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幼小銜接」家長實用指南

讀小學,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轉折,隨著孩子角色的轉變和家長期望值的變化,使孩子產生了諸多的不適應。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孩子進入小學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生活,成了家長、幼兒園和學校三方面共同關注的問題,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學準備,能為孩子入學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那麼,作為家長,改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為了讓你家的「新小學生」能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我們為你和孩子準備了本期的「 『幼小銜接』家長實用指南」,請家長抓緊操練哦。

 

準備·分析篇

孩子入學前的「三準備」

 

孩子從幼兒園升上小學,這是孩子由學齡前進入學齡階段的一個大轉變,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準備,一邊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一、心理準備

家長要鼓勵孩子獨立。告訴她「你長大了,馬上要當小學生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再依賴父母親了。要讓孩子嚮往上學,想做一個好學生。有了這種良好的心態,孩子入學後比較容易適應全新的學習生活。此外,家長還要對孩子多講有關學校和老師的話題,但千萬別說「你不聽話,進了小學看老師怎麼收拾你」這類嚇唬人的話,也不要說「暑假快玩吧,上了學就沒時間玩了」這類誤導的話。總之,不要讓孩子懼怕上學等心理壓力。

 

二、行為準備

讓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訓練孩子早睡早起,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飯,並改變無節制看電視的壞習慣。葯交會孩子自己照顧自己,讓他們懂得一些生活的常識。還要讓孩子學會如何與老師和同學相處。在學校里,孩子要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平時可加強對孩子在這方面的訓練,如掃地、提水、抹桌子、倒垃圾等。有的孩子上學雖然有家長接送,但家長同樣應該給孩子適當灌輸交通規則知識,孩子上學、放學回家的一些注意事項家長也應再三叮囑,並讓孩子牢記在心。

 

三、物質準備

在家裡要準備一個地方給孩子學習,地方一定要固定,別讓孩子「打游擊」。準備好桌椅和檯燈,這些東西不必高檔豪華,要緊的是桌椅的高度要與孩子的身高相配,檯燈必須有利於保護視力。準備好書包和文具,選購時特別要注意其簡潔耐用和經濟實惠。準備好手帕,孩子用手帕好處很多,諸如吸水性強,適合孩子好動多汗的需要,還可以藉機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準備好雨具(雨衣、雨傘、雨鞋)、遮陽帽,不必講究高檔,但必須選擇色彩鮮艷的,孩子個子小,穿戴色彩鮮艷的雨衣和遮陽帽,可以引起司機及路人的注意,有利於安全。

 

TIPS

新生入學的三種表現

 

1.興奮期

入學前,他們心情激動,興奮得睡不著覺,坐不住,充滿自豪感,個股表現好,都有當個好學生的願望。

2.厭倦期

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由於在學校生活感到紀律上的約束和生活上的緊張,對學習知識的方法和內容感到不想自己想的那樣容易,數學課不做早已熟悉的10以內的加減口算,而每節課說組成,講算理,漢語拼音又不是簡單的認字母練發音,四聲不好讀拼音又麻煩還要一筆一划地書寫,因此部分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重,產生厭學心理。

3.適應期

兩個月後,如果學校與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較快地適應學校生活,喜歡學校生活,從此高興起來,逢人就誇老師如何如何,同學如何如何,初步懂得了愛校,愛學習,努力上進,爭當好學生。

 

準備·指引篇

九項軟指標打造合格小學生

 

指標1:您不在孩子身邊時,他也能過得很好

雖然開學的第一天,您可以陪著孩子去學校,但以後她總是要獨自面對學校里的一切。

「打造」方案1

1.      多讓孩子單獨在院子里或房間里玩;

2.      讓孩子多參加遊戲活動;

3.      試著讓孩子單獨留在朋友家裡與她的小夥伴一起玩;

4.      經常讓孩子單獨與其他成人一起玩。

 

