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淺解人體生命演化的陰陽變化規律

太極圖淺解人體生命演化的陰陽變化規律

【摘要】  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太極之理無處不在,陰陽是「變化之母,生殺之本始」,人體生命演化現象與其它萬物一樣服從陰陽規律,可以歸結為為陰陽的變化。太極圖高度概括了陰陽變化規律,它形象地反映了陰陽、五行、八卦等天地自然的共同規律,是一副鮮明的生命圖像。若以太極圖為工具,對人體生命演化的陰陽變化規律進行了闡釋,以象明義,形象明了。

【關鍵詞】  太極圖  生命演化  陰陽

    《類經圖翼》說:「因而大以成大,小而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渾然太極之理而無處不在。」所以宇宙是個太極,人身也是個太極。太極象徵天地日月,人的生命運轉、陰陽抽象化的統一形象[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陰陽是宇宙萬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總規律,生命以陰陽存在為根本,「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就人體而言,「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論》)。不言而喻,人體的生長壯老已的演化現象可以歸結為陰陽的變化。人體生命演化現象雖然複雜,但只要抓住了陰陽這一總規律,其主線就可清晰明了了,正如《類經圖翼》說:「天人一理者,此陰陽也。」而若配以太極圖解,以象明義,以圖明理,更有助於對內容的深刻理解。

    太極圖雖簡單,但內涵豐富,「太極圖高度概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變化規律,是一個具有高深學理和分析探索事物規律模型……用太極圖來表示中醫基本理論的模型也最為恰當的,陰陽的對立統一、五行的生克制化、氣機的升降運轉、生命活動的周期規律等,都可以用太極圖式來表示」[2]。所以可以用太極圖來表示人體生命演化規律。太極圖自古經歷了多種演變,但其義是相同的,這裡採用的是陰陽魚太極圖,並輔以無極式太極圖、兩儀式太極圖。             

     1 無極式太極圖解生命未形成的狀態  

    無極式太極圖,又名太虛圖,相傳為北宋周敦頤所作[3],此圖為一大圓,中空,表虛無之象。為太極之前之「無極」狀態,無窮盡,無方體,無界域,是為無象之象,非有非無。《素問·天元紀大論》:「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馳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說明太虛(無極)乃萬物起始之源,故把它比作人之元。此時人的陰陽二氣未形成,可以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精子或卵子狀態。

      兩儀式太極圖解陰陽交媾狀態

    兩儀式太極圖,或叫做陰陽兩分法[4],由無極式太極圖從中間等分為兩半,一半為陰,一半為陽,二者對立統一,代表陰陽二氣的形成。《類經·陰陽類》說:「道者,陰陽之理也。陰陽者,一分為二也。」《醫門法律·陰病論》說:「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陽動而不息,陰靜而有常。」原始一氣在運動演化中逐漸分判陰陽。陰陽二氣是人的根本,二者的相互作用是生命形成的先決條件,「二氣交而人生」(《醫門法律》),「兩精相搏,謂之神」(《內經》)。此為陰陽二氣氤氳交合之時,可以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受精卵狀態。

      陰陽魚太極圖解人體生命誕生後的陰陽變化

    陰陽魚太極圖,又稱古太極圖、先天太極圖[5],由相對的陰陽兩儀、陰陽魚中兩個臍點和陰陽相交的S線組成,故又稱太極四象圖。《易·繫辭上》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無極式太極圖到兩儀式太極圖,再到陰陽魚太極圖,體現了宇宙由渾沌狀態演化為太極陰陽合抱化生萬物的規律: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它表示宇宙由先天的渾沌狀態到陰陽分而天地立,而後天地氤氳化生萬物[6]。根據天人合一觀,這一規律亦符合人體生命的演化規律。 

