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村(019)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江村

江村位於安徽省旌德縣白地鎮內。該村建於隋末唐初,是一個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村。這裡自古人傑地靈,人煙鼎盛。據史書記載,咸豐初年(1851年)江村全村男女達8萬人,號稱「小杭州」。這裡景色秀麗,不僅有聲名在外的「江村十景」等自然之景;也有「江村總祠」、「溥公祠」、「明孝子文昌公祠」、「父子進士坊」等古樸的人文古迹。而眾多的民居、老街、牌坊,相對集中連成一片,既與皖南其他古景點有共性之處,又有獨特的內涵和神秘的色彩,使江村顯得別具一格。江村文風淳厚,村民自古以來「重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質樸的文風孕育了江村,當地人英才輩出。江村,枕山環水,阡陌縱橫,山川靈秀,前有山峰聳然侍立,後有幽谷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獅山、象山卧居江村村口左右,曾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掠影進村

位於205國道和進村路口邊的牌坊號稱是皖南最大的過街仿古石牌坊

江村入口處的廣場

江村導遊圖

廣場四周風景

進入江村的「攔路門」江村始建於隋末唐初,有1300餘年的歷史。江村江村建村近1400年。據江氏宗譜記載,夏禹國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兒子啟封於江國,是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孫文學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時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孫江韶性愛山水,是位著名的風水學家,他遍游黃山、白岳,發現旌德金螯山渾然淳厚,有蓬勃不可遏之勢,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於是舉家遷徙卜居旌西金螯建村族居,始稱江村據記載,咸豐初年(1851年)江村人丁達8萬餘口,號稱 「小杭州」。全村共有書屋9所,「重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江村,枕山環水,阡陌縱橫,山川靈秀,前有山峰聳然侍立,後有幽谷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獅山、象山卧居江村村口左右。村中龍溪、鳳溪環繞,匯鎖村口聚秀湖。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廟寶塔,詩碑堤欄,垂柳秀荷,相映成畫。有詩云:「日照古廟生紫煙,湖中聚秀獅山影。龍恩浩蕩今猶在,夜空荷香江村情」。徽商及仕官的積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人曾用詩讚美村口的水口文化及蘊含的詩情畫意:「金螯古迹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三潭印月儕聚秀,文昌寶塔若雷峰。」據史查,清咸豐年間(1855年-1860年),江村連年遭受嚴重的旱澇蟲災,加之太平天國殘兵劫掠,江村「十室九空,遺子之民至於相食,所存者不及嘉道盛時百分之一。」村民背景離鄉,流落四方,難民大多從蕪湖順江而下,及至南京、揚州落戶。江澤民主席的尊祖,就是這個時候遷居揚州的。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書舍9所,藏書萬冊,以及育子弟8000餘人的抗戰時期六縣聯中,明清時期,江氏族人考取進士、文、武舉人,明經126人,發國初十年又出博士、學士17人,這在中國的古村落中,極屬罕見。厚積的歷史文化蘊育了江村英才。「豪傑梓刻家譜中」,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唐侍御史江全銘,明順天府推官江中文,明湖廣分巡江廷寄,明護理南河總督清河道江瀚,二品頂戴翰林院編修江樹昀,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二品戴江麟瑞,清代醫學家「人逗接種法」發明者江西舜,清翰林編修、書法家江志伊,民國為國捐軀的海軍將領江澤澍,《語絲》發起人、民俗學家江紹原,民國北京市特別市長、代總理江朝宗,民國安徽省長江亢虎,還有文化教育巨子胡適夫人江冬秀,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澤民主席之父),數學泰斗著名數學家江澤涵都出自江村。進入大門後循右側台階上去是獅山古廟,又叫做海神廟、媽祖廟、後天娘娘廟,是皖南村落中僅有的媽祖廟,始建於宋崇寧丙年(公園1106年),至今已有896年歷史。媽祖廟 大雄寶殿

廟門

江氏第35世族江文政,宋朝(1106年)中進士,官至秘書閣舍人。當時皇帝遺其出使海外貿易,江文政祈求媽祖海神保護,三月完成三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受皇帝重賞。他感念媽祖庇佑,返鄉後於江村獅山建寺廟。

大雄寶殿

殿側的禪房聚秀湖

聚秀湖一側的荷花池

聚秀湖:建於明朝成化、弘治年間(1465——1488年),系人工湖。該湖成不規則半圓形,半徑約45米,總面積約6500平方米。湖深1.9米,水深1.1米。湖內原來種植荷花,故俗稱「荷花池」、「荷花塘」。「聚秀荷風」為舊時江村十景之一。整個聚秀湖用128塊石板、129根荷花柱鑲嵌而成,其中有五塊明代石雕石板,均為浮雕,乃江村石雕的精華。世科牌坊

是為表彰金鰲江氏48代江溥、49代江文中、50代江元象祖孫三代科舉考中進士、舉人、貢生而立,2001年重修。文昌塔

內有清代文人題寫的對聯:「柳暗花明,十里煙村歸鎖鈅;詩情畫意,一支彩筆對湖山。」

在江村人眼裡,聚秀湖是硯台,世科坊是墨,文昌塔是筆,江村所以文風昌盛,完全因靈明的風水使然,江村依山環水的風水狀態在江村村口整體風貌中有著完整的體現。江南水鄉

龍溪和風溪環繞江村

龍門到村民家去

父子進士坊

父子進士坊,位於江村的中軸線上,是為表彰江氏第48代江漢和第49代江文敏父子進士而立的。建於明弘治初年(1488),高8米,兩柱凈跨3.3米,為兩柱三樓石質牌坊,石雕上刻「雙鳳」表示父子同朝為官,下刻股麟耀日及雙獅戲珠,整個石坊基本完好。子坊即江文敏進士坊,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高8米,兩柱凈跨3.2米,亦為兩校三樓石質牌坊,橫樑一面書「青雲直上」,一面鐫「金榜傳芳」,「恩榮」昭耀其上,其餘諸如鰲魚等雕刻兩坊無二,此坊二樓東南瓦檐殘損。

