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找答案
什麼樣的父母,當孩子被英文補習班「踢出來」時,不但沒生氣,反而很高興?什麼樣的父母,寧願放棄讓孩子跳級的大好機會,卻堅持要他自願留級一年?什麼樣的父母,孩子考試沒考好,竟然全家歡天喜地出門吃大嚏H別懷疑,這就是李永恆、詹美珍夫婦對孩子的教養方式。而這種「不合乎社會期待」的作法,卻教出了一個學業、音樂、體育、生活皆優的全方位資優生李曙,才十六歲的他,英文全靠「自學」,已擁有極為耀眼的優秀表現……
0-1 【導讀】謝謝爸媽,讓我自己管自己
我很想帶你看遍這世界,但我知道,教你學會看世界的方法更好,
我很想替你承擔所有不愉快,但我知道,教你學會如何面對更好。
孩子,我真恨不得能幫你解決生命中的一切難題和困惑,但是你讓我明白了,唯有給你機會自己去找到答案,屬於你的人生,才會完整。什麼樣的父母,當孩子被英文補習班「踢出來」時,不但沒生氣,反而很高興?什麼樣的父母,寧願放棄讓孩子跳級的大好機會,卻堅持要他自願留級一年?什麼樣的父母,孩子考試沒考好,竟然全家歡天喜地出門吃大餐?別懷疑,這就是李永恆、詹美珍夫婦對孩子的教養方式。而這種「不合乎社會期待」的作法,卻教出了一個學業、音樂、體育、生活皆優的全方位資優生李曙,才十六歲的他,英文全靠「自學」,已擁有極為耀眼的優秀表現。李永恆從來不強迫孩子念書或補習,但他和妻子願意傾聽孩子、相信孩子、向孩子學習,給了孩子無限大的成長空間。李曙並不是一個天生奇才,但是父母從小培養的「主動學習」觀念,讓他不論對任何事,都能找出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從這對新優質父子檔的身上,也讓我們發現,原來只要父母用對了方法,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變得優秀……【內容導讀】
謝謝爸媽,讓我自己管自己 ~李曙/本書作者-新優質兒子
記得從美國回台灣後沒多久,有一次,我在學校就已經將當週和隔週的功課都做完了,於是我把書包留在教室,準備閃人。沒想到,同學突然蹦出一句:「那你爸媽不會生氣嗎?」當下,我整個人愣住,心想:「拜託,這是愛的教育的二十一世紀,何況我的書都讀完了啊!」回家後,我跟二老提到這件「離奇的趣事」,他們卻提醒我說,那個同學可能是認真的,說不定回家以後還要稱一稱書包有幾斤重呢!
這時,我才想到,大多數同學對爸媽還是抱持著「敬畏」的心,家裡紀律森嚴。不像我,意見一大堆,常常搬了一堆長篇大論跟他們辯論,難怪他們說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實,我很感謝老爸和老媽。這種威嚴的爸媽形象只存在我很小的時候,長大後就感覺家裡很開放,我從來不用擔心會被罵,不論是打破碗,還是端午節立蛋卻噴了老爸滿臉蛋黃,就連我不想去補習班,他們也都可以接受。而且,他們也不會說不能玩電腦或沒有零用錢(直到現在,還有些同學抱怨零用錢太少)。爸媽的作法是:不是不能玩電腦,但自己要規劃時間,不能玩太久;家裡有個固定放錢的地方,需要花錢時就自己拿,但要自己思考這筆錢是否花得對。我發現,我很多同學都是為了段考名次或分數而讀,因為成績關係著是否能順利拿到父母給的零用錢和獎品。可是,打從我小時候,老爸就告訴我:「讀書是你自己的事。」
閱讀讓我開竅我想,我是很幸運的。其中,我最感謝他們的就是「讓我開竅」,這件事影響著我的一生。記得很小的時候,爸媽晚上常帶我和哥哥去誠品書店。這就像是夜遊,在走向誠品的途中可以邊走邊玩,尤其是秋高氣爽的夜晚,更是舒服。爸媽之所以選誠品,是因為那邊很大,也很有氣氛。小小的我,最喜歡去地下兒童書區,裡頭有溫暖的地毯,非常好聞的書香味和冷氣,加上吊在天花板上的木製恐龍模型,讓小小的我對書,尤其是琳瑯滿目的書,有很好的感覺。我很喜歡看書。打開一本《少年台灣》或《國家地理雜誌》,除了翻著閃閃發亮的書頁、欣賞風景圖、聞聞新書的味道以外,最享受的莫過於別人投射過來的眼光,那種「這孩子真了不起」的眼神讓我感到有點虛榮。閱讀這件事真的讓人感覺很有氣質,我想,我很喜歡逛國內、外書店的習慣,或許與小時候這種良好的感覺有很大的關係。我還在唸小學時,有一次,我們全家一起去逛書店。回家的路上,爸問我:「今天有什麼收穫?在書店有沒有觀察到什麼值得一提的事或是書呢?」當時,我問了一個問題,他就很驚訝地說:「這個問題問得好!」坦白說,我早就不記得自己到底問了什麼,但是爸爸對我的稱讚,當時讓我覺得很驕傲。之後,我在學校和家裡就常常問問題,而且會想辦法讓說話更有內容,更引起注意,也因此培養了我日後的表達能力。後來,爸媽帶我和哥哥去美國,讓我看見世界的廣闊,也給了我智識大開的機會。在國外,我對環境特別敏感,剛開始一口鄉土味十足的英文,讓我飽受被排擠的孤獨,那時就有一股因現實環境而非讀書不可的意識,即使後來英文變好了,還是知道自己是外國人,所以要比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更爭氣,才有機會在未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美國,和爸媽一起成長
坦白說,小時候,我是抬頭看著爸爸、媽媽的,感覺上像是學生看老師,即使我有什麼想法也不敢直接惹他們,總是會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全家前往美國後,卻意外看到爸媽的另一面。他們真的很大膽,為了我,願意放下一切陪我去美國。去了美國之後,他們更開明,好像有了新人生觀一樣,讓我非常驚訝。唸博士班的他們常跟班上的年輕學生一起混,一起去參加宴會或萬聖節的活動,有時候也會去別人家裡聚會。我們常一起洗車、除草、打籃球,感覺上,他們不像傳統的爸爸、媽媽,倒像是陪我一起長大的保姆。
我很少聽到他們說:「去讀書!不然你以後會在麥當勞打工。」反而比較常聽到「今晚來煎牛排吧」、「來幫忙洗車」、「一起打羽球吧」等等邀請。洗車,一開始覺得累,但當我將水往車上噴灑,整個車身光芒四射、水氣的味道四散時,我心裡真的有說不出的成就感。有時候,我和爸在後院打羽球,媽媽會煎牛排,我們就在後院吃著,非常悠閒。我媽一時興起也會拿起籃球往籃框「砸」過去,嚇得我常常去檢查籃框的螺絲釘有沒有鬆掉。對於媽媽的粗魯砸球神技,我和老爸也常在一旁偷笑。悠閒,是我們在美國生活的寫照。我常在後院剪樹、澆花,看二老瞪著枇杷樹研究何時可以採果。有時候,我會上網找一些景點,從google印出地圖,全家一起開車出去玩。或許是身在異國吧!全家人的心緊密靠近,聊天的時間也比較多。我們剛到美國時是夏天,晚上九點以後才會天黑。當時,我們最常做的事就是躺在後院的沙灘椅上,邊看著夕陽、邊聊天、邊吃晚餐。因為天黑得晚,晚餐可以從六點吃到九點。
十年後,你會是什麼樣子?有時候,老爸會突然問我:「想像一下,兩年後、五年後、十年後,你會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十年後想要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將時間往回推,那我這個年紀應該做些什麼?後來,我有點醒悟:「時間真的不多了。如果我以後想要有所成就,不應該等上大學以後再來想這件事,要從現在就開始準備。」在美國,我也意識到世界是很競爭的。生在這個時代,競爭壓力超級大,我必須有很多的準備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對於哈佛、史丹佛這種等級的知名學校來說,除了最基本的課業以外,我的背景、是否有得獎紀錄或是認證紀錄,需要很多條件才能有所成就,整個過程並不容易。我很想要有一番作為,這也是我這麼努力的原因。尤其我看到很多從小就被送到美國的小留學生很不長進,甚至誤入歧途,我就非常感謝爸媽為我砸下這個「史上風險最高的無限期投資」,讓我只想要把事情做好。只要是下定決心的事,就要想辦法認真地完成它。我總說,我的爸媽很開明,沒什麼好挑剔的,因為他們讓我自己管理我自己,如果我要挑剔的話,不就是在批評我自己嗎?只是他們偶爾有點嘮叨,雖然知道是為我好,但我還是不喜歡被碎碎唸。我想,全世界應該沒有一個小孩喜歡聽自己的父母嘮叨吧!不過我也知道,全世界應該沒有一對父母是不嘮叨的。對於我的老爸和老媽,我真的是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作者簡介】
新優質老爸-李永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並赴美取得企管博士。目前任教於文化大學,曾在企業歷練經理、協理、總經理等職務。 「四十歲以前努力耕耘,四十歲以後中年築夢。」四十歲那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嶺,讓他重新檢視自己,多留一些時間給家人和自己,並且在與家人的相處之中,領悟了捨與得的智慧。他願意信任孩子的想法、多看孩子的優點,甚至向孩子學習,還將活潑的行銷觀念帶入對孩子的教養中。他不只是個老爸,也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教練」。對孩子的期待,正如李曙自己所說的:「做一個逐夢少年」。
