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夢參法師《大乘起信論》10

 

大乘起信論 10

 

夢參老法師普壽寺

 

【而實無始覺之異。以四相俱時而有,皆無自立,本來平等,同一覺故。】

  所以在起信論上馬鳴菩薩說,實實在在的沒有什麼始覺,也沒有什麼不覺,這一切名詞沒有。有的時候一時同有,空的時候全部空,它自己立不住,平等平等,同一覺故。就是這樣子。

 

【複次本覺隨染分別,生二種相,與彼本覺不相舍離。】

  染就是不覺了。我們要想把不覺再回到本覺,把這染法翻過來就是凈法了。我們把不覺把它翻過來,不覺是哪來的?是本覺來了。再回歸原處,不覺即是本覺。生二種相,與彼本覺不相舍離。生與無生這兩種,生本來沒有,是無中生有。本來具有智慧德相,讓染污所迷了。你破迷了,翻染了,成凈了。翻染成凈了,染沒有了,那凈也沒有了。因為本覺隨著不覺而生起染污諸法,一個本覺,一個不覺。這個不覺是依著本覺,它們兩個不相離開的。像咱們這個手背跟手心,就是一隻手,翻過來掉過去還是一隻手。本覺就是那個體,就是大方廣的大;生出來智相,就是相大;所有一切的業相,業相是不思議的,不思議的業相就是用大。這叫體相用三大,也就是大方廣。三個是不相離的,用不能離開相,相也不能離開體,三為一體的。為什麼?隨染分別了二種相,一個凈,一個染。你本覺不相離,染即是凈,凈即是染,依染而起的。

 

【云何為二?一者智凈相,二者不思議業相。】

  所以這個地方就講智凈相、不思議業相。這以後講二種熏習了,最重要的是二種熏習。

 

【智凈相者,謂依法力薰習,如實修行,滿足方便故。】

  什麼叫智凈相?依著法力的薰習,如實修行,滿足方便。

 

【破和合識相,滅相續心相,顯現法身,智淳凈故。】

  破和合識相,滅相續心相,顯現法身,叫智淳凈相。這兩句講不完了,下回再講。以後到後頭講熏習,那才真正我們該學習的二種熏習。染熏凈,凈就變染了;凈熏染,染就變凈了。咱們是在染法當中,現在我們用凈法來熏它。我們這屋本來有氣味,我們到處點上檀香,把那個(鼻+臭)氣驅出去了,就變了香氣了。這種含義。我們身上本來是不清凈的,這個不清凈是有染法。我們現在用佛的教授學習,學完了要去做,來熏習它,它就變了清凈了,很快你就解脫了。用那個智慧來照你那個煩惱,煩惱就破了。像我們剛才說的你找找煩惱,一找就沒有。不找,它愈來愈大、愈來愈發展。大家好好熏習吧!祝大家吉祥!

 

【複次本覺隨染分別,生二種相,與彼本覺不相舍離。】

  我們上來講始覺,始覺這一段論文講完了,我們以下解釋本覺。本覺隨著染的分別而產生了不覺,在不覺當中生了兩種的境界相;生二種相,這叫境界相,跟本覺不相舍離。本覺隨緣,隨染凈之緣生起了二種相。

 

【云何為二?一者智凈相,二者不思議業相。】

  哪兩種相呢?云何為二,徵啟的意思。一者智凈相,二者不思議業相,這都是標題。本覺隨著染的分別因緣,生出兩種相。哪兩種相呢?一個智凈相,一個不思議業相。但是這兩種相跟本覺不相舍離的,染依著凈而生起的,這兩種相就是起惑造業。破了惑,銷滅了業,那又恢復了本覺的清凈本覺相,這樣令我們生起明白我們的心。依著馬鳴菩薩所給我們的啟示,我們依著這種啟示能生起來你大乘的信念,相信自己的真心的本覺義,相信你自己。問:有信心沒有?我們的答覆都是有信心,但這信心怎麼信的那就有問題了。因此你必須要通過學習知道了,知道我們本具的清凈的妙明真心,隨著染法的緣生起了一種意念;這種的意念把它說成兩種相,它跟你這個本心是不相舍離的,來解釋這種的意思。解釋這種的含義又分了兩種,一個叫智凈相,一個叫不思議業相,以下就一個一個解釋。

