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帖 中國歷代職官表
中國歷代職官表
推薦兩本職官的書: 1、歷代職官表 紀昀 2、歷代職官表 黃本驥
歷代職官表(秦)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三公) 丞相府 御史大夫寺 太尉府 |
丞相 (相國) |
|
輔佐皇帝治理全國政務 |
|
御史大夫 |
|
監察、執法之任,兼掌重要文書圖籍 |
副丞相 |
|
太尉 |
|
掌軍事,全國軍事首腦 |
武職 |
|
(九卿) |
奉常 |
|
掌宗廟禮儀 |
|
郎中令 |
|
掌守衛宮殿門戶 |
|
|
衛尉 |
|
掌宮門警衛 |
|
|
太僕 |
|
掌皇帝輿馬及馬政 |
|
|
廷尉 |
|
掌刑獄 |
|
|
典客 |
|
掌少數民族朝見賓禮 |
|
|
宗正 |
|
掌皇族事務 |
|
|
治粟內史 |
|
掌谷貨 |
|
|
少府 |
|
掌山海池澤之稅 |
|
|
(中央其它官職) |
中尉 |
|
掌師治安 |
武職 |
將作少府 |
|
掌營建宮室 |
|
|
內史 |
|
掌治京師 |
|
|
監御史 |
|
掌監理郡事 |
|
|
(地方) 郡 縣 |
郡守 |
秩二千石 |
掌郡治 |
|
郡尉 |
秩比二千石 |
掌郡之軍事 |
|
|
郡丞 |
秩六百石 |
輔佐郡守 |
|
|
縣令 縣長 |
令,秩千石或六百石 長,秩五百至三百 |
掌縣治 |
萬戶以上為「令」,萬戶以下為「長」。 |
|
縣丞、 縣慰 |
秩四百至二百石 |
丞佐令並掌刑獄, 尉掌兵事 |
縣以下,十里為亭,有亭長;十亭為鄉,有三老等。 |
歷代職官表(西漢)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三公) (三司) |
丞相 (相國) |
秩萬石 |
輔佐皇帝治理天下。 |
哀帝時改為「大司徒」。 |
御史大夫 |
秩萬石 |
外掌督部刺史,內掌公卿奏事舉劾。 |
成帝時改為「大司空」,副丞相。 |
|
太尉 |
秩萬石 |
掌全國軍事。 |
武帝時改為「大司馬」。 |
|
|
大將軍 |
|
職掌統領兵征、或予聞國政。是將軍的最高稱號。 |
武官。武帝初為衛青而設。有時位在「公」之上。 |
(九卿) |
太常 |
秩中二千石 |
掌宗廟禮儀,兼掌選試博士。 |
即秦之「奉常」,景帝時改之,莽又改為秩宗。 |
光錄勛 |
秩中二千石 |
掌宮殿護衛。 |
即秦之「郎中令」,武帝時改。 |
|
衛尉 |
秩中二千石 |
掌宮門警衛。 |
景帝時曾改為「中大夫令」,不久復稱。 |
|
太僕 |
秩中二千石 |
掌皇帝輿馬。 |
有兩丞。 |
|
廷尉 (大理) |
秩中二千石 |
掌刑獄。 |
有正、左、右臨。 |
|
大鴻臚 |
秩中二千石 |
掌少數民族朝見賓禮。 |
即秦之「典客」,有丞。 |
|
宗正 |
秩中二千石 |
掌皇族及親屬事務。 |
有丞。平帝時改為「宗伯」。 |
|
大司農 |
秩中二千石 |
掌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 |
即秦之「治粟內史」,有兩丞,景帝時改為「大司農」,武帝時改。 |
|
少府 |
秩中二千石 |
掌山海池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以給其養。 |
|
|
(中央其它官職) |
尚書 |
秩中二千石 |
在皇帝左右辦事。 |
設五曹辦事,武帝時地位逐漸重要。 |
執金吾 |
秩中二千石 |
掌京師治安。 |
秦之「中尉」,武帝初改。 |
|
內史 |
秩二千石 |
掌治京師。 |
相當於後來「京兆尹「 |
|
右扶風 |
秩二千石 |
掌列候。 |
秦官主爵中尉,景帝時改都尉,武帝時改為此。 |
|
(地方官職) 十三部州 郡 縣 |
刺史(每州一人) (牧) |
秩六百石 (二千石) |
