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機!拯救教育!
親子
1.給予孩子多重肯定。在上學之前,就開始設法幫助孩子確立滿滿的自信心吧!這方面可以學習天才寶貝的做法——舉手一定要高高舉過頭頂,孩子每做完一件事情,無論結局如何,都要附上一句:「你真棒!」自信往往來自於小細節。
2.母親要自我反省。像金寶貝楊家坪中心的一位老師說的那樣,媽媽們更喜歡有安全感、沒有危險,沒有競爭和挑戰的生活,作為女性特徵這沒錯,但在育兒過程中,這會極大地羈絆住孩子的發展。在中心,一有寶寶摔倒了,媽媽永遠比爸爸更快地把寶寶抱起來。並且大聲斥責孩子:「叫你不要跑,你不聽!痛不痛,說,以後還敢不敢跑?!」此刻,孩子的內心脆弱且充滿挫敗感,媽媽的斥責等於是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孩子就這樣一次次沮喪地說「不跑了,」「不敢了」「不頑皮了」,也一點點地失去了挑戰困難的勇氣,失去自信心,失去競爭力,變得膽小怕事。
3.父親要參與到育兒活動中來。德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福祿培爾曾經說過:父親一句鼓勵的話是孩子人生的一粒種子,由此將生長出一棵開滿芳香花朵、結滿累累碩果的生命之樹。父親可以幫助孩子確定性別角色,尤其是男孩。男孩子從父親身上得到的是一種男性應該如何待人接物和處理問題的基本模式,例如男孩在4歲前如果失去父親,他們就會缺乏男性化氣質,在性別角色發展中傾向於女性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舉辦家庭親子活動,並且一定要積極地邀請父親參與進來的原因。」培正逗點早教中心的負責人說。
4.捕捉男孩細膩的情感。一位母親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天晚上,我和兒子他爸正在看電視,突然,兒子拿著一個他自製的飛機模型給他爸爸看。當時他爸看電視看得正入迷,他瞅了一眼兒子的飛機模型,「哼」了一聲表示看見了,就不再理兒子了。
當時,兒子臉上的表情很失望,也很痛苦,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他。後來,兒子不再像以前那樣活潑了,連兒子的老師也發現了兒子的變化,便問我:「你們家是不是出什麼事了?」我知道,那一晚上,我們對兒子的飛機模型不理不睬,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事實就是這樣,我們總是覺得女孩有很多纖弱的神經細胞需要維護,而往往對男孩採取了命令、忽視的態度。
5.給男孩時間。不管是入學還是進入幼兒園,對於男孩子來說都是最好的禮物。而男孩自身的成長,也要以時間區別對待。6歲以前的男孩,如果過早進行挫折教育,往往得不償失,這個時候的男孩和女孩一樣,渴望親密關係,待男孩到了6歲以後,適當的挫折教育對於男孩來說卻是一味良藥,但媽咪要學會「善後」,用肯定讓孩子體驗成功。這對於男孩的自信是十分重要的。
拯救,讓男孩成為男子漢
在一個以男性為主宰的社會裡,談論如何拯救男孩,似乎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但是,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與兩位年輕博士,歷時一年多的研究和調查,用雄辯的數據和材料,向人們證實了男性主宰社會大背景之下這一令人尷尬的事實:中國男孩子面臨著全面的危機,急切需要得到拯救。正如書中所說,男孩危機的表現是全方位的,其中學業危機、心理危機、體質危機和社會危機表現最為突出,最為引人關注。
男孩的弱勢和危機,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國外早有學者開始這方面的研究。相較而言,中國學者對此關注不多,系統的理論成果更少,所以,說「在中國還從來沒有一本書像《拯救男孩》這樣詳盡揭示男孩成長與教育的深切危機和特殊需求」,似乎一點也不過分。