新優質兒子-李曙 台北市立光復國小、民權國小、台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中國中部畢業,目前就讀康橋雙語實驗高中十年級,曾在美國席拉蒙初中就讀兩年。他喜歡參加弦樂團,因為可以去各地演奏。除了愛打籃球,有時候來段B-Box,還會教老外跳街舞。 他國小畢業後赴美唸書,第一年因為英文太爛而被同學欺負,但是第二年便參加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並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優青少年中心認證。回到台灣後,他不但被名列英國十大學府的華威大學選為全球十二名資優生之一,也是少數通過全民英檢高級複試考試的國三生,並在滿分120分的新托福IBT考試中得到111分。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補習,這一切全靠「自學」。 【目錄】View Of Father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陪伴
給孩子一個「做自己」的空間 021
閱讀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25全方位發展比功課更重要 031被英文補習班踢出來之後 039為孩子織夢,引導他築夢 047你和孩子之間有共同語言嗎? 055孩子不要怕,儘管放手做 061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教練 067跳級就好嗎?留級不好嗎? 075讓孩子犯錯,也為他的優點鼓掌 079
不可放手的時刻 085
從車庫到樂團的機會教育 093不必跟叛逆期的孩子生氣 099View Of Son最大的學習動力,就是好玩從不會講英文到流利說出口 107口音真的很重要 119簡報,表達能力的最佳練習 125說一口優美的英文 131我從SAT考試學到的事 137
台美教育真的不一樣 147
持續自學的關鍵 157考試前,維持最佳身心狀態 171 華威大學的震撼教育 179我脫胎換骨了 191全民英檢之反敗為勝 203找出自己說英文的Style 211Excuse me! 你的英文道地嗎? 217
0-2 【內容試讀】父親的序:孩子是我們的老師
這是我要送給我爸的禮物!
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有一天,我很晚才回家。媽媽很生氣地訓了我一頓,問我:「你跑到哪裡去了?怎麼這麼晚才回家?」我小小聲地說:「我去買母親節禮物。」接著,我將一條手帕送給媽媽。
我很明顯地感覺到,那一刻,媽媽的表情變了。雖然當時她說了些什麼、後來還有哪些對話,我的印象已經非常模糊,可是我一直很記得當時媽媽感動的感覺,那種感覺,一直到我自己做了爸爸、看見孩子的赤子之心後,才真正有了體悟。大約是李曙小四或小五的時候吧!那一年的父親節和中秋節離得特別近。有一天,李曙送我一個月餅,我自然是很高興,同時我也注意到這個月餅包得非常漂亮,不像是一般零買商品的包裝。「這個月餅怎麼包得這麼漂亮呢?」我問李曙。「我去買月餅的時候,阿姨問我是不是很喜歡吃月餅,我說不是,『這是我要送給我爸的禮物!』那個阿姨就幫我包得特別漂亮。」李曙天真地轉述他與店員的對話。「這是我要送給我爸的禮物!」他對店員說的這句話,讓我覺得很窩心,始終深印在我心上,加上這句話是在他童心未泯時所說的,所以我心裡更是感動。記得當天晚上,我將這個月餅切成四等分,全家一人一口把它吃掉了。我還跟太太說:「我現在才覺得中秋節的月亮真的有比較圓,中秋月餅真好吃。」日後,每逢中秋節,我都會刻意地去咬一口月餅,回憶一下孩子說的話:「這是我要送給我爸的禮物!」再度回味那種感動的感覺。多年來,「中秋節吃一口月餅,感受一下父親節」好像已經變成我人生中的一部分。我知道,這口月餅我會一直吃下去,即使到了美國,我仍特地去買一個月餅咬一口,望著美國的月亮,還真的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他的這種赤子之心一定是遺傳我。」有一次,我邊吃月餅邊告訴太太。「好的都是遺傳你,不好的都是遺傳我!」太太沒好氣地說。「沒有,沒有,很多好的都是遺傳妳。」我連忙緩頰道。
我想,李曙那句話會如此觸動我的心,或許跟我曾經送媽媽手帕有很大的關係。原本,我已經將這件事忘得差不多了,沒想到李曙送我禮物時,喚起了我對媽媽的心意。
所謂的親子關係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父母願意為孩子付出所有,孩子的一句貼心話、一條手帕或一個月餅,就可以讓父母放在心裡一輩子,成為他們的全部。
爸爸,我可以不去安親班嗎? 李曙給我的,其實不只是一個月餅而已。他小三時告訴我們,他不想去上安親班,但他答應我們他會自己做好功課,而且事後也都有做到,從此,我漸漸發現他的許多特質:他很喜歡接受挑戰,也很認真地做每一件事,就以台灣小學生每天都要寫的家庭聯絡簿來看,儘管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李曙非常認真地寫著「觀功念恩」心得,每一篇幾乎都寫得滿滿的,有時還會畫上一些插圖,加些有創意的內容。小六時,他看到一家補習班招募學生參加英文考試,前幾名可獲得獎金,他看完後馬上吆喝同學一起去報名,後來也真的拿到了獎金!我發現,他很有膽量,非常勇於做自己。即使小小年紀,但是他想做的與不想做的,都很清楚。一旦順著他的意見、讓他自由發展,結果通常都不會太令人失望。因為孩子,我開始回想起自己的學習過程。從小到大,我始終是懵懵懂懂,沒見過什麼世面,也沒有特別早開竅。高中考大學時期,不敢提出自己真正想唸的科系,而是照著父母的期望發展。因此,當自己身為人父時,總希望孩子能夠跟我們不一樣,希望他有機會看看這個世界的多種樣貌,也期待他有個不平凡的未來。我常跟太太說:「不要壓抑他,讓他自由發展,或許能夠成就一個不平凡的小孩。」
不補習的英文資優生 在我們的規劃中,早就預備讓兩兄弟到美國去唸書,只不過是等到他們唸高中、可以獨立自主的時候。沒想到,李曙小六那年,看到哥哥準備前往美國,他也興起了去美國唸書的想法。當時,我和太太討論很久,最後決定把心一橫,拋下台灣的一切,帶著兩個孩子去美國唸書!那時,身旁很多人都佩服我們的勇氣,然而當我回過頭來看這一切,發現我在為李曙圓夢的過程中,也替自己圓了多年來的夢想。出國留學,是我年輕時的夢想,只是,成家立業之後,離這個夢想越來越遙遠。直到孩子要去美國唸書,才勾起了自己兒時的夢想,也發現到原本距離很遠的夢有了實現的可能。在老大唸高中、李曙唸初中的同時,我和太太也在讀博士班。這一切,都不在我們原本的計畫中。可以說,如果不是李曙,或許我沒有機會很勇敢地去做年輕時想做的事情。我給了李曙一個夢想,結果,我自己也圓夢了。唯一的遺憾是,媽媽沒有看到我完成自己的夢想。美國的自由環境,非常適合李曙。剛到那裡時,因為英文不好,他的確吃了不少苦頭,然而,這些挫折反而是促使他成長的肥沃土壤。他那種好強、不服輸的個性,在講究「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美國現實社會中反而活得很好。他知道,既然想待在美國,非得加強英文不可。因此,他每天勤讀苦練,寫完一本又一本的作文本子,用功的程度連我和太太都自嘆不如。而當他在美國的第二年,告訴我們他想要挑戰美國的SAT考試(美國大學的入學考)時,我們並沒有阻止他,也盡量提供我們可以給予的資源,告訴他:「SAT本來就不是適合你的年紀的考試,所以,將它當作是一種挑戰,考上了代表你更上層樓,沒考上也是正常的。」原本,我只是想先為他打預防針,希望他沒考上時不要太難過。沒想到,他竟然真的考上了!並因此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優青少年中心認證。這個成績,完全出乎我和太太的意料。他也因為準備這項考試,英文程度大躍進,遠超過他八年級學生的程度。我們在美國待了兩年以後,舉家回到台灣。他依舊堅持不補習,同時,為了測試自己的英文程度,在沒有補習的情況下,回台一個月就去參加新托福iBT考試,得到一百零二分的成績(滿分是一百二十分)。沒多久,新托福測驗公布了全球成績排名。台灣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中排在倒數二十八名,亞洲倒數第四。李曙看到這則報導以後非常不服氣,當時他就很想跟大家分享自己學習英文的心得。幾個月後,他在報上看到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正在甄選全球十二名頂尖學生的活動,於是卯起勁來準備,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於在二○○八年六月二十日收到通知,他獲選為英國華威大學全球十二名資優生之一,並由該校全額贊助參加三項研習活動,包括二○○八年英國研習營、二○○八年新加坡研習營,以及二○○八年英國研習營。華威大學是英國頂尖、以各項研究為主的大學,名列全英國大學的前十名之內,他能夠獲選為華威大學全球十二名資優生之一,我自然是感到非常驕傲。由於他剛回國時參加全民英檢中高級考試沒過,獲選為資優生後,他撂下狠話:「我不要再考中高級,我要直接挑戰高級測驗!」當時我和太太還覺得他大言不慚,以為他被一連串的成功沖昏頭了,沒想到,他真的在二○○八年底的全民英檢考試中,通過了高級複試,也是台灣少數取得高級複試資格的國中生!二○○九年,他再度挑戰新托福iBT考試,獲得一百一十一分的高分!
