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晚清外國青年關注哪些「中國關鍵詞」?
除了「長城」「京劇」,都很Fashion;除了「空氣污染」「食品安全」,都很正面。外國來華青年為了弄懂中國,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如果能說出「兩學一做」就完美了。
這些關鍵詞,說明了中國作為崛起大國的形象越來越得到世界各國青年的認知與認可。
上一次,外國青年對中國印象給了這麼高分,還是在四五百年前。當時,歐洲的一批大師,比如伏爾泰、萊布尼茨,都說「中國人有兩隻眼,歐洲人只有一隻眼,而全世界其餘的人都是瞎子」。
然而,自晚清以來,越來越多外國青年開始給中國打了負分。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落後、愚昧、什麼都吃、小腳、辮子、東亞病夫、鴉片、睡獅、一盤散沙、因循守舊。
負面關鍵詞當道,是因為他們的國家強大了,內心就傲嬌了,遂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同一個中國。
最愛君最愛穿越,今天穿越到晚清(1840—1911),採訪了3名外國來華青年,了解他們眼中的「中國關鍵詞」是什麼。其中,不乏外國好青年,儘管評價的是一個落後挨打的國家,還是給出了客觀的評語。
一
麥高溫(John MacGowan),中文名麥嘉湖,英國倫敦會傳教士,畢業於倫敦英國長老會神學院。1860年,他25歲時成為一名來華青年,先在上海傳教,1863年轉至廈門。
▲麥高溫的著作讓我們得以窺見他的中國印象。
最愛君:麥先生,聽說你在中國生活了50年,能跟我們談談你最初的中國印象嗎?
麥高溫:我的確是個中國通。不過這句話不能由我自己說出來,這樣顯得我很驕傲嘛,是吧?簡單說吧,我在中國生活了50年,幾乎與每個階層的人都有很深的交往,從中得到了莫大的快慰。我越是深入到中國人生活的內部,越是被他們深深吸引。他們確實是一個非常可愛的民族,在充滿歡樂的時刻,在籠罩著悲哀的時刻,以及在激發起正義感的時刻,他們都證明了自己真正擁有作為一個偉大民族的品質。
最愛君:你對中國的評價蠻高的。
麥高溫:場面話都不會說,能自詡中國通嗎?現在切入正題。貴國不是正在高考嗎?我的第一個「中國關鍵詞」是,考試內容荒謬。記者同志,我不是指高考,是說科舉,你們報道的時候請不要斷章取義。
最愛君:呃,我們是嚴肅媒體。
麥高溫:以西方標準來衡量,通過科舉獲得功名的讀書人所學的知識是非常貧乏和有限的,在英國學生看來可能都顯得荒謬。中國讀書人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對儒家經典的深入理解。中國學生對英國學生在中學要學的基礎學科一無所知,更不用說大學裡的高等課程了。英國學生必須學習的那些純科學課程,中國人幾乎聞所未聞。
最愛君:你不要這麼犀利。我們怕鄙國正在高考的學生有所誤會,產生情緒波動。凡事都有兩面性嘛,對吧?
麥高溫:對,兩面性。中國人尊師重教,卻不重視人的成長;中國人不真正信奉神明,卻相當迷信;中國人喜歡看戲,卻鄙視戲子……
最愛君(緊急制止):時間有限,我們的採訪到此為止。謝謝麥先生。我們知道了,你的第二個「中國關鍵詞」是,兩面針!
麥高溫:……
二
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美國人,基督教公理會來華傳教士。1872年,27歲來華。他的著作《中國人的素質》開創了研究中國國民性的先河,對魯迅產生了極大震撼。魯迅成為他的真愛粉,臨終前14天還向國人推薦這本書。
▲這個美國人不簡單,他對中國國民性的分析對民國知識界產生了極大影響。
最愛君:明老師,我們的魯迅先生很推崇你,所以我們也很崇拜你。你能說說你的「中國關鍵詞」嗎?
明恩溥:魯迅是誰?
最愛君:這不是重點好嗎!我問的是「中國關鍵詞」。
明恩溥:直說就成了嘛,非要扯什麼大旗。你們中國人啊,sometimes naive!我的「中國關鍵詞」有25個,都在我的書里,可以買來看看,一本只要人民幣……
最愛君:能免費說兩個嗎?
明恩溥:第一個「死愛面子」。送人一份厚禮,是「給面子」;被人指出一個缺點,是「丟面子」,因而不管有多少證據都要否認,這才能「保住面子」。總之,中國這個民族,有強烈的演戲本能。
最愛君:你是說中國人天生都是演員?奧斯卡影帝影后明明是貴國拿得多好嗎?
明恩溥:你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也知道你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你也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最愛君(崩潰狀):我服。第二個呢?