不過,《拯救男孩》並沒有將其理論探索和解決之道完全建立在國外學者關於男孩危機的研究之上,它完全是一項中國化的研究成果,其對男孩危機的概括,對男孩危機的歸因,及其提出的解決辦法,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作為世界性話題的男孩危機,主要是一種學業危機,其成因主要是由於男孩的身心發展遲緩,以及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發育方面存在的差異;而中國的男孩危機是一種全面的危機,其成因主要是生物學之外的社會性因素,男孩子與女孩子的生物學差異只是導致男孩危機的誘因而已。正如《拯救男孩》指出的那樣,男孩危機,其根源在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誤區,其中,危害最烈的是教育危機,應對男孩危機負第一責任。
《拯救男孩》對造成男孩危機的學校教育進行了深刻的剖析,這些精細的分析構成了全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書中指出,其一,現代教育制度是一種工業化的教育制度,它往往漠視性別差異的存在。當今的中小學教育,根本不考慮男孩子和女孩子在身心發育和學習方式方面存在的差異,而以有利於女孩子的言語教學方式,向所有的孩子傳授同樣難度的教學內容,以同樣的標準評價所有的男孩和女孩,許多男孩自然會表現得落後於女孩子;其二,當今以應試教育為主導的教育體系推動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由於男孩子的身心發育晚於女孩子,使得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對男孩子具有更大的殺傷力,並讓許多男孩子過早在學業上掉隊。更為重要的是,許多成年人沒有認識到男孩子的這種落後只是暫時的,只要假以時日,只要男孩子有信心,他們將來仍有機會追趕上女孩子。急不可耐的家長和教師過早地對男孩子做出失敗性的評價,導致許多男孩子很早就被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籤。在學業失敗的陰影下,許多男孩子逐漸喪失了自信和自尊,繼而討厭老師、討厭學校,過早放棄了自己的努力,最終喪失了將來追平女孩子的機會。
要破除男孩危機,必須從教育制度、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再造三個方面入手。但是,我們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期待教育制度做出根本改變,流行文化的改變也非一日之功,因而,男孩子的父母做出改變,可能是破除男孩危機唯一現實的選擇。作者因此指出:拯救男孩,父母是第一責任人,並提出了給男孩父母的16條建議。這16條建議,歸結起來主要有三點:一是改變對男孩的態度;第二是充分發揮父親的作用;三是把男孩教育與運動教育結合起來。應該說,破除男孩危機的這一路徑選擇是實事求是和切實可行的。
誠如作者所言,男孩危機不只是男孩的危機,因為在我們這個男性主宰的社會裡,全面落後的男孩終將佔領各行各業的頂層位置或居於領導地位,如此說來,今天的男孩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的未來。站在這樣一個思想高度之上,我就不得不說,拯救男孩不僅僅是家長和教師的責任,我們每一個人都該反思自己能為拯救男孩做點什麼。
「男孩危機」與「教育危機」
近些年來,我國的學生愈來愈呈現男弱女強、「陰盛陽衰」的情況。過去,一般是小學初中的男生學習成績落後於女生,進入高中以後,男生的學習成績就會趕超過去。這是由於,男孩的生理心理發展均遲於女孩,有研究表明,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只相當於3歲半女孩的水平,直到少年晚期,男孩才能追趕上女孩。因而,這一時期的男弱女強情況,是正常的。然而,現在女生的學習優勢卻在不斷延伸和擴展,到了高中大學階段,以及所有的學科領域,都呈現出「陰盛陽衰」。
有統計表明,1999-2008年間,我國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9、9%,理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有人說,「狀元郎」已成過去式,如今多的是狀元花。各級學校女生的學習成績總分都高於男生,所謂「差生」大多是男生。廣西一所中學有一個「差班」,全班53名學生全是男生。
針對這一情況,近日有一本名叫《拯救男孩》的書問世(作者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指出男孩在學業以及心理、體質等方面都出現問題,要關心「男孩危機」,「拯救男孩」!
