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復台灣之前的鄭成功
05-30
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道出了長江亘古綿延的雄壯氣質,無論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洒脫,還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悠遠,長江帶給詩人們永遠都是胸懷萬里的精神寄託。在和平年代,長江平和秀美,寬廣綿長。而在戰爭年代,長江又驚濤駭浪,激揚文字。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領60萬大軍進攻南宋,在長江邊,他發出「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人生強音。時光流轉,在明清易代的舞台上,也曾有一位英雄,面對滾滾不盡的長江水,發出了自己渴望一展宏圖的高聲吶喊,「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這位長江邊上的英雄正是後來的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從長江邊的豪言壯語到台灣島上旌旗獵獵,鄭成功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浮沉呢? 《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南京之役的失敗,使得鄭成功懊悔不已,在痛定思痛之後,鄭成功的用兵策略也逐漸從急躁輕敵轉為了成熟穩健,在率軍退出長江後,鄭成功將目光投向了台灣。台灣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在長達千年的歷史中,大陸就與台灣血脈相連,但在明末,隨著明帝國國勢的衰落,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現在台南市海濱一個沙洲上建立起要塞,對台灣實行了野蠻的掠奪與嚴酷的統治,鄭成功少年時期就跟隨他父親到過台灣,親眼看到台灣人民遭受的苦難,早就想收復台灣。這一次,他下決心趕走荷蘭殖民者,於是他下令全軍將士修造船隻,收集糧草,為收復台灣做準備。 1661年,鄭成功率領軍隊乘船出料羅灣,在自己的座船上,鄭成功豎起帥旗,發炮三聲,直航台灣。在幾千名島民的協助下,不到兩個小時,已有數千名戰士踏上了台灣的土地。當時,荷蘭在台灣的兵力只有一千多名,海面上則以赫克托號為主的四條戰艦作為屏障。鄭軍順利登陸之後,驕橫的荷蘭殖民者企圖在海上和陸地同時發起進攻,一舉擊敗立足未穩的鄭軍,鄭成功指揮軍隊臨危不亂,利用自己在數量上的優勢四面圍攻荷蘭殖民者,首戰大捷,荷蘭殖民者只得龜縮在城堡內負隅頑抗。 在台灣當地百姓的支持下,鄭成功稍作休整之後,親統帥主力部隊圍困荷蘭殖民者的熱蘭通城堡。此時,城堡內的荷蘭軍隊長期得不到補給,士氣早已低落到極點。1662年2月6日,荷軍殖民者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資,包括傷病員在內的約900名荷蘭軍民,乘船撤離台灣。在收復台灣後,鄭成功寫下:「開闢荊榛zhēn逐荷夷,十年始克複先基。田橫尚有三干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推薦閱讀:
明 鄭成功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這首《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是.35歲的鄭成功於1659年圍攻南京時所作,全詩氣勢恢宏,充滿志在必得的陽剛之氣。鄭成功原名鄭森,1624年,出生在日本長崎縣平戶川內町千里濱,七歲以前隨母居住日本,成年後,鄭森被父親鄭芝龍接回福建安平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飽讀經史子集,此時,明朝崇禎皇帝早已在景山自縊,這時所謂繼承明朝大統的是南明的隆武政權,隆武帝見鄭森風度翩翩,一表人才,就賜他朱姓,改名成功。在輔佐南明隆武政權時期,鄭成功一直親履戎行,在長期的實踐中,青年時代的鄭成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明清之際傑出的軍事統帥。公元1658年,初定北方的清軍分三路大軍進兵西南,全力圍剿早已江河日下的南明永曆朝廷,由於清軍抽調全國主力遠赴西南,這使得東南沿海防禦顯得捉襟見肘,鄭成功認為這是反清復明的大好契機,1659年,鄭成功親率十萬水師,連下浙江定海、瓜州、鎮江等長江重鎮,兵鋒直指南京城下。
在明代,南京是明朝的京師和留都,而南京以南的江南之地,更是全國財政的主要來源,如果攻下南京,反清事業將從無根的海島之間移到龍盤虎踞的石頭城,一旦成形,當時明清相持的局面將大為改觀。鄭成功此時手握十餘萬重兵,擁有數量龐大的海上力量,相對於清軍的快馬長刀,鄭軍的武器則多為以紅衣大炮,鳥槍等為主的熱兵器。當鄭成功圍攻南京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先前鎮靜自如的順治帝不禁驚慌失措,甚至產生了要逃回滿洲的想法。 年輕氣盛的鄭成功在佔據絕對優勢之時,卻產生了驕傲自滿的負面情緒,在這次進軍中,他竟然允許將士攜帶家眷隨軍行動,還特意派一隊水師保護女眷船隻,當時的著名詩人徐孚遠無不痛心的描繪下當時鄭軍的景象。 「浪激風帆高入雲,相看一半石榴裙。蕭聲宛轉鼓聲起,江左人稱娘子軍。
…… 揮戈築壘雨花台,左狎夫人右酒杯 ……」 大意輕敵的鄭成功認為憑藉自己強大的軍事威懾力,足以使城內的清軍不戰而降。當他還在沉浸於守城清軍即將投降的夢幻中時,城內的清軍正日夜星辰的從各地調兵援馳,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南京城內外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果不出所料,鄭成功在隨後的南京之役中慘遭失敗,為他的輕狂人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兵敗南京也由此成為了南明歷史上最讓人扼腕唏噓的一幕。從國家之思到生命回望,從長江兵敗到收復台灣,鄭成功的人生命運真可謂一步三嘆,在明末清初的時代亂局中,誰都無法逃脫歷史無常的命運撥弄,當時的孰是孰非,在今天看來,早已變的不那麼重要,然而,當需要為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而戰鬥的時候,鄭成功和他的將士眾志成城、無所畏懼,從而奪取了收復台灣的最終勝利。在驅逐荷蘭殖民者的鬥爭中,鄭成功所表現出的大智大勇,以及為維護祖國聖神領土所作出的貢獻,將永遠光照史冊。
《離台詩》 明 沈光文 鄭王忠勇義旗興,水陸雄師震海瀛。 炮壘巍峨橫夕照,東溟夷丑寂無聲。推薦閱讀:
※成功者運氣的背後隱藏著大格局
※裝逼是正能量的核動力源
※談談networking這件「小事」
※作為官二代或富二代的你,如何判定你自己的成功中,自身素質與家庭因素的佔比?
※參加了323場知乎Live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