孩子,我永遠挺你! 身為父親,我當然很以他為榮。然而,雖然我希望李曙將來能夠不平凡,但是又怕他衝過頭、氣太盛,無法接受失敗的挫折,於是給了他「把自己看得平凡一點,也許可以發揮得更好」的座右銘。他在跟我們談學校的事情時,有時候會說:「唉!那些不用功的學生,根本不用跟他們說太多。」讓我們覺得他有些驕傲,於是我常常提醒他要與同學分享,勸他教功課比較不好的同學讀書的竅門。他聽了我的話,真的去教那些同學功課。由於很多人喜歡聽他在美國及英國的經歷,他還把自己的資料弄成部落格,也有些同學受到他的影響,漸漸養成在學校專注學習的讀書方法。我覺得,即使是身為父母,也應多多欣賞孩子的優點,向他學習。李曙,無疑是一個擁有他個人特質、勇敢活出自己生命的孩子。從小學時不去安親班,到回台灣後拒絕補習,他向來非常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會往那個方向去下功夫。更重要的是,他藉由他的自律向我們證明:「透過自學,也可以學得很好,何必去安親班或補習?」他的行為,挑戰了台灣對於補習的迷思,也促使我深入思考許多教育問題。如果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與興趣,做父母的又何必將自己的期待與價值觀硬是套在他頭上呢?如果孩子有機會做自己,或許,他所能夠發展出來的自我,將遠超過父母對他的想像。李曙,早已走出了我所能想像的地步。坦白說,我這個做老爸的心裡是滿佩服他的。
0-3 【內容試讀】View of Father:給孩子一個「做自己」的空間
我總是跟孩子們說:「如果你們做不到自己的承諾,一定要坦承。」我們給了李曙充分的信任與空間,而他的表現也沒讓我們失望。其實,只要父母先別有太多的預設,或是以自己的想法框在孩子的身上,孩子的表現往往會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營造孩子的專屬天地早在太太懷孕以前,我們夫妻倆就已經針對孩子的教養問題有過許多討論。基本上,我們得出了幾點共識:幫孩子創造一個盡其在我的空間,許他一個快樂的童年,讓他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培養孩子日後的潛力。營造一個專屬於孩子的空間,對於啟發孩子的自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會參考雜誌去布置這個空間,使用木質地板或地毯,裡面放些抱枕,還有很多的書和玩具,營造一個他們喜歡待在那裡的環境。表面上看起來,這只是個孩子的遊戲間,事實上卻是我們精心規劃的園地。因為,我們並不是毫無目標地放任他們在這裡玩樂,相反地,我們是把對孩子有益的事物都縮小在這個空間裡,讓他在這裡成長。譬如,同樣是玩具,我們會選擇具有啟發性的樂高玩具,因為每一組樂高玩具都附有成品圖以及好幾百片的小方塊,用意是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將這些小方塊組合成各式各樣不同的車子或船隻等物體。在組合的過程中,孩子看著圖邊想邊排,可以訓練孩子的創造力,等到他自己完成以後,也很有成就感。這樣的玩具,比直接買一組玩具車給他好玩多了。因為有一個這樣的空間,所以孩子們都很喜歡待在這裡,兄弟倆常常在裡面玩玩具、下棋、看故事書,我和太太也會待在這裡看書,有時聊天,有時各做各的事情,非常輕鬆自在。信任孩子,給他機會試試看或許,孩子已經習慣在這樣的空間裡學習和玩耍了,李曙唸小學三年級時,突然向我們提出「不去安親班」的要求。當時,安親班的功能就是讓孩子寫學校作業和以遊戲方式學美語。李曙通常很快就寫完作業了,加上安親班都會強迫學生午睡,對他來說,待在安親班的時間很長,卻只有做一點點事,每天都要等到傍晚父母下班後才去接他,他覺得受限很多,因此,他向我們提出放學後直接回家的要求。基本上,當孩子跟我們有不一樣的想法時,我們不會否定它。除非我們判斷那是一件錯誤的事情,才會馬上向他說明。如果我們覺得他的主意可行,就會讓他試試看。我知道李曙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也喜歡安排自己的事情,因此當他提出這個要求,並保證他能做到自我約束時,我們傾向於接受。孩子既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做父母的就要尊重,至於後續他能不能做得到,可以觀察,所以我們就讓他試試看。我們給了李曙充分的信任與空間,而他的表現也沒讓我們失望。他回家之後,只花了一點時間就做完學校的功課,其他時間用來看課外書、玩玩具、彈鋼琴、拉小提琴、畫圖或是睡午覺。我們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要看電視,也相信他能做到。因為打從他小時候開始,家裡的電視就只裝了無線三台,我們也盡量不看電視,所以養成孩子喜歡閱讀、不太愛看電視的習慣。加上下午時段的電視節目很枯燥,我們又買了各式各樣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和教學錄影帶放在他們的活動空間裡,電視對他來說實在沒什麼誘惑力。根據我們的觀察,他假日在家時,作息也差不多就是那樣,所以我們可以很放心。至於上網或是打電玩,因為擔心他會上到不好的網站,所以電腦和電視都是擺在客廳,也就是大人看得到的地方,與他閱讀的空間是區隔開來的。由於孩子一碰到電腦或電動玩具,很容易沉迷,因此我們口頭約定必須等爸媽在場才可以玩,而且有時間限制,「玩了半個鐘頭以後就必須休息,不然對眼睛不好。」如此,他就大概知道半個鐘頭是可以玩的時間,通常也都能夠自我約束。我想,信任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我不太會責備他們,但是會要求他們誠實面對。我總是跟孩子們說:「如果你們做不到自己的承諾,一定要坦承。」因此,他答應我們的事情,大部分都做得到。只要父母先別有太多的預設,或是以自己的想法框在孩子的身上,孩子的表現往往會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Chapter 2】閱讀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能夠給孩子的禮物,就是當他們的貴人,在他們還小時,培養他們擁有幾個好習慣,也給他們一些好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揮。閱讀,就是父母能夠給孩子們的,「一輩子受用無窮的好習慣」。不但要從小培養,還要編固定預算買書我和太太有個共識,寧願在孩子小時候,多花時間陪伴他們,也不要等他們長大後教得很辛苦。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為孩子培養閱讀的習慣非常重要。當閱讀已經變成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時,他自然會主動看書。長大後不願意再聽父母說話時,也會主動和書本作伴,父母根本就不必操心。以現在的成果來看,發現我們當年的辛苦與執著是值得的。由於幼稚園、小學階段比較容易養成習慣,所以當李曙還在學爬時,我們就帶他到信誼基金會,那裡有很多啟發性的教具,他也玩得很開心。李曙唸幼稚園時,我們開始帶他去書店,可是這樣靜態的閱讀,他根本就坐不住,我們必須「不厭其煩」地回答孩子的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而且要很有耐心地翻給他看。或許他很快就沒興趣,一下子就跑來跑去,可是我們還是繼續這麼做。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很自然地知道書店就是要安靜看書的地方,而不是讓他跑跑跳跳、玩捉迷藏的地方,他就會開始學習大人閱讀的行為模式。為了讓他們喜歡閱讀,最好是找一些有卡通搭配的讀物來吸引他們,但盡量避免漫畫或是殺時間的讀物。此外,書本的擺設位置也是小技巧之一,就像便利商店會將顧客習慣隨手拿取的商品放在結帳處一樣,我們也會把書放在他比較容易拿到的位置。坦白說,這一招果真有用,但當孩子拿起書以後,父母一定要有耐心陪他們一起讀,因為小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常常問東問西。大約半年到一年以後,孩子就比較不會再發問,而會開始自己翻書找答案。