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講解一(凈空法師主講)

《太上感應篇》講解一(凈空法師主講)

雙擊自動滾屏 發布者:管理員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應篇(第一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01

各位同學,大家好!最近有些同修,要求我將《太上感應篇》再講一遍,希望送到電視台去播放,這是一樁好事情。可是再講一遍也要相當長的時間,最近我們在此地,開講的是《華嚴》、《無量壽經》與《地藏經》,這三部經同時講已經就夠多了,再加上一種,感覺到分量太重。所以想來想去,利用早晨這個時間,這半個小時,我們預訂兩個月到三個月,將這個課程講圓滿。

這一門課程,實在說是非常重要。清末民初,印光大師特別提倡這個法門。清朝末年的時候,印光大師住在普陀山,當時定海的知縣,清朝稱知縣,到山上禮請印光大師到定海縣來講經弘法。大師因為家鄉的口音很重,他是山西人,在當時語言上有隔閡,他就派了一位法師到定海縣去講經。去講什麼經?好象是講《文昌帝君陰騭文》。我們在文獻上看到這些資料都非常驚訝,地方上的長官,請法師講經,法師不講佛經,去講道教的經典。尤其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這一類的書籍,所以惹到當時以及後人對祖師很多的批評,這都是凡夫知見。

在佛法裡面,我想很多同修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話,「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也許有人又聽過另外一句話,「哪一法不是佛法」,你們想想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實在講,所謂世法跟佛法從哪裡分?從你心上分,法上沒有什麼世間法、出世間法,沒有,是從你心上分。如果你的心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叫世間法,你就是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世間法。為什麼?出不了三界。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給諸位說,所有一切法都能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哪一法不是佛法?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昨天我們訪問天主教,有一位先生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天主教裡面所講的靈魂,跟佛法所講的法性,差別在哪裡?我很簡單的告訴他,有分別執著的叫靈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叫法性,他立刻就能懂得、能體會到。是不是一樁事情?是一樁事情,但是一個裡頭有分別執著,一個是離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法法都有障礙;離分別執著,萬法圓融。所以要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法性,《華嚴》上講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句話諸位也聽得耳熟,既然共同一法身,你想想看哪一法不是佛法?《感應篇》怎麼能例外,也是佛法。何況《感應篇》、《陰騭文》自始至終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是發明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在佛家是根本法,離開五戒十善,這個人就行邪道了。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無論你是初學,還是羅漢、還是等覺菩薩,你要是離開五戒十善,你就是邪道,那哪裡叫佛法?五戒十善要講得圓滿、講得實在,《感應篇》跟《陰騭文》是好教材。尤其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印光法師非常清楚,這個世間有動亂、有災難,要想挽救這個災難,只有一個方法,喚醒一切眾生真正的覺悟,斷惡修善。這個災難縱然不能夠完全化解,將這些災難減輕,災難的時間縮短,這是肯定可以做得到的。

台灣的同修來問我,在大劫難當中台灣能不能夠免過?我告訴他,這是肯定的。台灣人造的罪業很重,可是你要想想,台灣人造罪業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過是最近二十年。你們想想看二十年前的台灣,台灣人很規矩,很守法。如果再退到三十年前,台灣的風氣可以說是東南亞最好的,人心淳厚、善良。台灣造罪業,也就是最近這二十年,社會風氣完全變了。縱然造罪業,造罪業的人不算太多,時間不算太長。何況台灣念佛的人很多,善心的人很多,所以縱然有劫難,不會太大。日本人造的罪業就重,可以說是非常非常之重,他將來在這個大難當中所受的果報,超過台灣十倍都不止。我們從感應這個道理上講,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一定得惡報,這是感應的真理。所以印祖極力提倡這三本書,這是真實智慧,挽救世界的劫難。他老人家一生提倡,真正懂得的人並不多;印祖往生了,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的更少。

我是在七七年,第一次接受香港同修的邀請,到香港講《楞嚴經》,那一次在香港住的時間長,住了四個月。前面兩個月,住在倓虛老法師的中華佛教圖書館,在九龍;後面兩個月,住在壽冶老和尚的道場,藍塘道的光明講堂。我在圖書館看到,印光大師弘化社出版的一些書籍,那個地方搜集得很多。我跟印祖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們有師承的關係,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印祖的學生。因此我對於印祖的教誨,弘化社出版的書,就自然有一份很深的感情。這個小圖書館,裡面所收藏弘化社的書,我全部都看過。而發現這三種書,《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了凡四訓》,弘化社印得最多,本子也印得最好。中華佛教圖書館收藏的分量也不少,我就帶了一份,一樣帶一本帶回台灣。我看到後面版權頁,這三種書每一版數量最少的是一萬冊,數量多的是五萬冊。印了多少版?幾十版。我概略的統計了一下,這三種書的數量超過三百萬冊,這使我非常驚訝!弘化社印其它的書籍,每一版都是一千本、兩千本,為什麼這三種書印這麼多,這引起我的注意。我冷靜仔細思惟,印祖苦心要救這個災難,救這個劫難。這三種書是好。

今天諸位同學們,在各個地區許許多多的書店,都可以能夠看到《西方古老的預言》,而且種類非常之多。我看過的就十幾種,都說九九年世界末日,有毀滅性的大災難,而且這個災難的時間很長,大概要延續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他說從九○年開始,大概要到兩千十幾年,這個災難才算能度過。可是西方這些書,只說明有這些災難,說這個災難是眾生造惡業,上帝發脾氣了要懲罰世人,要把這個世界從頭再來改造,是個宿命論,遠遠不如《了凡四訓》跟《感應篇》這些書籍,這些書籍里有挽救的方法,他們只提出劫難,沒有挽救的辦法。西方預言裡面還有一種叫《聖經密碼》,那個比一些預言要高明,裡面最後的結論說這在人心,如果人心能回頭,人心能向善,這個劫難可以化解。但是他也只有籠統說了這麼一句,怎麼個回頭,怎樣斷惡修善,沒有具體的說明。遠遠不如這三種東西說得透徹,無論說理,無論說事,都說得很透徹。

實在講,我們覺悟太遲了,也是這個世界眾生福報差了一點。怎麼說我們覺悟太遲?沒有把這幾種書翻成外國文字,流通到全世界,不曉得這個重要性。如果這三種書,大量譯成世界各種文字,大量流通全世界,對整個世界都有好處。這是我們沒有能覺悟到,現在才知道,現在知道的時候,真的已經來不及了。可是亡羊補牢,我們還是要做,希望大家發心我們帶頭來做,儘可能的把它翻成外國文字向全世界流通,能夠有緣讀到這個書的人有福。而且我們有責任、有使命,勸導大家讀誦受持,依教奉行,不但能夠轉變自己的業報,也能夠安定社會,幫助這個世間一切眾生消災免難。

所以我那一年從香港回來之後,我就在台灣提倡,這是我第一次印《感應篇彙編》,總共印過好幾版,當時大概印了總共將近十萬冊的樣子,我們能力很有限。這是《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跟《了凡四訓》,我在台灣提倡、翻印、流通,而且這三種書都講過,也講過好幾遍,多少遍我記不清楚了。這個本子是我當時講《感應篇》所用的本子,這裡面圈圈點點,書上寫了一些眉注,重要地方都給它畫出來,這從前我講的本子。前幾天有同修來要求我,我去找把這本子找出來,找出來省事,我講解的時候無需要再做準備。所以希望同修們能夠重視這樁事情,真正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印祖用這三樣東西,來彌補我們戒行之不足。念佛法門,祖師大德常常教誨我們「持戒念佛」,念佛不持戒、不行善,不能往生,古人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最重要善心、善語、善行,《感應篇》最後的結論,也是結論到此地。你的心善、言善、行善,《感應篇》裡面說你得善神保佑,在凈宗裡面講你念佛才決定能往生。

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很多,如果我們遇到災難,不必恐懼。昨天我們訪問老人院,我們看到有二十幾位,得癌症末期的這些老人。我告訴這些修女們,對這些老人要給他們希望,不要給他們悲傷,要以宗教教育去開導他。人沒有死,所謂生死是平常事,是我們轉換一個環境,讓他這個觀念轉過來,他對於生死就看淡了,心就平靜,這是個轉折點。我們會轉入一個更好的環境,我們會得到更好的生活,所以宗教教育非常重要。他們照顧兒童,殘障兒童個別輔導,對於老人也要個別輔導,這怎麼能疏忽?老人個別的開示,常常跟他談談話、慰問,比教導小孩一樣重要。這些老人常常有人跟他講話,常常有人給他講這些大道理,幫助他脫離生死的痛苦。學佛的,我們一定勸導他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天主教、基督教,你也勸導他一定要求升天堂,天道比人道殊勝太多了。這是教育,不僅僅是在物質生活上幫助,精神生活上決定不能夠缺少,娛樂方面也要加強。

昨天有修女告訴我,她說娛樂的部分,也有些年輕人到這邊來唱歌,來義務給他們表演,這些老人不愛聽。我說當然,老年人聽到現在這種音樂厭煩,他怎麼會聽得進去?我說你要懂得老人的心情,你要播放三十年前的那些音樂,他就喜歡聽了;四十年前的老歌,他聽了之後,他年輕時候唱的,他心裡就會受感動,就不一樣。我說了,他們才想到,我說你要找這些東西。現在這些歌舞表演,老人不喜歡看,給他看潮州戲,給他看老戲,這些東西拿去他就歡喜了。他是哪一個時代的人,你要用那個時代東西,他就適應,這是我們都要想到。我們常常跟老人交談,他們喜歡什麼東西,希望什麼東西,我們來替他準備,這是真正照顧老人,讓老人開心,讓老人活得很自在,你們才盡到責任。昨天我也跟李木源居士說了這些事情,李居士說我們盡量去找,找這些老歌,找這些戲劇,找這些錄像帶,我們找了就送給他們,他們裡面中國人很多。這些作法,可以說都是斷惡修善的落實。

好,我看今天我們這個小本子很多,我們大家都用這個小本子好了,《太上感應篇》用這個小本子。這個小本我剛才看,它只印了一千冊,印得太少了。這個小本子讀誦很好,攜帶很方便,常常去念;後面還有《文昌帝君陰騭文》,兩篇東西都在裡頭,很理想的小本子。我們這兩、三個月,早餐半個小時,我們大家也用這個小冊子。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二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02

