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穆八段錦,據說為岳飛所傳!

功據說由宋代抗金名將岳飛所傳,曾被作為岳家軍練兵必修課目,後漸漸流入民間。因岳飛謚號「武穆」,故尊稱為「武穆八段錦」:又因岳飛武功學自少林一代宗師周侗,故其功被視為少林真傳。

【總訣】

叉指托天舒三焦,

騎馬彎弓射胡雕。

托天踏地對抻勁,

回首凝望消五勞。

搖頭擺尾滅心火,

折身攀足壯腎腰。

沖拳怒目增力氣,

馬背顛簸起俯仰。

一、叉指托天舒三焦

【練法】

1.正身直立,兩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兩目平視(圖1)。

2.兩手向小腹前相合成十指交叉,掌心向里,抱貼小腹(圖2)。

3.兩手叉指不變,直臂向前、向上緩緩抬起,左右手指互相按於掌背,抬至與胸口平(圖3)。

4.兩掌向胸前收回,至胸口處時兩掌心朝上,兩虎口向外,兩手手指挺開(圖4)。

5.兩手交叉不變,再徐徐向里翻腕使掌心向上並向上托舉,至臂節完全伸開時,兩足跟提離地面,全憑兩足尖支撐(圖5)。

6.十指鬆開,兩臂向左右分展並下落於體側,兩手中指尖貼於大腿兩側褲縫處,掌心朝內,同時,兩足跟落地(圖6)。

如此反覆練習,次數自定。

【功用】

此段是四肢和軀幹的伸展運動,加強四肢和軀幹的伸展活動可影響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於肺部的擴張,使呼吸加深,吸進更多氧氣,對消除疲勞有很大作用。

二、騎馬彎弓射胡雕

【練法】

1.正身直立,全身放鬆,兩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垂簾凝神,自然呼吸(圖7)。

2.左腳旁開一步,沉身下蹲成馬步樁,兩手抱拳於腰際,拳心向上,拳眼向外,二目平視前方(圖8)。

3.兩拳變掌上抬,交叉於胸前,即十字手,右掌在後,左掌在前,兩掌背相對,兩掌尖均向上(圖9)。

4.左手小指、無名指、中指向里蜷握,食指翹起向上,拇指伸直與食指成八字撐開,並緩緩向左推出至手臂伸開,頭左轉,目視左手食指;右手小指、無名指、中指向里蜷握,拇指尖與食指尖相扣,虎口成一環形,如扣弓弦,屈肘貼於右肩前,手心向里,虎口朝上(圖10)。

5.以意使力撐開兩臂,猶如拉弓,同時身向右轉,左手漸漸握成平拳,拳眼朝上;左腿漸漸蹬直成右弓步(圖11)。

6.兩手放鬆向胸前合攏,成十字手狀,右手在前,左手在里,兩掌背相對,十指尖朝上(圖12)。

7.以上為左拉弓勢。接著再做右拉弓勢,動作及要領與左勢相同,唯方向相反(圖13~15)。

8.左右反覆練習幾次後,還原成立正勢(圖16)。

【功用】

這一段練習的重點在胸,用中醫術語來說就是重在上焦。除了頭以外,上焦可以說是全身最重要的部位,這段動作影響所及,包括兩手、兩臂和胸腔內的心肺,通過擴胸、伸臂可以增強胸肋部和肩部肌肉力量,加強呼吸和血液循環,有利於抒發胸氣,消除胸悶,並能疏理肝氣,治療脅痛。

三、托天踏地對抻勁

【練法】

1.正身直立(圖17)。

2.右手握拳反背貼於後腰間(可以命門穴為參照中心),拳心向後:左手向左側下方斜伸,掌心向前,掌尖指地,目視前方(圖18)。

3.左手經左大腿前向上、向左側方畫弧,與肩平時停住,手心向上,頭左轉,目光隨左手轉動(圖19)。

4.動作不停,左手再向前、向右側平胸移動,至右側後,繼轉掌向上過頭頂伸臂舉起於左上方,掌心向上,腕節略挺,指尖略向後,仰面目視左手(圖20、21)。

5.左掌伸臂徐徐向前、向下按,同時,上身前俯如鞠躬狀,兩膝挺直。左掌按至左腳尖前時,內勾腕指,使掌背貼於地面,虎口向前,掌心向上(圖22)。

6.立身收左手,托掌於小腹前,掌心向上,指尖朝右:右拳變掌,從腰後移於腹前,屈臂橫於肚臍前,掌心向下,指尖朝左,兩掌心相對如抱物狀,兩目平視(圖23)。

7.上體右轉90度,左腿提膝,右腿獨立,同時,左掌向上直撐,托舉於左側頭項上方,掌心向上,掌尖向後,頭也仰面上望;右掌直臂下撐於右腿外側,掌心向下,掌尖向前。如此兩掌上托下撐,相對抻拔(圖24、25。圖25為動作反面)。

