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藥品網
05-30
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指導、中國藥學會主辦的「全國藥品安全網路知識競賽」經過兩個月的網頁、微博答題活動,近日已結束,共有154.02萬名網友參與了活動,收到有效答卷47萬份。
推薦閱讀:
中國藥學會專家根據第四階段答題情況,總結出9大用藥誤區,其中涉及更年期用藥,抑鬱症用藥等新領域用藥問題。同時,專家還整理出老年人用藥「十要十忌」,提醒公眾關注老年人用藥安全。
更年期: 隨意服藥傷身體 公眾對待女性更年期主要存在兩大誤區,一是對更年期癥狀能忍則忍,認為更年期癥狀不可避免;另一個是隨意服用雌激素,把補充雌激素當成重返青春的靈丹妙藥。專家指出,由於更年期及絕經的頭5年卵巢功能下降很快,以致雌激素急劇減少,對身體存在一定的傷害。但雌激素也不能濫用,不宜補得過早、過多或過急,單純為了保持年輕而補充雌激素更是有害無益。 專家提醒,激素替代療法應在有適應證、無禁忌證的前提下,在絕經早期(治療窗口期)開始啟動,切不可自己隨意亂用,必須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進行。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身體情況,可採取單用孕激素、單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周期治療,具體方案需遵醫囑。原則上不推薦60歲以上的女性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如果癥狀嚴重,可個體化處理或給予其他治療;患有婦科腫瘤的婦女在未手術切除前不可以濫用。專家建議,婦女首先應正確認識更年期,了解其臨床表現,在心理上早做好準備。其次要處理好家庭、社會關係,遇事要鎮靜。同時,應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適當增加業餘愛好,併合理安排體育鍛煉,宜選擇量小、節奏慢的運動。口腔潰瘍: 對症治療最重要
專家提醒,要警惕口腔潰瘍反覆發作或伴發其他癥狀,因為很多全身疾病會表現為局部口腔黏膜潰瘍,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白塞病等免疫病,往往會出現反覆口腔潰瘍。專家建議,口腔潰瘍發作時的治療主要是鎮痛、防感染,可使用具有黏膜修復作用的藥物塗抹患處,或用溫和的漱口水或鹽水漱口,也可使用潰瘍貼片。情況嚴重時需及時就醫,遵醫囑使用漱口水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口腔潰瘍治療的同時,更要做好自我調節,注意口腔衛生;減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創面疼痛;多飲水,常食水果與蔬菜;不熬夜,睡眠充足;勿過度勞累,生活有節制;保持心情愉快。 貧血: 確診之後再葯療 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在補充鐵元素的同時,應注意及時進行血常規檢查,達到正常水平後應停止補鐵,同時合理調節飲食結構。需要注意的是,缺鐵性貧血患者在補充鐵劑時最好不要喝茶,否則會使貧血癥狀加重。另外,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藥物,也會阻礙鐵的吸收。 專家建議,對於貧血患者,建議先去醫院就診,針對貧血病因進行治療,並非所有貧血患者都需要補充鐵。缺鐵性貧血患者需遵醫囑補充鐵劑,並治療導致缺鐵的原發病;有些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患者是僅缺葉酸,有些是僅缺維生素B12,有些是兩者都缺,無論食補、葯補,均應辨證施膳,辨證進補,適可而止。抑鬱症: 諱疾忌醫不可取
專家介紹,患上抑鬱症需及時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其中藥物治療療效肯定,使用方便,是首選治療方法。國內常用的抗抑鬱葯有阿米替林、馬普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丙米嗪等,這些藥物主要有提高情緒、減輕焦慮、鎮靜等作用。如阿米替林有明顯的鎮靜作用,類似鎮靜和嗜睡作用較強的還有馬普替林和多塞平。此外,多塞平的抗焦慮作用比較明顯,氯米帕明則提高情緒作用較強,馬普替林的起效時間較快。總之,各種藥物的作用各有所長,稍有差異,至於選擇何種藥物治療,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由醫生來做選擇。