   陰陽魚太極圖是圓圈、連環,是一個封閉又開放的動態系統[6]。從圖形看,最外層是圓圈,象徵人體是個有序的自穩體系。黑魚在左,頭向下,屬陰;白魚在右,頭向上,屬陽。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就人體元氣而言,左升右降,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就臟腑而言,肝氣左升,肺氣右降,形成龍虎迴環(見圖4)。田進文等依據陰陽原理,對人體非對稱性解剖臟器的功能特點進行了分析,發現人體內臟從整體上看是一副自然天成的太極圖[7]。陰陽魚回互環抱而不相離,陰魚膨大的部分陽魚則縮小,陽魚膨大的部分陰魚則縮小,體現了陰陽對立制約、相互交感、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的關係。陰魚有一白眼,陽魚有一黑眼,體現了「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如果說黑魚和白魚是生命的驅動力,黑眼和白眼則分別代表真陰、真陽,是生命的潛力,病理上,可以看成是人體的代償機能,「無陰則陽無以化,無陽則陰無以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陽生於陰者,陽氣生於陰精也;陰生於陽者,陰精之生於陽化也」(清·張志聰《侶山堂類辨·陽脫陰脫辨》)。陰陽魚合抱之間是條「S」曲線,代表陰陽二氣的平均值,是陰陽消長的直接體現,亦是陰陽二氣升降出入、人體生命生長壯老已的演化規律的直觀體現。正常生理上,當S曲線逐漸伸長時,表示陽生陰長,人體處於生長時期;當S曲線達到極值時,陰陽均值達到一生最大,表示人體處於壯年時期;當S曲線逐漸萎縮時,表示陽散陰消,人體處於衰老階段;當S曲線降到最低限值時,真陰真陽暴露,生命也就走到盡頭(見圖5)。《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沒有陰陽二氣的升降出入,就沒有誕生、發育、成熟、衰老、死亡,就沒有生命演化現象。太極圖正是形象鮮明地表達出陰陽二氣的升降出入運動,進而描繪出一幅生命圖像

     4、人體生命演化的太極圖表示

    總括人的一生,陰陽始終不停地消長,陰陽由零開始,最終又復歸於零,是先增長後衰減的過程。《內經》把人的全部生命過程概括為生、長、壯、老、已五個字,並總結出女子以七為基數、男子以八為基數的具體演化規律。《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故人的一生,陰陽是一個開始變高、然後變低,直至到無的過程。人從形成生命開始,陰陽的值即由零開始,由低向高增長;人在誕生時,陰陽已經有了一定的值,以後繼續增長;到了青壯年,陰陽的值達到最大;向中年轉變後,陰陽的值開始逐漸衰減;死亡時,陰陽的值降為零。

    二維角度粗略地描繪了人體生命演化現象及其陰陽變化規律,若結合生命的穩定性和節奏,將上圖從下往上疊,就形成一個竹筍狀的螺旋(見右圖)。從圖形看:(1)該圖中間膨大,兩端縮小,表示人的一生,陰陽先增長後衰減。在人的前半生,陰陽同步上升,青年時達到最大值,在後半生,陰陽則同步衰減;(2)該圖低端平,由無極式太極圖構成,表示人體生命誕生前的「無極」狀態,而後上鏈兩儀式太極圖,表示男女交媾,產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相互交感又產生了生命,故緊接陰陽魚太極圖,表示人體生命產生後,既有了一定的陰陽值;(3)該圖頂端尖,表示正常生理上,陰陽逐漸復歸於零的過程。因人的壽命不同,其陰陽消失的時間也不同,故又用箭頭表示。從整體上看,陰陽二氣產生後,始終不停地運動演變,呈一個螺旋的變化過程,符合人體生命演化的陰陽變化規律。所以該圖較完整地連續地動態地呈現了人體生命演化的陰陽變化規律。故「陰陽螺旋是一個完整的人體生命模型,它融生命的穩定性、生命的節奏、生命的演化於一體」[8]。                                   

    以上只是從總體上,用太極圖粗淺地探討了人體生命演化規律,實際上,一個人一生的陰陽變化是很複雜的,因為還要考慮病理、氣候、地理、年節律等諸多因素。

    本文榮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第十五屆學術論文大賽二等獎。

參 考 文 獻

[1]孫秉華.中醫元理與實踐擷英[M].上海: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88:10.