指標2:能與陌生人打交道

進入小學後,孩子面對的大部分同學都是陌生的,他必須懂得如何與他們成為朋友。由於經驗不足,許多孩子常常有心無力。

「打造」方案2

1.經常帶孩子去公園和兒童遊樂場;

2.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班或其他兒童才藝班;

3.出門時鼓勵孩子與周圍的人搭訕聊天。

 

指標3:能適應集體生活

入小學前,孩子就要認識到他是集體中的一員。但小學課間休息的場面還是常常讓初入小學的孩子產生恐懼,因為有很多年齡比他大的孩子在邊上歡奔亂跳,玩起來常常很粗野。

您可以經常帶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告訴他雖然大部分人比他高大,但和她們一起玩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打造」方案3

1.經常帶孩子去游泳池游泳和玩水;

2.常帶孩子去比較嘈雜的地段,如火車站、商業中心等;

3.在公園裡鼓勵孩子與陌生的孩子一起玩遊戲器械。

 

指標4:能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

孩子入學後常常會被其他孩子批評。雖然有些批評是有道理的,但也有很多非常過分。一個孩子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同伴對他的批評,往往很快就會成為課間休息時被批評、被嘲笑的對象,

「打造」方案4

1.經常鼓勵孩子,讓她站在較高的自我評價的位置上;

2.培養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3.讓孩子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

4.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5.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父母都是無條件地愛著他的。

 

指標5:能適應不能常得到表揚的學習生活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常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小學後,老師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經常表揚每個孩子。

要讓孩子適應這種和幼兒園截然不同的生活,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她學會自我鼓勵。

「打造」方案5

1.用實際行動表示對孩子的讚揚比口頭表揚更有用,比如吧孩子的畫貼在牆上;

2.在適當的時候表揚孩子,而不必以有事情就表揚他;

3.雖然不必經常表揚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您對他的每次進步都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

 

指標6:能夠獨立

     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獨立學習和生活。但是如果孩子非常喜歡粘大人,那麼,即使您給他布置一個單獨的遊戲房讓她獨自玩也沒有用。想讓孩子獨立,您還是要「另闢蹊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給孩子創造培養獨立性的機會。

「打造」方案6

1.讓孩子拿出玩具一個人玩,最後要求他去整理好;

2.讓孩子自己洗漱和穿衣服。

 

指標7:能夠安靜

入學後,孩子就要適應學校的作息習慣,在課堂上安靜聽講。做到這一點對許多孩子來說很困難。他們往往會通過嬉鬧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閱讀故事書、玩積木、下棋、畫畫等都會幫助孩子學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安靜,並集中注意力。

對一些特別好動的孩子來說,可以給他安排一段時間允許她吵鬧,如果他知道可以在語序吵鬧的時間裡亂叫亂跳的話,那麼就會明白在上課時要忍住,等到課間休息時再釋放他的能量。

「打造」方案7

1.讓孩子坐在桌邊像大人一樣吃飯;

2.讓孩子學會耐心等待,等輪到他時再做某件事;

3.不要允許孩子一件事沒做完就去做另外的事情,讓他知道做每件事都要有始有終;

4.多讓孩子玩一些需要集中精神的遊戲,如搭積木、畫畫、捏彩泥等。

 

指標8: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進入小學後,老師和同學不可能向父母那樣,通過孩子的動作表情猜測他的要求。

即使您已經知道孩子想要什麼,但還是要鼓勵並耐心等待他用語言把他的想法表達出來。您要鼓勵孩子將白天發生的事情一一描述,哪怕他是與您一起度過的,這可以讓他多回憶、多講述。

「打造」方案8

1.多向孩子發問,多注意他的需要;

2.等待並允許孩子將他的要求和想法講述出來;

3.讓孩子明白應該多通過語言表達而不是用哭鬧或發脾氣的方法來表達他的意願。

 