有時候也可以做些變化,利用週末到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書店逛晚一點,大家再一起去吃消夜或看電影,孩子就會覺得很開心。另外,我們每個月都編列固定預算買書和教學器材,讓他接觸的書都是父母挑選過的、較有意義的書,如此,就有機會將他的興趣誘導出來。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奇怪,每個月想買的書又不一定是相同的金額,為什麼一定要編列固定的預算買書呢?其實,撥預算的目的是一定要把錢花在教育項目,不然很容易存起來。我認為,教育的投資絕對不要省,包括《呼拉博士》、《十萬個為什麼》、《小牛頓》等套書,教學錄影帶、童話故事錄音帶和CD以及迪士尼電影的相關產品等,家裡都有,讓孩子涉獵各方面的知識,自然而然地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我記得,有一次兄弟倆參加紅樹林水鳥的野外教學,解說員在解說的時候,老大馬上就能夠說出很多水鳥的種類,連解說員也很佩服呢!如果孩子有自己的閱讀空間,而且每個月都固定採買他的書及教學玩具,長久下來所累積的書本數量是很可觀的,加上父母也常常待在這裡陪他們看書,閱讀,等於是全家人共有的習慣。當小學三年級的李曙跟我們說他不想去安親班時,其實已經愛上閱讀了,這也是我們能夠放心讓他留在家自由看課外讀物的原因之一。閱讀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還有很多我們原先沒有預期到的效果。尤其是當我們舉家前往美國唸書時,我和太太才更進一步地體會出閱讀習慣的重要。基本上,美國生活是很無聊的,因為附近鄰居都很安靜,假日時,大部分的人都去教堂,街上根本沒有人。加上美國中學下午兩點就下課了,時間突然變得很多,如果沒有閱讀或其他生活重心,很容易整天看電視或打電動玩具,失去前往美國唸書的原意。剛去美國時,我們一家四口常常一起在餐桌旁讀書。當時,我和太太在讀博士班,兩個孩子分別是高中及國中,各自有自己的作業。全家一起讀書的意義也不同凡響。首先,小孩子看到父母那麼認真,自己也會用功。加上剛到美國時,多少有點不適應,可是當我們全家人一起在餐桌旁讀書時,就跟孩子們小時候的情境一樣,多多少少給了他們一點安全感,如果孩子功課有不懂的,也可以馬上提問,還可以彼此分享學校裡的點點滴滴。在那麼好的氣氛下讀書,對於我們全家適應美國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半年多以後,孩子們就比較能夠適應美國的生活,不太需要父母花很多的時間招呼他們,就自動在各自的房間讀書。由於李曙在小學時已經有自己安排時間讀書、玩樂的經驗,他很快地就融入了美國生活。在等我們去接他的空檔,他自己就會去圖書館或逛書店,完全不需要我們操心。對一個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美國的舒適閱讀環境真可用「幸福」兩個字來形容。在美國的各個社區圖書館,借書量沒有上限,只要有一張圖書證,想借多少就借多少。而且圖書館是採取自助借書系統,我們只要把書拿到電腦前刷一下條碼就可以借閱,常常可以看到社區裡的媽媽們拉著購物車來搬書。雖然自由,卻很少看到書被破壞。閱覽區的沙發非常舒服,讓人一坐下去還真不想起來,由於四周是大片的落地窗,看書看累了,抬頭往窗外望去就是一望無際的青草地及噴水池。冬天時還有壁爐,讓人感覺很溫暖,即使不小心睡著了,也不會有人來制止你。我們全家都有圖書證,後來,兩兄弟也申請到圖書館當義工,感受一下美國學生服務社區的精神。除了圖書館,在美國,一般的書店也都有很棒的裝潢,而且提供了很多座位讓顧客在店內看書,不論是皮椅、木椅還是沙發椅,各種材質的座椅都有,整體的設計感會吸引人很想待在那邊看書。而且,書店裡的書都沒有封套,如果你想邊看書邊喝咖啡,也可以直接將書拿到隔壁的咖啡店,就算你沒有將這本書買下也沒關係。李曙很喜歡待在圖書館或書店看書,因為感覺真的很舒服。孩子一旦進入叛逆期,要再叫他們唸書是叫不動的。我知道有些父母不敢離開孩子身邊,唯恐他們偷看電視、偷玩電腦等。但我們比較沒這個問題,我們夫妻倆常常趁他們兄弟在家讀書的時候,出門辦自己的事情,常常一出去就是一、兩個鐘頭,也不必刻意交代他們唸書,因為他們自己會自動自發。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提供一些經驗或方法即可,可說是先苦後甘。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經驗,我和太太更加相信,孩子的養成教育非常重要。直到現在,我們仍會找幾個比較有空的晚上,一起去逛書店、吃消夜。提起小時候的活動,兄弟倆印象最深刻的也是逛書店、喝咖啡、聽音樂會、吃消夜,那是屬於我們全家共有的美好生活及體驗。我想,父母能夠給孩子的禮物,就是當他們的貴人,在他們還小時,培養他們擁有幾個好習慣,也給他們一些好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揮。閱讀,就是父母能夠給孩子們的「一輩子受用無窮的好習慣」。
【Chapter 3】全方位的發展比功課更重要想走自我學習及全方位發展這條路,父母的心理建設要很健全。因為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我希望他們能夠多多學習音樂、體育等功課以外的東西,那麼,我就不能太在意他們成績上的數字。而且,父母自己的想法必須非常清楚,才不會受到別人的影響。成績以外的世界,還有無限大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到某個朋友家作客,發現他們家客廳的牆上掛滿了第一名的獎狀,李曙和他哥哥看了都嘆為觀止。我從朋友的談話中得知,他花了很多時間在培養小孩,採取的是傳統父母比較強勢的作法,規定孩子一定要考高分。回家以後,我又是佩服又是羨慕地說:「看到沒有?人家滿屋子都是第一名的獎狀。」但是說歸說,我並沒有開始要求他們也得考高分。我認為,讀書之外的東西絕對比讀書重要。以我自己的求學經歷來看,當年許多功課很好,一路建中、台大上去的高材生,大部分都通過高考成了公務員,或是當老師。而當年比較不愛唸書的學生,反而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裡得心應手,有些成為企業界的老闆,還有人當上政務官,管理當年那些屬於高材生的公務員。所以,孩子在學習初期的成績差一點並沒有關係,但是要建立自發性的學習,未來才有潛力。所以,從孩子們小時候開始,我們給孩子的學習定位就是全方位的發展,包括音樂、運動、學校課業等都要均衡發展。不過,想走自我學習及全方位發展這條路,父母的心理建設也要很健全。因為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我希望他們能夠多多學習音樂、體育等功課以外的東西,那麼,我就不能太在意他們成績上的數字。而且,父母自己的想法必須非常清楚,才不會受到別人的影響。我總是跟他們說,如果能夠在班上十幾名之內就好,甚至二十名之內都還可以接受。還好,兩兄弟都還挺給面子,大約都在十名以內。其實,花點時間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我發現很多企業的CEO、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都是運動員出身,他們有不屈不撓的毅力與鬥志,而且不怕挫折,一直不斷地去挑戰自己。所以當兩兄弟還在上幼稚園時,我們就帶他們一起去溜直排輪,小學時開始帶他們打羽球、籃球和游泳,甚至還請專業教練教他們游泳。因為我們過去土法練功學游泳,既游不快也游不遠,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較能掌握技巧,可以游得比較快。大人怎麼帶小孩,他們就會是什麼樣。我在他們還小時就帶著他們一起運動,他們就很喜歡運動。後來,兩兄弟參加跳高、跑百米、接力賽跑、游泳等比賽,都拿到前幾名的獎狀,一直到現在,李曙都還維持打球的習慣。我想,父母讓孩子學才藝,其實也是一種嘗試及觀察的過程。老大出生以後,我和太太這對新手父母很多事情不懂,凡是鋼琴、小提琴、打擊樂等等都送他去學,一段時間過後,我們才發現老大對音樂不是那麼感興趣,但是他很喜歡閱讀,每次帶他去書店或圖書館,他就很快樂,眼中散發著一股亮眼的光芒,我們就知道,閱讀的世界才是能讓老大快樂的天地。因此,當李曙出生以後,我們並沒有特別要求他也去學什麼才藝,只讓他學他感興趣的項目。