁惡世,任何人都會遭受到八苦裡面的某一苦;你都會感覺到生命的本質是苦的。或者冤家對頭碰面、或者一場車禍、或者得了一種重病、或者碰到了一個SARS、豬流感、或者碰到一個水災、火災,反正這個火宅裡面總是有很多苦啊!當下你對這個苦有一種感受,你感受到生命的本質是苦,想厭離它、想超越它,這就是發菩提心的一個契機,你抓住它。從這個厭苦開始,厭離這個,討厭的心理,它就一種離開的一種心理;這種離開到哪去?聽聞念佛法門,知道有一個無有眾苦,但受極樂的剎土,那個剎土就是要救度我這些苦難的眾生的。所以我就欣慕西方凈土,到西方凈土我不是到那享樂的,我要圓滿我的菩薩的行願:行願就是我華開見佛,見阿彌陀佛之後悟證無生法忍;我還要回到這個世間來度有緣的眾生。你這個發心的過程能夠有一種往相迴向和還相迴向的要素在裡面,那麼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你就把這個心迴向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下生。

《凈業三福的時代意義》

時間:2009年6月13日

地點:廣東江門

主講:大安法師

第5集

現在看第二句深信因果:這個因果的法則不是一般的信,要深信,沒有一點懷疑,身心去相信善惡因果報應真實不虛。這個因果包括世間的因果、包括出世間的因果,實際上一大藏教所說的就是因果。比如聲聞教講苦集滅道四聖諦,苦集滅道四聖諦就包含世間因果和出世間因果:首先從苦諦開始,八苦交煎,或者三苦、或者八苦、或者一百零八苦、或者八萬四千苦、乃至恆河沙的苦,這些苦就是一個果報。你透過這樣的苦的果報,你找它的原因,這就是集諦,就是煩惱。煩惱是構成我們痛苦的根源,所以這個苦、集二諦構成世間的因果。然後滅,滅就是寂滅、涅槃;就是出世間的一個安穩之處、常樂我凈之處、諸法實相、生命的那種本相之處,就是我們禪宗講的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向上一路,毗盧遮那頂上行的那樣一種實相,這是我們修道的終極目標。

但是怎麼到達這個寶所?就得要修道,道諦:聲聞教的三十七道品;大乘佛法的六度萬行;凈土法門的專持名號,一句名號開佛知見、一句名號悟證無生法忍;種種八萬四千法門的通途和凈土單持名號的特別法門都是指向這個滅諦的;所以這就包含著出世間的因果,得涅槃為果,修道為困。在世間法當中,一個人維繫一種道德;一個人在出世間修菩提道的過程當中,他要有一種動力機制,這些都是深信因果來推動的。

現在我們中國確實,為什麼構建和諧社會?它實際上包含的意思:我們社會有諸多不和諧的因素。為什麼大家呼喚道德?中國現在的道德水平每況愈下,從去年的毒奶粉現象,以及廣泛所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它是表達了我們這個全民的道德水準,它是挑戰我們的道德底線。實際上這裡面重要的因素就是信不信因果的問題:一個個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報應、不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只信我這一輩子我只要能得到我的金錢、我的五欲的享受、我可以不擇手段,反正我也不相信人死有報應;人死是燈滅的,他被這樣的錯誤的知見所控制,什麼都敢幹;道德在他眼裡是不值錢的,是沒有必要的,所以他會嘲笑道德;道德值幾分錢一斤;你講道德,他說你是傻冒;他把作惡作為他是英雄好漢的標誌。如果這樣的一個知見佔主導地位,每個都這樣去做,真的是我們這個社會太可怕了。

存在主義哲學家有一個命題:他人就是地獄;就真的演變為他人就是地獄。在末法的時候,演變到刀兵劫的時候,這句話是具體的實現:人和人之間相互殘殺,人拔起一把草都像一把鋒利的匕首,相互殘殺;因為他奉行先下手為強:我不殺他,他一定會殺我;於是為了保命,我必須殺他;連六親眷屬都要殺,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所以人類社會不相信因果、不信輪迴、在錯誤知見地把握之下它會演變到刀兵劫的自相殘殺的局面。你說諸佛菩薩看到這樣的一個情形,他的悲心多切啊!所以在刀兵劫的時候,這個念佛法門作為救度苦難眾生的最後一次機會,你在那個痛苦的時候,你只要念「阿彌陀佛」 願意去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來拯救啊!這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在整個佛法全都滅盡的時候,還住在這個世間一百年,拯救眾生。

