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量子旁通佛:「凈土糾纏」

凈土信仰在中國可算是最為普及的佛教信仰了,但凈土信仰中的心凈土、佛凈土、世間凈土等重要元素及相互間的關係,一直不能讓人輕鬆了知,對凈土有修有證的人也未必都能清晰道出,這就需要學術的介入。雖然凈宗史上有大量相關概念及相互間關係的說明,但多滯於其獨特的信仰趣味和說法方便,加上一些由修證差異帶來的互有出入的主張或定義,許多問題尤難澄清。在此願聯繫凈宗諸賢的相關論述並結合時代科學發展成果,嘗試性提出「凈土糾纏」理念,涉及到糾纏對、糾纏質、糾纏行、糾纏果等相關項,以期澄清凈土信仰中更為複雜的問題,如唯心凈土與西方凈土、念佛與佛土、凈土與世間的關係等等。這不僅是學理層面的探討,也是為更科學和有效的凈土信仰實踐破迷鋪路。

一、心凈土和佛凈土

如果有人問,身外凈土譬如西方凈土,到底存在不存在,存在的話離此有多遠?持凈土實在論的人,一般會舉《佛說阿彌陀佛經》中的清晰佛語:「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大正藏》12冊,346頁下)西方凈土是實存的,有佛主,有確定的距離。但反對的人往往會舉《維摩詰所說經》中同樣的清晰話語:「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大正藏》14冊,353頁下)邏輯很明白,先凈心後見凈土,心凈則佛土凈。反對凈土實在論者還樂於舉《六祖壇經》中的話:「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大正藏》48冊,352頁上)認為西方凈土的存在及遠近,全在人心的凈垢狀態,要實現凈土就要除掉心中的十惡八邪,心中凈土達到了,就能看到身外佛土,或者將身外直接變成凈土。這是將前兩種說法綜合起來,但這時出現新問題:凈土既在心,又或在外,到底在哪裡?

心凈土與佛凈土之間的關係被嚴肅提出來。是人的意識清凈後「想像」西方佛土便顯現出佛凈土相,還是清凈心「覺悟」到了本來實有佛凈土,便肯定了佛凈土呢。從《壇經》看,心凈的人直接覺證到了西方佛土:「念佛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大正藏》48冊,352頁上)首先是心凈得心凈土,而後覺證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在,看見阿彌陀佛。可見西方佛土是實際存在的,「凈心」是見佛凈土的前提。但仍然遺留了一些基本問題:其一,什麼是心凈土,心凈土與佛凈土的關係是什麼?其二,西方凈土是什麼品質,心凈是如何「見」到心外佛土的?其三,一切佛土都是凈心所見、唯識所現,因而一切凈土都可歸結為心凈土么?

「心凈則土凈」的論述表明,心凈是根本,心凈則見一切凈。一方面心凈了,開佛知見,內在如雲開日現,真性顯現,那就是凈土,即法性土。《壇經》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但心清凈,即是自性西方。」(《大正藏》48冊,352頁上)這是見到了自性土、法性真土。另一方面由於平等性現,智眼清凈,清凈眼看萬物平等無二,心凈則國土凈,一切國土顯現為清凈相。身外國土乾淨不幹凈,與生活在這個土地上的人有關,「若有清凈心,修諸福德行,彼心令剎海,雜染及清凈。」(《大正藏》10冊,38頁中)。至而凈心化為凈行,凈化蒼生及國土,更是自然的事。

「心凈見佛土」的論述表明,心外佛土是存在的,心凈的人能見、能到。一方面心凈則自性凈土現,法性上諸佛與眾生相通,性土即佛土,心凈現佛性,此時見佛凈土是「凈土相感」的正常現象,有如光光相照、聲聲響應;另一方面心凈的人可以隨時到西方,到彌勒凈土、華藏凈土、藥師凈土等等都可以,到如彈指。有人說心凈所見的佛凈土是一種「方便」,雖然佛凈土是佛所說,卻不是真正的佛理,「唯心所現」的佛土都是「有漏土」。這種凈土說引起過許多議論,即使在凈土宗內也不否定這種說法,「依彼如來無漏土上,自心變現作有漏土,而生其中,……雖有漏,以托如來無漏之土而變現故,極似佛無漏。」(《大正藏》47冊,32頁上)眾生願行所感應的有漏凈土,因似佛土或擬佛土而達成,但這種相似凈土在攝化眾生上是有真實意義的。

