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修鍊《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感悟 ——道雲龍
05-30
淺談修鍊《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感悟 撰文:——南京 道雲龍 一、何謂「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 (以下簡稱「混元太極拳」)
混元太極拳是馮志強老師以自身幾十年間練拳行功的切身體會,集近代陳式太極拳名家陳發科老先生和心意六合傳人胡耀貞老先生畢生武學之精粹,根據天地陰陽、混元運轉的易理,結合中醫養生之道創編的一種混元運動的太極拳。馮老師是當代中國著名武術家,陳式太極拳第十八代宗師和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創始人。馮老師出生於河北一武術世家,8歲開始習練少林功夫,12歲到北京後又苦練通臂拳,20歲時又拜心意六合拳高人胡耀貞老師練習練心意六合拳。此時馮老師功夫突飛猛進,五弓齊備,身具彈簧力,在北京武術界已很有名氣。解放初期胡耀貞老先生將其愛徒推薦給自己的知交好友,陳式太極拳的傑出代表,第十七代宗師陳發科老先生為徒(1953年北京成立首都武術研究社,陳發科老先生年長任社長,胡耀貞任副社長)。馮老師得兩位高手真傳後,練功練拳更加刻苦。陳照奎老師當年寫給上海萬文得先生的信中說:「我有一個師兄,叫馮志強。人絕頂聰明,我們師兄弟中數他功夫最好。」文革後因陳家溝大隊黨支部來信誠邀,馮老師曾三次赴陳家溝教拳,尊其恩師陳發科老先生的囑託,將陳式太極拳毫無保留的傳授給陳家第十九代子弟,陳家子弟也多次到北京跟馮老師繼續學習深造,這些活動將永載陳式太極拳發展史冊。幾十年後,真正繼承陳發科先生衣缽,將陳式太極發揚光大並推向世界的正是這位外姓傳人。
既然是陳式太極拳為何又要取名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呢?對於這一問題,外界很多人不理解老師的深層含義。說其是陳式,千真萬確,此為陳式第十七代傑出代表陳發科老先生親授,獨有馮老師對此道感悟最深,從中掌握了太極拳的內涵精髓和真傳練法。在陳式後緊隨心意二字,也是馮老師看到如今武術界很多人習練陳式太極拳包括其它太極拳時著重外形拳架、努力用氣、牽強發勁、急於求成,忽視了太極拳的內功拳性質,應以修鍊內功為本,內外俱練,因而強調要用心來練,首先要用心來理解參悟太極之道。老師常說「練拳須明理,理通拳法精。」太極拳是意氣運動,不是體力勞動,所以要以意行氣、意氣相合,內氣如水,意似引水之渠,意領氣行而水流。所以在此提出「心意」二字則強調了「心意」在練太極拳中的極端重要性。「心意」之後緊接著混元二字。何為混元呢?大從天地講,宇宙間日、月、星辰都有各自圓形運行軌道,又互為整體卻互不相撞,這是天地陰陽的易理。小從家庭、工作講,家庭中夫妻、子女、兄弟間都有自己的生活運動習慣,單位里各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各盡其責,和睦相處,如運轉得好,工作順利,家庭幸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也是混元。從太極拳講,每練一招一式,心與意、意與氣、肩肘腕、腰胯膝,以及周身各個大小關節都在同一混元圈內運轉,各自都有自己的運動軌跡。心往一處想,意往一處去,氣聚一點,外形內氣,陰陽開合,同畫一幅美麗的太極圖,此就是混元。據馮老師說,當年陳發科老先生常說陳式太極拳練到一定階段,要向混元發展。