 

【智凈相者,謂依法力熏習,如實修行,滿足方便故。】

  智凈相者,謂依法力的熏習,如實修行,滿足方便。哪兩種相呢?一個智凈相,一個不思議業相,就是業相。先解釋這個智凈相。這個智凈相是依著法力,能依著法力修行的這些眾生,把自己內心本具的那個妙明真心作為一個內熏的因,佛法僧三寶這個法作為外熏的緣,因能生起緣,緣能促成。假三寶熏習的力量,就是你學佛學法學僧。因為僧人傳達法,法是佛所說的法,三寶是一體的。依著三寶作為恢復你妙明真心的外緣,依著這種力量來熏習,使你再能生起來清凈的信心,內外相熏。這時候能斷你根本惑,轉無明為明,從不覺當中產生你的始覺智,這個智就叫智凈相,能夠觀你原來本具的妙明真心,就是本覺。依著佛的教授教導,你再兼修六度行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不是六門你具修,你依著一門修都可以。照這樣的來修習,就是你從初開始,現在依著本覺而產生不覺,依著不覺而有始覺,就是與始覺和本覺,本覺的內熏,始覺的外熏,能來對治你的無明。大概是住、行、向這些菩薩,三賢位的菩薩都是依著這法來熏習的。如果登地的菩薩,他就正修六度了,不是兼修了。正修的時候就是能夠證得真如理,這是指地上菩薩說證得真如理。所以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叫地上的菩薩。無明是一分一分的破除,法身是一分一分的顯現,這時候再起修叫如實修行。如實修行就是乘真如的本體、乘本覺智而修行,叫如實修行。滿足方便是度生弘法的方便善巧智,就是六度萬行修行圓滿了,六度萬行是方便,修行圓滿你就成就佛果了,福慧兩足尊。這是解釋這個智凈相,依著這個法力熏習,如實修行,滿足方便。

 

【破和合識相,滅相續心相,顯現法身,智淳凈故。】

  和合就是我們那個八識,我們經常說八識是真妄和合的。真妄和合的,這個是個什麼相呢?無明相。因為這個無明相依染法說,一念不覺生三細,就是無明。以下就開始要講了,業相、轉相、現相。現在說破這個,滅這個相續的心相。相續心相是什麼?就是我們那個第七識末那、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識加七識,銷滅這個,使你這個妄想心不讓它相續。破和合識,和合識是真妄和合的。這個要破它的妄分,可不是破真分。真分也破不了,真分是不可破的。正因為破妄,才能夠顯你真正的本來的本覺。我們經常說三德,這個就叫法身德,顯現你法身德。破,用什麼來破呢?用智,就是前頭智凈相來破。因為你的智淳凈了,能破這個和合的妄分,這個顯現了就是你法身德。經常我們說三德,這個就叫法身德。那個智淳凈相就是般若德。法身德跟般若德,這個所顯的是果上的智凈相。這一段是講智凈相。

 

【此義云何?】

  這有個問題,若是這樣講解的話,起信論它有辯論的意思,此義云何呢?前面所說的生滅跟不生滅和合,就叫阿黎耶識。現在要破這個和合識,破是都把它們破除了,那不是真妄都破了嗎?妄是虛假的,真是不虛假的。但是你破這個和合識,真妄一起不是都破了嗎?徵啟的意思是這樣徵啟的。以下就解釋了,妄不是真。解釋的時候就是妄不是真,破妄是正為顯真才破妄,並不是把和合識的真分也破了,不是這個意思。

 