為此凈宗史多有將「唯心凈土」與「唯心所現」的凈土區別開來,認為「唯心凈土」是法性土,是本源、最高、究竟層次的真性土,是諸法實相;「唯心所現」的凈土即「西方凈土」是凈心所感應的凈土,隨其心凈程度而有不同層次的凈土呈現。在佛三身說上,唯心凈土是「法身凈土」,唯心所現西方凈土是「報身凈土」,前者處在「常寂光」的本體位置,後者是本體的「報化」物。還有一種分類,認為唯心凈土是「理凈土」,而西方凈土是「跡凈土」。無論是禪宗還是天台宗、華嚴宗,都認為唯心凈土是凈土根本,身中凈土實現而身外凈土得以現形,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是「本末」關係。但持圓融「不二」說的更為普遍,蕅益智旭說:「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凈法身。又照寂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身。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報身。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應化身。寂照不二,性修不二,身土不二。無非實相,實相無二,亦無不二。」(《卍續藏》61冊,644頁下)從萬法本來無生、寂滅角度說,唯心凈土與唯心所現凈土即諸佛凈土,及其下種種名相,都是體空無生的,分別是多餘的事。

所以凈土在心或在外,自性土與他方土,說到底都是人心的二元分別。在「分別心」中分別出的心凈土與佛凈土,也都是心的主觀分別,僧肇說「凈土蓋是心之影響耳」。(《大正藏》38冊,337頁中)智旭更對佛的「三身」及諸分別相做了性空基礎上的「而三而一」解釋:

佛有三身,各論單復。法身單指所證理性,報身單指能證功德智慧,化身單指所現相好色像。法身復者自性清凈法身、離垢妙極法身,報身復者自受用報身、他受用報身,化身復者示生化身、應現化身,又佛界化身、隨類化身。雖辨單復三身,實非一非三,而三而一。(《卍續藏》61冊,648頁上)

這裡的法、報、化三單身的「三一」說,以及復身心土、佛土的「不二」說,已經是相當圓融的理論了。但這裡的「三」和「二」的分別相還是難以消除的,尤其象心凈土與佛凈土這「二」相,一個以內在「主觀」形式存在,一個是外在「客觀」形式,如何在兩種凈土間取得實有聯繫?傳統的說明方式雖然對心土、佛土之間關係用了大量比喻性修辭以彌合,說那是光光相照、水月相映、響應同時等關係,凈宗行人也靠自身修證體驗來把握,但在理論上仍然缺乏理性的透徹。這裡嘗試性引進「凈土糾纏」理念,希望能在心土佛土之間建立基於科學理論基礎的解釋框架。

在心凈土與佛凈土關係的探討中,很容易讓人想起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現象。量子力學發現有共同來源的兩個粒子之間有「糾纏」現象,無論它們相距多遠,只要其中一個粒子發生變化就必然影響到另一個粒子,它們之間有相互「感應」能力。比如雙原子分子在外力影響下兩個原子反向飛出時,「雖然兩個原子的運動在相互作用停止以後實際上是彼此獨立的,但它們的自旋行為還是相關著的。」(玻姆,748頁)這兩個原子處在某種關聯的「糾纏態」,可以傳遞任意混合態信息,其信息交換速度是超光速的。在凈土修行中發現類似的「凈土糾纏」現象:當某人要通過念佛到佛凈土時,先要把念佛行為與西方凈土製備為「糾纏」態,亦即讓自身處在「忘我」的念佛狀態,以心抱佛、心佛合一,當下身心便與西方極樂世界融為一體,他的身心內容便立即在對象的凈土世界顯現出來,或者極樂世界在他當下身心中顯現出來。這時他甚至出現了量子通信中類似的「塌縮」現象:作為正常「人」漸漸消失「塌縮」而表現為清凈「無我」之「佛」態。這時他發現自性凈土就是佛凈土,主觀凈土反映了客觀凈土,或者心土就是佛土。在凈土修行中,念佛者的世間存在與心念內容完全相關,當誠心念想無量光佛的時候,就與無量光產生「糾纏」,出現趨同、一體化現象,這時到西方、見佛就是正常的。