總之,馮老師提出心意混元一詞,是著重強調在練習太極拳時要用心用意,行功走架要圓活自然。要切實理解何為太極,何為太極拳,用太極之理來指導練習太極拳。可以說馮老師提出心意混元一詞是希望後輩們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明太極之理,合太極之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二、混元太極拳的實質
混元太極拳是內功拳,以修鍊內功為本。練內功首先是練內氣,氣為勁之體,勁為氣之用。太極拳的內功威力是靠太極拳的內勁來體現的,太極拳的內勁是拳術的統帥和核心,而太極拳的內勁是以精氣神為物質基礎的。基於此,馮老師提出了:內外俱練,以內為主;動靜相間,以靜為主;練養結合,以養為主(養精、養氣、養神)。修鍊混元太極拳的三項原則作為進入太極之門的指路明燈。
三、混元太極拳的特點
首先混元太極拳恢復了太極拳的原本的練法。這是混元太極的精妙所在。混元太極拳繼承發揚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集養身、強身、技擊為一體,建立了一整套精闢科學,合乎自然規律的練功體系。
其次從套路、功法的運動特點看有以下幾點:
1、以意行氣心為主: 打拳全憑心意用功,運化全在一心之中。心為一身運行之主宰,心意一動全身無處不動,心神放鬆則周身內外皆放鬆,外形動作、神態、氣勢的變化是內部心神意氣的外在表現。
2、內外合一上下隨: 太極拳是全身心的整體運動,講究意氣形神的高度統一,要求四肢百骸協調一致,服從大腦指揮。做到「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周身一家,混元一體」。
3、一松一緊濟剛柔: 其實它是通過氣的馳張,勢的迴環,摺疊往返,蓄髮相變,神氣鼓盪來體現的。要求剛柔兼至,渾於無跡,而不是為了嘩眾取寵,亂蹦亂抖,努力用氣,牽強發勁。這裡的剛與柔是相對而言的,剛是具有彈性的內剛,而非僵非硬,柔是鬆柔、柔韌、柔順之柔,而非軟非散非輕浮。
4、渾身俱是纏絲圈: 老師在入門指引中說到:「太極拳纏絲法也。螺旋纏絲運動是陳式太極拳獨特的運動方式,由此而培養的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太極內勁。纏絲勁的內涵是心神意氣纏繞抽絲,其外部表現是形體的螺旋纏絲運動。纏絲勁的特點是:其柔時,粘住何處,何處纏,令人難進也難去。如蠅蟲落膠,有翅難飛;其剛時,挨著何處,何處擊,纏繞諸靠我皆依,如紅爐出鐵,人不敢摸。渾身上下處處是手,處處咬人。由此可以看出。陳式太極拳的剛柔內勁,是通過纏絲勁體現出來的。」
5、胸腹摺疊運開合: 此乃混元太極拳的明顯特點之一,現在許多人講開合只知道背開胸合,更有甚者只知道手腳、上下肢的開合,而不知道人體還有胸腹、腰胯。胸腹是連接上下肢體的樞紐,缺一不可,許多人都知道練拳要講三節,只知道肩、肘、手上三節和胯、膝、足下三節,而不知道身又分三節,全身有九竅十八球,因此忽略了節節貫穿。老師強調:胸腹開合摺疊運化及陰陽開合乃乾坤循環之道。五臟藏於胸腹,一身虛實在胸腹,一身纏絲由胸腹而運。若胸腹不思開合摺疊,丹田不能吸引推拉,腰背不做左右旋繞,則內氣難以鼓盪發動,中氣難以達於臍下,真氣難以出入循環,氣不能纏繞於肌膚之間,貫通於骨髓之中,則無纏絲勁可言。
四、怎樣修鍊「混元太極拳」
這一問題馮老師在《陳式太極拳入門》一書的入門須知、入門指引、入門說要等幾章中,從理論到方法、注意事項等都做了詳盡的論述。望廣大愛好者,特別是習練混元太極拳的同仁仔細研讀。在此就我練拳練功的體會及一些學員練習混元太極拳的情況做以些簡單的闡述。