【以一切心識之相,皆是無明。無明之相,不離覺性;非可壞,非不可壞。】

  一切的心識之相皆是無明。但是無明是不覺了,不覺可是依著本覺而生起的,它沒離開覺性,它是不可壞。既然是不可壞的,那你破妄顯真的時候,不但是不破真,而且還顯真。破是因,給真做障礙的,是破這個的。你一切的心識之相,心也好,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這七識,是指這個說的。心識之相,一切現在說都是無明。無明不離開覺性。覺性是不可壞相。因為就用真如的法來回答這個問的,以下要講三細六粗之相,業相、轉相、現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業系苦相,這些三細六粗之相全都屬於無明的。無明本身也沒有相,它是依本覺而起的迷,迷了產生的幻有。幻有非有,幻化的,這我們都懂了,幻化就不真實的。但是這個幻化依著什麼起的呢?它是因著覺性而起的。因著覺而產生的不覺。若離開了本覺,那個迷從何建立起來嗎?就是妄是不離真的。妄不離真,假這個意義來說這個和合識,真妄和合是假這個意思說的。真的還是真的,所以它不可壞。妄不是真的,所以它是可壞。又能壞個什麼呢?它是幻化的,明白了就是了。可壞、不可壞這是在名義上這樣來說,使你學習能夠有入處。說真妄和合了,兩個必須同等的才能和合。兩個不同等。妄無自性,說它可壞的。真隨緣了,它隨緣,它還不變,所以說不可壞。一切心識之相,全是無明。無明之相,不離開覺性。說這個,說壞也可以,說不可壞也可以,說非可壞、非不可壞都可以,假名安立的。懂得這個含義,就知道真是永遠不可壞的,妄永遠是沒有的,虛幻不實的,說個壞,標示這個能可以把它銷滅掉,也能可以轉化的;轉化它沒有了,幻化本身就沒有了。

 

【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舍離;而水非動性。若風止滅,動相則滅,濕性不壞故。】

  馬鳴菩薩恐怕我們不懂得這個含義,未來眾生不懂得,假個比方來說,如大海水,它是因風吹動的就有浪了。因風才起波浪,它才動。你說是風吹的嗎?還是水自己動的嗎?無風不起浪,那當然是因風而顯現的。風相跟水相,離開水相,你看不見風了。風是不可捉摸的,是無相的。水相風相不相舍離的。水本身它不是動性,風止了、滅了,動相也沒有了。因此來形容這個本覺義跟無明義,動相則滅了。但是水的濕性,濕性是不壞,濕性不隨著這個。風止,浪息。風動,浪起。風動,浪起,濕性也如是。浪止,風息了,濕性還是如是。這形容著本覺義不可壞。

 

【如是眾生自性清凈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俱無形象,不相舍離;而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不壞故。】

  如是眾生的自性清凈心,因無明的風動,心與無明俱無形象,不相舍離;但是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不壞故。這是假大海的水比喻這個心性,前頭說的是法,大海水這個比喻是喻,法喻和合了,來形容我們本來具足本覺的自性的清凈妙心是清凈的,大海水就形容大海水,因為無明的風動,假這個因風動而浪起了。因無明動,而你的真性隱沒了。不是銷滅,是隱沒了。風是比喻,比喻這個無明的法的意思。無明動,清凈心生起了粗細的九相。因為風動,這個浪才有大浪小浪。因為無明,而使這個本覺因無明而產生的九相。咱們現在想找一個無明什麼樣子,沒有的。就像咱們昨天講那個譬喻說煩惱從何起,無明從何起?何者是無明?他罵他這麼一句話,他一生起煩惱,這就無明從這起的,這就叫無明,這都沒有形相可得的。所以心跟無明沒有形相可得的。因為這兩種,本覺心咱們本俱的,咱們現在迷了。就是無明,咱們現在還沒到這個境界,還不能認識無明。咱們是在三細相的業系苦,這是九相最粗的相。就像水和波那個比喻,就明白這個含義了。因為無明風動,心和無明沒有形相可得的,但是它又不相舍離。但是心它沒有動的性,無明滅了,那相續相就沒有了,相續也就滅了。它本來具足的本覺的義是屬於自性的,它永遠不壞。例如我們一面大鏡子,那鏡子上落了灰塵太久了,沒人去擦它,沒人去管它,你照什麼也不顯現了。你把那個灰塵擦掉了,纖細微毫的現相都現出來。那塵垢就是無明,那個鏡的本體就是識性,得這樣來顯。迷了,一念不覺;不覺那個迷了。無明跟本覺是不相舍離的。這兩種相,咱們現在解釋一種了,還有個不思議業相。

