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唾面自乾」被奚落,卻讓狄仁傑自嘆不如!
他因「唾面自乾」被奚落,卻讓狄仁傑自嘆不如!
草上風語2016-09-01閱讀原文1評「唾面自乾」這個成語典故,版權所有者是唐朝武周時期的宰相婁師德。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能忍耐,用高大上的表述是胸懷寬廣、雅量高致,宰相肚裡跑輪船;換成老百姓的話就是沒羞沒臊沒臉皮,三腳踹不出個響屁。
婁師德的弟弟晉陞為代州刺史,離京前找宰相哥辭行,並請教為官之道。大婁對小婁說:我做宰相,你當刺史,好事都給咱家了,別人眼珠子都紅了,弄不好就是災禍啊!你做事一定要低調、低調、再低調。
小婁趕緊表態:大哥放心,就算有人唾到我臉上,我也不說啥,自己擦掉就是了。
大婁一臉愁容盯著小婁說:你的情商還需要充點值。人家唾你,是因為心裡有怒氣,你當面擦掉,明擺著是較勁兒。一口唾沫而已,你不擦它自己也會晾乾,為啥不笑著別去理會它呢?
老婁這副尊容,不像個窩囊廢吧
因為這件事,世人難免很瞧不起婁師德,很多人罵他「窩囊」,認為他毫無氣節,是根老油條。但這樣一個「窩囊廢」,卻先後兩次入台閣輔政,出將入相三十年,死後追贈幽州都督,謚號為「貞」。難道是武則天瞎了眼,或者實在無人可用?
其實,婁師德一點也不窩囊,他只是天性厚道,再加上謹慎過了頭,不想招惹任何是非。最重要的是,他身處在武周時期「酷吏殘鷙,人多不免」的嚴酷政治生態環境下,大小官吏互相揭發,人人自危,任何的「睚眥小怨」,都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唾面自乾」,只不過是他安身立命、又不無自嘲的人生哲學,也沒見誰真的往婁家兄弟臉上吐口水。
其實,年輕時的婁師德並不膽小,甚至稱得上英勇無畏。
唐高宗上元年間,吐蕃犯邊,唐將劉審禮敗亡,一時間整個西部邊境愁雲慘霧、凄風苦雨。然而婁師德領到的差事更愁更苦:去收攏殘存士卒,並代表朝廷與吐蕃談判——雖然打了敗仗,但大唐的威風不能倒架,朝廷要求他通過談判把戰場上失去的東西拿回來。
既要面子,又要里子,關鍵還特么打不過人家,這不訛人嗎?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婁師德硬是做到了。他腆胸疊肚來到敵營,彷彿打了敗仗的倒是吐蕃人。他高聲宣讀大唐皇帝的諭令,陳述戰和利害,警告吐蕃要認清形勢,莫被一時的僥倖勝利沖昏了頭腦。婁大使一番慷慨激昂,讓吐蕃頭子論贊婆大為讚歎,又是殺牛,又是擺酒,恭恭敬敬將他禮送出營,並全部釋放被俘士兵。
不久,朝廷招募勇士準備征討吐蕃,婁師德聽說後「戴紅抹額」(頭上勒著紅箍,以示必死的決心。日本人玩命前都會勒根布條,估計是「遣唐使」們學回去的)前來應召。從軍後,他屢立戰功,從朝散大夫升至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與吐蕃在白水潤交戰,「八遇八克」,比粟裕在蘇中「七戰七捷」還多贏一場。雖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這些陳年往事足以證明他天生不是個孬種。
武則天稱帝後,朝廷官員損耗率極高,特別是來俊臣、周興等酷吏當道,大興告密之風,官員們朝不慮夕,很多人上班前都拉著媳婦的手哭著訣別:不知道今晚會睡在哪裡!
在這樣兇險的環境中,婁師德起起伏伏,先後兩次入閣為相,也曾因打敗仗被貶。總體來說,由於他天性寬厚,行事謹慎,一直沒遇到大麻煩。武則天對他頗為賞識,最後他成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相當於中書令角色),出將入相數十年。
高壓的政治生態環境,讓曾經意氣風發的婁師德變成了藏頭縮尾的「老好人」,不管上級下級,兵頭將尾,無論誰衝撞了他,他都會謙恭地找出自己的不是,沒有絲毫怨氣。
婁師德是個大塊頭兒,身高八尺,又肥又胖,別說跑,走快了都喘。有一次跟李昭德一起上朝,眼看要遲到了,李昭德生氣地囔道:都怨你個鄉巴佬走不快!婁師德一點不生氣,嬉皮笑臉地說:你說的太對了,我要不是鄉巴佬,還有誰能是呢?