在量子糾纏中,人的觀測會對糾纏粒子產生影響,在凈土糾纏中人的念佛活動對凈土認知同樣有明顯的影響,導致不同凈土的相用,其它還有象超時空對應、因果同時、時間反演、時空糾纏、物質意識界限模糊等等,相似的神秘性在量子世界與凈土世界都存在。但肯定會有人會質問:量子糾纏是純物質現象,而凈土糾纏卻是純心理現象,除非能證明我們的心念(念佛)也是物質現象、具備物質效能,這兩種糾纏才能形成比較。我們也確實需要在心物之間找一些關聯性的事實說明,幸好這種事實在佛經里大量存在。為了說明心凈則國土凈、佛土現,為了說明此語並非比喻義而是實存的糾纏關係,《維摩經》講了一個有名的事例。一天釋迦牟尼在講「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時,有弟子(舍利弗)由於業障而表示懷疑,但有些弟子(螺髻梵王)卻見此國土如自在天宮一樣莊嚴。佛陀為解眾生惑,以足指按地,加持大眾,大眾頓時即見此國土極其清凈莊嚴,如想像中的西方凈土。(《大正藏》14冊,538頁下)這個事例在說明,心能感物,心能化物,心土凈則佛土現。還要補充說明的是,從事量子力學的科學家們也承認對神秘的量子現象並未全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說:「我很有把握地說,沒有人懂量子力學!」(Feynman R,129頁)這就象「薛定諤不懂薛定諤方程」一樣;凈土修行中我們一樣看到對諸凈土的描述與性質定義等,諸尊宿間也互有齟齬,我想即使讓佛陀來說什麼是凈土,他大概也只能「拈花微笑」。正是這些神秘的相似性,激起我們產生進一步理論比較和探索的勇氣。

二、西方凈土是糾纏物

西方凈土是何相狀,有何性質?一些人以為西方凈土是佛陀為引化眾生而設的,即彌陀凈土是「權」非「實」,並非有個真實凈土。《法苑珠林》說:「此是別時之意,未可為定。所以西方大乘許,小乘不許。」(《大正藏》53冊,406頁上)由此說西方凈土是「別時意趣」、「時節意趣」而非「普時意趣」,這就取消了西方凈土的實在性。但從糾纏理論來看,心土與佛土間的相互作用是「凈土」存在的真正原因,作為「我」的意向的那個「佛」凈土存在意義在於使心凈土成為可能,有佛凈土即有心凈土念想,佛土真則心可凈。西方凈土不是象某個實物一樣存在和被規定,它是無方所和不可界說地與人的清凈自性虛玄地並立著,只有通過凈心來糾纏才能確定和呈現,在這個意義上被稱為「理凈土」。如果西方凈土因方便引化而被語言固化為某種看似實存的假象,以某種「實體的現象」與我們對立著,就與我們相隔「十萬八千」,亦即我們心中產生了十惡八邪,它就真的不在我們心中。

但從「跡凈土」上看,西方凈土是方便,也是實在,它即虛即實,是糾纏性實際存在。一方面,佛經說阿彌陀佛為實相身、自性身,具備相好、光明、福德等,它是個具體的「物身」。眾生若能稱其名號,便是做佛事,能滅罪障、得護持、生福祥,等等。另一方面阿彌陀佛在因地考察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憫下界眾生羈糜在虛妄時空中備受煎熬,生起大悲心要建起一個永久的安樂世界以安頓眾生,這便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殊勝相是:「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大正藏》37冊,367頁下)這個極樂世界處處皆寶物,放無量光,有無限生命,其上生命非血肉而是清凈身。這個凈土在什麼地方呢,經說在距此世界「十萬億佛土」處安立,但事實上卻不在三界內,「無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形色故非無色界。」(《大正藏》第47冊,1頁上)它是法性報土,是阿彌陀佛的「別業」所感,安立在超時空、非時空的法性境界,其奧妙處「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這個極樂凈土與此世眾生是什麼關係呢,一個人能否既在心凈土,又在極樂凈土?《無量壽經》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大正藏》12冊,343頁上)一方面阿彌陀佛不動而應化,同時而遍至,「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清凈法身普遍滲透和存在於眾生心念中。另一方面念佛人可以通過阿彌陀佛音聲與阿彌陀佛世界的香光建立感應通道,以獨特的同質音符發生生佛共振,眾生隨在一念便俱足阿彌陀佛三身,靠念佛而感知極樂凈土是可能的。所以在念佛糾纏中,一方面彼處阿彌陀佛不動應化而打破時空界限,「不離彼土常遍十方」,盡法界一切佛盡歸於阿彌陀佛;另一方面諸佛、彌陀、眾生自性本通,而三而一,導致心凈土與不同的凈土世界同時呈現、相攝相入。這時我們甚至會想到道家的「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同根」,以及儒家「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等類似糾纏態描述,觸及某種本體論相通的「三教合一」視野。這或許是凈土信仰被中土廣為接受和大力弘揚的原因。