剛好,李曙對音樂有興趣,也非常享受表演的樂趣,很容易在掌聲中建立自信心及成就感,讓他非常快樂。單純的興趣,在美國成了意外的收穫原本,我只希望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等到我們去了美國以後,我才發現當初的決定,對李曙在美國的生活起了非常重要的加分作用。美國的教育相當重視均衡發展,舉凡音樂、運動、閱讀等都很重要。在台灣,音樂與體育課一個星期才上一、兩次,可是在美國,每天都有音樂和體育課,而且學校是把這些科目當作同樣重要的課程在上,所以音樂課要考樂理,與體育有關的項目也要筆試,態度非常嚴謹。坦白說,我真的很慶幸李曙在台灣就不是個只重視功課的小孩,不然,他在美國不會適應得那麼好。以體育課來說,他們一上課就要跑一、兩千公尺,繞著校園及校外跑,叫做「跑miles」。由於他一直對運動很有興趣,所以上得很開心。剛開始,他跑得不怎麼快,後來越跑越快,也很喜歡跟黑人同學競爭,有時候跑贏了就很高興。同學們也覺得很驚訝,沒想到他一個黃種小子,運動神經竟然還不錯。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如果讓孩子從小養成運動的興趣,他自然會抓到運動的感覺及竅門。任何事情要表現得很好,都需要掌握到竅門,而抓住竅門的關鍵是:「因為喜歡!」當你對某件事有興趣時,自然願意花心思去思考。譬如,李曙跑miles的那天早上一定要吃荷包蛋、喝牛奶,還會研究穿什麼樣的鞋才會跑得比較快。這些事情不用我們教,因為他喜歡,就會自己找答案。音樂也是。李曙在台灣就很喜歡參加樂團,到了美國以後,由於每天下午兩點鐘就下課,他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參加活動,前後總共參加了三個樂團,還成為小提琴副首席,忙得不亦樂乎。現在想起來,如果當初他留在台灣唸國中的話,那些興趣可能會中斷,因為每天上課、寫作業,根本就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他的表現,其實遠超過我們的預期,也可以說是誤打誤撞,沒想到他小學時的興趣培養可以延續到美國的教育。然而更讓我們驚奇的是,兩年之後我們回到台灣,李曙竟然馬上就加入學校的樂團,每天下課後打球、上網,在家依舊彈鋼琴、拉拉小提琴,彷彿仍然在美國唸中學一樣。不把功課帶回家的孩子就像有句俗話說:「橘越淮而為枳。」我們這一對自認為開明的父母,回到台灣後,思維也馬上轉回台灣父母的樣子,忍不住擔心起他的成績。身為國中英文老師的太太更是看不過去,對李曙說:「我教國中又不是只有一年、兩年,我已經教二十年了,很清楚台灣的國中學生過的是什麼生活,你再這樣下去會跟不上別人的。」其實,我太太的想法沒有錯,因為時間就那麼多,活動越多,越會排擠到時間的運用。加上,大家的課業負擔都差不多,如果別人在唸書的時候你在玩,那麼,你就會輸人家。而且有些題目出得很細,一定要花心思去注意。如果想要保持在前面位置,其實很多休閒活動是會被犧牲掉的。因此,我太太認為李曙在台灣不應該再過著像美國那樣的悠哉生活。可是,李曙並不打算妥協。他說,雖然看到同學花那麼多時間在讀書上,但是他不想過得那麼辛苦。他認為,既然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學校裡,那何不利用上課的時間唸書?回家後就可以做自己的事。聽了他的想法,我和太太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暫時不干涉他。從此以後,他上課更專心,功課一定在學校寫完,若有不懂的地方就利用下課時間請教老師。他跟其他同學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很多簡單的題目,別人會不好意思問,但他不怕被笑,只要有不懂的,他一定開口問。在這樣有效率的學習之下,他回家後只要再大致翻一下書本,學校功課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他這樣的做法,跟很多上班族「不把工作帶回家」的道理是一樣的。李曙的行為,讓我覺得有點驚訝,而對我太太來說震撼更大!因為她教國中已經有二十年的經驗,對於台灣的國中教育瞭若指掌,李曙的行為可說是顛覆了她的觀念。剛開始,我太太還跟我打賭他一定考不好,結果他都在十名之內,有些他過去沒讀過的歷史、地理甚至考一百分,老師還跟同學們說:「你們看,人家從美國回來,沒讀過歷史與地理,還不是照樣考一百分!」坦白說,這已經不是父母的協助或期望了,而是他自己調整出來的學習方法。從小學到國中,他已經把這些習慣當做他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是回到填鴨式教育的台灣,他依舊可以找出方法,將學校的課業要求融入自己多年來的生活方式當中。這件事給我們很大的提醒:原來,讀書的成效取決於專注和效率,中學生並不一定要花那麼多時間在功課上。我想,這對家長或孩子來說都是一個新的嘗試。如果孩子對父母說:「只要在學校專心,回家還是有很多時間可以做自己的事。」那麼,或許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畢竟,人生的學習路程很長,如果只是一味地在學校課業上給予壓力,不但幫助不大,或許還有可能壓抑了孩子本身的潛力。
0-4 【內容試讀】View Of Son:最大的學習動力,就是好玩
【Chapter 6】台美教育真的不一樣美國的課表是由六堂課輪替,每天的上課順序都不相同,譬如:星期一的課表是英文、數學、科學、歷史、體育、音樂,星期二的課表就是音樂、英文、數學、科學、歷史、體育……這樣子輪流變換的課表,讓人每天上課都覺得很有新鮮感!兩點半就放學的美國中學生剛到美國的時候,雖然我有語言問題需要適應,可是在美國上課真的比台灣快樂很多。曾經有一項調查發現,台灣學生因為補習時間太多了,沒有自己的休閒時間,如果只剩下一點點休閒時間時,反而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玩電腦或打電動。當時,我就很慶幸自己有機會出國,在美國享受兩年的快樂學習生活。美國中學真的超自由!由於每個科目的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間教室,所以我們每節課都必須換教室上課。老師們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自由布置自己的教室,往往一進教室就可以感受到那堂課的氣氛。還有,每堂課遇到的同學也不一樣,感覺很新鮮。吃午餐時、休息時間和放學後,大家都會跑出教室,坐在草地上,或是自己找個角落吃點心、聊天,非常自由,幾乎整個學校的學生都可以稱為是自己的同學,感覺上就是一個小社會。最棒的是,學校下午兩點半就下課了,每天都有六到七個小時的自由時間可以運用。台灣非常強調功課與分數,除了主科有較重的時數以外,音樂和體育等副科都只是點綴的科目。可是,在美國不一樣,他們強調每一個科目,完全沒有主、副科之分。每學期都有英文、數學、科學、歷史、體育、音樂等六個科目,每科的比重都一樣,而且上課的方法也很有趣。美國非常重視思考性教學,鼓勵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不常考試,作業的形式通常是針對某個主題寫心得報告或是上台簡報。不論哪一種方式,就是要學生自己去找資料,思考後再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完全是啟發式教學。每天輪流上的六堂課在台灣,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課表是固定的,可是美國的課表是由那六堂課去輪替,每天的上課順序都不相同,讓人覺得很有新鮮感。譬如:星期一的課表是英文、數學、科學、歷史、體育、音樂,那麼,星期二的課表就是音樂、英文、數學、科學、歷史、體育,星期三的第一堂課就是體育……以此類推。 1.英文課英文課以演講、心得報告和作文為主。除了課本裡已經有的馬丁路德演說〈I have a dream〉以外,我們還得自己額外搜尋講稿。有一次,老師要求我們自己挑出一段發生在歷史上的名人演說,我找了一百多篇之後,才選定羅斯福總統在日本偷襲珍珠港隔天所發表的宣戰演說。因為原本的講稿很長,我得先整理出一份濃縮稿,讓老師審稿通過後,再把那一篇講稿背下來,在全班面前演講。為了上台演講,我常在家模仿CNN主播播報新聞時的神態與語調,隨著說話速度的增快,也漸漸地改善了口音的問題。2.數學課我的數學老師既年輕又聰明,才三十歲出頭,說話很快。當時,我正在練習說話速度,他說話的樣子簡直是我最好的模範。他上數學的方式很不一樣,不是教給我們數學公式,而是要求我們針對數字做研究。我記得,八年級的最後一學期,他出了一個叫做