指標9:能運用自己的學習能力

初入小學,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已經具備了全面的學習能力。但您要讓孩子從一開始就調整好心態,讓他覺得「我會」,而不是「我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肯定能勝任學習生活的職責。

「打造」方案9

1.讓孩子多練慣用筆;

2.讓孩子獨立做一些事情,並讓他觀察和找出其中的一些細節;

3.即使還不會認字和數數,也要讓孩子對文字和數字有興趣;

4.讓孩子了解學校里的作業到底是什麼意思。

 

策略·生活篇

孩子入學前,生活能力培養須重視

一年級小學生「識很多字,卻找不到廁所」,家長知道嗎?幼兒階段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

 

實例1:濕衣服穿了一天

嘟嘟上一年級了,因為前段時間下雨,學校操場上積了很多泥水,嘟嘟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褲子全打濕了,他不知道向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穿了一天濕衣服,結果感冒了。

能力缺失:自我服務。

提醒家長:家長要讓孩子懂得玩耍,運動前要在背上墊塊小毛巾,之後要擦汗,並根據天氣冷暖變化增減衣服。

 

實例2:吃不飽飯

學校給小學生準備的飯菜是照顧一到六年級學生的,許多菜里會放辣椒等調料。悅悅上小學後總是吃不飽,她怕吃辣的菜,吃飯速度又慢,還沒吃飯完,生活老師已經開始收拾碗筷了。

能力缺失:自我服務。

提醒家長: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就餐習慣,不要嫌他吃得慢就追著喂。

 

實例3:廁所在哪裡

小學教室里沒廁所,一個校園只有一個很大的公共廁所,而且分為男廁所、女廁所。萌萌剛上小學時,常常找不到廁所,有時著急地哭起來,有時來不及了還尿在褲子上,有時找到了卻進了女廁所,或發現沒有帶紙巾……

能力缺失:自我服務。

提醒家長:幼兒園每個班都有男女小朋友共用的廁所,老師還準備了紙巾讓孩子隨意拿取,這是幼兒園與小學的巨大差別。在公共場合,家長可引導孩子區分男女廁所,帶紙巾等。

 

實例4:上課了卻要去尿尿

彬彬進入小學已經兩個月了,但他卻總是忘記課間10分鐘應該先上廁所。當上課鈴響起來時,他才慌慌張張跑去上廁所,影響任課老師的正常上課。

能力缺失:規則意識。

提醒家長:幼兒園裡孩子隨意課上廁所,二道小學後,則只能在課間10分鐘去上(特殊情況除外)。家長要讓孩子懂得合理安排課間10分鐘;先上廁所,然後準備下節課需要的東西,最後才是玩。

 

實例5:書包一團糟

打開小宇的書包,你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塞在一起,衛生紙和乒乓球拍放在一起,作業本和小汗巾放一塊,水彩筆和小背心放一塊……這樣找起東西來很難。

能力缺失:獨立能力。

提醒家長:家長要教會孩子怎樣分類整理書包,以便拿取。

 

實例6:忘記帶書本

妮妮又忘帶作業本了!不光如此,老師讓孩子們把作業拿回去讓家長簽字,通知家長參加某個活動,從家裡帶一盆小植物裝飾教室……這些妮妮都記不住,讓所有老師都感到很頭痛。

能力缺失:任務意識。

提醒家長:家長要積極配合幼兒園老師布置的作業,如編一個故事、唱一首兒歌、栽一盆植物等,讓孩子形成任務意識。

 

策略·心理篇

心理輔導不容忽視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學前教育時,要分析幼教與小學教育的差異,同時了解這種差異給孩子升入小學可能造成的種種不適應,進而給予孩子適度的心理輔導。

 

不良反應1:不願上學

有些孩子不願意上學,每天進校門前都要抱著媽媽大哭一場,拉著媽媽的衣角不願放手。還有人找借口,說這裡痛,那裡不舒服。

原因:生活中,有的家長喜歡拿老師嚇唬孩子,比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再不聽話,就讓老師把你關起來」,其實,這樣很不利於孩子成長。

