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母音老人開示打坐心地法門

母音老人

摘自:禪凈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母音老人講述] 講於1993年8月

中國固有的密法 心中心法

「心中心法」並不是從日本學來,也不是從西藏學來,既不屬於東密也不屬於藏密,是我國唐朝固有的密法。

因無人傳授,連我師公也不知道有這個密法,直到他出家赴江西廬山凈土宗的祖庭東林寺參學才得此法。

慧遠法師在東林寺創設凈土法門,凈土宗有兩種,一是念佛三昧,一是般舟三昧。

念佛三昧好修,盤起腿來靜坐,手結法界定印,口念阿彌陀佛,就能得到念佛三昧。

般舟三昧就難修了,整天在房間里走,不準坐也不準睡。般舟三昧修成,佛就在你面前現身摩頂。

我師公發大心,修別人難修之法,選擇了般舟三昧。整天不睡覺在房裡走,肉體很難吃得消,他的雙腿腫得走不動,但大願已發,走不動也不停,就在地上爬行,爬到兩個手掌都腫,爬不動了,就在地上滾,就在地上滾!

他吃了這麼大的苦,經過這樣的修鍊,心死透了,入了大定,入定中感得普賢菩薩現身,為他摩頂說法。

普賢菩薩說:「在這末法時代能修這種苦行是很難能可貴的,但是密部里有心中心法,可藉佛力加持,不要像你這樣吃大苦。修心中心法,藉佛力加持,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這個法你好好的修,修好之後你再下山去普傳大眾」。

現在的日本及西藏也有這種法,但不輕易傳授,要幾十年修行後才傳。它屬密法的高深部門心髓部份。

所以普賢菩薩對我們師公說,你好好修,修好後下山去廣傳大眾,以補禪宗和凈土宗的不足。也就是普賢菩薩看時間因緣,認為心中心法出世的因緣到了。

因為參禪的人疑情起不來,打不開,見不到本性。用心中心法來補救禪宗和凈土之不足,我師公在山上修了八年才證道,之後才下山廣傳心中心法。

我師公下山準備傳心中心法時,大家對心法很陌生,不知道什麼叫心中心法,沒有人願意跟他學。他只好顯點神通,引起人們注意。

佛法是正法,不要搞神通,我師公這樣一顯神通,引起太虛大師和印光大師的批評,認為顯神通就是幫助鬼神教,對佛法的光明沒有助益。我師公說:「我也不願意顯神通,但為傳法之便,因為中國的密法中斷很長的時間!」

修心中心法最重要的是要行十種行願,也就是要發十種行願,才有資格修心中心法。修十種行願之後才能與心中心法相應。

十種行願:

  (一)佛佛俱信。法法無疑。清凈僧眾。尊視如師。

  (二)持戒不缺。攝心常定。諸法空相。平等無著。

  (三)慈心眾生。勵行戒殺。視眾生如己。不忍食其肉。

  (四)人有所求。等心施捨。溫和謙下。嬌慢不生。

  (五)不違本願。常利自他。不自稱讚。不見他過。

  (六)貧富貴賤。性本不二。口常軟語。令生歡喜。心意質直。遠離諂媚。隨   順人情。善轉俗諦。

  (七)佛說教誡。體會力行。護持佛法。如護己命。救護眾生。而不望報。眾生驕慢。亦不退心。

  (八)不輕正法。不使他輕。不謗三寶。不令他謗。有輕謗者。善言開解。令其信入。不墮邪網。

  (九)常護正念。不虧暗室。勝行堅固。不厭疲勞。發弘誓願。攝心不退。常住大乘。破除邪見。

  (十)所修本法。一一遍持。清凈密印。莫污染結。須為自利利他而修。不因名聞利養而用。

佛佛具信,法法無礙

不論是東方佛、西方佛、北方佛、南方佛或四維上下左右佛,佛佛具性,不是那一尊好,那一尊不好。譬如有些人講阿彌陀佛比釋迦佛高,又說那一尊比那一尊高,其實佛佛平等,無有高下。

法法無礙,現在的人常常互相批評,凈土批評禪宗,禪宗的又看不起凈土。

心中心法是密宗里的上乘佛法。上次我們也講過,密宗里有九乘次第,有外三乘、內三乘、密三乘。這心中心法屬於密三乘中頂尖的法,即最後一個無比相應大圓滿法,也就是與紅教大圓滿相應的法。