我以為,當前男孩的成長,確是出現了諸多問題,應當認真關注,但是否需要提到「拯救」的高度,似可商榷。凡要大力拯救的東西,一般都是到了瀕危的地步。如今男孩成長上雖然出現不少問題,但還沒有到了即將跌入萬丈深淵的「懸崖邊」。何況,幾千年來男權社會的傳統,在今天仍有強大的影響力。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男強女弱,稍有改變,不論正常與否,都會被看作問題。實際上,受著女性解放潮流的推動,使得男女生在某些更適宜於女性發揮長處的學習科目,出現「陰盛陽衰」的情況,也屬社會發展的正常,不必視為男性出了問題。
自然,如今是各級學校和各種學科普遍出現「陰盛陽衰」的情況,這是有問題的,或者說是存在危機的。這種「男孩危機」,如一些人指出的,是「應試教育危機」的反映。應試教育重視按部就班,聽話服從,反覆背誦,記憶優先,這些為女孩所擅長和習慣;而男孩的好動、多思、冒險等秉性,則往往被視作負面的東西受到壓制。這樣,按照應試教育的標準,男孩在學習過程中被廹棄長就短,既難於形成「男子漢」,又只能落在女孩的後面。除此以外,父教的缺失,男教師的稀少,以及社會「女性文化」的泛濫,也都是造成「男孩危機」的原因.。不過,最主要的,恐怕還是應試分數教育闖的禍。
因此,從解決「男孩危機」的角度來說,也需要加緊對教育制度的改革。這裡,提出的問題是,教育需要重視個性化教育,在「因材施教」中,也應重視男女學生性別的差異,因「性」施教,充分發揮男女學生不同的潛力與特長,各自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男女應當平等的接受同等教育,但不宜以統一的內容、方式和標準,機械地要求所有的男孩和女孩,要尊重性別差異。有的國家設有男孩節和女孩節,也許就是為了張揚因「性」施教,更有效地培養男孩和女孩。
「男孩危機」背後的教育思考
調查顯示,我國高校中近2/3的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為女生,大學男生的學業成績遠遠落後於女生;近10年來,全國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已由66.2%下降至39.7%,男孩學業正全面敗退。
事實上,「男孩危機」是全球性的。大量研究顯示,男孩的學習方式與現行教育模式不匹配是男孩學業危機的最主要因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幫助女孩獲得學業成功,研究人員嘗試在數學、科學等學科考試中,增加更多對女孩有利的解釋性說明和論證性文章等答題方式,結果發現女孩的成績普遍提高。該項研究成果已被廣泛應用到了考試中。
面對男孩危機,教育應有所作為。
當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和兩位兒童心理學博士聯合推出新著《拯救男孩》並於年初投放市場時,其產生的社會反響不亞於當年孫雲曉的另一篇文章《夏令營中的較量》。在《拯救男孩》一書中,3位作者用大量的數據顯示,從大學到中小學,男孩的學業成績正一路下滑、全線告急,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男孩因為學業不良或失敗而被學校蔑視甚至拋棄。
中國男孩學業成績全面敗退
在高校學習成績各項指標的比較中,男生遠遠落後於女生。進一步的調查發現,男孩的學業成績早在初中和小學就掉隊了。
《拯救男孩》作者在書中透露,他們曾調查了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連續兩年約5萬名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大學生,結果發現女生人數均為男生的兩倍左右。各個高校的校內獎學金獲得者中,男生也處於顯著落後的狀態。不僅如此,在高校學習成績各項指標的比較中,男生遠遠落後於女生,成績排名靠前的女生多,排名靠後的男生多,男生的不及格率遠遠高於女生。
大學中男生優勢不在,高中男生成績也在下降之中。根據作者對1999-2008年的數據分析,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已從66.2%下降至39.7%,女生的比例則相應地由33.8%上升至60.3%,除2002年出現波動以外,女生比例呈直線上升之勢,增速驚人。
根據對重慶市26所中學6539名高中生的會考成績的統計分析發現,女生的優勢科目是男生的兩倍,男生佔優勢的科目只剩下3門——物理、化學和地理,而女生佔優勢的科目卻多達6門——政治、語文、數學、生物、歷史和英語。與此同時,女生的學習成績總分顯著高於男生,學習最好的女生多,學習最差的男生多。