掌監查郡事。 |
成帝時曾改為「牧」,其後又復稱為「刺史」,又復州「牧」。 |
郡守 |
秩二千石 |
掌治其郡。 |
景帝時改為「大守」。 |
|
郡丞 |
秩六百石 |
郡佐。 |
漢承秦制。 |
|
都尉 |
秩比二千石 |
專掌軍事。 |
地位與郡守相當。 |
|
縣令 縣長 |
令,千石至六百石 長,五百石至三百石 |
同秦制。 |
同秦制。 |
|
縣丞 縣尉 |
四百石至二百石 |
|
|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三公) (三司) |
司徒 |
|
掌民眾,教禮儀,教民孝悌、遜順,送死養生、及議其制,建其度,四方功課等民事。 |
即西漢之丞相。劉秀時改為大司馬。從而罷「三公」,權力歸台閣。「九卿」亦重。 |
司空 |
|
掌水土溝洫營建城邑等事。 |
即西漢之御史大夫,劉秀時改為大司空。 |
|
太尉 |
|
掌四方兵事功課,年終奏報於殿以行賞罰。 |
劉秀時置大司馬,建武時改太尉。 |
|
(九卿) |
(略) 同西漢之制 |
秩中二千石 |
|
光武帝時,「少府」中之尚書台,職權漸重,組織亦大,三公形同虛設。 九卿之長,均加卿字。 |
其它 |
五官中郎將 左中郎將 右中郎將 蘭台令史 |
比二千石 比二千石 比二千石 六百石 |
主宿衛宮殿 掌奏及印工文書 |
|
(地方) 州 郡 縣 |
刺史 |
秩六百石 |
掌州之治 |
建武十八年復刺史十二人,各領一州。 |
太守 |
秩二千石 |
掌郡之治 |
東都洛陽設「河南尹」,秩中二千石 |
|
郡丞 |
|
佐守 |
|
|
縣令 縣長 |
令,秩千石; 長,四百石或三百石 |
掌縣之治 |
以下仍置鄉、亭、里 |
歷代職官表(三國、兩晉、南北朝)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相) |
相國 (大丞相) |
第一品 注:不是「一品」 |
佐理國政 |
三國均置 |
太傅 太保 |
第一品 |
導皇帝以善德(無常職) |
三國只置太傅 |
|
(三公) (九卿) |
(略)同漢體制大體相同 |
「三公」,一品 「九卿」,三品 |
|
三國均置 |
尚書台 |
執金吾 |
第三品 |
掌宮外巡戒 |
三國均置 |
將作大將 |
第三品 |
掌宮室宗廟等營建 |
魏吳置,蜀不詳 |
|
尚書令 |
第三品 |
總領綱紀,無所不統 |
三國均置 |
|
尚書僕射 |
第三品 |
尚書令之副手 |
三國均置 |
|
中書省 |
中書監 |
第三品 |
掌尚書奏事,掌機密 |
三國均置 |
中書令 |
第三品 |
平尚書奏事 |
三國均置 |
|
秘書省 |
秘書監 |
第三品 |
掌文藝圖籍 |
魏蜀置,吳為秘書郎 |
御史台 |
御史中丞 |
第四品 |
掌受公卿奏事,察舉非法 |
三國均置 |
都水使者 |
第四品 |
掌天下河渠水利 |
魏置,蜀吳不詳 |
|
其它 |
大長秋 |
第三品 |
掌宮中諸事 |
三國均置 |
太傅 少傅 |
第三品 |
掌輔導太子 |
三國均置 |
|
侍中 |
第三品 |
掌賓贊威護駕備顧問 |
魏置,蜀吳不詳 |
|
散騎掌侍 |
第三品 |
掌規諫過失以備顧問 |
三國均置 |
|
城門校尉 |
第四品 |
掌護京師城門 |
魏吳置,蜀不詳 |
|
司州 |
司隸校尉 |
第三品 |
掌察百官及京師近郡犯法者,並領一州 |
魏蜀置,吳無 |
州 |
刺史(牧) 單東刺史 |
第五品 |
巡行郡國錄,囚徒考殿錄 |
三國均置 |
河南尹 |
第三品 |
掌京都之治 |
魏置 |
|
太守 |
第五品 |
|
|
|
令、長 |
六至八品 |
|
|
|
有秩、三老 |
八品 |
|
|
|
各王侯封國 |
王國相 |
第五品 |
職如郡守 |
|
侯國相 |
第八品 |
職如縣令 |
|
歷代職官表(隋)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三師) |