諸位同學,今天開始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

【太上感應篇】

這一篇文章不算很長,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題目叫『太上感應篇』。「太上」這兩個字是尊稱,含義很深。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個人講的,如果我們要以為佛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那就錯了。我們在許多經論裡面看到,佛自己說他一生沒有講過經,他一生沒有說過一個字。這個話是真話,不是謙虛,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凡夫執著有我,所以說法,我說的、你說的、他說的。諸佛菩薩無我,《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不但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連念頭都沒有,所謂是「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個見是見解、念頭,不但不著相,念頭都沒有。他這是從哪裡說的?真性的流露。真性不是別人的真性,是我們自己的真性,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自性的流露,這是真實的。如果從意識心,意識是個人的,那個話就靠不住了。

出世間的大聖,佛法裡面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世間也有大聖,這些人有沒有見性?有沒有成佛?佛有方便語,說世間聖人沒有能見性,這是方便語。說真實語,大乘經論裡面講得很多,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怎麼知道他不是諸佛如來化身示現的?從前有人講孔子是童儒菩薩,有人來問我,問我這個話靠得住、靠不住?我們依照祖師答覆的慣例,不能界定可否。因為你說他是菩薩,找不到根據,我們就不能隨便說;你說他不是菩薩,從原理上來講,菩薩應化在世間也有可能。如果真正契入境界,一切眾生哪一個不是菩薩?哪一個不是如來?

此地題目上,題目也是如此,本文也是如此,一開端冠上「太上」兩個字。我們學佛的同修就應該懂得,冠上這兩個字是自性的流露,性德是至高無上;換句話說,我們能夠理解,能夠奉行,就是順著性德。順性德這是真善,違背性德這才叫惡,這是善惡最高的標準,是善惡絕對的標準。這兩個字冠在此地,讓我們要警覺,不可以疏忽,用意在此地。底下『感』跟『應』,「感」,古人有個比喻,好比是種植;「應」,好比是開花結果。用這兩個字做這一篇文章的名稱,就說明了有感必定有應。這是什麼道理?感應都是依自性而起的,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我們今天講時間與空間,在自性裡面不分的,時空是一片的,所以有感必有應。在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上,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根頭髮微不足道,如果我們動彈它的時候,一身都覺得不舒服。你動這一根頭髮,這是感;一身不舒服,那就是應。

由此可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要以為這是小事,這個無所謂,再微弱的念頭,都能夠振動虛空法界,我們不曉得迷失了。就像我們身上這一根汗毛一樣,我們把這汗毛尖立起來,全身都能感覺到。這是大家知道,這是我們一個身體。但是你沒有了解,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的清凈法身,是一體。正因為它是一體,所以感應就不可思議;有感必應,隨感隨應。感應也可以說之為因果的關係,眾生有感是因,諸佛菩薩、天龍鬼神,他就有應。了解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才懂得古德所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比喻意思很深,告訴我們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種的是惡因,你必定免不了惡報。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我們所造作的善因少、惡因多,所以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諸位如果是冷靜的思惟,細心的去觀察,在我們周邊惡緣多、善緣少。善緣促進我們的道業,促進我們的善行;惡緣增長我們的惡念,增長我們的惡行。將來有什麼樣的果報,自己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嗎?這都是感應的道理。古人又常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兩句話也是講的感應之理。這是真理,是事實真相。這一篇文字,總綱領就是前面的四句: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向下的文字,都是這四句話的發明,四句話詳細說明而已。我們學習抓到這四句綱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不相應?與性德相應的,我們可以這麼想,可以這麼做;如果與性德相違背的,我們知道不能這樣想,不能這麼說,也不能這麼做。佛在一切經論裡面教誡我們,特別是末法的眾生,要想道業成就,第一個條件是親近善友,把這個列在第一。小乘經裡面也不例外,我們過去讀過《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在這個經上,也是第一句話教我們「親近明師」;明師就是大乘經上講的善友、善知識。因為六道凡夫,性識不定,這是《地藏經》上講的話;也就是諺語裡面常講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話的意思說明,我們凡夫決定受環境的影響,受外界的影響,我們做不到「境隨心轉」,而實在講我們是「心隨境轉」,那環境對我們就太重要了。古來的祖師大德,真正有修行的人,有定慧的功夫,他能轉境界,不隨境界轉。但是他教學生、教徒弟,依舊要選擇環境,為什麼?這些人是凡夫,轉不了境界,決定受外境的影響,那就不能不選擇環境。

而在選擇修學環境裡面,善友是第一個條件。你能夠常常親近善知識,親近好老師,親近好的同參道友,對於你的道業決定有幫助。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在《居士傳》裡面看到,古來這些大德親近善友,有十幾年,二、三十年,還有一生都不離開的。他學成了,可以離開了,為什麼還不離開?無非是給後學做個好榜樣。守在老師的身邊,給老師當助教,接引後來的同學,到老師往生了、圓寂了,他再離開教化一方。我們看古來祖師大德,這種作法的人很多很多,也是將世尊的教誨真正落實了。除非是緣不足,那就另當別論。但是也必須自己道業真正有成就,才能離開。什麼樣叫成就?在佛法裡面也有個標準,從智慧解門來講,你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確實有能力辨認。第二個條件,你有定功,不會受外境的干擾,也就是說不會受外境的誘惑,「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具足這兩個條件,才可以離開老師。這兩個條件不具足,離開老師就很危險;因為你裡面內有煩惱,外有誘惑,你抵不過誘惑,你就會墮落。

可是今天師道已經沒有了,我們想親近善知識,這個世間沒有善知識了,怎麼辦?如果能夠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道友,大家能夠在一起學習,互相勉勵,以古大德為善知識。我介紹給同學們,以「阿彌陀佛」為善知識。阿彌陀佛在哪裡?在《無量壽經》,在「凈土五經」。每天讀誦,每天講解,每天在一起學習,這樣我們就不離開善知識。我在這個地方用網路跟同學們結緣,對大家也有一點小的好處。我們距離雖然遠,利用現在科技的方法,把我們拉近了,我們也能夠每天在一起。

開端這四句話要常常記在心裡,提高我們的警覺。各人有各人的報應,家庭有家庭的報應,社會、國家,乃至於世界,都逃不出這一個定律。今天是社會動亂,世界不安,我們知道共業所感。如何能化解這個劫難?只要大家覺悟,明白這些事理真相,毅然回過頭來,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放下自己自私自利,一切為社會、為眾生,這個劫難就能化解。天災人禍都是惡業召感而來的,離開惡業,不但人為的災難沒有了,我們今天講天然災害也沒有了。何以說天然災害沒有了?這是大乘經上常講的「境隨心轉」。唯有深深明了這個道理,他才相信,他才肯做。

這篇文章段落層次很清楚,古人分成幾個大段,我們看到《直解》,《直解》裡面分成十段。我們在此地共同學習,我們也把它分段,就像經典裡面分科判教,將來我們講的時候,講到哪裡,我就把段落再給諸位交代清楚、交代明白,這一段說的是一樁什麼事情。開頭這個四句,全經的總綱,全篇總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三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03

諸位同學,大家好!中國古老的《易經》,說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必是必定,是非常肯定的詞句,也就是說,因果報應是一定的事實。世間人所謂的真理,這就是真理。個人如果能夠修善、積德,這一個人一定發福,福報自然會現前。如果一個人造作都是不善,縱然他家庭有福報,祖宗、父母有福報,生在富貴之家,必定也會有身敗名裂、家破人亡。這一些事迹,不但在古代歷史當中記載得很多,如果我們細心觀察現前的社會,無論在中國、在外國,稍稍留意你都能夠見到,證明古人所講的話決定是正確的。感應的道理,就是要我們認識因緣果報,了解因緣果報,肯定因緣果報的事實,做為我們這一生做人的準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能夠收斂,就能夠約束,知道趨吉避凶,知道斷惡修善,這是聖賢人的教化,這叫做教育。

現在人,現代的社會有沒有教育?可以說沒有了。國家辦這麼多學校,那究竟是什麼?我記得我在初出家的時候,在圓山臨濟寺門口掃地,那個時候門口院子很大,樹木很多,每天要掃除落葉。遇到幾個學生,從那條路上上圓山去玩,他們的舉止行為不像是個念書人。我看了之後,很感嘆說了一句話,「可惜!這些人沒有受過教育」,我是給一同掃地的,我們幾個師兄弟說話。這個人聽見了,三個人,他們就回過頭來問我。他說:「你說我們沒受過教育,是不是?」我說:「是,沒錯,不像受過教育的樣子。」他說:「我們是台灣大學法學院四年級的學生,你怎麼說我們沒受過教育?」跟我理論。我說:「好!你說你受過教育,我問你,『教』怎麼講法?『育』怎麼講法?『教育』怎麼講法?你講給我聽聽。」他講不出來。於是他那個氣焰就下降了,那個時候的學生,這總是四十年前了,跟現在不一樣。他這個氣焰就下來了,反過來問我,向我請教。我就告訴他:教育是教你做人的道理,你們有沒有學過?真的沒學過。

中國古老的教育,從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清朝末年,宗旨都沒有改變。教育裡頭有三個目的,第一個是教你人與人的關係,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和睦朋友,教你這些東西;第二個是教你明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三層是教你明了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你們學過沒有?沒學過。落實到生活上,小學教育教你洒掃應對,你有沒有學過?沒學過。所以我看你這個樣子,就沒學過,你沒有受過教育。他又反過來問我:「我們現在念的大學算什麼?」我說:「你問得很好,你們現在所學的是『知識傳習所』。」我說:「這個名稱你覺得有沒有道理?」那個大學的招牌要取下來,「高等知識傳習所」,那就名副其實,它不是教育。今天普遍的大眾,都已經把教育捨棄掉、忘掉了,還談什麼?所以這個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疾苦,不是沒有原因。社會上只知道科學技術的傳授,把教育根本失掉了。