 

【不思議業相者,以依智凈,能作一切勝妙境界。】

  什麼叫不思議業相呢?依智凈相,能作一切勝妙的境界。咱們講大方廣的時候,大是體,這個智凈就是相大,所產生的一切勝妙的境界就是用大。這是三大。但是必須依體才能顯現出相,依著相而顯現用。這個用是依著相,相是依著體,三大一體。咱們經常說大是包括一切的,相跟用是依著大而生起的,拿什麼表現這個大呢?相和用。這不思議業相是依著智凈相,智凈相就是體的相大,能作一切勝妙境界就是體的用大,體相用三大一體的,也就是一個吧!把無明、煩惱、人我執、法我執這些個惑業,把它轉變成了智慧。這個大就是它本俱的法身。咱們講三德的時候,這是法身德。把無明、煩惱、人我執、法我執一切都翻過來成了智慧了,叫般若德。這就是法身德、般若德。不思議業相依著智凈相能作一切勝妙境界,這是把染轉成凈,咱們前頭講這個智凈相。這是眾生的清凈心而顯現的不思議業的作用,這是不思議業。勝妙境界,就是三德、六度萬行。一切功德,就是佛的法、報、化三身德相。

 

【所謂無量功德之相,常無斷絕;隨眾生根,自然相應,種種而現,得利益故。】

  德相是什麼呢?就是無量功德之相,永遠如是,常無斷絕;隨眾生的根,自然相應,種種而現,得利益故。前頭是總說,以下是別說。無量功德之相永遠如是的,常無斷絕。把前頭不思議業相,把它擴充擴大。佛利益眾生都是不可思議的,不用你意識去揣度,這就說顯現如來的殊勝的勝妙境界,顯現他無量的功德之相。這是善的。那翻過來,惡的呢?所有眾生一切罪惡煩惱生老病死苦,這都是一切眾生的相,這是世間相。跟佛菩薩利他、自利、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是無量的功德德相,永遠不斷絕的。我們經常說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豎窮橫遍含義;對於過去的無量眾生、現在的無量眾生、未來的無量眾生,度生的功德也是無量的。但是隨眾生的根性不同,他哪一根就對哪一類的法相信,產生一些功德相,他自然相應的。諸佛菩薩的妙用是隨順眾生的根器而來的,你的善根深厚者顯現不同,你的善根淺薄者顯現不同,這叫不思議業,這叫業相,就是不思議業相。它是與一切眾生善根相應,這就是諸佛菩薩的智慧德相,就在眾生心中顯現的。

 

  廣說太多了。總的來說,身業現相,佛是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什麼相,他是契機說法的,現相也是契機的。一切時,一切處,他是同時顯現的。就如釋迦牟尼佛吧!咱們在地藏經就見到,地藏經的第二品,佛對地藏王菩薩說,我不是光以佛身示現在這個世界度眾生的,應以何身得度者,佛就現何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釋迦牟尼佛現的佛身是入滅了,他又現許多的身相,咱們不得而知了,咱們就不理解、不了解、不認識了,只認識佛現的那個釋迦牟尼佛的佛身在印度入滅了。咱們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入滅了,只就一個釋迦牟尼佛說。但是在我們歷史上,古德他們證實,證實什麼呢?佛沒有入滅。道宣律師,在唐朝的時候吧!咱們都知道弘揚四分律。道宣律師弘揚四分律的時候,他的智慧德相感得天人給他送供。天人送供,他問那個天人,他說: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現在又到哪裡去度眾生去了?又現什麼身?天人聽見就感覺這個問號很奇怪,天人說:你說哪個釋迦牟尼佛呀?道宣律師說:我說的就是在印度降生的那個釋迦牟尼佛嘛!天人說:沒入滅啊!我來的時候釋迦牟尼佛還在那說法華經呢!我們看見的我們所知道的了解的釋迦牟尼佛入滅了,事實上是入滅了,這是世間現相。