據說「文化大革命」時有人想用炸藥炸掉它,但又怕炸了住房,改用火燒,燒炸了幾塊石頭,留下了滿身煙熏和灼傷的軀體。

小巷隨拍

進士弟

江氏宗祠前的漢白玉進士第牌坊,據說這是我國民間僅存的一座漢白玉牌坊。因漢白玉過去只允許皇家使用,建在江村有一個偶然。明朝年間,金鰲江氏第51世江廷寄曾是明慈寧宮和慈慶宮的總建築師,當年其為皇上建成這座牌坊,可皇上不喜歡,就賜給江廷寄,江廷寄運回皖南旌德,設立在江村總祠前。原牌坊七十年代被毀,這是後來重建的。

江氏宗祠建於明代,系江氏家族的總祠,也就是江村的總祠。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20年),最初為江允宗公而建,所以又叫允宗公祠。距進近600年歷史。

曾經的輝煌和榮耀

精美的木雕

祠堂入口處

祠堂大廳

祠堂兩邊牆上文化大革命時留下的毛主席語錄清晰可見

精美的木雕

有哪位朋友知道桌上放置鍾、鏡子和花瓶的含義嗎?

這位隨廣東的旅遊團前來的帥氣小伙卻原來是江氏族人的後裔

祠堂二進門內的兩口井仍然象當年一樣活水進,活水出,一年四季水位始終保持一定的水準,它又稱放生池,裡面通常放養一些龜、魚之類的吉祥動物

這是當年皇上欽賜四位翰林的「雙龍戲珠」金匾。

雕刻栩栩如生,工藝精堪

祠堂屏風壁板上的木雕,據說是民國時留下的,上面雕刻的是我國24節氣花瓶,非常精美。現在只保存了21塊,還有3塊沒找到。

裡面陳列著先祖牌位。溥公祠

溥公祠是江澤民主席的祖祠,建於明代,俗稱「六分祠」。祠主為明朝進士江溥,江氏第48代,依譜推算,江澤民是第64代。

畫的中間是三個老壽星,他們分別代表「福、祿、壽」三仙,即三星高照的意思,壁畫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但仍鮮艷如初,堪稱江村古建築彩繪一絕。據考證,作畫的顏料是從一種礦物質中提取的,可永不褪色。

展出的江氏宗譜複印件,全套22本,在20世紀二十年代與曲阜孔氏、前清皇氏愛新覺羅氏族譜同被舉薦參加巴拿馬萬國譜牒大會,被史學家稱為中國三大宗譜之一,現被納入國際徽學研究範疇。

溥公祠大廳西側有一門連至一大院內

園內一宅子的上方寫著「鰲山拱秀」,字下是帶著明顯文革氣息的3個「忠」字,那個年代塗寫在灰黑古舊的牆面上的紅色字樣仍原樣保留著,使人回想起那曾經火紅沸騰但又荒唐的歲月。

緊靠牆面的牌坊是一塊刻寫著旌表江起書之妻呂氏貞潔的石條立本堂

這立本堂不知是否是這間屋子的名稱

屋內門框上的木雕

這間屋子也是前JZM主席在此題字的地方。

溥公祠邊的荷花池

進修堂

大門緊鎖江紹傑的故居

是民國建築,時安徽省長

江村還是皖南地委和旌德縣委的所在地

黯然別墅也是民國建築,和安徽省長江紹傑的故居

別墅後門

別墅內小姐的閨房,奇怪的是這裡的美人靠不靠窗陳設

透過門窗可以遠眺黃山

據說小姐在出嫁之前是不能下樓的,只有通過這個窗戶偷看外面的世界篤修堂

篤修堂:明代建築,是江村近代兄弟博士江紹銓、江紹原及清代光緒年間「叔侄翰林」江樹昀、江希曾的祖居,是江村現存年代最久的古民居。篤,誠實之意;修,修養之意。現只保存了原來的五分之一。

門前兩側有兩根扁形的石柱,是旗杆石。扁形旗杆石按古代等級規定,只有兩品以上官員才能用,它是身份的象徵。

大門是牌坊式門樓,此門樓五檐門罩也只有二品以上大官才能採用,可見主人身份不凡。

在江村看了足有2小時多,以1/3的門票價格幾乎兜遍了整個江村,漂亮的山水風景、古樸的粉牆黛瓦,精美的雕樑畫棟,豐富的名人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蘊,令我沉醉其間,而江村老人一番娓娓細述,使我大長見識之餘,更覺自己學識的淺陋,書到用時方恨少啊。江村之游,我和雪域夫婦大呼超值。附:路邊景緻

迷人的雲霧包裹著遠山,大山在白雲的輕撫纏綿下,變得溫柔了。

大地鋪著翠綠的地毯似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遠山裹著墨綠的外衣默默注視著腳下的行者。

安靜的水牛

伸向遠方的路引領著我們回家。

到旌德縣,就在一家名為「老漁夫」的店內用餐。

連接旌德和S215的S323,沿路山路N多個,途中逢多處修路,逢修必爛似已成規律。

欣賞到了如畫的美景,感受著令人驚艷的文化風情,又一次體驗了人在天堂的感覺,是一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自駕游。
推薦閱讀:

關於陸子岡,還有他的子岡牌 | 玉雕 · 文化
慶祝楊旭樂先生《話說懷城》出版

TAG:中國 | 歷史 | 文化 | 中國歷史 | 歷史文化 | 安徽 | 鎮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