"number spirals
"(螺旋數字謎題)的作業,題目大意是:如果選定一個中心點,讓數字1不斷地以正方形的模式繞圈子的話,那麼,從1到100的數字當中,我們能夠找出什麼模式?我想,光是1到100恐怕沒有辦法看出太多共同點,於是我將數字擴大到196去畫圈圈,然後,得到了「由小到大的正方體,都有一個平方數」的結論。雖然我這個結論好像並不正確,不過我很用功,連續熬夜兩個星期,寫出了一本二十二頁的報告。數學老師很有耐心,每一頁都看,並且給我最高分四點零。其實,
"number spirals
"演算到最後可以把質數都找出來,坦白說,我並沒有找出來。我想,我得高分的關鍵並不在於我是否找出了數學大師們研究得出的結果,而是我在過程中很認真地去研究,這才是老師最看重的。3.科學課七年級的科學課以生物解剖和科學展覽為主,八年級生較偏重化學。在所有的老師當中,七年級的生物老師Turner是最有特色的一位。Turner有德國血統,說話非常幽默、風趣,做事很有效率。他的桌子上擺滿了電腦零件,一點都看不出來是位生物老師,座位後方還有冰箱和各種搞笑的裝飾品。他教的東西跟課本上不一樣,譬如:他教我們認識幾億年前的史前巨鯊,而不是一般生物。他的個性強悍,有競爭性,不願意當個輸家。他說他一定要把其他人比下去,當別的生物老師教學生做泡泡時,他則教我們做統計表、圓餅圖、履歷表的格式等等。Turner老師的身材非常巨大,氣勢相當懾人,但卻非常搞笑,有時候還會故意去逗學生。有一天,他在購物中心看到一個學生穿很低的垮褲,他就慢慢地移動到學生旁邊,趁學生不注意時,突然踩住他的褲管,嚇得那個學生當場驚聲尖叫,褲子也整個掉了下來!這樣就算了,老師還很誇張地說:
"Oh! I am sorry.
"原本沒往那個方向看的人也紛紛轉過頭來,只看到一個孩子沒穿褲子的尷尬模樣。他是那種平常很好玩,可是一旦遇到正事就會非常認真的人。有一次,我們要上解剖課。第一天,他不是先帶來青蛙,而是先把器具弄出來,將解剖刀擺好,還叫我們拿出紙張放在解剖盤上,用四個釘子在四角插好。然後他拿起解剖刀由上往下一劃,「嘶」地一聲,原本攤開的紙張出現了一個好大的裂口。接著,他要我們每個人都拿刀試試看,他這麼做只是要我們知道那把刀有多鋒利,提醒我們自己要小心。後來正式解剖青蛙的時候,他還要全班同學都全副武裝地戴上護眼鏡,以免青蛙噴出的汁液傷到眼睛。當時,我不小心把青蛙的器官弄錯了,他站在旁邊一看,馬上很嚴肅地叫我把青蛙扔掉,重新再做一次。記得有一次我長了水痘,於是寫e-mail給所有的老師,很擔心請病假會影響到課業。沒想到,我竟然收到Turner老師的回信,內容感覺很親切,令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實在不敢相信那是出自一位平常那麼強勢、那麼搞笑的老師之手。Turner老師很尊重每一個學生,把每個人都當大人看,而不僅僅是七年級的小孩。Turner老師曾經在一次考試中,出了一個題目:「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他的名字是其中一個選項。我想不必明說,大家都知道我的答案是誰了吧!4.歷史課我在台灣唸中國歷史時,總是不斷地背著那一年發生什麼事或是簽訂什麼條約。可是,美國中學的歷史課從不強迫學生記年代,而是希望大家記得歷史事件和內容。譬如,美國西岸有很多華人移民,早期舊金山的移民就是在當地鋪鐵路、淘金。當我讀了這些故事以後,再到舊金山去玩的時候,感覺也特別不同。歷史老師在他的教室裡掛了一張美國獨立宣言的複本,還有林肯總統的照片,在教室裡真的非常有上歷史課的感覺。我記得,有一次上到南北戰爭那段歷史,老師把燈關掉,讓我們看幻燈片。第一張片子只有「南北戰爭」幾個字,接著出現一張畫,畫中的林肯騎著一匹馬,夾克上滿是彈痕。此時,全班同學早就已經沉浸在南北戰爭的背景中了,歷史老師這才開始說故事。在老師說完故事以後,大家便開始非常踴躍地問問題,彼此互相討論。我覺得美國人唸歷史不是用背的,而是真正瞭解每一個地方的歷史,進而認同它。在波士頓,如果你問當地人什麼是
"Tea Party
"(傾茶事件)?他們會告訴你:兩百多年前,波士頓有一群不滿英國殖民統治的年輕人,喬裝成印地安人後混進英國人商船,把很值錢的茶葉全都倒入海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也是導致美國獨立革命的主要導火線。很多波士頓居民都說得出來,不需要用背的,因為他們就活在自己城市的歷史裡。美國有很多城市的歷史文物直到現在仍然保存得很好,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而這些歷史都是可以寫進作文裡的題材,非常實用。我以前並不太瞭解美國的歷史,直到上了他們的歷史課以後,對美國有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很想去看看華盛頓的老家、歷任美國總統的陵墓,以及電影「國家寶藏」裡的幾個歷史性場景。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成行的!5.體育課體育課不單只是體育課,平常要跑步,還有筆試,讓學生認識肥胖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的關係。美國中學的體育課內容非常多元,我在美國兩年,上過籃球、足球、排球、射箭、滑板、美式橄欖球,還有高爾夫。最好玩的是,學期末會辦派對,每位同學都會帶一道菜到學校去分享,非常熱鬧有趣。6.音樂課去美國以前,我已經在台灣學了四年的小提琴,所以我一進入席拉蒙中學,馬上就加入了「席拉蒙青少年樂團」,而這就是我的音樂課。美國很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即使是音樂課也要寫文章,譬如:你對貝多芬的作品的看法。老師不見得很重視學生的技巧,但很重視每一個人詮釋音樂作品的能力。席拉蒙中學的樂團分為初級、中級和進階級,不論學生會不會演奏樂器,都可以加入,即使沒有自己的琴,學校也會提供。席拉蒙青少年樂團每年都會到迪士尼樂園去演奏,我也因此跟著去玩了兩次,而我們去迪士尼樂園的錢,則是透過校園演奏會募款而來。每個學期末,席拉蒙青少年樂團都會辦一、兩次演奏會進行募款,入場不用門票,但須購買在門口販賣的冰淇淋,觀眾可以邊吃邊聽演奏。這個冰淇淋是由廠商贊助的,我們身為樂團的一分子,家長當然會大方掏錢,廠商也達到宣傳的目的,可以說大家都開心。美國學校在每個學期末時,都會邀請各行各業的名人到學校演講,以啟發學生日後的工作興趣,這天叫Career Day。邀請的貴賓包括律師、消防員、Google的程式設計師、記者、市調公司員工、NASA(美國太空總署)的工程師、嘻哈舞者等,非常多元。由於這些貴賓大部分都是早上來演講,午餐前便結束演講,學校通常會邀請他們參加在圖書館附近的草地上進行的戶外餐會,以表達謝意。為了製造氣氛,學校還從樂團中選出五個人擔任室內樂演奏,其中,小提琴由我負責。回到台灣適應難在美國上課非常快樂,因為課程很自由又多元化,老師從來不會要求學生背書,但是很重視學生的思考與表達,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很有自主意識,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意見,溝通與表達能力比大部分的台灣學生要好多了,洋洋灑灑寫出一篇文章絕不是問題。但是,我在台灣的同學即使英文考一百分,如果叫他看一篇英文小說之後,再寫一小段心得感想,卻恐怕寫不太出來。所以,當我從美國回到台灣唸國中時,非常不適應!感覺上,好像一隻自由飛翔慣了的鳥硬被關進籠子裡一樣,而這也是我面臨的另外一個挑戰。
【Chapter 7】持續自學的關鍵不同時間做不同的事,才有效率。至於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對自己才是最有效率的,真的因人而異。在擬定讀書計畫之前,最好先想想自己的生理時鐘和生活習性,才能訂出最適合自己的計畫。留級一年的天大打擊電影「納尼亞傳奇」裡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Things never happen the same way twice.