 

  又有一次,窺基大師到那個道宣律師那去,去參拜道宣律師去。道宣律師就跟他說:我今天招待你是天人送供的飯。窺基大師就等著,等著天人送供來。等過了午了,天人沒來了。第二天,天人又送供來了。道宣律師就問他說:唉呀!昨天你讓我打了妄語,讓我失信了。我請一位大德在我這供供齋,享受你天人供養。你怎麼沒來呢?天人說:昨天我來了,我來了進不來,光明無量,無量菩薩在這化身圍繞著。我不知道你這是怎麼回事?完了天人跟他說:你只是個阿羅漢,我只是個天人,那些大菩薩境界我們進不來了。這時候窺基大師才對於學教義的學翻譯的才產生尊重想,那些大菩薩不講究小知小見的這些戒律行持的事。

 

  從這些證明,證明什麼?證明覺體之相是不可思議的。這個不可思議的業相,業就是作用,善業的作用。在地藏經上的第二品,佛跟地藏菩薩說,我不是僅以佛身來度眾生,什麼身都現。看著佛身入滅了,他現的別的身還在度眾生。這樣理解了不思議業相。這是佛的不思議業相。那些大菩薩咱們不說了,咱們說咱們這個不思議的業相,每個人都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業相,我們這幾百人,每一個人有一個人樣,他的動作,他內心的表現,表現在外體,這都叫相。但是不是德相,是業障相。業障相,什麼相都有。這業有深有淺,我們這可能有四眾弟子吧!咱們現在現的相各各不同,隨他內心的境界相來顯現,表現他身口七支。諸佛菩薩,我們說功德相無邊不可思議。我們眾生的那個業,我們經常愛說業,我們眾生那個惑業相也不可思議。你看你發脾氣的時候,心裡生煩惱的時候,你自己不認識自己了,你那個相非常的難看。這個事實很多了。

 

  所以要懂得這個含義了,你就知道了不可思議有兩種,有惑業的不可思議,有淳凈的功德福德智慧德相不可思議,眾生的業相很不可思議。咱們別光說人類了,你看水族館,如果你看電視海洋生物,你看看那種相複雜得很,你說不出種類。染凈都有兩方面的。馬鳴菩薩為了顯示這種意思,以下再加以解釋。

 

【複次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凈鏡。】

  複次,就是再說,又的意思。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凈鏡。這解釋了。這個標題,下文自然就解釋了。

 

【云何為四?一者如實空鏡,遠離一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非覺照義故。】

  云何為四呢?哪四種大義。徵啟的意思,拿鏡子做比喻。一者如實空鏡。拿鏡子,鏡子是個比喻意思。遠離一切心境界相,心的境界相,無法可現,不是覺照義。遠離一切心的境界相,如實空鏡是什麼?形容著清凈的本覺。所以依正二報十法界所現的粗相細相微妙的五陰境界相,這全是假的。清凈的本覺如實空,如實空是什麼?十法界粗相細相,依相;依相是依報所有的現相,正報所有的現相;都是粗妙的五陰的色心的諸法,這一切相吧!在這些相上執著什麼是我法,我法是屬於遍計執的,全是執著的情境,迷失了如實空那個清凈的本覺。有智慧者,若拿這個真空絕相來觀想來對照,再來觀這個本覺,那一切的粗細的妙五陰、粗五陰,色法心法,一切境界相空的。空的是沒有,本來空的,所以說非覺照義,不是覺照義。遠離一切心的境界相,什麼法都不現。如實空嘛!沒有嘛!這就是咱們所畫那個大圓鏡智,它不是覺照義。日月星辰,山水人物,一切都沒有,這叫如實空。