佛家教育,青蓮大師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裡面節錄出來,佛家教育三個目標,第一個教人斷惡修善,第二個轉迷成悟,第三個轉凡成聖,我在講經的時候也提到過。教你轉惡為善,就是幫助你決定不墮三惡道,你今世來生依舊能夠得到人天福報,這叫教育。第二個轉迷成悟,這是超越六道輪迴,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轉迷成悟。把你的生活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這是教育。最後的目標是轉凡成聖,那是超越十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教育。

我們反過來看看,現在社會上教的是什麼?教你科技,教你這些能力,然後你學會這些能力,造業。前幾天澳洲有個同修來給我講,社會的精英分子、傑出人才,他指的什麼?科學家。這一些精英分子、傑出人才,造原子彈,造核武器,聰明到絕頂,造出這個東西將來殺人,一顆原子彈殺幾十萬人、幾百萬人,傑出人才、精英分子!沒錯,它是可以殺這麼多人,造出來一定要殺人,果報在阿鼻地獄。傑出人才將來到哪裡去?到阿鼻地獄去,很快就去了。我們中國儒家的教育,佛家的教育,絕對不教人幹這種事情。在佛經戒律裡面,製造殺害眾生的這些工具,都是殺生的重罪。從前造這些工具是什麼?弓箭,造這個罪過都極重了,殺一個畜生。佛經上講得很好,「人死為羊,羊死為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殺害一個畜生,業債都沒完沒了;你要殺害那麼多人,怎麼得了?墮落地獄,世間人常講「永劫不得翻身」,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說過很多次,還要說很多次,為什麼?諸位記不住,體會不到這個意思。世界原本就是多元的,要想把它變成一元,不可能。怎麼知道不可能?我們這個身體是小宇宙,外面環境是大宇宙,大宇宙跟小宇宙完全相同,大宇宙如何複雜,我們這個小宇宙也如何複雜,佛家講依報跟正報是相等的。我們身體就是多元的,眼睛不是耳朵,耳朵不是鼻子,鼻子不是舌頭,多元的,你怎麼能統一?我這個身體什麼都不要了,只要眼睛,行不行?不行,你才曉得多元的。而且多元,你還覺得個個第一,沒有第二的。眼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統統是第一,沒有第二;有第二就打架了,沒有第二。你從這個地方,你就要體會到,整個宇宙萬事萬法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的。所以我接觸其它的宗教,我跟這些宗教領袖就常常談,第一,都第一。我佛教第一,你基督教也第一,回教也第一,大家就問題解決了。我們佛經第一,你《聖經》也第一,《可蘭經》也第一,所有一切問題都化解了,就能夠和睦相處。我是真的,你是假的,他怎麼不打架?打得死去活來,造作極重的罪業,招來的是冤冤相報。

佛說迷悟,凡聖就在迷悟之間,一念覺悟了,就是佛菩薩,就是聖人。悟什麼?悟萬法平等,個個第一。諸位展開《華嚴經》,《華嚴經》自始至終有沒有第二的?找不到,個個第一。《楞嚴經》裡面,你們也讀過「二十五圓通章」,這二十五個菩薩也是個個第一,沒有說哪個第二。知道法法平等,個個第一,我們才能夠互相尊重。對於尊重別人的心,敬愛別人的心,自然就生起來了。這才能解決社會問題,才真正能夠帶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切眾生平等,都能夠過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看到現在社會上各個階層的領袖,把這些話都常常放在嘴裡,可是所作所為的,確實擾亂社會,破壞和平。所作所為跟他所想所說的完全相違背,這個原因在哪裡?說個老實一句話,沒受過教育。在現代這個時代,問題已經發展到極嚴重的階段,所謂是世界要毀滅了,基督教、天主教講的世界末日。末日在什麼時候?一九九九年,就是今年。我們也算是很幸運,遇到這個時候。這個大災難能不能化解?能。佛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佛把這個原理告訴我們,天災人禍是依報,正報是人心,只要斷惡修善,破迷開悟,這個災難就化解了。

我們彌陀村緣還沒有成熟,先建念佛堂,先建講堂。我在新加坡講經,到今年是十二年了,難得李木源居士熱心護持,莊嚴道場。現在諸位在居士林,你看看講堂,看看念佛堂,我們為什麼要這樣作法?為一切眾生消災免難。我們講經為誰講?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而講,為諸佛菩薩而講。我們為什麼念佛?決不為求自己,為這個世界一切眾生消災免難。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功德很小,為一切眾生功德就大了。佛法裡面講積功累德,不在事相上,在心上。你的心量大,什麼叫心量大?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這個心量就大;念念為自己,念念為我的家庭,為我小團體,為我小道場,這功德就小,這就是佛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什麼?正報是心,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心能轉境界,心能轉萬法。學佛從哪裡學?學佛菩薩的存心,學佛菩薩的知見,學佛菩薩的行誼。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心愿,人家是存的什麼心?發的什麼願?這是根本。根本正確了,沒有一樣不正。

《感應篇》這一篇文章,是從聖賢立心發願,一直落實到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古德所說,它的功用可以做為超凡入聖的階梯,轉禍為福的關鍵。在中國過去每一個朝代,依照這一篇修學的人很多,所感應的果報非常殊勝。彙編裡面所引用的這些公案因緣,我們現在講故事,奉行《感應篇》這些故事,他們得的善報,造作惡業的人所得的這些惡報,搜集的可以說是相當的豐富,我們看到了。而實際上,搜集這些篇公案因緣依舊很有限,而感應的事迹不勝枚舉。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都在我們的周圍環境之中,我們怎麼能不相信?怎麼能不依教奉行?印光大師以這個做為修學凈土的基礎,很有道理!一個人能真正奉行《感應篇》,念佛求生凈土,決定有把握;如果你所作所為,與《感應篇》所講的完全相反,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印祖一生極力提倡,是他高度的智慧,是他的大慈大悲。我們應當要知道,應當要尊重,應當要感恩,應當要依教奉行,這才是報答。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四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04

諸位同學,大家好!《太上感應篇》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社會上一般大眾都非常重視,依這個方法修學的人非常之多,得到的感應也不可思議。《感應篇彙編》就是搜集許許多多感應的事迹,績效非常的顯著。古人勸導我們,人心地要厚道。這一次我到澳洲,雖然時間只有四天,同修們還是不放過,要我將這四天的時間,將《了凡四訓》的大意,給大家做個介紹。

感應的道理,開宗明義就講得很清楚,《易經》上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存心厚道的一定有後福,存心刻薄的,縱然目前環境很興旺,但是不久也必定衰退。這個理論與事實,古今中外,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都能夠見到,而且非常明顯的見到。所以無論是個人,無論是家庭、社團,或者是國家,要知道興旺全在存心厚道,斷惡修善。古人講凡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應當將這篇文字廣泛的流通。我們應當效法印祖,印光大師在一生當中,全心全力的流通這一部書;另外就是《了凡四訓》、《安士全書》。

這三樣東西,它的流通量遠遠超過佛法的經論,印光法師這麼做是什麼用意?無非是挽救現前世間的劫難,這個劫難非常嚴重,我們要認識清楚。劫難從什麼造成的?人心、人行造成的,心行不善就造成劫難。佛家所說的「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我們環境,正報是人心、是行為。人心善,我們生活環境就善;人心不善,環境就變惡劣。所以說這本書一定要熟讀深思,勉勵奉行,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想想與《感應篇》的教訓相應不相應?相應的,我們可以想、可以說、可以做;不相應的就不可以。所以一定先要熟讀,要常常思惟裡面的義理,熟讀深思,努力奉行,你的前途無限的光明。

我自己學佛,我二十六歲接觸佛法,許多同修都知道,我沒有福報,也沒有壽命。我不只一個人給我看相算命,許許多多都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我家裡面好多代,都沒有過四十五歲的,所以我能接受。沒有福報,過去生中沒修福,幸虧還有一點善根,還有一點聰明智慧,能夠接受善法。當年朱鏡宙老居士,將《了凡四訓》、《感應篇》介紹給我,我讀了之後深受感動,知道自己的毛病,改過自新,學忍辱、學忍讓。現在還有這麼一點壽命,好象還有這麼一點福報,不是前生的,這一生所修的;實在講,得力於印祖的教誨。這三種書我都講過好幾遍,這一次同修們請我再講一遍,我說好,也正是時候。大家學佛功夫不得力,念佛不能得功夫成片,參禪不能得禪定,研教不能夠圓解,原因在哪裡?要把這個原因找到,消除這個因素,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功夫就得力。

尤其是現在世間,這個世界每一個地區災難頻繁,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我們要有警覺心。上一個月,有一位澳洲的同修,送了三大本《西方古老的預言》,我用了兩個星期讀完。我才真正明了,過去我們也看到一些,是節錄的本子,不完整,看不出東西;也是我們自己修養不夠。看到原文,看到全文,我們才曉得,西方諾查?丹瑪斯,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大預言家,而這個人實在上說,跟《了凡四訓》上所講的孔先生是同樣的人物。他對於未來社會的變化,治亂的狀況,推算得非常正確,但是沒有辦法化解;《了凡四訓》孔先生把袁了凡命運算得很準確,沒有辦法更改。袁了凡先生很幸運,遇到雲谷禪師,教給他命是自己造的,當然自己可以改,改造命運;他改成功了。在中國歷代,像了凡先生這樣的人,不計其數。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你就能夠改造命運、創造命運,前途一片光明。明白這個道理難,那不是容易事情,透徹了解方法也不是容易,所以一定要認真努力學習。

這個道理非常之深,我們在新加坡有機會長時間細說大經,這些道理都跟諸位說明白了。可是聽一遍、兩遍、三遍,你是不是真的就懂得?未必。一遍、兩遍、三遍聽說而已,你的信心都不能建立,何況了解?好在這部《華嚴經》分量大,我們眼前這種進度,我估計要講十五年。如果有這個緣份,十五年熏修下來,我相信開悟的人會很多,沒有這麼長的時間辦不到。不能在現場聽經,那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你聽錄音帶,看錄像帶,或者是從網路上來收看,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果然每天不間斷的熏習,要想建立信心,也得要三年五載的功夫,你才能做得到。