一種宗教,佛教是從他誕生的那一刻,就預言它這個宗教在這個地球上消失了;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以後就沒有佛法了。為什麼沒有佛法?眾生不信因果、不信輪迴、業障深重、不相信佛說的話、不相信,法就滅了嘛。末法時候的比丘不持戒,為什麼他敢不持戒?不信因果嘛!然後把出家作為一個謀生的手段,一個職業嘛!一種謀取五欲享樂的東西也是來自於他不信因果,所以袈裟自然變白嘛、經典自然沒有字嘛、眾生業障深重。當這個地球沒有佛法的時候,那就是厚重的黑暗;厚重的黑暗裡面,你說多麼可怕!他看不到路了,前面是萬丈懸崖,他也看不到了。所以當這個時代要把因果法則廣為傳播,只要深信了因果,他才不敢去作造惡的事情,他有畏懼感。在出世間的善法當中,唯有他相信了西方極樂世界,他這種信心一旦產生之後,他就不會退轉。

從本有的意義上來說,信不信因果是判斷你是具不具備佛教徒的資格的一個重要標準:不信因果,說明你沒有作佛教徒的資格;不信因果,你是什麼都敢幹的。所以道德,道德本質是自覺,道德自律;我們儒家文化講慎獨,你一個人待在那的時候也要按照五常八德禮義的精神來規範自己;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自覺行為?因為你相信因果。道德自律,它自律任何道德規範都是普遍的立法原則;比如你要誠實,誠實就是目的價值,不是為了什麼而誠實;你為了什麼而講道德,道德成為工具價值,這就異化了,實際上就不是道德。在這個時代,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就是力量。實際上,從本源上來說道德才是真正的力量;有道德他才有福報,有福報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創造力,有創造力又有仁愛之心,個人的浩然正氣才出來,一個民族才有大國的風範;這是第二句深信因果。

第三就是讀誦大乘: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為什麼我們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一切大乘經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實相般若所流現出來的智慧靈文,被稱為佛的法身舍利。摩訶迦葉說那些肉身舍利就讓那些國王大臣去關心,我們僧團要關心佛的法身舍利,上根利智的人就是要關心佛的法身舍利,以法為師。佛教重法,怎麼樣尊重都不為過;釋迦牟尼佛一成道,馬上觀察三千大千世界是不是有比自己道德智慧更高的人,要拜他為師;結果一觀察他是無上士,沒有比他更高更有智慧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要以法為師。大乘佛法是出生三世一切諸佛之母,由於菩薩按這個法修行,才成就佛果;所以這種智慧、這種真理能夠哺育我們的心靈、能夠引發我們的菩提心、能夠讓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看佛經真的感覺到佛是一切種智者,六合之外所有的都知道。而我們凡夫只是靠自己有限的知見、邏輯思維所知道的東西太少了,而且太偏頗了;我們都很難建立中道的正見,不是執有就是執空,或者就是斷滅見;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呢:凡夫的知見是不可靠的。

我們學佛法就好像我們練書法,你找到一個最好的字帖你就練,練書法臨摹的過程,把自己腦袋瓜子的筆畫結構全都拋棄;然後你臨摹,臨摹的越像越好。所以讀誦大乘經典,就是以大乘佛法的知見轉變我們凡夫的知見;凡夫的知見你都放下,你不要考慮自己的,你一想就錯。唯有佛徹證了諸法實相,悟證無上正等正覺,才把這種真理、這種法以慈悲心向我們傳播。這種法和真理是亘古亘今的,永恆存在的,超越時空的;有佛無佛,法和真理都常在;所以真理是佛發現的,不是佛創造的。佛把他發現的真理、這種法傳播給我們,就是要讓我們離開輪迴之苦,契證我們的自性的涅槃。了解這個之後,我們就要通過讀誦大乘經典,轉凡夫的知見開發智慧。就在開發智慧這一點當中,你怎麼樣才算有智慧?能夠對這個五濁惡世產生厭離之心、能夠對極樂世界佛的法界產生欣慕之心,這就是有智慧的表達。如果讀誦了若干年大乘經典,還對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一念都放不下,你就根本就沒有上軌道,沒有一點智慧。

佛非常慈悲呀!知道我們眾生在這個五濁惡世雖然很苦,他還捨不得離開,就是由於他把一切看得太真實。所以留戀、執著、貪染;就以二十二年的時間來講般若系經典,講諸法的空性;要把現象界一切都觀空:如電如夢如影如陽焰,一切都是不真實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有認知,大家說我們都沒有智慧,現在告訴你智慧:對這個一切作如夢想,都是在做夢。在夢中你認為一切都很真實,在夢中的喜怒哀樂一切都感同身受,你沒有醒夢;醒夢了,你知道了,哦!夢中原來都是假的。昨晚上做夢,第二早上睜開眼睛你知道做夢就不會放在心上,假的;但你睜開眼睛的當下,實際上你還在夢中。你昨晚做夢,有我有他人有桌子有環境,現在一看也有他人也有自己,包括我們這個場面,是不是也在夢中呢?全心即夢,全夢即心;所有的夢境就是我當下這顆業心,離開心是沒有夢境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我們所感召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這些國土都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都是在做夢。