"意思是「回首美好的過去,對現實於事無補。」我從美國回台灣的第一個月就有這樣的感覺。很難相信,短短兩年不在,對台灣的感覺這麼不一樣,天空沒有加州那麼遼闊和蔚藍,連空氣聞起來都怪怪的。原本,我該唸國三,可是老爸考慮到國三馬上要面臨基測,我除了英文好以外,國文、地理、歷史、公民等課程都沒有讀過,因此,他建議我從國二──八年級開始讀起,說難聽點就是「留級」。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青天霹靂!從小到大,我心中只想過跳級。「留級」對我的自信和過去的成就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無情的否定。可是老爸有他的道理,我勉強接受了他的分析,心不甘情不願地到學校去。第一天上學感覺就很悶,從早上七點二十分準時登記遲到,到傍晚五、六點放學,整整一天的時間都被關在教室裡。一想起美國那些快樂的體育課、樂團選修、來往趕課的同學們、學校餐廳的長椅、石階和流行音樂,我的心裡就很不是滋味。更慘的是,我在美國為了練英文,兩年下來寫的中文不到一百個字,所以現在中文生澀了很多。雖然我知道大家都在說中文,有時卻聽得很含糊,還得要求對方再說一遍。通常,大部分的人懶得再說一次,百分之七十的回答都是「沒什麼」,就此結束了談話。咦?怎麼跟我剛到美國席拉蒙中學時一樣?美國同學因為聽不懂我的英文而不願跟我多說,當我回到台灣後,台灣同學又因為我生疏的中文懶得跟我多說!當下,我的心理非常不平衡,一想到自己是留級生,更加覺得沒面子,非常生氣。此外,我對新環境也很不適應。美國上課時間短、考試少、管事的人少,學生多半能夠自製;台灣則是上課時間長、考試多、管事的人多,甚至連頭髮長短都要管,最常聽到的話是「不要講話」!坦白說,我不認為我適合待在這個班。以英文來講,班上的程度大概還停留在美國小學階段。這是我唯一的強項,結果英文老師一開口就是「反身代名詞」、「關係代名詞」這些我完全聽不懂的文法,嚇得我不斷懷疑:「這到底是國文課還是英文課呀?」除了可以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以外,我對其他科目完全陌生。我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打算回家後和老爸攤牌,告訴他:「這是一個多麼錯誤的決定。」於是,我開始問班上同學對公立及私立學校的看法。或許,我只聽到我想聽的意見,大部分同學都不太喜歡私立學校,我也很有計畫地擬定「演說草稿」,預備好好向爸媽抗議一番。回家後,我把所有的不滿都往爸媽身上丟,我說我不要降級讀國二,不想讀老爸為我選的私立中學,我寧願去讀一般公立學校的國三,就算接下來馬上要拚基測也沒關係……我越講越激動,甚至還哭了起來!沒想到,老爸只回我一句:「你現在不懂,以後長大就知道了。」繼續堅持他的立場。眼看我們父子倆之間的氣氛變得很僵,媽媽在一旁打圓場:「你再讀一個星期試試看,如果還是不適應,到時候再轉學也沒關係。」我鬧了一晚以後,隔天還是乖乖去上學。從小學時代的轉學、到美國中學的適應,如今回台灣唸私立中學,我想,或許是我已經很習慣面對新環境的挑戰吧!對我來說,雖然很不甘願,卻又不得不接受。我認命地低著頭,整理好書包,告訴自己:受點委屈沒什麼,但一定要捲土重來。第二天上課時,想到比其他同學「老」,我的心裡還是有點不好受,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這些感覺發洩在功課上。因為我都已經留級一年了,如果還考得比別人差,那不是超級丟臉嗎?而且,想起當初適應美國中學的那段過去,我知道越早進入狀況越好,於是,我決定要在最短時間內適應,第一目標就是卯足了全力拚課業!卯足了全力的留級生我發現,班上同學好像不是很認真。上課時,竟然有人在打瞌睡,有人彎腰駝背地趴在桌上,有些人抱著外套不知道在幹嘛,有些人還在玩手機、傳簡訊。看著這些同學,我告訴自己:「我以後絕對不會變成這種學生。」於是我挺起胸,很認真地看著老師,在我們兩人中間,剛好是那一票精神不振的同學們,如果從側面看,一定很有趣。剛開始,老師還有點不自然,甚至看起來有點害怕,或許他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麼用功的學生了吧!其實我心裡想的是:「我絕對不會自甘墮落,我一定要給台灣教育一點顏色瞧瞧!」我們學校有個優點,理化實驗室的設備是全台北市最好的。學校會邀請建中或成功中學的理化老師來進行某些特殊的實驗與演講。聽講的對象通常是數理資優班的學生,不過有時候,教務主任也會開放名額,讓每班推選一、兩名學生去旁聽。在我們班,數學、物理比我強的人太多了,沒想到教理化的曹老師竟然推薦我參加,儘管她知道我剛回國,什麼都不會,我想,或許是她感受到我很努力聽講的鼓勵吧!真是謝謝她。為了趕上進度,我上課時很專心,經常舉手發問。即使是下課時間,我都卯起來唸書。每位同學經過我身邊,都會說:「好用功哦!又在讀書。」很快,第一次段考放榜了,我的數學、理化都有九十幾分,地理還考了滿分,可是偏偏國文只有六十幾分。在我們學校,如果每科都有九十分以上就可以領到「金質獎」,在朝會頒獎的那個早上,班上好多同學都上台領獎,那一刻,我真希望找個洞鑽下去,也沒有勇氣看老師,因為我花了多到數不清的時間,只取得「不差」的成績而已,但以同樣時間準備的同學卻排名在我前面。我這才明白,原來讀書不能一味蠻幹,除了融會貫通以外,還得飽讀各類題型,以因應變化萬千的考題。第一次段考後,我開始檢討自己的讀書方法。有好幾次,原本以為已經唸懂的課文,過沒多久再去看它,卻覺得很陌生。我覺得很奇怪,我明明都讀懂了呀!為什麼考試時都想不起來?後來,我無意間翻到《K書高手》和《考試高手》,書中提到應該要盡量利用在學校的時間唸書,也教了很多唸書的小訣竅,包括速讀、畫記號以及有效率解題的方法。我越讀越興奮,覺得作者寫得很有道理,讀完以後開始熱血沸騰,鬥志再度被挑起!尤其,國文課上到岳飛的〈滿江紅〉,那句「靖康恥,猶未雪」更是深得我心,完全符合我想要雪恥的心情!同時,我也漸漸體會到國文課和文言文滿有它吸引人的地方。這個過程跟我學英文很像,當體會到文字的優美之處後,閱讀起來也充滿樂趣。等到第二次段考時,我的國文成績就進步到九十幾分了。不補習也能有好成績說來有趣,在美國時,我每天要睡八個小時,放學後打籃球、參加樂團、上網、讀英文,因為時間太多了,常常要找事情做。回來台灣後,我仍然離不開這些事,只不過在學校裡被綁了一整天,如果我仍然想維持上網、打球、拉琴等休閒活動的話,反而得找時間來做這些事。台灣、美國的中學生活,真是有如天壤之別呀!仔細想想,扣掉吃飯和睡覺,台灣中學生一整天裡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是「困」在學校,只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待在家,要嘛就在學校完成一天的四分之三工作,要嘛只能在家用四分之一的時間和超乎人體極限的效率,完成一天的所有事情。對我來說,我的確想要爭取好成績,但是讀書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還要打籃球、加強英文、玩小提琴和鋼琴,也要有更多睡覺時間,而這也是我堅持不補習的原因。剛回國時,媽媽擔心我趕不上學校進度,硬是要我每個星期六下午去補習理化,我才上兩個星期就受不了了。因為星期六下午,陽光多麼燦爛、多麼美好,和同學打球多好!為什麼要窩在燈光昏暗的補習班裡呢?加上因為以前有被踢出來的經驗,我很討厭補習班那種「冷」的感覺,冷到空氣好像都快凝結了,真是搞不懂我們把自己的青春花在補習班有什麼意義?