8.左腳落地於原位,上體左轉90度成正立,同時,左手下落、握拳收到腰後,拳背貼於後腰約命門穴部位,拳心向後:右手斜伸於右側下方,掌心向前,指尖向下(圖26)。

9.以上為左勢。接著開始右勢練習,右勢與左勢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27~33。圖33為圖32的反面)。

10.左右反覆練習。最後還原成起勢(圖34)。

【功用】

1.這段動作是一手上舉、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對抻,使兩側內臟器官和肌肉進一步受到影響,特別舒活肝膽脾胃,可使胃腸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強,久練有助於防治胃腸病。

2.左右升降對拉,符合「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的原理,這一段練習牽拉、舒活腹腔,能對消化系統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非常有助於消化吸收。

四、回首凝望消五勞

【練法】

1.正身直立(圖35)。

2.兩手置於背後,右手握拳,拳心向外,拳眼向上,左手握住右腕,貼於後腰,以命門穴為位置參照。挺胸收腹,兩目平視(圖36)。

3.上體不動,僅頭部慢慢向右轉動,兩目使力(適度)。向右後看(圖37)。

4.稍停片刻,頭迴轉。至頭正時,再向左側轉動,兩目使力向左後看(圖38)。

5.稍停片刻,頭迴轉。至頭轉正時,右腳向右側擺一步,上身右轉俯胸,頭向右移動,兩腳變成右弓步,兩目使力向左看左足跟(圖39)。

6.略停片刻,轉身回頭。至正前方日寸,上體左轉,並向左後俯身,轉頭,兩腿成左弓步,兩目使力注視右腳跟(圖40)。

7.略停片刻,回身。至身體轉正時,兩手下伸,握住兩足踝部,兩膝挺直,前屈身,頭盡量下俯,兩目從襠下使力向後注視(圖41、42。圖42為動作反面)。

8.略停片刻,起身還原成起勢。反覆練習(圖43)。

【功用】

本段頭部反覆轉動,帶動腰身扭擺,對活躍頭部血液循環、增強頸部肌肉和頸椎活動有非常明顯的作用,而且還可消除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緊張及視力疲勞等,同時拉抻鍛煉腰腹肌筋,對五臟六腑也有很好的保健、強壯效果。

五、搖頭擺尾滅心火

【練法】

1.正身直立,兩手臂垂於體側(圖44)。

2.左腳向左擺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樁,頭正身直,兩手按在大腿上面,虎口向里,大拇指在大腿外側(圖45)。

3.馬步樁不變,以腰為支點,上體徐徐向左側偏身,使頭部左側約與地面平行(圖46)。

4.接著,頭和上體由左向後向右旋轉,仰頭(圖47)。

5.繼向右側偏身,至頭部右側約與地面平行(圖48)。

6.動作不停,上體和頭部自右側向前轉,並俯身下躬。頭轉至襠前方時,面部向地面,兩腿馬步不變(圖49)。

上述動作為逆時針方向搖轉。接下來就練習順時針方向搖轉,與逆時針練法相同,唯搖轉方向相反。順、逆方向搖轉各幾次後,進入下勢。

7.抬起兩手,用掌心勞宮穴按貼兩耳孔,雙手十指抱住玉枕及風池穴,兩腿略立起,上體從臀部起開始旋轉搖動,使體成螺旋形運動,直至頭頂。先逆時針方向,再練習順時針(圖50、51)。

8.按上述方法反覆練習幾遍之後,立正收勢(圖52)。

【功用】

這段動作是全身性動作,對整個身體的內外調節和鍛煉都有良好作用。但歌訣中強調可去心火,是指搖頭擺臀,搖動軀幹,可導引血脈,順氣去滯,調整抑鬱、憋悶、煩躁、不安諸證。