那麼在沒有完全醒無明大夢的時候,我們先做一個好夢,你做好夢也得從三皈五戒十善業開始啊!然後還要做一個更好的夢:你就念佛,念佛是醒夢的一個過程,聲聲佛號喚醒夢中人。等我們最後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把我們的無量光壽的那個本心念出來了,從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裡面升華出來了,這時候你就出夢了。這就證到諸法的空性了,夢中分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啊!又在無大千當中,從諸法空性又能升華出一個清凈的妙有:就是極樂世界所展示的無盡的莊嚴。所以讀誦大乘經典一定要產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這是我們讀誦大乘的目標。在這樣的欣慕心當中,就能把我們的慈悲心、菩提心生髮出來;不僅僅是讀誦大乘經典,就是背誦了很多,但是你不了解其中的意思,或者只了解其中的意思,還要落實在行動當中,這樣心性才能產生作用。

第四句話是勸進行者:就是勸勉、增進一切眾生修行佛法,尤其是修行這個凈土法門。我們通過前面的世間福、戒福和大乘福,我們只要是依教奉行,切切實實解行並進,我們一定能得到法上的利益。得到法上利益我們想「已欲達而達人」 哪,自己得到利益也希望眾生分享啊!所以我們就讓一切眾生也接受佛法、也讓一切眾生相信凈土法門。大家學佛的人都有感受:沒有學佛之前身心憔悴,一身都是煩惱,真的像無頭的蒼蠅不知道一天到晚幹什麼,而且乾的事情大多數都是造業的。造業之後,只是覺得心裡很暗淡,但是生不起慚愧之心;因為不學佛不知道善惡的是非標準何在,內心升華不了一個佛性的目標;沒有參照系,整個在那種無明、煩惱堆里過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忽然有一個因緣接觸了佛法,由於佛法的一面鏡子看清楚了我們可憎的面目、一身的業障;由於畏懼因果,就開始受三皈五戒。只要走上這條道路,慢慢子他就越來越得到一點利益、心裡越來越輕安、人生的目標越來越清晰,我想佛教徒都有這麼一個心路的歷程;他就有一種仁愛心、慈悲心把這個,佛法是好東西啊,那是真正的好東西呀!就要傳播開來。能發起這個心,這就在作如來使,這就在做勸進行者的工作。

勸進行者,弘揚佛法有種種不同的形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的身份,來做自己跟身份相應的事情。比如你作為在家居士,你可以隨分隨力的勸勉你的家人、你的同事、你的朋友。雖然你不能升大座講經說法,你可以給他佛教書籍、給他光碟、帶他去放生、乃至於有個法會你通知一下他,讓他過來分個座位給他,甚至讓個座位給他,你都在做勸進行者的工作。包括我們這次成就這次的法會,都是我們的居士、我們的比丘來發菩提心,我這個地方很久沒講過法,如果讓更多的人能聞到佛法不是很好嗎?就組織這個法會。我們知道組織一個大乘法會很不容易的,這裡面多少辛勞、多少投入、多少組織工作、多少義工在參與,這些參與者都是發菩提心,他們知道佛法是好東西,讓更多的人來聽聞,所以這都是在勸進行者。對於出家眾要求可能更高一點,比丘、比丘尼是承擔弘揚佛法的主力軍,這是他的本職工作;如果出家一輩子不做這個工作,實際上這是有愧於佛教、有愧於信眾的。

昨天在惠州的時候,也有給我開車的那個司機還特意問一個問題,他說這個講經說法怎麼樣才能如法?怎麼樣才能做得到這樣的一個攝受眾生?說起這個,實際上如果他的條件說高也很高,低也許可以低一點。但是一個弘法的佈道者、法師他一定要做到一些基本的條件:第一你的教理要通達,至少對你本宗的教理一定要通達。現在我們東林寺也辦一個凈宗研習班,我們也試圖培養一些弘法的法師,對凈土五經一論一定要熟悉,不是看幾遍,而是熟到信手拈來的程度、淪肌浹髓;對凈土宗祖師的著作要反覆去讀,也是要很熟悉這個理路;這是教理的通達。不僅對本宗要理解,對宗門教下大乘的幾個宗派,它的基本的常識也得要了解,這是面上的知識。通達教理還得要有修證的工夫,就是你一定要依教奉行,你是一個實踐者,是解行並進的人;你不能教別人去念佛,自己不念佛,那不行。