但還會有人問,十方諸佛凈土有很多,法性平等,為什麼偏求彌陀凈土呢?凈土宗的回答是,念一佛容易攝念,容易見佛往生:「閻浮提眾生,心多濁亂,為此偏贊西方一佛凈土,使諸眾生專心一境,即易得往生。」(《大正藏》47冊,78頁中)念一佛即念一切佛,入一佛則入一切佛,「一」與「一切」是平等的。另外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佛經多有記載,言辭切,弘願大,其土殊勝。佛經更說阿彌陀佛與此土眾生偏有因緣,「此等希有十方罕聞,而唯在極樂者何哉,緣深故耳。」(《卍續藏》61冊,641頁下)《無量壽經》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大正藏》12冊,279頁上)還有分析說,阿彌陀佛表第六意識所轉妙觀察智,表五蘊中之想蘊,報身為赤色,光為珊瑚紅色。而此土眾生以火大為生命之本,血為赤色,光為紅色,以想為業首,要想轉身得凈,與阿彌陀佛最相應,亦即糾纏最易或本已糾纏,得其加持可轉貪愛為菩提,轉想蘊為妙觀察智,轉火大為無量光。由此說此土與西方凈土是天生的「糾纏對」,或者無始以來就處在糾纏態「本覺」中,目前才被我們發現,因我們提問而「始覺」糾纏。

凈宗人心中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真真切切的,而且是所有天國凈土中最輝煌美好的世界。「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凈莊嚴,不同庄生寓言。」(《卍續藏》61冊,645頁上)。所以一般佛門中人都持西方實有論,不過也能做到中道理解:「西有者,謂西方的的是有,但含事理空有等種種義相耳。」(《卍續藏》62冊,343頁中)這個實有是真空妙有不二的實有,即非不存在,也非現象上的物質性實有。「若謂定方實有,不可移易,此凡情執著之常有也。若謂一切境界,循業發現,即其現處,當體全空,此則非有而有,有即非有,真空妙有二諦交徹之有也。」(《卍續藏》62冊,343頁中)所以它不是「常有」,也不是單純的「全空」,而是「真空妙有二諦交徹」狀態,這種狀態可以命名為「性有」,是非空非有之「凈有」,兼具理跡、法報等「二」相,為此才能形成非定域性存在,處在超時空的糾纏狀態。

凈土世界裡物質和意識不是分別更不是對立的,作為意識對應物的佛土與意識以「糾纏態」存在,佛土既在心中又在西方,能思與所思形成「本是同根生」的一體糾纏關係。所以在凈土宗看來,西方凈土不是某種虛幻的「意識」和某種「派生」的東西,而是以隱態存在著的實在世界,是與念佛意識糾纏著成長起來的「活物」,越過我們的顯性覺知而與眾生產生隱性的互動關聯。所以西方凈土既是阿彌陀佛在因地建立的自性糾纏物,又是眾生清凈意識的自覺糾纏物,眾生通過念佛凈心即可進入。在量子世界全局性因果或整體因果說里,對糾纏粒子對之一進行測量時另一粒子性質同時發生改變,這種因果說在佛教這裡有類似解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在凈土糾纏中,心物關係中一切分裂的、有先後的、有規定的理解都消融在「常寂光」內化為某種「凈有」,這時我們看到「無邊剎境,自它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終古不離當念。」(《大正藏》51冊,547頁下)在這樣的凈土時空里,心物真意只有達到自覺的「糾纏」態才能被徹悟,那裡是無垢無凈、無生無滅、不增不減的。

世人都要眼見為實,但阿彌陀佛不是肉眼凡胎所能親歷的,西方凈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隱現。所以極樂世界不是現象時空坐標內事物,而是真善美慧的超世坐標,以出離濁惡的世間坐標為坐標。「蓮宮周遍遍空海,空海獨露彌陀容;……絕非離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說。」(《大正藏》49冊,243頁上)這個超越性坐標帶人透過時空鐵幕而進趨無量光壽,從而成為人的終極家園。所以即使是提倡心凈土的禪宗,也認為西方凈土是歸宿,「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嘉興藏》36冊,290頁下)所以到了見性無分別狀態,還是有西方趣向的,心凈土以極樂凈土為歸趨。《維摩經》說,「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諸群生。」(《大正藏》14冊,550頁上)雖然心佛眾生本性皆空,但趣向極樂凈土,發菩提心慈悲度生,在世間法和現實生活上,還是意義重大的。