心中心法修的就是立斷、頓超。

它是無相密,以一個咒、六個手印來修持,直下見性,不要修什麼相來過渡。

有相法須修戒相後,把相化空,才能見到本性。需走很多彎路,不能立斷、頓超。

我人本性是無相可見、摸不著、聞不到的,大家一下子無從下手。

因此西藏密宗要走很多彎路,先要磕大頭等四加行,再做前行觀想,把相觀起來,有個著手處,才能進一步修見性法。大圓滿「徹卻」也要先修氣脈明點,在氣上下手,觀脈管,三脈七輪,(中脈、左右二脈,頂輪、喉輪、心輪、臍輪、會陰輪……)觀好後,再把這個相觀空。這叫大圓滿徹卻前行,就是修行前的方便。

我們用六印一咒,不要觀什麼脈管,當下把我們的妄心聚在一個咒上,就是念的時候心念耳聞,用心念咒,耳朵聽清楚自己念咒的聲音,把意根妄想抓住,使妄念不起,當下即能深入禪定。

這樣的修行,就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

娑婆眾生六根當中,耳根最靈敏。譬如眼晴能看很多東西,很遠都能看見,但是用一張紙一隔就看不見了;耳朵不然,隔著大山聲音還聽得到。又譬如睡著了,拿張紙給他看,他也不能醒,但一喊叫,他就醒了。所以耳根最靈敏,用耳根來修法最好。

《楞嚴經》說得很清楚,二十五位大菩薩,說各自的用功方法,觀世音菩薩說從耳根入,最後佛叫文殊菩薩選擇,娑婆世界眾生用那一根修法最得當、哪根修法最得當、最快?文殊菩薩選檡觀世音菩薩耳根法門。因為耳根最利。

所以我們現在就用耳根來聽自己念咒的聲音,把意根抓住,第六意識就不動了。這樣修法比大圓滿更直接、更「立斷」。

心念耳聞,如法修行

大家注意,修法時一定要心念耳聞,要如法。

絕對不能嘴念咒而心想別樣事情,有口無心,沒用處。

念佛也是一樣,念「阿彌陀佛」,口念心散亂,思想亂七八糟,佛號念不上,將來西方極樂世界升不到,因為心太亂了。心不清凈,佛現身時,也看不見。

永明壽大師是禪宗大祖師,又是凈土宗大祖師,他是法眼宗的徒孫,最後皈心凈土,所以是凈土宗大祖師,永明壽大師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亦徒然」。

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心如水也。心永清凈,就像河裡的水清靜了,天上的月亮影子就顯現出來。阿彌陀佛等於是天上的月亮,我們的心等於是水,水不清凈,天上的月亮顯現不出來。

心不清靜阿彌陀佛在你心裡顯不出來,那就見不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就不能往生了。

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要以一句彌陀聖號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住,清凊靜靜地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六根當中意根是最難攝的,一靜下來,妄想就來了。因為動慣了,不靜下來還不知道,有時候心亂,還不知道,靜下來後就容易看見。

這是什麼緣故?因為水清靜了,泥沙沉下來就看見了,水不清靜,就看不見泥沙,所以坐下來就看見了。

妄念顛倒,很難掌握住不起妄念。所以要用心念耳聞的辦法來抓攝六根,把妄想打斷、身心脫落,本來的佛性就顯現了。

所以,如法修持非常重要,不如法修持就不能見性。

大家修心中心法,修了很多時了,應該有所成就。為什麼呢?因為本來是佛,只要肯放下,就能恢複本來,就能見道。修了很多時,為什麼還不行呢?就是因為不如法。

第一種不如法的人就是坐坐停停,停停坐坐.今天坐坐,明天說身體不好、事情很忙,就把功夫耽擱下來,這樣修就不行。

譬如燒飯,飯沒燒好就拿下來,冷一冷然後再燒,再拿下來,這飯就燒僵了。我們學法修行,猶如逆水行舟,若不用勁撐船,船就被水衝下來,所以斷斷續續修行不好。

第二種是沒有心念耳聞,耳朵沒有在聽,而是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

「這個事怎麼辦?那個事怎麼解決?」這就是不如法,妄心就斬不斷,斬不斷怎麼打得開本來呢?怎麼見得到本性呢?

