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觀察 | 美國兩黨政治:將變成白人對決非白人?

2014年8月13日,美國密蘇里州弗格森,一名非裔青年被警察打死引發持續騷亂,警察動用催淚彈驅散抗議者。 圖

        今年十月,《大西洋月刊》曾經這樣預期中期選舉:「在今日的總統和國會選舉中,一般而言,民主黨主要贏得少數族裔、千禧世代(生於1980到2000年的一代年輕人)和單身或者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尤其是女性)的支持,共和黨的支持者則幾乎全部來自白人,且尤其最受那些較年長、藍領、已婚,居於鄉間以及男性的白人的青睞。亦即,民主黨越來越依賴於那些最不可能參加中期選舉的人群,而共和黨則在那些最有可能前往中期選舉中投票的人群里佔得最高分值」。

        中期選舉剛結束時,石板書(Slate)網上已經有人撰文說這是「男性白人選民的復仇」,因為64%的白人男性投票支持了共和黨人(而這個數據可能是近30年來最厲害的)。最近,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研究員Norman J. Ornstein更撰文稱:伴隨著近年來日益顯著的兩黨政治部落式惡鬥化(tribal animosities)傾向,兩黨政治越來越帶有白人與非白人兩方相競的色彩,亦即民主黨成為非白人的選擇,而共和黨則成為白人的選擇。據Ornstein所說,在未來很有可能將發生的情況是,共和黨成為一個以白人為主體的黨,而民主黨將成為一個由少數族裔佔主體的黨。

        政治評論人士Sean Trende也在RealClearPolitics撰文指出:白人與非白人的界分與兩黨政治的界分的確有著高度重合性。這並不是說共和黨就是致力於要與非白人,或者黑人為敵。問題是,是否需要正視,以及究竟如何扭轉美國兩黨政治日益的「種族化」傾向。也許Ornstein 先生這一路的講法多少有些危言聳聽,但卻不失為值得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一番調查與研判的對象。

        一般而言,共和黨所得的票本來就以來自白人的為極大端,那麼民主黨呢?埃默里大學政治學教授Merle Black在11月對美聯社記者指出:「經驗法則是,民主黨人可以贏得90%的非洲裔美國人的投票,和40%的白人投票,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很少有民主黨人有自信能夠獲得40%白人的選票,他們一般都致力於獲得30%左右,在從路易斯安娜到南卡羅萊納的所謂『縱深南部各州』(Deep South states),民主黨候選人甚至很難獲得25%左右的白人投票」。

        毋庸諱言,民主黨的困境目前特別顯著,但也是有其歷史根源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政治學系教授Edward Friedman向筆者給出了這樣的分析:「其實正是1960年代由約翰遜總統主導的民權運動,將那些南部的白人男性種族主義者驅入了共和黨陣營,而這些極端保守共和黨人中的強硬路線者不歡迎非白人和女性主義者,於是年輕女性和少數族裔轉向民主黨尋求家園」(也就是說性別分野的影響因素比代際的因素要來得更為真實)。

        Ornstein 先生也提及了類似的看法,他發現,在整個南部,白人選民都在逐漸向共和黨移動,而非白人選民則大量傾向於民主黨。

        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系的Jeffrey Green教授也注意到縱深南部發生的「區域性極化」(regional polarization)現象,不再有民主黨人擔任州長,或擔任國會參議員,此區域內幾乎所有的州議會都被共和黨人控制。但是他向筆者提供的分析比Black教授要稍微樂觀一些,因為即使是在南方,少數族裔群體的擴容也是非常顯著的,如果共和黨被鎖定為一個白人主導的政黨,那麼共和黨在長遠看來必敗無疑,因為美國在未來數十年整體的人口趨勢就是白人在總體人口量中所佔比重不斷減少。因此他贊同Ornstein的分析,未來民主共和兩黨都會就種族路線問題重新定線,以圖適者生存。