明恩溥:缺乏公共精神。中國人不僅對屬於「公眾」的東西不感興趣,而且若防範不嚴,便很容易成為偷竊的目標。鋪路的石頭搬回家去了,城牆上的磚也一塊一塊地不見了。某港口附近的外國人墓地圍牆,人們發現沒有專人看管,於是圍牆的磚塊很快就一塊都不剩了。
最愛君:說得對極了。第三個呢?
明恩溥:買我書自己看去。
三
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是迄今為止在中國最為人知的澳大利亞人。他自己貌似更認同自己是英國人。他曾是間隔年玩家+啃老族。1894年,32歲的他懷揣母親匯來的40英鎊,從上海出發開始了第一次在中國的旅行。一年後,他把沿途見聞寫了書出版,獲得交口稱讚,從而受聘為《泰晤士報》駐北京特派記者,隨後開啟長達二十餘年的中國生涯。
▲他被親切地稱為「中國的莫理循」。
最愛君:這位大俠,你好。你擔任過袁大總統的政治顧問,請問怎麼做到的?
莫理循:這是你的問題嗎?
最愛君(捂臉):我就想八卦一下啦。其實我的問題是,請用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成為有機的關聯。
莫理循:在我的同胞澳大利亞人中,人們普遍對中國人懷有強烈的厭惡感,在我剛來中國的時候,我也持此種看法。但是,那種偏見現在早已被一種真誠的同情和感激之情取而代之了。在整個旅途中,當穿越若干個像歐洲王國那麼大的中國省份時,我在各地所遇到的總是人們的親切友善、熱情好客和最令人愉悅的禮貌。中國的形象在西方被過分污衊化了。在我們這些尊貴的英國人還處在茹毛飲血的野蠻人階段時,中國人已經有了優雅的禮節和那些現代西方文明裡最令人愉悅的禮貌了。
最愛君:所以,請說出你的「中國關鍵詞」?
莫理循:中華文明燦爛輝煌!中華文明燦爛輝煌!中華文明燦爛輝煌!
最愛君:我是否可以認定,這就是袁大總統器重閣下的原因呢?
莫理循:袁世凱與日本秘密簽訂的二十一條,是哥偷出來向世界曝光的,知道不?哥有底線,有原則,知道不?你們啊,總想搞大新聞,too young too simple!
最愛君:要不咱聊回中國印象。能用具體事例講講你為什麼對中國如此有好感嗎?
莫理循:西方人流行的觀點認為,殺嬰(尤其是女嬰)是中國人的一種民族怪癖。我絕不贊同。在未開化的中國人中,殺嬰的犯罪問題顯然沒有高度文明化了的歐洲和美國的非法墮胎那麼普遍。
最愛君:說得好,公正客觀,不戴有色眼鏡。
莫理循:馬嘉理事件(1875年1月,英國派出翻譯馬嘉理到緬甸八莫與柏郎上校會合向雲南邊境進發,探查緬滇陸路交通,企圖打開中國內陸後門。2月21日,在雲南騰越地區的蠻允附近與當地少數民族發生衝突,馬嘉理與數名隨行人員被打死。——最愛君注)常被用來說明中國人的野蠻性,這很不公。在過去的23年里,來自不同國籍的各色外國人進入了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所有遇害的外國人數扳著指頭都能數過來。難以否定的是,在絕大多數的這類事件中,白人的輕率之舉是導致被殺的刺激因素。可是,同時又有幾百幾千無辜的中國人在文明的外國被殺呢!
最愛君:謝謝你接受我們的採訪,這真是一次愉快的交談。么么噠!
莫理循:我只是說了實話,而已。么么噠!
—注釋—
1.麥高溫關於中國最初印象的文字,以及關於中國科舉考試內容、中國人兩面性的評價,均出自其著作《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
2.明恩溥關於中國人死愛面子、缺乏公共精神的評價,出自其著作《中國人的素質》。
3.莫理循關於第一次中國旅行的文字,以及關於中國殺嬰、馬嘉理事件的觀點,均轉引自華東師範大學戴銀鳳的博士論文《莫理循的中國觀(1897-1911)》。
—END—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solovehistory)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違者必究!
好文推薦吳三桂:寧願外族統治,也不要流氓李自成上台,錯了嗎?
所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原來是小說里的情節,真實的歷史更加詭譎。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張自忠:抗戰犧牲最高級將領,可以求生為何一味求死?
這是連最殘酷的敵手、凶暴成性的日軍都為之脫帽致敬的絕代勇將;二戰時期,盟軍中陣亡軍銜最高的將領。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推薦閱讀:
※歡迎來到能尖日大王國
※電影《黃金時代》倍受關注的原因與當今青年主流思想有什麼樣的關係?
※我一個人好好的,為什麼要結婚
※五四青年節,做個好青年
※<紅樓夢》對當代青年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