第三種重要原因是下坐時不觀照,忘記掉了。在坐上修法勤勤懇懇,下坐後隨妄念轉,跟著境界跑,等於一曝十寒,功夫很難做上。尤其是現在這個動蕩的時期,比如大家都做股票,心思都到股票上去了,「唉呀,我買的股票賺錢了吧,漲價了吧,?錢了吧,漲價了吧,跌價了吧,折本了吧。」

顛顛倒倒地妄想,不觀照。用功需時時觀照,念頭一起就看見,不要跟著跑,要了了覺知這能說、能見、能聞的是我的本性,不為境轉才行。這些缺點不改進不能見道。

心 地 法 門

上座時用金剛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動持咒,不出聲。因為出聲念咒傷氣,默念傷血。我們修法首先要注意身體,不能把身體弄壞,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體保護好。

但是坐到種子翻騰、心裡煩亂、坐也坐不住的時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亂夢當前時,就要出聲念咒,把那些混亂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還是用金剛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鐘10至12次。念的時侯,要心念耳聞,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從心裡過,不是有口無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聽這從心裡發出來的咒音,聽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將妄念攝住不動而漸漸入定。

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樣亂動慣了,你要它安靜不動不起妄念很難,但不把它攝住不動就不能入定、開智慧成道。因此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須「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是念佛時要至誠懇切地以「阿彌陀佛」這句聖號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動,才能安然入定。

這六根當中,以意、耳二根為難攝。眼睛閉上不看東西就能攝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攝住舌根(舌頭);鼻子不聞異味就能攝住鼻根;身體不接觸外境就能攝住身根。

但是人的耳朵最靈敏,很遠很遠的聲音都能聽見,隔著一座大山的聲音也聽得見,外面噪音會吵得你心煩。至於意根,更難攝住,不要它動,意念會不由自主地從心裡跳出來。

為什麼呢?這是多生歷劫的習氣,它動慣了,不動不行。這在佛經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說的五個遍行心所,意、觸、受、想、思的第一個心所,它存在於八識當中,時時刻刻在蠢動,象流水一樣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滅」,微細得很,只是我們平時看不見。

有人說:「我們不修法不打坐沒有念頭,一修法打坐倒有念頭了。是不是修法修壞了,有念頭了?」不是的。

這是因為平時心亂,看不見念頭在亂動,等到你心裡稍微靜下來後,就看見念頭在動了。這怎麼辦呢?怎麼將妄念息下來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耳根來攝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從心裡過,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

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聞」,攝住妄念不動而入定。不然你坐在這裡,嘴裡念咒或佛號,腦子裡面卻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聞,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空。修行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礙,有家庭,煩惱多,驢事未去,馬事又來,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們時時要警惕,看破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裡不戀著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來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細妄又不免來侵襲,這是多生歷劫的串習,動慣了,一下子停不下來,但不要怕它。

念頭跳出來你能看見,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頭來了你看不見,那你就跟著念頭跑了,這就不能入定了。

打坐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一切放下,心裡要清清楚楚,念頭一來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討厭它、壓制它。討厭的本身就是一種妄心。壓制也不行,壓是壓不死的,比如搬石頭壓草,石頭拿掉之後,草又生起來了,這是不行的。縱或壓死了,倒變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

所以要用活潑潑的轉化法,不能用壓製法。念頭來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來,妄念自然轉化掉。

如此精進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亂的時侯,咒也就自然化脫提不起來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我們持咒的心還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能所相對,都是妄心

相對的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真實之心是絕對待而無相的,凡是有相的東西都是虛幻的。假如我們真的持到一心不亂的時侯,一切相對的虛幻的東西就都脫落化為烏有了。這時身、心和世界就統統空掉了,虛空也粉碎了,而真實不虛的天真本性才會全體顯露出來。

經過灌頂修法,有一個拉肚子的過程,不要怕,這是法的力量發生作用的緣故。這個法有極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穢、垢染、習障都從大便排掉,換一換肚皮,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時間後,看禪宗的東西,有點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沒有多大用處。因為沒有親證,定力不夠,道理雖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來了就擋不住了。

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證悟,親自見到本性才有力量。「見到」當然不是眼睛見到,而是心地法眼親證本性,本性是沒有相的,眼睛只能見有相的東西,那時候你人也沒有了,還有什麼眼睛?還有什麼看見?

