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如何處理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呢?
家長慧----做中國最好的家長學習交流平台
孩子進入小學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度,孩子之間在一起玩時產生矛盾與衝突,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每個孩子對待問題的態度都不一樣,有的會回家告家長,有的會直接和老師說。其實,孩子間的衝突、糾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正確對待同學之間的衝突,不僅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且有助於提高孩子處理問題、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這也是孩子人生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正確的處理過程
1.鎮定自己的情緒,弄清事情的經過
孩子發生糾紛後,家長最忌諱的是直接到學校職責訓斥對方孩子,或直接找對方孩子家長興師問罪。父母首先要冷靜,鎮定自己的情緒,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把責任全部推到對方身上,怒罵「誰欺負你了,老子幫你找他算賬去」「你這個窩囊廢,你不能打他嗎?」等類似的話語。甚至訓斥或是辱罵對方,從而導致家長之間的矛盾,這是極其不應該的。這樣,孩子會產生「爸爸媽媽向著我」的感覺,容易使自己的孩子滋長唯我獨尊,蠻橫無理的不良習氣,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有的家長則恰恰相反,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和寬以待人,當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時,不查明緣由,就把責任全部歸咎於自己的孩子,這種做法也是極其不恰當的。這樣會使自己的孩子蒙受委屈,對家長缺乏信任感,繼而產生失望情緒。因此,家長在處理糾紛時,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問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啊?爸爸媽媽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發表意見。」引導孩子如實地將事實的經過講清楚。這樣,不僅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與此同時,還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切記:不要批評一方而袒護另一方。
2.分析事情的根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待事情真相大白之後,父母應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發生的根源,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在找到事情的根源後,父母不要急於發表意見,應該先讓孩子想一想該怎麼辦?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對待糾紛的真實態度,便於父母進行針對性的教育。當然,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父母可以從旁指導。對於別的孩子無意造成的過失,家長也應該本著善良誠懇的態度,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原諒對方的胸懷,從小培養孩子要有寬廣的胸懷;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錯了,那就明確指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接著啟發和引導孩子向對方道歉。如果自己的孩子傷了別人的孩子,我們一定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多想一點,讓對方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種溫暖,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嘛!
3.巧與對方父母溝通,鼓勵孩子正常交往
雙方父母最好能誠懇地交談,彼此諒解,友好地解決問題。孩子是最敏銳的觀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並且在他們幼小的心裡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決問題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為玉帛,在成長過程中,不做「小霸王」。父母不要因為孩子間常發生爭吵和糾紛,就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要創造條件,鼓勵孩子與人交往,讓孩子在衝突和糾紛中獲得體驗,增長與人交往的經驗。
二、良好的教育心態
1.孩子受點委屈,不要太心疼
孩子在學校與其他孩子發生矛盾或者因小事吵架,往往因自己膽小而不敢告訴老師,而是回家跟父母哭訴,希望父母能替自己伸張正義,討回公道。這時候的父母一定要冷靜,仔細聽孩子述說。不要看見孩子哭就心裡不好受,覺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心疼的不得了,馬上就要為孩子出頭;也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計較,去度量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他們之間的矛盾很簡單,根本不用家長提心弔膽,更不用家長親自上陣,非要決定勝負。應該讓孩子受點挫折,受點委屈,受點挑戰是必要的,家長不要不捨得,要放寬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在合適的「度」內,完全可以讓孩子自然成長。
2.孩子發生矛盾,不要限制交往
在學校生活,眾多孩子生活在一個集體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只要正確的對待,較為公正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會很快煙消雲散,化為烏有。如果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與某個孩子鬧了不愉快,就橫加阻攔,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那樣只會激化矛盾,只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蒙上陰影,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是要長大的,是要走上社會的,他需要承擔他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一味躲避只會對社會形成不信任感,終究一事無成。孩子自己會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家長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孩子就是在和夥伴的打打鬧鬧中長大的,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矛盾就斷定別的孩子不好,孩子有他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不可以用成人的狹隘眼光評判和限制。
3.了解真相前,不要妄下結論
孩子們之間的糾紛沒有利益衝突,更沒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們之間只是一些聽上去像小孩子們玩的過家家遊戲。不是這個碰了那個,就是那個撩了這個,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況我們這些局外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最好不要無端的評價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到底誰對誰錯,更不要當著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責別人的孩子,這樣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級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也許家長很在乎誰對誰錯的時候,孩子們卻已經化解了矛盾手拉手又成為朋友了。
4.處理矛盾時,不要多包辦
當家長的遇到自己孩子遭受挫折和委屈時,不是要教孩子怎麼還手,或者幫孩子處理事情,而是要教會孩子與人友好相處,用豐富的知識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朋友。家長的這種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既能給予孩子心靈的安慰,又能給孩子精神上的幫助,同時也讓孩子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友好相處,用自己的善良、大度、寬容、博學、正直、勇敢去吸引別人,影響別人,這樣做就會讓身邊的好朋友多起來,自己的力量自然就壯大了,這就是我們成人世界裡的權威。相反,對於孩子而言,家長的行事方式過於簡單粗暴,很容易讓其性格產生「異變」。因為在他眼中所見儘是家長用粗暴手段解決和對待問題,孩子無法得到良性的引導和示範,因此當自己面臨問題時,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暴力方式。那麼,我們家長碰到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是不是不聞不問呢?我認為,作為孩子成長的導師,在自己孩子與他人發生矛盾時,還是應該幫他一把。這個「幫」更多的體現在在了解客觀事實的前提下,指導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解決矛盾。如果孩子之間問題嚴重,建議家長可以找老師,通過學校去解決問題。
總之,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是孩子一生的導師。當孩子與別的孩子產生矛盾或發生糾紛時,做家長的要看到事情的背後,往遠處想,往寬處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孩子和小夥伴產生矛盾不見得是壞事,有智慧的家長會因勢利導,讓化解矛盾的過程變為促進孩子成長的過程,從某種角度上講,矛盾恰恰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如果您是明智的父母,就應該以身垂範,給孩子做出好榜樣,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矛盾的方法,讓我們的孩子在不斷妥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為解決問題的強者,成為一個能真正獨立自主,而不是時時依賴父母老師的人。引領孩子走向健康的成長之路!
推薦閱讀:
※校門口,有哪些值得留意的小吃
※各種培訓班層出不窮,家長定鬧鐘搶名額,為何輔導班這麼受家長追捧?
※最有情調的男人
※告不想上學的你們
※【評價】如何看待學校「強捐感恩費」這種亂收費的現象?