解決辦法:要讓孩子熱愛學校和老師。激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一般而言,孩子嚮往小學僅停留在表象:背新書包、穿校服、戴紅領巾等。這種入學的願望雖幼稚但很可貴。家長應當保護這種積極性,因勢利導,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

 

不良反應2:沒有朋友

面對一大群陌生的孩子,孩子成了個「悶葫蘆」。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樂,完全是個「獨行俠」。每天在學校,最熱衷的是放學,將近放學時眼睛骨碌碌盯住門口,等待下課鈴響就衝出去找父母。上學已有一兩個星期,在班上還是一個朋友都沒有。

原因:現在的家庭大部分為獨門獨戶,孩子回到家大門一關,就與外界「雞犬相聞,不相往來」。父母忙於工作,給小孩創造的社交活動很少,這樣一來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接觸大受限制。當他們進入小學的集體環境中,面對的同學和老師都是陌生人,難免會產生一種孤獨感。

解決方法:為了讓孩子在新環境中不怕生,家長要鼓勵他們在住宅區內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帶他們參加集體活動,教導他們交往的本質。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誤區,把小孩困在家裡學這學那,這是消極的做法。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籠,讓他們和鄰居小孩多溝通。

 

不良反應3:上課不積極主動

上課的時候,不積極主動,不願出聲,不舉手,老師提問也不回答。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

原因:這是孩子思維懶惰的一種表現,不勤于思考。還有些孩子即使會思考,但是怕回答錯誤,怕出醜,不敢回答。

解決方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給孩子提些「開放性問題」(即答案不唯一的問題),激發孩子去思考。同事,家長也應積極鼓勵孩子主動提出問題,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的思維過程更複雜,更有難度,長期如此,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但要注意提的問題要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

 

不良反應4:覺得功課是負擔

孩子一開始對功課有好奇心,可是好奇心過後,就會覺得是種負擔,要麼不想做,要麼很磨蹭,花大量時間在並不困難的功課上。有些孩子對自己要求過高,比如寫一個字,如果覺得不滿意,會反覆擦掉重寫,

原因:幼兒園裡很少會布置作業,即使有,也很少是學習上的。而進入小學後,就是要習慣回家有功課的生活。

解決方法:這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一開始就給孩子布置一個固定的、安靜的區域,讓他做功課。應該保證阿里郎狗孩子在他同意的時間和地點做功課。一段時間後,觀察一下孩子做功課的習慣,看看有什麼問題,並及時做一些調整,找到能讓孩子更安心做作業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不良反應5:漏記作業

學生不知道老師到底布置了多少作業,交去的作業經常會比布置得少或者多。

原因:小學老師的語速普遍要比幼兒園的老師快,而且對於作業的不知,不會一遍遍地重複,因此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孩子經常會漏記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且小學每個班的人數也多,老師對於孩子的關注程度肯定不如在幼兒園,而且小學不再像幼兒園裡大家圍成半圓坐,師生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解決辦法:家長和老師說話要注意語速,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要循序漸進地提高講話的速度,現在起就開始訓練孩子用筆記一些東西,比如早上起來給孩子布置任務的時候,可以讓他記下來。另外要讓孩子養成善於提問題的習慣。

 

不良反應6:自理能力差

有些孩子中午不吃飯,或者吃從家裡帶來的零食。有些孩子則經常丟三落四,比如上美術課時忘記帶蠟筆。

原因:小學裡對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比如幼兒園裡,孩子吃飯是用勺子,而小學裡是要求學生用筷子;去幼兒園,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老師手裡後離開,可是小學裡一般規定校門口十米或二十米內家長不能送孩子;每天要帶去學校的東西也比幼兒園要多。