三、凈土糾纏態的製備

心凈土與西方凈土的關聯度靠我們真心切願去加強,以形成糾纏讓人親身受用,所以對凈土「糾纏態」的有效製備非常重要。凈宗二祖善導認為阿彌陀佛的報土極為壯嚴,凡夫是很難進入的,其方法是依靠願力,首先是肯定西方凈土的真實存在。為此「指方立向」是必須的:「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離念也。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大正藏》37冊,267頁中)對上根人說無相離念就能實現「糾纏」,但對於罪濁凡夫只能為他們指明方位和佛土壯嚴相,才能讓他們生信發願從而親切於凈土,實現糾纏態,這個工作目前已完成。為了實現糾纏還必須具備信、願、行等「往生資糧」,這是凈土製備工程中的要件:「凈土資糧,為信、願、行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英武,119)十一祖藕益大師對信願行有充分的解說:「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願則厭離娑婆,次求極樂。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大正藏》37冊,364頁中)為世人希求的超越時空坐標提供具體的修持方法,即深信、切願、持名念佛,以此住相證果。

凈土宗認為一般人認知水平有限,加上驕慢懷疑,或愚或狂,很難起信,所以在往生資糧中「信」被提到首要地位。生信是凈土的入門,凈宗祖師們對信都有重要論述,藕益大師對「信」的解說尤為詳細,他認為六種信中首要是「信自」和「信他」:

「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之物。我今雖復昏迷倒惑,苟能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己,心中本具極樂,更無疑慮。……信他者,信彼釋迎如來決無誕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大正藏》37冊,364頁下)

這正如善導大師論述的二種深信,「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大正藏》37冊,271頁上)即深信我乃濁惡之身永難出離,深信阿彌陀佛能度我。一方面自己要出離、須出離,另一方面阿彌陀佛會接受、願接受。如此則產生厭離心、欣求心,在自我方面製備了優秀而單純的信佛品質,對他方佛土有了堅定的信仰認知,心佛響應,只要克盡糾纏盡人功用,自心與西方必然形成「糾纏」。對於什麼是「深信」,十二祖徹悟禪師舉例說,假如達摩大師突然現身,告訴你如果放棄念佛的話,他就有見性成佛之禪面授給你,這時你也不為所動,堅信釋迦牟尼佛所傳的念佛妙法;再若釋迦牟尼佛親身降臨說,從前傳授的念佛法門只是個方便,現在可以放棄念佛而受我親傳的更殊勝法門,這時你也說既稟受念佛,終身不改,不背本願。(《卍續藏》62冊,336頁中)只有這樣才算是「真心切願」稟受了念佛法門,才能到達「一心不亂」境界,心佛糾纏關係已然建立。

信與願行一體的,願行藉信而成立,但無願行則信而不實。所謂的「願」,就是願生極樂國土,願普度眾生利樂有情,為此發菩提大心:「大心不發,則外不能感通諸佛,內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廣利群生。無始恩愛,何以解脫;無始怨想,何以解釋?……故須稱性發大菩提心也。」(《卍續藏》62冊,606頁下)發菩提心雖則救渡蒼生,實則提供糾纏態的動力源泉,最後是度人而自度。願力來於阿彌陀佛自身,阿彌陀佛五劫發願,經無量劫踐行而建立極樂世界,其願力遍法界感應,因此「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凡夫是否能往生凈土就看願力如何,是否與阿彌陀佛的願力之「慈力」相應,看與阿彌陀佛願力的互動耦合程度。