 

【二者因熏習鏡,謂如實不空,一切世間境界,悉於中現,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實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體不動,具足無漏,熏眾生故。】

  第二種,因熏習鏡,謂如實不空。前頭講如實空,現在如實不空了。不空又是什麼樣子呢?如實空,什麼都沒有,什麼樣子也沒有,什麼相也沒有。那如實不空呢?一切世間的境界於中顯現了,就是十法界依正二報的顯現,依正等法。它的體不是這些相,但是它又不拒絕這些諸相的發揮。這個含義就是本覺是因,這些境界相是緣,十法界依正的這一切相宛然不失,如實不空。一切世間境界相都於這中顯現,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常住一心。為什麼?以一切法即真實性故。但是這約本體來說,能現這些境界相的叫因,所現的境界相叫緣,緣能生起。因為生起了這一切境界相,就叫不空。能空的跟所空的,能空的是智慧,所空的是一切相。這種觀,如果講中觀、學中觀的人他就懂得,這是用中觀的智慧觀,常住一心中道義。

 

  一切諸法都有它真實性,就是這一切境界相的真實性能現,現出所現的諸相,就現出來一心不二的法門。如鏡子,因熏習了,熏習這個鏡子,鏡子本身,就是我們觀的智慧本身,不是山水人物,但是它能現山水人物;它本身不是的,鏡子不是諸相,你人照的是人相;其他一些動物,它照一些動物相。不動境界,像我們一個大鏡子照我們法堂,我們法堂境界相都在鏡中現,但是它不是法堂,就是這麼個意思。你那個心能現一切諸相,而心非諸相。相不是心,但是它能平等的顯現。這個心本來不是諸物,它能顯現諸物。顯現了,這裡頭是無能無所,一個因,一個緣。因熏習鏡是什麼樣子呢?如實不空。不空是什麼呢?一切世間境界相都在鏡中顯現,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就是真實性。依真起故,真不壞故,所以它是真實性。

 

  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體不動故。就是咱們儘管流浪六道、流浪生死,不管你如何流浪吧!你變人、變狗,變畜生,變魚、鱉、蝦、蟹,變飛禽走獸,隨便你變什麼,智體不動。你那個覺心,所具足那個本覺不動,它具足的都是無漏的性功德。但是它能可以熏眾生,那個染翻染還凈。它那性具的本覺的性是清凈的,它隨緣了,隨它色受想行識的五陰之緣,對那個染心所觀外頭的染境,它不被它所染污。不但不被它所染污,反以它前頭講那個體大、相大,三大的用大,用那體相二大,用來熏習眾生的無明。熏習眾生的無明,就叫用大,把眾生那個染又翻轉為清凈。本身是不動的,所以智體不動。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體不動。為什麼?具足無漏性功德,這是妙用,用這無漏性功德來熏習眾生,這叫因熏習鏡。

 

  這種意思很深的。淺顯一點說吧!我們諸位道友在普壽寺從開辦到現在,創立吧!創立到現在,這裡頭就是熏習。你在這裡頭熏習,熏習到十年,你起了變化了。也有三年走的,也有五年走的,也有兩年走的,現在也有學六、七年走的,也有現在走的,他回想他在普壽寺這一段,這就是熏習。集體的熏習,大眾的威德,把他那習氣妄染給他銷滅很多。但是根深蒂固的,他動不了的,煩惱特重的,他不接受這個熏習了,他到外頭去熏習。那外頭一熏習,又變了樣子了。他看那個熏習不好,再想回來熏習,這邊又不讓他熏習了。因為他在外頭熏習了很多習氣,又在我們這裡,怕把我們這裡熏習。因為我們沒熏習到他,他又回來把我們熏習到了,不讓他來了。這都叫熏習。但是有內因的熏習、有外因的熏習,我剛才說的是外因,假外緣,緣的熏習。因為他自己心裡內因沒有,外緣修習不成的,他會離開的。為什麼?我們二眾道友們應當常住常故,是假熏習力量。你入一個好環境,大家互相影響,那就是不同的。你入個壞環境,不說諸位道友了,我現在已經九十了,今年九十了,我去到那個壞環境,一天懈懈怠怠的。我要到打麻將堆裡頭,我也想打麻將,看一看、摸一摸是怎麼回事?你遇到什麼環境,境能熏人。等到人能轉境了,那功力就高了。不但不被它熏,我還要轉化它,那得好大力量!