現代人跟古人不一樣,古人心是定的,古人心很厚道,現代人心刻薄、浮躁,沒有三年五載信心不能建立,有個十年、八年,你才真正能開解,真正能夠契入。我自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一生當中心地平靜,這一點比一般人要強一點。我沒有慾望,與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心地比較平靜,這個對於修學就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心不平,你心地浮躁,你慾望很多,要爭取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這是修道最大的障礙。這些東西只造罪業,你的功夫不得力,道理就在此地。一個人修行,一個人得福;一家人修行,一家人得福;一個地方區域修行,這一個地區免除一切災難。

新加坡這個地方不大,我們在此地講經,先後也有十二年了。為什麼在其它地區,同樣用十幾年功夫沒有效果,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一些效果,原因是新加坡的人教育跟其它地區教育不一樣,這個地方的人老實、守法,很規矩,所以聽了佛法之後,他認真思惟,他會去做。他覺得這是好的,他認真去做,做的人多了,就形成一個風氣。這麼一個小的國家、城市國家,能夠受到全世界人的尊敬,自然有它的道理,可見得道理還都歸結在教育。我聽別人告訴我,李光耀先生曾經講,他是受過英語教育,如果他要是受華語教育的話,新加坡的治理比現在要好很多倍。這是真實智慧,真正過來人。

華語的教育教人什麼,我們要明了。中國自夏、商、周三代以來,一直到清朝末年,教育宗旨沒有改變過。宗旨只是三樁事情:第一樁事情教你明白人與人的關係,你應該怎樣做人;第二教給你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第三個教你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你能夠通達明了,你就是聖人。佛家的教育也是這三樁事情,佛家不管是大小乘,不管是哪個宗派,教育的宗旨也是三條。第一條轉惡為善,在五乘佛法裡面是人天佛法,你不會墮三惡道;第二條轉迷為悟,你就能夠超越六道輪迴,超越三界之外,作羅漢、作辟支佛、作菩薩、作佛;第三個目標轉凡成聖,那就是超越十法界,《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如果我們對於教學綱領都抓不到,你學些什麼?

真正明白了,真正懂得,才知道知恩報恩;世間人不知道恩,他報什麼恩?知恩報恩,在大乘佛法裡面,二地菩薩必修的課程,諸位想想這個地位多高。二地菩薩總共修學八個科目,這是其中之一。念念不忘「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是根本;然後從這個地方發揚光大,孝順一切眾生,奉事一切眾生。《梵網經》裡面所講的,這是戒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是把報恩發揮到極至。我們今天與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接觸,不同的族群接觸,真誠的愛心,無條件無私的布施供養,有很多人感覺到奇怪來問我:法師,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我說我們這是《華嚴》教誨的落實。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的清凈法身,怎麼能不愛護?怎麼能不照顧?怎麼能不供養?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都知道這樣作法,天災人禍就沒有了,這就叫做佛法。

佛法在世間,真正懂得佛法的幾個人?我們所學到的教誨,必定要把它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的思想,變成我們的行為,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所以《感應篇》不能不學,不能不認真努力來修學。《彙編》搜集的公案,因緣故事非常豐富,不能一樁一樁的介紹,時間就會太長了。我在此地只是提醒同修們,要認真努力去讀誦受持,自求多福。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這還沒有講到本文,明天我們就可以講到本文。

你們從台灣來?來了多少人?十八個,一個小團,好。你們從遼寧來的,遼寧什麼地方?朝陽,好地方。崔居士認識嗎?認識。達拉斯這邊同修,悟本到達拉斯去,我看到了。我們在大連買了一棟房子。知道,有沒去看過?沒看過。大概跟這個樓差不多大,是七層,我們做韓瑛館長的紀念館。

太上感應篇﹝第五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05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的道理很深,感應的事迹很廣,古人對我們的勉勵很多,愛護備至。古書裡面教導我們,世出世間法,尤其是善法,信心是成就第一個因素。無論是希求在一生當中,得到幸福美滿的果報,或者是學佛,希望這一生當中能夠往生凈土,親近阿彌陀佛,也都在信心。尤其應當警覺到,佛在經上常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的壽命非常短促,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所以我們有一念信心,就是一念善根,念念信心就是念念善根成長,應當及時努力,決定不能夠等待。如果你以為還有明天、還有明年,這個樣子悠悠忽忽,一生往往就空過了,到臨命終時後悔莫及。所以要建立信心,要精勤努力。

佛法無論是哪個宗派,顯教、密教,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在世法裡頭,管子說過「喜氣迎人,親如兄弟」,這話說得有道理;「怒氣迎人,殘於兵戈」。佛家教導我們「笑面迎人」,佛家的道場第一個建築物是天王殿,天王殿當中供奉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的造像是布袋和尚的造像,這就是教給我們要養心、要修心,心要大,要能夠包容,要能夠寬恕,要懂得以歡喜對待一切眾生,對待一切人,這在佛法教學是頭一條。一個人的成就是在德行,德行就是真實學問、真實智慧的落實。孔子是個平民,普通的平民,沒有地位,沒有財富,他何以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釋迦牟尼佛雖然出生於王族,可是他舍掉了,地位財富全都舍盡,也過一個最普通平民的生活。他的成就是什麼?說實在話,就是一個清凈平等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

我們在這四十多年,將近五十年修學的過程當中,總結佛菩薩的教誨,拈出一個綱領;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不違背這個綱領,依教奉行,自然就有成就。我一生的修學,沒有一絲毫的隱瞞,都奉獻給大家。修心,頭一個要修真誠心,不要害怕人家用虛偽對待我們,我們要以真誠心待人。要了解他以虛假的心對待我是應當的,為什麼?他對於事實真相沒了解,他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同一個緣起,他不曉得虛空法界是一念自性所變現的,所以用不誠實的心待人接物,那是當然的。佛菩薩明白了,我們接受佛法將近五十年的熏陶,我們也明白了。明白之後,還要用虛偽的心對人,那是罪過;不明白沒有關係,明白就不可以了。

養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清凈心就是捨棄一切執著,放下是非人我,這些東西不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得清凈。養自己的平等心,離開一切妄想分別,離開一切是非高下,心就平等。清凈平等的心就是真誠心,就是覺悟的心,以這種心來看一切眾生,來看一切萬物,愛心自然就流露出來。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為我們舉出修行的綱領,五個字∣「清凈平等覺」,凈宗的法門,就在清凈平等上下功夫,清凈平等就覺了。覺就是真誠,覺就是慈悲,這是養心。時時刻刻念念關懷一切眾生,尤其是關懷苦難的眾生。

苦難的範圍很深很廣,今天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他也在苦難,這是世間一般人疏忽的。他苦難在哪裡?死了以後就墮三途,他怎麼不苦?他怎麼不遭難?這些人迷在五欲六塵之中,不能自覺。他學佛,實在講,他那種學佛是消遣佛法,玩弄佛法,對於佛法一無所知。聽經、研教,他沒有緣份,他的緣份在世間歡樂場中,世間人看這個人生活好幸福,多少人羨慕,全都錯了。他那種歡樂的日子能過幾天?過完之後,淪落到三途惡道。這一樁事情佛菩薩看得清楚,這是苦難眾生。所以苦難眾生,不見得是我們現前衣食缺乏,那是苦難,那是很明顯你看到的;大富大貴不知道學佛,不懂得修心,轉眼之間墮三途,這種苦難你沒見到,是我們大家所忽略掉。往往現在貧窮下賤,他一天到晚知道念佛,我們眼光睜開來看看,他再過幾年,他就往生極樂世界作佛、作菩薩,他沒有苦難。可是世間人顛倒,他只看眼前,他沒有往深處看。我們要不學佛,沒有這些年的修養,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哪裡會想到這些事情?

世出世間聖賢、諸佛菩薩,就是一顆慈悲心,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就是這個心,再以善巧方便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那就是教化眾生。落實在生活是自行,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是化他,自行化他就本著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心,他成就聖賢的事業,超凡入聖。所以事親他能夠盡孝,接物他能夠存仁,仁民愛物。遇到善,他生歡喜心,成人之美;遇到惡,他能夠忍受。你仔細去觀察,那些人一念真誠,一團和氣,所以他的福德不可稱量。諸位從世尊、從孔子,你就能夠看得出來;夫子一生,處世待人「溫良恭儉讓」。我們讀書修行,這兩位大德是我們的楷模。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師道;換句話說,孔子、釋迦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是我們最好的模範。這兩個人用現代的話說,都是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世間人尊稱他們社會教育家。我們為聖賢的弟子,應當向他們學習,應當效法。印光大師特別介紹這本書,讓我們有一個下手之處,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最初方便。我們現在看本文,第一句: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開頭有四句,接著說: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四句是《感應篇》的總綱,全文實在上說,就是這四句話的批註,這四句話詳細的說明。四句,前面兩句是主,後面兩句是陪襯。這兩句話諸位要參透了,你就能夠趨吉避凶,你就能夠成聖成賢,你就能夠作佛作祖。禍福從哪裡來?自作自受,自己造的,這是感應的根本原理。佛法所說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不就是這兩句話嗎?迷悟是能召,苦樂是所召;智跟樂是福,迷苦是禍。這是一篇主要的宗旨,總說聖賢人的存心。我們要想祈福避禍,能做得到嗎?求佛菩薩、神明保佑,求佛菩薩、神明赦免我們的罪過,這都是迷信,這不合感應的原理。諸位如果把這兩句參透了,你不會再去祈求神明保佑,知道那是迷信。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造的,自己修善,自己回頭,就得福;自己造惡,不能回頭,那就得禍,與別人不相干。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這是真理。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講「佛不度眾生」,佛說的老實話。眾生怎麼得度?眾生是自己覺悟,自己得度的。你自悟、自修、自度,佛陀說的真話。自悟、自修、自度,豈不是「惟人自召」嗎?你墮落到三途,墮落到地獄,也不是別人干涉你的,是你自己造作惡業招來的惡報,怎麼能怪人?佛菩薩對我們,佛菩薩雖然非常慈悲,不能給我們添一點福,也不能代我們受一些罪,免除我們一點罪,那是辦不到的。佛菩薩要這樣說法,我們就不相信他了。佛菩薩教導我們,你今天享福,福從哪裡來的?你今天受罪,罪從哪裡來的?他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白,道理給我們講清楚,讓我們覺悟了,我們不再造惡業,禍就遠離,我們努力行善,福就現前,這是佛菩薩真實教誨。我們聽了、我們看了,合情合理合法,欣然接受,自求多福。個人如此,家庭也如此,社會、國家、世界無不如是,希望我們大家自己珍重。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六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06

