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是他一生的痛!順治給康熙留四輔臣,為何沒一個皇家親王?

向敬之

1

順治十八年(1661),光頭皇帝福臨是真的做了行痴和尚,還是出家未成患天花而崩?這有爭議。但,他給後繼之君康熙留下四為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還是真切切的史實。

此四輔臣,沒有一人為皇家親王,沒有一個姓愛新覺羅。除了遏必隆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的兒子,沾親帶故外,其他三人在順治駕崩時都非皇親國戚。

2

順治帝為何不選自家兄弟親王,給兒子做輔政大臣呢?這是有原因的!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晚,皇太極暴卒,沒有確定接班人。在最高權力突然出現真空的時機,皇室內部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像。當初皇太極上位一樣,又有三位最具爭位實力:

一、皇太極嫡長子、和碩肅親王豪格。他有其父擁有的強大的正黃、鑲黃二旗作後盾,自己南征北戰二十年,軍功卓著,並統攝戶部的財政大權,在王公大臣中享有威望。他該是皇太極精心培育也最理想的接班人。

二、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他和同胞兄弟阿濟格、多鐸擁有正白、鑲白二旗人馬,他還是努爾哈赤末任大福晉阿巴亥所生的「嫡系」,得到了不少老臣的支持,勢力相當強大。《清史列傳·多爾袞傳》記載他:「又擅自誑稱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系奪立,以挾制中外。」此次又是他的機會。

多爾袞

三、努爾哈赤的廢太子、四大貝勒之首的代善,雖退居幕後數年,但擁有正紅、鑲紅二旗,在八旗王公中資歷最老、地位最高,又有一批封授王公的兒孫,勢力還和他當初參與奪位戰一樣,他是最強的。

議立新君,兩黃旗欲立豪格,兩白旗擁戴多爾袞。二人勢均力敵。為了掌權,多爾袞向代善求援,提出一個折中辦法(另一說法是濟爾哈朗提成),改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兒、鑲藍旗主,一向為人謹慎,很得皇太極生前重用。他在繼統的最大權力角逐上,不能捲入過深。表面上頗為軟弱的濟爾哈朗站到了豪格一邊,但他又對豪格繼位缺乏信心,擔心日後被清算。他的「恭順」,深深地影響了政治格局的走向。

福臨沖齡嗣統,是為順治帝。

濟爾哈朗受封信義輔政叔王,但沒過幾年因建造府邸逾制,被罷免了輔政職務。

多爾袞大權獨攬,由輔政王改稱攝政王,迅速打擊豪格和代善,黨同伐異,擅權自重。

朝政怎樣處理,人事如何安排,都是多爾袞說了算!

多爾袞指婚,順治不可以說不!

在多爾袞的眼裡,順治是他的兒皇帝!

做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不過癮,多爾袞還想順治自稱兒皇帝。順治不幹,多爾袞索性做皇父攝政王。《清史稿·多爾袞傳》說,順治「五年十一月,南郊禮成,赦詔曰:『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勛勞,宜加殊禮,以崇功德,尊為皇父攝政王。凡詔疏皆書之』」。

這份詔書很可能是多爾袞炮製的。順治三年五月,他以皇帝印璽收貯皇宮,每次調兵遣將都要奏請鈐印,十分不便。於是,即遣人將印璽都搬到自家。是年起,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均為20種,只在具體數目上略少。第二年,多爾袞不再向順治帝行禮,「以後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多爾袞做了皇父攝政王之後,「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請示,專斷獨行,一律稱詔下旨。

順治七年八月,多爾袞追尊生母太祖妃烏喇納拉氏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享太廟。十二月初九,多爾袞因上月行獵跌傷,死於古北口外喀喇城。順治率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五里,迎多爾袞遺體,下詔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喪禮依帝禮。

這些事情,已逐漸明白事理的順治帝,自然不情願。民間還流行一首張煌言《建夷宮詞》:「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說其母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使順治更加羞愧。

多爾袞死後不久,政敵紛紛出來攻擊。已乾綱獨斷的順治帝,迅速做出反應,正式宣布多爾袞罪狀,追奪一切官爵封典,毀墓掘屍,接連處罰其黨羽,使之勢力頃刻瓦解。就連多爾袞從多鐸家過繼來的養子,也被革歸宗。

無疑,多爾袞是順治帝一生的痛!