六、折身攀足壯腎腰

【練法】

1.正身直立,兩手臂自然垂於體側(圖53)。

2.兩手向腰後收,右手握拳,拳心向外,拳眼向上,左手握住右腕,貼於後腰,以命門穴為位置參照。挺胸收腹,兩目平視(圖54)。

3.上體後仰,挺胸舒腹,面部朝天(圖55)。

4.略停片刻,接著上身前俯,雙膝伸直,上體前屈,左手變拳與右拳一起前落,雙肘伸開,拳面觸地,拳心向里,拳背向外(圖56)。

5.略停片刻,雙拳變掌,抱住腳後跟,虎口向下,拇指按住外踝關節處(圖57)。

6.兩手抱住腳跟不松,腳尖用力,使兩足跟外擺,腳尖相對,成內八字(圖58)。

7.鬆手,掌內劃,按於兩腳背上,指尖朝腳趾方向(圖59)。

8.挺腰,立起上身,足跟收並,兩掌同時經體兩側上舉,掌心向上,指尖略向後,仰面目視兩掌背(圖60)。

9.略停一會後,兩掌向左右兩側下落並後收,掌背貼於腰間左右腎俞穴部位(大概位置)(圖61)。

10.靜立一會後,雙手下落向身體兩旁,正身,正頭頸,收勢。反覆練習(圖62)。

【功用】

1.這一段動作,既有前俯,又有後仰,同時伸展兩臂,可充分鍛煉腰背肌筋,對增強腰腹力及臂力皆有良好作用。

2.腰,是全身運動的關鍵部位,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括腰肌、腰椎骨骼和重要神經,而且保護著內臟重要器官,如腎、腎上腺、輸尿管、腹主動脈、下腔靜脈等。腰部運動,實際上也包括腹部及腹部所包括的各種人體組織和器官的運動。

七、沖拳怒目增力氣

【練法】

1.正身直立,兩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兩目平視(圖63)。

2.左腳旁開一步,沉身下蹲成馬步樁,兩手抱拳於腰際,拳心向上,拳眼向外,頭正項直(圖64)。

3.左拳向前用力衝出,拳心向下,拳面向前,拳高與肩平,牙關咬緊,兩眼猛然瞪起,怒視左拳(圖65)。

4.左拳收腰,同時右拳向前衝出,拳心向下,拳面向前,二目怒視右拳(圖66)。

5.右拳收腰,同時左拳向左側方平拳衝出,拳面向左,拳心向下,高與肩平,頭左轉,二目怒視左拳(圖67)。

6.左拳收腰,同時右拳朝右側方平拳衝出,拳面向右,拳心向下,頭右轉,二目怒視右拳(圖68)。

上述動作為一遍,習者可根據自己體力確定練習遍數。

7.右拳收腰後,左腳里收成並步,直身正立,兩拳變掌,自然垂放身側(圖69、70)。

沖拳時吐氣,收拳時吸氣:眼隨拳動,怒目而視。

【功用】

1.這段動作要求拳頭緊攥,全身用力,聚精會神,瞪眼怒目,使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激發興奮,加強氣血的運行,長期如此鍛煉,會促進肌肉發達,逐漸增強體力。

2.值得注意的是「怒目」,怒目在一般養生功夫中是沒有的,但實踐證明,怒目有助於增強攥拳的氣力,也是發力的表現,並刺激、活動、增強眼肌,有助於提高視力。

八、馬背顛簸起俯仰

【練法】

1.正身直立,兩手臂自然垂於體側(圖71)。

2.兩手收於腰背之後,右手握拳,拳眼向上,拳心向後,左手握住右腕,左手背約貼於腰間的命門穴部位(圖72)。

3.兩足跟緩緩提起,頭向上頂(圖73)。

4.腳跟猛然下落,但不可觸地,使全身有猛然抖動之感,同時呼氣(圖74)。

如此一起一落練習多次後,進入下勢。

5.左腳旁開一步,開襠而立,兩腳距離略寬於肩,接著,兩手從腰後收至腹前成掌背相貼、掌指朝下,再經襠前向地面下伸,同時,俯身下躬,兩足跟隨之緩緩抬懸,兩膝挺直(圖75)。

6.立起上身,兩手提至胸前,再向左右肩側上方翻掌,掌心向上,指尖向外,拇指向後,屈肘立於左右側,似托物一般,同時,略屈兩膝,兩腳前掌彈性撐地,足跟向里相對(圖76)。

7.伸膝,臀往後提,兩手向前、向下、向後畫弧後,再翻成反臂狀,掌心向上,指尖向前上,兩臂如展翅飛翔狀,同時,上體前躬,兩膝挺直,兩足跟分別向外(圖77)。

繼兩手收至腹前成掌背相貼,沿襠前下伸如圖75,繼重複圖76、77動作,循環幾遍後即可收勢。

8.兩足跟下落併攏,正身直立,兩手收落體側(圖78)。

此組動作,有如坐於馬背之上,馬奔跑起來時,人在馬背之上受到顛簸,前俯後仰。

【功用】

1.提踵顛足,內可以按摩五臟六腑,外可以舒緩筋骨,有諺語說:「百步走不如抖一抖。」所以這一勢有「消百病」的功效。

2.這段動作與兩手托天動作正好相反,托天動作是要把全身伸展拉開,而這段動作是要使全身各器官、各系統受到輕微震動而複位,用中醫針灸的術語來說,這是一開一合,非常完備。

 

end

 


推薦閱讀:

南少林易筋經
fengyicost的【少林】
少林真傳六通短打
對話少林老武僧:七十二絕技很多已失傳
少林短打——破拳發腿剖析

TAG:岳飛 | 八段錦 | 少林 | 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