而且不管補習班教得再怎麼精采,我回家還是要複習、準備考試,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浪費雙重的時間呢?相較之下,還不如挪出星期六下午的一半時間讀書,一半時間用來打球、讀英文或聽音樂都好。很快地,我就違背了老媽的旨意,不去補習,並承諾靠著自學就可以維持在班上十幾名的成績。好吧!既然已經做出承諾,我就非得做到不行。經過兩次段考以後,我發現台灣的考試是很現實又很公平的。不論資質高低,只要願意唸書、勤做練習,大多都可以得到滿好的成績。由於我想做的事情太多,必須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才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我的五個讀書原則首先,一定要擬定讀書計畫。所謂的計畫或目標,應該要以自己的目標為主,而不是依照學校的時間來設計。譬如,段考完後的第一個星期不會有週考,但自己要有自己的週考規劃。所以,剛考完試可以跟同學狂歡一下,可是第二天就要收心。或者,我想參加英國華威大學的徵選,但又不能影響到其他的作息,比較好的方法是將準備期拉長為三到四個月,一天做一點點就好,但是一定要每天持續地做。如果每天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走,就不會有做不完的問題。一旦擬好讀書計畫之後,再搭配以下幾個原則,就能夠有效率地讀書了。1.學校功課盡量在學校唸完參考《K書高手》的訣竅,上課時專心唸書,把握下課時間做習題或是問老師、同學問題,減少回家複習的時間。由於英文老師同意我在課堂上看自己的書,我通常利用英文課閱讀《TIME》、《Business Week》等雜誌。除非考前一個星期,否則我放學後不再花時間在學校課業上,而是盡情做一些無關課業,但對個人很重要的事情。2.每天完成八成進度就好在安排每天的進度時,最好不要排太多,這樣壓力不會太大,也比較容易達成。如果真的做不完時,只要完成最重要的八成工作就好,其他就算了。譬如:我今天預定放學後要打球、上網、聽音樂和自修英文,如果我有四個小時的話,那麼,其中兩到兩個半小時是花在英文上,剩下的時間就隨意地用在打球、上網或聽音樂。如果因為臨時有事影響到進度,那我只要唸完英文,其他事情不做也沒關係,這樣比較不會有做不完的問題。我自修英文的內容,除了比較缺乏口說環境以外,其他像聽力、閱讀和寫作都是每天必做的功課。◎聽力訓練聽力一定要持之以恆,以適應英文環繞的感覺。現在的網路很方便,可以找到很多有正統美式發音的平台,在YouTube(www.youtube.com)也可以看到一些較精採的演說,包括歐巴馬的就職演說、羅斯福珍珠港演說(Pearl Harbor Speech)、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Al Gore: The Inconvenient Truth)、馬丁路德慷慨激昂的黑人人權演說(I Have A Dream)、和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培林(Sarah Palin)、各國奧運實況轉播,還有蘭迪.鮑許的「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等。以我個人來說,較常收看的頻道是線上CNN(www.cnn.com),或是NPR(NATIONAL PUBLIC RADIO, www.npr.org),上面有很多主題式的內容,包括新聞、金融、健康、科學、音樂、藝術……等,應有盡有,既有文章可以閱讀,也可以收聽文章的內容,對於聽力、閱讀和寫作都很有幫助。◎閱讀任何好的小說和各類型文章都可以。我特別喜歡《TIME》和《Business Week》裡那些專欄作家的文章,看看他們如何闡述自己的論點,如何讓人覺得有說服力,都是很好的學習。如果對某個主題有興趣,想要看看他人的論點,也可以上EssayWorld網站(www.essayworld.com)尋找,只要輸入主題就可以看到相關的文章。不過,這是一個自由發表的園地,文章並不見得都是經典,也有可能出現錯誤,所以只要將它當作一個可以查詢的網站即可。◎寫作每天找個主題練習寫作文。剛開始,我寫一篇作文需要一個小時,久了以後,寫作速度會變快,縮短成三十到四十分鐘,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再去做其他的事情。3.利用生理時鐘安排讀書計畫我曾經認識一位建中學長,他本身是個夜貓子,作息有一定的習性,所以他的讀書計畫也搭配著他的生理時鐘。譬如:他早上起來頭腦還昏沉沉時,絕對不讀數學,而且他妥善利用吃飯前的瑣碎時間背書,並且在自己精神最好的下午時段讀理化。換句話說,學長的讀書計畫是順著自己的生理時鐘,再搭配各科的特性,達到最高效率。4.沒效率的讀書比沒讀還糟糕我曾經因為在公車站看書,錯過了一班公車,結果反而浪費許多寶貴時間在等車,或是讀書時三不五時瞄一下車來了沒,根本沒辦法專心。此外,在公車上看書不但很傷眼,還會暈車,真的得不償失。所以,奉勸大家搭公車時就別唸書了,寧願發呆、聽音樂、閉目養神,至少還有休息到。5.大考前的讀書計畫要調整在大考前半個月和一個星期前,我都會再稍微調整一下自己的讀書計畫。畢竟要大考了嘛!還是得在考前加深印象才行。通常考前半個月,我的作息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開始以每天一科的方式進行複習,把在學校沒讀完的書再加強,並且保持晚上九點半到十點半之間上床睡覺的習慣。距離大考前一個星期,就正式進入應考狀態了,英文作文和運動都暫停,每天的單科科目加強變成一到三科,總計一到一個半小時。最後,利用考前的那個週末搞定我的頭痛科目(理化、數學),不管有沒有好節目,絕不看電視。累的時候,我會熱敷眼睛,以免眼壓過高,閉目養神時還可以順便練習英文聽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節奏不同時間做不同的事,才有效率。至於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對自己才是最有效率的,真的因人而異。在擬定讀書計畫之前,最好先依照以上這幾個原則,想想自己的生理時鐘和生活習性,才能訂出最適合自己的計畫。每個人都有自己管理時間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自己的節奏。我的節奏就是盡量利用在學校的時候專心聽講,將預定要背的東西在課堂上就記憶下來。如此,回到家以後只要再花三十分鐘複習一下就可以了。至於英文的聽力和作文練習已經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非在大考前一週,否則幾乎不會受到影響。一年下來,我終於在國二下的一次段考拿到全校第七名的成績。我又想起電影「納尼亞傳奇」裡的那句話:
"Things never happen the same way twice.
"的確,「回首美好的過去,對現實於事無補。」然而,美好的過去,卻可以成為我們創造理想生活的最佳動力。我想,我回台灣後能夠快速適應並且持續自學,除了早已經習慣面對挫折與困難以外,想要保持在美國的那些休閒生活習慣,是最大的動力來源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