法身雖無相可見,但不是斷滅空,它是真實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舉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顯現、變幻的。比如電,眼不能見,但離開它,世界就不能運轉。又如「海水中鹽味」,人能看見海水,海水裡的鹽味卻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

我們用功到緣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時到神知,心領神會而見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見道。見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為這樣就成功了,不是的,沒有成功,還差得遠哩。剛打開寶藏見到一點影子,僅是法身邊事,不相干,生死猶不能了,還須努力向前,除盡惡習才是了手時。

剛剛明心見性的時候只是初悟,破本參,才跨過第一道門坎,妄習猶在,生死不能了。須勤於保護,歷境練心,把多生歷劫執著的妄習消滅光,真正做到與《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應,處順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惱,絲毫無動於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

《金剛經》說:過去、現在、未來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還動什麼真見性的人只有這個覺性,其它一切都不可得,還須更向上,覺性與不可得也不住才為真了。

若見境生心,隨念而轉,就不是見性開悟的人。羅漢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動念上劃分的。初果羅漢在山林里,清凈無染,但是,到城市裡就不免眼花繚亂思念紛起了,這就是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對境生心,迷於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對幻境惑當真實,產生佔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現象出現,如美好的佛、菩薩光明等善像,或醜惡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東西都是假的,一著相,就容易著魔。還有,當你從有相過渡到無相的時侯要起一些變化:如身體沒有了,或手腳和頭沒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氣要斷了、頭要爆炸了,也毋須驚怖,這是身心將脫落的前奏。一害怕,一驚覺,即前功盡棄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時一下子大爆炸,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銷殞,虛空也粉碎,本性即現前

不過你不能著相求這個爆炸,一著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連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這個好處,常常得佛菩薩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聲引起內心的爆炸,但是千萬不能求,想它什麼時間來,更不能將心等它或迎它來

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須置之不理。《金剛經》的警句須牢牢記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沒事。一理睬執著它,就有著魔之虞。

二果羅漢,前念才動,後念就覺。雖然能不住相而於覺後歸家穩坐,但是念有起滅,還是有生有滅。所以還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後才能了分段生死。

因此,打開本來之人並不是大事完結,還要好好地勤除習氣,進入三果羅漢達遇事不動心的階段,更向上進入無為之境,達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為初步了手。

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為。修行從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為,入八地才是無為。七地雖然已證到無為了,但是還有個無為在,還有個無為的影子,還是不幹凈。到八地,無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們每個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對境心一點都不動,平時如還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當中,若著境,更不行。一切時、一切處心空如洗,能夠隨緣起用,不執著,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開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時用功。時時看著自己,念頭一起就看見,不跟著跑。念頭起了看不見,跑了一大段才覺得,才知道,那就不行。

禪宗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著念頭跑,就是生死;跟著念頭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時了,也就證明你將來生死不能了。

假如我們能做到前念起,後念覺,不跟念頭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還有生死在,不過在生死當頭能夠自己作主,要到哪裡就到哪裡,不受業障牽連,隨業受報了。

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隨。能做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不為業牽得大自在。

第二步:親證無為。一切事情儘管來,我心不動。這是真正隨順,而不是壓住它不動。壓住它不動是不行的。要儘管應酬各種事情,隨順一切事緣,沒有什麼好的,沒有什麼壞的差別感,好的不喜,壞的不厭,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平靜,而到達平等無為之境。做到這個地步就能變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

第一步是在生死當中得自在,第二步是變化自在,能變粗為細,變短為長,到達第八地菩薩的位次,至少能顯現三十多個意生身。

第三步:微細流注消滅。微細流注就是上面講的作意。作意在八識田裡流動,你平時看也看不見,深入金剛薩埵大定,才能見到而消滅它。到這一步,微細流注都消滅光後,能顯現百千萬億化身,度百千萬億眾生。這時侯才真到家,不是一開悟就好了,差得遠,所以,還要好好的用功。

沒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麼是菩提心呢?簡單講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眾生。我們修法是為了下化眾生,而不是為了自了。

大家務必好好用功,堅持打坐、觀照,切勿等閑視之,更重要的還是在座下用功,不是坐兩個小時就可以放野馬,亂來了。還須於行、住、坐、卧處時時不忘觀照,才能與大道相應。

修行的六個要點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認事物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個死人一樣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聞。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係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裡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第三:念起即覺,不壓不隨。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時上座,不急不緩。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觀照,綿綿密密。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行、住、坐、卧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著跑,也不隨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廣大,容納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洒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記住這六點,照之修行,決定能打開本來,親證佛性。

       做好這六點,絲毫不懈,保證能圓證菩提,得大成就!


推薦閱讀:

母音老人寓所隨緣開示(十一)
母音老人:本體住之光明
母音老人寓所隨緣開示(八)
母音老人釋心中心法的十種行願
母音老人寓所隨緣開示(十九)

TAG:打坐 | 母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