抗抑鬱葯有明顯的口乾、便秘等不良反應,近年來國外推出了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西普肽蘭、文拉法辛、米氮平等新的抗抑鬱葯,這些藥物的特點是不良反應小、服用方便。 專家指出,在抑鬱障礙治療過程中存在兩種誤區。一是認為抗抑鬱葯有依賴性。其實,抗抑鬱藥物一般不產生依賴性,而安定類藥物有依賴性。二是認為病好了就不用吃藥了。如果患者是首次得抑鬱症,通過抗抑鬱葯治療恢復正常後,還要鞏固治療6~12個月。 骨質疏鬆: 部分藥物可致病 很多藥物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誘因。專家介紹,骨質疏鬆是一種代謝性病變,可分為四種類型:普通型好發於女性,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繼髮型繼發於各種基礎代謝性疾病,如柯興綜合征、甲亢、肢端肥大症等;非典型型是由於長期缺鈣、營養不良、不活動等原因所致;葯源型是由於不良用藥引起的體內礦物質代謝紊亂所致。據統計,約有8%~15%的患者屬於藥物型骨質疏鬆。專家指出,最常見的導致骨質疏鬆的藥物是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潑尼松等。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期間,若出現難以解釋的、逐漸加重的腰背痛、關節痛或關節活動受限,且疼痛與氣候無關而與活動有關,均應考慮發生了骨質疏鬆,應及時就醫,遵醫囑將糖皮質激素減量或停用,或改用其他藥物進行治療。其次是肝素,大劑量、長時間應用肝素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第三種是抗癲癇葯,長期服用抗癲癇葯的患者,應在用藥的3~4個月後,開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除此之外還有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粉等)與生長激素有協同作用,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但應用過量則會造成人體內的鈣磷失衡,從而引起骨骼脫鈣、骨吸收增加,進而導致骨質疏鬆。
葯泡茶: 長期飲用不適宜 一些人愛用中藥材泡茶,覺得養生保健,預防疾病。殊不知,飲用藥茶要選用適當的材料,如果不對症,長期飲用會出現反效果,比如胖大海、決明子、甘草等不適合長期飲用。 專家指出,一般情況下,由風熱感冒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可以對症飲用胖大海;出現上火癥狀,目赤澀痛,大便秘結時可以飲用決明子;常有心慌氣短癥狀時可以飲用甘草。但飲用量和時間必須依據病情輕重加以調整。長期飲用胖大海會產生大便稀薄、胸悶等副作用,突然失音及脾虛的老年人更應慎用。決明子雖然有調血脂的作用,但性寒涼,多食損傷正氣,傷害脾胃功能,長期會引起腹瀉。甘草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等功效,但也有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多食能升高血壓,導致水腫和低血鉀。此外,乾花泡茶也不是絕對安全,如飲用野菊花茶後,少數人出現胃部不適、腸鳴、便溏等消化道反應。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更應注意,因為不適當地與西藥聯用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瀉藥: 亂用錯服病加重 如果隨便濫用瀉藥,不僅會使便秘的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化,還會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專家指出,對症治療是關鍵。對於原發性便秘,早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一些緩瀉劑,主要有四種:容積性瀉藥(纖維素等)、滲透性瀉藥(聚乙二醇等)、潤滑性瀉藥(甘油等)和刺激性瀉藥(番瀉葉、酚酞片等)。前三種作用相對比較緩和,可適當應用;在藥房易買的瀉藥大多屬於刺激性瀉藥,服用後短時間內即可引起腹痛腹瀉,不少人認為「挺管用」,就長期服用以維持排便。但這類藥物其實只可短期(1~2次)應用,一旦長期使用會形成依賴,導致不斷加量效果卻越來越差。另外,長期大量使用刺激性瀉藥會損傷腸道的蠕動、分泌功能,可能導致結腸黑病變,增加大腸癌發病風險。 