儒家也講:有諸已而後求諸人,無諸已而後非諸人;就是你要求別人做的事,你自己首先要做到;你要求別人不能做的事情,你首先要自己不能去做;你的講話才有說服力,這就在行持上要上得去。

第三還得要嚴持戒律:如果弘法者他不持戒,他是沒有感化眾生的力量的,那眾生也不會來聽的;你看他呀!抽煙喝酒什麼都敢幹,我還去聽他講什麼呀!那是不行的;一定要嚴以律已,謹守規範。再就是還得要有一定的辯才,能有駕馭局面的能力。現在有些法師他說,幾十個人、一二百人我還有信心講;一旦到了一兩千人,他就很害怕、就很緊張。這一緊張就麻煩了,本來在下面還能講的出來,一緊張什麼都講不出來了;這講不出來就下不了台啊!這就要有自信心,你自信心強你就把聽眾,他是聽眾嘛!他水平再高,你也不要把他看得太高;你自己是最有水平的,你得要有這種自信,心裡很坦然。所以要有一個整體,他的自信心、他的知識水準。再就是還有一個長相還得莊嚴,長相不莊嚴,一看半恐怖分子,人家也逃跑,也不行。佛陀在世的時候,種族還要高貴一點;所以一個真正合格的弘法者,他是多種素養合成的,才能夠攝受住眾生。

但是我們可能各種條件不具備,那也可以隨分隨力攝受跟我特別有緣的一部分人。我在我的寺院我就對幾十個人講、對一二百人講、慢慢子去成長、慢慢子把我的素質提高起來。不能說,哎呀!我不行我不去講,不要這樣;你哪怕就是對一個人講,你也認真的去備課,去講;慢慢子就能夠講出來。所以這個勸進行者的工作,種種的方式大家一定要做,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那種隨分隨力的限度去做。每一個都是佛教無盡燈的其中一盞燈,自己點燃了信心這盞燈,就要點燃更多的燈。不是說弘揚佛法就得要多有多少修證的功夫才能夠弘揚,你能夠勸勉一個眾相信佛法,尤其相信凈土法門,你就是報答了佛恩。尤其是在社會層面普遍不了解佛法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機會向那些不了解佛法、誤解佛法、有好樂、有好奇心想了解佛法的人跟他主動宣說;說不出來,我也可以給他提供書籍、提供光碟;或者介紹到一個能說法的道場,讓他去參學。

我們對凈業三福的意思十二句話作了一個簡略的介紹,從這個凈業三福的內容來看,我們可以概述其中的五點:就是這個凈土文化它為什麼能夠在我們中國生根開花結果?是說明凈土文化跟我們中國本土文化它有一種內在的共同點。從東漢末年,明帝年間就開始翻譯凈土宗經典,就是《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這個經典翻譯過來之後,經過二三百年的醞釀,到了東晉的時候,也就慧遠大師啟建東林寺建立白蓮社的時候,形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凈土宗的一大高峰,成為一個里程碑的一個象徵;這個象徵表明著凈土法門終於在中國紮下根了。那麼這個過程,也就是印度的異質文化,一種宗教文化,為什麼能夠在中國這麼一個有幾千年古老文明的國度能夠紮下根,這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一種宗教文化在沒有什麼文化傳統的地方紮下根,它比較容易;因為它本身沒有,它需要有。那我們中國本身有本土文化,有儒家文化、有道家文化,而且這些文化都是很成熟的,是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外來的文化是很難進入的;但是佛教卻被中國的知識分子、中國的朝廷官員接受了。

這裡面我們從剛才討論來看,中國儒家文化強調孝道、強調尊師重道;凈土文化正好有。所以我想那一批的知識分子一看,凈土文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它也講孝道,他肯定感覺到一種親切感。如果說你一味的厭離,對世間的善法都不關心、都不重視、一點都不講孝道,那肯定中國的這一批知識分子肯定會拒絕,不能讓這個文化在我們國土當中存在。所以從凈業三福的第一福,我們就感知到這樣的一種孝敬文化跟我們中國文化的融合。再就是這種戒律的精神,也跟中國上古以來的古禮也能夠融合;那種恭敬心,中國的禮的文化就是對自己人性的劣根性給予一種淘汰,高揚人性善的一面;惟精惟一,把那種中道的正見顯發出來,這個跟戒律的精神又非常吻合,這就是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能夠融合;這就是儒家文化本身就有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在裡面。你看孔子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他沒有走隱士的道路,真的是每每若喪家之犬周遊各國去傳播他的仁政的道德的思想。這種思想,實際上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思想,就具有菩薩的心量;所以跟大乘佛法他比較能夠融合,所以我們說這種凈土文化跟本土文化的融合,有很多的共同點。