阿彌陀佛世界有「十萬億佛剎」那麼遠,怎麼能到呢,路徑就是念佛。智顗說,西方凈土對凡夫的肉眼和生死心量來說確實遠,對於恆切念佛人來說,其心已是清凈定心,與凈土相應而「感應道交」:「但使眾生凈土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凈土受生之心,動念即是生凈土時。……一念即得生,彼不須愁遠。」(《大正藏》47冊,80頁中)所以西方凈土非關遠近,而是以念佛產生感應道交——糾纏關係形成為前提,此時我佛之間如明鏡現形,空谷應聲。所以認為凈土越度三有、超過九定、經途悠遠,都是錯誤的想法,是那心未凈、信願未足、糾纏態未形成,自與凈土相距「十萬八千」。為消除十萬八千而與凈土形成糾纏,二祖善導大師提出安心、起行、深心三大事行,「安心」需要有至誠心、深心和迴向心,「起行」分為讀經、觀察、禮拜、讚歎等五種正行與多種助行,「作業」即恭敬、無餘、無間、長時等四修法。四祖法照大師有「五會念佛法」,據說是阿彌陀佛親授:「汝但依此五會念佛誦經之時,我此國土水鳥樹木,諸菩薩眾,無量音樂,於虛空中,一時俱和念佛之聲。」(《大正藏》85冊,1254頁上)此時西土與此土產生心聲共振效應。七祖永明延壽主張禪凈兼修:「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生,來生作佛祖。」既可以現世以禪說法,更能方便往生成佛。八祖蓮池大師認為無論富貴貧窮、有病無病、年老年少、處閑處忙、出家在家、聰明愚魯等等「無一人不堪念佛」,念極清凈,皆能見佛。九祖蕅益智旭更提出完整的「三種念佛」,即念自佛、念他佛、自他俱念,念「自佛」即自性,讓六根圓凈,斷惑見真;念「他佛」即觀想阿彌陀佛的相好與功德,進而與之相應。以自佛顯他佛,他佛見則自佛顯,然後以眾生為道場,「世間凈土」建設竟可能。蕅益說在這種念佛過程中出現「兩重能所」:「妙觀察智為能觀,六根為所觀;六根為能念,諸佛果德為所念。」(《卍續藏》13冊,309頁下)妙觀察智即第七識,以之觀察六根,而六根念想佛功德相好。在這雙重糾纏中,久久一心不亂,自現心佛眾生一體相。

佛凡之間的「感應道交」就象天上的太陽與地上的水一樣,有水皆映日,水清則日見。日與水之間的傳遞媒介是光,阿彌陀佛與眾生之間的聯繫媒介是「阿彌陀佛」洪名,呼阿彌陀佛洪名即具其阿彌陀佛種種相好莊嚴,吾人心想事相皆如阿彌陀佛潔凈光明。在這種糾纏態中名體不異,稱名得體,即名即實,如影隨形,此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自感時時沐浴在佛光加被中,日日法喜充滿,歡娛安祥自在平穩,身凈土日日增勝。念阿彌陀佛為何有這般果效呢?原來「阿彌陀佛」四字有它的密義:

「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總持),自一切陀羅尼,出生一切佛……華嚴四十二字母中,阿字亦居首位。彌字表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陀字表含攝一切法藏之究竟處。可知阿彌陀佛乃法界妙陀羅尼,是法界大神咒、大明咒、無等等咒。總一切義,持無量法!」(大安,360頁)

所以稱念阿彌陀佛四字具有持密咒的作用,功用不可思議。「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起聞,以聞修念,有念必聞。心光音聲,融成一片,啟動彰顯圓通常之聞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漸次轉換,由惠而凈,從凡臻聖。神丹妙訣,潛移默運。」(大安,368頁)在自念自聽、反聞聞自性中,以「念」之始覺啟「佛」之本覺,就路還家,至於能所消彌,音光一片,心知夢想全是阿彌陀佛境界相,久久便與真實阿彌陀佛凈土產生深刻糾纏。

所以稱名念佛與密宗持密咒相似,身相攝一切色法,持名攝一切音聲,觀想攝一切心法,「三密相應」而與佛凈土產生自然糾纏。禪宗出現後,念佛與參禪結合起來,提倡念佛要關注生死根本,不是空口念佛,應當以「參究」之心來念佛。十一祖省庵大師《示禪者念佛偈》說「一句彌陀,頭則公案;無別商量,直下便判。」認為念佛就是參禪,是最有保障和有效的參禪。憨山大師說「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則佛墮妄語矣。」(《卍續藏》73冊,506頁上)十二祖徹悟禪師把念佛心切的原因歸為四類:「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慚愧心念佛,念佛心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卍續藏》62冊,340頁上)這樣才能到達人佛交徹的「緊糾纏」態:「但於念時,當萬緣放下,一念單提,如救燃頭,如喪考批,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卍續藏》62冊,342頁下)以佛號為話頭,用心追頂,使糾纏度加大,為到達西方製備了強力發射器,以期破相見真。所以「非念佛無以凈自心」,同時「非悟佛無以成正覺」,念佛可以開悟,參禪可以見佛,參禪與念佛無二,心凈佛土現,心空蓮花開。