太師、太傅、太保 |
正一品 |
為皇帝輔弼之官 |
品級據隋文帝時之制,其後煬帝又略有變動。 (以下同) |
(三公) |
太尉、司徒、司空 |
正一品 |
同漢代之職掌 |
|
尚書省 |
尚書令 (一人) |
正一品 |
總攬一切政令 |
|
左、右僕射各一人 |
從二品 |
為尚書令之副手 |
||
六部尚書 (各一人) |
正三品 |
分掌吏、禮、兵、刑、戶、工 |
六部之制至隋始確定,此制一直行制清末,清末始增新部 |
|
六部侍郎 (三十六人) |
正四品 |
|
||
尚書左、右丞 (各一人) |
從四品 |
|
|
|
門下省 |
納言 (二人、即侍中) |
正三品 |
掌宣達帝命 |
因避楊忠之諱,凡中字皆不用,以此代之 |
給事黃門侍郎 (四人) |
正四品 |
掌機密文件,備皇帝顧問 |
|
|
內史省 (即中書省) |
內史令 (一人,即中書令) |
正三品 |
內史省長官,全國政務 |
隋文帝時,確定內史省取旨,門下審核,尚書省執行。三省長官均為宰相。 |
內史侍郎 (四人) |
正四品 |
內史令之副手 |
||
御史台 |
御史大夫 (一人) |
從三品 |
掌監察、執法 |
|
治書侍御史 |
從五品 |
|
|
|
侍御史 |
從七品 |
|
|
|
監察御史 |
從八品 |
|
|
|
州 (煬帝時改郡) |
刺史 (郡太守) |
上州:正三品 中州:從三品 下州:正四品 |
掌其州治 |
稱州時,州長為刺史;稱郡時,郡長為太守。 |
通守 (在太守之下,煬帝置) |
同上 |
|
||
長史、司馬 |
正五品至正六品 |
|
|
|
縣 |
縣令 |
上縣:從六品 中縣:從七品 下縣:正八品 |
|
|
丞 |
從八品至從九品 |
|
|
|
尉 |
從九品 |
|
|
歷代職官表(唐朝)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三師) |
太師 太傅 太保 |
正一品 |
輔佐天子 |
是一種很高的虛銜,一般無實際執掌,不常設。 |
(三公) |
太尉 司徒 司空 |
正一品 |
||
尚書省 |
尚書令 (一人) |
正二品 |
總理國家政務 |
1.唐初,太宗李世民未繼位前,曾任尚書令,此後臣下不敢居此位,遂不設。 2.左僕射統吏、戶、禮三部。右僕射統兵、刑、工三部。 3.高宗李治時稱尚書省為「中台」,中書省為「東台」,門下省為「西台」。門下侍中「左相」,中書令為「右相」。武則天時又改尚書左右僕射為「文昌左右相」。 4.每部下屬四司,六部合二十四司。 |
尚書左、右僕射 (各一人) |
從二品 |
佐尚書令 |
||
吏部尚書 (一人) |
正三品 |
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 |
||
戶部尚書 (一人) |
正三品 |
掌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事務 |
||
禮部尚書 (一人) |
正三品 |
掌國家的典章法度、祭祀、學校、科舉和接待四方賓客等 |
||
兵部尚書 (一人) |
正三品 |
掌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務 |
||
刑部尚書 (一人) |
正三品 |
掌國家的法律、刑獄等事務 |
||
工部尚書 (一人) |
正三品 |
掌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務 |
||
六部侍郎 |
正四品上 |
|
||
尚書左丞 (一人) |
正四品上 |
|
||
尚書右丞 (一人) |
從四品下 |
|
||
六部各司郎中 |
從五品上 |
|
||
六部各司員外郎 |
從六品上 |
|
||
門下省 (武則天改為「鸞台」,玄宗又改為「黃門省」) |
侍中 (二人) |
原正三品,後升為正二品 |
官行宰相職 |
|
門下侍郎 (二人) |