混元太極拳是內功拳,以修鍊內功為本,老師在入門指引中首先提到:「練拳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這是前輩太極拳家對太極陰陽哲理及太極拳理的高度總結和深刻概括,對怎樣練好太極拳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具體說來就是練太極拳首先要求無極,在練功中就是先站無極樁,要求全身心地放鬆,自然呼吸。清心、靜氣、安神、養性,過得一段時日,即可練習混元內功、放鬆功、纏絲功等。集中思想慢慢體會陰陽開合,一呼一吸及體內氣息的流動,意守丹田,慢慢忘卻口鼻呼吸,注重丹田呼吸,毛竅都參與呼吸,調動人體潛能。練氣功時因動作單一,便於體會意氣的運行,便於放鬆入門練太極,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得氣快。也便於體會內氣與外形的合一,便於體會周身動作的柔順與節節貫穿,所以說練功也是練拳。這一過程是體會混元太極拳呼吸方式的過程,是放鬆的過程,是入靜的過程,是扎基礎的過程。基礎扎的牢,以後練拳進步就快。
學習太極拳套路,在明白太極之理的基礎上,因人而異。先學會和熟悉套路,循序漸進,做每一個動作要用意不用力,不要用強力去做,不要刻意追求,要從松沉入手求柔順。向下為松,向上也為松,合是松下,開是鬆開,松伸是肢體放長,伸筋拔骨,骨節開張。老師常說太極拳是長拳,所以要大開大合。待全身鬆開後再求柔順、圓活,這就需要高度的協調性,在練拳時要注意做到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周身一家,混元一體。要想做到松、柔、圓、活,混元一體,關鍵要把腰胯練活,腰為一身之主宰,虛實轉換全在腰,腰要活,先要松,腰能松、能塌、能虛則能活,活而能轉,轉而則靈。許多人在練拳時,前進、後退、轉身時虛實轉換不徹底,不知道何種程度到位,該松的不能徹底的松,而該實的又不實,自己不知道毛病在哪裡,其實關鍵就是腰沒有放鬆到位。混元太極拳從起勢到收勢的開合呼吸,整個過程就是意、氣、神、形合一地描繪陰陽太極圖,運行太極陰陽之理的過程。通過升降循環、虛實開合,使陰陽二氣盈虛消長,以太極之形來運太極之氣,以太極之氣來走太極之形。每招每式的轉換行雲流水,內氣的一呼一吸,外形的一開一合,相互轉換從不間斷。所以說練拳也是練功的過程。學習混元太極拳,不可急於求成。要將混元太極拳的特點全部表現出來,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慢慢地用心去領悟。要順其自然,其中有一個自然順勢、自然運化、自然得機、自然合道、自然積累、自然升華得過程。
因為混元太極拳是內功拳,所以在練習過程中要重視內氣的培養,也就是馮老師常說的:「拿住丹田練內功」。拳諺云:「一功二膽三技巧」,「力不敵法,法不敵功」。所謂拳術的術,指的是用的方法,稱術法或拳法,也稱招法或著法。法雖有萬,而萬法歸一,一就是功夫,對太極拳來說就是內氣、內勁或內功,得其一而萬事畢。所以練太極拳必須「拳法、功法、養生法」三法合一,才能將太極拳升華到練太極拳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極拳的內涵、質量及功夫的研究和高度,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動作規範與否的形式上約束自己。太極拳的內功威力是靠太極拳的剛柔內勁體現的,混元太極拳的剛柔相濟是通過一松一緊來實現的,其也是陰陽開合認真求之所要求的,習拳練功,開展時為緊,沉合時為松,運勁時為緊,定式時為松,其實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開合鼓盪,練到一定時日,身體就像一個大氣囊,以丹田為中心,開時,氣由丹田運四體,合時氣由四體歸丹田,一開一合,丹田之氣,不斷壯大,氣足、血旺、精滿、神聚,則內勁自然渾厚虛靈。混元太極拳外形架子的開放圓活,手眼身法步的體現,是以精、氣、神為物質基礎的,故而不同階段有不同練法,即側重點不同,也就是馮老師提出的八步功夫:第一步養氣混元生太極,第二步意氣混元行太極,第三步活樁混元沉太極,第四步纏絲混元旋太極,第五步整體混元合太極,第六步彈性混元崩太極,第七步虛靈混元返太極,第八步一粒混元養太極。