念佛人實現心佛神秘的交接的過程及原理可以藉助並未完善的量子理論來啟發。量子通信是以量子糾纏態進行信息傳遞的,它超越傳統的信息複製式在時間上的前向傳輸,能連接時空中的任意兩點利用量子糾纏態實現「隱形傳態」。在信息傳送時原物還留在發送者處,被傳送的僅僅是其量子態,發送者對這個量子態的內容始終一無所知,然而仍不妨實現最快的信息傳送。這就如念佛人並不清楚他是如何到達了西方,但他就是通過念佛見到了阿彌陀佛。誠心念佛到達忘我的「緊糾纏」狀態時,無論用了密法還是用了禪法,都最好地形成了凈土糾纏態,其時日常生活也處在「即心即佛」態,日常事無非佛事,劈柴擔水無非念佛。「紛紛極目非他物,歷歷於心自偶偕。此外更無塵得遣,晏然終日坐清齋。」(《嘉興藏》27冊,176頁上)不是到了十萬八千里外的西方,當下就是西方,真正實現自性西方、當下西方。這種「緊糾纏態」的忘我念佛實際上實現了「量子隱形傳態」,忘我之時心性乏控而自動回歸宇宙——指向其意向之域,那就是「極樂世界」,心性完成了「自指」。

四、緊糾纏與世間凈土

由上看來念佛絕不是散心空念,而是要口念心聞,才能達到「一心不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的凈境,才算念佛成功、糾纏形成,開始產生妙用。如此念佛之時即是見佛之時,即是成佛之時:「以此念,念於西方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凈土。正當念時,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內。如兩鏡交光,相含互照,此橫遍十方之相也。若約豎窮三際,則念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三際同時,更無前後。」(《卍續藏》62冊,334頁中)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樣完成的糾纏態,可以達到「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一體性。量子理論中粒子互動的相對性在時間方向上是對稱的,今天對事物的作用將影響遙遠過去的事物,亦能影響到未來,這在凈土行中體現為轉心、轉業、見佛凈土,也都是實際發生的事。

在佛法上,我們的身心內容是我們修行的直接結果,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與我們的修行和心量相應,正報與依報相應稱為「依正不二」。「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卍續藏》62冊,334頁中)在人佛交徹的糾纏中,念佛的生活參與了宇宙本身進程,我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是激活了宇宙中清凈部分,那部分與我們相應而宇宙亦發生凈化改變。從而以心轉業,轉變我們的身心環境,讓已然之業出現「不定」狀態:

「心與道合,心與佛合,即能轉業。……唯心所現故,前境來報,皆無一定,以心能轉業故。若人正當業能縛心,前境來報,一定之時,而忽發廣大心,修是真實行,心與佛合,心與道合,則心能轉業,前境來報,定而不定。」(《卍續藏》62冊,334頁下)

念佛與佛合,心凈則業轉,讓眼前之業定而不定,報而不報。當娑婆世界皆以凈心糾纏的方式與佛土聯絡時,當它經歷了一個個凈土意識而日漸變凈時,國土日凈,佛土日現。這讓我們產生認識轉變:不是原來有個宇宙而後我們生長在這裡,而是我們生長便有了宇宙,是我們的糾纏帶來了宇宙,我們的深信切願是宇宙正在顯示的內容,我們自身也隨著清凈的佛號凈化轉變。「此則根身世界,密隨其心,念念轉變,殆非凡夫肉眼所能知見也。」(《卍續藏》62冊,342頁下)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可以用心靈來召喚,一聲念佛就有一個佛相,在不斷的念佛聲中世界便不斷朝向佛土轉變:「轉劫濁為清凈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卍續藏》61冊,658頁上)業世是與人心糾纏的,當世界被念佛的清凈意識不斷改變和凈土日漸形成時,顯現業報與心性的一體性,宇宙都將隨念佛的清凈波瀾凈化重塑。

這就涉及到凈土門「帶業往生」原理。為什麼有業在身卻可生凈土?心中的三毒到哪裡去了?《凈土十疑論》說了五種理由:有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佛光常照菩提心常增進、水鳥樹林等皆說苦空引人念佛法僧、以菩薩為友而無魔邪使三毒煩惱不起、壽命永劫。(《大正藏》47冊79頁中)這是說念佛生西後,自我之惡作為「穢粒子」已經完全被「佛凈土」攝持,穢粒子無從發育,消融為無量光佛凈土,穢心與凈土產生糾纏而塌縮轉化。這猶如「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大正藏》37冊,365頁上)這裡意志與意象是糾纏的,心與佛是糾纏的,多念一聲佛就多一次凈化世界,也是凈化轉變自身。「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卍續藏》61冊,645頁中)念佛就是修行,就是超度,位登極樂,永不退轉。《十疑論》特別說臨終十念的威力,可以勝過無始以來業障而得生凈土。不過要附加一句,臨終之所以能十念念佛,當是平常念佛的自然結果,甚至是多生歷劫以來親切於積善、念佛而處在凈土糾纏中,不是憑空可行的。這種糾纏態我們稱之為「隱糾纏」,十念往生的人一直在潛隱和多維的凈土糾纏中,只在臨終時暴露了那長久以來甚至是曠劫以來的多維糾纏,絕不是臨時抱佛腳可成的。