進一步的調查發現,男孩的學業成績早在初中和小學就掉隊了。一些對部分地區的初中和小學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在語文和數學上無論是平均分還是及格率,女生均保持絕對優勢,女生各科的總成績也顯著優於男生。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男生在學校的整體表現也都落後於女生。2008年,北京市小升初試行優秀生推薦入學政策,被推薦的優秀生中,女生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一些學校男女比例低於1∶2甚至更少。
儘管該書認為,除學業危機外,中國男孩還面臨著體質危機、心理危機和社會危機,但作者強調指出,其核心是教育危機,「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並因此加劇了所有危機對男孩的傷害。」
危機是否真的存在
放眼全球,男孩教育中的學業危機並非中國獨有。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和日本在內的35個發達國家的研究顯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評分上均勝過男孩。
在人們開始驚呼中國男孩為何學業如此失敗時,放眼全球可以發現,男孩教育中的這一危機並非中國獨有。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曾實施了一項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該評估計劃主要衡量青少年對語文、數學和科學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對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和日本在內的35個發達國家的研究顯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評分上均勝過男孩,其中差距最大的是閱讀和寫作科目。
美國《商業周刊》曾以《新兩性鴻溝》為封面報道,尖銳地指出:「從幼兒園到研究所,男孩變成弱勢。」美國女生在學業表現上一路領先男生,2000年拿到碩士學位的女生是男生的1.38倍,大學中男生比率低於44%。大部分學校中,男生占成績等級得分D和F的絕大部分,高中輟學人群中約80%是男生。
在英國,「男孩危機」已受到高度重視,不管是英國政府還是教育部門都已認識到「男孩危機」的嚴重性。在大學階段,該國女生入學比例也已超過男生。從英國中等教育普通證書考試(類似於我國的高中會考)的結果看,女生不但在語言類學科上繼續保持著極大優勢,而且在過去男生佔優勢的數學、科學學科上的成績也迅速提升,並在1995年首次「與男生抗衡」,自此以後男生總體上顯得越來越弱勢。
在德國,大學裡男生同樣少於女生。各類學校中完全不能畢業的男生是女生的3倍,每年留級的男生比女生多一倍,特殊學校的學生中64%是男孩。
澳大利亞是最關注「男孩危機」的國家之一,因為認識到「男孩危機」越來越嚴重,該國政府與教育研究部門多方合作,以此應對「男孩危機」。該國公布的數據表明,男孩不僅在讀寫能力、學校投入和喜歡學校、教育成就等方面與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現紀律問題和被學校開除的學生中,男孩幾乎佔了絕大多數。男孩休學和退學的人數也在上升,在有些學校,每10個休學或退學的學生中有8個是男孩。2002年,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發布了一份題為《男孩:正確地成長》的報告。報告證實,大量男孩的學業成就和更為廣泛的社會指標上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該報告認為,人們對男孩教育的諸多關注是合理的,而這些關注在目前的政策框架內還沒有得到充分考慮。該報告還特別指出:提升男孩的成就並不會危及女孩過去十幾年裡所取得的成果,兩者並非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男孩因學業不良而帶來的心智發展危機已在國際上引起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究與關注。哈佛大學研究員丹·金德倫與心理學家邁克爾·湯普森在針對小學教育的《該隱的封印》一書中寫道:「在學校,男孩普遍面對一種掙扎:為滿足學校的學業期望,有些男孩在發展曲線中取得領先,有些女孩落後了,但我們在對比男孩與女孩的平均成績時發現,在早期學校環境中,男孩普遍居於劣勢。」