3

順治帝擺脫了多爾袞的控制,真正親政,但他不曾走出多爾袞留下的陰影。他給兒子玄燁選擇的顧命大臣,大都是多爾袞的反對派和倒戈派。

索尼為正黃旗,蘇克薩哈系正白旗,遏必隆、鰲拜皆鑲黃旗,都屬於上三旗臣,是幫助皇帝治理國家的中堅力量。輔臣人選必然出自上三旗,「有軍國重事,在禁中與滿洲學士,尚書等雜議」。同時,他們都是典掌侍衛親軍的內大臣。

順治帝

《清史稿·索尼傳》記載:「太宗崩後五日,睿親王多爾袞詣三官廟,召索尼議冊立。索尼曰:『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兩黃旗大臣在大清門盟誓,令巴牙喇兵張弓搭箭,圍繞宮殿站立。索尼首先提出立皇子為帝。福臨繼位。索尼等六人在三官廟盟誓,發誓忠心輔佐幼主,六人一體。索尼既不阿附豪格,得到過多爾袞的獎賞,也「終不附睿親王,於政事多以理爭,王由是惡之」,被多爾袞奪官抄家。

鰲拜是皇太極生前統領的鑲黃旗護軍統領,在豪格與多爾袞的皇位爭奪戰中,他與索尼等八人會集於豪格府邸,「共立盟誓,願死生一處」,謀立肅親王為帝,以武力威脅多爾袞不得覬覦帝位。多爾袞攝政後,首先打擊豪格及其擁護者。鰲拜是豪格的堅定擁護者,又不順從多爾袞,遭到殘酷打擊。

順治親政後,聞知索尼、鰲拜等曾盟誓「一心為主,生死與共」,忠心耿耿,遂極為敬重。

順治特召索尼回來,恢復前職,累進世襲一等伯,提拔為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成為首席大臣。索尼在任其間,嚴明法度,力求賞罰分明。

鰲拜隨侍順治,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如商討本章批複程序、聯絡蒙古科爾沁部、協和太后與皇帝之間的關係、祭奠過世王公妃嬪、協助會審案獄,並倡議「大閱以講武」,自教武進士騎射……順治十三年,鰲拜舊傷複發,卧床不起,順治親臨鰲府慰問。

蘇克薩哈原為多爾袞近侍,正白旗骨幹之臣,被多爾袞薦為議政大臣。多爾袞死後,未出三月,蘇克薩哈與詹岱、穆濟倫首訐多爾袞私備「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陰謀篡逆」。《清史稿·蘇克薩哈傳》記載:「蘇克薩哈隸睿親王多爾袞屬下,王薨,蘇克薩哈與王府護衛詹岱等訐王謀移駐永平諸逆狀,及殯斂服色違制,王坐是追黜。是年,擢巴牙喇纛章京。」巴牙喇纛章京,即皇帝護衛營長官。而後,蘇克薩哈率兵征戰孫可望等,「六戰皆捷」,「敘功,晉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

遏必隆與多爾袞是否有交集,史書未載。而順治五年,遏必隆侄兒、侍衛科普索誣告其與白旗諸王有隙,設兵護門,被奪去世職及佐領,此時為多爾袞執政拍板。世祖親政,遏必隆打贏了官司,復職。科普索旋獲罪,以所襲圖爾格二等公爵令遏必隆並襲為一等公。遏必隆被授議政大臣,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

《清史稿》評價:「四輔臣當國時,改世祖之政,必舉太祖、太宗以為辭。然世祖罷明季三餉,四輔臣時復徵練餉,並令併入地丁考成。此非太祖、太宗舊制然也,則又將何辭?索尼忠於事主,始終一節,錫以美謚,誠無愧焉。蘇克薩哈見忌同列,遂致覆宗。遏必隆黨比求全,幾及於禍。鰲拜多戮無辜,功不掩罪。聖祖不加誅殛,亦云幸矣。」

後來,鰲拜與康熙較量,曾居上風,但四輔臣相互制衡,使康熙借力打力,很快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4

至於順治帝的遺詔,有人認為是孝庄太后以福臨「遺詔」的名義,宣布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佐幼主。福臨病逝前一日,召原任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至養心殿,降旨自責,立皇太子。定四大臣輔政,草擬遺詔。命麻勒吉和侍衛賈卜嘉「拜詔奏知太后」,宣示王貝勒大臣。所以說,這份遺詔,有孝庄授意、四輔炮製的可能。

《康熙王朝》四輔臣和孝庄太后劇照

但不管如何說,都能看出未必不是順治帝的心思,就是要杜絕多爾袞及多爾袞式親王擅權的政治影響。

非親王的重臣輔政,少去了叔伯親王旗主所謂議政和實力制衡。即便他們中間有人越權擅政,他們之間會相互牽制,而且掌管著八旗的親王群體也在後台制約。


推薦閱讀:

還原真實的少年天子順治
順治 康熙 嘉慶都幹了件有影響的大事 咸豐之後皇家還是個啥
清世祖(順治)
奇聞!經順治皇帝點化的愛妃竟念佛往生
阿濟格「勞苦功高」,被太宗睿王重用並壓制後,遭順治帝終極打擊

TAG:多爾袞 | 一生 | 康熙 | 順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