解決方法:從現在開始就訓練孩子用筷子自己吃飯;家長要有意識培養孩子自己收拾東西的西瓜你,讓孩子學會整理書包、文具等學慣用品,以便能帶齊學慣用品。出去時要讓他自己拿東西,家長切不可覺得會累著孩子而讓孩子什麼都不幹。

 

不良反應7:依賴心理強

有時候家長有事不能接送孩子上學,有些孩子就會不去學校,老師和家長一起找才能找到,孩子回答說,自己找不到路。

原因:孩子依賴心理很強烈,他認為什麼事都應該有人帶著他,他自己用不著區級些什麼,還有些孩子從來沒一個人走過路,所以一旦獨自一人要去學校,就會產生恐懼感。

解決辦法:認識上學的路線,進而能夠自己上學,是孩子小學生活的目標之一。如果家與學校離的很近,那麼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從家步行到學校,邊走邊告訴孩子走哪條路可以到達學校或者回家,一定要多走幾次,這樣孩子才會記得住。平時讓孩子一個人出去買報紙或者拿牛奶,讓她一個人走路也不會害怕。再帶孩子認識路線的同時,家長還要讓孩子記住家裡的住址或者是聯繫電話,以防萬一,並加強安全教育。

 

策略·能力篇

「自學能力」備戰方案

 

對孩子入學後獨立學習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的訓練培養,是幼兒斜街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內容。

 

抓緊培養「任務意識」

有的孩子上學後,不會自己管理學慣用品,甚至不會及作業,這是因為他一直習慣於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勞,還沒有事到學習是她自己的事,是每個小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

所以,入學前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比如:分配給孩子一亮相家務勞動作為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如掃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去超市購物前,請孩子列(畫)出購物清單,並負責提醒大人把清單上的物品買全。

 

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做事磨蹭、做作業時間長是很多新小學生的通病。因為以前的時間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對時間的概念很模糊。

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比如畫畫、聽故事)前,讓她做好充分的準備(喝水、上廁所等),一旦開始,就不許以各種借口來回走動了。

規定好時間限制。比如在餐桌上放上鐘錶,規定孩子在30分鐘之內必須吃完飯,要求他自我監督,到時候就撤碗。

教給孩子節約時間的方法。比如,孩子收拾積木時,時間都耗費在來回走動上,家長可以教他先用小簍子盛放,等盛滿了再一起倒進玩具櫃。教孩子學會簡單的統籌安排,也能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讓孩子體驗到珍惜時間的快樂。在規定的時間內,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務,省下的時間就讓孩子自由安排,做他想做的事。

 

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有的小學生一開始記不下作業內容,是因為語言理解能力差。語言理解能力差還會嚴重影響孩子聽課的效果。因此,這也是一項家長需要重視的入學準備內容。

多和家長交談。語言要盡量規範和準確,並逐步提高精鍊和複雜度。如給孩子布置任務時,由「含一個條件」逐漸過渡到「含有多種指令」,比如請你去拿一張小凳;請你去拿高的小凳;請你去廚房的陽台上拿高的小凳。

閱讀故事時,鼓勵孩子讀完全文後自己根據情節消化體味其中的語句和辭彙。

鼓勵孩子談見聞,學習一個事物的多種表達方法。如「爸爸、媽媽和我在家裡」、「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媽媽和我」、「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表達方法。

 

「社交能力」備戰方案

 

「離開了熟悉的夥伴」是不少孩子對上學最擔心的事,也是入學後不適應的原因之一。而入學後,不像在幼兒園裡什麼事都可以找老師,與同學發生摩擦和矛盾時,孩子必須開始獨立解決矛盾。

 

操練認識新朋友的本領

幫孩子做一些必要準備:事先了解家庭周圍有沒有與孩子同齡同校的鄰居,設法讓他們認識,約好入學第一天一同上學。有了熟悉的朋友,孩子對小學生活會感到安全多了。

同時,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對孩子進行「主動出擊」(主動結交新夥伴)的訓練:

1.主動介紹:「我叫xxx,我想和你做朋友,你願意嗎?」

2.借物介紹:「我有一個小皮球,你願意和我一起玩嗎?」

3.參與遊戲:「你們的遊戲真好玩,能讓我和你們一起玩嗎?」

 

學會自己解決與夥伴間的衝突

鼓勵孩子邀請孩子來家裡做客,或去別的小朋友家玩,給孩子創造更多和不同年齡的孩子接觸的機會。當孩子們之間發生衝突時,家長不要充當調解員,鼓勵他們自己解決。

平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如果和小朋友遇到爭執,該怎麼做。比如,怎樣和同伴一起玩一件玩具?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該怎麼辦?你想玩別人手裡的玩具時該怎麼說?

 

提高移情能力

所謂的移情能力,就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和做法。移情能力強的人,更容易與人溝通和交流,也更適應「合作型社會」。培養這種能力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看動畫片、電視劇後,家長和孩子一起來交流劇情,讓孩子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場上敘述同一件事情。

 

「抗挫能力」備戰方案

 

孩子上小學了,對於他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小學與幼兒園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孩子必然會面臨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這些新奇的刺激面前,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表現。

 

事例一:選班長引出的風波

媽媽發現自己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最近情緒很糟,對上學沒有剛開始的熱情了,經常抱怨學校一點都不好,老師不好,同學也不好。經過詢問,原來是因為選班長的事情讓孩子有了挫折感——「老師為什麼不選我當班長?他為什麼讓某某當班長呢?你們不是總說我是最棒的嗎?」

提示:一直以來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下成長的孩子,許多都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一直覺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家長採取的賞識教育方法是,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錯!」之類的詞語表達讚賞。雖然這些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評價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產生偏差。當孩子一旦面對更公允的評價時,還是會發現自我評價和實際能力的巨大落差,並難以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否定。從而打擊了孩子原本脆弱的自信心,或者變得更加任性,不能面對現實問題,甚至朝著相反的方向——更加自負和盲目自大。所以家長的評價要具體,要讓孩子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認識別人的長處。同時給予孩子一個具體並在其能力範圍內的努力目標,鼓勵孩子完成目標。

 

事例二:老師沒有表揚我,我很生氣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常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小學後,老師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合金里經常表揚每個孩子。這是,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懷疑。

提示:要讓孩子從這種失落和懷疑中走出來很重要。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暗示:沒有表揚我,不等於我做得不好,下次我會做得更好。還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鼓勵,比如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畫展示出來,比如家長在適當的時候表揚孩子,但不是一有事就表揚他;雖然不經常表揚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您對他的每一次進步都有所關注,並感到自豪和驕傲。

 

策略·練習篇

注意力訓練親子小遊戲

 

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有一項功課時必須要做的,那就是注意力的提高訓練。

 

遊戲1:猜撲克

     做法:去三張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隨意排列於桌上,如從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塊5。選取一張要孩子記住的牌,如梅花2,讓孩子盯住這張牌,然後把三張牌倒扣在桌子上,有家長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最後讓孩子報出梅花2在哪裡,如果他猜對了,就算勝出。家長和孩子可依次輪換做遊戲。

提示:隨著能力的提高,家長可以增加難度,如增加牌的數量,變換牌的位置的次數和提高變換牌位置的速度,可有效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遊戲2:搶背電話號碼

做法:一本電話號碼本,就可以成為遊戲工具。家長讓孩子看一兩秒鐘電話號碼本,讓他記住某人的號碼,然後移開號碼本,讓他背出來。家長和孩子還可以輪換著背,比比誰厲害。

提示:隨著孩子記憶號碼的水平不斷提高,可適當增加難度,如讓孩子記兩個或三個人的號碼等。

 