婁師德曾在兵部負責官員績效考評,被考評的官員可能業績不佳, 捂住花名冊不讓他畫勾,婁大人耐心跟他商量說:讓我勾選一下好嗎?這個小官員還是賴著不肯離開,婁師德也不發火,用醮著墨水的毛筆沖他一揮:我弄你一身墨汁!(墨污爾!)
這哪裡是嚴肅的年終考評,簡直是跟下屬打情罵俏!
老婁這些不光彩的段子,很快傳遍了朝堂。新上任的宰相狄仁傑很是瞧不起這個老混混兒,想著法地排擠他,屢次想將他推到一邊兒去。
狄仁傑是個人品、才具、政績都相當不錯的政治家,現在卻被腦洞大開的影視界玩成了「中國的福爾摩斯」,在影視劇里搖身一變,成了刑偵專家。
影視劇中的狄仁傑
狄仁傑做官,跟婁師德正好是兩個路數。婁隱忍,狄剛直。為了拯救無辜,他多次敢於拂逆君主之意,不畏權勢,雖然曾被誣下獄,差點被冤殺,但耿直之心未嘗稍卻。特別是為了恢復李唐天下出力甚多,力勸武則天打消立武承嗣為太子的念頭,迎回太子李顯,並多次舉薦張柬之繼任宰相。正是這個張柬之,趁著武則天生病,聯合太子李顯搞了個「神龍革命」,恢復了李唐王朝。狄仁傑雖然一生主要為武則天搞服務,但屬於典型的「身在周營心在唐」,他也因此被稱為「唐室砥柱」。
狄仁傑被今人刻畫成「神探」,也不全是空穴來風。他曾任大理丞,就是現在的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之類的角色,精於刑律。與那些捕風捉影的酷吏相反,他堅持「疑罪從無」的原則,一年之內就審理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喊冤叫屈。他還冒著生命危險,頂住來自武則天的壓力,在審理越王李貞造反案中挽救了數百人的生命,感恩戴德的老百姓竟為他立了一座生祠。
硬荏子狄仁傑屢屢向婁師德發難,老婁只是嘿嘿嘿,裝傻賣獃,絲毫不以為意。
武則天實在看不下去了,把狄仁傑叫到身邊談心:你覺得婁師德這個人賢能嗎?狄仁傑回答:做個將領嘛,還算得上嚴謹,是否賢能就不好說了。
武則天又問:他稱得上知人善任嗎?狄仁傑回答:我跟他一個辦公室呆著,沒聽說他舉薦過什麼賢良方正之人。
武則天嘆口氣:嗐!我能提拔你,放手使用你,其實都是婁師德推薦的,他確實稱得上知人啊!
乾陵武則天無字碑
一席話,說得狄仁傑臉紅到了耳朵根兒,出了大殿,他感慨萬分:婁公盛德,我被他這樣寬容,自己卻茫然不知,跟他的度量差太遠了!
其實,狄仁傑不必如此慚愧,他與婁師德原本就是兩種類型的人。狄仁傑行事風格較為張揚,毀譽集於一身。誇他的人說:「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詆毀他的人則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種性格的人互補共生,才是特定環境下最好的生存狀態。一方面,他能做到的,婁師德做不到;另一方面,他能夠雷厲風行、抗顏直諫,也需要婁師德這樣的人寬容順從,在身後默默點贊。
相比於婁師德推薦幹部時的低姿態和不留痕迹,狄仁傑大張旗鼓地舉薦了張柬之、姚崇、桓彥范、史敬暉等數十人,這些政壇精英風起雲湧,一時間塞滿朝堂,以至於很多人當面稱頌狄仁傑:天下桃李,悉出公門!
其實,從一名優秀組工幹部的素質要求來看,從帝王御人術的角度來看,狄仁傑此舉有拉幫結夥樹山頭的嫌疑,犯了大忌。只是武則天太欣賞他,而且有把握能控制住局面,否則狄仁傑能否善終,都是個疑問。在這一點上,他確實有必要跟婁師德切磋一番。
草上風語∣好看又好玩的歷史故事
推薦閱讀:
※《神探狄仁傑2》中李元芳和狄大人的關係很好嗎?
※狄仁傑銘文怎麼搭配?
※通天狄仁傑的主演是誰?
※什麼都不說,才是最好的;狄仁傑,你怎麼看?
※武則天欲立武三思為太子,狄仁傑說了三句話,立馬把江山還給李家!
TAG: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