昨天講到《感應篇》的第一句: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這一句話是說明感應道交的原理,文字雖然簡單,道理非常深刻,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所謂是心電感應。心是真的,電是比喻,比喻總不能比喻到恰到好處,只能比喻彷彿。因為在世間物理的現象,似乎是電的速度最快,跟光速度相等。而心感應的速度,比光、比電不知道要快多少,簡直是不能比。電波的速度,一秒鐘才三十萬公里,心裏面念頭的速度,念頭才生就遍虛空法界,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多次跟諸位報告過的。這是說感應的原理。

《彙編》裡面內容非常豐富,舉出許許多多的公案故事來做證明。其實這些例證是舉不盡的,只要我們冷靜觀察,我們一生當中,自己跟周邊的環境,就能夠體驗到感應是真實的現象,西方人所謂是真理。《彙編》裡面第五段,舉唐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段話,這一段話說得很好,在《壇經》裡面,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這一句是總說,跟此地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一個意思。方寸就是我們的念頭,心裏面起心動念就感得吉凶禍福,小的果報叫吉凶,大的就稱為禍福。佛在經上說,吉凶、禍福皆由心造;又說,罪福這兩樁事情,苦樂這兩種果報,都是「身語意」三業造作所招感的。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那才真正說得上自求多福。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自己的煩惱妄想造作,決定招感凶禍。

我們要想消除這個世間天災人禍,能不能辦得到?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以辦得到。用什麼方法?教學。我這一次在澳洲,昆士蘭多元文化局的局長來看我,談到種族融合,宗教的融合,大家能夠放棄自己的成見,互相尊重,和睦相處,怎樣才能夠落實?因為他在澳洲主管這些事務。我給他說了一句話:教育。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建立一個政權,建立一個國家,統治人民,用什麼方法?教學為先。今天要想達到社會和諧,世界和平,除了教學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教學的內容是什麼?就是感應的道理。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明白,我們起心動念自然就收斂。

努力行善,善的標準是什麼?十善業道。人人都能奉行十善業道,天災人禍自然就沒有了,不會發生。佛在經上講,如果我們的妄想念頭,隨著瞋恚,隨著嫉妒、邪淫,地獄的現象就會現前。地獄從哪兒來的?你要明了。要是隨順慳貪,貪而無厭,自己有的捨不得布施,造的是餓鬼業,六道裡面鬼道境界就現前。如果隨順愚痴,什麼叫愚痴?世出世間法沒有能力辨別真假,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甚至於善惡利害都顛倒,這是愚痴,愚痴是畜生的行業。所以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我們今天冷靜觀察,這個社會上廣大的群眾,誰沒有貪瞋痴?不但有,貪瞋痴還不斷的在增長。增長的速度,叫人可怕!貪瞋痴念頭、行為增長,就是三惡道快速的形成了,我們不必墮六道裡面的惡道,恐怕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就變成地獄、餓鬼、畜生,你說這個多可怕?

今天有一些覺悟的人,志士仁人,想挽救這個社會。印光大師給我們帶頭,給我們莫大的啟示,告訴我們救這個急難,儒家的道理來不及,佛家的大道理也來不及了,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訓》跟《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來救苦救難。一切惡業當中,殺業最重、淫業最重,所以《安士全書》對於這兩種,用特別的篇幅來說明,提醒我們注意,這兩種是根本的大罪,是凶禍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運,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末後他有「西歸直指」,勸導我們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三惡道的業因,我們明白了,還有三善道。

三善道裡面阿修羅,雖然能夠行善,心行與十善業道相應,但是傲慢的習氣太重,脾氣太大,好勝心太強,墮修羅道。能夠堅持五戒十善,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遵守這個原則,這才能得人身。如果再能把十善業道向上提升,做得非常圓滿,那是天道。可見得佛法教學,第一個目標教導人斷惡修善,目的就是保證我們來生不墮惡道,還能夠得人天福報,但是沒有能超越三界六道輪迴。更聰明一些的人知道,三善道不是辦法,沒有能夠根本解決,再向上提升,超越三界了。像阿羅漢,阿羅漢知道人我事實真相,像《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放棄對我的執著,也就是佛法裡面常講的無我。也就是有我,你就有六道輪迴,無我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超越六道輪迴,這證阿羅漢果。

如果他了解宇宙之間這些現象,緣起性空。這現象從哪兒來的?六道從哪兒來?十法界從哪兒來?這一些現象是同一個緣起。明白這個道理,連極其微細的執著也捨棄掉,知道執著是錯誤,這個境界比阿羅漢高了,能證辟支佛果。覺悟人空,又能夠發心幫助一切眾生,教導一切眾生,學習六度,那就是菩薩業。如果是以真誠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自行化他,這就是佛的業,佛所作所為的。這些話都是講正報,佛是人作的,菩薩也是人作的,只要你一念回心就超凡入聖,我們為什麼不努力,為什麼不認真去學習?學習佛菩薩大吉大利,無邊的福報。所以吉凶、禍福,「無門」就是沒有一定,沒有定法,都在人心一念之間。凡人只知道一念善惡,不曉得善惡裡面還有這麼多的差別,佛法給我們講得透徹、講得明了。

我們的正報轉了,依報就隨著轉,依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的生活環境,再看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生活環境,所謂香台寶樹、清凈莊嚴,從哪裡來的?都是從真誠慈悲,平等教化眾生,所感召變現出來的。我們今天居住這個地球,地球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大家都看到,大家都聽到,多少人在說地球病了,病得非常嚴重,處處都是天災人禍。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從貪瞋痴變現出來的。貪心重,貪心是水,水災就現前;瞋恚心重,火災就現前;愚痴是風災;心地不平是地震。我們現在社會大眾,是什麼樣的心態?感召著這些天災人禍。

天災人禍是可以消除的,可以化解的,科學技術辦不到。這些事情我常說,政治辦不到,軍事武力也辦不到,經濟也辦不到,科學技術都辦不到,在人心,轉變人心,唯有聖賢的教學,聖賢的教學是平等的教學。我接觸許許多多世界宗教領袖,我跟他們交談,現在大家都意識到這個世間災難太可怕了,所以都希求我們如何能夠和平,和睦相處,能夠互相合作。這個意識非常之好,在佛法講始覺,開始覺悟了,好現象。我們的願望要能夠落實,要教育。我跟他們大家講,現在宗教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是我們只有「宗」,沒有「教」,大家想想對不對?這是我在雪梨,世界宗教和平會議裡面所說的。

我們有宗,更要重視教育。宗教,教是教育。怎樣教導你們的信徒,發揮平等的大愛,天主教、基督教裡面講的上帝愛世人。你們想想這句話,「上帝愛世人」,並不是說,上帝愛他的信徒,信仰上帝的人上帝愛他,不信仰上帝,上帝還愛他,因為他是人;它愛的是世人,並沒有說有差別在裡面。佛家講真慈平等,愛護一切眾生,以真誠的愛心,無私的布施,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附帶條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學習到了,學到了要做到。學了做不到,那有什麼用處?你招來的還是災難。學了之後,立刻要落實,要做到。

我們今天訪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們以真誠的愛心,無私的供養,熱情的幫助,我們得到的迴響,就證明佛菩薩所說,證明「太上」所講,「惟人自召」;我們招感的,是許許多多的眾生也對我們熱愛。從這一點點,我們就能深深體會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要靠世界這些宗教家們熱心來教導,發揮大愛,這才能解決眼前的災禍。這個意思,我們要深深去體會。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七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07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感應篇》的前面兩句: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在《彙編》裡面,所舉歷代的這些公案事證,不勝枚舉,每一條都應當熟讀深思。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一條一條的介紹,只能夠選擇幾條,將重點跟大家說清楚。佛在大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知佛見,『惟人自召』也就是這個意思。古德跟我們說,凡人妄想太多,這許許多多的妄想可以分為三類:過去妄想、現在妄想跟未來妄想。常常想到過去,過去的榮辱,過去跟一些人所結的恩怨,悲歡離合,這一類的都是屬於過去妄想。尤其是年歲大的人,總是想到他少壯時候的那些故事,跟年輕人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永遠重複不完,老故事,這是屬於過去妄想。還有一些事情在眼前,或是應該做的,或是不應該做的,往往是猶豫不決,這一類是屬於現在的妄想。第三類是想將來,將來的事情,實在講未可預料。有許多不可能的事情他也想得到,或是財富,或是地位,或是權勢,這一類是屬於未來的妄想。這三大類的妄想無量無邊,念念它不中斷,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妄念。這些妄念我們不能小看,以為這些妄念無關緊要,那你就錯了。一個妄念就是一個業因,業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善念則有善報,惡念一定感到惡報,善惡果報,絲毫不爽,這就是這一篇文章裡面講的吉凶禍福的根源。世出世間的聖賢常常教導我們,我們要能記住,要能深思,要能力行。

《彙編》裡面舉了一個故事,這段故事在《了凡四訓》裡頭也有。宋朝時候有一個衛仲達,這個人的一段故事傳得很廣,不但在當時知道的人很多,由於書本上的記載,後世人知道也多。他當年在翰林院任職,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了。這個事情,現在人聽起來似乎是神話,很難叫人相信,其實這個事情是真的。我在小時候遇到一樁事情,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們家鄉是一個很小的城市,但是這個城市是古城,漢朝時候建立的,到現在已經有二千年的歷史。我小的時候有一個短時間,我們是住在鄉下,距離城裡有二十五里路,那個時候進城是走路,大概要走兩個多小時,所以也不算太遠。我住在我外婆家裡,我外婆家隔壁,大概是隔兩戶人家,有一個人生病病重,病很重要說話,他說城隍要拉他去當差;人家問他當什麼差?去挑東西。他說為什麼要挑東西?城隍老爺要搬家,抓很多人去作挑夫,要抓他。那怎麼辦?你們可以給我燒紙錢,我去僱人,那我就不要去了。所以家裡人就給他燒紙的馬、紙人,燒紙錢燒了很多,以後大概他就僱人,他病就好了,回來了。