[2]殷探高.太極圖與中醫基本理論[J].國醫論壇,1999,1(19):11.

[3]羅翊重,胥良.解析中華太極圖的陰陽數字化之謎[J].雲南社會科學,2006,(6):39.

[4]孫秉華.中醫元理與實踐擷英[M].上海: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88:8-9.

[5]章偉高.「太極圖」的文化內涵[J].中國宗教,1992,6(2):23.

[6]林中慈,劉永源,林中堂.太極圖釋義[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2,16(6):50-51.

[7]田進文,石巧榮,徐向清.左右者,人身陰陽之道路也—解剖臟器非對稱特徵中的太極規律[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3,9(1):6-8.

[8]楊學鵬.陰陽—氣與變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156.

 

        道教陰陽太極圖的演變

    道教陰陽太極思想源於《周易》,陰陽太極圖的出現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先天八卦圖、河圖和洛書、太極圖等各自發展並不斷融合的結果。南宋學者開始把陰陽圖和太極圖結合起來,明代學者最終定名為「太極圖」一直延用至今。緣於對陰陽太極圖思想上和心理上的認同感,道教接受了它並把它作為本教的重要標誌。

 

 

圖1 陰陽太極圖

    在我國,凡是有道觀或者道教文化比較盛行的地方,人們經常看到一個重要標識——陰陽太極圖,它要麼繪製在道士的衣袍上,要麼出現在道觀里。不言而喻:陰陽太極圖就是道教的標誌與象徵。細究起來,事實並非象今天這樣,道教剛產生時並沒有以陰陽太極圖作為為標識,而太極、陰陽、八卦等思想原是屬於儒家思想里的東西。那麼,陰陽太極圖怎麼出現的?它又是如何成了道教的一個重要標誌的呢?

    從現存的文獻資料來看,陰陽太極圖的思想來源於儒家經典《周易》,《易傳·繫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裡的「太極」是指宇宙處於渾沌的那個時期。孔穎達也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渾而為一。」意為:生生之易的太極,運轉中生成陰陽兩種屬性的物質,陰陽兩種屬性的物質不斷分化、組合,又產生了「四象」和「八卦」。其中「四象」,有人解釋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而「八卦」,則是指構成宇宙的八種最主要的物質,即天(乾)、地(坤)、雷(震)、風(巽)、水(坎)、火(離)、山(艮)、澤(兌)。「八卦」的產生,意味著物質世界已經成型。於此,《周易·繫辭上》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生生之易的太極化生宇宙萬物的生髮模式,而對此宇宙生髮模式的直觀描繪,就是陰陽太極圖產生的一個原因,這是儒家學說的宇宙生成論。這種用圖式來描繪宇宙生成論的方法在漢以前是沒有的,它是隨著漢代象數易學的發展而出現的。漢代的象數易學以京房、孟喜為代表,著重從陰陽奇偶之數、九六之數、大衍及天地之數、卦爻象以及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說《周易》經傳文義,由於「易學象數思維方式是中華傳統思維方式的元點和代表,具有重整體和合、輕個體分析的整體性特徵,重功能關係、輕形體結構的功能性特徵,重感性形象、輕抽象本質的形象性特徵」,學者們在占卜現象、解釋現實世界時,更傾向於以形象的方式。這個特徵也被宋代的易學家們所繼承和發揚。

    那麼,陰陽太極圖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一般認為,它不是成於一時一地,而是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先天八卦圖、河圖和洛書、太極圖等各自發展並逐步融合的結果。周大明先生認為先天八卦圖產生於上古時期,作為曆法用途,託名伏羲;後天八卦圖是周文王在羑里演《周易》,用先天八卦的形式闡解生命運動的規律而創立的;河圖洛書產生於顓頊至堯舜期間,由黑白兩種符號組成的數字圖式;太極圖則是由大禹根據黃河、洛河清濁二水交匯形成的漩渦現象有感而畫的。這幾個圖式並存,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自然知識、社會知識體系的「鋼骨鐵架」。這些圖式在當時都曾經出現過,只不過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而軼失了。