原正四品上,後升為正三品 |
佐侍中 |
|
|
左散騎常侍 (二人) |
正三品下 |
(無實際職權,乃達官所用) |
|
|
左諫議大夫 (四人) |
正四品下 |
掌侍從規諫 |
|
|
左補闕 (六人) |
從七品上 |
職務為對皇帝進行規諫,並舉薦人才 |
|
|
左拾遺 (六人) |
從八品上 |
職務同上 |
|
|
中書省 (武則天改為「鳳閣」,玄宗又改為「紫微省」) |
中書令 (二人) |
原正三品,後升為正二品 |
官行宰相職 |
|
中書侍郎 (二人) |
原正四品上,後升為正三品 |
佐中書令 |
|
|
中書舍人 (六人) |
正五品上 |
掌詔令、侍從、宣旨、慰勞等事。 |
|
|
右散騎常侍 (二人) |
正三品下 |
同左散騎常侍 |
|
|
右補闕 (六人) |
從七品上 |
同左補闕 |
|
|
右拾遺 (六人) |
從八品上 |
同左拾遺 |
|
|
御史台 |
御史大夫 |
正三品 |
專掌監察、執法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 |
唐之御史台分三部:台院、殿院、察院 |
御史中丞 |
正四品上 |
|||
侍御史 |
從六品下 |
|||
監察御史 |
正八品上 |
|||
國子監 |
國子祭酒 |
從三品 |
掌教育行政 |
|
國子司業 |
從四品下 |
|
||
|
正五品上 |
|
||
太學博士 |
正六品上 |
|
||
國子助教 |
從六品上 |
|
||
國了監丞 |
從六品下 |
|
||
道 (本系監察區) |
觀察處置使 (每道一人) |
|
掌監察州縣官吏,舉善糾惡。以後兼理民事。 |
唐初劃全國為十道,開元時分為十五道。 這個角色多由「節度使「兼任,權勢頗大。 |
州 |
刺史 (每州一人) |
上州:從三品 中州:正四品下 下州:正四品下 |
掌州之治 |
1.唐於三京(京兆、河南、太原)五州(益、並、揚、荊、潞)設府。其它地方設州。三京各設牧一人(從二品),尹一人(從三品)。 2.唐以四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戶以上為中州,不足二萬戶為下州。 3.六曹為: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土。 4.三曹為:司倉、司戶、司法。 |
別駕 (一人) |
上州:從四品下 中州:正五品下 下州:從五品上 |
為刺史的佐史 |
||
長史 (一人) |
上州:從五品上 中州:正六品上 下州:無 |
掌一州兵馬 |
||
司馬 (一人) |
上州:從五品下 中州:正六品上 下州:從六品上 |
|
||
錄事參軍事 (一人) |
上州:從七品 中州:正八品上 下州:從八品上 |
掌糾正各曹職事 |
||
錄事 (一至二人) |
上州:從九品下 中州:從九品上 下州:從九品下 |
|
||
六曹參軍 (各一人) |
上州:從七品下 中州:正八品 下州僅三曹,從八品下 |
|
||
縣 |
縣令 (一人) |
京縣:正五品上 上縣:從六品上 下縣:從七品上 |
|
唐代之縣,等別如下: 京縣:三都之縣,在京城內者。畿縣:三都之縣,在京城外者。 望縣:繁華重要之地 緊縣:重要之地 上縣:有六千戶以上 中縣:有二千戶以上 中下縣:有一千戶以上 下縣:不足一千戶者 |
縣丞 (一至二人) |
京縣:從七品上 下縣:正九品下 |
|
||
主薄 (一至二人) |
京縣:從八品上 下縣:從九品上 |
|
||
尉 |
京縣:從八品下 下縣:從九品下 |
|
||
錄事 |
京縣:從九品下 其它縣不列品 |
|
歷代職官表(宋朝)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三師) (三公) (三孤) |
太師、太傅、太保 |
正一品 |
|
三師、三公本為親王使相宰相之加官。惟徽宗時,蔡京為太師時,掌宰相實權。 |
太尉、司徒、司空 |