練拳的道理,許多人都認為自己懂,可要練好太極拳則是不容易的事,可見其並不真懂,最多見的是急於求成,意念過重,故而放不松而適得其反,所以練拳宜慢不宜快,慢則能思上下是否相隨,慢則能知內外是否合一,慢則能求神不斷,慢則能周身一家。慢可留心轉關處,轉關之處最奧妙,此處不留心,消息終迷茫。要平心靜氣,靜心慢練,隨著外形動作的和緩轉移,引動內氣於體內無微不至的細細運行,使意氣相合,使神形合一,順其自然之勢,聽其自然之運,得其自然之機,合其自然之道,漸入物我兩忘之境。慢練出真功,馮老師常講:「二路也當一路練;慢練為養,快練為傷;光練不懂養百練功不長。」從而強調慢練,靜練的重要性。
總之,練習混元太極拳,先要明理,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先求松、沉、柔、順,再求勁力順達。要平心靜氣,循序漸進,日久功深,進而求達;得內氣、長內功、增內勁,祛病延年而養生,強身防身而有技擊之功效,慢慢領悟其中奧秘,從而達到:打拳無形、散手無招、見手分離的崇高境界。 作者簡介 :
道雲龍,男,1957年3月出生。現為清代著名武術家甘鳳池的第七代傳人;中國當代著名武術家、陳式太極拳第十八代宗師、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老師的入室弟子。
道運龍自幼愛好武術,隨南派少林拳研究會會長、甘鳳池第六代傳人李錫如老師習練少林拳術、少林內功和刀、槍、劍、棍等器械。後又習練通臂拳數年,研習太極拳十幾年,從事教練、裁判工作近二十年。1992年因武術特長被特招到南京市公安局防暴支隊工作。
推薦閱讀:
混元太極拳是馮志強老師以自身幾十年間練拳行功的切身體會,集近代陳式太極拳名家陳發科老先生和心意六合傳人胡耀貞老先生畢生武學之精粹,根據天地陰陽、混元運轉的易理,結合中醫養生之道創編的一種混元運動的太極拳。馮老師是當代中國著名武術家,陳式太極拳第十八代宗師和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創始人。馮老師出生於河北一武術世家,8歲開始習練少林功夫,12歲到北京後又苦練通臂拳,20歲時又拜心意六合拳高人胡耀貞老師練習練心意六合拳。此時馮老師功夫突飛猛進,五弓齊備,身具彈簧力,在北京武術界已很有名氣。解放初期胡耀貞老先生將其愛徒推薦給自己的知交好友,陳式太極拳的傑出代表,第十七代宗師陳發科老先生為徒(1953年北京成立首都武術研究社,陳發科老先生年長任社長,胡耀貞任副社長)。馮老師得兩位高手真傳後,練功練拳更加刻苦。陳照奎老師當年寫給上海萬文得先生的信中說:「我有一個師兄,叫馮志強。人絕頂聰明,我們師兄弟中數他功夫最好。」文革後因陳家溝大隊黨支部來信誠邀,馮老師曾三次赴陳家溝教拳,尊其恩師陳發科老先生的囑託,將陳式太極拳毫無保留的傳授給陳家第十九代子弟,陳家子弟也多次到北京跟馮老師繼續學習深造,這些活動將永載陳式太極拳發展史冊。幾十年後,真正繼承陳發科先生衣缽,將陳式太極發揚光大並推向世界的正是這位外姓傳人。