《真實的男孩》一書作者、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在對初、高中男孩的學習自尊心進行研究後指出,「近期研究結果表明,男孩不僅在自尊心方面較女孩更脆弱,作為學習者的自信心更易被削弱,同時男孩比女孩更易違反校規校紀、被停課或是輟學」。
克里斯蒂娜·霍夫·薩默斯在她的《對抗男孩的戰爭》一書中提到,在當今的教育體系中,女孩比男孩更期望接受良好教育,而更多的男孩認為老師不理睬他們的聲音。該書還引用了美國教育部進行的研究:在對八年級和十二年級學生進行的職業期望調查中,女孩均比男孩抱有更高的職業期望,這表明更多的女孩想完成高中、大學乃至研究生的學習或是參加專業培訓。
美國古里安學院創始人邁克爾·古里安根據該學院針對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學區近20年的研究後斷定:無論男孩的學習成績優劣,他都面臨著在一個有可能認為他有缺陷、不了解如何引導他或修正自身的體系下接受教育、管理和指導的風險。
男孩學習方式與教育模式不匹配
「男孩危機」是體制性的,並不簡單是教師、父母、男孩的問題,而是我們教育男孩的方式出現了某種問題。男孩的學習方式和現行教育模式不符。
《男孩的腦子想什麼》曾通過大量的案例和相關研究指出,並非真的是這些男孩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的教育模式出了問題。該書在回顧了現代學校制度產生的背景後一針見血地指出:被大自然賦予力量、勇氣和活力的男孩,本應通過狩獵、保護家人、耕作、大量的實踐等身體力行的方式進行學習,而工業革命後產生的「工業化教育」模式——學校,卻開始通過印刷品、書面文字和講授等方式教育男孩。那些過去通過和親屬打獵、管理農場、修理機器等方式來學習和掌握必要生活技能的男孩,現在被裝進了盒子似的房間里,需要通過他們最不擅長的閱讀、寫作、坐在位子上的方式來學習。
杜克大學的瑪格麗特·蓋爾與教育顧問休·奧斯本曾在《讓我們消除學習工廠》一文中指出,最初的「工業化教育」模式是由工業家們設計的,其目的是讓孩子們為工廠生活作好準備。孩子們伴著鈴聲穿梭在學校中,好似生活在傳送帶上一樣,特別是他們要學習遵循指令,以便能夠在迅速擴張的工廠中工作。
邁克爾·古里安認為,學校對工業化的盲目崇拜導致其教育與學習模式從一開始就註定缺乏人性因素,然而時至今日我們才開始認識到其中可能存在瑕疵。這種瑕疵對男孩和女孩的教育都不好,但是相比之下,對男孩的殺傷力更大。
男孩天生的學習方式和學校給予他的教育方式之間可以說是嚴重不搭配的。
·以前教育男孩的方式有多種,如學徒、輔導、行動和手工實踐,而現在只有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語言來學習,而沒有其他肢體運動(只能做在椅子上)。
·在農場、集市和旅途中進行日常學習的方式幾乎絕跡,手中的書本卻在逐漸加厚。
·過去人們認為坐立不安和肢體運動表示精力旺盛、充滿活力,願意隨時起身跑到需要學習的地點,而現在這些都成了缺點和不足。
從生物學角度看,由於體內雄性激素的分泌和刺激,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較為充分的體育或課外活動。遊戲和運動是男孩大腦與身體的有機學習時間。然而,越來越多的男孩被剝奪了這一對他們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安坐於椅子上學習的形象已經成為教育,特別是近50年教育的廣告形象,但它並不完全符合眾多男孩的思維方式。當男孩們作出各種努力,想要適應我們為他們準備好的學習方式時,他們困惑了,他們不得不面臨著各種痛苦和掙扎。男孩被貼上了「問題」或「失敗」的標籤,他們開始悶悶不樂、自我懷疑。