第二,凈業三福它能融通凈土的特別法門和通途八萬四千法門,所謂的聖道門,它能夠融為一體。現在有一種觀點,覺得凈土法門就是靠信願行持名感通佛力帶業往生,不由次第;好像聖道門就是可以不管,持戒不持戒不重視。但是真正的凈土文化告訴我們,這個凈業三福實際上就包含著聖道門的全體內容在裡面:它的持戒、戒定慧、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都在裡面。所以一個凈業行人、念佛者一定要尊重聖道門,一定要修持聖道門;雖然往生這一點不是靠聖道門的功德去往生,是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往生;但是你修聖道門的戒定慧六度能夠增上我們往生的品位,能夠令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更為堅固,能夠使我們的念佛更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因為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以及完全四十八大願的過程,也仍然是以聖道門來修行的。

第三,凈業三福告訴我們能夠培植我們的信心,凈土法門號稱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不僅凡夫不信,連二乘的行人不信、二乘的聲聞緣覺都不相信,不僅二乘聖人不相信,就是連菩薩都很難相信;因為這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的法門,他的法門的建立完全是在佛的果地上所建立出來的。所以有一個特點就是大不可思議,我們凡夫眾生用邏輯思維,用聖道門的因果關係去測量,越推越遠。所以對這個不可思議的法門我們怎麼去相信?是要有智慧的;但這個智慧,般若智慧啊!不一定馬上擁有,所以就得要給他一個過程、一種善巧、一個過度,就是讓他修凈業三福。修凈業三福就是修福德嘛!福和慧有個轉化,有辯正關係;你的福德修得厚了,這個福德就會轉化為智慧;這個智慧一現前你就會產生信心,這個信心就是對不可思議的凈土法門的事理、因果、性相的這種信心,是超情離見的,是離四句絕百非的。所以你能夠相信凈土法門,你就是不可思議的人,你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果報。何為不可思議的果報?你一品煩惱都沒有斷,你就靠著信願感通的力量到佛的世界去,一真法界,到那去就成為阿鞞跋致,到那去就一生快速成佛,整個過程都是特別的、都是勝異的、都是不可思議的;就是釋迦牟尼佛一代的通途的教法是不能去考量它的,這是第三。

第四,就是凈業三福能夠凈化國土、能夠有利於和諧、能夠有利於道德重建。我們在教內也有個人間凈土的說法:人間佛教人間凈土;我們對這個應該怎麼看?要知道佛早已懸記:娑婆世界,現在是五濁惡世的減劫,減劫的時代是眾生的煩惱越來越重、慾望越來越重、福報越來越薄、智慧越來越淺的時代,就叫減劫的時代。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形勢之下,想在這個世間建立凈土,是不可得的,是不可能的。如果在這個穢土還能夠建構凈土的話,那阿彌陀佛就不需要發四十八大願了,不需要建立極樂凈土了;就是由於這個世間建立凈土不可得,他才要我們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必須要明白的一個知見,一定要有一個出世間的本懷在裡面;在出世間求生凈土的這個立場上,我們奉行凈業三福隨分隨力的莊嚴這個人間,能莊嚴多少莊嚴多少,實際上不能過於樂觀。但是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在這麼一個國度當中,我們要盡我們的責任,我們能夠奉行凈業三福,實際上就在做真正的人間凈土的工作。我們能夠深信因果,我們能夠去受戒、持戒,本身就是在提升我們個體和這個民族的道德水平。而一個國家的道德重建,一定要從深信因果開始;離開因果的法則這麼一個先決前提,一切道德的重建都會成為一句空談。現在講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的問題、講大國的崛起問題,都離不開凈業三福的核心的文化要素。

第五點,就是凈業三福能夠增上往生的品位。念佛往生一法是靠信願持名作為他往生的正因,這是正行,凈業三福屬於助行;正助雙修就能使我們的品位提升。修凈業三福也能提高我們信願的品質和力度,所以信願持名它是屬於理上,從般若智慧的層面進入。凈業三福是從事相上去做,理和事都完備,才能夠是作為一個稱職的凈業行人。所以就往生這一點,我們抓住信願持名;在日常生活的行為規範當中,一定要貫穿凈業三福;這樣才比較完整,這就能體現凈業三福在這個時代的現實意義。一種古老的凈土文化是超時空的,不能說只是古代才能用,現在用不上,不切實際,不是這個樣子。它超時空的永恆價值,是任何時代,一切時、一切處都會有作用的,離開它都會產生負面的災難。

所以我們說這個凈業三福每一句: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到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勸進行者,每一句話都具有實實在在的時代意義,於是一個古老的宗教就在現代社會煥發出它的一種現代的光彩。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奉行凈業三福,就是等於把大乘的佛法,凈土法門的這種神妙通過我們的行為、觀念把它展示出來。每一個人都應該做阿彌陀如來的使者、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人中的白蓮華,最後大家都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蓮池海會的菩薩。好,南無阿彌陀佛!