既然是陳式太極拳為何又要取名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呢?對於這一問題,外界很多人不理解老師的深層含義。說其是陳式,千真萬確,此為陳式第十七代傑出代表陳發科老先生親授,獨有馮老師對此道感悟最深,從中掌握了太極拳的內涵精髓和真傳練法。在陳式後緊隨心意二字,也是馮老師看到如今武術界很多人習練陳式太極拳包括其它太極拳時著重外形拳架、努力用氣、牽強發勁、急於求成,忽視了太極拳的內功拳性質,應以修鍊內功為本,內外俱練,因而強調要用心來練,首先要用心來理解參悟太極之道。老師常說「練拳須明理,理通拳法精。」太極拳是意氣運動,不是體力勞動,所以要以意行氣、意氣相合,內氣如水,意似引水之渠,意領氣行而水流。所以在此提出「心意」二字則強調了「心意」在練太極拳中的極端重要性。「心意」之後緊接著混元二字。何為混元呢?大從天地講,宇宙間日、月、星辰都有各自圓形運行軌道,又互為整體卻互不相撞,這是天地陰陽的易理。小從家庭、工作講,家庭中夫妻、子女、兄弟間都有自己的生活運動習慣,單位里各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各盡其責,和睦相處,如運轉得好,工作順利,家庭幸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也是混元。從太極拳講,每練一招一式,心與意、意與氣、肩肘腕、腰胯膝,以及周身各個大小關節都在同一混元圈內運轉,各自都有自己的運動軌跡。心往一處想,意往一處去,氣聚一點,外形內氣,陰陽開合,同畫一幅美麗的太極圖,此就是混元。據馮老師說,當年陳發科老先生常說陳式太極拳練到一定階段,要向混元發展。
總之,馮老師提出心意混元一詞,是著重強調在練習太極拳時要用心用意,行功走架要圓活自然。要切實理解何為太極,何為太極拳,用太極之理來指導練習太極拳。可以說馮老師提出心意混元一詞是希望後輩們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明太極之理,合太極之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二、混元太極拳的實質
混元太極拳是內功拳,以修鍊內功為本。練內功首先是練內氣,氣為勁之體,勁為氣之用。太極拳的內功威力是靠太極拳的內勁來體現的,太極拳的內勁是拳術的統帥和核心,而太極拳的內勁是以精氣神為物質基礎的。基於此,馮老師提出了:內外俱練,以內為主;動靜相間,以靜為主;練養結合,以養為主(養精、養氣、養神)。修鍊混元太極拳的三項原則作為進入太極之門的指路明燈。
三、混元太極拳的特點
首先混元太極拳恢復了太極拳的原本的練法。這是混元太極的精妙所在。混元太極拳繼承發揚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集養身、強身、技擊為一體,建立了一整套精闢科學,合乎自然規律的練功體系。
其次從套路、功法的運動特點看有以下幾點:
1、以意行氣心為主: 打拳全憑心意用功,運化全在一心之中。心為一身運行之主宰,心意一動全身無處不動,心神放鬆則周身內外皆放鬆,外形動作、神態、氣勢的變化是內部心神意氣的外在表現。
2、內外合一上下隨: 太極拳是全身心的整體運動,講究意氣形神的高度統一,要求四肢百骸協調一致,服從大腦指揮。做到「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周身一家,混元一體」。
3、一松一緊濟剛柔: 其實它是通過氣的馳張,勢的迴環,摺疊往返,蓄髮相變,神氣鼓盪來體現的。要求剛柔兼至,渾於無跡,而不是為了嘩眾取寵,亂蹦亂抖,努力用氣,牽強發勁。這裡的剛與柔是相對而言的,剛是具有彈性的內剛,而非僵非硬,柔是鬆柔、柔韌、柔順之柔,而非軟非散非輕浮。
4、渾身俱是纏絲圈: 老師在入門指引中說到:「太極拳纏絲法也。螺旋纏絲運動是陳式太極拳獨特的運動方式,由此而培養的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太極內勁。纏絲勁的內涵是心神意氣纏繞抽絲,其外部表現是形體的螺旋纏絲運動。纏絲勁的特點是:其柔時,粘住何處,何處纏,令人難進也難去。如蠅蟲落膠,有翅難飛;其剛時,挨著何處,何處擊,纏繞諸靠我皆依,如紅爐出鐵,人不敢摸。渾身上下處處是手,處處咬人。由此可以看出。陳式太極拳的剛柔內勁,是通過纏絲勁體現出來的。」