 

  但是熏習有兩種,剛才咱們上來講只是內因的熏習,還有外境的熏習呢?那我現在跟大家講的是外境的熏習。大家知道我們古書上孟子他媽媽,把孟子帶到他們家裡鄰居,到那屠宰房或者幹什麼去,那他一天就學那屠宰,怎麼樣屠宰、怎麼樣殺生。完了搬到一個學校旁邊,搬到一個學堂旁邊去,那他學著讀書了。這就是熏習。不論現在男眾女眾,現在社會的熏習,這社會現在很複雜的。那小孩子看那電腦,他就坐那電腦。平常玩,他坐不到半個鐘頭,他要跑了。坐在電腦前,哪管幾歲小孩,他玩起來,看那電視,他不動。因為他跟那相近,性相近,他在那特別高興。有些小孩到我們這裡頭來,我們這也有些小孩,他就感覺很興奮,這是性相近。

 

  懂得這個道理了,熏習非常重要。但是有兩種熏習,一個凈熏染,染就成凈;染熏凈,凈就變染。這是熏習的功能。但是它的本體是不動的。四種熏習,這是第二種。

 

【三者法出離鏡,謂不空法,出煩惱礙、智礙,離和合相,淳凈明故。】

  三者法出離鏡。四種都用鏡子來打底。因為現在我們諸位道友都不帶鏡子了,特別我們女性的道友,如果你們在家時候,每天要出門先照照鏡子,看看我漂亮不漂亮;不漂亮,化妝一下。現在沒有了,這個都沒有了,這也叫熏習,現在連這想都不想了,這種斷絕了。熏習就是這個含義。現在第三種法出離。什麼法?不空法。咱們前頭講的是空,現在變不空了。什麼叫不空法?要出煩惱礙、出智礙,離和合相,淳凈明故。這解釋什麼?法出離,清凈的意思。法,上頭咱們講了,空也講了,有也講了,空有不二,中道妙理。這個法是中道妙理,就是這個法。這個法從障礙、染污、無明,最後是無明,出了,離開了,離開這些法,成了什麼呢?淳凈的、清凈的、光明的。這是法出離。

 

  上面所講的空有不二的、中道的、不可思議的這種妙理,從煩惱障、所知障的障礙之中,離開無明出來了,成了什麼呢?淳凈明,這是法出離。所以叫法出離。成了,你就清凈本覺的還源了,法出離。依著人我執所起的見惑思惑十使煩惱,貪、瞋、痴、慢、疑、身、邊、戒、見、邪這十種,從這裡出來了,能障礙的你是這些見惑。它障礙不住了,你出來了。以前是被這些障礙住,礙住你那個中道妙理了,生死的障礙、煩惱的障礙。所以你不能產生智慧,產生種種障礙,這叫智障,智的障礙;乃至真、俗、分別。總的說,這叫所知障。障,就是被上來所說的這些染污法障礙住你那個真實的智慧。本來你什麼都能知道,這些障礙使你不知道了,這叫所知障。因為你所知道的理法、事法,理法界、事法界,不能夠理解,不能夠究竟的明白,就被這些障住了,這是智慧上的障礙。但是智是不是障礙呢?智不是障礙,是被這個障把你智慧障住了。我們經常講所知障、所知障,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障住你不知道了,對真諦、對俗諦分別都起執著,是因為沒明白真理、沒明白俗的諦理。這些都叫所知障,障住了你所知的理法界,障住了你所知的事法界,你什麼都達不到究竟,不知道了。這裡頭分兩種,一種人我執的障,一種法我執的障。這個就是法我執的障。