 

 

圖2  伏羲八卦方點陣圖

 

圖3 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

    這些圖式的再次出現,據史書記載是在宋代,精通易學的邵雍是貢獻較大的一個。《宋史·朱震傳》說:「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邵雍在漢代象數學派的基礎上,把陳摶的易學理論和道教思想,與易理相結合,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先天象數學派,他的主要易學理論是認為宇宙的本源是「太極」,太極生出天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由太極生出數、象和器。「太極不動,性也;發則神,神則數,數則象,象則器,器則變,復歸於神也。」其主要著作是《皇極經世書》,其中《觀物內篇》主要講的是易理,《觀物外篇》主要側重於象數。邵雍依先天圖衍繹出許多幅卦圖,具體為多少幅,眾說不一。南宋張行成認為有十四幅,他說:「先生(指邵雍)之書,盡寓乎十四圖。」朱熹在《周易本義》列出了邵雍所描繪的卦圖有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文王八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方點陣圖等主要圖式。其中,與陰陽太極圖有直接關係的是伏羲八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圖2、圖3)。朱熹《周易本義》所錄邵雍伏羲八卦方點陣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實際已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陰陽太極圖的基本框架。伏羲八卦方點陣圖是邵雍依據《易經·說卦傳》的「天地定位」而進行的創造,他在《觀物外篇》解釋說:「天地定位一節,明伏羲八卦也。八卦相錯也明交相錯,而成六十四卦也。數往則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知來則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來生之卦也,故曰知來也。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此一節直解圖意,若逆知四時之謂也。」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則對陰陽動靜、消長進行說明。「此圖圓布者,乾盡午中,坤盡子中,離盡卯中,坎盡酉中。陽生於子中,極於午中;陰生於午中,極於子中。其陽在北,其陰在南。此二者,陰陽對待之數。」在這裡,如果用白色表示陽,用黑色表示陰,配上伏羲八卦方位,則陰陽魚太極圖的基木框架己經成形。但是,圖2 與圖1相比,缺少的就是中間的陰陽魚,圖3 雖有太極的圓形形狀,但中間不是陰陽魚,且外圈是六十四卦。陰陽魚代表陰與陽,它是由太極產生,也就是說,太極圖與八卦圖在北宋時代還沒有結合起來,並且時人解釋《易經》圖式的一些著作也沒有出現把太極陰陽與八卦圖相結合的現象。

 

圖4 易先天圖

    南宋時期的易學家張行成在他的《翼玄》中有一個陰陽魚與六十四卦合圖,叫「易先天圖」(見圖4),這是在我國現存史料中發現的最早的一個太極陰陽卦圖,但它的外圈不是「八卦」,而是「六十四卦」。這種情形說明當時的學者已經開始把太極圖與卦圖相結合,來解釋世間萬事萬物的生成。先天圓圖中間加上了「陰陽魚」圖形,「陰陽魚」形正是對六十四卦方位圓圖的形象解釋,「太極包含萬象,以為有而未見,以為無而固存……天地之象已具乎渾淪之中,太極之全體也」;「因圖右行者,六變未有一之卦也;左行者,五變已有一之卦也」;「先天圖自一陰一陽六變備至於三十二,是為地之一柔一剛,復姤代乾坤以為父母,剛柔承陰陽以成變化,而天下之能事畢矣」。以陰陽爻的變化解釋六十四卦圓圖的排列,而「陰陽魚」圖形恰好準確而形象地反映了這種卦爻變化。其實,這種圖式之間的結合不只表現在太極與卦圖,卦圖與河圖、洛圖之間也出現結合,如宋代的胡方平在他的《易學啟蒙通釋》中就著錄了「先天八卦合洛書圖」、「後天八卦合洛書圖」,宋代丁易東的《大衍索隱》中有「先天圖合大衍數五十用四十九圖」等。