遊戲3:開火車

做法: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來開動「火車」。如,爸爸當作北京站,媽媽當作上海站,孩子當作廣州站。爸爸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大家一齊拍手喊:「往哪開?「父拍手喊:「廣州開。」於是,當廣州站的兒子要馬上介面:「廣州的火車就要開。」大家又齊拍手喊:「往哪開?」兒子拍手喊:「上海開。」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火車」開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

提示:這種遊戲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當然如果有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朋參加,那就更好了。這種遊戲由於要做到口、耳、心並用,因此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也鍛煉了他思維快速反應能力,而且遊戲氣氛活躍,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孩子玩起來,就會樂此不疲。

 

遊戲4:乒乓球抗干擾

做法:讓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繞桌子行走一圈,要求乒乓球不能掉下來。你在旁邊進行搗亂,但不能碰到她的身體。一會兒拍手跺腳,一會大喊大叫,還一邊說:「掉了!掉了!」孩子為了不輸給你,就不得不保持鎮定和注意力集中。

提示:本來一個人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不容易,如果旁邊再有人進行干擾,就會覺得更難以集中注意,比如孩子在做作業時,旁邊正上演吸引人的電視節目,他就會分散注意力。然而正因為有干擾,有難度,才能在人為設置的更困難更複雜的情境中,訓練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知覺轉換能力訓練

 

知覺轉換能力包括了三方面:聽轉視動能力(即將聽覺感受轉化為視覺感受和動作表達的能力)、視轉言語或動作能力(即將視覺感受轉化為語言表達或動作表達的能力)以及動轉視聽能力(即將動作表達轉化為視聽覺感受的能力)。

學前階段的孩子若掌握了知覺轉換的能力將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1.聽轉視動若順利,輕鬆讀寫記筆記

   聽轉視動即聽覺——視覺——動作的通道間的轉換過程。

   測查方法:

   1.跟我學。請孩子將聽到的數字寫下來。成人讀時用每秒一個數字的速度讀。

   2.做口令。如說「起立,蹲下,舉手……」,讓孩子根據指令做動作。如果孩子沒停頓就做出,就算通過。

   訓練方法:

1.聽反話。讓孩子做與指令相反的動作。如說「坐下」時要站起,說「站起」時要坐下等。

2.畫聲音。讓孩子聽聲音繪畫,如風聲、小貓叫聲、汽車聲等。

 

2.視轉言語或動作,看圖寫話輕鬆過

有些孩子看書時津津有味,但問他畫面內容時卻回答不出來。這就是不具備把視覺通道的信息轉換成言語通道或動作系統信息的能力的表現。

學齡前兒童應具備這樣的能力:

1.觀察圖畫並可以有順序地講述畫面主要內容;

2.能用動作表達圖意;

3.按樣本能畫出實物的形狀,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4.能模仿別人的動作或表情。

如果這方面有困難,可以嘗試以下策略:

1.玩模仿秀。可以引導孩子在家中觀察親人笑時是什麼樣子,喜歡做什麼。

2.回憶所見所聞。每天晚上,讓孩子回憶當天的所見所聞。

3.看圖講故事。

4.做手影遊戲。

 

3.動轉視聽若輕巧,作文描寫差不了

我們可以根據下面的一些遊戲來測查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1.玩「跟我學」遊戲,讓孩子模仿大人的動作;

2.玩「後背上寫數字」遊戲,在孩子後背寫數字,看他能否分辨出來;

3.摸圖形,將正方形、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心形等各種形狀的積木放在一個布袋裡,請孩子根據「摸出圓形」、「摸出長方形」等指令摸出相應的圖形。

如果孩子進行這些遊戲時感到困難,就可以在平時多做這類遊戲,加強訓練。

或是睡前與孩子聊聊天,讓她把當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按時間順序回顧一下,並說說哪件事感受最深、受到老師的表揚的心情如何等,讓她學會將自己對事情的感受用語言描述出來。