我們大家聽了都覺得很奇怪,城隍爺要搬家?三天之後城隍廟被軍隊佔領,軍隊拿城隍廟當營房,裡面一些神像都被毀壞,這才恍然大悟。城隍廟被軍隊佔領,城隍老爺三天前就搬家,就搬走,這是我們親眼看見的事實。所以「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你信有,不信還是有。現在人不讀聖賢書,不相信忠實的勸導,我親眼看到的事情很多,我對於古人記載的這些典籍,我都深信不疑。神話這些小說,像《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這一類的,絕大多數是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衛仲達被閻羅王抓去了,抓去之後判官就調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惡,結果他造的那些惡的案件堆積如山,一大堆;造的惡,惡是堆積如山。善,只有一卷;換句話說,他一生造的善只有一樁事情。他看了這個情形之後,他就對判官講,他說:我還不到四十歲,我造的惡哪有這麼多?判官就告訴他:這些事造作是你起心動念,你起一個惡念,陰曹地府里就有一個檔案存在那裡,並不等待你造,你造作,你的罪就更重更深;起一個惡念,你就留了一個檔案。他就問,他說:我那一個善的念頭,那是什麼?在這之前善惡比較,惡念那麼多,閻王就很生氣,就非常生氣。然後閻王說,拿秤來秤一秤;天平上一等,他那麼多的過失反而輕,他這一卷善事反而重,閻羅王就歡喜了。他就問閻王,他說:我那一件善事,到底是什麼善事?他說在那個時候,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可以不必做的,勞民傷財。他上了一個奏摺,勸皇帝不要做,他是真心,真心上這個奏摺。他說:皇帝沒有聽。皇帝如果聽了,你的福報就大了。沒聽,是你真心,你有這個念頭,這一件善事把你許許多多的惡事都壓下去了。這一個公案,很值得我們反省。閻王告訴他,他說:因為你造的惡太多,你的前程有了障礙。本來命中他作宰相,拜相,他說:拜相你已經沒有份。後來他的官做到吏部尚書,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主管民政的部長,一般講內政部長,做到這個地位,這是降了一級。

善惡的造作,我們常講三業,我們從早到晚,身語意都在造業。身體的動作,口裡面的言語,心裡頭的念頭,與十善相應的是善,與十善相違背的就是惡。這是大的標準,細行那就不勝枚舉。在佛法裡面,戒律威儀說實在講,現在沒有人能做到了。明朝時候,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極力提倡《沙彌律儀》,這已經把善的標準降低了。我們能夠把《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做到,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可是到了今天,物質生活的水平上升,道德的觀念墮落,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也都做不到了。所以弘一法師,諸位都知道,他一生奉持五戒十善,對人自稱出家優婆塞,這個人有德行,一生為人端正,要做到名副其實。比丘是假比丘,不是真的,做不到,所以做個出家的居士還能做到。受持五戒十善,這名實相符。

其實用出家優婆塞,不是弘一大師開始。我們在書本裡面看到,用這個名分的是蕅益大師的學生,蕅益大師的徒弟成時。蕅益大師修行也是非常認真,他受了三壇大戒之後,把比丘戒退掉。為什麼退掉比丘戒?比丘戒確實做不到。而且比丘戒的承傳不如法,就是不可能得比丘戒。所以蕅益大師講,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到明朝末年,怎麼可能得比丘戒?這有名無實。所以受了之後退戒,自己一生奉持菩薩戒、沙彌戒,他自己稱菩薩戒沙彌,這個能做到的。老師稱沙彌,學生就不敢稱沙彌,他的徒弟成時就自稱出家優婆塞。所以稱出家優婆塞,我看到書本裡頭成時是第一個;在晚近,看到弘一大師也是用這個稱呼,名實相符。

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修行,能夠真正把五戒十善做到,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就決定得生。可是想生凈土的人很多,為什麼去不了?去不了,當然你有障礙。障礙是什麼?世緣沒放下,這一條很重要!凡是真正求往生的人,要一切放下,決定不沾染。我們在這個世間,如果自己有緣份,能替社會、能替大眾做一點好事,盡量去做,廣結善緣,在佛法裡面廣結法緣。近代虛雲老和尚,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老和尚用他的法緣,用他的影響力,到處建立道場,幫助年輕出家修行人,道場建立之後就交掉了,從來不過問。這是修大福報,我們應當學習。

我們的影響力比不上老和尚,影響力薄弱,我們勸導許許多多有能力的同修發心,建小型道場。凈宗學會,現在全世界也有五、六十個凈宗學會,每一個凈宗學會都獨立的。我們用影響力促成,成就之後要不要過問?不過問。如果你還想過問,你還有牽掛,不能往生。徹底放下,身心世界一塵不染,我們往生有把握,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能不能往生,還在乎你自己,不在外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決不能沾染,佛在經上講得好,「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就離不開地獄,你怎麼能往生?這要真正記住,不可以貪著。所以一生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歡喜,什麼都好,每天吃飽穿得暖,一心向道。我一生就做一樁事情,講經說法,弘法利生,其它的一概不問。我一生沒有道場,一生也沒有徒眾,過去出家是館長收的,不是我收的;起的法名都是館長起的,不是我起的,希望大家好好的修學。我現在這麼大的年歲,古人講該死的時候;「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還有什麼好留戀的?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到老的時候還管,那就大錯特錯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活一天為佛菩薩工作一天。

今年下半年,我們培訓班第五屆可能會開辦,楊厝港這個地方校舍拿下來之後,人數可能會增加。我就想到第五屆教學,你們現在這些同學們都當老師,一個老師教兩個學生,好!我們這個制度很特殊,一個人教兩個學生,所以你們現在要做充分的準備。準備《實用講演術》跟《內典講座之研究》,這兩個科目要認真去研究。將來每一個同學帶兩個學生,頂多帶三個學生。我們的教學方法非常特殊,結業的時候我來驗收。學生練習講經,你們這一套都可以傳授給他,至於選什麼樣的經論教材,可以斟酌。你們在這一段時期多想一想,用《無量壽經》也可以,用《彌陀經》也可以,甚至於短一點像《八大人覺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我們現在都有資料,資料非常多有幾十種,你們想用哪一種,都可以事先做準備。很多東西現在都有文字的部分,這是非常好的參考資料。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八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0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二句: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開端這四句是全篇的總綱,向下的文字,都是這四句的詳細說明。總綱的前面兩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是講感應的原理;接著這兩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說明報應的事實真相。四句當中,有理有事。虛空法界依正莊嚴,是一個大的感應果報;一個世界,一個社會,是一個小型的因果報應;說到一個人、一個家庭,這是最小的業因果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也離不開這個原理;《華嚴經》講「五周因果」,《法華經》講「一乘因果」。由此可知,世出世法就是一個明顯的因緣果報,所以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昨天我們讀到宋朝衛仲達的故事,實際上是舉他來做例子。哪一個人、哪一個眾生不如是?我們一生所造的罪業,無量無邊。特別是現代人,古時候人也造業,就拿衛仲達來說,他造的業,惡業太多,可是比起我們現在的人,他還造得少。現在人所造的惡業,比他至少要加上百倍、千倍都不止。什麼原因?古時候人,從小接受過聖賢的教育。所以衛仲達所造的一切惡業是念頭,惡念,沒有成為行為;惡的念頭有,惡的事情不敢做。為什麼不敢做?聖賢人的教誨。現在人不但有惡念,他敢造。罪業最大的是不孝父母,侮辱三寶。這個事情,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做?我們一生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自己想想,能對得起父母嗎?能對得起三寶嗎?這個罪業就不得了,何況其它。《無量壽經》上講得好,「先人無知」;換句話說,也不能太責備他,這是仁人君子之心,可以原諒一些造作罪業的人,可是鬼神不會原諒你。佛菩薩能原諒你,鬼神不會原諒你。「善惡到頭終有報」,所謂是「只爭來早與來遲」。

果報這樁事情,理很深,事非常複雜。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眼前那要真實的智慧,你才能看得出來,凡夫怎麼能看到眼前?人家存心做事,你要看他究竟,然後你才真正懂得,果報「如影隨形」。佛家講果報有三種,第一種是「現報」。凡是果報都有因、都有緣,因緣果報。因是過去生中所造的,緣是現前的,現在所遇到的機緣,把你阿賴耶識裡面這些業因又牽引出來了,於是變成現前的果報。善的果報一定有善的種子,種子是因,遇到善緣。善緣,緣有兩種,叫增上緣,有順境的增上緣,有逆境的增上緣。順、逆增上緣都有很好的果報,那是什麼?你的因好,阿賴耶識裡頭有善的種子、善的因。如果阿賴耶識裡頭是惡的種子、惡的因,遇到善緣也會變成惡事,也會有惡的果報現前。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只要稍稍冷靜觀察,你就很清楚、很明白。

我一生所遭遇的,諸位同修跟我很多年,你都看得很清楚。我遇的這些緣,有善、有惡。善的緣,遇到幾位好老師,方東美先生接引我入佛門,章嘉大師給我奠定根基,李炳南老居士成就了我,這是善因善緣。以後我在弘法過程當中,我自己出家的道場不能容納我,我被趕出來,惡緣。想想後來的果報好不好?果報好。我要不被趕出來,我這一生不能成就。為什麼原因?成就要在講台上千錘百鍊,我那個道場縱然對我再好,不肯讓我講經,沒有講台的機會。所以惡緣後來的果報,好!我以後遇到韓館長,韓館長這一生當中,三十年來幫助我、成就我,給我講經的機會。道場管理的權,她完全拿去了,有很多人跟我講,出家、在家,韓館長奪權。我笑笑,有人管事不是更好嗎?我就不操心了。所以一般人看到,這是逆緣,怎麼會遇到這麼一個人?在我講的時候,對我講是善緣,她成就了我。她什麼都要,我什麼都給她,我的貪瞋痴斷掉了。所以,你善的因遇到惡的緣,果報還是善的。我有今天的成就,別人說她不好,我感她的大恩大德,這是世間一般凡夫見不到的。