5、胸腹摺疊運開合: 此乃混元太極拳的明顯特點之一,現在許多人講開合只知道背開胸合,更有甚者只知道手腳、上下肢的開合,而不知道人體還有胸腹、腰胯。胸腹是連接上下肢體的樞紐,缺一不可,許多人都知道練拳要講三節,只知道肩、肘、手上三節和胯、膝、足下三節,而不知道身又分三節,全身有九竅十八球,因此忽略了節節貫穿。老師強調:胸腹開合摺疊運化及陰陽開合乃乾坤循環之道。五臟藏於胸腹,一身虛實在胸腹,一身纏絲由胸腹而運。若胸腹不思開合摺疊,丹田不能吸引推拉,腰背不做左右旋繞,則內氣難以鼓盪發動,中氣難以達於臍下,真氣難以出入循環,氣不能纏繞於肌膚之間,貫通於骨髓之中,則無纏絲勁可言。
四、怎樣修鍊「混元太極拳」
這一問題馮老師在《陳式太極拳入門》一書的入門須知、入門指引、入門說要等幾章中,從理論到方法、注意事項等都做了詳盡的論述。望廣大愛好者,特別是習練混元太極拳的同仁仔細研讀。在此就我練拳練功的體會及一些學員練習混元太極拳的情況做以些簡單的闡述。
混元太極拳是內功拳,以修鍊內功為本,老師在入門指引中首先提到:「練拳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這是前輩太極拳家對太極陰陽哲理及太極拳理的高度總結和深刻概括,對怎樣練好太極拳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具體說來就是練太極拳首先要求無極,在練功中就是先站無極樁,要求全身心地放鬆,自然呼吸。清心、靜氣、安神、養性,過得一段時日,即可練習混元內功、放鬆功、纏絲功等。集中思想慢慢體會陰陽開合,一呼一吸及體內氣息的流動,意守丹田,慢慢忘卻口鼻呼吸,注重丹田呼吸,毛竅都參與呼吸,調動人體潛能。練氣功時因動作單一,便於體會意氣的運行,便於放鬆入門練太極,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得氣快。也便於體會內氣與外形的合一,便於體會周身動作的柔順與節節貫穿,所以說練功也是練拳。這一過程是體會混元太極拳呼吸方式的過程,是放鬆的過程,是入靜的過程,是扎基礎的過程。基礎扎的牢,以後練拳進步就快。
學習太極拳套路,在明白太極之理的基礎上,因人而異。先學會和熟悉套路,循序漸進,做每一個動作要用意不用力,不要用強力去做,不要刻意追求,要從松沉入手求柔順。向下為松,向上也為松,合是松下,開是鬆開,松伸是肢體放長,伸筋拔骨,骨節開張。老師常說太極拳是長拳,所以要大開大合。待全身鬆開後再求柔順、圓活,這就需要高度的協調性,在練拳時要注意做到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周身一家,混元一體。要想做到松、柔、圓、活,混元一體,關鍵要把腰胯練活,腰為一身之主宰,虛實轉換全在腰,腰要活,先要松,腰能松、能塌、能虛則能活,活而能轉,轉而則靈。許多人在練拳時,前進、後退、轉身時虛實轉換不徹底,不知道何種程度到位,該松的不能徹底的松,而該實的又不實,自己不知道毛病在哪裡,其實關鍵就是腰沒有放鬆到位。混元太極拳從起勢到收勢的開合呼吸,整個過程就是意、氣、神、形合一地描繪陰陽太極圖,運行太極陰陽之理的過程。通過升降循環、虛實開合,使陰陽二氣盈虛消長,以太極之形來運太極之氣,以太極之氣來走太極之形。每招每式的轉換行雲流水,內氣的一呼一吸,外形的一開一合,相互轉換從不間斷。所以說練拳也是練功的過程。學習混元太極拳,不可急於求成。要將混元太極拳的特點全部表現出來,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慢慢地用心去領悟。要順其自然,其中有一個自然順勢、自然運化、自然得機、自然合道、自然積累、自然升華得過程。