正一品 |
|
||
少師、少傅、少保 |
正一品 |
|
||
(宰相) |
(宋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從一品 |
總理全國政事 |
以宋初為例,其他時代變化很多。(以下同) |
參知政事 |
正二品 |
副相 |
||
樞密院 |
樞密使 (知院事) |
從一品 正二品 |
專司「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以及「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戌賞罰之事」 |
|
副使 (同知院事) |
正二品 |
|
||
門下省 |
侍中 |
|
佐天子,審中外出納之事。 |
|
門下侍郎 |
|
佐侍中 |
|
|
中書省 |
中書令 |
|
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 |
|
侍郎 |
|
佐令 |
|
|
尚書令 |
|
奉天子命而施政 |
|
|
尚書省 |
左、右僕射 |
|
佐令 |
|
左、右丞相 |
|
佐令 |
|
|
三司使 |
三司使 |
|
掌全國錢穀出納,均衡財政收支 |
|
副使 |
|
|
||
翰 林 學士院 |
翰林學士 |
正三品 |
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極端機密文件 |
|
翰林侍讀學士 |
正三品 |
|
|
|
翰林侍講學士 |
正七品 |
|
|
|
崇政殿說書 |
從七品 |
|
|
|
諫院 |
知諫院 |
|
掌規諫朝政缺失 |
|
六部 (吏、戶、禮、兵、刑、工) |
尚書 (各一人) |
從二品 |
同唐之制 |
宋之六部、組織上屬於尚書省。 |
侍郎 (各一、二人) |
從三品 |
|||
郎中 |
正六品 |
|||
員外郎 |
從六品 |
|||
御史台 |
御史大夫 |
從二品 |
專掌監察、執法 |
1.「大夫」為加官,不除人。「中丞」為實際上之台長。 2.宋仍於御史台設三院。 |
御史中丞 |
從三品 |
台長 |
||
侍御史 (台院) |
從六品 |
|
||
殿中侍御史 (殿院) |
正七品 |
|
||
監察御史 (察院) |
從七品 |
|
||
(九卿) (九寺) |
卿 (各一人) |
正四品 (或從四品) |
|
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祿寺、衛尉寺、太僕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 |
少卿 (各一至二人) |
從五品 (或正六品) |
|
||
國子監 |
祭酒 |
從四品 |
掌教育行政 |
|
司業 |
正六品 |
|
|
|
|
正八品 |
|
|
|
國子監丞 |
正八品 |
|
|
|
路 |
轉運司:轉運使、副使、判官 |
|
掌一路財賦、又兼管監察官司吏之事 |
南宋謂「漕司」 |
提刑司:提點刑獄公事 |
|
掌司法和刑獄 |
南宋謂「憲司」 |
|
提舉常平司: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
|
掌常平倉及貸放錢穀等事務 |
南宋謂「倉司」 |
|
提舉學事司 |
|
掌所屬州縣學校和教育行政 |
徽宗設,不久廢。以上各官謂之「監司」。 |
|
經略安撫司 經略安撫使 |
|
掌軍事及民政 |
南宋謂「帥司」 |
|
府 |
知府事 (各一人) (府尹) |
開封尹 正三品 |
掌府之事 |
宋於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稱「府」 |
(少尹) |
開封少尹從六品 |
|||
(判官) (推官) |
開封府均從六品 |
|||
州 |
(判某州事) (刺史) |
從五品 |