「凈土」一詞在世俗運用中常形容「清凈殊勝的國土」或「清凈殊勝的處所」,在凈土宗看來是念佛轉業的結果。日常發心念佛,念念與佛合,在糾纏中無彼無此,娑婆轉為極樂,地獄胎轉為白蓮胞,在佛法上是肯定的。心理支配了行動,行為改變著世界,在自業與共業結合的世界裡利用自感和共感的心理影響,實現個人進而是全社會的心靈轉依,國土隨即發生凈化改變是可以想像的。量子糾纏顯示我們身處「系統疊加」(實驗系統+環境系統)狀態,我們的關注對象及其系統與我們所處環境是一體的,每個系統狀態與環境狀態都是糾纏的,在凈土糾纏里會導出「系統糾纏」命題。通過凈心念佛,從源頭上「轉識成智」,轉染識成凈智而實現「人間凈土」,從凈土信仰系統到世間生活系統形成「系統糾纏」,其現實意義比經言祖語所描繪的天上聖境還要落地生根。梁啟超曾設想以大乘思想改變國民性格,以「無我」達成無私無畏,以「法身」達成公德,使民族性格強大起來,使國家社會美好起來。太虛認為凈土不必定在人間之外,人間凈土可建,不必祈求到天上凈土去,通過「心的凈化」而達到「器的凈化」,由改造人心而變化環境,到「眾的凈化」的時候人間凈土就是現實的了。太虛曾以「郁單越洲」為模範設計了我們地球「南瞻部洲」的社會結構,其努力是可敬的,是「系統糾纏」的自覺設計。

阿彌陀佛本為國王,因悲憫眾生而出家,經無量劫的自行化他,建成西方極樂世界,如此宏深誓願及勇猛堅毅行無疑是改造世界、美化人間的偉大典範,世人以此為楷模而利樂眾生、莊嚴國土,便有了起點、動力和榜樣。但在現實層面,單單通過改變人心對現實的觀念和態度從而設想改變現實世界,這種凈土理想顯然是「主觀唯心主義」,凈土是信、願、行的糾纏物,通過信願行與宇宙蒼生發生廣泛糾纏,以心轉物才成為可能。從凈心到凈世,從意識世界到物質世界,我們似乎不能再將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在本質論和認識論上都分成兩個絕對不同的陣營,不是一個派生另一個的關係。從「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描述看,意識是我們遠未清晰了知因而含混描述了的「糾纏態」存在,它與物質世界潛在是糾纏的,心行與境界是相互依恃的,只因這種存在難知難描從而被當成虛幻縹緲的、由物質派生的、與物質絕對不同的「主觀事物」。但佛法上色法與心法是糾纏的,當「識」通過「意」的不斷熏陶而逐漸清凈時,身心世界都已經轉變,從而強調事物的個體性存在似乎是不適宜了,事物似乎處在與其它任何事物尤其是意識的「聯合態」,心法與色法是一種分離而非分離性的統一。

基督教認為沒有人不靠上帝而得上天堂,凈土信仰認為沒有人不依凈土而得往生,人心糾纏天國凈土似乎是神佛的預先安排,現在似乎到了可以覺悟並激活了這個糾纏的時候了。「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當知本體原無二,不動莊嚴變化機。」(《卍續藏》62冊,471頁上)設若天上有樂土,人在任何時候都可能通過凈宗啟示的深信、切願、實行與其發生糾纏,觸動源頭清潔身心,影響系統播及恆沙世界,導致無量清凈善果,這在佛經上是言之鑿鑿的。

【本文原發於《哲學研究》2014年第11期。】


時光靜好,與君語。細水流年,與君同。

推薦閱讀:

33家掛名龍愛量子的公司被工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什麼叫強關聯繫統?
全球首款量子計算雲平台APP邀您體驗
量子物理是怎麼與佛教理論聯繫起來的?
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對物理和計算機的基礎要求怎麼樣?

TAG:量子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