特別提示

提高孩子注意力父母須注意

要讓孩子做事專心致志,不要一蹴而就的事,是爸爸媽媽需要長期努力的一項工作。

鼓勵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

孩子在完成「作業」的時候,要有時間概念,不要給孩子太充裕的時間。

給孩子一個固定且安靜學習的地方,一段固定的學習時間,盡量不要在孩子的學習時間打擾他們。

幫助孩子獲得自控能力,避免各種干擾。比如,盡量避免在孩子的書桌上放零食和玩具。

避免跟孩子說話一再重複。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他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策略·專家篇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從幼兒園到小學,這是孩子經歷的一個重要轉折,對孩子的身心將產生重要影響。而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對孩子幼小銜接的配合與引導尤其重要。那麼,家長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

 

思想要重視,行為要配合

廣州市曉港灣小學的德育主任方燕玲老師表示,家長是否重視「幼小銜接」很關鍵,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孩子的興趣愛好、脾氣秉性與優缺點家長是最為清楚的。當家長對孩子的幼小銜接重視了,小孩的入學願望也隨之強烈。

但家長只是思想重視還不夠,還需行動上的配合。家長可以多了解「幼小銜接」相關的資訊,事先在孩子的心理上和日常行為上下功夫,把握好幼小銜接的度,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可操之過急。

 

培養孩子學習信心需耐心

廣州市赤沙小學家委會秘書長簡惠年老師說,有的小朋友在幼兒園大班時就像上小學一年級一樣學習了,但幼兒園的某些教學並不是很規範,小學的老師需要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把他們糾正過來,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配合了。

例如在數學方面,家長可以在家裡教一下孩子認識10以內的數及數的組成,而且最好能脫離手指,因為在實際教學中,簡老師發現很多孩子經常要靠手指才能解決問題;在語文方面,則可以購買一些拼音的光碟,反覆播給孩子看,讓孩子通過生活化的學習慢慢學會拼音;在英語方面,現在小學一年級也開設英語的口語課了,學生很容易把拼音和英語混淆了,看到「A」就讀「啊」音,所以上一年級時,要讓孩子多接觸英語,慢慢幫孩子建立學習的信心,盡量不讓孩子掉隊。

 

讓孩子養成日常自理習慣

而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實驗幼兒園何園長認為,在幼兒園,老師是以「保健」為主的,處處呵護著孩子,相對是貼身「侍候」;而在小學,一個班有40人以上,小朋友的自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理習慣,他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家長應通過日常生活細節教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自理習慣,如讓孩子帶上水壺打水喝;讓孩子自己準備課間餐、午餐用的飯盒;平常有意識地訓練孩子要在半小時內吃完飯,不可以拖拖拉拉;準備紙巾出汗是擦;衣服濕了要懂更換等等。

 

家長常見誤區及解決方法

 

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很容易走進三個誤區。

誤區一:只注重孩子的生理成長,不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或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解決方式:作為家長,在幼兒園開始就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要讓孩子學會自理,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入學後能較快適應學校生活。

 

誤區二:只看到孩子問題的表面,沒看到問題本質。如:上課扭來扭去,似乎是紀律不好,其實是想上廁所憋的。原因一:沒有忍耐訓練,過去有小便隨時解的習慣;原因二:時間支配問題,下課瘋玩,忘了小便;原因三:不會蹲坑,不敢大便;原因四:小學廁所比幼兒園廁所「繁忙」,不會排隊等待,看人多就不去了;原因五:大便不會擦,所以不敢;原因六:交往問題,沒紙不敢管老師要等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上課不能專心的表象。

解決方式:必要時給予孩子指導和幫助,讓孩子有經驗懂得去自理

 

誤區三:不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解決方式:學會欣賞孩子的錯誤,從孩子的錯誤中尋找他的成長點。


推薦閱讀:

犬病用藥大全 [ 實用 ]
實用的八字批命
實用!重要證件丟失補辦攻略!
【實用】打拳總是傻傻分不清虛實?記住這三個要點!
芭蕾入門的20個實用小貼士

TAG: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