掌州之治 |
宋不設「太守」,「刺史」乃虛銜。 |
判某州事 (權知某州軍州事) |
|
|||
知州 (簡稱) |
|
兼指揮軍事 |
||
軍監縣 |
知某軍事 |
|
戌兵駐縣官,兼管軍事 |
宋代之縣,分為: 赤縣:在京城內 畿縣:京城外 望縣:四千戶以上 緊縣:三千戶以上 上縣:二千戶以上 中縣:千戶以上 中下縣:不中千戶 下縣:五百戶以下 |
知某監事 |
|
|
||
知縣(縣令) |
赤縣:正七品 畿縣:正八品 其它:從八品 |
掌縣之治 |
||
縣丞 (小邑不置) |
赤縣:正八品 畿縣:從八品 其它:從八品 |
|||
主簿 (小邑不置者以尉兼) |
赤縣:從八品 畿縣:正九品 其它:從九品 |
|||
尉 |
赤縣:從八品 畿縣:正九品 其它:從九品 |
掌閱習弓手,戢奸禁暴,凡縣不置主簿則尉兼之 |
歷代職官表(元朝)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
三公 |
太師、太傅、太保 |
正一品 |
|
|
|
中 書 省 |
中書令 (一人) |
|
總領百官,會決庶務。 |
皇太子領中書令 |
|
左、右丞相 (各一人) |
正一品 |
輔佐皇帝,綜理全國政務。 |
元朝以「右」為上,同前代不同。 |
||
平章政事 (四人) |
從一品 |
佐丞相 |
官位只次於丞相 |
||
左、右丞 (各一人) |
正二品 |
|
元之尚書省,屢設屢廢。武宗至大四年以後不再設,權歸中書省。文宗以後,專任右相,左相或設或不設。 |
||
參知政事 (二人) |
從二品 |
中書省副長官 |
|||
參議中書省事 (四人) |
正四品 |
|
|||
左、右司郎中 (各二人) |
正五品 |
分掌各司事務 |
|||
員外郎 (各二人) |
正六品 |
職位略低於郎中 |
|||
都事 (各二人) |
正七品 |
處理司的日常事務 |
|||
六 部 |
尚書 |
正三品 |
職掌同唐之制 |
元之六部屬中書省。 |
|
侍郎 |
正四品 |
||||
郎中 |
從五品 |
||||
員外郎 |
從六品 |
||||
樞 密 院 |
樞密使 |
從一品 |
掌軍事機密、邊防和宮廷禁衛等事務。 |
|
|
樞密副史 |
從二品 |
|
|
||
樞密院判 |
正五品 |
|
|
||
樞密知院 |
從一品 |
|
|
||
御史台 (內台) |
御史大夫 |
從一品 |
專掌監察、執法 |
|
|
御史中丞 |
正二品 |
|
|
||
侍御史 |
從二品 |
|
|
||
治書侍御史 |
從二品 |
|
|
||
宣政院 |
宣政院使 |
從一品 |
掌宗教及管理吐蕃之事 |
|
|
同知 |
正二品 |
|
|
||
副使 |
從二品 |
|
|
||
行中書省 (地方) |
丞相 |
從一品 |
總理路之政務 |
1.元代共十一行中書省。「行省」之制始於此。 2.「行省」之下統路、府。 |
|
平章 |
從一品 |
輔理路之政務 |
|||
左、右丞 |
正二品 |
同中書省之職 |
|||
參知政事 |
從二品 |
||||
郎中 |
從五品 |
||||
員外郎 |
從六品 |
||||
都事 |
從七品 |
||||
宣慰司 (地方) |
宣慰使 |
從二品 |
職同中央宣政院 |
元共分六道,每道一司。 |
|
同知 |
從三品 |
||||
副使 |
正四品 |
||||
路 |
萬戶府 |
達魯花赤 |
正三品 |
掌路之治 |
由蒙古人擔任 |
萬戶 |
正三品 |
萬戶之長 |
萬戶府分上中下三等,此為上萬戶府之品秩。 |
||
總 管 府 |
副萬戶 |
從三品 |
|||
達魯花赤 |
正三品 |
||||
總管 |
正三品 |
||||
府 (散府) |
達魯花赤 |
正四品 |
掌府之治 |
|
|
知府 (或府尹) |
正四品 |
||||
州 |
達魯花赤 |
從四品 |
掌州之治 |
州有上、中、下三等。此為上州之品秩。 |
|
知州 (州尹) |
從四品 正六品 |
