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青楊:一個跑步愛好者談談跑馬拉松猝死
珠海馬拉松選手猝死該反思什麼?
風青楊 文
珠海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昨天開跑,30歲的方勇在距離終點不足1公里的地方栽倒在地,心臟聚停,搶救無效死亡。據悉死者是中央警衛局退役特種兵,平時以身體為豪:單手平板支撐5分鐘,俯卧撐汗水濕透報紙,一口氣(水下不呼吸)潛泳100多米。家屬看過監控錄像後,對搶救是否及時存疑。今年國內興起了馬拉松熱,截至目前,已發生4起跑馬選手意外死亡事件。(廣州日報)
該新聞讓很多網友疑惑的是,為何死者身體素質這麼好,且正當壯年還會猝死?是不是馬拉松賽猝死機率太高,該不該停辦比賽?首先要說明的,是馬拉松猝死的意外也不僅僅發生在業餘選手身上,2007年美國奧運馬拉松預選賽中就出現過猝死事件,而遇難者則是一位28歲的四次美國公路馬拉松賽的冠軍。可以說職業運動員猝死率有時甚至還比普通人高,必竟強壯不等於健康。
在國外,馬拉松比賽也時常發生猝死的意外。紐約國際馬拉松比賽在2008年11月也曾發生過兩名選手猝死事件,那已經是自2007年10月以來,在美國舉行的各類馬拉松賽上出現的第七起死亡事故。倫敦馬拉松27年來有8人死於心臟病,死亡率為1/89000,2005年的時候,日本還曾發生過一屆馬拉松比賽四人猝死的事件。
有網友因此便得出「馬拉松猝死現象頻率高」的觀點。事實真是如此嗎?我本人也是一名長跑愛好者(每周四五次,每次8到10公里)。儘管沒有參加過國內外的馬拉松比賽,但也堅持長跑這一運動習慣好幾年了(就算下雨下雪也幾乎從不間斷)。我接觸過不少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朋友,每次發生此類事件,我都會問他們的感受。但我敢打賭,如果你去問那些跑馬拉松的人:「以後你還跑嗎?」十個裡面有九個以上會很堅決地告訴你:「那還用說!」
參加馬拉松比賽一次動輒幾萬人,且媒體高度聚焦。事實上,任何體育活動被如此放在放大鏡下仔細審視,都會被看出很多問題。關於馬拉松猝死的新聞每一起都轟動一時,從這一點來說它的事故曝光度與空難非常相似。但這會改變飛行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這一事實嗎?這就像車禍天天要死很多人,卻沒人因此要求取締汽車一樣。我們在新聞中,不時可以看到猝死相關報道:從計程車駕駛員、公交車司機到乘客、行人,從上班族到登山者,甚至還有不少人在睡夢中長眠不醒。我們因此要停止睡覺、停止旅行、停止登山、停止做愛嗎?
美國心臟學家保羅湯普森博士指出:「運動不是救世主。但風險很低,好處是真實存在的,因此總體而言是利大於弊。」猝死固然不幸,也值得反思,但相較於運動本身的積極意義,它畢竟是小概率可控的風險。與比賽時發生意外相比,我們生活中的危險更多,猝死事件不是指向原罪馬拉松運動,而應該是提醒我們更好地關注運動健康。我想每個業餘愛好者應該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跑馬拉松?
我見過很多長跑愛好者盲目地追求速度和名次,也有的人去跑馬拉松只是為了在朋友中炫耀,這些人都沒有真正領會馬拉松精髓。馬拉松的快意在於自己與自己比,在於享受這個過程,在於途中心靈的收穫,在於結交的人。真正跑全程馬拉松的,幾乎都有一定跑步基礎和心理準備,清楚自己的局限和比賽的難度,不至於太過拚命。比如在長跑中一旦出現胸悶、心悸、出虛汗甚至有嘔吐癥狀,就不應該堅持,必須立即停止。
當然,各地的主辦方也應該反思、學習和進步。在全世界馬拉松比賽中,以東京馬拉松最搶眼,從2007年創辦至今零死亡。先來看看馬拉松猝死的主要原因。經研究發現,幾乎90%以上的長跑猝死者都是心臟出問題。在日本,心肺復甦術已被列入公民基本應急救助教程。一旦有人在賽事中倒下,現場600多名醫療志願者很快就能在2分鐘內實施急救。至於體外除顫器,全程配備了66台,一部分還被安放在跟跑的自行車隊上,保證4分鐘的黃金時間內消除患者的心室顫動。
正視悲劇,才能避免悲劇。長跑不應成為「噬命老虎」,簡單的取消長跑,停辦比賽,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珠海馬拉賽猝死事件在2014年年末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它警告的不單單是體育賽事,還有教育系統、衛生系統等,希望全社會的關注能夠帶來對體育運動的深刻認識,希望中國的馬拉松賽也能像東京的馬拉松賽那樣,擁有選手零死亡的紀錄。但願讓人猝死的悲劇不再發生,讓更多的人從參與比賽中得到身體鍛煉和心情的愉悅。
推薦閱讀:
※羅李華談:為何命理愛好者自學多年,依然算不準命
※十二星座美眉的「性」「趣」愛好
※大六壬貴人賦註解 - 【大六壬愛好者交流】 - 大六壬課書網 六壬|奇門|占卜|術數|數術...
※八字愛好者必備40個常用「術語」釋義,這些都不知道怎麼學?
※吃紅薯是長壽老人的一大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