因為混元太極拳是內功拳,所以在練習過程中要重視內氣的培養,也就是馮老師常說的:「拿住丹田練內功」。拳諺云:「一功二膽三技巧」,「力不敵法,法不敵功」。所謂拳術的術,指的是用的方法,稱術法或拳法,也稱招法或著法。法雖有萬,而萬法歸一,一就是功夫,對太極拳來說就是內氣、內勁或內功,得其一而萬事畢。所以練太極拳必須「拳法、功法、養生法」三法合一,才能將太極拳升華到練太極拳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極拳的內涵、質量及功夫的研究和高度,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動作規範與否的形式上約束自己。太極拳的內功威力是靠太極拳的剛柔內勁體現的,混元太極拳的剛柔相濟是通過一松一緊來實現的,其也是陰陽開合認真求之所要求的,習拳練功,開展時為緊,沉合時為松,運勁時為緊,定式時為松,其實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開合鼓盪,練到一定時日,身體就像一個大氣囊,以丹田為中心,開時,氣由丹田運四體,合時氣由四體歸丹田,一開一合,丹田之氣,不斷壯大,氣足、血旺、精滿、神聚,則內勁自然渾厚虛靈。混元太極拳外形架子的開放圓活,手眼身法步的體現,是以精、氣、神為物質基礎的,故而不同階段有不同練法,即側重點不同,也就是馮老師提出的八步功夫:第一步養氣混元生太極,第二步意氣混元行太極,第三步活樁混元沉太極,第四步纏絲混元旋太極,第五步整體混元合太極,第六步彈性混元崩太極,第七步虛靈混元返太極,第八步一粒混元養太極。
練拳的道理,許多人都認為自己懂,可要練好太極拳則是不容易的事,可見其並不真懂,最多見的是急於求成,意念過重,故而放不松而適得其反,所以練拳宜慢不宜快,慢則能思上下是否相隨,慢則能知內外是否合一,慢則能求神不斷,慢則能周身一家。慢可留心轉關處,轉關之處最奧妙,此處不留心,消息終迷茫。要平心靜氣,靜心慢練,隨著外形動作的和緩轉移,引動內氣於體內無微不至的細細運行,使意氣相合,使神形合一,順其自然之勢,聽其自然之運,得其自然之機,合其自然之道,漸入物我兩忘之境。慢練出真功,馮老師常講:「二路也當一路練;慢練為養,快練為傷;光練不懂養百練功不長。」從而強調慢練,靜練的重要性。
總之,練習混元太極拳,先要明理,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先求松、沉、柔、順,再求勁力順達。要平心靜氣,循序漸進,日久功深,進而求達;得內氣、長內功、增內勁,祛病延年而養生,強身防身而有技擊之功效,慢慢領悟其中奧秘,從而達到:打拳無形、散手無招、見手分離的崇高境界。 作者簡介 :
道雲龍,男,1957年3月出生。現為清代著名武術家甘鳳池的第七代傳人;中國當代著名武術家、陳式太極拳第十八代宗師、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老師的入室弟子。
道運龍自幼愛好武術,隨南派少林拳研究會會長、甘鳳池第六代傳人李錫如老師習練少林拳術、少林內功和刀、槍、劍、棍等器械。後又習練通臂拳數年,研習太極拳十幾年,從事教練、裁判工作近二十年。1992年因武術特長被特招到南京市公安局防暴支隊工作。
推薦閱讀:
※太極秘要/太極拳中的無和有
※陳家溝嫡傳陳氏太極拳拳法詳解網路課程第十七篇
※練習楊氏太極拳中容易犯的幾類錯誤
※陰陽法風水:陰陽類象(福音大師-太極弦) ★★★★★
※楊式太極拳『摟膝拗步』在套路中各種不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