《凈業三福的時代意義》

時間:2009年6月13日

地點:廣東江門

主講:大安法師

第6集

大家提問很多,下面回答問題:

問:有一居士還未到佛堂皈依,但精通佛法、研究經典、依法奉行,他算是佛弟子嗎?能修成正果嗎?

答:我們說修行佛法的利益要從恭敬中去求,恭敬首先是體現在對三寶的恭敬。你不去求皈依,說明你對三寶,對僧寶就有一種輕慢,就不恭敬。剛才說離開僧團的這種住持法道的功德,一切佛寶法寶的利益是會落空的;三寶在這個時代要靠僧寶來傳承的,所以你真正精通佛教教理,就應該自覺的去求皈依,作真正的佛弟子,這就依三寶加持力來奉行。如果離開恭敬,有一種輕慢的心,能修成什麼啊?那是成不了正果。不僅成不了正果,上軌道都很難;所以還是要以謙恭的心,以三寶作為自己依託的力量為好。

問:本人信佛,但家人不信佛,而且還在家殺生,該怎麼辦才好?家人經常說「心中有佛就好了,不必吃素」 ,經常說「濟公也不是吃肉嗎?」 還說「佛在心中留,狗肉穿腸過。」 吃肉也不是成佛了嗎?請問應該怎樣勸說家人?

答:可能這部電影影響力很大;濟公和尚,在杭州我們這次到濟公廟也去看了一下,濟公不是一般人,聖僧轉世、有神通。那麼有神通的這些比丘,如果他又表現的很持戒律,可以說他在這個世間就住不下來;所以他一定要善巧方便:瘋瘋癲癲、不持戒律,大家不以為他,調侃他;他遊戲神通、遊戲人生,才在這個地球上住的下來,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這些聖人的這樣的從本垂跡,度化眾生的手段是不可思議的,這不是我們能學的,我們是沒有資格學濟癲的。人家濟公吃一條魚下去,吐出來是一條活魚,可以在水裡游的;把一隻雞吃下去,吐出來的是一隻活雞,能夠在地上走的;你有這個水平你可以學啊!所以濟公能夠酒肉穿腸過,佛祖心頭留,他有這個水平。你做不到他那個水平,你就是酒肉穿腸過,魔王心中留啊!

但是家裡人受這種觀念影響,慢慢來;你自己先做好,你自己不要受他的影響,哦!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我也可以喝酒吃肉,吸海洛因也沒關係,那你就麻煩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嚴持戒律,凡夫眾生一定要持戒,不持戒我們就充滿著魔氣,最終都成了魔子魔孫,都到三惡道裡面去。

問:一般在家裡安奉了三聖,但又在那吃飯,有魚有肉,這樣可以嗎?

答:你安放佛像的地方應該找一個清凈的,比較恭敬一點的地方,你不能放在餐桌上面;你在下面啃著雞腿,上面就是佛像成何體統啊!雖然佛跟你不計較,但是護法神可能要找你的麻煩,所以千萬不要這樣做。

問:說到財布施,我們到路邊給乞丐布施,朋友說到那些乞丐是騙子,指出明知是騙子而財布施行為不合適。我們的財布施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但如是騙子,我們三寶弟子所作的財布施給他人的印象很不好,那我們應該繼續做下去嗎?怎樣做才能更完滿呢?

答:我們在這個世間常常有那些所謂聰明的人,看到人家做什麼善事,他馬上就進行中斷,就會說你看那個人是騙子、那個乞丐是騙子、那個什麼什麼……實際上這些我們不要受這個動搖。我們當下這一念慈悲心出來,我們給他進行了布施,就有我們的功德;他是不是騙,這是他的因果。你怎麼知道他是騙子?你經過調查了嗎?

我看有一個公司的白領他寫了一篇小文章,寫得很有意思。他這個人可能是比較善良,他就常常看到那些乞丐向他乞討,他常常做一個什麼事情呢?看到這乞丐確實面有飢色、很飢餓的樣子,就把他領到一個飯館,就給他飯食,讓他盡量吃飽,想吃多少給他吃多少;然後吃完了,他給他買單。他每次做完這個事情的時候,等他一出來,這個飯店老闆就會說,哎呀!你又受騙了,你看看你,就裝作很聰明的樣子就說你受騙了。這個白領就很不理解,我分明看到他餓,他餓的是要昏過去的樣子,你還說人家受騙。這個乞丐一拿到飯食狼吞虎咽,吃了三盒包子都不夠,你還說受騙,這個白領就覺得很不可理解,就是這樣的一些人。