 

  這樣來解釋的法與智慧。法不是障,智慧也不是障,是什麼障住的?我執法執這樣障住的。所以障事不障理的、障理不障事的,這種解釋都不是究竟的。實在是我執障也好、法執障也好,既障理也障事,在事法界它給你做障,你不能了解一切事法界;在理法界上它給你做障,你不能達到真理,達到你淳凈的那個真心;所以它們都是做障礙的。我執法執就是能障的,障住什麼?障住你所知的理,障住你所知的事,都是不究竟的。不論我執障也好、法執障也好,對事對理它都生障礙,障住你不知道,障礙你那個智慧不能顯現。

 

  這個就是法出離鏡,必須出離了。你雖然沒脫離眾生界,但是你理解到了,理解知道中道的妙法是可修可證的。修的時候觀空觀、觀無礙觀,空觀、無礙觀一齊修;如果不能一齊修,先修空觀,後修無礙觀。能、所,能修觀的能,所修的觀理;能障的是這些煩惱、惑業、我執、法執,所障的是理體你自性本明的那個明心。我們現在有些塵垢,塵垢就是六塵境界相,叫塵垢;你清凈相就不現了,有些垢染了。法出離了後,那一切都不能障了。出離了,我執出了,法執出了,一切都不是障了。就是不空的法出了煩惱礙了,這就是我執銷滅了,證得空理了,不煩惱了。智障銷滅了,離了和合相了,淳凈清明了。法出離鏡。

 

【四者緣熏習鏡,謂依法出離故,遍照眾生之心,令修善根,隨念示現故。】

  這是緣熏習。緣熏習鏡呢?依法出離故,前面講了第三種法出離了,遍照眾生之心,令修善根,隨念示現。這是解釋你怎麼樣的明、怎麼樣的照,這是假外緣的熏習,緣熏習。內熏習呢?本覺熏習眾生,這叫緣。因為依此而起的,這熏習鏡,這是依法出離。依法出離,就是本覺熏習了眾生的妙用,這個名字就叫緣。助緣的意思。依上出離的體相而起的,這叫緣熏習。依法出離,遍照眾生之心,令修善根,這叫緣,緣熏習。身口意這三業,依著這三業你去修行。因為修行故,增長你這個緣,又增長你本來具足本覺那個緣,來照一切眾生,照本覺心,來照意業,來觀看一切眾生的根機。這樣的示現給眾生說法,度眾生,使眾生修行能成就善根了,隨眾生善心的大小,諸佛菩薩就現身說法,這就翻前頭的染成了凈了。這個緣熏習的使你本來的面目顯現了,在這個性凈妙明本體之中,這就是諸佛菩薩用大,也是為度眾生的用大,能出離塵垢。就像你取那鏡子一照,就知道你的前因後果了,你的醜惡面目或者妙明的真心都顯現了。這就是給你做發心修行的緣,就叫緣熏習。

 

  咱們再從前頭這四種意思說,四種鏡,鏡都是比喻的意思。回顧一下,因熏習鏡、法出離。因為因熏習才有法出離,因為法出離才有緣熏習,因緣所產生的熏習。這個緣熏習是它依著法出離才能產生,法出離產生什麼?這個鏡能夠依著法出離了,能夠遍照眾生的心,令一切眾生都能夠修行善根,都能成就。隨你念什麼,就能示現什麼。

 

  上來所講的真如門,就是從本覺一直講到這裡四種熏習鏡,這叫心真如門。

 

【文字錄入:隆華】

 

 


推薦閱讀:

凈慧法師:優婆塞戒經淺釋
聖宇法師:地藏經心地法門 第三十八集
智圓法師《普賢行願實修引導》第四講
凈空法師:布施——生財大道;正念——消災免難
深入心------聽凈空法師講華嚴經筆記

TAG:法師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