邁克爾·古里安指出,儘管多年以前,科學家、教育家們就開始通過觀察和研究男女孩的社會相互影響、心理發展和社會化等方式,來驗證男女孩在學習方式上存在差異,但是最近10年來人類在腦科學上的突破性研究,才讓研究者真正認識到男性與女性在大腦上存在巨大差異,這些差異導致其學習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最新的研究顯示,男性與女性大腦之間的差別至少有100多處。而對於在教學中運用更多語言的教師而言,大腦差異的問題日漸重要。比如,男性的大腦與女性的大腦相比,更多地依賴空間機械刺激,因而天生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如果教師在講課時說得太多,那麼與女性相比,男性的大腦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睡意或坐立不安。
女孩在閱讀和寫作能力上平均超過男孩1-1.5年,而這一差距從童年早期開始幾乎貫穿整個學習生涯。平均而言,因為男孩大腦天生不能很好地適應那些強調閱讀、寫作、複雜的組詞造句和教學方法,儘管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或缺的,這造成了大批男孩和年輕男性的問題。
可以看到,目前標準化的考試和其他教學中的僵化做法,很可能導致一個在早期教育階段失敗的男孩將在未來一事無成。一位擁有30年經驗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說:「我們總在想,男孩會挺過去的,不管怎樣他們最終都會成功,但這種想法已經很老舊了。現在的各種測試,對我們的孩子來說已經到了『要麼成功要麼毀滅』的地步了。這些測試還告訴我們,早期階段的失敗開始於一種被歸類的過程。男孩被歸類對他的自尊心和日後的成功都有著長期的不利影響。」
中國教育面臨的特殊難題
大多數男孩不是中國教師所希望的那類男孩。男孩超乎尋常的精力常常被認為是一個缺點,而不是優點。男孩需要運動,需要少動口「多動手」,而這恰恰是當前中國教育中最缺乏的。
中國差不多是最看重學歷的國家。當前,教育面臨的一個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應試教育的傾向日益突出。孫雲曉用「教育新四化」對其進行了概括——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中學教育大學化、大學教育小學化。其中,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對男孩最具殺傷力,讓許多男孩過早地在學業上掉隊,最終喪失了在學業上追平女孩的機會。
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教育教學主要圍繞著考試進行。今天最受重視的科目是語文、數學和外語,實驗課、體育課等往往都不受重視,課外活動更是可有可無。在一些學校甚至有兩張課表,一張貼在牆上,應付檢查,另一張則藏在孩子的文具盒裡,那上面,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往往被「語數外」佔用了。而體育課、實驗課、課外活動等可以動手和探索的項目是男孩最需要、最偏愛和最擅長的。
應試教育把孩子的學習局限在校園,把學習局限於書本,把教學等同於言語灌輸。與國外孩子相比,中國孩子更少有動手實踐、身體運動和野外探險的機會。在這種環境下,男孩的長處幾乎無處施展。
由於成績不佳或者調皮搗蛋,男孩常常不受老師喜愛,要麼被忽視,要麼成為批評和懲罰的對象,這讓他們很泄氣,難以建立對自己的信心。研究表明,小時候因學業失敗記憶所形成的糟糕自我形象往往會保持一生,最可怕的是:這種失敗經歷可能會慢慢上升為一種失敗型的人格,不願嘗試,缺乏改變的勇氣,缺乏男子漢氣概。
孫雲曉指出,男孩的學習更倚重於體驗,缺乏體驗使男孩對枯燥的單純書本學習喪失興趣,從而危及到他們的學業表現。而不了解男孩的學習方式、否定男孩的學習方式,則加速了男孩成為現代教育的犧牲品。
孫雲曉說,包括父母和教師在內,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認識到或者不願意相信,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男孩的發展普遍落後於女孩的事實,我們往往以同樣的難度要求男孩和女孩,以同樣的標準來評價他們。更需要警醒的是,我們同樣沒有意識到,男孩的很多「落後」表現其實是暫時的,只要我們改變對他們的態度,對他們抱有信心,他們將來仍有機會趕上女孩。然而,由於我們對男孩錯誤的認識,我們過早地對男孩作出各種失敗性的評價,導致許多男孩很早就被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籤。