 

圖5 天地自然河圖

    宋代張行成的這一先天太極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種情況一直延延續到明代初年。明代一反過去視此為「無用之物」的習慣,開始真正關注這類圖。經過宋人的不斷整合,陰陽太極圖到了明代才真正成熟了,明代的趙撝謙在《六書本義》中載有一幅陰陽魚太極圖,這幅陰陽魚太極圖當時並不叫「太極圖」,而是被稱為「天地自然河圖」(圖5)。從外形上看,趙撝謙的圖與張行成的圖有一些不同:趙圖外圈為先天八卦,張圖外圈為先天六十四卦;趙圖「魚頭」稜角分明,「魚眼』為偏長的淚痕狀;張圖「魚頭」線條柔和,「魚眼」為圓形。到了明末,章潢作《圖書編》,其中陰陽魚太極圖居各圖之首,又被稱為「古太極圖」(圖6)。趙仲全作《道學正宗》,書中載有此「古太極圖」,與趙撝謙圖比較,在「陰陽魚」上加了四條線、劃分為八個區域。從章潢、趙仲全稱此圖為「古太極圖」後,對這張圖的稱謂才開始統—,最終定名為「太極圖」,一直延用至今。後人對此圖再稍加潤色,最後形成了今天的陰陽太極圖。

    陰陽太極圖何以為道教所重視而成為它的標誌呢?在這裡,我們無法考證是何人何時何地把陰陽太極圖定為道教的信物,而且也沒必要去追尋,我們應該把這種行為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去認識,從文化背景上去把握。道教之所以接受它並把它作為了教會的標誌,主要的是對陰陽太極圖有著思想和心理上的認同感。首先,「太極」、「陰陽」等概念,不僅僅是儒家所擁有,而道教的經典中也存在,如《莊子·大宗師》說:「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老子《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等等。也就是說,道教與儒家在天地宇宙生成觀上有一致的地方,而陰陽太極圖就能反映出這種思想,即使是儒家的東西也會為道教所接受。其次,由於《周易》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道教在闡發自己的教理、信仰及修鍊方法時,也援引《周易》的義理。道教研《易》習慣於用圖式來直觀地凸現其中所包含的義理。有專家認為,陰陽太極圖就被用來直觀描繪、解釋《周易參同契》中的內丹修鍊思想。陰陽太極圖既能夠體現道教中的某些思想和教義等內容,自然就能用來作為本教的標誌。第三,從學理上講,陰陽魚太極圖還正確地表達了太極與陰陽、八卦的關係。太極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物,太極即是陰陽、即是四象、即是八卦,八卦雖各各不同,但卻為太極所統攝。引申開來,萬物各不同,但卻都可以歸到太極中來。如以太極喻「道」,則萬物一道。道教以陰陽太極圖作為自己的標誌也取了這層涵義。第四,陰陽太極圖的產生與一位道教中重要人物——陳摶老祖有密切關係。陳摶是五代北宋時期的有影響道教學者,在宋人的著作中,基本上是認為「先天圖」是從五代宋初陳摶那裡傳下來的,最有名的是朱震的論述:「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宋以後的一些儒家、道教等學者也都認為確有其事。經這位有重大影響的道教人物之手傳承下來的「先天圖」,雖經後人改造,但也很容易為道教所接受。

 

圖6 古太極圖

 


推薦閱讀:

女人要適應男人騰達後的5變化
《子平真詮正解》·「論用神變化」  宗龍子正解
女性更年期有哪些典型的生理變化_更年期_女性內分泌
八字用神變化之如何捉用神
108個關鍵詞7——變化

TAG:生命 | 人體 | 規律 | 變化 | 陰陽 | 太極 | 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