但是我們說乞丐裡面是有些騙子,這無可諱言;但是裡面確確實實就有一些真實的乞丐,有這個五塊錢十塊錢他就能吃飽一頓飯;沒有這五塊錢十塊錢,他就得挨餓,確實是有這樣的人。你能辨別的清楚嗎?你辨別不清楚,你就平等布施嘛!就是幾塊錢嘛!是吧?所以護持我們這個慈悲心是來得重要的。現在一些所謂的聰明人,包括所謂報刊雜誌常常會登一些這個乞丐實際上是萬無戶,討了多少錢就去蓋多少房子,這些宣傳都很不好。因為中國人,現在中國人這種慈悲的心理已經很淡薄的時候,好不容易有幾個行布施的人,你還用這些所謂的不能肯定的理由去阻斷他的善行,這是不好的。

上次我聽廣州的一個居士說,說廣州前幾年大年晚上三十晚上很多乞丐由於很寒冷,住在地鐵或者立交橋下面是冷的發抖,還是一個韓國人看不下去,韓國人趕緊去買了很多毛毯,到那個立交橋下面、地鐵旁邊就發送。我們中國這麼多乞丐人在年三十晚上冷得那個程度,自己的國民一個都不管,讓一個老外來管。這算什麼國民素質?這就是由於這些所謂聰明人太多了,動不動就是騙子;騙子,把中國人搞得心理很剛硬,不管,認為他是騙子。所以我們作為佛弟子不要聽這些所謂聰明的話,我們當下這一念心去幫助他,也許是幫到了實處,也許是幫了一個騙子;但是你本身布施就不多嘛!騙有他的因果嘛,但我當下這一念慈悲心,也有我們的一個福報嘛!我想還是這樣做下去比較好。

問:如何看待墮胎?

答:墮胎是不許可的,在佛法的基本原則來看,墮胎就是殺生;不是殺一般的蜎飛蠕動,是殺人的生命。一個懷孕的女人,本來這個來投生到你作子女跟你很有親密的因緣,你由種種原因給他墮胎了;你這個作為一個冤家對頭就誕生了。所以你一定要注意,提起高度的警覺,你不要小孩就做好避孕工作;一旦懷孕了,你一定要把他生下來。還有的人為了生一個健全孩子做B超,一看好像有殘疾,他就墮胎不要了,這都是不許可的。

他來到這個世間,無量劫以來的一次稀有難逢的得人道的機會,也許他六根不具,但是作為人道的生命,他就有求證真理修道的一個機緣。六根不具的人念佛,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不能由於世俗的一些價值觀念中斷了他的生命。所以從我們佛教的理念來看,不能隨便去墮胎的。那麼萬一墮胎了,你要好好的為他超度,念佛迴向給他;以後要懺悔,再也不能這樣去做了,一定要對這個加以高度的重視,尊重一切生命,尤其尊重人道的生命,尤其尊重跟你特別有因緣的人的生命。

問:受菩薩戒後給家人做葷菜可否?

答:受菩薩戒的人你自己不要吃可以,很好。但之所以家裡人還要吃,你圓融善巧給他做,本身也是菩薩心的表達;如果你不做,可能家裡又會有衝突了。所以我覺得還是可以給家裡做一做,但是你不要殺生,買現成的魚肉來做,做的時候也要發願:讓你做菜的這些眾生能夠生到善道,生到極樂世界;也要發願讓你的家人早日吃素;但是你這個過程還是要給他做,不做可能有更大的麻煩。

上次有個東北的居士,她受完菩薩戒,也很歡喜回到家裡。第一天不出現了大的風波,她回到家裡,她的丈夫還對她的學佛比較支持的,但丈夫他沒有學佛。她的丈夫就說,冰箱里還有一點肉,給我炒一盤肉片辣椒菜吧!這居士一聽,我不能給你做,我現在受菩薩戒了。這個丈夫一聽,馬上就憤怒啊!一拍桌子,你這個婆娘給我滾,給我出家去,你給我走;一下子這個,因為東北人都是很暴的,一下子。你看看受完戒,家裡戰火硝煙就出來了,何苦來哉?我說你這種情況,你就給你丈夫做嘛!慢慢來嘛!所以一切戒律都要圓融的。所以我現在碰到這個事情,你受完菩薩戒,家人萬一轉不過來,你作為家庭主婦,還是盡家庭主婦的職責為好。

問:人的八字是註定的,念佛可以改變命運。可是有些人有些神通及神婆之類,他們真是可以將人的命運改變,作為佛弟子如何才能戰勝神婆施的法術,把握自己的命運?命運是註定的,神婆又為什麼能夠將人的命運改變,好命變壞命,好運變壞運?