道場建立之後,用她的名義。她往生之後,這個道場的產權她的兒子繼承了,我們沒法子,不得不離開,全部離開了,這個果報好不好?好。我非常感激高貴民,為什麼?如果高貴民繼續像他母親那樣護持我,你們想想看,我這麼大的年歲,相當辛苦。館長往生之後,我的時間分配是美國三個月,台灣三個月,澳洲三個月,新加坡三個月,我是這麼分配的;相當苦,這麼大地區來回跑。他全部接收過去了,我們統統離開了,所以我台灣可以不去了,美國也可以不去了,不要受那麼多辛苦,我心定在新加坡了。所以能夠講這部大經,我怎麼不感激他?我不需要那麼勞碌奔波,不需要再操這個心,完全定下來了。在此地,我作客,不作主,此地的主人李木源居士。樣樣不操心,專心教學,專心講經,還是我的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所有一切供養紅包,我看都不看,全部拿到彌陀村去,一分錢都不沾,你說這個多自在!我怎麼不感激高貴民?業因果報,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得清楚,才能明白。

最重要的是你的存心,心是因,外面是緣。你的心好、因好,遇到惡緣,後來結果還是好的。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必定有惡報,這個道理,這本書上顯示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報有現報,現報是你的因強,緣也殊勝。第二種叫「生報」,生報是這一生沒有見到果報,來生,果報在來生。我們在這個世間,也看到許許多多這一類的事情,有善報、有惡報,似乎不是這一生的因,這個人是善人、好人,但是他的果報不好,生活貧困。這個人是個惡人,發大財,大富大貴,這個我們知道,他富貴的因是前生種的,在這一生成熟了;這一生所造的罪業,來生再受果報,果報通三世。還有一種叫「後報」,第三世以後,不定什麼時候,有的時候是隔很多世,因緣遇會的時候,果報還是會現前。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起心動念要純,心地要厚。心地厚,這個人決定有後福;心地薄的人,決定有凶災。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懂得。批註裡頭有一段說,「造作善善惡惡,報應如影隨形」。「如影隨形」是比喻,形是我們身體,身體在陽光之下有個影子,影決定隨著你的身形不離,說明報應就像這樣。所以千萬不要誤會,造惡沒有看到惡的果報,於是乎信心就失掉了。古人講,造作罪惡的人現在沒有受惡報,是他前世的福報沒有享盡,他所享的是前世的福報;前世福報享盡了,惡貫滿盈,他的果報就現前。同樣一個道理,心善、行善,而沒有看到他福報現前,甚至於看到他自己本身、他的家庭,還遇到很多的凶災,很多人看到這個現象,對於因果報應的事不相信了。他不曉得,今天所受的這些凶災,是過去生中惡報的余報,等到這個惡報余報受盡了,福就現前,所謂是「善果圓成」。善心善行絕不衰退,無論在什麼逆境逆緣之下,你的信心堅定,你的善行不會退轉,這個人真正有福。

我們過去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李炳南老居士教我們讀陳弘謀編的《五種遺規》,《五種遺規》裡面有一篇陳希夷的「心相篇」,老師特別注重,叫我們要好好的去讀,細讀深思,努力的奉行、改過。真正修行人,天天檢點自己的過失,你每天能把過失發現,這在佛家講開悟,你開悟了。你每天把這些過失改過來,這叫真正修行,這是真實的功夫,後福無量無邊。改過一定從心地上改,心是根,禍福之根。一個善念是福之根,一個惡念是禍之根,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從前在家裡面有父母教,上學有老師教,實在說我們現在這一代,眾生很不幸沒有人教了。我這個年歲還沾到一點邊緣,小時候父母教,上學的時候老師教,沾到一點邊緣;到台灣我還沾到一點師承的邊緣,這真是萬幸,佛法裡頭常講「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親近的老師,一般人親近的人很多,方東美先生的學生很多,章嘉大師的徒眾也很多,李炳老的學生也很多,成就為什麼不一樣?我曾經跟諸位說過,好學。你能夠好學,你遇到這些善知識,你就有成就;你自己不好學,遇到也空過了。好學是自己的因,遇到這些大善知識,這是緣,善緣。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因行,自己沒有深厚的因行,這個因行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累積、所修成的,不是這一生。所以我們看到,好的老師學生很多,真正有成就的不多,道理在此地。緣相同,因不相同,果報就不一樣。

我們了解這個道理,明白事實真相,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修學。今天諸位都曉得,世間會有災難,不僅是東西方古老的預言這麼說,我們能看得出來。從什麼地方看出來?人心。中國古書裡頭說得很多,人心厚道、老成,社會安定,人民有福。如果世人都充滿了猜疑、猜忌、貪瞋痴慢、是非人我,這個社會不安定,這個世界不太平。要挽救這個劫難,實在講《了凡四訓》跟《感應篇》這兩部東西,很有效果。我們每天讀誦受持,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求生凈土,你就決定能作佛。所以同修們要求我講這兩樣東西,我也很歡喜。這兩樣東西,在現代講最契時機,佛家講契機契理,最契時機。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第九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09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讀了《感應篇》前面四句的總綱,就正如司馬光所說的,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這是真正明了感應之道才能夠說得出來。佛告訴我們,父子的關係、兄弟的關係,乃至於人與一切人的關係,總不外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不是這四種緣份,縱然相遇也不相識,我們所謂是陌生人。在這一生當中,只要與自己發生關係,必定是過去生中有這四種業緣。業緣裡面有善、有惡,我們明白、懂得了,一定要曉得斷惡修善。欠人債一定要還,別人欺騙我、侵犯我、掠奪我,都要做還債想,你這心裡頭多麼舒坦、多麼自在。他騙我,偷盜我,掠奪我,他為什麼不去欺騙別人?不去掠奪別人?別人過去生中跟他沒有這個緣。換句話說,我們在過去生中曾經偷過他、曾經盜過他,曾經掠奪過他,今天遇到了,因緣相遇,還是用這些方法他拿回去,正好我們還債。

所以我們是歡歡喜喜與一切眾生結善緣,不結惡緣,縱遇到惡緣,絕不放在心裡。古人講「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有愛心的人,有慈悲心的人,他一生一世絕對沒有一個冤家對頭。這話怎麼說?冤家對頭當然有,他心裡頭確實沒有,心地清凈慈悲,縱然是冤家對頭他也是真誠的愛護他。見到人有困難的時候,決定熱心的幫助他,沒有嫌棄。這樣做人,後福就大,縱然我們前一生沒有修福,福很薄,如果一生能夠相信感應的道理,依教奉行,你做得很認真、做得很努力,在這一生當中福報就現前。

我的一生,同修們都很清楚,前世修慧不修福,所以有一點慧,沒有福。物質生活非常困難,我過過很長的苦日子,別人受不了的,我都經歷過。可是隨著年齡,年齡愈長,好象福報也增長了,這不是前世修的,這一世修的,這是諸位都親眼看到。晚年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順心、都很自在,這是我給大家作證轉,佛家講的三轉法輪,我給大家做證明。只要認真斷惡修善,只要以真誠、清凈、平等的愛心對一切眾生,不分冤親一律平等,我沒有求福報,福報自然現前,沒有求壽命,壽命自然延長。這些是不是我希求的?不是的,我並不想長住這個世間。一切遵從佛菩薩的教誨,隨緣度日,佛門裡面,諺語所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生命還在世間一天,就為佛法、為眾生做一天好事。我不希求福報,我也不希求名位,也不希求長壽,一無所求,這個日子怎麼會不自在?一些好心的人,對我的生活很關懷,常常來問候,我就隨緣。所以一定要深明報應的理論與事實真相。

下面是第三小段經文,在全文裡面屬於第二大段。第二大段裡面所講的是天神鑒察世間,前面這一句是總說: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天地』,天地有天神、有鬼神。天神、鬼神裡面有這麼一類,專門做調查工作;『司過之神』,就是做鑒察工作的這些人,他們常常在世間觀察。諸位要知道,天神跟鬼神,佛在經上講都有五通,他這五通是報得;除了漏盡通他沒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他們統統都具足。地神通的力量比不上天神,當然天神這個能力又比不上修行證果之人,但是對我們世間人來說,他那個能力足夠了;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都有檔案記載,死了以後必定受審判。審判的事情,往後我們在這本書裡面會講得很多。我們的造作,不但是行為,行為就很嚴重,起心動念都是造作。明白這些事實真相,我們畏心就起來了,畏心是恐怖惡報。你起惡念,做惡事,將來惡報決定逃不過,所謂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這個道理與事實,現代人知道少了。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你跟他講,他說這是迷信,他說這是神話,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果報現前,後悔莫及。他不能相信,這是疑,貪瞋痴慢疑這是重大的煩惱,障礙你的智慧,使你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華嚴經》上講,每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就有兩個鬼神跟著你,一生不會離開你,這兩個神在肩膀上,我們自己不能覺察,人家也看不見;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這兩個天人,也是算天神,他一生鑒察我們,日夜都不離,我們人見不到他。這兩個神,佛經上也有別名,叫他做善惡童子;一個神看你一生行善,另外一個神看你一生造惡。你能逃得掉嗎?沒有辦法避免。這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的,大乘經上講善惡二部童子,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同生、同名。

我們學佛,信佛太難了。我曾經跟諸位報告過,我出家,出家兩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後,到台中去看李老師。李老師一見面,就指著我:你要信佛。我也愣住了!我學佛七年出家,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我講經教學是出家那一天開始。已經講了兩年經,李老師一見面的時候,指著我叫我「信佛」;然後跟我解釋,有很多出家人到老死,七、八十歲還不信佛。這我才明了什麼叫信佛?佛所有的教誨,你能夠理解,你能夠奉行,叫信佛;你不明白這些道理,你沒有做到,不信!我們這才明了,真的多少人一生穿著這一套衣服,住在寺廟裡面,不信佛,沒有真正依教奉行。出家人如是,在家人亦如是。