        此外,Green教授也肯定了Black教授經驗法則論述中關於民主黨與黑人選民之間關聯的描摹,實際上黑人在總體上比白人的政治立場更為極化,而且不應忘記白人女性中仍有約42%支持民主黨。因此公允地講,應該客觀看到美國白人群體中就政治傾向性,以及弗格森事件涉及的公正性等重要議題上是存在著顯著內部分歧的。

        Green教授指出,真正的問題可能並不在於黨派間的紛爭,而是系之於社會的公平正義,因為一些主要由特定種族所構成的貧困階層的生活前景與此人群之外的其他社會群體相較而言,是顯著的更為惡劣、困窘與慘淡。這個問題是深遠的和多面向性的,而其又與許多城市中心城區的教育系統、刑事司法系統和健保系統里深層次的失效運作密切相關。這三個系統的失效運轉使得許多出生在貧困的城市中心社區的人飽受不公正的摧殘,不管是民主還是共和黨,都應該更多地關注這一階層面臨的生存境遇。

        美國福特漢姆大學政治學系的Nicholas Tampio教授也向筆者陳述了他的看法:如果拋開中期選舉不論,僅就美國總統選舉和總統政治而言,最關鍵的其實是取決於拉丁裔何去何從,因為拉丁裔是美國國內增速最快的少數族裔,構成了總人口的16%,在2012年時71%投向奧巴馬,27%投向羅姆尼,奧巴馬的許多決定,包括給予非法移民特別赦免的行政命令等,都是基於針對拉丁裔的政治考量而設計。因此真正的問題也許不在於共和黨是否會變成一個白人黨,而是共和黨能否在拉丁裔中吸收來更多的支持。

        應筆者的提問,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政治學教授,曾著有《21世紀美國的白人選民》一書的George Hawley對Ornstein 先生的論述也表達了若干質疑。

        Hawley教授認為,美國政治中的種族極化現象並非始於奧巴馬政權。自2008年以來,我們所見到的其實只是美國政治早已存在的趨勢的持續延展而已。早在數十年前,民主黨就已經開始在白人選民中,甚至是工薪階層白人選民中喪失支持。而從更久遠的以前開始,非洲裔選民就已經開始壓倒性地支持民主黨。

        從2008年開始,基於種族的敵意的確日益成為美國政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但Hawley教授猜想,即使現任總統是希拉里而非奧巴馬,這一發展趨勢也不會有什麼不同。儘管毫無疑問地,奧巴馬總統那些來自保守主義陣營的批評者們不遺餘力地整天攻擊他,並且不時採取充滿種族色彩的修辭手法,但是很難就此說較之當年小布希總統的批評者和反對者而言,奧巴馬面臨的批評者會有著更多的誇張性與極端性。不錯,公眾對於近期一系列事件如弗格森槍擊案的反應絕對是基於種族的被極化了,但是這與以往發生的重大爭議性案例也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比如說辛普森殺妻案等。

        不管是否歸結於奧巴馬當年的勝選,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種族極化已經是美國政治里的一個現實。在可預期的中短期將來,沒有證據表明這一趨勢會有任何的逆轉。Hawley教授由此總結出了一個大致的規律,即種族的多元性越顯著,保守主義思潮就越高漲,投給共和黨的選票也越多。

        總而言之,共和黨的白人化現象的確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但未來的美國政治仍將充滿了多元性與不確定性。近來頗有中國學者試圖將美國描繪為馬賽克而不是大熔爐,因為馬賽克是無數碎片的拼接而並不是徹底的融合,筆者以為,也許比較妥帖的說法還是美國政治是介於馬賽克與大熔爐之間的某種客觀存在吧(比如美國學者自己也多承認,關於如何在統計上將不同族裔之間通婚產生的後代進行族裔上的劃歸,是個很棘手的,不容易解決的學術問題)。    

推薦閱讀:

美國華人未來的尷尬
從韓國總裁女兒到美國9歲小孩,炫富不僅是丟掉工作…
留日學生對自己的國家認同(PRC/ROC)有些混亂,應該怎麼辦?
美國的魚群,需通過518米的「過山車」,才能順利產卵!佩服!
美國最震撼奇景,這條線路佔了5個

TAG:美國 | 政治 | 白人 | 黨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