答:首先你是一個佛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對這些神婆神漢你不要太在意他們,他們沒有多少本事,他們都是一些小法術;雖然可以算點卦,有點小神通,那些都屬於邪的範圍。我們念佛是光明大道,要知道命運是什麼?命運是我們善惡業的一種表達形式;確實是有命,因為我們多生多劫的業力構成了這一世的生命,我們壽命的長短、我們相貌的美醜、我們社會地位的高低、我們財富的多寡都有命中注定的。但是這個業是由心造的,心能造業,心能締造命運;但這個命運,我也是可以改變的,心改變業就改變,業改變命就改變。所以一切命運的改變都操作在自己手上,不是操之在神婆手上;神婆沒有力量使你的命變得更好,你不要聽她那一套東西的;她可能會算一算,但算一算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變化,也會讓她算不準的。

有很多算命的人都很有經驗,他一般不給出家人算,也不給那些四眾弟子算,因為算不準;所以學佛有超越三界、超越五行、超越命運的功能。如果你命運的軌跡是走向壞的一面,你忽然在這個時候發了大菩提心懇切的念佛,馬上就有轉換,轉為吉祥的這種功能作用;所以命中不是定命。命運,有命但是在動態當中的,它向好的方面運還是向壞的方面運?完全取決你當下這一念心是存著什麼心;所以一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上,不是把握在神婆神漢手上。再進一步說無論是好命壞命都是夢幻泡影,不值得去計較,總體都是苦空無常的,所以還是重心放在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上,他才是一個最好的命。

問:在當今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情況下,修持佛法對自己事業有幫助還是有障礙?請大師明示。念阿彌陀佛和誦經作為每日的早晚課可以嗎?

答:在任何時代,無論是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時候還是不競爭的時候,修行佛法都能讓我們得到利益。你競爭的情況無非是想成功,成功與否?是命中的福報有否的問題。你能夠修行佛法,能夠提升自己的道德智慧,你就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大家就願意跟你做生意,你的誠信度很好;你有智慧,你投資的項目你看得很准;你通過念佛你的煩惱輕,你做什麼事情都能夠投入,意志力堅定,這些都是一個成功的主要要素。所以佛法學得越好,你世間的事業就越成功;不僅沒有阻礙而且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那你每天誦經,能夠念《阿彌陀經》一卷,再念往生咒三遍,贊佛偈一遍就開始念佛,念完佛號有個迴向就可以。在家居士早晚定課越簡單越好,不需要搞得那麼複雜。時間到了,南無阿彌陀佛!謝謝大家。

現場花絮,信眾談感受:

信眾A:聽了大安法師的課,感覺到非常的殊勝、非常的開心,法喜充滿。我之前一直是以為做我自己的事情就OK了,那麼現在聽了大安法師的開示,我們必須要皈依佛、法、僧三寶,體現出恭敬心,才能獲得真實的利益。非常感謝大安法師的開示,謝謝!

信眾B:大安法師今天的闡釋,讓我們再一次領受到學佛要從基本入手,要從根本下手,這一句佛號才能念得好。所以我感受到這樣的講座,實在說稀有難逢,實在太少;我們期盼著大安法師下一次再來江門,再給我們做精彩的開示,非常感謝!

信眾C:大安法師講的一點就是:佛法因果是學佛人最基礎的東西。

信眾D:大安法師的講經,讓我感覺到法喜充滿,我決心今天來皈依了;其實學佛已經好幾年了,但是呢一直沒有皈依,就是聽了大安法師的講經,特別是講到戒律方面吧!作為一個佛弟子一定要持戒律,才能夠很好地學佛和弘法。所以我想即使在形式上也要皈依,有這要樣一個形式來自己發菩提心、發大願心,從自己開始做起,今天收穫蠻豐富的。

信眾E:凈業三福,但是透過大安法師的講解之後,(我)對凈業三福有了一個更深的一個認識,以前沒有這麼深的認識;對照一下自己過去的修行,發現有很多還是不足的地方。如果不聽大安和尚的開示,自己可能還意識不到,覺得自己好象已經挺精進了;但是今天聽了這一共六個小時的講法,才發現自己其實距離一個合格的凈業行人,差距還很大。那我以後就想著重在凈業三福方面,多做一點實修的東西,總之非常感謝,非常感謝!我今天來聽收穫特別的大。以前是看書看得多,實修相對就少很多,真的看經論看得非常多。今天大安法師反覆地強調要解行並進:又要信解又要實修、真干,這樣;這是我最深刻的體會,以後要注重提升這方面。


推薦閱讀:

[轉載]傳喜法師:《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師利千臂千缽_正心古中醫
凈界法師:楞嚴經十卷(五)
凈空法師:唯有真實智慧,才真正能夠幫助眾生 
法師開示:誦經好?還是持咒好?

TAG:意義 | 時代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