專家提醒,短期應用刺激性瀉藥停葯後仍出現便秘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尤其是老年便秘患者,本身腸道動力較差,長期濫用瀉藥會導致腸道蠕動功能更差,很容易發生糞嵌塞,甚至反覆的假性腸梗阻,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還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咳嗽: 分類用藥須注意 專家指出,引起咳嗽、咳痰的原因很多,首先應了解其發生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對於一般的咳嗽,應以祛痰為主,不要單獨使用鎮咳葯。對無痰而劇烈的乾咳,可短期使用鎮咳葯。對痰液多的咳嗽,要謹慎使用鎮咳葯,以免阻礙痰液排出,使呼吸不暢及感染加重。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藥1周後,咳嗽、咳痰癥狀仍不見好轉,應到醫院診治。長期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應先到醫院就診,診斷明確後再使用藥物。 除此之外,有一些藥物會引起咳嗽,主要有以下幾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普利類降血壓葯),抗心律失常葯(如胺碘酮),降壓利尿劑(如氫氯噻嗪),β受體阻斷劑(如普萘洛爾),抗菌葯(如呋喃妥因、磺胺類、青黴素、紅霉素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利福平、異煙肼),抗腫瘤葯及免疫抑製劑(如細胞毒藥、烷化劑、長春花鹼、抗代謝類葯),抗凝血葯(如肝素、華法林),抗癲癇葯(如卡馬西平),抗過敏葯(如色甘酸鈉),抗精神失常葯(氯丙嗪、氟哌啶醇、阿米替林等),中藥製劑(萬年青、烏龍散等)。 服藥時辰: 早晚不同有講究 專家指出,根據人體的周期性生理變化及疾病的晝夜節律性波動現象,選擇最佳用藥時間可達最佳療效,減少不良反應。 適宜在清晨服用的藥物有:①糖皮質激素,可減少反饋抑制,避免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②抗高血壓葯,人的血壓在9~11時、16~18時最高。一天服用1次的降壓藥多在清晨服用;③抗抑鬱葯,抑鬱症有暮輕晨重的特點;④利尿葯,避免夜間排尿次數過多。 適宜空腹服用的藥物有:①胃黏膜保護葯,能附著於胃壁形成保護屏障,如合併使用制酸葯,兩類藥物應間隔1小時服用;②促胃動力葯,餐前服用以利於促進胃蠕動和胃排空;③抗生素,空腹時藥物不被食物稀釋,達峰快,療效好;④降糖葯,糖尿病患者進餐後血糖值更高,宜飯前半小時服用。阿卡波糖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與前幾口飯同服。 一般未特彆強調空腹或餐後服用的藥物,可餐後半小時服用。適宜餐後服用的藥物有:①非甾體抗炎葯、補血藥,減少對胃腸粘膜的刺激;②中和胃酸葯,進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因此應餐後服用;③餐後服用可使藥物生物利用度增加的藥物,如普萘洛爾、苯妥英鈉、螺內酯、氫氯噻嗪、維生素B2等。 適宜睡前服用的藥物有:①平喘葯,哮喘患者的通氣功能具有晝夜節律性,多在凌晨發作,故每日1次的抗哮喘多在睡前半小時服用;②他汀類血脂調節葯,肝臟合成膽固醇主要在夜間,晚餐後服藥有助於提高療效;③抗過敏葯,服用後易出現嗜睡、睏乏,睡前服用更安全;④鈣劑,人的血鈣水平在後半夜及清晨最低;⑤催眠葯,服藥後安然入睡。 老年人: 用藥「十要十忌」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成為醫療和健康關注的一個重要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許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病)的發生率上升,常有一人多病、多葯共用的情況,導致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幾率增加。老年人用藥在選葯、劑量、療程、給藥方式、用藥依從性等方面都應給予特別關注。 專家建議老年人用藥「十要十忌」:要正規渠道購葯,忌輕信偽劣假冒;要諮詢醫生藥師,忌偏聽偏信廣告;要做好用藥記錄,忌自行加藥同服;要謹遵醫囑服藥、忌憑藉經驗自服;要細讀藥品說明,忌隨意丟棄包裝;要按時按量用藥,忌擅自加減藥量;要定期隨診複查,忌忽略不良反應;要隨身備急救藥,忌準備不足出行;要定期整理藥箱,忌變質過期服用;要家人經常關心,忌誤服漏服重服。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