||||
同知 |
正六品 |
||||
縣 |
達魯花赤 |
從六品 |
掌縣之治 |
縣分上、中、下三等。此為上縣之品秩。 |
|
知縣 (或尹) |
從六品 |
||||
縣丞 |
正八品 |
||||
主簿 |
正九品 |
||||
尉 |
正八品 |
||||
典史 |
不入品 |
歷代職官表(明朝)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三公 |
太師、太傅、太保 |
正一品 |
佐天子,掌國家政事。 |
|
三孤 |
少師、少傅、少保 |
從一品 |
||
內閣 |
大學士 (中極殿、 建極殿、 文華殿、 武英殿、 文淵閣、 東閣) |
正五品 |
皇帝顧問 |
洪武十二年,廢中書省,十五年設大學士。仁宗以後,其位漸崇,掌實際上的宰相職權。 |
六部 (明代遷都北京後,另設南京六部,此略) |
尚書 |
正二品 |
同唐之六部 |
明代六部除戶、兵二部各十三司外,其它四部均各四司。 |
左、右侍郎 |
正三品 |
|||
各司郎中 |
正五品 |
|||
都察院 |
左、右都御史 |
正二品 |
掌監察、執法 |
即前代的「御史台」,明初改之。 |
左、右副都御史 |
正三品 |
|||
左、右僉都御史 |
正四品 |
|||
十三道監察御史(末年為十五道) |
正七品 |
掌巡按州縣,考察官吏 |
||
總督 (總理) 巡撫 |
|
|
|
明之總督、總理、巡撫,均因事而設,以重臣任之。 |
翰林院 |
學士 |
正五品 |
掌修史、著作、圖書等 |
|
侍讀學士、 侍講學士 |
從五品 |
|||
侍讀、侍講 |
正六品 |
|||
修撰(史官) |
從六品 |
|||
編修 |
正七品 |
|||
檢討 |
從七品 |
|||
國子監 |
祭酒 |
從四品 |
掌教育行政 |
|
司業 |
正六品 |
|||
五經博士 |
從八品 |
|||
助教 |
從八品 |
|||
學正 |
正九品 |
|||
六科 |
都給事中 (每科一人) |
正七品 |
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查六部百官之事。 |
六科為吏、戶、禮、兵、刑、工。 |
左、右給事中 |
從七品 |
|||
給事中 |
從七品 |
|||
廿四衙門 |
十二監太監 |
正四品 |
掌皇帝宮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項事務。 |
以宦官掌之。 |
四司司正 |
正五品 |
|||
八局大使 |
正五品 |
|||
承宣布政使司 (地方) |
左、右布政使 |
從二品 |
掌一省之政 |
明洪武九年廢行中書省,分全國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為省一級的最高行政機構。 |
左、右參政 |
從三品 |
|||
左、右參議 |
從四品 |
|||
提刑按察使司 (地方) |
按察使 |
正三品 |
掌一省刑獄之事 |
與「布政司」及管軍事之「都指揮使司」合稱一省中之「三司」。 |
副史 |
正四品 |
|||
僉事 |
正五品 |
|||
府 |
知府 |
正四品 |
掌府之政 |
明代改路為府,分上、中、下三等。 |
同知 |
正五品 |
|||
通判 |
正六品 |
|||
推官 |
正七品 |
|||
州 |
知州 |
從五品 |
掌州之政 |
|
同知 |
從六品 |
|||
判官 |
從七品 |
|||
吏目 |
從九品 |
|||
縣 |
知縣 |
正七品 |
掌縣之政 |
縣分上、中、下三等。明之典史,典文移出納,如縣無丞、簿,則兼領之。 |
縣丞 |
正八品 |
|||
主簿 |
正九品 |
|||
典史 |
未入流 |
|||
都指揮使司 (都司) |
都指揮使 |
正二品 |
地方最高軍事長官 |
明代在全國設十六個「都司」。 |
都指揮同知 |
從二品 |
|||
都指揮僉事 |