他強調指出,「差生」現象更是中國教育的一個頑疾。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貫穿到高中,「差生」的標籤成為許多男孩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不少學校甚至在中考、高考前,動員「差生」不參加考試,以保證更高的升學率。據有人測算,按照現行評價標準,我國現有的2億多中小學生中,有5000萬是「差生」,其中80%以上是男孩。
改變男孩還是改變教育
放棄改造男孩的想法並非易事。年輕的教師和父母們相信,男孩和女孩儘管有不同,但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學習,對他們的要求和表現更應該一致。
邁克爾·古里安因自身的成長經歷而長期關注男孩教育問題。在小學階段,他因為經常違反學校紀律而多次被請進校長辦公室。五年級時,他被帶去看精神科醫生,然後開始服用利他林,這是一種中樞興奮葯,常被用來治療多動症和注意力障礙。到了七年級,他開始逃課。他回憶自己那時在學校的表現是:無法專註於老師要求的事情上;無法按要求長時間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渴望專註地學好一種東西,而不是不停地學這學那;不想一本接一本地讀書;很容易感到厭倦;希望從「做」中學,而不是聽老師講;從不確定理解了收到的指令,而且在老師要求的學習方面也一無所成。儘管到中學的最後一年他的學業開始有所好轉,但是在學校的麻煩依然不斷。
多年以後,邁克爾遇到一位大學顧問並談起自己受教育失敗的問題,這位有3個兒子的女性顧問聽完了他在學校遇到的許多艱難和痛苦的事情後說:「有沒有可能是學校也出了問題,而這又造成了你的問題?我也有兩個兒子在學校的學習中遇到了類似問題。」
這對邁克爾而言是一個意外的發現。3年後,他在研究生院的學習中認識了更多朋友,用這些朋友的話來說,他們都曾經是「學校的失望人群」、「無法挖掘潛力的孩子」、「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等等。一位朋友還複述父親曾給他的建議:「沒有人期望你會喜歡學校或是關心學業。你必須要做的只是挨過中學,考上大學。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
25年後,邁克爾和同事凱西·史蒂文斯,用大量的研究和案例寫出了《男孩的腦子想什麼》一書。凱西的兒子卡爾也曾因學校中的行為問題而長期服用利他林。儘管卡爾的智力測驗顯示他的智商高於平均水平,但精力充沛的他在學校難以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還常有各種小動作,這讓一些老師無法接受並對他非常嚴厲。慢慢的卡爾開始對學校越來越消極甚至憎恨學校。長期服藥對卡爾的精神乃至心理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多虧後來卡爾轉學到了一所新的高中,並獲得了多位老師的耐心幫助和支持,一位優秀的教育顧問還建議他停止服藥。卡爾終於又找回了活力和去上學的理由,並盼望日後成為一名教師,去幫助那些曾和他一樣有痛苦經歷的男孩們。
從邁克爾和卡爾的成長經歷中可以看到,男孩成長的危機絕非僅僅是生理髮育遲緩所致。可以說,我們目前所信賴的教育體系並不完全適合於男孩的大腦。這種教育體系將男孩中存在的缺陷、失調或難以控制等情況歸咎於他們不能學習。它堅持認為男孩應該能夠被改變,甚至將男孩的無法改變視為男孩性格中的另一個缺點,並要求他們接受藥物治療。
來自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男孩占違反校規紀律總人數的80%,在被診斷為患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中,男孩佔70%,在被診斷有行為失調的孩子中,男孩佔80%。服用利他林或類似藥物的學生中,男孩佔80%。2004年,美國服用利他林的男孩人數達到500萬。
邁克爾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男孩中廣泛存在一種所謂的「學習抑鬱症」。很多男孩感覺自己所在的學習體系「恨」他,因而反過來他也「恨」學校,對學習提不起精神來。與臨床抑鬱症不同,這種學習抑鬱症可能不治而愈。它不需要藥物,因為最終藥物的作用可能是讓病症惡化而不是好轉。
特里·舒爾茨,一位有30年工作經驗的社會工作者和學校顧問曾提出:我們必須改變課程。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麼病理診斷男性患病的人數將持續增加。在我們知道真相之前,1/3的男學生將被列為大腦失調、學習失調或行為失調。我們將造成越來越多的男孩在學業和生活中的失敗。