信裡面決定有願、有行,如果沒有願、沒有行,那不叫信。信裡面必定具足解、行、證,信解行證。解是對於佛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明了通達,行是要把它落實,證就是契入,你才得真實受用,佛法裡面講得真實的利益。所以佛的言語,正如世尊在《金剛經》裡面所說,「真語者」,真是決定不假;「實語者」,實是決定不虛;「如語者」,決定與事實相應,不增不減,叫如語;「不誑語者」,決定不欺騙眾生;「不異語者」,決定不說模稜兩可的話、似是而非的話,佛不說,佛說的話是非常肯定。佛給我們講,我們一個人一生,這兩個天人,善惡童子日夜跟隨,一分一秒鐘都沒有離開過。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你常常能想到,善惡二部童子在我身邊,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怎麼能不謹慎?佛這個話決定不是假話,決定不是欺誑我們的話。

眾生無始劫來,累積的煩惱習氣非常深重。在古時候父母教導、老師教導、朋友勸導,所以有很好的修學環境,我們的惡業少,善業比較多。現在我們的處境不一樣,舊的文化、舊的傳統,現在人不要了,不相信了,所以父母也不會教你,老師也不理會這些,於是我們這一生當中隨順煩惱、隨順習氣,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他怎麼會不墮落?怎麼會不受天地鬼神的懲罰?個人如此,家庭如此,世界也如此。諸位看看現在一些書店出版的這些預言很多,我是很少逛書店,許多同修買來給我看,我現在也不要看了。說是一九九九年、兩千年是世界末日,世間人造作罪業太多了,上帝發脾氣要懲罰世人,這個講法也符合感應的道理。為什麼世間人都造惡?沒人教。為什麼沒人教?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不降生在世間教導我們?世間人不肯接受,所以才有這個大劫難。昨天有一個居士來看我,問我這個劫難能不能避免?我說老實話,很難避免。避免的理論方法決定是有,但是沒法子落實。誰能夠改過自新?誰能夠放棄自己的利益,為社會、為眾生服務?如果不肯放棄自私自利,依舊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這個劫難就沒有法子避免。

所以懂得這個事實真相,「天地有司過之神」,我們只介紹了兩位,《華嚴經》上講的同生、同名兩位,除這兩位之外,天地鬼神鑒察世間,記錄人的善惡,這一類的鬼神,數量不計其數;各種宗教裡面都講,都有記載。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瞞得過誰?一定要自己懂得,自己克服自己的煩惱,克服自己的習氣,改過自新,努力修善。我們不求這一生的果報,求來生,來生有大福報,來生必定向上提升,我們提升的目標都在極樂世界。想想我們自己存心,我們自己言語,處事待人接物,夠不夠資格到極樂世界去?然後就曉得,我們念佛往生有沒有把握?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十點鐘我們開始講《地藏經》,我想《地藏經》玄義這一部分講完之後,《地藏經》就告一個段落,把玄義跟九華山的《地藏經》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部的。以後我們全部的時間都講《華嚴》,我們希望這部《華嚴》能夠圓滿。好,謝謝!

太上感應篇(第十集)

新加坡凈宗學會齋堂 / 檔名:19-12-10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

【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這些都是事實,絕對不是佛菩薩、古聖先賢,用這種方式來勸導世人斷惡修善,如果我們用這種態度來看這樁事情,那就錯了。不知道聖賢人所說的話都是真實語,決定沒有妄語。勸導世人的方法手段很多,決定不可以用虛誑不實的方法,因為世間人只要發現你一次妄語,以後說什麼人家都不相信。世界上有許多國家,譬如美國、澳洲也是如此,你跟政府公家機關辦事,有一次有欺瞞、有妄語,他記錄在檔案,你以後說什麼,人家都不相信。世法尚且如是,何況諸佛菩薩這些大聖大賢,他們所說的話,我們要認真去奉行。

可是佛菩薩曾經告訴我們,天地雖然有這些鑒察世人善惡的神道,如果我們念頭轉一轉,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世間聖人教導我們「克念作聖」,念是妄念,克服妄念你就是聖人。而天地神明,對於聖賢人沒有不尊敬,沒有不保護,情況就完全不相同了;至於佛菩薩的境界更高。批註裡面,這一段是引用《華嚴經》的後面,是祖師大德的解釋;教導我們克己的功夫,要從最難克處去用功。克己就是改過自新,我們自己要反省,在一生日常生活之中,哪一個毛病最大,從最大的毛病那個地方下手。大的毛病,很難改的地方,我們都改過來,小毛病就容易了。

尤其是在現前這個環境當中,我們看到古老的傳說,現在這種傳說很多,世面上常常能看到,幾乎都集中在九九年、兩千年、兩千零一年,這三年當中,這個世間有很大的災難會發生。災難從哪裡來的?眾生惡業招感來的,這是感應之理。傳說未必是真的,但是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社會,世道人心,人心反常,排斥一切善法,歡喜接受一切惡法。十善業道人家聽了搖頭,造十惡業他點頭,你說這有什麼法子?貪瞋痴慢,欺誑別人,念念當中想控制一切人事物,想佔有一切人事物,都干一些損人利己之事。其實我講得很多,損人決定不利己,他誤會了,以為損人可以利己,損人是害了自己。你現在得的利益很少,死後必墮三途,那個苦有得受。明白這些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眼前吃一點苦算什麼?來生人天福報,更殊勝的念佛往生作佛、作祖去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利益。

你要想獲得真實的利益,就必須要改正自己的毛病,不能不改,不可不改。一切眾生跟諸佛菩薩不相同的地方,佛心是真誠、清凈、平等、慈悲,佛心,菩薩心。凡夫與這個完全相違背,凡夫的心是虛偽的、虛假的、染污的、高下的、自私自利的。真正改過要從心裏面改,如果真正得真誠、清凈、平等心,無量劫的業障都消除了,如同大乘經上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大家都曾經聽過,佛教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真誠的愛心,清凈平等的愛心就叫慈悲。這個愛心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看到其它宗教裡面也常講「上帝愛世人」。由此可知,虛空法界只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就是愛心。能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才是真正愛自己。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業因果報,經上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們這樣修學,諸位想想,這些「天地司過之神」,他還能夠錄你的過、奪你的算嗎?不可能;也就是你超越他權責的範圍。只要你用的是妄心,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還想一些、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你就在天地鬼神他的權責範圍之內,你沒有辦法超越他,這個事情要懂得、要知道。

批註這裡面,說明朝有一個王用予先生一段公案,這段公案講得很長,意思很好,很值得我們警惕。從這段公案,這個公案是事實,不是假的。明了世間人,所謂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是自己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所得的果報。王用予先生三代積德,從他的祖父、父親到他,一生當中從來沒有欺騙一個人,處事待人接物用心純正,能夠舍己利人,歡喜幫助別人,克盡孝悌,所以感應的事迹就非常明顯。古時候考功名,參加國家的考試,我們也曾經聽人講過,參加考試能不能考中,第一個因素是陰功,你積的陰德,第一個是陰功。這個人祖宗幾代積陰德,到他身上發達了。所以吉凶禍福是修來的,這個要懂得。沒有明心見性,統統都是修德,我們要特別留意。

出家人;我前天聽說祥雲法師生病,病得很突然,聽說現在在醫院裡面人事不省;為什麼我們出家人走,比不上在家人?我們在此地,看到在家人念佛往生瑞相希有。去年「觀音救苦會」的會長林醫生往生,我去看他,你們有很多同學去幫助他助念。他走的時候神智清楚,告訴大家「我看不到你們,只看到一片金光」,他走了。見佛、見菩薩接引往生的,我們聽了很多。甚至於讀經、念佛,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感應,這些感應我們知道我們不說,只要真誠心去修學,斷惡修善,改過自新,老實念佛,求生凈土,決定得生。

這段末後也舉了一個小故事。宋朝時候光孝寺有一位安禪師,他是在定中,在禪定裡面,見到兩個出家人在談話。起初這兩個人談話,旁邊有天神擁護,可是過了沒多久,這天神走了。走了,來了一些惡鬼,鬼環繞著他,對他吐唾沫,罵他。這什麼原因?這兩個出家人在一起談話的時候,先是談佛法,所以天神擁護;佛法談完了之後,話家常,天神走了。然後談什麼?談名聞利養,惡鬼就來了。諸位要曉得,起心動念,你一念真善,諸佛護念,龍天擁護。這一個惡念才生,就把魔鬼招來,妖魔鬼怪都來了。所以討論世間事,都被鬼神譴責,如果想這些名聞利養,這是造罪業。我們看看現在人,身口意三業所造的,實在講,跟這些出家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還討論佛法,現在見面就是名聞利養,誰還討論佛法?所以這個世間法弱魔強,我們要清楚。

弘法利生哪有不遭障礙?只要我們心正、行正,有一天的時光做一天好事。好事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弘法利生。有些人來問我,我們要怎樣去建個道場?建道場不難,難在這個場有沒有道!什麼是道?一定要講經。今天海內外許許多多人到新加坡來參學,讚歎這個道場,這個道場殊勝興旺。它為什麼會興旺?為什麼會殊勝?這個道場每天講經,一年三百六十天從來不間斷,念佛堂念佛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每天如此,這樣帶動道場的興旺。上下幾千人,沒有意見,和睦相處。天天要講,佛是天天要念,三天不講經,三天不念佛,意見就來了,大家就胡思亂想,各人有各人的分別,各人有各人的執著,那就不是道場。諸位要懂這個道理。

弘法的人才,要積極的培養。弘法人才從什麼地方養出來?講台上鍛鍊出來的。你不能天天上講台,你怎麼會講得好?你要想把一部經講好,一部經講得透徹,每天上講台練習,誠誠懇懇、恭恭敬敬接受大眾的批評指教,認真的改過自新,自己才會有進步。真正要講得好,不但講經這套方法技巧要懂得,還得真正有道心,字字句句從心性裡面流露出來,那才是真的。這就是自己要有真修的功夫,沒有真實功夫,你有這些技巧,依舊收不到效果。必定是自行化他,自己修行有功夫,才能真正幫助別人,才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感應篇》這一句提醒我們、警策我們,使我們知道,真正是如世人所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決定不是妄語,決定不是欺騙人,我們應當有所警惕,認真努力修學。希望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鬼神許可權的範圍,那你真的成功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一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講經菁華錄
凈空法語二
凈空法師:悟梵法師能否真正往生,就看她是不是真懺悔
凈空法師:吝法的果報,生生世世愚痴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