正三品 |
|||
衛指揮使司 (衛) |
指揮使 |
正三品 |
|
各「衛」,齊統於「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
指揮同知 |
從三品 |
|||
指揮僉 |
正四品 |
|||
千戶所 (所) |
正千戶 |
正五品 |
|
「所」統於「衛」 |
副千戶 |
從五品 |
歷代職官表(清朝)
部門 |
官職 |
品級 |
職掌 |
說明 |
內閣 |
大學士 |
正一品 |
掌傳達諭旨、公布文告 |
滿漢各二人。 |
尚書協辦大學士 |
從一品 |
協助大學士。 |
滿漢各一或二人,以六部尚書充其任。 |
|
學士 |
從二品 |
|
滿六人、漢四人,均兼禮部侍郎。 |
|
侍讀學士 |
從四品 |
|
|
|
侍讀 |
正六品 |
|
|
|
中書 |
從七品 |
|
|
|
辦理 軍機處 |
軍機大臣 (稱為大軍機) |
|
輔佐皇帝,處理軍國要務、官員任免和一切重要奏章。 |
大軍機於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內特簡,無定員。 小軍機於內閣中書郎中、員外郎、主事中派兼。 |
軍機章京 (稱小軍機) |
|
|||
六部 |
尚書 |
從一品 |
同唐之六部 |
滿漢都有。 |
左、右侍郎 |
從二品 |
|||
各司郎中 |
正五品 |
|||
各司外郎 |
從五品 |
|||
主事 |
正六品 |
|||
筆帖式 |
七至九品 |
掌翻譯滿漢章奏文籍之事。 |
||
理藩院 |
尚書 (一人) |
|
掌蒙古、回部、西藏等地的封授、朝見、進貢、官吏升降和徵發徭役等 |
均用滿、蒙人,下屬六司。 |
左、右侍郎 |
|
|||
都察院 |
左都御史 (右為總督銜) |
從一品 |
掌監察、彈劾官吏 |
滿漢都有。 |
左副都御史 (右為巡撫銜) |
正三品 |
|
||
六科給事中 |
正五品 |
掌監察六部、權不大。 |
||
十五道監察御史 |
從五品 |
|
||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
總理各國事務親王、郡王、貝勒 |
|
|
特簡,無定員。 咸豐十年設,後於光緒時改為「外務部」,並位於諸部這上。 |
大臣 (以軍機大臣兼) |
|
|
||
大臣上行走 |
|
|
|
|
總章辦章京、幫辦章京、章京 |
|
|
|
|
總督 (地方) |
總督 |
正二品 (加尚書銜為從一品) |
綜理督軍民要政 |
轄一省至數省,一般轄兩省。 |
行省 |
巡撫 |
從二品 |
掌一省之治 |
每省一人 |
學院 (學道) |
提督學政 |
|
掌學校政令,歲、科兩試 |
每省一人 |
承宣布政使 (藩司) |
布政使 |
從二品 |
掌一省之民政、財政 |
|
提刑按察使司 (臬司) |
按察使 (臬台) |
正三品 |
掌一省司法 |
|
道 |
道員 |
正四品 |
|
|
府 |
知府 |
從四品 |
掌府之政 |
|
同知 |
正五品 |
|||
通判 |
正六品 |
|||
直隸州 |
知州 |
正五品 |
掌州之政 |
|
州同 |
從六品 |
|||
州 |
知州 |
從五品 |
掌州之政 |
|
州同 |
從六品 |
|||
州判 |
從七品 |
|||
縣 |
知縣 |
正七品 |
掌縣之政 |
|
縣丞 |
正八品 |
|||
主簿 |
正九品 |
|||
巡拾 |
從九品 |
|||
典史 |
未入流 |
|||
廳 (直隸廳、散廳) |
同知 (或通判) |
從六品 |
|
設於少數民族集中居住之地。或情況特殊之地。 |
推薦閱讀:
※抗生素的中國式濫用
※世界對中國好感度上升:這兩國對中國印象最差
※墨西哥斥移民新政 中國移民或成下波驅逐對象|特朗普|移民|驅逐
※紀念楊絳先生——兼談知識分子的階級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