事實上,教育曾經在幫助女孩方面有過非常成功的經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科學家曾針對女孩在語言方面的特有優勢,改變了考試的形式,如在數學、科學等學科考試中增加更多解釋性說明和論證性文章,結果發現女孩的考試成績普遍提高。目前該成果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考試中。另外,在數學和科學課堂加入了更多與語言相關的刺激,訓練教師在教授這些科目時運用大量的書寫和小組對話形式。
由於認識到了女孩所面臨的教育危機,教育作出了最大限度的改變,而且在看待女孩的特殊需要時,教育從未說過「女孩們存在缺陷」。因此,為了拯救痛苦掙扎的男孩們,教育應該有所作為,而且勢在必行。
鏈接:
解惑之一:男孩為何上課易違反紀律
男孩並非有意跟老師作對,而是因為其大腦中控制衝動的區域——額葉發育得更緩慢。由於自制力差,男孩在課堂上往往難以長時間坐著聽老師講枯燥的內容,他們更容易分心,更容易做小動作(男孩的小動作是一種對大腦的自我刺激,以保持大腦清醒),因而更容易違反紀律而遭到批評或懲罰。
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可增加衝動性冒險行為)含量較多,流經小腦的血流量更大,而小腦是控制「行為」和「身體運動」的部分。這導致男孩在靜坐或久坐過程中的學習能力總體上不及女孩。事實上,這種運動對男性大腦的學習至關重要。
女孩的額葉通常較男孩的活躍,而且發育期更早,因而女孩不像男孩那樣容易做出衝動的決定。不過,衝動有時在學習中更有用,尤其是需要在戶外進行更多的獨立學習時。
解惑之二:男孩為何更適合深度學習
男孩大腦處理血流的總量較女孩少15%,同時男孩會對大腦活動進行區分,這種特性不利於同時進行多項任務的學習。因此,男孩在長時間專註於單一任務時成績較好,此時深度學習在發揮作用。如果非常頻繁地變換任務,他們的表現則不佳。
女孩的胼胝體(連接大腦兩個半球)體積大於男孩,可在兩個大腦半球間進行更多的交叉信息處理,可同時等質量地完成多項任務。
解惑之三:男孩為何上課更容易走神
由於大腦血流量少於女孩,男孩的大腦需要更多類似小憩的「睡眠狀態」,為下一個任務做好準備。然而,這種對男性大腦至關重要的睡眠狀態很可能在教室里釀成大麻煩。大部分未完成作業、在課堂上停止做筆記或睡覺,甚至以擺弄鉛筆或坐立不安等方式進行自我刺激(這樣可以保持清醒以便繼續學習)的學生都是男孩。與此相反,一個女孩即使對上課內容感到厭煩,她仍可以睜大雙眼聽課、做筆記。女性大腦的血流在睡眠狀態下也非常活躍。
女孩大腦顳葉中擁有更強大的神經連接,幫助她們有更多複雜感知記憶的儲存以及更好的聽力,特別是當這些聲音是以語言的形式出現時。與女孩相比,男孩需要更多觸覺型的體驗,以便激發大腦學習的積極性。
解惑之四:男孩的記憶力為何不如女孩
男孩與女孩大腦中的海馬(大腦中的另一記憶存儲區)的工作方式也不同。男孩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記住課堂上講的內容,特別是寫出來的文字內容。不過,因為男孩的海馬更偏愛序列,因而在記憶大量序列式和層次要點的信息時非常成功。
男孩大腦有更多的白色物質,這些物質主要負責腦細胞間的聯絡以及神經衝動在大腦和四肢及軀體間的傳遞,所以男孩生來就具有強大的空間感知力。女孩的大腦比男孩多出15%的灰色物質,這些灰色物質主管人類的語言思維,所以女孩天生具有強大的語言優勢。
解惑之五:男孩的字為何不如女孩
男孩控制精細動作的大腦區域和神經系統的發展總體落後於女孩,因此讓男孩握住鉛筆並寫出漂亮的漢字更加困難。這些發育上的差異往往使男孩被視作愚笨或遲鈍,這可能使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討厭學校。
男孩大腦許多負責學習功能的區域發育較晚,如果它們承受過多加速發育的壓力,就會成為男孩在生命早期經歷高壓力和高失敗率的主因,等到這些男孩讀四五年級時,便顯現出缺乏學習動機的早期信號了。
推薦閱讀:
※男孩名字大全2016屬猴 好聽帶註解的好名字
※離婚對孩子影響大?還是沒日沒夜的家庭矛盾對孩子影響大?
※如何理解「男孩的青春也耽誤不起」,這句話?
※男孩由丑變更丑是什麼樣的感覺?
※你們學生時期的「男混混」現在怎樣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